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课件_第1页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课件_第2页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课件_第3页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课件_第4页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课件11.消息二则毛泽东1.消息二则毛泽东2文体知识“三特征、五结构、六要素”1、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评论;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2、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3、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1)标题:迅速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2)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3)主体: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4)背景和结语: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没有明显标志。4、新闻的特征:用事实说话(基本特征)、迅速及时、简明扼要。5、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文体知识“三特征、五结构、六要素”1、新闻:又称消息,是3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4

七绝.咏蛙

毛泽东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七绝.咏蛙5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名解放军在全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又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写作背景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破裂。4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立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是三个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名解放军在全范围内转6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我三十万大军7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自由朗读,指出这则新闻的标题、

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1.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自由朗读,指出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8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93.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默读新闻主体部分,思考:新闻主体部分报道了哪些内容?3.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10

1.英勇的人名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思考:“已”和“大约”能不能删去?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名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思考:1.“经营”能不能换成“构筑”?2.“溃退”能不能换成“败退”呢?(一)语言品析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英勇的人名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思考11

(二)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请你判断记者倾向哪一方,从哪些倾向词句可以看出?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词语描绘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防线崩溃。

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地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等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胜利的豪情以及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二)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12

给下面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

重庆商报讯在山水环抱的重庆,每个人都摆脱不了江河印记。5月20日,“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在武隆正式启动。作为来访首站的武隆迎来了国内近百名知名专家和摄影爱好者。据悉,该系列活动还将走访重庆各个区县,用镜头寻美重庆江河。只要是以重庆江河为拍摄对象,具备自然美,人文类的作品都可以邮寄到组委会,评选结果将于今年9月15日在媒体上公布。主办方强调,这项活动能唤起人们对江河的记忆和感情,激发人们保护生态的热情。

链接生活,拓展延伸示例:“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启动。给下面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链13作业:1.熟记消息的结构知识。2.预习《人名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作业:1.熟记消息的结构知识。14

人名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名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5预习检测

读准生字泄气()要塞()督战()锐不可当()荻港()xièsàidūdāngdí

预习检测读准生字xièsàidūdāngdí161.自由朗读这课文,并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消息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1.自由朗读这课文,并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消息内容。初读172.速读课文,理清结构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主体: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2.速读课文,理清结构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标题:人民解放军百18渡江区域地点时间兵力战况中路军

西路军东路军长江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30万人突破防线,已渡30万人九江、安庆段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至发电时止35万人所遇抵抗微弱,已渡三分之二芜湖至江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至发电时止35万人遇较顽强抵抗,激战,歼灭、击溃敌人,大部已渡江感知课文,完成表格:渡江区域地点时间兵力战况中路军19九江江阴安庆芜湖九江江阴安庆芜湖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35万)(30万)(35万)九江江阴安庆芜湖九江江阴安庆芜湖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35万)20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虚数?中路军30万西路军35万东路军35万真实性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虚数?中路军321合作探究、精讲点拨2.新闻的表达方式一般是以议论为主,但也可以穿插一定的抒情和议论,找出这篇新闻中议论的句子,分析其作用。“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合作探究、精讲点拨2.新闻的表达方式一般是以议论为主,但也可22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比较阅读甲、乙两句感情色彩的不同。甲: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乙: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甲句只是一般的交代了时间。而乙句则充满了嘲讽,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而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正显出了我军的神勇。所以,乙句的语言爱憎分明,褒贬有别。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比较阅读甲、乙两句感情色彩的不同。甲句只是23进入演播厅,角色体验如果你来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新闻的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如何处理?进入演播厅,角色体验如果你来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24《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25作业:完成课时A计划上的配套练习。作业:完成课时A计划上的配套练习。26

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课件271.消息二则毛泽东1.消息二则毛泽东28文体知识“三特征、五结构、六要素”1、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评论;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2、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3、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1)标题:迅速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2)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3)主体: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4)背景和结语: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没有明显标志。4、新闻的特征:用事实说话(基本特征)、迅速及时、简明扼要。5、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文体知识“三特征、五结构、六要素”1、新闻:又称消息,是29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30

七绝.咏蛙

毛泽东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七绝.咏蛙31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名解放军在全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又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写作背景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破裂。4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立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是三个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名解放军在全范围内转32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我三十万大军3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自由朗读,指出这则新闻的标题、

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1.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自由朗读,指出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34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53.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默读新闻主体部分,思考:新闻主体部分报道了哪些内容?3.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36

1.英勇的人名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思考:“已”和“大约”能不能删去?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名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思考:1.“经营”能不能换成“构筑”?2.“溃退”能不能换成“败退”呢?(一)语言品析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英勇的人名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思考37

(二)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请你判断记者倾向哪一方,从哪些倾向词句可以看出?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词语描绘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防线崩溃。

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地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等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胜利的豪情以及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二)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38

给下面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

重庆商报讯在山水环抱的重庆,每个人都摆脱不了江河印记。5月20日,“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在武隆正式启动。作为来访首站的武隆迎来了国内近百名知名专家和摄影爱好者。据悉,该系列活动还将走访重庆各个区县,用镜头寻美重庆江河。只要是以重庆江河为拍摄对象,具备自然美,人文类的作品都可以邮寄到组委会,评选结果将于今年9月15日在媒体上公布。主办方强调,这项活动能唤起人们对江河的记忆和感情,激发人们保护生态的热情。

链接生活,拓展延伸示例:“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启动。给下面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链39作业:1.熟记消息的结构知识。2.预习《人名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作业:1.熟记消息的结构知识。40

人名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名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41预习检测

读准生字泄气()要塞()督战()锐不可当()荻港()xièsàidūdāngdí

预习检测读准生字xièsàidūdāngdí421.自由朗读这课文,并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消息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1.自由朗读这课文,并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消息内容。初读432.速读课文,理清结构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主体: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2.速读课文,理清结构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标题:人民解放军百44渡江区域地点时间兵力战况中路军

西路军东路军长江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30万人突破防线,已渡30万人九江、安庆段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至发电时止35万人所遇抵抗微弱,已渡三分之二芜湖至江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至发电时止35万人遇较顽强抵抗,激战,歼灭、击溃敌人,大部已渡江感知课文,完成表格:渡江区域地点时间兵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