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安全要求及隐患定义_第1页
传输安全要求及隐患定义_第2页
传输安全要求及隐患定义_第3页
传输安全要求及隐患定义_第4页
传输安全要求及隐患定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输网络安全要求及隐患定义传输全方位安全模型从传输线路、传输设备、网络结构、业务配置、传输网管五个维度出发,阐明传输安全要求。网络结构XPQN设网络结构XPQN设■:弋弋匚聚节点臨节粤』/'j—:\ \关犍单/靈孔■双节「譎鎳逹保护缪驚鸽器隱容巒'/需在维护阶段考慮「谎可热]發4广TS电;对授欽据當;石承\\路的分伐全购;备/聂芋彗>./、、、护」一十f/鬍X<裡分曳乂丄!传输「鹽\FFK®1-传输隹路-倚躍直5源揍法"汹设『■、设备赢需在工程与规划阶段考處传输全方位安全模型示意图1传输线路安全要求及隐患定义传输线路应按照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建设及维护质量应符合验收规范,针对干线和城域网的光缆应具备合格的指标:线路1) 干线(1550nm):光纤衰减系数应小于0.21dB/KM,熔接损耗应小于0.06dB/个,活接接头衰耗应小于0.3dB/个;2) 本地网:1310nm光纤衰减系统应小于0.36dB/KM,1550nm光纤衰减系统应小于0.22dB/KM,熔接损耗应小于0.06dB/个,活接接头衰耗应小于0.4dB/个。3) 纤芯可用率:任一光缆纤芯合格率(合格的纤芯书/总纤芯数)应不低于管道管道应质量良好,安全可用1)干线光缆埋深要求:敷设地段及土质埋深(m)普通土、硬土>1.2砂砾土、半石质、风化石>1.0全石质、流砂>0.8市郊、村镇>1.2市区人行道>1.0公路边沟:石质(坚石、软石)其他土质边沟设计深度以下0.4边沟设计深度以下0.8公路路肩>0.8穿越铁路(距路基面)、公路(距路面基底)>1.2沟渠、水塘>1.2河流按水底光缆要求注1:边沟设计深度为公路或城建管理部门要求的深度。注2:石质、半石质地段应在沟底和光缆上方各铺100mm厚的细土或沙土。此时可将沟深视为光缆的埋深。注3:上表中不包括冻土地带的埋深要求。对此在工程设计中应另行分析取定。2)直埋光缆与其他建筑设施间的最小净距要求(单位:m):名称平行时交越时通信管道边线(不包括人手孔)0.750.25非同沟的直埋通信光、电缆0.50.25埋式电力电缆(35kV以下)0.50.5埋式电力电缆(35kV及以上)2.00.5给水管(管径小于30cm)0.50.5给水管(管径30cm〜50cm)1.00.5给水管(管径大于50cm)1.50.5高压油管、天然气管10.00.5热力、排水管1.00.5燃气管(压力小于3kg/cm2)1.00.5燃气管(压力3kg/cm2〜8kg/cm2)2.00.5排水沟0.80.5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1.0树木(市内、村镇大树、果树、行道树)0.75树木(市外大树)2.0水井、坟墓3.0

粪坑、积肥池、沼气池、氨水池等 3.0注1直埋光缆采用钢管保护时,与水管、煤气管、石油管交越时的净距可降低为0.15m。杆路杆路应质量良好,标识明确;1)电杆埋深要求(单位:米,深度允许偏差50mm):杆咼普通土硬土水田、湿地石质7.01.31.21.41.08.01.51.41.61.29.01.61.51.71.210.01.71.61.81.411.01.81.81.91.612.02.12.02.22.02)杆距要求:a) 标准杆距为50±5米,无特殊理由不得超过此标准杆距。b) 杆距超过80米属长档距,在该杆两端做顺线拉予以保护。c) 杆距超过120米属飞线,需加辅助吊线,电杆为加强电杆。d) 杆距超过180米属飞线,需加辅助吊线,电杆为等径电杆(杆稍径为19厘米)。e) 杆距超过300米属飞线,需加辅助吊线,电杆为H杆。3)架空光缆线路与其他建筑物间距表:序号间距说明最小净距(m)交越角度1光缆距地面:一般地区特殊地点(在不妨碍交通和线路安全的前提下)市区(人行道上)高杆农林作物地段3.02.54.54.52光缆距路面:跨越公路及市区街道跨越通车的野外大路及市区巷弄5.55.03光缆距铁路:跨越铁路(距轨面)跨越电气化铁路平行间距7.5一般不允许30.0>45度4光缆距树枝:在市区:平行间距垂直间距1.251.0

在郊区:平行及垂直间距2.05光缆距房屋:跨越平顶房顶跨越人字屋脊1.50.66光缆距建筑物的平行间距2.07与其他架空通信缆线交越时0.6»30度8与架空电力线交越时1.0»30度9跨越河流:不通航的河流,光缆距最高洪水位的垂直间距通航的河流,光缆距最高通航水位时的船桅最高点2.01.010消火栓1.011光缆沿街道架设时,电杆距人行道边石0.512与其他架空线路平行时不宜小于4/3地面以上杆高注:上述间距应为光缆在正常运行期间应保持的最小间距。沿铁路架设时必须大于于4/3杆高。此外:为保证一干光缆安全,一干光缆不建议采取杆路方式。光缆纤芯应有预留,从而保证在应急时有充足的资源可以调用。针对自有产权干线光缆至少应预留4芯作为备用应急;针对自有产权的城域网光缆应至少预留2芯作为备用应急。不满足以上要求即视为传输线路隐患(注:管道、杆路部分根据云南地理实际情况,现阶段难以满足要求的段落需有相应保护措施)。传输设备安全要求及隐患定义电源:重要传输节点站动力设备安全要求评估项目评估内容评估标准及说明备注系统配置交流供电系统配置1•重要传输节点站应当米用市电/油机双回路供电方式,条件允许情况下应配置一套固定发电机组;油机容量必须满足所有负荷要求,配置油机及自启动系统功能应满足企标要求,并接入动环监控系统。无法配置固定油机的站点按站点数1/3配置具备充足带载能力的移动油机。2•为保障供电系统应急安全,应当配置一定数量的移动发电机组。移动发电机组的容量应当满足应急抢修使用。QB-W-017-2008《通信枢纽楼电源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3.各站点应配置移动油机应急发电接口。4•浪涌保护器配置需要满足《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5098-2005)要求。浪涌保护器前端应有合适容量的空气开关(如无应加装)。直流供电系统配置1•重要传输节点站的开关电源设备、电池等宜单独配置;当前传输节点站内共用电源设备时,传输设备、动环监控设备供电必须接在二次下电端,BTS供电接在一次下电端(如有),同时建议屏蔽二次下电功能。2•高频开关组合电源机架容量均应按远期配置,整流模块容量按本期负荷配置,电源整流模块容量一(负载容量+0.10*C10)X120%,单位:A。式中:C10为蓄电池的总容量,120%为设计的余量加权系数(冗余量)。蓄电池最多的并联组数不超过4组,不同厂家、不同容量、不同时期、不同型号的蓄电池组严禁并联使用。按蓄电池输出总容量(Ah)80%计算,传输节点站电池组放电时间应满足以下要求:必须满足维护保障时间,包括人员准备用时、人员路途用时、油机启动用时、进入站内相关手续用时等等。“护航行动”组网安全排查标准电源电缆配置重要传输节点站内电源电缆均应米用铜芯或铝芯阻燃聚氯乙稀绝缘及护套软电缆,不得使用矿物电缆,各种用途铜芯电缆截面积选择按集团计划部的《移动通信网基站配套设备配置标准化方案》要求执行;选择铝芯电缆时,各电缆截面积应放大不小于1.29倍。集团计划部《移动通信网基站配套设备配置标准化方案》空调设备配置1•根据传输设备对机房环境的要求,重要传输节点站室内温度范围为10°C〜30°C,湿度范围为15%〜80%。空调设备应满足重要传输节点站监控系统的要求,具备智能空调监控接口。空调制冷量必须满足设备和建筑结构所需冷负荷容量需求。室外机安装满足相关要求。断路器接线端子配置1•断路器的上、下级配置关系,下级应比上级配置小。2.一个断路器只保障一个负荷。3•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1根,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端子上。2) 接地:为保证设备正常,必须按照接地规范正确配置设备接地。设备的保护地(PGND)就近短接至由使用方提供的保护接地铜排上,短接导线应选用16平方毫米以上的黄绿双色相间的塑料绝缘铜芯导线;机柜前、后门和侧门的下方有接地端子和接地标志,必须分别通过截面积不小于6平方毫米的连接电缆接到机柜结构体的接地端子上。3) 保护:对于汇聚层及以上设备,要求关键单板必须配置保护。关键单板包括:时钟板、交叉板、主控板、具备TPS的业务板等;同一保护环网上的单板软件版本能够兼容,保证环路倒换的正常。在配置了主备保护单板时,同设备的主备保护单板(1+1、1:1、1:N)应保持软件版本一致。为保证设备单板故障时,能及时更换,要求每种单板都必须有备件。传输设备必须正确配置时钟。4)不满足以上要求即视为传输设备隐患传输网络结构要求及隐患定义1)双节点双路由要求针对所有省际一干、省内二干以及本地城域骨干核心层上下业务的传输机房,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与上层网络连接,组成“双节点”网络结构,并且各类业务应采用负荷分担方式从两个节点进行业务分担。以防止单个机房传输设备故障导致业务全部中断。针对所有省际一干、省内二干以及本地城域骨干核心层和局间环路同一环路组网的设备节点,必须具备光缆、管道、局前井、进线室等全程的物理双路由。针对汇聚层同一环路组网的设备节点,必须在光缆与管道这类节点外部线路路由上具备物理双路由。2)超大汇聚点针对汇聚层传输设备,每个汇聚节点所挂设备超过80个视为超大汇聚点。3)汇聚层单归属针对汇聚层网络,县区区域内汇聚环与上层网络至少2个点相连,汇聚环只上联至上层网络一个节点视为不满足汇聚层双归属。附:汇聚双归属图例:(左图单归属、右图双归属)屯■HTTF:北冏:黏怖:l咕側析北附:汇聚双归属图例:(左图单归属、右图双归属)屯■HTTF:北冏:黏怖:l咕側析北:3洱讲!移4)长单链注1:对于2.5G扩展子架,采用了1+1注1:对于2.5G扩展子架,采用了1+1线性保护设置的,不属于长单链。注2:如果链形结构下挂在非接入网设备上(如骨干或汇聚设备),链上网元数量或业务数量达到长单链标准,仍然视为长单链。附:SDH传输网络长单链定义的图形化示意:传输网络网管拓扑为链形结构,链上网元数量达到长单链标准(图a、图b);图bSDH长单链判定标准:判定内容判定标准链上网元数量2.5G以上±1,三8(含室分)622M±3,155M±5(不含室分),155M链上业务数量230XE1传输网络网管拓扑为链形结构,链上业务数量达到长单链标准(图c);KOXR 图c传输网络网管拓扑非链形,但物理拓扑(光缆)为链形,且链上网元数量或业务数量达到长单链标准(图d);

|冃"客dLr光饕图d|冃"客dLr光饕图d多个短链共用同路由光缆,且短链上网元或业务总数达到长单链标准(图e)。PTN长单链标准:PTN长单链指同一单路由光缆以串联或并联等形式接入的节点数大于或等于3个)。多个单链节点(3个或以上)上的基站同时上联至1个基站或者汇聚节点时,应采用不同路由的光缆。注:对于2G/3G基站、自建营业厅以及其它机房条件较好的接入节点,原则上按照物理成环进行规划建设。若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仅有一条光缆路由时,也可考虑采用同缆组环的方式进行规划建设。❹I倉匸1 T-Q5) 同路由(同缆)环汇聚环、骨干环不同段落经过同一个路由(使用同一根光缆)或者汇聚节点出入局光缆单点入局,如出现单点故障可能导致同一站点多个方向光路断开,视为同路由(同缆)环。6) OLT单上联保护要求OLT两条链路通过不同的设备板卡和物理路由上行,不满足上述要求成为OLT单上联。7)超大环针对汇聚层,环上的节点数量(不包括核心节点)应结合网络覆盖及业务点接入数量、接入带宽进行综合评估,环上汇聚结点数超过6个视为超大汇聚环。针对接入层,接入环所带接入点数(只包括环上的接入点,不包括环带链的接入点,不包括汇聚层结点)城区超过10个或郊区超过12个视为超大环。业务分配安全要求及隐患定义针对IP承载网、Cmnet等大颗粒电路要求电路全程分物理传输系统平面承载,从线路到设备系统全程分离。使得单处光缆、传输设备故障不会导致业务全部中断。针对局间电路以及其他重要电路,同一局向电路从传输平面、系统、单板等依次进行均衡分摊:具备双平面时,同一局向的电路应通过双平面传输设备进行负荷分担,防止传输平面或网元节点失效时的业务全阻;单平面同一局向电路优先分配在不同设备上,若无两套设备分担,需分配在不同单板上,降低设备或单板故障对业务的影响;针对同一局向的多条电路,具备条件时,建议每条电路在传输层面全程配置保护,且在主备路径的配置上应保证无同路由。针对基站电路及其他一般电路,在物理条件具备情况下,每条电路在传输层面应全程配置保护,且在主备路径的配置上应保证无同路由。例如在下图中,处于链上的节点,其电路虽然在链上无法保护,但是在主干环路上应配置保护。

OTN+PTN网络结构OTN+PTN网络结构4)针对SDH-BSC,PTN-RNC等设备对接时,应配置对接保护,对接保护要求主备两个端口至少来自于不同单板。PIN77C一|3]|=趾―IPIN77C一|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