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课件1 中华书局版课件_第1页
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课件1 中华书局版课件_第2页
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课件1 中华书局版课件_第3页
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课件1 中华书局版课件_第4页
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课件1 中华书局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第9课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中华书局版中国历1一、冷战政策

1、原因(1).战后,英法等国的实力大大削弱,美国的军事、经济、政治上的实力迅速增强,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力量不断壮大

(3).美国把称霸的障碍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但又不敢贸然越过美苏划定的势力范围界限。

2、含义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一、冷战政策(1).战后,英法等国的实力大大削弱,美国的军事2“铁幕演说”——美苏冷战的信号“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1、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铁幕演说”——美苏冷战的信号“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3英国的铁腕首相

——丘吉尔美苏冷战的信号:

1946年,铁幕演说英国的铁腕首相

——丘吉尔美苏冷战的信号:

1946年,铁42、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为“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要求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杜鲁门提出的a.“遏制共产主义”.b.干涉别国内政.c.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②.定义:③.影响:①.提出:2、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3月,杜鲁5

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1947.3.杜鲁门

“全世界都在注视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

——1947.4.5.杜鲁门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称霸世界。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实质6阅读下列材料“我充分意识到了美国一旦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援助所涉及的广泛含义……

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创造条件,使我们和其他国家能共同建立一种不受逼迫的生活方式……

但是,除非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强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这个目标是无法实现的。这只不过是坦率地承认,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

在当前世界历史关头,几乎每一国家都面临着两种生活方式的抉择……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人民,他们正在抵抗武装起来的少数人或是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回答:①上述材料中的“我”是指谁?②这种思想后来被称为什么?③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分析杜鲁门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我”是指美国总统杜鲁门。杜鲁门主义

“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其实质是掩饰美国全球扩张的企图。阅读下列材料“我”是指美国总统杜鲁门。杜鲁门主义“7(2).经济上——(3).军事上——实行集体防卫,矛头针对苏联,是遏制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是美国实施冷战的手段。①.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②.两极格局由此形成。马歇尔计划:在经济方面援助西欧,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实质:影响:3、冷战政策的表现(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2).经济上——(3).军事上——实行集体防卫,矛头针对苏8马歇尔计划自1948年至1952年,美国用于马歇尔计划的实际拨款达130亿美元

马歇尔计划自1948年至1952年,美国用于马歇尔计划的实际9美国援助西欧的目的是什么?黄鼠狼说:“鸡兄弟,过年好,我想你!”遏制共产主义,控制西欧,称霸世界美国援助西欧的目的是什么?黄鼠狼说:“鸡兄弟,过年好,我想你10

1949年5月,美国等12国签定《北大西洋公约》

11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课件1中华书局版课件12越战,永恒的创伤越战,永恒的创伤13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赫鲁晓夫思考:赫鲁晓夫凭什么要与美国平起平坐?二、美苏争霸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14二、美苏争霸

1、原因: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2、经过:(1)、第一阶段时间:特征:原因:表现:五六十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二、美苏争霸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对外15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课件1中华书局版课件16美国U-2侦察机拍到的苏联运送导弹到古巴的照片美国U-2侦察机拍到的苏联运送导弹到古巴的照片17美军拍摄到的古巴军事基地照片美军拍摄到的古巴军事基地照片18赫鲁晓夫与肯尼迪的较量赫鲁晓夫与肯尼迪的较量19肯尼迪赫鲁晓夫卡斯特罗肯尼迪赫鲁晓夫卡斯特罗20(2)、第二阶段时间:特征:原因:表现:70年代。争霸优势在苏联方面。①.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之中。②.苏联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①.尼克松于1969年执政后,实行了战略收缩。②.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把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作为扩张的对象,特别是在1979年12月出兵占领了阿富汗。(2)、第二阶段时间:70年代。争霸优势在苏联方面。①.美国21(3)、第三阶段时间:特征:原因:表现:80年代。美国转守为攻,苏联全面收缩。长期的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80年代,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4)、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3)、第三阶段时间:80年代。美国转守为攻,苏联全面收缩。22军备竞赛,昂贵的游戏军备竞赛,昂贵的游戏23阶段时间特点美国领导人苏联领导人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肯尼迪赫鲁晓夫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尼克松勃列日涅夫第三阶段80年代美国采取强硬态度,苏联全面收缩,美国同意有限缓和里根戈尔巴乔夫返回影响: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阶段时间特点美国领导人苏联领导人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241、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A.冷战开始

B.同苏联抗衡

C.援助西欧各国

D.加强对它国的干涉和控制2、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

A.铁幕演说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

B.北约组织、华约组织建立

C.杜鲁门主义出台苏联解体

D.杜鲁门主义出台苏联从阿富汗撤军1、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2、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253、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遏制共产主义B称霸世界

C稳定资本主义世界

D扶植反动势力

4、对美苏争霸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增加了两国人民负担

B加剧了地区间矛盾

C影响到世界和平与发展

D是充分发挥大国优势作用体现

3、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26总结冷战中的对峙苏联美国争霸冷战政策政治表现:杜鲁门主义经济表现:马歇尔计划军事表现:北约组织华约组织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两极格局形成总结冷战中的对峙苏联美国争霸冷战政治表现:杜鲁门主27

原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力量不断壮大

含义: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了武装进攻之外的

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冷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冷政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战策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的解体

中政治:出台杜鲁门主义

的表现

经济:实施马歇尔计划

对军事:成立北约组织(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峙影响: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原因:赫鲁晓夫上台后,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50年代中~60年代初,美占据优势(古巴导弹危机)

经过

60年代中~70年代末,争霸达到高潮

80年代,争霸态势缓和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影响: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原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28小结1、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2、1948年,马歇尔计划促进西欧经济发展。3、1949年,美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遏制苏联。4、1955年,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对抗北约。5、冷战的①实质: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②影响: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小结299课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1、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2、1948年,马歇尔计划促进西欧经济发展。3、1949年,美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遏制苏联。4、1955年,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对抗北约。5、冷战的①实质: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②影响: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9课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1、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30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课件1中华书局版课件31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日本维新派本身也比较注意外交斗争策略,尽量利用英法、英俄之间的矛盾。

而清朝戊戌变法已经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机读卡对应题号后涂(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机读卡对应题号后涂(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机读卡对应题号后涂(填)“C”。16.材料所述的中日两国改革所处的时代背景大不相同。(

)17.欧美列强不希望日本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明治维新不利。(

)18.进入19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列强在亚洲地区的争夺日益激烈,矛盾重重。(

)19.争取民族独立,摆脱列强侵略,是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目标。(

)20.相对于日本的维新派,中国的维新党人显得幼稚而经验不足。(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人权宣言》明确地表达了国家最高权力来自国民,即主权在国民的进步思想。这一思想对提高国民在国家政治中的主体地位,推翻主权在君的封建专制统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引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上》材料二:旧制度死亡,万劫不复;但是人们不可以以为在旧制度的废墟上,不会再建起专制暴政或无政府状态:这是大革命的私生子;只有自由才是大革命的合法女儿,在上帝的帮助下,自由有朝一日终将驱逐僭越者。——引自(法国)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言》材料三:这场(法国)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平等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引自(法国)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言》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32

第9课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第9课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中华书局版中国历33一、冷战政策

1、原因(1).战后,英法等国的实力大大削弱,美国的军事、经济、政治上的实力迅速增强,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力量不断壮大

(3).美国把称霸的障碍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但又不敢贸然越过美苏划定的势力范围界限。

2、含义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一、冷战政策(1).战后,英法等国的实力大大削弱,美国的军事34“铁幕演说”——美苏冷战的信号“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1、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铁幕演说”——美苏冷战的信号“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35英国的铁腕首相

——丘吉尔美苏冷战的信号:

1946年,铁幕演说英国的铁腕首相

——丘吉尔美苏冷战的信号:

1946年,铁362、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为“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要求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杜鲁门提出的a.“遏制共产主义”.b.干涉别国内政.c.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②.定义:③.影响:①.提出:2、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3月,杜鲁37

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1947.3.杜鲁门

“全世界都在注视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

——1947.4.5.杜鲁门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称霸世界。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实质38阅读下列材料“我充分意识到了美国一旦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援助所涉及的广泛含义……

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创造条件,使我们和其他国家能共同建立一种不受逼迫的生活方式……

但是,除非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强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这个目标是无法实现的。这只不过是坦率地承认,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

在当前世界历史关头,几乎每一国家都面临着两种生活方式的抉择……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人民,他们正在抵抗武装起来的少数人或是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回答:①上述材料中的“我”是指谁?②这种思想后来被称为什么?③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分析杜鲁门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我”是指美国总统杜鲁门。杜鲁门主义

“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其实质是掩饰美国全球扩张的企图。阅读下列材料“我”是指美国总统杜鲁门。杜鲁门主义“39(2).经济上——(3).军事上——实行集体防卫,矛头针对苏联,是遏制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是美国实施冷战的手段。①.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②.两极格局由此形成。马歇尔计划:在经济方面援助西欧,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实质:影响:3、冷战政策的表现(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2).经济上——(3).军事上——实行集体防卫,矛头针对苏40马歇尔计划自1948年至1952年,美国用于马歇尔计划的实际拨款达130亿美元

马歇尔计划自1948年至1952年,美国用于马歇尔计划的实际41美国援助西欧的目的是什么?黄鼠狼说:“鸡兄弟,过年好,我想你!”遏制共产主义,控制西欧,称霸世界美国援助西欧的目的是什么?黄鼠狼说:“鸡兄弟,过年好,我想你42

1949年5月,美国等12国签定《北大西洋公约》

43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课件1中华书局版课件44越战,永恒的创伤越战,永恒的创伤45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赫鲁晓夫思考:赫鲁晓夫凭什么要与美国平起平坐?二、美苏争霸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46二、美苏争霸

1、原因: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2、经过:(1)、第一阶段时间:特征:原因:表现:五六十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二、美苏争霸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对外47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课件1中华书局版课件48美国U-2侦察机拍到的苏联运送导弹到古巴的照片美国U-2侦察机拍到的苏联运送导弹到古巴的照片49美军拍摄到的古巴军事基地照片美军拍摄到的古巴军事基地照片50赫鲁晓夫与肯尼迪的较量赫鲁晓夫与肯尼迪的较量51肯尼迪赫鲁晓夫卡斯特罗肯尼迪赫鲁晓夫卡斯特罗52(2)、第二阶段时间:特征:原因:表现:70年代。争霸优势在苏联方面。①.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之中。②.苏联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①.尼克松于1969年执政后,实行了战略收缩。②.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把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作为扩张的对象,特别是在1979年12月出兵占领了阿富汗。(2)、第二阶段时间:70年代。争霸优势在苏联方面。①.美国53(3)、第三阶段时间:特征:原因:表现:80年代。美国转守为攻,苏联全面收缩。长期的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80年代,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4)、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3)、第三阶段时间:80年代。美国转守为攻,苏联全面收缩。54军备竞赛,昂贵的游戏军备竞赛,昂贵的游戏55阶段时间特点美国领导人苏联领导人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肯尼迪赫鲁晓夫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尼克松勃列日涅夫第三阶段80年代美国采取强硬态度,苏联全面收缩,美国同意有限缓和里根戈尔巴乔夫返回影响: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阶段时间特点美国领导人苏联领导人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561、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A.冷战开始

B.同苏联抗衡

C.援助西欧各国

D.加强对它国的干涉和控制2、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

A.铁幕演说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

B.北约组织、华约组织建立

C.杜鲁门主义出台苏联解体

D.杜鲁门主义出台苏联从阿富汗撤军1、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2、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573、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遏制共产主义B称霸世界

C稳定资本主义世界

D扶植反动势力

4、对美苏争霸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增加了两国人民负担

B加剧了地区间矛盾

C影响到世界和平与发展

D是充分发挥大国优势作用体现

3、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58总结冷战中的对峙苏联美国争霸冷战政策政治表现:杜鲁门主义经济表现:马歇尔计划军事表现:北约组织华约组织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两极格局形成总结冷战中的对峙苏联美国争霸冷战政治表现:杜鲁门主59

原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力量不断壮大

含义: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了武装进攻之外的

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冷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冷政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战策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的解体

中政治:出台杜鲁门主义

的表现

经济:实施马歇尔计划

对军事:成立北约组织(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峙影响: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原因:赫鲁晓夫上台后,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50年代中~60年代初,美占据优势(古巴导弹危机)

经过

60年代中~70年代末,争霸达到高潮

80年代,争霸态势缓和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影响: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原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60小结1、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2、1948年,马歇尔计划促进西欧经济发展。3、1949年,美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遏制苏联。4、1955年,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对抗北约。5、冷战的①实质: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②影响: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小结619课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1、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2、1948年,马歇尔计划促进西欧经济发展。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