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患者的护理教案课件_第1页
感冒患者的护理教案课件_第2页
感冒患者的护理教案课件_第3页
感冒患者的护理教案课件_第4页
感冒患者的护理教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感冒患者的护理第1页/共22页会计学1感冒患者的护理第1页/共22页(二)发病季节及病程(1)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冬多见。(2)病程:一般5-7天可愈。时行疫毒伤人,则病情重而多变,往往相互传染,造成广泛流行,且不限于季节性。第1页/共22页第2页/共22页(二)发病季节及病程(1)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三)范围

感冒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行感冒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流行性感冒。第2页/共22页第3页/共22页(三)范围

感冒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上呼吸道感【证候特征】

感冒: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咳嗽、发热、恶寒、周身骨痛。

时行感冒:暴发流行,全身症状较重,高热、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第3页/共22页第4页/共22页【证候特征】

感冒: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咳嗽、发热、恶寒【病因病机】1、感受六淫、时行病毒2、正气不足,腠理不固感冒的病机可归纳为卫表失和。病性:可分为表实证与表虚证。病位:肺卫第4页/共22页第5页/共22页【病因病机】1、感受六淫、时行病毒第4页/共22页第5页/共【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观察体温变化2、注意汗出情况3、观察肺系症状4、观察舌象脉象的变化第5页/共22页第6页/共22页【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观察体温变化第5页/共2(二)辨证施护1.风寒感冒[症状]:鼻塞、喷嚏、流涕、恶寒、头痛、身痛,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无汗,咯痰白稀。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或麻黄汤[护理]第6页/共22页第7页/共22页(二)辨证施护1.风寒感冒第6页/共22页第7页/共22页1)生活护理:病室宜温暖,注意防寒保暖,室内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轻症患者适当注意休息,病重者应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可起床活动。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忌生冷、油腻之品。辛味食品性主发散,可驱邪外出,如葱、姜、胡椒等调味品可适当选用。多饮热开水或热粥,也可用生姜、胡椒煎水或红糖开水趁热服用以发汗解表。第7页/共22页第8页/共22页1)生活护理:病室宜温暖,注意防寒保暖,室内定期消毒,防止交3)用药护理:麻黄先煎去沫,汤药要轻煎,不可过煮,因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影响药物的效果,汤药宜温热服下。服药后稍加衣被,使患者微微汗出。要注意观察服药后汗出情况,以遍身微汗即可,防止过汗虚脱亡阳,汗出后注意保暖,防止复感。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推拿治疗。①针灸:针刺列缺、肺兪、风池、风门、合谷、迎香穴,用泻法,可加灸②推拿:鼻塞流涕明显者,可按压迎香穴;头痛者,可按摩印堂、太阳、头维、鱼腰、百会等穴及前额部。第8页/共22页第9页/共22页3)用药护理:麻黄先煎去沫,汤药要轻煎,不可过煮,因肺药取轻2.风热感冒[症状]:鼻塞、喷嚏、流涕、恶寒、头痛、身痛,流黄涕,咽痛,咯黄痰,发热重恶寒轻,汗出,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药]:银翘散。[护理]第9页/共22页第10页/共22页2.风热感冒第9页/共22页第10页/共22页1)生活护理:病室要安静、整洁、舒适,通风凉爽,但要避免对流风。轻症患者宜适当休息,高热患者要卧床休息。汗出后应及时用干软毛巾擦干皮肤,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复感。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高热持续不退者,警惕热极生风,防止高热惊厥变证的发生。第10页/共22页第11页/共22页1)生活护理:病室要安静、整洁、舒适,通风凉爽,但要避免对流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性凉之品,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绿豆汤、西瓜、苦瓜、黄瓜等清热之品,忌食油腻、辛辣食品。3)用药护理:汤药要轻煎,不可过煮,稍凉服下。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推拿治疗。①针灸:针刺风池、大椎、合谷、外关、曲池、少商穴,用泻法。②按摩:按揉印堂、太阳、迎香、风池、曲池、合谷等穴。第11页/共22页第12页/共22页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性凉之品,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绿豆汤3.暑湿感冒[症状]:发热,汗出而热不解,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干粘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欲呕,尿短赤,舌红,舌苔薄黄腻,脉濡数。[治法]:清暑祛湿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护理]第12页/共22页第13页/共22页3.暑湿感冒第12页/共22页第13页/共22页1)生活护理:病室保持凉爽通风、整洁舒适,温度适宜,湿度偏低。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可多食绿豆汤、苡米粥等,忌食生冷、过甜、油腻、煎炸食品。第13页/共22页第14页/共22页1)生活护理:病室保持凉爽通风、整洁舒适,温度适宜,湿度偏低3)用药护理:汤药要轻煎,稍凉服下。若患者恶心欲呕,则汤药宜频频少量饮用。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推拿治疗。①针灸:高热者,可针刺大椎、曲池、合谷穴;神昏者,加刺人中、内关穴。②推拿:可在印堂、颈部等处采用拧挤法,也可选用刮痧疗法。第14页/共22页第15页/共22页3)用药护理:汤药要轻煎,稍凉服下。若患者恶心欲呕,则汤药宜4.表寒里热证[症状]:此证又名“寒包火”。因风寒外束,表寒未解,入里化热。发热、恶寒,无汗口渴,鼻塞声重,咽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方药]:双解汤。[护理]第15页/共22页第16页/共22页4.表寒里热证第15页/共22页第16页/共22页1)生活护理:病室内保持安静、整洁、舒适,温湿度适中。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富有营养。忌食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第16页/共22页第17页/共22页1)生活护理:病室内保持安静、整洁、舒适,温湿度适中。第163)用药护理:石膏应先煎,汤药宜饭后服用。服药后稍加衣被,使之微微汗出,以助解表之功。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推拿治疗。①针灸:发热不退者,针刺大椎、合谷穴,用平补平泻法。②推拿:可用拇指或大鱼际或掌根按揉风池、天柱、大椎、肩井、风门、肺兪、曲池、合谷等穴。第17页/共22页第18页/共22页3)用药护理:石膏应先煎,汤药宜饭后服用。服药后稍加衣被,使【健康指导】1.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2.居住环境要卫生、通风、舒适、整洁。定期用食醋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3.慎起居,调情志。4.自我按摩保健。常用穴位有风池、合谷、迎香等。5.预防用药(1)贯众、紫苏、荆芥各10g,甘草3g,水煎,顿服,连服三日;或板蓝根冲剂10g,冲服。用于感冒流行季节。(2)夏天暑湿较盛,可用藿香、佩兰各5g、薄荷2g,煎汤代茶饮。(3)体质虚弱的人,可经常服用玉屏风散、六味地黄丸或补中益气丸。第18页/共22页第19页/共22页【健康指导】第18页/共22页第19页/共22页3)用药护理:麻黄先煎去沫,汤药要轻煎,不可过煮,因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影响药物的效果,汤药宜温热服下。服药后稍加衣被,使患者微微汗出。要注意观察服药后汗出情况,以遍身微汗即可,防止过汗虚脱亡阳,汗出后注意保暖,防止复感。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推拿治疗。①针灸:针刺列缺、肺兪、风池、风门、合谷、迎香穴,用泻法,可加灸②推拿:鼻塞流涕明显者,可按压迎香穴;头痛者,可按摩印堂、太阳、头维、鱼腰、百会等穴及前额部。第19页/共22页第20页/共22页3)用药护理:麻黄先煎去沫,汤药要轻煎,不可过煮,因肺药取轻2.风热感冒[症状]:鼻塞、喷嚏、流涕、恶寒、头痛、身痛,流黄涕,咽痛,咯黄痰,发热重恶寒轻,汗出,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药]:银翘散。[护理]第20页/共22页第21页/共22页2.风热感冒第20页/共22页第21页/共22页3.暑湿感冒[症状]:发热,汗出而热不解,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干粘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欲呕,尿短赤,舌红,舌苔薄黄腻,脉濡数。[治法]:清暑祛湿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护理]第21页/共22页第22页/共22页3.暑湿感冒第21页/共22页第22页/共22页会计学23感冒患者的护理第1页/共22页会计学1感冒患者的护理第1页/共22页(二)发病季节及病程(1)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冬多见。(2)病程:一般5-7天可愈。时行疫毒伤人,则病情重而多变,往往相互传染,造成广泛流行,且不限于季节性。第1页/共22页第2页/共22页(二)发病季节及病程(1)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三)范围

感冒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行感冒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流行性感冒。第2页/共22页第3页/共22页(三)范围

感冒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上呼吸道感【证候特征】

感冒: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咳嗽、发热、恶寒、周身骨痛。

时行感冒:暴发流行,全身症状较重,高热、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第3页/共22页第4页/共22页【证候特征】

感冒: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咳嗽、发热、恶寒【病因病机】1、感受六淫、时行病毒2、正气不足,腠理不固感冒的病机可归纳为卫表失和。病性:可分为表实证与表虚证。病位:肺卫第4页/共22页第5页/共22页【病因病机】1、感受六淫、时行病毒第4页/共22页第5页/共【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观察体温变化2、注意汗出情况3、观察肺系症状4、观察舌象脉象的变化第5页/共22页第6页/共22页【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观察体温变化第5页/共2(二)辨证施护1.风寒感冒[症状]:鼻塞、喷嚏、流涕、恶寒、头痛、身痛,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无汗,咯痰白稀。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或麻黄汤[护理]第6页/共22页第7页/共22页(二)辨证施护1.风寒感冒第6页/共22页第7页/共22页1)生活护理:病室宜温暖,注意防寒保暖,室内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轻症患者适当注意休息,病重者应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可起床活动。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忌生冷、油腻之品。辛味食品性主发散,可驱邪外出,如葱、姜、胡椒等调味品可适当选用。多饮热开水或热粥,也可用生姜、胡椒煎水或红糖开水趁热服用以发汗解表。第7页/共22页第8页/共22页1)生活护理:病室宜温暖,注意防寒保暖,室内定期消毒,防止交3)用药护理:麻黄先煎去沫,汤药要轻煎,不可过煮,因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影响药物的效果,汤药宜温热服下。服药后稍加衣被,使患者微微汗出。要注意观察服药后汗出情况,以遍身微汗即可,防止过汗虚脱亡阳,汗出后注意保暖,防止复感。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推拿治疗。①针灸:针刺列缺、肺兪、风池、风门、合谷、迎香穴,用泻法,可加灸②推拿:鼻塞流涕明显者,可按压迎香穴;头痛者,可按摩印堂、太阳、头维、鱼腰、百会等穴及前额部。第8页/共22页第9页/共22页3)用药护理:麻黄先煎去沫,汤药要轻煎,不可过煮,因肺药取轻2.风热感冒[症状]:鼻塞、喷嚏、流涕、恶寒、头痛、身痛,流黄涕,咽痛,咯黄痰,发热重恶寒轻,汗出,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药]:银翘散。[护理]第9页/共22页第10页/共22页2.风热感冒第9页/共22页第10页/共22页1)生活护理:病室要安静、整洁、舒适,通风凉爽,但要避免对流风。轻症患者宜适当休息,高热患者要卧床休息。汗出后应及时用干软毛巾擦干皮肤,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复感。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高热持续不退者,警惕热极生风,防止高热惊厥变证的发生。第10页/共22页第11页/共22页1)生活护理:病室要安静、整洁、舒适,通风凉爽,但要避免对流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性凉之品,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绿豆汤、西瓜、苦瓜、黄瓜等清热之品,忌食油腻、辛辣食品。3)用药护理:汤药要轻煎,不可过煮,稍凉服下。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推拿治疗。①针灸:针刺风池、大椎、合谷、外关、曲池、少商穴,用泻法。②按摩:按揉印堂、太阳、迎香、风池、曲池、合谷等穴。第11页/共22页第12页/共22页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性凉之品,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绿豆汤3.暑湿感冒[症状]:发热,汗出而热不解,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干粘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欲呕,尿短赤,舌红,舌苔薄黄腻,脉濡数。[治法]:清暑祛湿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护理]第12页/共22页第13页/共22页3.暑湿感冒第12页/共22页第13页/共22页1)生活护理:病室保持凉爽通风、整洁舒适,温度适宜,湿度偏低。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可多食绿豆汤、苡米粥等,忌食生冷、过甜、油腻、煎炸食品。第13页/共22页第14页/共22页1)生活护理:病室保持凉爽通风、整洁舒适,温度适宜,湿度偏低3)用药护理:汤药要轻煎,稍凉服下。若患者恶心欲呕,则汤药宜频频少量饮用。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推拿治疗。①针灸:高热者,可针刺大椎、曲池、合谷穴;神昏者,加刺人中、内关穴。②推拿:可在印堂、颈部等处采用拧挤法,也可选用刮痧疗法。第14页/共22页第15页/共22页3)用药护理:汤药要轻煎,稍凉服下。若患者恶心欲呕,则汤药宜4.表寒里热证[症状]:此证又名“寒包火”。因风寒外束,表寒未解,入里化热。发热、恶寒,无汗口渴,鼻塞声重,咽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方药]:双解汤。[护理]第15页/共22页第16页/共22页4.表寒里热证第15页/共22页第16页/共22页1)生活护理:病室内保持安静、整洁、舒适,温湿度适中。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富有营养。忌食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第16页/共22页第17页/共22页1)生活护理:病室内保持安静、整洁、舒适,温湿度适中。第163)用药护理:石膏应先煎,汤药宜饭后服用。服药后稍加衣被,使之微微汗出,以助解表之功。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推拿治疗。①针灸:发热不退者,针刺大椎、合谷穴,用平补平泻法。②推拿:可用拇指或大鱼际或掌根按揉风池、天柱、大椎、肩井、风门、肺兪、曲池、合谷等穴。第17页/共22页第18页/共22页3)用药护理:石膏应先煎,汤药宜饭后服用。服药后稍加衣被,使【健康指导】1.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2.居住环境要卫生、通风、舒适、整洁。定期用食醋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3.慎起居,调情志。4.自我按摩保健。常用穴位有风池、合谷、迎香等。5.预防用药(1)贯众、紫苏、荆芥各10g,甘草3g,水煎,顿服,连服三日;或板蓝根冲剂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