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_第1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_第2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_第3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_第4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第1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何谓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在职业卫生工作中,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工作场所环境检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把某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程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也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内容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形式、存在浓度(强度)、危害程度等。第2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方法分类:⑴定性识别

主要任务是识别危害因素种类、来源、存在形式,它是识别的基础,多用于全面识别。⑵定量识别

主要任务是识别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危害程度,它是是风险评价的基础。第3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方手段:

看:看现场、看工艺、看设备、看布局

听:噪声的来源、性质

查:检测、预评、控评、设计书

问:现场作业工人

嗅:通过毒物特殊的气味进行判断

触:高温、热辐射

测:浓度或强度第4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意义⑴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⑵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内容;⑶用于职业健康监护,根据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决定检查项目;⑷用于职业病的诊断,职业病诊断过程中除了要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结果支持外,还必须有职业接触史的支持;⑸可使职业安全健康监督做到有的放矢;⑹为对有害因素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第5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

职业性有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生产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要素和条件。职业病危害因素

是指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在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危害对劳动者健康、可能导致职业病的一切有害因素。

按来源可分为三类:⑴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⑵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⑶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第6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㈠、按来源分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

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变化不同而变化。⑴化学因素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有毒物质:

①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铅、汞、锰、钒、五氧化二钒;

第7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②剌激性气体:

酸:硫酸、盐酸、硝酸、铬酸;

成酸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铬酐;

成酸氢化物:氯化氢、氟化氢、溴化氢;

卤族元素:氟、氯、溴、碘;无机氯化物:光气(碳酰氯)、二氯亚砜、三氯化磷、三氯化砷、三氯化锑、四氯化碳;卤烃:溴甲烷、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第8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酯类:硫酸二甲酯、二异氰酸甲苯酯、氯甲酸甲酯、甲酸甲酯、醋酸甲酯;醚类:氯甲基甲醚;

醛类:甲醛、乙醛、丙烯醛;

有机氧化物:环氧氯丙烷;氟代烃类: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氟光气、氟聚合物的裂解残液和热解物;

成碱氢化物:氨;

强氧化剂:臭氧;

金属化合物:氧化镉、羰基镍、硒化氢第9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③窒息性气体:

单纯窒息性气体:氮气、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汽;

化学窒息性气体:

血液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氰化氢等、硫化氢。④有机溶剂类:苯、二甲苯、酚、甲苯、正已烷、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第10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⑵物理因素噪声、振动;异常气象条件:高温、低温、高湿;异常气压:高气压、低气压;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工频电磁场、微波、激光;电离辐射:α、β、γ射线,x射线、中子源等。第11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⑶生物因素

生物性有害因素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所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某些疾病。如引起皮革工人、畜产品加工工人等职业性炭疽的炭疽杆菌,引起森林工作者的职业性森林脑炎的森林脑炎病毒。兽医、病畜管理人员、接羔员、屠宰加工人员的职业性布氏杆菌病的布氏杆菌。医务工作者所接触的生物性病原如非典病毒也有可能被列入职业病范畴。第12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⑴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

特别多见于检修期间,有的一天工作10-12h,连续10d、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组织不当则不利于员工的健康。

⑵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或生产不正常时。如重油加氢,高压,硫化氢浓度大,易发生燃烧、爆炸和中毒,新工人紧张,老工人在试运行期间也十分紧张。⑶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或任务与作业者的生理状态或体力不相适应等;⑷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腰背肌肉紧张等;⑸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工具不合理;第13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工作环境中产生的危害因素⑴自然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炎热夏季的太阳辐射,寒冷季节的低温,工作场所的微小气候;⑵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作业空间或作业通道不合要求,如有毒作业和无毒作业场所不分开;在实际工作场所和过程中,多种职业有害因素往往同时存在,对作业者健康产生联合作用;⑶采光、照明、能见度不合要求;⑷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第14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第15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㈡、按所致职业病种类的分类

根据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按所致职业病的种类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生产性粉尘(13种);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线(11种);有毒化学物质(56种);物理因素(5种);生物因素(3种);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8种);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3种);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3种);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8种);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5种)。第16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粉尘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来源于固体物质的加工、物质蒸气冷凝、物质的不完全燃烧等。工农业生产的各行各业均可产生粉尘,如矿山开采、凿岩、爆破、运输、隧道开凿、筑路等;冶金工业的原料准备、矿石粉碎、筛分、配料等;机械制造工业中原料破碎、配料、清砂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陶瓷等工业的原料加工;皮毛、纺织工业的原料处理;农业生产及食品行业等产生的有机粉尘;化学工业中的固体原料加工处理,包装物品等生产过程。第17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粉尘的分类无机粉尘——无机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尘;金属性粉尘如铅、锰、铁、铍、锡、锌及其化合物等;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石、水泯、玻璃纤维等。有机粉尘——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角质粉尘等;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谷物、甘蔗、烟草、茶尘等;人工合成粉尘如合成树脂、橡胶、人造有机纤维粉尘等。混合性粉尘——生产环境中,粉尘较少以单纯一种粉尘存在,大多为混合性粉尘,即两种以上粉尘混合存在。

矽尘: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SiO2)含量超过10%的粉尘。按照GBZ/T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把粉尘分为了47类。第18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粉尘的性质及卫生学意义粉尘的浓度:浓度越高,对人体危害越大;粉尘的种类:不同性质的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不同,如石棉纤维尘就比煤尘对人体危害;粉尘的化学成份: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对人体危害越大;粉尘分散度:即粉尘粒径或质量组成的百分比。分散度越高,即小粒径组成比例越大,对人体危害越严重,因此粉尘不仅要测量总尘浓度,还要测量其呼吸性粉尘浓度。第19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露天矿山开采第20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采石企业第21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露天煤矿第22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煤井工开采:采煤机+单体液压支柱第23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井工综合机械采煤第24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某磷肥厂第25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环境污染第26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粉尘对人体危害粉尘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其中以尘肺的危害最为严重。尘肺是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第27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正常X线胸片Ⅱ期尘肺第28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早期煤工尘肺晚期煤工尘肺第29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粉尘的防护防尘降尘“八字方针”革: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如遥控操纵、计算机控制、隔室监控等;水:湿式作业。如采用湿式碾磨石英或耐火材料、矿山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煤层高压注水等;密:密闭、抽尘、抽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办法。如采用密闭尘源与局部抽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逸风:改善通风。稀释并带走工作面的浮游粉尘;护:个体防护;管:加强管理,建立各种制度,及时检修防尘设备;教:是宣传教育;查:检查评比,定期粉尘检测和工人健康检查。第30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LTM滤筒除尘器滤筒喷砂除尘器工程防护第31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旋风除尘器

布袋除尘器粉末回收除尘器第32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吸尘罩除尘第33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工作自动化、程序化第34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个人防护FC1002口罩

3M9003A折叠式防尘口罩第35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毒物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中毒——机体受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度的组织破坏、生理功能障碍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甚至死亡现象称中毒。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过量暴露毒物所致的疾病状态称为职业中毒。第36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毒物的来源生产性毒物的来源有多种,主要来源有:原料、中间产品、成品、辅助原料、副产品、热分解产物及反应物、夹杂物或废弃物等。特别是在化工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化工原料的运输、包装、贮存过程的泄漏、使用过程中的散失及三废的排放等都是生产性毒物的主要来源。第37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毒物的存在状态生产性毒的存在状态可以是固态、液态、气态或气溶胶。漂浮在空气中的烟、尘、雾统称为气溶胶。毒物的存在状态与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和加工工艺有关,同一种物质可有不同的存在状态。

如铅烟、铅尘、铅蒸气。铅加热至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并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而凝集为烟尘。铅的化合物粉尘,如氧化铅、四氧化三铅、二氧化铅、三氧化二铅、硫化铅、硫酸铅等均以粉尘形式逸出散到空气中。第38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气态包括气体和蒸气。气体指在常温常压下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流动的物质。

气体:氯气、氨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蒸气:指固体的升华(如碘蒸气)或液体的蒸发(苯蒸气、汞蒸气)而形成的气体。对液体加温、搅拌、通气、超声处理、喷雾等均可促进蒸气的蒸发或挥发。第39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液态包括液体和雾。

液体是常温常压下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形状,可以流动的物质。如酸、碱、有机溶剂、大多数农药等。

雾是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其粒子直径在10μm左右。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洒可形成雾,如镀铬作业可产生铬酸雾、喷洒农药或喷漆作业可产生雾。固态包括烟和尘。

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1μm的固体微粒称为烟,熔镉时产生的氧化镉烟尘,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等;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粒子直径为1~10μm的固体微粒称为尘。固体物料在机械粉碎、加工时,粉末状物质在混合、筛分、包装时均可引起粉尘飞扬。第40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

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

生产性毒主要存在于原料的开采与提炼,加料和出料,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以及成品的处理、包装等。在生产环节中,许多因素可导致作业工人接触毒物,如化学管道渗漏,化学物的包装或储存气态化学物钢瓶的泄漏,作业工人进入反应釜出料或清釜,物料输送管道或出料口发生堵塞,废料的处理和回收,化学物的采购和分析,设备的保养和检修等。第41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

另外,有些作业虽未应用有毒物质,但在一定条件下亦可接触到毒物,甚至引起中毒。在有机物堆积且通风不良的狭小场所作业如清理地窑、阴沟、下水道管沟、井下废巷、化粪池等,可发生硫化氢中毒;塑料加热可接触到有毒的热裂解产物(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时可分解产生氯化氢、磷化铝遇热产生磷化氢)等。第42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

箱包制造第43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

制鞋业第44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

铸造行业第45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蓄电池行业第46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呼吸道:呼吸道是工业生产中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

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毒物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越快。

第47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

皮肤: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

主要是通过表皮的毛囊、汗腺、皮脂腺等进入人体真皮而被吸收入血液。如苯胺、三硝基甲苯、有机磷酸脂类化合物、四乙基铅等。第48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

消化道:生产过程中,毒物经消化道吸收摄入人体的职业中毒甚为少见,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的毒物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而进入消化道。

预防这类中毒,应注意不在车间等作业场所饮水、进食、吸烟;工作完毕应及时洗手,除去手上的污染。第49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毒物对人体危害急性中毒:毒物一次大量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慢性中毒:毒物小量长期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两者之间,在较短时间内(3~6个月)有较大剂量毒物进入人体所产生的中毒称为亚急性中毒。第50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常见的职业中毒类型金属及类金属中毒刺激性气体中毒窒息性气体中毒有机溶剂中毒苯的氨基化合物中毒第51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砷中毒会引起皮肤癌第52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氯气中毒京沪高速公路氯气泄漏事件

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一辆满载液氯的液罐车和对面来车相撞,大量液氯外泄。据目击者描述:”一股黄绿色的气体就像探照灯光一样,‘唰’地射向高空,足有5米高,并有刺鼻的味道,眼睛也熏得有些睁不开

。”事发后消防队员不断地用水枪喷射,但时值西南风,氯气迅速向西南方扩散,造成350人中毒进医院救治,另有28人中毒死亡的特大事故,附近居民采取应急措施,疏散到一高坡上。第53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毒物的防护毒物源控制

以无毒、低毒的物料代替有毒或高毒物料,如采用无铅印刷、用有机溶剂中二甲苯取高毒性大的苯等;减少毒物的散发(1)密闭、管道和负压作业;(2)加强生产维修,防止毒物的跑、冒、滴、漏。减少接触人员数量和接触剂量(1)有毒作业和无毒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和低毒作业分开;(2)加强通风换气,使空气中毒物浓度达到职业接触限值;第54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个人防护(1)穿戴相应的防护服。如强酸、强碱作业着耐酸、耐碱工作服。经皮肤吸收的毒物应戴防护手套。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毒物应使用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2)安装报警装置。应急救援(1)设置冲淋装置;(2)卫生急救。工作场所配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加强作业场所毒物监测和作业工人健康监护第55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物理因素噪声、振动;异常气象条件:高温、低温、高湿;异常气压:高气压、低气压;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工频电磁场、微波、激光;电离辐射:α、β、γ射线,x射线、中子源等。第56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物理因素的卫生学意义有些因素不但对人体无害,反而是人体生理活动和生产劳动中所必须的,如气温、可见光;物理因素对人体是否造成伤害或伤害的程度是由其特定的参数决定的;作业场存在的物理因素都有明确的“源”,当“源”处于工作状态时,此因素可影响人体健康,一旦“源”停止工作,则作业场相应的物理因素即不复存在,如噪声、电磁辐射。作业场所空间中物理因素的强度不均匀,多以“源”为中心向四周传播,若无阻挡,其强度与距离呈指数关系衰减。遇障碍物时可产生反射、折射和绕射。第57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物理参数不呈直线相关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无害,而高于或低于这一范围,则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正常气温是人体必须的,但高温则引起中暑,低温可引起冻伤;高气压可引起减压病,低气压引起高山病。因此,对物理因素采取防护措施或制定卫生标准,一般不是消除,也不是把强度控制得越低越好,也不可能采取其它因素替代,而是通过各种措施,将其强度控制在一定限度或正常范围内。绝大多数物理因素在脱离接触后体内没有该种因素的残留,因此物理因素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或疾病的治疗不需采取“驱除”或“排出”有害因素的方法,目前对物理因素引起的伤害尚缺乏有效治疗措施,主要应加强预防。第58页,共64页,2022年,5月20日,0点12分,星期六噪声的防护1.声源控制(1)采用无噪声或低噪声工艺及加工办法(2)选用低噪声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