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模拟题库二1385_第1页
消防模拟题库二1385_第2页
消防模拟题库二1385_第3页
消防模拟题库二1385_第4页
消防模拟题库二138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01.心理训练通常是以班.(C)为单位,由中队长组织实施。一般按理论学习和操作练习两个步骤进行。

A支队

B大队

C中队

D单兵

802.(A)是开展训练的基础,是指导心理训练的依据。

A理论学习

B体能训练

C技能练习

D战术训练

803.(C)训练要根据受训人员担负的灭火救援任务,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器材装备.不同训练对象,实施分类(级)训练。

A体能

B技能

C心理

D综合

804.建立心理训练档案是检验训练效果的基础工作。在档案中应记录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每个人的心理指标和(A)指标。

A生理

B体能

C技能

D血液

805.心理指标和生理指标可通过(D).询问.或测量(血压.心率.脉搏)的形式进行。

A医疗

B检测

C问答

D观察

806.大(中)队警官技术训练的主要内容不包括:(D)

A熟悉本队随车器材的主要性能及操作规程。

B熟悉本队各种消防车辆主要性能及灭火剂供给系统的操作规程。

C熟悉通讯.照明等器材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D掌握医疗知识

807.下列不属于大中队警官技术训练的内容的是:(B)

A防护装备

B医疗器材

C救生器材

D破拆器材

808.技术训练通常以班(组).中队为单位,由(A)组织实施。

A指导员

B代理排长

C中队长

D装备技师

809.技术训练常用的训练方法不包括(A):

A队列练习

B随队训练

C基地训练

D个人练习

810.技术训练一般按理论学习和(D)练习两个步骤进行。

A技能

B体能

C综合

D操作

811.理论学习通常在操作(A)进行,是技术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

A前

B中

C后

D其他

812.操作练习是受训者在(A)的指导下,反复练习操作要领的过程,是受训者掌握战斗技能的基本途径,是训练的基本环节。

A教练员

B卫生员

C安全员

D指挥员

813.操作练习的一般程序按(A)进行。

A操作假想

B操作准备

C操作实施

D操作讲评

814.技术训练的要求不包括(D)

A坚持全面训练B突出重点训练C坚持经常训练D注重心理训练

815.以各种形式展开的各种类型的战术训练,都是以(A)为背景设置的

A实战

B演习

C演练

D六熟悉

816.想定作业的内容包括:图上作业和(C)作业

A图纸

B模型

C沙盘

D三维影像

817.想定作业就是设想一种灭火求援现场的景况,一般由(C)给出课题,显示火灾或灾害事故情况.特点.趋势及现场环境.可供使用的战斗力量.水源条件等,由受训者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作出判断和处置。

A中队长

B指挥员

C教官

D考官

818.实地演练的内容不包括:(D)

A假设情况演练B重点单位演练C训练基地演练D纸上演练

819.(A)展开的优点是整体性强,战斗气氛浓,有利于组织整体的战术配合训练,增强协同应变能力。

A一次演练

B二次演练

C综合演练

D其他演练

820.训练步骤的内容不包括:(D)

A熟悉课题和理论提示

B情况显示

C训练实施和小结讲评

D奖励先进821.指挥技能训练的特点不包括:(C)

A训练基础的理论性

B训练内容的综合性

C训练方法的具体性

D训练对象的层次性

822.指挥技能训练中的信息收集不保括:(D)

A来自消防指挥中心的信息

B来自火灾报警和询问火灾单位有关人员获得的信息

C火场观察.侦察得到的信息

D假想的指挥信息

823.情况判断必须在全面获取信息.综合分析情况.广泛听取意见.

缜密思考推敲的前提下作出的不包括下列(B)

A观察现场所得到的印象。

B别人唆使的行动情况

C听取汇报归纳的基本结论。

D对潜在的.隐蔽的险情收集分析。

824.方案制定是指挥员对情况判断定下倾向性意见后的实施计划。

方案制定必须科学合理,慎重可靠,包括的要素不包括(D)

A方案制定的主要依据。

B方案涉及的核心内容。

C方案目标.方法.实施办法是否明确。

D方案不需经过可行性论证

825.决策指挥是灭火救援指挥的实施环节。每一项措施在付诸实施以前,指挥员必须考虑相关因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决策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是否符合战术原则。

B决策措施是否科学合理,有操作性。

C决策措施是否反映出公安消防部队专业特征和装备优势。

D决策措施不用经过指挥员讨论认可,可直接报请总指挥部或上级领导批准。

826.由(B)全权负责整个灭火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

A、消防支队领导

B、灭火总指挥员

C、全勤指挥部

D、第一到场指挥员

827.火场指挥部一般情况下白天以,夜间以为标志。(D)

A、红旗、警灯

B、警灯、警灯

C、专用标志旗、红灯

D、红旗、红灯

828.根据《消防法》的有关规定,抢险救援的组织指挥由(A)负总责。

A、政府部门

B、消防部门

C、公安机关

D、事故单位

829.灭火救援指挥部在(A)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A、现场总指挥部

B、地方政府

C、现场职务最高领导

D、消防部门

830.在灭火现场指挥部成立后,副总指挥由以下人员担任。(C)

A、消防部门领导

B、事故单位消防负责人

C、由总指挥指定

D、地方政府分管消防的领导

831.通常情况下,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分为哪五个层次。(B)

A、班、组、中队、大队、支队

B、班、中队、大队、支队、总队

C、组、中队、大队、支队、总队

D、班、组、大队、支队、总队

832.指挥部下设、供水、宣传、调度、通信组及其他作战保障人员。(B)

A、救援

B、作战

C、警戒

D、导调

833.大、中队灭火救援指挥机构由(C)组成。

A、大队指挥员、事故当事人

B、地方政府领导、大队指挥员、中队指挥员、通信员、单位知情人

C、大队指挥员、中队指挥员、班长、通信员、单位知情人

D、大队指挥员、中队指挥员、执勤队长助理、通信员、单位知情人

834.当有以下情况存在时,应当成立由地方党政领导亲自挂帅的灭火救援总指挥部。(A)

A、燃烧面积大

B、有上级领导到场

C、事故单位强烈要求

D、有人员伤亡

835.灭火救援指挥部中,副总指挥由几人组成?(D)

A、1人

B、2人

C、3人

D、若干人

836.灭火救援指挥部在部队内部应当保持(B)的指挥体系。

A、联合

B、独立

C、视情况而定

D、协调一致

837.(D)有权决定使用各种水源,利用临近建筑物及其相关设施,切断现场及其周边区域内的电力和可燃气体、液体输送,限制用火用电(格式错误)。

A、中队长

B、支队长

C、全勤指挥部

D、火场总指挥

838.组织灾情侦察,确定救人、灭火、排险和保护、疏散物资等措施,及时向上级报告现场情况,视情调集辖区内的其他力量或者请示增援,是(A)的职责(格式错误)。

A、大、中队指挥员

B、全勤指挥部

C、支队指挥员

D、火场总指挥

839.根据《消防法》的有关规定,(B)是抢险救援的具体的组织者、指挥者。

A、地方政府

B、公安机关

C、事故单位或个人

D、消防中队

840.在灭火救援现场,由(B)组织灭火救援总指挥部与中央、省市政府的联络,保持与公安机关、医疗救护部门和社会相关单位之间的通信联络,保障现场前后方的通信畅通。

A、消防部门

B、灭火救援总指挥部

C、电信部门

D、公安机关841.在灭火救援现场,(B)根据紧急需要,可以要求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医疗、救护、环卫、交通运输以及驻军、武警部队、交通警察等有关单位提供协助。

A、消防部门

B、灭火救援总指挥部

C、电信部门

D、公安机关

842.(D)是灾害事故现场实施组织指挥的核心所在地。

A、全勤指挥部

B、119调度指挥中心

C、事故单位的开阔地带

D、灭火救援指挥部

843.大、中队灭火救援指挥机构由(D)组成。

A、大队指挥部

B、中队指挥部

C、全勤指挥部

D、班长、通信员

844.(C)在总指挥员离开火场现场时,履行火场总指挥职责。

A、一线指挥员

B、全勤指挥部

C、副总指挥员

D、灭火专家

845.由(B)视情设立作战组、宣传组、保障组等。必要时划分战斗段(区),分别组织实施灭火与抢险救援任务。

A、全勤指挥部

B、总指挥员

C、现场职务最高领导、

D、副总指挥员

846.大、中队指挥员由大、中队值班首长或(D)担任。

A、支队领导

B、总队领导

C、地方政府领导

D、到场职务最高领导

847.(A)在现场总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整个灭火救援行动实施统一指挥。

A、灭火救援指挥部

B、全勤指挥部

C、灭火救援专家组

D、参战单位指挥员

848.制定总体决策和战斗行动方案,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变化,提出相应措施,整合全社会应急救援联动力量,组织协同作战是(C)的职责。

A、全勤指挥部

B、辖区主战单位

C、灭火救援总指挥部

D、灭火救援总指挥

849.灭火组织指挥原则,是指在组织指挥灭火战斗中(A)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A、各级指挥员

B、大队指挥员

C、支队指挥员

D、班指挥员

850.灭火战斗中,公安消防部队的组织指挥原则是:(D)

A、支队指挥、大队指挥

B、大队指挥、中队指挥

C、中队指挥、班长指挥

D、统一指挥,逐级指挥。

851.只有实现(D),才能使灭火组织者准确地掌握和正确的调用各种参战力量。

A、逐级指挥

B、大队指挥

C、支队指挥

D、统一指挥

852.实施(D),可以加强总体协调,互相弥补不足,及时堵塞漏洞。

A、逐级指挥

B、大队指挥

C、支队指挥

D、统一指挥

853.无论火势大小、参战力量多少,灭火战斗行动的组织指挥具体实施一般都要(B)进行。

A、越级

B、逐级

C、按级

D、统一

854.实行指挥(C)负责制,以充分发挥部属贯彻执行命令的积极性和坚定性,避免指挥混乱。

A、越级

B、按级

C、逐级

D、统一

855.火场上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对上级指挥员的命令若有异议,可以提出,但当上级没有改变决定时,下级(A)。

A、必须严格执行

B、视情况执行

C、不执行

D、汇报上一级领导

856.在上级指挥员紧急调动下属或更改原来命令,而下属的直接领导没有在场的特殊情况下,火场的命令(B)越级下达。

A、不可以

B、可以

C、视情况

D、汇报上一级领导

857.灭火救援组织指挥程序,即灭火救援指挥员实施指挥灭火救援作战的(C)。

A、内外因素

B、相互联系

C、先后次序

D、逻辑关系

858.确定(C)是指挥员在灭火救援组织指挥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工作。

A、进攻路线

B、作战意图

C、总体作战方案

D、作战方向

859.正确的(A)是灭火救援行动的依据,是取得灭火救援战斗胜利的基本保证。

A、决策

B、作战意图

C、总体作战方案

D、作战方向

860.灭火救援(B)是组织指挥的核心。

A、作战意图

B、决策

C、总体作战方案

D、作战方向861.在灭火救援战斗(D),由于情况紧急、复杂,容易造成秩序混乱和盲目行动。

A、中期

B、后期

C、发展期

D、初期

862.指挥员应该督促检查、协调部队行动,协调的重点是(B)。

A、增援力量

B、部队战斗行动

C、后勤装备

D、联动力量

863.指挥员要适时调整火场战略部署,调整要紧紧围绕(A

)主要方面进行。

A、火场

B、兵力

C、联动力量

D、后勤装备

864.(B)是指挥员在实施现场指挥时的重要辅助手段。

A、交通道路水源图

B、现场指挥图

C、现场平面图

D、方位图

865.(D)有助于现场指挥员正确地部署作战力量。

A、交通道路水源图

B、方位图

C、现场平面图

D、现场指挥图

866.(A)有利于现场指挥员介绍作战意图。

A、现场指挥图

B、方位图

C、现场平面图

D、交通道路水源图

867.(D)可以作为下达作战命令的附件,一目了然。

A、交通道路水源图

B、方位图

C、现场平面图

D、现场指挥图

868.(D)可以作为检验现场指挥正确与否的原始材料。

A、交通道路水源图

B、方位图

C、现场平面图

D、现场指挥图

869.(C)可以作为分析战况、进行灭火救援总结与战评的原始依据。

A、交通道路水源图

B、方位图

C、现场指挥图

D、现场平面图

870.绘制火场指挥图必须坚持(C)、醒目、简要、易行的原则。

A、快速

B、美观

C、准确

D、易懂

871.科学地实施作战决策最主要的是处理好(A)的关系。

A、主观客观

B、内因外因

C、主次关系

D、因果关系

872.越级下达命令后,下达命令和接受命令的双方(B)和报告接受命令者的直接领导。

A、不需要

B、需要

C、视情况

D、汇报上一级领导

873.灭火救援组织指挥的程序是:搜集掌握现场情况,确定总体作战方案,下达作战指令,并根据(A)调整力量部署。

A、现场情况变化

B、参展力量变化

C、联动力量

D、装备器材

874.灭火救援过程中,指挥员要按照确定的总体作战方案,(C)地实施指挥。

A、分阶段

B、分层次

C、不间断

D、分区域

875.跨区域作战应当根据灾害现场情况,在抢险救援指挥部、指挥员授权上坚持“属地指挥”或根据火场实际实施(C)。

A、战斗段指挥

B、逐级指挥

C、授权指挥

D、越级指挥

876.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中指战员长途奔袭,路上颠簸时间长,风餐露宿容易疲劳,加之(A)环境、情况不熟是影响救援的不利因素。

A、

非责任区作战

B、体力消耗快

C、后勤保障不到位

D、心理因素差

877.跨区域灭火救援中在上级指挥员未到现场前,应当坚持实施(A)(格式错误)。

A、属地指挥

B、授权指挥

C、逐级指挥

D、战斗段指挥

878.单靠本辖区内的力量、技术装备已无法完成处置任务时应(C)。

A、迅速调集其他力量

B、请求增援

C、请求上级领导部门调集临近区域内战斗力量增援

D、停止行动,原地待命。

879.跨区域灭火救援灾害事故处置中,需要水、电、气、公安、消防、医疗救护、当地驻军等多部门、多警种共同参与,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一个高效的作战体系和(B)。

A、指挥体系

B、指挥网络

C、指挥系统

D、指挥机构

880.跨区域灭火救援赶赴现场前要问清途中(A)的单位、地址、电话号码、接洽地点。

A、可提供保障

B、明显标记

C、接车人员

D、发生事故881.跨区域灭火救援在接受任务时应问清请求救援的(A)、联系方式、途经的主要城市及路程。

A、单位地址

B、着火物质

C、现场情况

D、经营情况

882.跨区域灭火救援赶赴现场途中应控制车速,保持车距,(A)。在交通受阻或途经险段时前车应迅速向后面车辆通报情况,提醒驾驶员注意行车安全。

A、随时联络

B、注意交通安全

C、遵守交通秩序

D、缓慢行驶

883.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中根据需要和任务区分可设立分指挥部和(A)部。

A、前沿指挥

B、段指挥

C、中队指挥

D、支队指挥

884.消防灭火救援指挥部由(D)领导为主,有关单位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在原当地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指挥部的基础上组建。

A、事故单位

B、地方政府

C、地方公安机关

D、公安消防部队

885.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参战力量多,现场指挥部要充分发挥各种力量的(C)。

A、灵活机动性

B、多样多能性

C、主观能动性

D、听从指挥性

886.、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中灭火救援指挥部应根据灾害事故现场特定的环境和条件迅速为现场总指挥部提出相应的(A)。

A、总体救援方案

B、灭火救援预案

C、社会联动力量调集方案

D、水源供给方案

887.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中灭火救援指挥部应根据总体救援方案,在整体行动上坚持(C)。

A、逐级指挥

B、授权指挥

C、按计划实施组织指挥

D、属地指挥

888.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中参加抢险救灾的社会力量由(B)政府协调解决。

A、县

B、省(市)

C、当地

D、参战力量

889.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中调集的各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组织抢险救援车辆、人员和所需器材到达(C)报到,等候战斗命令。

A、救援现场

B、灾害现场

C、集结地点

D、各单位

890.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处置事故的防护和技术要求高、(B)、物资消耗大。

A、人员需求量大

B、作战时间长

C、速度要求快

D、各警种配合协调

891.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中参战的公安消防部队、企业专职消防队、专业抢险队,以及参战的其他协同力量在消防救援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本系统内的(C)。

A、逐级指挥

B、横向逐级指挥

C、纵向逐级指挥

D、统一指挥

892.公安消防部队多支队跨区域联合参战时,兵力的调集要按照(B)逐级实施。

A、远近

B、职能

C、到达现场的时间

D、上级机关指令

893.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使部队远离本土,突破了原有(A)除了做好燃料、食宿保障外,还要做好机械长途跋涉,长时间运转后的维护保养工作。困难多,压力大。

A、保障体系

B、供水体系

C、指挥体系

D、联动体系

894.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本省(市)所属支队由(A)调集,友邻省、市所属支队由公安部消防局调集。

A、总队

B、公安部

C、消防局

D、当地公安局

895.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考验部队快速反应能力、一定要迅速把握现场灭火救援的(C),增强有效处置的能力。

A、有利时机

B、作战时机

C、主动权

D、火场形势

896.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中为保障各项灭火救援行动的有序实施,当地公安消防部队指挥员在上级领导到场前,应成立(B),负责现场的组织指挥工作。

A、火场指挥部

B、灭火救援指挥部

C、总指挥部

D、前沿指挥部

897.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中各部门既要(A),又要加强协调配合,实现优势互补,人员、物资、装备共享,使整个抢险救援行动达到最佳效果。

A、各司其职

B、抢救人员

C、服从命令

D、集中指挥

898.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中加强信息反馈,保持通信联络畅通,确保信息传递的(B)和连续性。

A、及时性

B、正确性

C、快速性

D、有效性

899.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在上级指挥员到达现场后,根据实际需要,也可授权给属地指挥员或(D)的指挥员指挥。

A、在场职务最高

B、各单位带队

C、任何在场

D、抢险救援经验丰富900.现场新闻发布的具体时间由谁确定(B)

A、前线指挥员

B、现场指挥部

C、现场宣传人员

D、事故单位负责人

901.设立现场新闻发布会场后,由谁负责召集现场新闻记者(D)

A、现场新闻记者

B、前线指挥员

C、事故单位负责人

D、现场担任宣传任务的同志

902.现场新闻发布一般选择在什么时机进行(A)

A、灭火救援战斗结束后

B、指挥部设立后

C、战斗开始后

D、火情侦查后

903.新闻发布会场应当设置在事故现场哪个部位,设立明显标志(C)

A、警戒区内适当地点

B、前沿指挥部旁边适当地点

C、警戒区外适当地点

D、灾害现场任何地方

904.现场新闻发布的具体时间确定后,由谁通知相关新闻媒体(C)

A、前线指挥员

B、现场指挥部

C、现场担任宣传任务的同志

D、新闻媒体的同志

905.在灭火救援战斗过程中,什么情况下应当采取紧急通报(A)

A、现场可能发生重大突变

B、救援任务开始时

C、指挥部改变决策时

D、领导到场时

906.现场新闻发布时不应报道内容是(D)

A、人员伤亡情况

B、事故发生地的消防背景资料

C、采用战术

D、涉密单位、涉密事件的有关情况

907.现场指挥部要按照上级指示,由什么人进行新闻发布(D)

A、现场指挥员

B、现场参战官兵

C、了解现场情况的人

D、确定的新闻发言人

908.下面内容中不属于事故单位的消防背景的是(D)

A、起火建筑的结构、建成时间

B、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

C、隐患现状及审批验收等相关监督执法情况

D、事故单位的相关组织

909.在警戒区外适当地点设立现场新闻发布会场,还应设置(C)

A、摄像人员

B、引导人员

C、明显标志

D、保卫人员

910.在现场新闻发布时哪些内容可以对外发布(D)

A、涉密单位的有关情况

B、涉密事件的有关情况

C、涉及到单位商业秘密

D、人员伤亡情况

911.在现场新闻发布时在没有核对准确之前不得随意发布(B)。

A、出动力量

B、事故原因、损失

C、出动人数

D、决策部署

912.对新闻单位提出的敏感问题,应当怎样回答(A)

A、应按统一的口径慎重回答

B、应避重就轻回答

C、应当不予理睬

D、敷衍了事回答即可

913.下列哪些人员中可以接受新闻采访(B)

A、参战官兵

B、现场新闻发言人

C、执勤车司机

D、参战指挥员

914.哪些人员可以进入现场新闻发布的会场(D)

A、现场无关人员

B、想了解情况的人员

C、现场围观人员

D、核实身份后的新闻记者

915.下列不是现场新闻发布的时机(B)

A、

灭火救援战斗取得阶段性成果

B、救援任务开始前

C、现场发生重大突变

D、灭火救援战斗受挫或遇到重大阻力

916.什么时候要将通报情况迅速形成文字材料,提供给新闻单位,统一口径,正确报道(B)

A、救援人员到场后

B、现场新闻发布结束后

C、灭火救援战斗取得阶段性成果后

D、现场发生重大突变后

917.前线指挥员在救援现场不可以做的工作是(D)

A、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水源

B、调整力量部署

C、实行局部交通管制

D、随意接受新闻采访

918.现场新闻发布的内容,经过谁的同意后向现场的媒体通报(C)

A、现场指挥部指挥员

B、参与救援的指挥员

C、现场指挥部总指挥员

D、现场担任宣传任务的同志

919.发生重特大以上或其他影响较大的火灾或其他灾害事故时,现场指挥部要按照谁指示,确定新闻发言人,进行新闻发布。(B)

A、上级指示

B、现场指挥员指示

C、到场领导指示

D、现场总指挥员指示

920.在事故原因、损失在没有核对准确之前(D)

A、可以简单发布

B、应当及时发布

C、可以进行发布

D、不得随意发布921.现场新闻发布一般不在什么时机进行(D)

A、灭火救援战斗结束后

B、灭火救援战斗取得阶段性成果

C、灭火救援战斗受挫或遇到重大阻力

D、救援现场情况不明时

922.下列属于新闻发言人任务的是(C)

A、统计伤亡人数

B、对事故原因、损失进行核准

C、进行新闻发布

D、召集现场新闻记者

923.重要火灾信息报告中包含死亡(C)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

100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亿元以上的特大火灾事故。

A、10

B、20

C、30

D、40

924.重要火灾信息报告中包含死亡(A)人以上;重伤50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5000万元以上的较大火灾事故。

A、10

B、20

C、30

D、40

925.重要火灾信息报告中包含死亡(B)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较大火灾事故。

A、2

B、3

C、4

D、5

926.重要火灾信息报告中包含死亡1至2人;受灾(C)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万至1000万元的火灾事故。

A、10

B、20

C、30

D、40

927.(A)发生在重要场所或部位的火灾事故属于重要火灾信息。

A、北京市

B、上海市

C、天津市

D、重庆市

928.公安消防部队参与处置的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社会影响较大的灾害事故或已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紧急灾情、突发事件及其他紧急情况。灾害事故类型不包括(D)。

A、化学灾害事故

B、自然灾害

C、市政公共设施事故

D、摘马峰窝

929.对较大以上火灾事故,省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在火灾事故发生(B)日内,向公安部消防局上报火灾分析报告。

A、5

B、10

C、15

D、20

930.对较大以上火灾事故,省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在火灾事故发生(C)日内,向公安部消防局上报火灾报告。

A、10

B、20

C、30

D、40

931.对每月发生的较大以上火灾及亡人火灾,省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写出简易分析报告,于次月(B)日前上报部消防局。

A、5

B、10

C、15

D、20

932.春节、“五一”和“十一”期间的火灾及出警情况,省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在长假后的第一天(B)时前上报消防局。

A、5

B、10

C、15

D、20

933.对正在发生的重要火灾和部队正在处置的,且社会影响较大的灾害事故。省级公安消防要不超过(A)向公安消防局上报一次相关情况。

A、两小时

B、四小时

C、六小时

D、八小时

934.对正在发生的规模较大、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或重大政治、社会影响的火灾事故,当地公安消防部门要立即向(D)报告。

A、公安消防局

B、省级消防部门

C、市级消防部门

D、上级消防部门

935.起火单位详细情况包括:隶属关系、经济类型、(A)、建筑耐火等级、是否消防重点单位等。

A、内部消防设施

B、外部消防设施

C、室内消火栓

D、消防供水系统

936.火灾月度报告简要分析包括:总体情况、纵向对比,(A)及亡人火灾案例或简况。

A、重、特大火灾

B、重大火灾C、特大火灾

B、较大火灾

937.公安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过程中,无论何种原因造成官兵伤亡的,各级消防部门要立即(C)。

A、

上报省级消防部门

B、上报公安消防局

C、逐级上报

D、上一级消防部门

938.对发生规模较大、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政治、社会影响的火灾事故,(B)要立即上报上级公安消防部门。

A、本级公安消防部门

B、当地公安消防部门

C、大队

D、支队

939.春节、(B)、“十一”期间的火灾及公安消防部队出警行动情况,省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在第一天10时前上报。

A、元旦

B、五一

C、中秋节

D、元宵节

940.发生在(A)、易燃易爆场所、旅游景点及重大活动、庆祝场所的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社会影响的火灾事故属于重要火灾信息。

A、人员密集场所

B、公共场所

C、学校、医院

D、大型工厂941.火灾现场相关情况包括:有无(A)等危险,是否对周围建筑物构成威胁等。

A、倒塌、爆炸

B、倒塌

C、爆炸

D、危险品

942.对隐情不报、故意瞒报的,要从严查处,依法依纪追究(D)

的责任。

A、主管部门领导

B、承办人员

C、分管领导

D、直接责任人员和有关领导

943.必须报告的信息有:灾害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灾害事故的类型,受灾范围,受灾人口数,伤亡人数;(A);人员疏散情况;灾害事故发生的情况。接报警情况、调派力量等。

A、灾害事故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

B、受灾单位的面积

C、受灾单位的使用性质

D、受灾单位的地理位置

944.伤亡官兵的基本情况包括(D)

A、

部队名称

B、年龄

C、政治面貌

D、部队名称、年龄、职务、警衔、政治面貌

945.重要火灾信息报告内容包括(D)

A、必报的信息

B、尽可能报告的信息

C、相关信息

D、必报的信息和尽可能报告的信息

946.关于特大火灾事故,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死亡30人以上;重伤100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亿元以上。

B、死亡30人以上;重伤150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亿元以上。

C、死亡50人以上;重伤100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亿元以上。

D、死亡50人以上;重伤150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亿元以上。

947.关于较大火灾事故,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死亡10人以上;重伤50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5000万元以上。

B、死亡10人以上;重伤70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5000万元以上。

C、死亡20人以上;重伤50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5000万元以上。

D、死亡20人以上;重伤70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5000万元以上。

948.对较大以上火灾事故()要在火灾发生后30日内,向()上报火灾总结报告。(A)

A、公安消防部门,公安部消防局

B、市级消防部门,省级消防部门

C、省级消防部门,公安部消防局

D、当地消防部门,上级消防部门

949.建筑火灾扑救,必须坚持(A)的原则,按照“以固为主,固移结合”战术要求,积极疏散、救助遇险人员。

A、救人第一

B、救物第一

C、灭火第一

D、灭火和救援相结合

950.高层民用建筑,是指(B)以上的住宅建筑。

A、五层

B、十层和十层

C、十五层

D、二十层

951.砖木结构建筑层数一般不超过(A)层。

A、五

B、六

C、四

D、三

952.高层建筑主体建筑底层建有不应布置高度大于米、进深大于米的裙房。(D)

A、6;5

B、7;8

C、4;3

D、5;4

953.在扑救高层建筑火灾过程中,内部进攻进攻起点层一般选择在(C)。

A、着火层

B、着火层上一层

C、着火层下一层或下二层

D、着火层上二层

954.钢构件涂有防火保护层。按规范要求,用于大型公共场所建筑的钢构件,以及(C)类厂房,都按不同要求在钢构件外部涂刷防火保护层,以抵御高温的作用。

A、甲、乙

B、丙、丁

C、甲、乙、丙、丁

D、甲、乙、丙

955.多数钢结构建筑物存有大量的可燃物。用于(D)等钢结构建筑。

A、住宅、宾馆

B、办公、商贸

C、工厂车间、物资仓库

D、住宅、宾馆、办公、商贸、工厂车间、物资仓库

956.当钢构件自身温度达到度、500度、600度时,其强度很快就分别下降、1/2和2/3。(C)

A、360;1/4

B、370;1/5

C、350;1/3

D、340;1/4

957.据理论计算,在全负荷情况下,使钢构件失去平衡稳定性的临界温度为(A)度左右。

A、500

B、600

C、700

D、400

958.现代大型钢结构建筑构件横截面积大,屋面呈弧形,屋面板内充装的保温材料多数具有(B),火灾中人员难以在屋面上停留。

A、难燃性

B、可燃性

C、不燃性

D、易燃性

959.在外部观察和询问知情人中,要了解(D),了解建筑内部楼层的基本分布及承重结构是否变形等情况。

A、起火部位、被困人员情况。

B、了解有无易燃、易爆及贵重仪器设备。

C、电脑控制室。

D、起火部位、被困人员情况,了解有无易燃、易爆及贵重仪器设备及电脑控制室。

960.在内部侦察过程中,要查清与核实(D);确定进攻路线和灭火阵地的位置;分析判断承重构件变形及坍塌的可能性。

A、被困人员数量、所处位置。

B、火势蔓延途径。

C、燃烧物性质、燃烧范围。

D、被困人员数量、所处位置、火势蔓延途径、燃烧物性质、燃烧范围、有无易燃易爆及贵重物品961.对隐藏在塌落物体下面的燃烧,彻底消灭火势,以防复燃,要根据情况采取(C)措施。

A、牵引

B、破拆

C、牵引和破拆

D、不做处理,直接用水枪扑灭即可

962.砖木结构建筑,是指以(C)构成的单层、多层房屋。

A、砖外墙、木质门窗、屋顶、柱、楼板

B、砖外墙、木质门窗、屋顶、梁、楼板

C、砖外墙、木质门窗、屋顶、梁、柱、楼板

D、砖外墙、木质门窗、屋顶、梁、柱

963.砖木结构建筑层数一般不超过(C)层。

A、四

B、三

C、五

D、六

964.在砖木建筑疏散和救助被困人员时要(D)。

A、通过广播、喊话,稳定建筑内被困人员的情绪。

B、当楼梯被烟火封堵时,消防人员应在水枪掩护下,强行攻入内部救人、灭火或利用消防登高装备从外部攻入实施疏散与人员救助行动。

C、加强对浓烟区域内被困人员的搜寻,以防遗漏。

D、以上皆是。

965.洁净厂房多为(A)结构,少数为砖木结构。

A、钢筋砼

B、钢筋混凝土

C、砖瓦

D、水泥

966.厂房建筑烟气热量积聚,火势蔓延途径多主要表现在(D)。

A、厂房一般呈密闭状态,门窗少,烟气热量不易向外扩散.易造成烟气滞留,使厂房内热量剧增。

B、燃烧火势和高温浓烟会通过通风管道、电气线路套管或孔洞、闷顶、活动地板下的空隙向其他房间蔓延。

C、易造成烟气滞留,使厂房内热量剧增。

D、以上皆是。

967.扑救厂房类火灾时,要按照(B)的战术要求,积极疏散、救助被困人员,有效实施排烟、排热,控制火势,消灭火灾。

A、救人第一,救物第二

B、内攻近战、不见明火不出水。

C、内攻近战、上下合击

D、内外结合、逐层消灭

968.对厂房建筑发生的火灾,在生产设备和仪器没有得到安全保护的情况下,应在利用(C)水流控制火势的同时,组织力量转移或利用不燃遮盖物,将其保护起来。

A、开花

B、直流

C、喷雾

D、以上皆可以。

969.扑救精密设备及其周围的火灾只能使用(A)等无污染灭火器。

A、二氧化碳

B、干粉

C、泡沫

D、卤代烷

970.对沿管道、闷顶以及地板蔓延的火势,要及时采取(D)等措施,防止火势向四周扩展。

A、封堵、破拆

B、封堵、灭火

C、破拆、灭火

D、封堵、破拆、灭火

971.高层工业建筑是指二层及二层以上、建筑高度超过(C)的厂房或库房。

A、25

B、26

C、24

D、28

972.当火势在建筑内部蔓延时,应采取内攻近战的灭火战术;针对其火势发展猛烈的特点,组织强攻力量,阻击火势蔓延;对(D)应设置水枪阵地,控制火势垂直发展。

A、着火层

B、着火层上层

C、着火层下层

D、火层上层和着火层下层

973.根据实际测算,地铁车厢在满员时遇紧急情况,在(B)秒钟内即可将车厢内人员全部撤出。

A、20

B、30

C、40

D、50

974.地铁各车站间距一般为(B)左右。

A、1000m

B、1500m

C、2000m

D、2500m

975.在扑救地铁火灾时,为减少前线人员体力消耗,一般实施(

D)疏散救人方法。

A、引导

B、间接

C、强攻

D、接力

976.扑救地铁火灾,应选择(D)出入口进行内攻,快速疏散救人和灭火。

A、上风

B、紧急疏散

C、安全

D、多处

977.扑救地铁火灾实施内攻行动时,作战人员要(B)前进。

A、低姿匍匐

B、梯队交替掩护

C、多点交叉掩护

D、沿指示方向

978.在扑救地铁火灾时,应根据灭火战斗的需要,将着火车辆迅速转移到(C)。

A、地下车站

B、区间隧道内

C、地面停车站

D、隧道出口

979.地铁区间隧道内发生火灾,应向人员疏散的(B)方向排烟,以利遇险人员的疏散行动。

A、同

B、反

C、两侧

D、相向

980.在扑救地铁火灾的过程中,应适时组织特勤力量,运用(D)等战术措施,深入内部,消灭火灾。

A、堵截包围、穿插分割

B、堵截包围、重点突破

C、重点突破、穿插分割

D、重点突破、强攻近战981.扑救地铁火灾,要坚持快速反应,集中调集优势兵力于火场,为(A)创造必要条件。

A、有效实施遇险人员救助

B、快速扑灭火灾

C、快速进行破拆

D、强攻近战

982.在扑救地铁火灾过程中,要做好对遇难人员现场位置的标识工作,事后有助于(D)。

A、火灾原因调查

B、事故善后处理

C、火灾对人员的伤害方式研究

D、分析研究地铁火灾中乘客的逃生意识行为

983.地铁发生火灾时,列车如停在(C)位置,最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A、地下车站

B、隧道出口

C、隧道区间

D、地面轨道

984.隧道的突出特点是(C),视线不够开阔。

A、黑暗

B、宽度较大

C、纵深距离长

D、容积较大

985.受(B)的限制,在扑救隧道火灾通信联络得不到保障。

A、建筑结构

B、建筑形式

C、建筑长度

D、建筑材料

986.扑救隧道火灾当火势无法控制时,应果断采取(D)灭火措施,达到有效地控制火势,消灭火灾的目的。

A、堵截包围

B、强攻近战

C、自动灭火系统

D、分隔或封洞

987.空间较小的隧道火灾,可使用灌注(C)进行窒息性灭火。

A、低倍数泡沫

B、二氧化碳气体

C、高倍数泡沫

D、大量水

988.扑救隧道火灾时,如遇隧道坍塌严重,一时难以打通,应设法先向隧道内输送(C),维持被困人员生命。

A、水

B、食物

C、空气

D、药品

989.地铁隧道中的机械通风分(A)。

A、特风和普风

B、低风和弱风

C、中风和微风

D、强风和软风

990.地铁隧道中的(A)是战时专用设备,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过滤装备清除空气中的有毒气体。

A、特风

B、普风

C、强风

D、低风

991.在扑救地铁火灾第一时间,应充分利用(D),实施疏散与营救被困人员的行动。

A、疏散指示标记

B、移动照明设备

C、发光导向绳

D、车站、列车广播系统

992.扑救隧道火灾采取封闭窒息灭火方法的条件,首先是无法深入隧道内灭火,并且(B)时方可实施。

A、做好泡沫灌注准备

B、确认内部人员已撤出

C、隧道体积相对较小

D、隧道内温度很高有倒塌的可能

993.扑救附设式地下车库火灾时,可充分利用地上建筑内消火栓出枪,从(D)直接进入车库,展开灭火行动。

A、采光窗

B、出口

C、入口

D、疏散楼梯通道

994.不属于地下工程火灾扑救战术措施的是(C)。

A、分段合击

B、区域窒息

C、内外结合

D、重点突破

995.地下车库建筑平面格局一般为(B),采用的是按位停车方式。

A、封闭式

B、半封闭式

C、敞开式

D、开放式

996.扑救地下车库火灾时,由外部进入内部进攻,一般选择从(

A)出入通道向内部进攻。

A、上风

B、下风

C、中部

D、距火源最近

997.液化石油气,是指在常温、常压下呈气相状态,加压后可液化的(A)类物质。

A、烃B、醚

C、醛

D、酚

998.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B)。

A、2-3倍

B、1.5-2倍

C、3-4倍

D、5-6倍

999.液态的液化石油气挥发性强,由液体挥发成气体时,其体积扩大(B)倍。

A、100-200

B、250-300

C、300-400

D、400-500

1000.空气中含有(C)液化石油气时,人在该气体中5分钟就会麻醉昏迷。

A、20%

B、30%

C、10%

D、15%1001.液化石油气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范围(D)时,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

A、5%-10%

B、2.5%-10%

C、4.5%-10%

D、1.5%-10%

1002.炼油厂大多数生产设备处在(A)。

A、露天

B、室内

C、山上

D、郊区

1003.炼油厂设备在火场上受热辐射、热传导作用和导流抽液时,产生(A)现象,极易引起其他设备的爆炸。

A、回火

B、燃烧

C、爆燃

D、变形

1004.对受火势威胁或热辐射作用的临近设备和装置,及时采取关阀(

A)、降压、放空、导流等措施,消除爆炸危险辅助控制火势。

A、断料

B、堵截

C、分割

D、围歼

1005.用(C)或蒸汽驱散、稀释可燃易燃气体。

A、泡沫

B、干粉

C、喷雾水

D、送风

1006.扑救炼油厂火灾必须落实参战人员(D)的个人装具和必要的安全措施。

A、防辐射

B、防电

C、防穿刺

D、防高温、防毒气

1007.油气分离装置发生火灾时,水枪阵地不得设在(B)。

A、开放式油池上部

B、封闭式分油池上部

C、开放式油池下部

D、封闭式分油池下部

1008.油罐按建造的材质分(A)和非金属油罐。

A、金属油罐

B、钢制油罐

C、铅制油罐

D、复合型油罐

1009.油罐内储存的油品分轻质油和重质油两大类。轻质油品如汽油、煤油等,密度小于(C)。

A、0.75kg/m3

B、0.65kg/m3

C、0.85kg/m3

D、0.95kg/m3

1010.重质油品具有(A)特性对含有一定水分或有水垫层的重质油品储罐发生火灾后,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冷却控制,在其作用下就会使油品内的乳化水或油层下的水垫层产生过热蒸汽,而导致发生油品的沸溢或喷溅现象。

A、热波

B、热导

C、蒸发

D、液化

1011.油罐的冷却强度为燃烧罐(A),邻近罐0.35-0.7L/s.m2。

A、0.6-0.8L/s.m2

B、0.7-0.8L/s.m

2

C、0.8-0.9L/s.

m2

D、1-2L/s.m2

1012.冷却油罐时冷却水要射至罐壁(A)沿,要求均匀不留有空白点。

A、上

B、下

C、侧

D、中

1013.扑救油罐火灾危险时,可启动泡沫灭火装置,利用(A)覆盖液面,防止油品蒸发引起爆炸。

A、泡沫

B、水

C、沙土

D、干粉

1014.泡沫液的准备量通常应达到一次灭火用量的(D)倍,同时,准备一定数量的干粉灭火剂。

A、3

B、4

C、5

D、6

1015.扑救油罐火灾时对大面积地面流淌性火灾,采取(C)分片消灭。

A、用水稀释

B、泡沫覆盖

C、围堵防流

D、干粉覆盖

1016.扑救油罐火灾时消防车尽量停在(A)方向。

A、上

B、下

C、左

D、右

1017.液化石油气降温和加压处理后成为液态,其密度约为水的(B)。

A、1/3

B、1/2

C、1/5

D、1/6

1018.液化石油气的燃烧温度可达(D)摄氏度;爆炸时的火焰温度可达

2000摄氏度。

A、1200

B、1400

C、1600

D、1800

1019.炼油厂在发生爆炸或燃烧的情况下,

如果不能及时控制事态,会引起(C),造成爆炸与燃烧。

A、轰然现象

B、沸溢现象

C、连锁反应

D、喷溅现象

1020.炼油厂装置区内的架空管道或装置起火,容易出现易燃可燃液体由上向下流淌的现象,形成(B)。

A、大范围火灾

B、立体火灾

C、爆炸

D、轰然

1021.炼油厂火灾要充分利用(C)水枪和移动水炮进行全面冷却。

A、小口径

B、直流

C、大口径

D、喷雾

1022.扑救油罐火灾时,对没有损坏的保温管道可不进行冷却,冷却重点应放在(C)。

A、管道

B、罐壁

C、阀门

D、罐体内

1023.担任控制和进攻的水枪,应以

为主。实施掩护、冷却或排烟的水枪,应以

为主。(A)

A、直流水枪;喷雾水枪

B、喷雾水枪;直流水枪

C、脉冲水枪;多功能水枪

D、直流水枪;脉冲水枪

1024.在地下商场灭火救援中,疏散和抢救人员的基本顺序是(D)。

A、出入口处—袋形走道处—通道。

B、袋形走道处—通道—出入口处。

C、通道—袋形走道处—出入口处。

D、出入口处—通道—袋形走道处。

1025.除规范有特殊规定外,人员密集场所一般要求每一个防火分区的安全疏散出口不应少于(B)个。

A、1

B、2

C、3

D、4

1026.人员密集场所灭火器配置的危险等级多为(A)。

A、严重危险级

B、中危险级

C、轻危险级

D、中、轻危险级

1027.人员密集场所选配灭火器时,如选择干粉灭火器,应选用(C)灭火器。

A、碳酸氢钾

B、碳酸氢钠

C、磷酸铵盐

D、碳酸氢铵

1028.(D)灭火系统不应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应爆炸危险的场所及有超洁净要求的场所。

A、二氧化碳

B、七氟丙烷

C、IG541

D、热气溶胶预制

1029.(A)是指有可能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的火灾,爆炸、毒害等灾害事故的场所设施。

A、消防重大危险源

B、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场所

C、人员密集场所

D、大型化工企业

1030.不属于地下工程火灾扑救战术措施的是(C)。

A、分段合击

B、区域窒息

C、内外结合

D、重点突破

1031.扑救地下商场火灾时通常选择在(A)实施进攻。

A、上风向出入口

B、下风向出入口

C、通风口

D、竖向管道井

1032.扑救地下商场火灾时,前沿指挥所应设置在(D)或消防控制室

A、出入口处

B、下风口处

C、通风管道口处

D、主攻入口处

1033.扑救地下商场火灾时,应当利用(B)的战术措施,控制火势,消灭火灾。

A、梯队进攻,内外夹击

B、多点进攻,强攻近战

C、梯队掩护,重点突破

D、内外结合,重点突破

1034.扑救地下商场火灾要按照(A)的战术要求,积极疏散、救助被困人员。

A、攻防并举、固移结合

B、梯队进攻,内外夹击

C、梯队掩护,重点突破

D、内外结合,重点突破

1035.扑救医院火灾时,整个救护行动要在(D)指导下进行。

A、火场指挥部

B、消防指挥员

C、战斗员

D、医务人员

1036.某商场发生火灾,燃烧面积为400m2

,若火场灭火用供水强度为0.20L/S.m2

,使用19mm水枪灭火有效射程为15m,火场灭火需用(C)支水枪。

A、10

B、12

C、14

D、16

1037.扑救医院火灾时,必须要坚持(B)原则,集中兵力于火场主要方面。

A、加强第一出动力量

B、救人第一

C、强攻近战,固移结合

D、确保重点,减少伤亡

1038.扑救相互毗连的大型商场火灾时,力量部署应以(A)为主,并设立第二道防线。

A、下风方向

B、上风方向

C、重要目标

D、蔓延方向

1039.在扑救多层商场火灾时,力量部署的顺序是(B)。

A、先着火上层、再着火层、后着火下层

B、先着火层、再着火上层、后着火下层

C、先着火下层、再着火上层、后着火层

D、先着火层、再着火下层、后着火上层

1040.扑救影剧院火灾,如果在(A)分钟内不能控制火势,就可能使火势发展到猛烈燃烧阶段。

A、5-10

B、10-15

C、15-20

D、20-25

1041.钢质结构的影剧院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的作用下(C)分钟即可失去承重能力,造成钢屋架的整体坍塌。

A、5-15

B、10-20

C、20-30

D、30-40

1042.影剧院观众厅发生火灾时,在扑救时应在(B)设置水枪阵地,堵截火势由闷顶内向舞台、放映室蔓延。

A、观众厅内两侧

B、闷顶内两侧

C、屋顶外两侧

D、闷顶外两侧

1043.不属于地下工程火灾扑救战术措施的是(C)。

A、分段合击

B、区域窒息

C、内外结合

D、重点突破

1044.扑救影剧院地下室火灾时,要部署灭火力量,保护电器设备、转台的旋转机构和道具,控制火势向(B)发展。

A、观众厅

B、舞台

C、放映室

D、观众休息室

1045.在扑救医院火灾时,疏散和救助被困人员首先要实施的方法是(A)。

A、利用应急广播系统,稳定被困人员情绪。

B、组织患者之间互相救助。

C、利用救生器材进行自救。

D、先救助轻病患者,后救助重病患者。

1046.对发生在影剧院舞台上的火灾,在扑救时应使用(B)控制火势由舞台向观众厅蔓延,并从外部两侧适当部位,破拆进入闷顶堵截火势发展。

A、喷雾水枪

B、大口径水枪

C、开花水枪

D、直流水枪

1047.影剧院放映室发生火灾时,应当从放映室两侧房间设置水枪阵地,控制烟火和高温对(D)的威胁。

A、游艺活动室和舞台

B、舞台的化妆室

C、两侧房间和舞台

D、两侧房间和观众厅

1048.托儿所、幼儿园属于(B)。

A、公众聚集场所

B、人员密集场所

C、歌舞游艺场所

D、游乐场所

1049.扑救交通工具火灾,按照(A)的原则组织救援。

A、救人第一

B、积极疏散

C、有效控制火势

D、先出水枪

1050.扑救汽车火灾应利用附近(B)和库内消火栓供水,若在偏僻地带单车着火,应就近使用天然水源。

A、室内消火栓

B、市政消火栓

C、室外消火栓

D、天然水源

1051.扑救列车火灾时,乘客车厢是由金属和保温材料制成的,单层客车每节车厢定员(A)人,车厢密闭性较强。

A、120

B、130

C、140

D、150

1052.扑救列车火灾时,内燃机车装载大量的燃油,且行驶时速可达(C)公里/小时,在行驶中发生事故,给乘客和货物造成一定的生命危险及经济损失。

A、110-240

B、125-240

C、120-240

D、120-245

1053.内燃机车内部主要有柴油机、燃油箱、发电机、电动机、配电箱和电器线缆等设备,扑救火灾时,应(

B

)。

A、迅速切断电源,用水或其他灭火剂灭火。

B、停机断电,用泡沫或雾状水灭火。

C、先冷却,同时利用封堵方法窒息或用水枪在火焰根部交叉射水。

D、强行隔离,用直流水枪进行扑救

1054.电力机车发生火灾后,应(

A

)。

A、迅速切断电源,用水或其

他灭火剂灭火。

B、停机断电,用泡沫或雾状水灭火。

C、先冷却,同时利用封堵方法窒息或用水枪在火焰根部交叉射水。

D、强行隔离,用直流水枪进行扑救。

1055.油罐车发生火灾后,应(

A

),隔绝火焰与空气接触,使火焰熄灭。

A、先冷却,同时利用封堵方法窒息或用水枪在火焰根部交叉射水。

B、迅速切断电源,用水或其他灭火剂灭火。

C、停机断电,用泡沫或雾状水灭火。

D、强行隔离,用直流水枪进行扑救。

1056.扑救列车火灾时,水带的铺设方法。先从铁轨上铺一条供水线路应急供给前方用水,而后再从铁轨下掏洞使水带从(

A

)穿过,替换铁轨上水带供水。

A、铁轨下

B、铁轨上

C、铁轨旁边

D、铁轨一侧

1057.扑救飞机火灾时,飞机载有大量(

A

),货舱内也存有一定数量的可燃物品,如旅客行李和货运物品等。

A、燃油

B、汽油

C、柴油

D、天然气

1058.扑救飞机火灾时,按照

“(

B

),积极抢救人命”的战术要求,全力实施对遇险人员的救助行动。

A、快慢结合

B、以快制快

C、稳中求快

D、不紧不慢

1059.飞机在静止情况下,一侧机翼根部起火。消防车应在上风或侧上风方向,距机翼(

B

)以外的处设置进攻阵地

A、35m

B、30m

C、50m

D、80m

1060.飞机一侧机翼上的发动机起火,消防车应从机翼前后两侧侧上风方向或(

C

),距机翼

30m以外位置设置进攻阵地。

A、侧上风

B、下风

C、上风

D、侧下风

1061.飞机两侧机翼全部起火。应部署数辆消防车从飞机C

的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占据有利位置进行灭火。

A、前面

B、一侧

C、两侧

D、后面

1062.船体为钢板制造,其热传导性能比较强。起火后(

A

)分钟,温度可上升到

500-900度。

A、5

B、6

C、9

D、4

1063.在船舶火灾扑救中,可以通过(

B

)了解起火部位,燃烧范围、火势发展方向和人员被困、自然风力风向及有关爆炸、毒害危险等情况。同时要向船方人员了解对初期火灾的扑救等情况。

A、内部侦查

B、外部观察和询问知情人

C、利用仪器观察

D、询问知情人

1064.在船舶火灾扑救中,可以通过(

C

)查明与核实被困人员数量、所处位置、燃烧物质性质、起火部位、火势蔓延方向等,同时还可以确定救人通道、灭火进攻路线和灭火阵地的设置情况等。

A、询问知情人

B、外部观察和询问知情人

C、内部侦察

D、利用仪器观察

1065.扑救船舶火灾时应利用广播系统,安定被困人员情绪,并在(

A

)的组织引导下,有秩序的进行疏散,防止人员惊慌、拥挤和跳海。

A、船方或消防人员

B、船长

C、船上工作员工

D、消防员和公安民警

1066.扑救船舶火灾疏散和抢救人员时,应首先抢救和疏散(

A

)的人员,其次是下风方向和上层甲板人员。

A、受火势烟雾威胁严重

B、受明火威胁严重

C、受浓烟威胁严重

D、受大风大浪威胁严重

1067.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扑救中,事故现场有有毒有害物质扩散时,在扩散区(

A

)选择进攻路线接近扩散区。

A、上风、侧上风方向

B、上风方向

C、下风、侧上风方向

D、下风方向

1068.处置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应及时要求(

C

)到场协助,及时控制火势,遏制爆炸。

A、各级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专家

B、特勤中队携带相关救援装备

C、事发单位的技术人员

D、安检、环保、公安、武警等有关部门。

1069.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行动中进入剧毒重度危险区时,应实施(

B

)级防护。

A、特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

1070.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行动中进入中毒中度危险区时,应实施(

C

)防护。

A、特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

1071.露天堆垛仓库火灾扑救中,先疏散(

A

)的堆垛,再视情疏散其他堆垛。

A、受火势威胁严重

B、着火堆垛

C、上风向的堆垛

D、下风向的堆垛

1072.露天堆垛起火属于(

A

)类火灾。

A、A

B、B

C、C

D、D

1073.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等,受热后易发生(

C

)。

A、燃烧

B、自燃

C、阴燃

D、闪燃

1074.在固体可物中,燃点较低、燃烧剧烈的称为(

A

)固体。

A、易燃

B、难燃

C、可燃

D、自燃

1075.及时疏散堆垛防止火势蔓延的灭火方法是(

C

)。

A、窒息法

B、冷却法

C、隔离法

D、抑制法

1076.露天堆垛火灾极易发生阴燃,下列不是阴燃的条件是(

D

)。

A、空气不流通

B、加热温度较低

C、可燃物含水分较多

D、与氧化剂接触

1077.通过烟的(

D

)等特征,可以大致判断燃烧物质的种类、火灾阶段、火势蔓延方向等。

A、气味、颜色、浓度

B、气味、颜色、流动方向

C、颜色、浓度、流动方向

D、气味、颜色、浓度、流动方向

1078.阴燃在改变通风条件,增加供氧量或可燃物中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可转变为(

A

)。

A、有焰燃烧

B、无焰燃烧

C、自燃

D、闪燃

1079.露天堆垛仓库火灾扑救中,组织火情侦察应注重了解哪些方面的情况(

D

)

A、物质的种类

B、物质的种类、数量

C、疏散方向

D、堆垛物质的种类、性质、数量、堆垛形式、火势燃烧程度和蔓延方向、堆垛间的距离

1080.粮食仓库多为单层建筑,大多数为(

C

)级耐火等级建筑。

A、一

B、二

C、三

D、一、二1081.钢混结构的粮食仓库立筒仓,一般由工作塔、(

B

)和收发三部分组成,是大型现代化储粮设施。

A、操作间

B、仓筒群

C、传送带

D、工作间

1082.在处置粮食仓库火灾中,应选择(

B

)、出入口、固定楼梯和消防登高设施实施灭火进攻行动。

A、工作塔

B、承重建筑结构

C、窗户

D、外部楼梯

1083.火场排烟时,应利用(

A

)排烟

A、喷雾水流

B、直流水流

C、开花水流

D、开花直流水流

1084.扑救粮食仓库火灾,一般应使用(

D

)水流,防止粉尘爆炸和水渍损失

A、开花、直流

B、直流、喷雾

C、直流、喷雾

D、开花、喷雾

1085.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

C

)。

A、燃点

B、闪点

C、自燃点

D、着火点

1086.木材的燃点为(

C

)℃。

A、50~100

B、100~150

C、250~300

D、300~350

1087.粉尘中的水分决定着爆炸的性能,水分越多,爆炸危害性(

B

)。

A、越高

B、越低

C、不变

D、不确定

1088.下列不是固体物质的燃烧方式是(

D

)。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自燃

1089.用(

A

)水枪全面覆盖未燃堆垛,降低堆垛表面温度,防止因受热辐射或飞火作用引起新火点,

用淋湿苫布遮盖未燃堆垛,以防形成新火点。

A、开花水枪

B、直流水枪

C、喷雾水枪

D、水炮

1090.仓库着火时,侦察小组应不少于(

B

)人。

A、2

B、3

C、4

D、5

1091.处置可燃仓库火灾的灭火原则是(

A

)?

A、先堵后灭

B、边堵边灭

C、先疏散后消灭

D、以固为主,固移结合

1092.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扑救中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合理选择疏散和进攻路线,采用(

D

)等战术措施。

A、内外夹攻,上下合击

B、冷却防爆,攻防并举

C、堵截火势、重点打击

D、冷却防爆、强攻近战

1093.扑救有毒区域火灾时,阵地上的水枪手要少而精,主攻任务应由(

D

)担任。

A、普通队员

B、电话员

C、指挥员

D、特勤人员

1094.电线断落对地短路,形成(A

),威胁火灾扑救人员。

A、跨步电压

B、跨步电流

C、移步电压

D、移步电流

1095.对地电压在(B

)以下的电源,可穿戴绝缘手套,用绝缘电剪将电线剪断。

A、220

V

B、250V

C、380

V

D、240

V

1096.使用直流水枪灭火时,如发现放电声或放电火花、有电击感时,采取(

A

)射水,将水带与水枪的接合部金属触地,以防触电伤人。

A、卧姿

B、立姿

C、蹲姿

D、都可以

1097.强风,是指风力达到(

B

)级以上的自然风。

A、五

B、六

C、七

D、八

1098.消防车要停靠在有毒火灾区域(

B

)。

A、下风方向

B、上风方向

C、侧风方向

D、中间

1099.在风力不大的情况下,也不宜使用四面围堵战术,尽量在(

C

)方向,选择一个没有围墙或密集装置的地方,作为有毒气体的导流方向。

A、上风

B、侧上风

C、下风或侧下风

D、中间

1100.消防人员在有毒区域进行侦察、排险、灭火等行动时,应以(

A

)为单位,不可单独行动。

A、小组

B、个人

C、班

D、中队1101.对大型带电设备火灾,应在其(

D

)的指导下,有效实施断电灭火或带电灭火的战术措施,防止触电而造成人员伤亡。

A、单位人员

B、指挥员

C、保安人员

D、技术人员

1102.扑救带电火灾时,水枪喷嘴与带电体之间要保持(

B

)。

A、一定距离

B、安全距离

C、远距离

D、近距离

1103.直接使用充实水柱带电灭火时,应采用大口径水枪,运用

(

D

)进行远距离射水灭火

A、斜射

B、喷射

C、直射

D、点射

1104.对能溶于水的有毒或刺激性气体,可喷射(

A

)水流,降低其在空气中的浓度。

A、雾状

B、水状

C、支队指挥员

D、火场总指挥

1105.强风情况下火灾扑救,应迅速成立火场指挥部,并根据火情适时启动(

B

),加强对被困人员和贵重物资的疏散工作。

A、灭火救援总指挥部

B、灭火救援应急系统

C、联动系统

D、火灾报警系统

1106.在灭火现场,兵力集中使用于火场的(

A

),防止分散兵力,以致无法有效控制火势。

A、主要方面

B、次要方面

C、重要方面

D、非主要方面

1107.在配电室断电时,应首先断开(

B

)。

A、次开关

B、主开关

C、分支开关

D、任意开关

1108.扑救有毒区域火灾时,水源的选用、水枪阵地的选择,在不影响火灾扑救效果的前提下,坚持从(

D

)进攻为主的原则。

A、下风方向

B、侧下风

C、侧上风

D、上风方向

1109.带电灭火时,灭火人员要穿戴绝缘胶靴和手套,必要时穿着

(

D

)

A、避火服

B、战斗服

C、铝箔隔热服

D、均压服

1110.破拆时,要防止工具与(

C

)接触。

A、身体

B、地面

C、带电体

D、绝缘体

1111.消防部门与事故单位(

B

)的密切配合,采用关闭阀门、堵塞漏洞、修补容器等方法,断绝毒源。

A、领导

B、工程技术人员

C、环保人员

D、工作人员

1112.带电设备线路火灾扑救时,要充分利用(

D

)担任。

A、蒸汽灭火装置

B、水喷雾灭火装置

C、移动灭火装置

D、固定灭火装置

1113.对受有毒物质污染的消防车辆、器材、工具和装备,必须进行彻底(

A

)处理。

A、消毒

B、杀菌

C、水洗

D、晾晒

1114.根据灭火需要,在(

C

)的统一指挥下,选择适当部位和地带、组织人员进行破拆工作。

A、全勤指挥部

B、辖区主战单位

C、灭火指挥部

D、灭火总指挥

1115.火场上可燃物的燃烧,往往在风力和循环气流的作用下,会大大地增强(

B

)的供给量。

A、氮

B、氧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1116.强化情况下,火势成(

C

)发展、易形成大面积火灾。

A、正常

B、激增式

C、跳跃式

D、渐增式

1117.在六级风的情况下,火势在l

小时内,蔓延速度可达到(

C

)。

A、240

m

B、250

m

C、260m

D、270

m

1118.灭火救援行动中,实施火场破拆时,应当正确使用破拆器材,合理实施破拆,严禁盲目破拆建筑(

A

),防止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A、承重构件

B、承重墙

C、承重大梁

D、承重支架

1119.灭火救援行动中,实施火场排烟时,应当合理选择进风口和排烟口,防止造成(

A

),扩大蔓延,威胁人员安全。

A、烟气

B、烟火

C、气体

D、火苗

1120.排烟时,必须充分考虑烟雾流向,合理选择进风口和排烟口。在烟雾浓、温度高的区域排烟时,必须使用开花或者喷雾水流掩护。有毒烟气必须向(

B

)(侧)风方向排放,同时疏散可能受到排出烟雾威胁的人员。

A、上

B、下

C、左

D、右1121.(

C

)是消灭火灾战斗行动的一部分,而且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部分。

A、先控制后消灭

B、预防

C、控制

D、消灭

1122.破拆门窗玻璃时,必须站在门窗侧面,从玻璃(

C

)开始破拆;从破拆处进入时,必须清除残留的玻璃碎片。

A、中间

B、左下角

C、上方一角

D、左侧

1123.进入密闭区域侦察时,应当在侧面(

D

)开启门、窗,并同时向门、窗内射水。

A、迅速

B、快速

C、极慢

D、缓慢

1124.车辆进入易燃易爆场所,必须落实(

C

)措施。

A、防火防盗

B、车辆熄火

C、防火防爆

D、安装防火罩

1125.起重破拆必须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起重气垫严禁重叠使用;起重时,气垫塞入物体下部面积必须在(

B

)以上。

A、60%

B、75%

C、80%

D、100%

1126.(

D

)是积极防御与主动进攻相结合的基本战法。

A、突破

B、合击

C、夹攻

D、堵截

1127.(

A

)是火场上为完成比较艰巨的灭火、救人和排险任务,组织灭火力量进行强攻的战法

A、突破

B、合击

C、夹攻

D、堵截

1128.(

C

)是指用一部分灭火力量进入建(构)

筑物或物体(飞、船舶等)

的内部灭火,

同时用其余灭火力量在建(构)筑物或物体的外部灭火的战法。

A、围歼

B、合击

C、夹攻

D、堵截

1129.(

B

)是在火场上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位同时向燃烧区域进攻的战法。

A、围歼

B、合击

C、分割

D、堵截

1130.(

C

)是将大面积燃烧区域分割成若干个分区,分别部署力量逐个消灭的战法。

A、围歼

B、合击

C、分割

D、堵截

1131.(

A

)是对燃烧区形成围攻态势,完成战术包围,发起总攻,消灭火灾的战法。

A、围歼

B、合击

C、分割

D、堵截

1132.发出紧急撤离信号后,中队指挥员要立即在(C

)清点人员,并向指挥部报告,研究新的对策措施。

A、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