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主题班会ppt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大赛获奖课件_第1页
读书日主题班会ppt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大赛获奖课件_第2页
读书日主题班会ppt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大赛获奖课件_第3页
读书日主题班会ppt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大赛获奖课件_第4页
读书日主题班会ppt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大赛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我们一起来读书世界读书日读书节知识竞答读书节来自漂亮传说

当代意义上第一个“读书节”,最早可追溯到1926年西班牙国王首次设置“西班牙自由节”。

4月13日是加泰罗尼亚地域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取得了公主回赠礼品——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予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由此相沿成习。

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决议,将每年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各地书店都悬挂出醒目标庆贺标志--一本打开书,中间是一颗心。巧合是,4月23日也是英国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维加3位著名文学大师辞世纪念日。它受到广泛欢迎和响应,1996年开始,美国将每年四月定为“全国诗月”;英国政府接收了“世界图书日”倡议,在每年3月6日举行读书节活动。“世界读书日”目标是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读书乐趣,并以此对那些推进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人们所做出伟大贡献表示感谢和尊重。在中国,这个世界性读书节还未被社会公众所知晓,更谈不上是节日。据搜狐读书网站年调查显示:知道“世界读书日”人仅占6%,27%人虽听说过但不知详情,67%人从未听说过这个日子。1997年1月,我国实施“提倡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知识工程”。,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把每年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中外学生读书量差距:犹太人平均每年每人读书64本;前苏联平均每年每人读书55本;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年看书21本;日本人平均每人每年看书17本;而我国平均每人每年不到3本。中国名人书趣王夫之“嫁书”我国古代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224卷。有一年,他大女儿出嫁,王夫之高兴地捡起一只箱子,说嫁妆都备齐了。有些人打开一看,原来是满满一箱书,王夫之对大家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嫁妆啊!”袁枚“吃书”清代诗人袁枚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痴瘤。”袁枚自然是善吃者。“善吃”就是咀嚼得法,品味有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李时珍“啃书”李时珍从小就跟随父亲学医,22岁当医生,博采经方、单方、验方,外治内服,疗效显著。他发觉《本草》错误很多,品种不全,决心重修。经27年辛勤劳动。“啃书”无数,遍访名山大川,搜集药品1289种,插图1160幅,处方11096个,于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王亚南“绑书”我国第一个翻译《资本论》经济学家王亚南,1933年,他在从红海向欧洲驶去船上,因遇海浪,大船颠簸得叫人无法站稳,他便请餐厅服务员将他绑在椅子上。服务员认为他怕摔倒,便照办了,谁知他却开始聚精会神地读起书来。闻一多“醉书”诗人闻一多新婚那天,亲朋挚友一大早就拥入家门前来贺喜。可很久不见新郎出来,人家都认为他更衣打扮去了。直到迎亲花轿快到家门时,人们才在书房里找到他。他仍穿着那件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兴味正浓。于是家人都说这个大喜时刻不能让他看书,因为他一看上书就会“醉”。华罗庚“猜书”华罗庚读书方法与众不一样,当他拿到一本书时,首先要对着书思索一会,猜测书布局谋篇,斟酌完成再打开书。假如作者思维与自己猜测一致,他就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但节约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奴隶。古今名人的读书故事◎凿壁借光

西汉时,有个叫匡衡人,非常勤奋好学,但家境贫困,买不起蜡烛。匡衡邻居,家境富裕,夜间烛火通明。匡衡请求晚上去他家读书,但邻居不允许。不得已,匡衡想了一个方法,偷偷地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让邻居亮光透过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用这种方法,匡衡读完了一些书,但他买不起新书。有一天,他发觉一个财主家里藏着许多书,于是他向财主提出,愿意帮助干活,不要工钱。财主很奇怪,问其原因,匡衡说:“我给你干活,不要工钱,只是想借你家里书看看。”财主听说只借书看而不要工钱,很是高兴。匡衡就这么读了很多书,因而成为一个很有学问人。

、书映雪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晋秘书监孙盛曾孙、长沙太守孙放之孙。孙康幼时酷爱读书,经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地攻读,可此时家道中落,没钱买油点灯。一到天黑,便没有方法读书了。尤其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方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躺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突然发觉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大地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孙康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昏黄油灯要亮得多!

整个冬天,孙康都夜以继日地苦读,从没有中止过。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成晋时很有名望学者,南朝宋景平年间官至尚书左丞,封德阳县侯。

元朝初年,孙氏族人从河南龙门迁到浙江湘湖,以“映雪堂”命名孙氏祠堂,以记念祖先孙康“映雪读书”事迹。◎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马上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严寒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方法驱寒坚持读书。因为苦读书,以后终于成为我国著名文学家。

谈谈我们读书故事为何要读书?让我们看看那些名人是怎么说吧!书籍是巨大力量——列宁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人谈话——笛卡尔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灵魂,只要我眼睛、我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高尔基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观赏人类那不间断伟大劳动所产生美好果实人——高尔基

理想书籍,是智慧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灵敏;写作与笔记使人准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书籍——当代真正大学——托马斯·卡莱尔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总理84年前,也就是19,在沈阳东关小学教室里,老师问:“你们读书目标是什么?”有同学回答是为了当官,有是为了发财,也有说为了光宗耀祖;年仅13岁周恩往返答却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语惊人,掌声四起。人各有志。千百年来,对为何而读书,有许多不一样回答,电视连续剧《八月桂花香》中,胡雪严父亲胡道宏,几十年寒窗苦读,捱到中举当官之日就中风而死;《儒林外史》中,吴敬梓笔下范进,看到自己榜上有名竟当场发癫,在他们心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世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于是,读书当官,成了他们心中理想,苦苦追求,胡道宏、范进是那么可笑,可悲而又可怜,相比之下,他们读书理想是那么渺小而短浅。那么,周恩来为何会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高尚而远大理想呢?我们都不会忘记,中国近代史上一页页屈辱历史:鸦片战争失败,《辛丑条约》签定,山东半岛侵占,东北三省沦陷,“东亚病夫”屈辱,“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牌子……这耳闻目睹事实,—桩桩烙印在少年周恩来心坎。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个个爱国英雄事迹也深深教育了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志不在年高。少年周恩来正是痛心于祖国落后挨打、饱受侵略,惨遭蹂躏现实,才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不会忘记周恩来为实现他理想而刻苦读书历历往事:图书馆,他专心孜孜,如饥似渴;旅行途中,他争分夺秒,不知疲惫;“大江歌罢掉头东”,他东渡日本,为是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他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为正是中华之崛起……

读书,他不满足于学校,他投身社会,深入群众,向工人学习;读书,他不满足于国内,他放眼世界,投身巴黎公社,洋为中用;读书,周恩来不但掌握了丰富知识,为以后革命工作打下了竖实基础,也让他找到了救国救民真理,更坚定了他共产主义信念。在古代,楚国诗人屈原把满腔热忱溶于《离骚》之中,含恨而逝。宋朝爱国名将岳飞,背上四个大字“精忠报国”,伴伴随他走过了多少个戎马春秋。清朝禁烟大臣林则徐在赶赴广州之前给他老师留下了一句诗:“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在近代,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还有秋瑾诗,田汉词,聂耳曲。多少革命老前辈用生命和青春创造了我们今天幸福,毛主席油灯,周总理大衣,朱总司令扁担。他们把自己爱国之情表现在拯救人民于水深炽热之中。在当代,雷锋把有限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中去,人民好卫士——任长霞同志执法为民保平安。同学们,作为二十一世纪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以天下为己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义务就是学习,我们要把强烈爱国之情投入到学习中去,知识才是力量,没有科学文化你何以谈报国?出了这道校墙,我们要面正确是社会纷繁复杂。是我们单纯稚嫩思想所必须接收。只有在校园里学好知识,练好专业,才能在这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看世间风云变幻,谁主沉浮?中国,这条东方巨龙已腾飞,“振兴中华”伟大任务就由我们来负担,同学们,明天太阳一定会由我们托起,让这句不朽名言不再成为空谈,不再成为口号。名人名言

●将生命能量聚焦于一处,你人生将发生神奇改变。——谢中冲《生命核能》

●做自己最喜欢,做自己最擅长。——李彦宏《成功由我》

●光并非太阳专利,你也能够发光。

●世上没有绝望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人

●把活着每一天看作生命最终一天。

●要冒一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人常是愿意去做、愿意去冒险人。

●知识给人重量,成就给人光彩,大多数人只是看到了光彩,而不去称量重量。

●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要比说多一倍。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翟

●在当今社会上,卓越、非常好只是普通般,我标准是不可思议、超越非凡。

●人在智慧上应该是明豁,道德上应该是清白,身体上应该是清洁。——契诃夫

●辛勤蜜蜂永没有时间悲伤。——布莱克

●人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假如你要想成功、要想追求所企望美梦,就千万不可有这么信念,因为那会扼杀你潜能,毁掉你希望。

从前,有两个饥饿人得到了一位长者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很快,他便饿死在空空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海洋时,他满身最终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遗憾撒手人间。又有两个饥饿人,他们一样得到了长者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约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打鱼为生日子,几年后,他们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