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的产生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前进内容提要第一节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历史阶段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一)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第一国际创立的历史条件:1.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国际团结意识的增强;

2.19世纪50、60年代,欧洲、亚洲等各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也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3.第一国际的建立,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五十、六十年代进行巨大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活动的结果。

第一国际的历史功绩

首先,第一国际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直接领导下,以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建立起来的国际无产阶级的战斗组织。第二,第一国际教育工人群众懂得了把经济斗争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第三,第一国际发扬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为国际无产阶级的互相支援和相互团结作出了榜样,从而打下了各国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牢固基础。第四,第一国际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领导和教育下,培养出许多工人运动的领导骨干,此后,他们都成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者和组织者。

巴黎公社成立

3月28日,巴黎人民在市政府厅前举行了隆重的公社成立典礼,巴黎公社在庄严宣告成立。

4月初,凡尔赛军发动进攻,五月二十八日,公社的最后一个街垒陷落,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终于被资产阶级反动政府淹没在血泊中。(二)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1、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1)临时政府继续参战,和平、土地、面包无暇顾及,形势依然严峻(2)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要求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3)“七月流血事件”后,形势向着有利于布尔什维克方面骤变2、十月革命爆发:布尔什维克占领冬宫,推翻临时政府(1917,11)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

十月革命后,列宁制定了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计划,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法和途径,进行了“直接过渡”实践。

1、1917年11月——1918年上半年:

巩固苏维埃政权,制订向社会主义过渡初步计划的时期

“直接过渡”是指不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绕过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直接”通达社会主义社会。

1918年下半年,帝国主义纠合14国对苏维埃政权进行武装干涉,同时俄国爆发国内战争。为捍卫苏维埃政权,苏维埃实行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1918年夏天——1921年初: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3、1921年3月—1924年新经济政策时期

(1)背景:

1921年3月8日--16日,俄共(布)召开第10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于3月15日通过决议,决定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第四,试行租让制、代购代销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作为由多种经济成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桥梁。

(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第一,实行粮食税制度,开放市场,实行自由贸易,允许农民自由周转剩余农副产品;

第二,允许私人小工业企业发展,允许通过市场进行商品买卖,实行国家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

第三,把商业原则引入国有企业,进行经济核算,对职工实行物质奖励;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改善了工农关系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3)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作用列宁同农民交谈

(1)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2)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3)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4)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5)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

(6)加强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

(7)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列宁对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苏联模式的形成及其最终确立

列宁逝世后,联共(布)党内及理论界在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争论的结果最终是斯大林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占据了主导的地位。1928年10月,苏联开始实行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32年底完成。1936年12月,在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

发展战略方面: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2、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

经济体制方面: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集中统一指令性计划管理,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单一按劳分配方式。经济特点政治特点:高度集中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低效的监督机制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适应了落后国家求生存、求发展的迫切需要。但它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3、对苏联模式的评价

1、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东欧八国: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

匈牙利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二)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亚洲六国:中国、越南、北朝鲜、蒙古、老挝、柬埔寨。拉美一国:古巴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2.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贡献: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一定程度上遏止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支持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3.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中也发生过曲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21世纪,社会主义将进行新的开拓,经过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共同奋斗,必将迎来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复兴。

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1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2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3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4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5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6最终事先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1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它2不能僵化地教条式的对待它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一、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一、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1、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疑需要长时间努力和艰苦探索。

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国家的胜利,大大加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难度。

社会主义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必然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面对一个经济实力很强的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和对立的复杂局面。4、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的原因(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