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语文 四年级 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崛起”是兴起的意思。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志向呢?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了解一下吧。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毕业于南开大学,早年留学日本、法国等地,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自1949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76年逝世。初文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jué崛起fàn模范wèi魏校长xiào huái仿效 淮安huò chéng疑惑xī清晰一起来读一读本课的会认字吧!chì惩罚
训斥淮(
淮
河
)
晰(
清
晰
)
斥(
训
斥
)
崛(
崛起)
准(
准
备
) 析(
分
析
)
斤(
斤
两
)
掘(
挖掘)本课的一些会认字我们可以用与熟字对比的方法学习。我爱记笔记肃振范崛效淮识字游戏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讲了什么内容。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过渡段在这段中点明了“这位同学”就是“周恩来”
,是对第一件事的总结,应该划分到第一件事中。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时间地点人物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都发生了变化,这是另外一件事(第三件事)。我们来归纳每件事的主要内容吧。在第一件事中,很多同学都回答了魏校长的问题,但是,作者重点是要写周恩来的回答,在归纳主要内容时其他同学的回答可以忽略。第一部分(
第1-10自然段):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了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第二件事的概括中,出现了“十二岁那年”“在奉天上学的时候”“来到东北”“奉天”这些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应该“舍大取小”,即选择相对比较具体的时间、地点:“十二岁那年”和“奉天”。第二部分(第11-14自然段):十二岁那年,在奉天听伯父说“中华不振”,他疑惑不解。归纳第三件事时,要划去次要的人物同学、围观的中国人,保留主要人物。再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说清楚主要人物做了什么或想了什么。第三部分(
第15-17自然段):周恩来在租界里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无处说理,体会“中华不振”。让我们一起将三件事连接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采用文中提到的时间来串联,也可以用上“之所以……是因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之所以从小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是因为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现象,体会到了中华不振。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xiào fán效gùxùnchì凡顾训
斥拼音开关xī zhèn xiōng
huái zàn学写字sù mò肃
默
晰
振
胸
怀
赞重难点字书写指导zàn赞左边的“先”的弯钩要变成提。左边厂字里是横折加竖提,不是“巳”。gù顾sù肃下半边的笔顺为“先两边后中间”而非“从左到右”。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概括包含多件事的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了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件事讲十二岁那年,在奉天听伯父说“中华不振”,他疑惑不解;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里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无处说理,体会“中华不振”。一、比一比,再组词。崛(
崛
起
)
掘(
发
掘
)租(
出
租
)
效(
效
果
)
祖(
祖
国
)
郊(
郊
外
)
演练二、把词语补充完整。疑(
惑
)不解
左(
顾
)右(
盼)热闹(
非
)(
凡
)
难以(
忘
)(
怀
)
(
若
)有所(
思
)
三、填空。
魏校长问学生们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作业写一写本课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概括包含多件事的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借助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来探寻周恩来总理立下这样志向的原因,同时也思考一下我们读书的目的。文章中有一个词语连续出现了三次,它告诉了我们周恩来立志的最关键因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11至17自然段,把它找出来。“中华不振”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绕着走 没有地方说理租界:指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使用和管理的地区。如:天津租界地、上海租界地等。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十二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中华不振”是什么意思?以前政府腐败,国家不强盛,许多帝国主义国家和我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当时的国家不振作,软弱无能。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第11至17自然段,根据表格提示,搜集相关信息,填写下表吧。体会“中华不振”,探寻立志原因人物表现周恩来的想法伯父叹气、没再说了为什么被占据妇女哭诉,指望中国巡警帮忙反招训斥认为巡警肯会帮忙巡警(不帮忙)训斥妇女太气人了,为什么会这样围观群众握紧拳头,只能劝慰落后就要挨打比喻句,把“这个问题”比作“一团烈火”。写出了周恩来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看到这一切,12岁的周恩来有什么感受呢?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自1840年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轰开我国国门以来,中国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外来侵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土大片沦丧,四亿同胞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中华不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照应开头大江歌罢掉头东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诗意】第一句:“掉头东”,掉指船桨,则表明义无反顾的抉择。表达了周恩来负笈东渡寻求真理的决心。第二句:他到日本求学的目标,即细密地研究多门科学以拯救濒临绝境的中国。第三句:像达摩面壁十年一样苦苦追求,专心致习,探求救国真理。第四句:如果最后无法达成自己的目标,就算投海也是英雄。周恩来少年时立下志向读书救国,后来他想方设法要东渡日本求学,这首诗是他17岁去日本留学前写下的。结合周恩来写的诗,理解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原因吧!周恩来不是为(
明理
)而读书,不是为(
做官
)而读书,不是为(
挣钱
)而读书,也不是为(
吃饭
)而读书。他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
振兴中华
)。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让我们写出自己的读书目的和理由吧。我的理想是:_当一名医生
因为(举事例)_我爸爸就是一名医生,每当我看见爸爸救治了一个__又一个的病人_,我心里就无比羡慕、佩服。
_我希望_将来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治好每一个病人。结构梳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立志“振兴中华”耳闻“中华不振”目睹“中华不振”疑惑不解切身体会当效此生主题概括课文写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外国人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延伸言 志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对有关的写作方法也有所了解,课文中的三件事之间是因果关系。前面两件事是原因,后面一件事就是结果,多处是运用“过渡句、过渡段”衔接起来的。演练一、下列句子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A.外貌 B.心理 C.神态 D.语言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C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D
)街道上热闹非凡,来往的大多是外国人。(
B
)二、选择题。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这一句应该这样读:(
B
)
A.魏校长受到感染,读出佩服和赞叹的语气。
B.魏校长吃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与监控策略
- 医保政策下的医疗信息化建设
- 医疗人才队伍的国际化培养路径
- 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与优化策略
- 医疗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防护
- 医疗设备安全监管的培训课程设计
- 现场管理培训心得体会模版
- 新质生产力表述
- 代理拓客合同范例
- 仓库地面改造合同范例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地理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探放水工技能大赛理论考试题库500题(供参考)
- XX道路危险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台账标准化表格
- GB/T 13025.7-2012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的测定
- 消毒供应室专科理论考试题库(单选、多选共500题)
- 全文《中国式现代化》PPT
- 行政执法讲座课件
- DB32T 2197-2022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数据传输规约(修订)
- 心肺交互作用-
- 幼儿园中班课件:《预防感冒》
- 封条模板A4直接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