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过程控制spc测量误差_第1页
统计过程控制spc测量误差_第2页
统计过程控制spc测量误差_第3页
统计过程控制spc测量误差_第4页
统计过程控制spc测量误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测量误差0 1准确度、精确度和可预测性统计质量控制直接依赖于每一读数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准确度是指均值和目标对象之间的接近程度,精确度则是指读数在均值周围的分布情况。例如,我们假设现在需要一个保现在有四个保镖前来应聘,他们分别对着一个靶子进行射击以证明各自的射击能力。图91显示的是他们射击的结果。那么你会选择雇佣哪个保镖呢?3号:精确但不准确4号:既精确又准确3号:精确但不准确4号:既精确又准确图9.1射击中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区别第一个保镖的射击结果分散在目标范围以外,既不准确也不精确。第二个保镖的射击是准确的,但不是很精确,她的射击结果分散在目标范围内外。以此作为判断的话,她大有50%的概率击中目标。第三个保镖的射击是精确的,他的每一枪结果都跟其他结果很接近,但是却不够准确,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所有射击结果都在目标范围以外后一个保镖的射击则是最接近完美的她的射击既准确又精确,各个结果彼此接近且又都落在目标范内以因此从射击命中率角度考虑,我们应当选择第四个保镖。当我们进行测量的时候,我们发现不同的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也会导致类似的差异。因此我们认为测量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变差也是合理的。但如果我们不加控制的话,变差能会使我们的控制图发生错误。当我们调节机器的时候,我们调节的是机器的准确度,而不是精确度。机器的维护则会影响到它的精确度不必要的维护也会导致机器适应性的变化而增加读数的波动性们可以用统计值指标来监控测量系统它能告诉我们何时机器需要调节类似这样的技术都可以被用来对测量的波

动和控制图的误报情况进行控制。.2操作员的变差在测量系统中最难控制的变量就是操作员因素了。像工作态度、疲劳度和舒适度这样的因素都会影响一个人精确执行过程的能力。这一点在使用测量设备的时候是适用的,在需要做出诸如如何配色之类的决策时,这一点更加适用。即使来自于正确使用中的设备数也是会有一定的波动。你会怎样对图9.2中第一个表盘进行读数?你可能会说是0.020,0.025,0.0225或者0.022。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异呢?当一个读数介于两个数字之间时通常我们就需要去估计它的实际值。即使表盘上的刻度划分到千分之十那么细致,我们还是要靠估计真实值来获得读数。我们再看图中的第二个表盘,你可能会很直观地认为一个稍大于0.020的读数理所当然地要大于一个稍小于0.020的读数。然而现在我们如果假定机器的准确度是正负0.005,你是否依旧坚持大的读数总是大于小的读数呢?我们对机器的读数还会和我们的培训情况、经验甚至情绪有关。图9.2千分制的表盘比百分制的表盘更容易获得正确读数一种减小因操作者主观判断带来的误差的方法是使用比规格要求更精细的测量仪器。例如,测量要求的精度为百分之一,我们就采用能精确到千分之一的仪器。这样操作员以直接根据最接近指针的刻度进行读数了。另一种减小操作员波动带来影响的方法是采用能够获得数字化读数的仪器。通过直接提供数字形式的读数,仪器自身避免了因主观判断可能发生的错误。操作员不再需要进行的潴测,而只需将显示的数据直接记录下来即可。9 3指令指令也是波动的一种来源。对执行测量的步骤的描述有多细致,直接影响到测量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对缺陷的描述直接影响到一个数据点是否被确定为缺陷以及它应该被接受还绝。不清晰的指令往往迫使操作员自身需要去主观猜测使用哪种方法才是正确的个人对此的理解可能都是不一样的,因而我们得到的很可能将是类似于前文中提到的第一镖射击结果那样的图。举个例子,如果你接到了下面这样的指令,你会怎么去做呢?“确保操作正确。”“确保操作正确”这一指令告诉了我们需要做什么,但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去做。假设你得到的指令就是:确保操作正确:.把各个单元都排列到测试平台上,确保后面的单元控制前面的单元。.将基点的红线与管中的红线相连。同样将黑线与黑线相连。.将指示器与压力管相连。用螺丝固定并且用传感器检查有否渗漏。.在检查表上记录下传感器获得的读数。拒绝所有读数大于等于50的点。现在你不仅知道要去确保操作正确,而且知道了怎样去确保。对于某些不太熟悉仪器的检查者,有时候光有这样的指令依旧是不够的。这时我们可以画出步骤图,或者添细更情骤指令来帮助完成整个指令。我们的目标是:同一个检测者在重复检测同一对象时,能够尽可能得到一致的读数。如果我们的指令从一开始就不够详细准确,那么由于人员变动、休假以及操作时间的变长,都会对结果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4手工检测中的问题有些检测问题是无法使用仪器来完成的。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检测者的感觉来做出判断。像颜色的特性和一些表面的缺损,例如标记、刮痕什么的,都需要依靠视觉来进行判断。另外像气味这样的特征也只能依靠一个人的感觉去进行检测。对于这种类型的检测问题,接受与不接受之间的界限是模棱两可的。标准检测表中列出了好与坏的标准例子并且提供了检查者的一些基本判断标准在检查时与标准检测表进行对照以作出判断,可以帮助减小检查者之间的判断差别。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这样做并够在本质上消除这种波动性。正如在本章一开始我们已讨论的,工作态度、舒适度以及疲劳度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这在手工检测中尤为明显举个例子,随着工作者疲劳度的增加他们的感觉能力也会发生变化。他们或者会变得更为严格,或者会漏检很多缺陷。有些人往往还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不检测出足够多的缺陷,他们的工作就是不负责任的。因此在使用同等检测标准检测缺陷数变少时,他们会不自觉地提高检测标准。这对于整个生产过程的改进是很不利的。目前为止还没有能够行之有效地解决这一类手工检测问题的通用方法。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试验,把一堆已知缺陷数目的部件定期交给检测者检查。如果他们各自检测出的缺目有很大差别,那么意味着他们还需要更系统的培训。控制图在一些方面可以帮助我做追不同检测者之间的区别我们可以要求每个检测者检查受控过程后把他们的检测结果画成P图蜡u图见第十章I那些得出结果中存在控制界限外点的检测者,显然都是存在问题的。5重复性和再现性(R&R)计量器能力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计量器的准确度和操作者的精确度。重复性研究帮助我们获得计量器的变差在这种研究中,我们让同一个人用同一台计量器对一个对象由多次的测量。再现性研究的是不同操作者之间的变差,而需要多个操作者用同一计量题同一对象进行测量。计量器能力的R&R研究通常采用2至3个操作者对每个部件进行2至3次测量的方案。下面我们提出一套研究计量器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方法:第一步:我们研究中必须选取若干个相似的部件。让每个测量者使用同一计量器对每个部件进行测量并且记录下读数。对于“两次试验”的研究,我们需要用同一计量器按照同样对各个部件再作一次测量;同理对于“三次试验”的研究,我们还需要做第三次。表9.1是一个使用三个检测者进行“三次试验”研究用的表格。表9.1计量器R&R研究数据表11RL\L¥MBH12a4ii了昌qIn1OprATrijiJ11.295l.l&JL2431.2^51.274I.2S51.24.31.292].2iS6I..27S1T1.2951.267L2431.2^5I.2T3I.2S61.2921.267L27E331.2521.2&JL247I.2T4I.2S91.24.21.292].湖I..2734Al工Eg:XB=5Rnr度Ri=&OprEIiiAl]1.工立i..2jg1.371L班1.2701.200UlfiJO1.275]J75LWT1.373I..2J9L269I.26SI.2SI.L招0I.ZK3.275I.2S7帽3I..27I.1.159L2691.2^51.269I.2fi41.2S5I.2TK1.275I..26QQAi餐巾后10Ron%R,=IICDprCIM1.1.296I..26®L2961.274I.2S61.21.41.253I.366].2iS61277121.训I..2671..2731湘1.214].2®i.anL溺L27B]331.201"第L29312甚1.2901.2141.2W1.267].泗12再14Ai餐巾后X.=:15RnnpcR.5]El^irl p)霜IT[Itj+kb+kd4*口『甲mi口信二|=Rdnubteh;irM:aX-L■曲I交=SEOT=Rd口味照Unixm=UCLr-20-RdDuhl^hasxDj=LCLk=*表D4=3.27(三次试验阍兄或2.58(两次试验耐;D3=0(适用于七次试验以下情况)。代表单个R的控制界限,对于高于这一界限的点要进行单独分析,找出原因并作出修正,然后重新在同等试验条件下进行测量获得数据或者排除这些点而根据新样本重新计算值,直至全部描曜界限范围以内为止第二步:对每一单列,用第1行至第3行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把结果填入第5行。对第6、7、8行和第11、12、13行进行同样的操作,并把结果填入第10行和第15行。第三步:将第5行中的所有数据加总然后除以试验部件的个数(即PART部分的列数)获得第一个检查者的平均极差R。对第10行和第15行进行同样操作获得凡和《。 一第四步:将第5、10、15行中得到的平均极差代入第17行的公式。三者相加再除以检查者的数目(3)所得结果记为■(全部极差平均)。第五步:将区如此1(^@!代入第19和20行,分别乘以D3和D4以得到上下控制界限。这里注意三次试验情况下D3为0,而D4为3.27。将个体极差的上控制界限值UCLR)填入第19行,七次试验以内的下控制界限值(LCLr)为0。第六步:在同等试验条件下对超出上控制界限的点重新进行检测,或者排除这些点而根据新踵新计算Rdoublebar值和上控制界限值,修正导致数据点落在控制界限以外的原因。女果数据是通过控制图绘制和分析的,那么这种修正应该早已实施过了。第七步:将第1、2、3、6、7、8、11、12、13行中的数据各自加总,然后除以试验部件的个数(即PART部分的列数)所得结果记入相应的“AVG”列中。第八步:将第1、2、3行的平均数加总再除以试验次数(3)所的结果填入第四行的相应位置记作乂。a对第6、7、8行和第11、12、13行作同样操作,并将结果分别记作Xb和Xc填入第9和第14行的相应位置。第九步:将AVG列中第4、9和14行的均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代入第18行的公式,所得结果记为XDIFF。第十步:对每一个部件,把每次测量的结果加总再除以测量次数(试验次数乘以检查者个数得结果记入第16行作为部件均值。第4^一步:在第16行中用最大的部件均值减去最小的部件均值,结果标记为,,表示部件均值的极差。第十二步:把计算得到的Rdoublebar值,X叱和H。值代入表格中的单元,这样我们就得到及口表9.2所示的那样一张完成后的计量器&R研究数据表。OPKRAT'ORrPilffrAVC1t346SgI.Q1OprAftiil11.2551.2671.2431.2951.274I2S51.243I..292I..266I..IT6I.273Sn1.29512671.2431.295I.J7312861.24.5I..292I..267I..Z761.2739331.252I..247IN1.274口强1.242I..252I..26KI..273I.273S-1Aicnipe1.侬I..2441.2951.274I2S71.243I..2521.267I..I75X«-L273B5Rll吧!0.CO5aoooaooj.OJOOI.QOOI.OJO040.003OLOWQ.0Q2ft003R--0.0021GOprBTrill1I26SI..2591.271L2tS21.27012601.2150I..275I..275I..367I.2S&771.2731.259I..2691.263I.26S1.2611.2(50I..Z76I..275I..3671.2671S31.271I..2591.2651.2601264\265I..Z7fiI..275I..369L2fi般gAicnipeI..27I.I..259I..2TO1.25312的12621.262I..Z761.275I..36KXta-I.2fi751.0Rji隼lj0.CO5aoooao020.003O.OEOJO040.005O.COI□.ODDft002Hf-1'.'HjJ1.1OprCTn:il11.2%I26SL刈1.2-J1.2曜12441.293I..3&SI..266I..Z77127661.21.2%L期1.2731.912441.292l..3fiT1.266I..I79I.27S51331.2941.2661.2931.2761.2901244I.2M4I..367I..266I..I79I.27&9UAicrnpe1.29512671.2951.2-JI.2S712441.293I..3671.2661.7781.5即修O.Offift002aoa30.0030.004OJOOOO.Offi0.001o.ocna002国Ml曷电l:XP)I.2K671.26431.2697127-J1.^7671.266]I27SI1.2693I..2737X-I.272fil:Rp-OjQ22S1.7([Ii-i:i.0O2J]t[Ri^i:i.OQ24.]+[Rr-0.0019P4#aFjpprais£'m-3]-0.0021IS[MamX=].27i56]-|MijiX=1.2675]=其口FT-0.009119-|Rdodb匕hor=0.0021>|a==2.5K|=LCLa二0J0O54|Rdodbbhir=0.0021<[口3=OJOO|=LCLr=OJOOOO表9.2完成后的计量器区&区研究数据表第十三步:估计重复性。计量器的变差可以通过运用下面的公式和表9.3中的K1因子进行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