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2 完整版课件_第1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2 完整版课件_第2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2 完整版课件_第3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2 完整版课件_第4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2 完整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3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840鸦片战争~1919五四运动)器物制度维新派(戊戌变法)(君主立宪)革命派(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民主与科学)思想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线索: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抵抗派(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1840年(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器物(科技)制度(经政)思想文化学西方—资本主义学苏俄—社会主义——向世界学习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②鸦片战争期间直到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对西学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1)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2)西方:资本主义崛起——侵略扩张(3)鸦片战争——惊醒志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2.主要代表:1.背景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主要代表:1.背景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A.主要活动:①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②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③仿制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B.评价: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开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先河)2.主要代表:1.背景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A.编撰《海国图志》(1842年)地位: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B.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目的:抵御外国侵略,维护清朝统治。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3.影响:局限性:停留在军事技术层面上,未涉及到制度变革,只是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1.19世纪40年代中国知识界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产生这种思想的直接原因是

A.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

B.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了有识之士

C.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

D.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2.林则徐之所以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因为他

①为了了解外国情况,翻译外文资料②组织人员编写《各国律例》和《四洲志》③搜集、绘制西方战舰图样④领导了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BA材料:战争以严酷的实事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著作。这一代中国人……开始去了解西方……标示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警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昏昏睡去。当60年代郭嵩焘、冯桂芬重新提起《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的时候,20年的光阴已在昏睡中丧失了。读史至此,往往使人扼腕久之。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著

进步性:如何评价林魏等人事迹和思想局限性:1.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2.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接连出版,开启了学习西方和中国近代化。初步和模糊地了解了西方,未能付诸实践和形成时代风气。结合材料何如评价林、魏的事迹及思想?3、(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4)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B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世纪60—90年代)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的局势(1)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2)外患: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2.含义:“中学为体”:以中国的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西学为用”:采用西方先进科技,挽救封建统治。3.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4.实质(目的)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世纪60—90年代)1.背景2.含义3.代表人物4.实质(目的)5.实践: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6.结果及评价:(1)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2)局限性:仅停留在学西方技术的层面上,没有涉及到

制度层面,注定失败。“中体西用”思想失去原有意义。“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悲情李鸿章”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洋务派遇到顽固派的阻挠西方的技术等2.鸦片战争失败后,一部分人开始寻求改变现状的道路和学习西方,他们大多属于

A、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

B、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

C、经营对外贸易的商人

D、下层群众中的先进者1.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BB4.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的

A、魏源《海国图志》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C、容闳《西学东渐记》D、洪仁玕《资政新篇》3.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5.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技教育。然而,当初京师同文管增设天文算学馆,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的干涉B、顽固势力的反对

C、洋务官员的无能D、维新人士的抵制CAB6.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ABCD7.开创仿造西方炮车先河的著名人物是A.林则徐B.曾国藩C.李鸿章D.左宗棠AB讨论: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

者。”你是否同意?请阐明理由。同意。理由:①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②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③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同意。理由:①洋务派侧重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

林则徐、魏源侧重于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②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等实践活动;

林则徐、魏源实践较少;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1)产生背景:(2)代表人物:(4)评价:①进步: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形成奠定基础。(3)主张①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②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理论来源)王韬、郑观应等②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三、维新变法思想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三、维新变法思想2.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改革政体的尝试(1)背景:政治上: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上:西学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三、维新变法思想2.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改革政体的尝试(1)背景:(2)代表人物及主张: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A.康有为:①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②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名义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③作用:有力地抨击了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他的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三、维新变法思想2.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改革政体的尝试A.康有为B.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C.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三、维新变法思想2.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改革政体的尝试3.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1898年)(1)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2)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失败。(3)结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4)影响: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

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制本课小结: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1、地主阶级抵抗派(开明知识分子):

——“师夷长技以制夷”2、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技术学习(器物)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制度模仿民族危机加深学西方不断深入学习西方与探索救亡道路相结合1、(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考点】维新变法思想【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题干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摒弃“天朝上国”观念,故选D项【答案】D2.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B.洋务派C.维新派D.义和团C3.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龚自珍B.洪仁玕C.李鸿章D.严复C4.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吻合的是

A.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开辟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

C.中国近代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D.改变了中国的政体C5.《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C再见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树荫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夕阳与曙光两种文明的碰撞画面二:当东方人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田园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农业文明的夕阳与工业文明的朝霞

材料一: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材料二: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英军炮轰中国战舰鸦片战争海战图探究: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学习西方什么?有什么影响?1842年8月中英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大量洋货涌入上海通商口岸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

林则徐:不仅是最早抵抗西方侵略的民族英雄,也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求西方军事科学技术,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新式水师。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这首诗作于一八四二年八月,林被充军去伊犁途经西安,口占留别家人。诗中表明了林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态度,虽遭革职充军也无悔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魏源“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书影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墙里开花墙外香——《海国图志》一书在中日两国产生的不同结局

提起日本的明治维新,人们大多不会觉得陌生,这场发生在100多年前的著名改革,让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从此走上了富强的道路。然而人们可能不知道,这场改变日本历史和命运的改革运动,却与一位中国思想家和他的一部著作有着很大的关系。

1842年《海国图志》成书后,魏源对自己的这部作品寄托了极大的希望,他希望人们会如饥似渴地读它,研究它,通过这部书找到让国家富强的办法。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据统计,当时国内有绅士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300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他们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的“赞美”之词,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腐败守旧的清政府眼中,《海国图志》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由于《海国图志》在国内没有销路,于是,一些商人便打起了到日本扩大市场的主意。1851年,一艘中国商船驶入日本长崎港,日本海关官员在检查时,从船上翻出三部《海国图志》。在日本人看来,这三本书简直就是天照大神送给他们的礼物,因为此书令他们大开眼界,使他们第一次如此详尽地了解了西洋各国。很快,这些书便被如获至宝的日本官员和学者买去。此后的几年里,《海国图志》仍不断“偷渡”日本。1854年,日本人干脆在国内大量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到1859年,这部书的价格竟然比最初时飙升了3倍之多。当时日本国难当头,有识之士苦苦探寻着解救国家的良方。《海国图志》的出现,为日本维新变革人士擦亮了眼睛。当时著名的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在读到“以夷制夷”的主张后,不禁拍案感慨:“呜呼!我和魏源真可谓海外同志矣!”在魏源思想的引导下,佐久间象山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人到发展与西方的关系的重大变化,他主张从全球的形势出发思考日本的方略。墙里开花墙外香——《海国图志》一书在中日两国产生的不同结局墙里开花墙外香——《海国图志》一书在中日两国产生的不同结局

另一位维新志士横井小楠,也是在读了《海国图志》后得到了启发,与佐久间象山共同提出了日本“开国论”的思想。他们在吸收归纳《海国图志》的精髓后指出,日本发展之路必是“东洋道德与西洋技术的结合”。明治维新期间,以天皇睦仁为首,由改革派武士掌握的明治政府,开始着手实行维新,推进变革,日本逐渐摆脱了西方列强的肆意欺辱,并一跃成为东亚第一强国。半个世纪后,梁启超先生在回顾这段明治维新的历史时,曾这样评价说,日本维新派前辈““皆为此书(《海国图志》)所刺激”,最终完成了改革图新大业。(1)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2)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创办民用工业(3)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4)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主要内容失败标志:甲午战争的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核心思想)实践: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出现,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3)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积极性: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

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火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持哉?——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中华而自安卑弱,不欲富国强兵,为天下之望国也,则亦已耳。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求升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思考:(1)李鸿章与郑观应探索中国富强之路问题上有什么异同?

(2)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康有为(1858——1927)《新学伪经考》把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斥为伪经;《孔子改制考》则将孔子当做民权、平等的倡导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评价:康有为借助于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其目的是利用儒家的权威来宣传变法的合理性,从而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它既反映了康有为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挑战的精神以及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而导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a“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b正如马克思所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从这话能看出维新变法思想宣传呈现什么特点?为什么呈现这样的特点?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原因: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②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梁启超(1873——1929)“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代表作:《变法通议》主张:变法才能图存

梁启超一生有过两位夫人:李蕙仙和王桂荃。1889年(光绪十五年)年仅十七岁的梁启超考中了举人,与主考官李端棻的堂妹李蕙仙订婚,1891年(光绪十七年)梁启超十九岁时入京与与长他四岁的李蕙仙成婚,李惠仙与梁启超结婚时,带了两位丫环,其中一位即王桂荃,1903年她成为梁启超的侧室。1924年9月13日,李蕙仙因病而逝,梁启超为此写下了《祭梁夫人文》。1968年在“文化革命”中,王桂荃与孩子们四散分离,最后死在在一间阴暗的小屋里。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专制制度和顽固派宣传申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梁氏轶事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信徒、助手,但他们还是分道扬镳了;梁启超与孙中山合作过,也对立过;他拥护过袁世凯,也反对过袁世凯。对此,梁启超说:“这决不是什么意气之争,或争权夺利的问题,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决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就是救国。”“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1926年3月8日,梁启超因尿血症入住协和医院。经透视发现其右肾有一点黑,诊断为瘤。3月16日作肾切除手术时,因值班护士将有病的肾标错了位置,导致好肾被误切除.手术后,梁启超却依然尿血,且查不出病源,遂被复诊为“无理由之出血症”。一时舆论哗然,矛头直指协和医院,嘲讽西医“拿病人当实验品,或当标本看”。这便是轰动一时的“梁启超被西医割错腰子”案。梁启超毅然在《晨报》上发表《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公开为协和医院辩护,并申明:“我盼望社会上,别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最后,梁启超允诺在自己死后将脑部捐献给医院。

梁思顺(1893年-1966年),长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

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

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学家,

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

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梁思达(1912年-),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会活动。

梁思宁(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

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虎父无犬子——杰出子女严复(1854——1921)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

严复,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西学翻译家。少年时代在私塾受教。1866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英语和轮船驾驶技术,初步接触到西方一些自然科学。1877年他被保送到英国朴次茅斯大学和格林威治海军大学学习,亲身观察英国的社会制度,研究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并开始深入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落后的问题。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严复翻译《天演论》,介绍西方近代进化论思想。他利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向国人敲起亡国灭种的警钟,大声疾呼:要顺应“天演”的规律,改革现状,变法维新,才能避免危亡之祸,否则,就会在“生存竞争”和“天然选择”中被淘汰。《天演论》的发表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也对行将到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起到影响。(2012年上海历史,23)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A.宗教文化B.科学技术C.社会理论D.文学艺术【考点】维新变法思想(严复)【解析】《天演论》宣传的是社会进化论思想;《原富》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宣传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宣传三权分立思想,《群己权界论》即穆勒《论自由》宣传自由主义,都涉及社会伦理问题。【答案】C严复翻译的西学著作《天演论》《原富》《法意》《群己权界论》……

严复《天演论》从翻译到正式出版,经过3年时间。这3年,即1895年到1898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很不平常的3年,甲午海战惨败,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维新运动持续高涨。这时候《天演论》出来了,物竞天择出来了,自然引起思想界强烈的震动。以文名世的同治进士吴汝纶看到《天演论》译稿后,赞不绝口,认为自中国翻译西书以来,无此宏制。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