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我们从读书中能获得什么?任务1:阅读朋友档案,发现文意关联请阅读下面的朋友档案,尝试寻找朋友生平与文章关于学习和读书的观点有关联的地方,每篇1-2处即可。一、阅读朋友档案,初步理解文意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
——赫尔曼·黑塞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德国作家、诗人。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①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伴读]①想起了中国古代的隐逸诗人。何为“隐逸”?不寻求认同为“隐”,自得其乐为“逸”。一、阅读朋友档案,初步理解文意2.知背景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②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伴读]②黑塞受中国的老庄哲学的影响很大,所以他才会笔随心走,其作品又具有心理的深度、哲学的深度。3.拓知识黑塞的诺贝尔颁奖辞颁奖辞: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④[伴读]④“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这也是颁奖理由。【经典觅珠】1.无法达成的目标才是我的目标,迂回曲折的路才是我想走的路,而每次的歇息,总是带来新的向往。等走过更多迂回曲折的路,等无数的美梦成真后,我才会感觉失望,才会明白其中的真义。所有的极端与对立都告消失之处,即是涅槃。——赫尔曼·黑塞《堤契诺之歌》2.我们不得不越过这么多的污泥浊水,经历这么多的荒唐蠢事才能回到家里!而且没有人指引我们,我们唯一的向导是乡愁。我准备再次开始这场游戏,再尝一次它的痛苦,再一次为它的荒谬无稽而战栗,再次并且不断地游历我内心的地狱。——赫尔曼·黑塞《荒原狼》3.我做自己不情愿的事,是因为完全不知如何面对自己。我恐惧长久的孤独,害怕心绪的各种细微、羞涩和热切的波动,害怕那常常泛起的爱的柔情。——赫尔曼·黑塞《德米安》一、阅读朋友档案,初步理解文意朋友档案(二)
王佐良,1916年2月12日生,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清华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为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1949年回国后,中国莎士比亚学会、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会长,北京外国语学院顾问兼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曾经翻译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名篇,如《雷雨》(英译本)、《彭斯选集》《英国诗文选译集》等等,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新中国的“三大英语权威”,为中国的翻译事业和文化交流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阅读作者档案,初步理解文意第一种是事实性关联,如:(1)黑塞创作本文的背景大约是一战前后,享乐主义已经开始甚嚣尘上。所以文中会有“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等描写。(2)王佐良先生主攻外国文学及翻译,因此上图书馆的经历也主要围绕着英美文化等杂志和书籍展开,文章中也会有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的台词引用,无处不体现着外国文化的学术底蕴。第二种是观点性关联,如:(1)基于战争残酷性的反思和自身隐逸浪漫风格的追求,黑塞对于人性拥有非常深刻的思考和探索,他坚持提倡通过读书来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2)文章和作者档案中都提及王佐良先生在武昌文华中学、西南联大、牛津大学,始终坚持着良好的读书习惯,拥有了深厚的学术功底,最终才能在外国文学和翻译领域有如此卓著的建树。二、读什么书?任务2:梳理读书经历,思考读书影响
书籍名称或类型读书的过程或想法书籍对他的影响黑塞示例:《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灰色的的大海立也可以捞到珍珠。激发了对读书的浓厚兴趣,孜孜不倦地阅读,一坐就是几个钟头。
王佐良
二、读什么书?
书籍名称或类型读书的过程或想法书籍对他的影响黑塞《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
灰色的的大海立也可以捞到珍珠。激发了对读书的浓厚兴趣,孜孜不倦地阅读,一坐就是几个钟头。巴尔扎克的小说曾经期待充满狂热与纠葛的故事,却失落于详细的财务状况;很久之后重新发现其独特的价值。读书要认清自我,过去的自己读不了,现在的自己放不下。《老子》《论语》《庄子》《孟子》《吕氏春秋》《中国民间童话》、中国抒情诗歌和通俗小说通过父亲的指点,开始阅读《老子》,并逐渐从转译本到德译本,从《老子》到各种中国文学的书籍。体会到了中国精神对于今日欧洲的意义。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相反相成,各得其所,令人振奋和感动。二、读什么书?任务3:对比读书经历,探究读书心得
根据上表,请同学们试着比较一下二人在读书的内容、读书的过程、读书对他们的影响三方面有着怎样的异同点?相同点:都从少年时代开始读书,并由此点燃了读书的兴趣;都是从世界文学等书籍开始读起;都从书籍上认识了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拓宽了眼界,并由此获得认知上的共鸣;都从读书中获得了知识上、情感上、精神上的新体悟;不同点:黑塞的读书启蒙更侧重来源于家庭;王佐良的读书基本都是由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予以的支持。黑塞的读书过程中有过“曾经不爱读、之后放不下”的读书经历,涉猎的范围更庞杂,王佐良的读书经历基本围绕中外文学文化,没有这种起伏跌宕的读书心得。王佐良曾经因为现实的心境影响读书的心境,黑塞整体上没有提及。三、怎么去读书?任务4:思考名言警句,完成思维导图,发表我的观点。
第一步:请大家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找出《读书:目的和前提》中让你比较有感触的、谈及如何读书的句子。(1)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是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从而使我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2)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3)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动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4)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5)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进而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共鸣的作品。(6)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为前提。(7)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8)我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三、怎么去读书?任务3:思考名言警句,完成思维导图,发表我的观点。
第二步:请大家尝试将这些句子填写到文章的思维导图中,看看它们适合嵌入到哪一个部分?你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适度调整。三、怎么去读书?三、怎么去读书?任务3:思考名言警句,完成思维导图,发表我的观点。第三步:结合自身经历,完成小型演讲。(1)读书的目的就是追求真正的修养吗?(2)读书的数量真的没有什么意义吗?(3)强迫自己阅读名著,确实没有任何价值吗?(4)报纸和流行文学真的没有阅读的意义吗?(5)……作业四、到哪里去读书?在“公书林”读斯蒂文生的小说时翻翻插图、目录,初识读书之趣在清华大学温情宁静的灯光下徜徉在西方文学的海洋在牛津大学图书馆捧着被铁链锁着的英文古籍撰写学术论文再读《上图书馆》,思考王佐良先生的阅读人生经历了几个怎样的阶段呢?主旨归纳作者回顾自己三段在图书馆的阅读经历,梳理了自己在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读书的感受与思考,阐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读书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知识拓展
法国国立图书馆法国国立图书馆即法国国家图书馆,它是巴黎最大的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新馆即密特朗国家图书馆,位于巴黎东南塞纳河边,这仅是法国国家图书馆七处馆址之一。这座由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决定建成的超级图书馆,占地7.8公顷,总面积为35万平方米。它以四幢直插云霄、相向而立、形如打开的书本似的钢化玻璃结构的大厦为主体,四座大厦之间由一块足有八个足球场大的木地板广场相连。
这座图书馆造价80亿法郎(相当于100多亿人民币),其规模远远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座国家图书馆。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座图书馆的运作经费达每年12亿多法郎,占法国文化预算的十分之一。这一年的经费几乎相当于一个非洲国家一年的预算。因此有人把它称为“图书馆的巨人”。但法国国家图书馆的魅力,还不只在于它的雄伟和耗资,而在于它的建筑艺术、高新技术的应用,高度的自动化、数字化程度,尤其是它所表达出的哲学内涵和文化品味,更让人流连忘返。四、到哪里去读书?“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点缀着金黄色火球的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莎士比亚作业布置1.反思黑塞关于读书的观点和论述,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将你的观点用一段完整的论述写下来,形成一篇小型的演讲稿,不少于500字。2.如果你有机会设计一个图书馆,你希望它是什么样子的?请制作一个设计图,展现你心目中理想的图书馆,包括以下内容:规模、样式、布局、图书分类方式等,并给出你安排这些设计的缘由,不少于300字。第二课时文本细读五、理基础1.记字音àibáxiájìnjièbìqiǎngzīluòlúnzhìzhēnqiāng2.识字形bá跋涉bá拔掉fú祓除ài狭隘yì洋溢shì谥号zhì卷帙yì佚名jiāng僵死jiāng边疆理基础1.记字音yìxùnsǒngqióngchìjiànfùxiào2.识字形yú愉快yú瑕瑜互见liàn锁链lián涟漪xùn音讯xùn汛期chì炽热zhì旗帜明文体随笔《读书:目的和前提》是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③。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伴读]③随笔,顾名思义,随手下笔。大家也要记得时常随手下笔,将会才思滚滚。
*读书:目的和前提【初读任务】1.《读书:目的和前提》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参考提示:
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提倡爱的阅读,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2.文章第1段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
(1)在内容上,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无功利无目的。
(2)在结构上,引出下文获得真正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研读世界文学。3.《读书:目的和前提》中,赫尔曼·黑塞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作者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读书观?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取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点拨】
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效的阅读。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4.如何理解黑塞所说的下面一段话:“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明确】
这段话表明,作者认为只有让人真正着迷的阅读,带着满腔热情的阅读,才能触动人的灵魂,才能提升人的教养。5.文章描述了作者的阅读经历和乐趣,请根据文本内容梳理一下作者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和读书的感受与思考。答案黑塞是按照时间顺序和对书籍内容的领悟来写自己对阅读的选择的。在少年时代,黑塞先是把显得无聊的藏书整个翻了一遍,终于发掘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如《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因为这两部书的吸引,黑塞开始阅读之前几乎看不懂的书,如巴尔扎克的作品。又过了若干年,黑塞在父亲的指点下,开始阅读中国古典作品的译本,如“中国丛书”(《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吕氏春秋》和《中国民间童话》),还有中国的抒情诗和中国通俗小说。结构图示主旨归纳文章阐述了读书目的和前提,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明确】段落大致内容引论(提出问题)第1段①_________________本论(分析问题)第2段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是真正的修养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读书,读书可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段落大致内容结论(解决问题)第3~8段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凭自己的爱好读书,要富有个性地、生动热情地读书,必须读杰作
篇目论证思路劝学师说是什么为什么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古之学者必有师(倡导师道回归)针对的问题当时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风气荀子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怎么办强调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强调从师的必要性提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提出择师的标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篇目论证思路
反对党八股是什么为什么针对的问题针对党内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怎么办列举党八股八大罪状,论证其危害和纠正的方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指出党八股有八大罪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延伸请揣摩下面的语句,探究其蕴含的深刻内涵。理解此类句子时,特别要注意运用修辞的句子。特别是运用比喻或者拟人的句子,要从本体入手思考。(1)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过:“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呢?答案享受物质的同时,别忘了精神(或心灵)追求。(2)现代著名散文家柯灵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要领有如下形象的比喻:(微型小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请你将柯灵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答案关键的地方要写得满篇生色;结尾处应委婉含蓄,意味深长。(3)请分析下面画线句子的含意。寓言长得又矮又小,说起话来却很逗。它更喜欢到儿童刊物那里去做客。等小说、童话都坐定之后,它才找一个角落悄悄坐下。答案常常是在小说、童话都登完后,寓言才被登载在空出的不显眼的位置。
*上图书馆1.阅读《上图书馆》,回答问题。(1)第1段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有什么用意?答案为了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2)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真实的世界”指什么?答案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3)第8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答案表达了对国内战争胜利的喜悦。(4)第9段引用的莎士比亚的台词有什么含意?答案说明人类创造了知识理性。2.《读书:目的和前提》和《上图书馆》都是关于学习问题的文章,它们之间有何联系?【点拨】
《读书:目的和前提》的作者认为要想获得真正的修养,其重要途径之一便是读书,而读书主要是阅读各国的经典作品,这就需要读者拥有这些经典作品。
获得经典作品的途径有多个,而上图书馆就是获得各国经典作品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王佐良通过回顾自己上图书馆的经历,能够引发我们上图书馆读书的欲望。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两篇文章都涉及读书的问题,而读书能获取知识,这可能会引发你的某些思考。有人认为,读书能获取知识但不一定能铸炼智慧,有文凭不等同于知识分子,有文化未必有教养;常言说“开卷有益”,有人却认为“开卷未必有益”;人们通过读书求知,贤人却又告诫“尽信书不如无书”……你在校读书9年,有了不少体会和教训,你的学习经历中有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联系你的学习,就这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参考示例:
这个问题中涉及的概念并不相通。“知识”和“智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编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理论研究试题及答案
- 代码设计中的用户体验考虑试题及答案
- 高考作文自我反省的试题及答案
- 网络故障案例分析试题与答案
- 软件设计师考试团队项目管理技能试题及答案
- 移动设备开发试题及答案
- 跨国公司与全球经济的联系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考试复习全攻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VB考前温故试题及答案
- 21CJ103-1玻璃纤维增强聚酯(FRP)板材应用构造(一) 采光带、通风、消防排烟天窗及防腐板
- MOOC 国际交流学术英文写作-湖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JJG(皖)112-2021 失重秤检定规程
- 焊接机器人操作工职业技能竞赛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2024年)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课件
- 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
- 《简易呼吸器》课件
- 2024届江苏省徐州市、南通市等2地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 粮食购销合同样本.文档
- 2023中考数学练习 08 圆与几何综合问题(学生版+解析版)
- 读后续写:三大出彩收尾设计(解析版)2023年新高考英语读后续写练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