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课程标准】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2.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3.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人民政权的建设建立人民政权巩固人民政权发展人民政权一、建立政权

新中国(1949-1956)的政权性质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9.21)一、建立政权

2.建国:开国大典(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3.历史意义①革命意义: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②社会意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③世界意义: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探究一: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材料:毛泽东强调,入城仪式中人民解放军一定要穿过东交民巷……毛泽东比喻东交民巷是中国人脸上的疮疤,一定要彻底清理掉。——《100天讲述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100个故事》二、巩固政权1.对内军事上:肃清残敌,剿匪镇反社会上:土地改革,解放生产(1950-1952)(1949-1951)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二、巩固政权1、对内解放军进得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只要控制了两白一黑(大米、棉纱、煤炭),就能置上海于死地。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加强管理统一财经经济上二、巩固政权(1)抗美援朝2、对外美苏冷战丹东大轰炸入侵台湾海峡①背景探究二:抗美援朝,究竟值不值得?材料一:我国的重工业半数在东北,东北的工业半数在南部,都在敌人轰炸威胁的范围之内……如果美帝打到鸭绿江边,我们怎么能安定生产?——周恩来材料二:这首音乐似乎来自天外,或许是这些松树发出的,让我毛骨悚然。——美军老兵回忆志愿军冲锋号材料三: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毛泽东材料四: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习近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鼓舞全国人民团结奋斗保卫了祖国和人民,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建了和平稳定的环境打出了国威军威二、巩固政权(2)外交外交政策内容“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一边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1953年,中印就历史遗留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1954年,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提议将其作为国际关系准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对外

①理论方针二、巩固政权日内瓦会议(1954年)万隆会议(1955年)2.对外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这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2)外交②实践成就三、发展政权探究三:新民主主义社会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主席材料二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我国农业手工业还是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的迫切需要。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其资本主义性质使它存在剥削工人剩余劳动,唯利是图的现象。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教学用书》1、经济方面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生产力生产关系一五计划(1953-1957)(优先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1953-1956)(私有制转变到公有制)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步确立。三、发展政权2.政治方面1.经济方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步确立195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初步构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伟大意义(1)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2)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