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离骚》_第1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离骚》_第2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离骚》_第3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离骚》_第4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离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颁奖词——写给屈原生于忧患,以高洁的气节成就人生传奇。逝于汨罗,用忠心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价值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有这样的境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颁奖词——写给屈原生于忧患,以高洁的气节成就人生传奇。逝于1《离骚》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之文言文基础梳理《离骚》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21课文背诵2知识梳理3强化训练1课文背诵2知识梳理3强化训练3复习目标1、熟练背诵全文,并会准确默写。2、梳理文言知识,总结方法规律。3、挖掘课本素材,且能学以致用。基础知识梳理复习目标1、熟练背诵全文,并会准确默写。基础知识梳理4《离骚》知识梳理与巩固学习目标:一、文言基础知识点检测,动手做笔记;二、重点句子翻译;三、情景默写训练;四、课本素材提炼,体味屈原忧国忧民、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品德。《离骚》知识梳理与巩固学习目标:5文化常识巩固复习

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文化常识巩固复习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6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7

文言基础知识点检测文言基础知识点检测8(一)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含义1.偭规矩而改错(“

”通“

”,

)2.忳郁邑余侘傺兮(“

”通“

”,

)3.何方圜之能周兮(“

”通“

”)4.进不入以离尤兮(“

”通“

”,

)5.芳菲菲其弥章(“

”通“

”,

)一、答案:1.错--措措施2.邑--悒忧愁3.圜--圆4.离--罹遭受(一)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含义一、答案:9二、答案:1.荒唐,没有准则2.随水流而消逝3.修长的样子(二)古今异义1.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

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2.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3.长余佩之陆离古义:

今义:形容色彩繁杂二、答案:(二)古今异义10(三)词类活用鸷鸟之不群固前圣之所厚哀民生之多艰屈心而抑志兮

步余马于兰皋兮伏清白以死直兮高余冠长余佩名词作动词合群形容词作动词

推崇形容词作动词哀叹动词使动用法使…受委屈/受压抑

使……缓行为动用法,为……而死形容词作动词加高加长(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合群形容词作动词推崇形容词作动词11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相(xiàngxiāng):推导提示:“相”的基本义有:一是仔细看,审察;一是扶助[盲人](盲人不是用“木”拐杖的吗?加一“目”表示有人扶助)。进一步引申出“互相”。《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12【课内用法归纳梳理】(1)读“xiàng”:①观察,选择(动)见例句②容貌、相貌(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③辅佐、帮助(动)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④宰相、丞相(名)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韩愈《祭十二郎文》)

【课内用法归纳梳理】13⑤古代主持礼仪的人(名)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2)读“xiāng”:⑥互相(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⑦表动作偏指一方(我、你、他)(副)嬉戏莫相忘。誓天不相负。怅然遥相望。(《孔雀东南飞》)⑤古代主持礼仪的人(名)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14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质(zhì):推导提示:“质”的基本意义有两个:一是“抵押”;一是“本质,本体”。事物的“本质”是“朴实”“正直”的。由“正,正直”义引申出“向别人求证,以定是非”,要“向别人求证”自然是需要“询问,责问”的。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15【课内用法归纳梳理】①本质、实质(名)见例句②质地(名)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③典当,抵押(动)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方苞《狱中杂记》)④质问,审查(动)每质狱辞,必于死中求其生。(方苞《狱中杂记》)【课内用法归纳梳理】16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修(xiū):培养,增进,改进,加强推导提示:“修”的本义是“培养,改进”等。事物要“改进”自然需要“修理(坏东西的改进),修葺(房子改进),修饰(语言服饰等的改进)”;改进的结果自然就是“善”(变好),“美”(变美),“长”(变高变长)。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17【课内用法归纳梳理】①整治、治理(动)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贾谊《过秦论》)②修饰、装饰(动)见例句③长(形)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④高(形)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

【课内用法归纳梳理】18(四)一词多义(一分钟交流,代表展示成果)固①固前圣之所厚()②蔺相如固止之(《廉蔺列传》)()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④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⑤据崤函之固(《过秦论》)()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①本来②坚决③巩固④顽固⑤险固的地势⑥牢牢地(四)一词多义(一分钟交流,代表展示成果)①本来②坚决③巩19信1.苟余情其信芳()2.信可乐也(《兰亭集序》)()3.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4.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东南飞》()5.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刺秦》()6.低眉信手续续弹(《琵琶行并序》)()7.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8.言必信,行必果(《论语》)()1.确实2.实在3.可靠的4.使者,指媒人5.信物,凭证6.随意7.通“伸”,伸张8.守信用信1.确实2.实在3.可靠的4.使者,指媒人5.信物,凭20善1.亦余心之所善兮()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5.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6.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7.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8.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崇尚,喜爱善良,美好好事,好的行为善于,擅长交好,友善好好地,友善地喜好、羡慕通“缮”,修治,引申为“拭擦”善崇尚,喜爱善良,美好好事,好的行为善于,擅长交好,友善21知1.不吾知其亦已兮()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4.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5.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逍遥游》()才智了解知道,懂得通“智”,智慧通“智”,明智知才智了解知道,懂得通“智”,智慧通“智”,明智22(五)特殊句式检测不吾知其亦已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既替余以蕙纕兮步余马于兰皋兮又申之以揽茝宾语前置不知吾定语后置岌岌冠定语后置陆离佩状语后置既以蕙纕替余兮状语后置于兰皋步余马状语后置以揽茝申之(五)特殊句式检测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不知吾定语后置岌23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翻译24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2.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3.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1.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采分点:替、以、申;状语后置句)2.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着责骂和侮辱。

(采分点:屈、抑、尤)3.掉转我的车子返回原路,趁着迷路还不算远。

(采分点:回、及)4.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啊,就退隐了,

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采分点:进、入、离、尤、退)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1.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25情景默写,大显身手情景默写,大显身手26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3.“

,

”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6.《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27答案: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6.《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答案:28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8.《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9.《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10.《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11.《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12.《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13.《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29答案: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8.《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9.《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10.《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11.《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12.《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13.《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答案:30

讨论:屈原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离骚》31①观点: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①观点: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32②观点: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离骚》33文本素材提炼

读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明确:①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③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

文本素材提炼

读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明确:①一个人即使身34【适用话题】可用于“执著”“忠贞”“爱国”“民族精神”“生与死”“忧国忧民”“生命礼赞”“理想与现实”“胸怀”“追求”“人格”“选择”“挫折与坚持”等写作话题中。【适用话题】可用于“执著”“忠贞”“爱国”“民族精神”“35【运用范例】

披发抚剑,你独立在斜阳残照里;仰天长啸,你苦吟于凄风苦雨的湘江边。声声啼血,你哀叹的是危难的祖国;字字流泪,你想吟的是受难的苍生!汩罗江水,能够夺走你的生命;滚滚浊流,熄灭不了你生命的火焰。捧读《离骚》,透过遥远的时空,我们看到一座顶天立地的精神丰碑……这就是你啊,屈原!你用泪、用血、用生命写成的壮丽诗篇,字里行间,体现民族精神;千秋万代,激励中华儿女。【运用范例】披发抚剑,你独立在斜阳残照里;仰天长啸36当黎明还黝黑时,他就触着光亮而长吟,上下求索,踽踽独行。他使一条不屈的生命得到了高度的提升,他使一个站立的灵魂,得到了不朽的诠释。他天才似的诗歌陶醉着一代代的炎黄子孙,他的爱国主义已在他曾经生活的土地上发扬,并成为这个民族最高尚的道德之一。静静汨罗,守护着他的灵魂;皇皇离骚,诉说着他的忠贞。在那个视人民如草芥的动荡的年代,他用自己的血泪诠释了什么是心存百姓;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战乱时期,他用自己的生命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的心,与日月争辉;他的魂,与万世长存!当黎明还黝黑时,他就触着光亮而长吟,上下求索,踽踽独行。他使37

汨罗江畔,冷风凄凄。一个峨冠博带、腰配长剑的人,缓缓地走着。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但是,他的心在激荡,激荡如这眼前不息的波涛。你有着贵族的血统,还有出众的才华、挺立的傲骨,更有拯救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和不畏强暴、为民做主的高尚情操,你满怀雄心壮志,要救楚国于水火,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竟以死来证明,你始终铭记着自己的责任,正是因为这份铭记,这种看似愚拙不化的铭记,你在滔滔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才使得那条本来很普通的汨罗江散发着品格的幽香。汨罗江畔,冷风凄凄。一个峨冠博带、腰配长38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这种九死不悔,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对后人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都是这种爱国精神的传承。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邓小平发出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都是这种爱国精神的发扬光大。这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伏清白39

只因你纵身一跳,那条江在历史的五月里,哇的一声哭了,石破天惊。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汨罗江睁开了你的眼睛,哭出了你的声音。人们还是没有找到你的身躯,江水一下深了两千年,却刚好容下你那道凛凛傲骨的诗魂。青衫与发须都作了漂流,原来除了披肝沥胆的《离骚》,你可以什么都不要。有人在你的眼中撒网,却捕来了在水中的叹息,落了那一秋的叶;又有人见你在深夜,借月色从江心踏水而来,在菖蒲之颠抱头痛哭。一个答案,你在江底摸索了千年,世人在你眼里,也摸索了千年。于是我听见,无数唤你的声音:三闾大夫,你沉入水中的思想,何时才能骤然站起,挺立如荷。汨罗江畔,举起酒,不为风光也不为历史,只为与你同饮,同饮满怀的忧国情愁。三闾大夫,请,我先干为敬!只因你纵身一跳,那条江在历史的五月里,哇40颁奖词——写给屈原生于忧患,以高洁的气节成就人生传奇。逝于汨罗,用忠心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价值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有这样的境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颁奖词——写给屈原生于忧患,以高洁的气节成就人生传奇。逝于41《离骚》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之文言文基础梳理《离骚》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421课文背诵2知识梳理3强化训练1课文背诵2知识梳理3强化训练43复习目标1、熟练背诵全文,并会准确默写。2、梳理文言知识,总结方法规律。3、挖掘课本素材,且能学以致用。基础知识梳理复习目标1、熟练背诵全文,并会准确默写。基础知识梳理44《离骚》知识梳理与巩固学习目标:一、文言基础知识点检测,动手做笔记;二、重点句子翻译;三、情景默写训练;四、课本素材提炼,体味屈原忧国忧民、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品德。《离骚》知识梳理与巩固学习目标:45文化常识巩固复习

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文化常识巩固复习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46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47

文言基础知识点检测文言基础知识点检测48(一)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含义1.偭规矩而改错(“

”通“

”,

)2.忳郁邑余侘傺兮(“

”通“

”,

)3.何方圜之能周兮(“

”通“

”)4.进不入以离尤兮(“

”通“

”,

)5.芳菲菲其弥章(“

”通“

”,

)一、答案:1.错--措措施2.邑--悒忧愁3.圜--圆4.离--罹遭受(一)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含义一、答案:49二、答案:1.荒唐,没有准则2.随水流而消逝3.修长的样子(二)古今异义1.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

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2.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3.长余佩之陆离古义:

今义:形容色彩繁杂二、答案:(二)古今异义50(三)词类活用鸷鸟之不群固前圣之所厚哀民生之多艰屈心而抑志兮

步余马于兰皋兮伏清白以死直兮高余冠长余佩名词作动词合群形容词作动词

推崇形容词作动词哀叹动词使动用法使…受委屈/受压抑

使……缓行为动用法,为……而死形容词作动词加高加长(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合群形容词作动词推崇形容词作动词51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相(xiàngxiāng):推导提示:“相”的基本义有:一是仔细看,审察;一是扶助[盲人](盲人不是用“木”拐杖的吗?加一“目”表示有人扶助)。进一步引申出“互相”。《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52【课内用法归纳梳理】(1)读“xiàng”:①观察,选择(动)见例句②容貌、相貌(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③辅佐、帮助(动)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④宰相、丞相(名)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韩愈《祭十二郎文》)

【课内用法归纳梳理】53⑤古代主持礼仪的人(名)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2)读“xiāng”:⑥互相(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⑦表动作偏指一方(我、你、他)(副)嬉戏莫相忘。誓天不相负。怅然遥相望。(《孔雀东南飞》)⑤古代主持礼仪的人(名)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54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质(zhì):推导提示:“质”的基本意义有两个:一是“抵押”;一是“本质,本体”。事物的“本质”是“朴实”“正直”的。由“正,正直”义引申出“向别人求证,以定是非”,要“向别人求证”自然是需要“询问,责问”的。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55【课内用法归纳梳理】①本质、实质(名)见例句②质地(名)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③典当,抵押(动)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方苞《狱中杂记》)④质问,审查(动)每质狱辞,必于死中求其生。(方苞《狱中杂记》)【课内用法归纳梳理】56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修(xiū):培养,增进,改进,加强推导提示:“修”的本义是“培养,改进”等。事物要“改进”自然需要“修理(坏东西的改进),修葺(房子改进),修饰(语言服饰等的改进)”;改进的结果自然就是“善”(变好),“美”(变美),“长”(变高变长)。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57【课内用法归纳梳理】①整治、治理(动)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贾谊《过秦论》)②修饰、装饰(动)见例句③长(形)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④高(形)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

【课内用法归纳梳理】58(四)一词多义(一分钟交流,代表展示成果)固①固前圣之所厚()②蔺相如固止之(《廉蔺列传》)()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④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⑤据崤函之固(《过秦论》)()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①本来②坚决③巩固④顽固⑤险固的地势⑥牢牢地(四)一词多义(一分钟交流,代表展示成果)①本来②坚决③巩59信1.苟余情其信芳()2.信可乐也(《兰亭集序》)()3.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4.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东南飞》()5.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刺秦》()6.低眉信手续续弹(《琵琶行并序》)()7.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8.言必信,行必果(《论语》)()1.确实2.实在3.可靠的4.使者,指媒人5.信物,凭证6.随意7.通“伸”,伸张8.守信用信1.确实2.实在3.可靠的4.使者,指媒人5.信物,凭60善1.亦余心之所善兮()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5.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6.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7.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8.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崇尚,喜爱善良,美好好事,好的行为善于,擅长交好,友善好好地,友善地喜好、羡慕通“缮”,修治,引申为“拭擦”善崇尚,喜爱善良,美好好事,好的行为善于,擅长交好,友善61知1.不吾知其亦已兮()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4.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5.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逍遥游》()才智了解知道,懂得通“智”,智慧通“智”,明智知才智了解知道,懂得通“智”,智慧通“智”,明智62(五)特殊句式检测不吾知其亦已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既替余以蕙纕兮步余马于兰皋兮又申之以揽茝宾语前置不知吾定语后置岌岌冠定语后置陆离佩状语后置既以蕙纕替余兮状语后置于兰皋步余马状语后置以揽茝申之(五)特殊句式检测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不知吾定语后置岌63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翻译64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2.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3.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1.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采分点:替、以、申;状语后置句)2.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着责骂和侮辱。

(采分点:屈、抑、尤)3.掉转我的车子返回原路,趁着迷路还不算远。

(采分点:回、及)4.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啊,就退隐了,

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采分点:进、入、离、尤、退)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1.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65情景默写,大显身手情景默写,大显身手66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3.“

,

”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6.《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67答案: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6.《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答案:68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8.《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9.《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10.《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11.《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12.《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13.《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69答案: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8.《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9.《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10.《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11.《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12.《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13.《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答案:70

讨论:屈原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离骚》71①观点: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①观点: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72②观点: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