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下册中段复习课堂检测卷1(第1单元)_第1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中段复习课堂检测卷1(第1单元)_第2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中段复习课堂检测卷1(第1单元)_第3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中段复习课堂检测卷1(第1单元)_第4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中段复习课堂检测卷1(第1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七年级下册中段复习课堂检测卷1(第1单元)姓名:[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别:[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公元605年起,隋朝皇帝征发了几百万民工,开凿大运河。下列关于大运河的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A.运河中心在长安B.运河北抵余杭,南至涿郡C.是隋文帝的政绩D.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作用(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作用,故D符合题意;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在洛阳,排除A;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排除B;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开通的,排除C。故选D。2.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富贵,但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宫中题“乡贡进士李道龙”。这说明()[单选题]*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C.进土身份受到尊崇(正确答案)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的主要来源答案解析:据题干“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富贵,但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宫中题‘乡贡进士李道龙’”可知,虽然薛元超官居宰相、唐宣宗贵为皇帝,仍然羡慕进士,这说明进士身份受到尊崇。故选:C。3.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西自黄河东至准,绿阴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liü)。”与诗句描绘相关的是()[单选题]*A.贞观之治B.大运河开通(正确答案)C.安史之乱D.隋朝的统一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知道白居易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白居易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故选B。4.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主要是赞扬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单选题]*A.自由性B.广泛性C.民主性D.公正性(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有关知识。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工科,标恙奢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题文材料反映了科举制的公正性,所以答案选D。5.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单选题]*A.正式确立了科举制B.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开创了“开元盛世”D.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根据所学知识,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陪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力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D正确;创立科举制、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是隋炀帝的贡献,排除AB;开创了“开元盛世”与唐玄宗有关,排除C。故选D。6.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垄断了官吏的选拔权,所谓“高门华阅,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这一局面得到初步改变是由于()[单选题]*A.郡县制的实行B.刺史制度的推行C.科举制的创立(正确答案)D.三省六部制的建立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有关知识。从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是官吏选拔的问题,A选项郡县制和B选项刺史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D三省六部制是中央机构制度,都无题意无关。故选C。7.“迹其性本强悍,勇不顾亲,而能畏义而好贤,屈己以从谏,刻厉矫揉,力于为善,此所以致贞观之治也,”史学家范祖再这段话称颂的是()[单选题]*A.汉文帝B.汉武帝C.唐太宗(正确答案)D.唐玄宗答案解析:本题考察唐太宗李世民。从题目提供的材料很明显是讲到“贞观之治”,所以选择C。8.下侧材料共同说明唐朝(

[单选题]*A.兴盛的原因(正确答案)B.农业的发展C.衰落的过程D.割据的结果答案解析: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知人善用,他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宣布贤才的政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统治前期,整顿吏治,亲自选拔地方官员,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故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兴盛的原因。故选:A。9.贞观初年,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身强力壮者的敕文,但文件到门下省,魏征不同意,退回中书,又经御画,中书省再发,魏征还是坚持己见。材料中涉及的制度是()[单选题]*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正确答案)C.内阁制D.行省制答案解析:本题考察三省六部制的有关知识。题目材料给出的时间是唐朝,A选项三公九卿制是秦汉时期的,排除;C选项内阁制是明朝的,排除;D行省制是元朝的,排除;只有三省六部制符合题意,故选B。10.由玄奘口述,弟子撰文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的概况,包含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等。这说明了《大唐西域记》()[单选题]*A.主要记载了佛学经典B.是中印友好交往的见证C.有利于文明交流的研究(正确答案)D.是佛教中国化的史料依据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大唐西域记》的相关内容。从题目材料给出的内容,主要强调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的概况,A选项主要记载佛学经典的表述不准确,B选项单指印度过于局限,游历的国家远不止印度一个,材料中也未涉及佛教中国化的问题,D选项也不符合,只有文明交流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C。11.唐朝时,一些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动,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单选题]*A.奢靡享乐之风盛行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正确答案)D.重武轻文已成潮流答案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射箭等,尚武风气盛行。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故选C。12.右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高大雄伟的骆驼,四肢强劲有力,驼首上扬,仰望长空。四个人俑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左侧前乐俑左手托琵琶,后乐俑双手作吹笛状,右侧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间的胡人乐舞俑正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这件乐舞俑折射出唐朝()[单选题]*A.边疆巩固B.国力强盛C.兼容并包(正确答案)D.重文轻武答案解析:题目的给出的关于这个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的介绍中涉及西域人说明当时民族融合,具有兼容并包的社会局面,而乐舞俑说明艺术繁荣,这个精美的唐三彩也能反映当时手工业的发展,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13.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称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单选题]*A.张骞出使西域B.鉴真东渡(正确答案)C.文成公主入藏D.澶渊之盟答案解析: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称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对外交往,唐朝的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唐朝时期鉴真东渡促进了中印之间的交流,B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西汉,A排除;文成公主入藏属于唐朝的民族关系,与题意不符,C排除;澶渊之盟,属于北宋的民族关系,D排除。故选择B。14.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调笑令》词:“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它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生产工具?(

)[单选题]*

A

B

C(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题干的信息中可以看出这种生产工具是筒车,筒车是唐朝时期创制的灌溉工具,能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所以C项符合题意,耧车,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可将开沟、播种、掩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与题干所描述的不一致,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曲辕犁是唐代发明的耕犁,适用于精细耕作,天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与题干描述不一致,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秧马,北宋时期开始大量使用,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与题干描述不一致,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5.唐朝诗人元禛在其诗作《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单选题]*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B.经济繁荣,国库充盈C.文教昌盛,人才辈出D.民族交融,相互学习(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加强。据题干"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说的是中原人学习少数民族音乐、骑射等,这体现了民族交融,相互学习,D符合题意。故选:D.16.唐朝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下列描述最能体现唐朝对外开放特点的是()[单选题]*A.双向交流兼容并蓄(正确答案)B.政策开明和同一家C.恩威并重怀柔为主D.昂扬进取泽被东西答案解析:唐朝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对外开放政策)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促进了中外交流,丰富了唐代文明,提高了唐朝的国际地位,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A双向交流兼容并蓄,符合题意。BC表述是唐朝民族关系特点;D昂扬进取泽被东西,属于社会生活特点,排除。故选:A。17.图1为唐的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的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反映出当时两国(

[单选题]*A.审美观念一致B.文明相互借鉴C.文明交流频繁(正确答案)D.铸银水平相当答案解析:依据题干可知,日本的和同开珍银币明显是仿造唐朝开元通宝的形制和重量,说明当时中日之间文明交流频繁,C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日本借鉴学习中华文化,并没有体现中日两国审美观念一致或铸银水平相当,AD排除;题干反映了日本借鉴中华文化,但没有反映中国对日本文化的借鉴,无从得出相互借鉴,B排除。故选:C。18.“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导致了()[单选题]*A.东汉末年社会动荡B.隋朝灭亡C.唐朝由盛转衰(正确答案)D.金与南宋对峙答案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故选C。19.2021年4月,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见右图),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这表明,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状态是(

[单选题]*A.战争B.隔离C.分裂D.交融(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并结合所学可知。十六国时期,政权统治者仿汉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经济文化生活交流频繁,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减少,我国出现了各民族大交融,故D正确;ABC与题干出土文物描述不符,故错误。综上故选D。20.(2019·广东)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