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一、说教材
《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这一单元的文章都是歌咏山水的佳作。可以帮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文意境,领悟山川风物之灵秀,获得心灵上美的感受。发现美景、诵读美言、体悟美情。
本文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的第四年,全文仅84字,却融叙事、写景、议论于一炉,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营造了清营空灵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赏月时的欣喜、散步时的闲适心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说教材《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二、说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重点理解“遂”“但”“盖”“欣然”“户”等文言词汇的含义,翻译全文2.用四字词语概括文章叙事情节,体会文中写景和抒情的关系,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景物3.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所给资料进一步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复杂而微妙的感情,体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二、说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重点理解“遂”“但”“盖”“欣然3三、说学情学生对文本作者的距离。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学年的文言文学习,初步掌握了翻译三原则和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词汇,具备了一定的文言语感,文章内容简单,学生容易掌握。但是学生对字里行间所流露出作者情感变化以及作者本身的了解还是流于表面,因此作者写作此文时复杂微妙的心境需要经过课堂学习与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三、说学情学生对文本作者的距离。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学年的文言4四、说学习过程知音共赏月月下抒闲怀东坡的白月光四、说学习过程知音共赏月月下抒闲怀东坡的白月光5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熙宁八年(1075年)导入:东坡的白月光壹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6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熙宁九年(1076年)水调歌头熙宁九年(1076年)7卜算子·寂寞沙洲冷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元丰三年(1080年)卜算子·寂寞沙洲冷元丰三年(1080年)8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lèi)江月。元丰五年(1082年)念奴娇·赤壁怀古元丰五年(1082年)9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元丰五年(1082年)赤壁赋元丰五年(1082年)10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设计意图】:师生共读这六首苏轼的写月之作,初步感知月亮这一意象在苏轼心中的情感地位以及苏轼在此时期的大致心境变化(从苦闷到旷达),为接下来写承天寺的月光蓄势。元丰六年(1083年)东坡【设计意图】:师生共读这六首苏轼的写月之作,初步感知月亮11学习过程:一个学生试读(找准字音)——集体自由诵读(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大意)——教师范读——学生配乐齐读——比较阅读《答谢中书书》感受两文在句式、节奏、用词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设计意图】: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对文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理解,完成知识目标,并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试着感知本文散文化的语言。知音共赏月贰学习过程:一个学生试读(找准字音)——集体自由诵读(结合注释12贰知音共赏月思考:1.学生根据起承转合将文本简化为四字短语并填入表格;2.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找出文本中体现作者心情的词,了解作者在赏月过程中的心情变化;3.还原到原文本,体会“遂”“亦”“但”三词中体现的作者内心微妙复杂的情感。贰知音共赏月思考:13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遂)怀民(亦)未寝相与中庭。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起承转合(起因)(经过)(转折)(议论)平静郁闷期待意外欣慰惊喜冲淡平和闲人心境?贰结构层次心情词汇心情知音共赏月起承转合(起因)(经过)(转折)(议论)平静郁闷期待意外欣慰14贰【设计意图】1.学生在用四字短语填写完表格后明晰本文结构层次2.抓关键字词,了解作者在赏月过程中的微妙复杂的情感变化3.议论部分的心情先按下不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闲人心境。知音共赏月1.学生根据起承转合将文本简化为四字短语并填入表格;2.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找出文本中体现作者心情的词,了解作者在赏月过程中的心情变化;3.还原到原文本,体会“遂”“亦”“但”三词中体现的作者内心微妙复杂的情感。思考:贰【设计意图】知音共赏月思考:1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思考:这句话传达了苏轼怎样的心境?如何理解“闲人”二字?请结合原文和所给材料谈一谈你的理解(先做批注整理好分点回答)。月下抒闲怀叁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思考:月下抒闲怀161“闲”是清闲贬官黄州,身负闲职,从官场到农场,远离政治,远离官场挤压2“闲”是一种生活方式以日常生活为审美对象,用“闲”的眼光看待事物,达到内心的美的富足3“闲”是独立自由做自然界中的顽童,在宇宙天地中感悟人生,是心灵上的放松旷达,关注点由外界转向内心。4“闲”是一种生存方式是一种审美化的人生境界,再遇人生坎坷,却能豁达、乐观、刚健闲人心境【设计意图】:通过补充苏轼在黄州时期的相关资料,用以文解文的方式进一步感悟本文的情感,感受其黄州时期的心境转变在苏轼整个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于深入了解苏轼的兴趣,进而知文识人。1“闲”是清闲贬官黄州,身负闲职,从官场到农场,远离政治,远17在前两个选题中选择其中一个,自拟标题,将自己的所得做成PPT,通过小组PPT的形式呈现。【一】根据提供的苏东坡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查阅相关资料,选取其中一个时期进行了解,并写一写“苏东坡在黄州/惠州/儋州”。【二】苏东坡曾经两度来杭,一次在熙宁四年任杭州通判,一次在元祐四年任杭州太守,他疏浚西湖,建立最早的公立医院“安乐坊”,他留下美味的“东坡肉”,亦留下许多美丽诗句,他是杭州人民永远的宝贝,西子湖畔有他的的东坡纪念馆,请你感悟杭州人民心中的苏轼。参考资料:林语堂《苏东坡传》、纪录片《苏东坡》、苏轼《东坡志林》、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中国苏轼研究》等。五、课后拓展作业在前两个选题中选择其中一个,自拟标题,将自己的所得做成PPT1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思考:1.用自己的话描绘此时此景,这是一番什么样的月色。2.为什么苏轼能发现如此“空明”的月色?月下抒闲怀叁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思考:月下抒闲怀19谢谢谢谢20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一、说教材
《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这一单元的文章都是歌咏山水的佳作。可以帮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文意境,领悟山川风物之灵秀,获得心灵上美的感受。发现美景、诵读美言、体悟美情。
本文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的第四年,全文仅84字,却融叙事、写景、议论于一炉,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营造了清营空灵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赏月时的欣喜、散步时的闲适心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说教材《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2二、说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重点理解“遂”“但”“盖”“欣然”“户”等文言词汇的含义,翻译全文2.用四字词语概括文章叙事情节,体会文中写景和抒情的关系,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景物3.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所给资料进一步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复杂而微妙的感情,体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二、说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重点理解“遂”“但”“盖”“欣然23三、说学情学生对文本作者的距离。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学年的文言文学习,初步掌握了翻译三原则和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词汇,具备了一定的文言语感,文章内容简单,学生容易掌握。但是学生对字里行间所流露出作者情感变化以及作者本身的了解还是流于表面,因此作者写作此文时复杂微妙的心境需要经过课堂学习与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三、说学情学生对文本作者的距离。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学年的文言24四、说学习过程知音共赏月月下抒闲怀东坡的白月光四、说学习过程知音共赏月月下抒闲怀东坡的白月光25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熙宁八年(1075年)导入:东坡的白月光壹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26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熙宁九年(1076年)水调歌头熙宁九年(1076年)27卜算子·寂寞沙洲冷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元丰三年(1080年)卜算子·寂寞沙洲冷元丰三年(1080年)28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lèi)江月。元丰五年(1082年)念奴娇·赤壁怀古元丰五年(1082年)29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元丰五年(1082年)赤壁赋元丰五年(1082年)30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设计意图】:师生共读这六首苏轼的写月之作,初步感知月亮这一意象在苏轼心中的情感地位以及苏轼在此时期的大致心境变化(从苦闷到旷达),为接下来写承天寺的月光蓄势。元丰六年(1083年)东坡【设计意图】:师生共读这六首苏轼的写月之作,初步感知月亮31学习过程:一个学生试读(找准字音)——集体自由诵读(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大意)——教师范读——学生配乐齐读——比较阅读《答谢中书书》感受两文在句式、节奏、用词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设计意图】: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对文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理解,完成知识目标,并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试着感知本文散文化的语言。知音共赏月贰学习过程:一个学生试读(找准字音)——集体自由诵读(结合注释32贰知音共赏月思考:1.学生根据起承转合将文本简化为四字短语并填入表格;2.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找出文本中体现作者心情的词,了解作者在赏月过程中的心情变化;3.还原到原文本,体会“遂”“亦”“但”三词中体现的作者内心微妙复杂的情感。贰知音共赏月思考:33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遂)怀民(亦)未寝相与中庭。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起承转合(起因)(经过)(转折)(议论)平静郁闷期待意外欣慰惊喜冲淡平和闲人心境?贰结构层次心情词汇心情知音共赏月起承转合(起因)(经过)(转折)(议论)平静郁闷期待意外欣慰34贰【设计意图】1.学生在用四字短语填写完表格后明晰本文结构层次2.抓关键字词,了解作者在赏月过程中的微妙复杂的情感变化3.议论部分的心情先按下不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闲人心境。知音共赏月1.学生根据起承转合将文本简化为四字短语并填入表格;2.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找出文本中体现作者心情的词,了解作者在赏月过程中的心情变化;3.还原到原文本,体会“遂”“亦”“但”三词中体现的作者内心微妙复杂的情感。思考:贰【设计意图】知音共赏月思考:3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思考:这句话传达了苏轼怎样的心境?如何理解“闲人”二字?请结合原文和所给材料谈一谈你的理解(先做批注整理好分点回答)。月下抒闲怀叁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思考:月下抒闲怀361“闲”是清闲贬官黄州,身负闲职,从官场到农场,远离政治,远离官场挤压2“闲”是一种生活方式以日常生活为审美对象,用“闲”的眼光看待事物,达到内心的美的富足3“闲”是独立自由做自然界中的顽童,在宇宙天地中感悟人生,是心灵上的放松旷达,关注点由外界转向内心。4“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指导
- 印刷帮消防火灾应急预案(3篇)
- 技术员信息处理考试的试题与答案的复盘
- 2025年网络全景知识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考试重点话题试题及答案
- 2025详解合同购买合同应当关注的法律问题
- 项目沟通与协调技巧试题及答案
- 增强自我反思能力的修炼计划
- VB语法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
- 行政管理考试的复习计划及试题及答案
- GB/T 44273-2024水力发电工程运行管理规范
- 新课标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课件:鲁滨逊漂流记(六下)
- 中南大学版固体物理学习题及答案详解分析
- DL∕T 319-2018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抱杆通 用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
- CJ/T 158-2002 城市污水处理厂管道和设备色标
- GB/T 22581-2024混流式水泵水轮机基本技术条件
- 房地产销售客户购房动机调研
- 第03讲三步解决一次函数的行程问题(原卷版+解析)
- DZ∕T 0211-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正式版)
- 监狱监管安全隐患分析
- 中国纺织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武汉纺织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