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设计解读课件_第1页
苏州博物馆设计解读课件_第2页
苏州博物馆设计解读课件_第3页
苏州博物馆设计解读课件_第4页
苏州博物馆设计解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介入·共生——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目录从有到无;苏州博物馆

设计解读建筑功能技术指标参观流线主庭院的更改立面结构形体图底生成体量生成(未做)功能单元生成(未做)从无到有;项目背景;选址问题;项目背景苏州博物馆老馆:1960年建立馆址为忠王府中部主体建筑全馆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余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为什么要建新馆?由于忠王府难以在现有的结构下提供合适的展览空间,苏州需要一座更现代化的新馆。而旧馆则作展示古建筑本身之用,以及展示少量无需高档展示空间的艺术品。忠王府(老馆)拙政园经苏州文博部门调查研究,现址范围内没有文物保护单位。现状建筑可分为3类:公共建筑——平江医院,是区级医院,为1970年代建造的障碍性建筑,面积6309㎡,因拆迁费用高,政府一直想拆而未拆;一般住宅,共10427㎡,主要为近代和现代所建,保存价值不高;有一定价值的古建筑两处,为市属“控制保护建筑”,即张氏义庄和亲仁堂,合计面积2328㎡,张氏义庄现由多户居民合住,亲仁堂现为平江医院车库,功能使用极不合理。平江医院张氏义庄亲仁堂忠王府最终选定地块原状整个区域水陆并行西接城市干道——齐门路,它是进入苏州老城区的主要交通干道;南邻步行街——东北街,它是苏州一条重要的文化街,串联起拙政园、忠王府和苏州园林博物馆。其中拙政园是世界文化遗产;忠王府是一座较大型的官式宅邸,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已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东北街以南是一片完整的苏州民居。第一,有利于整治和改善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所处历史街区的环境;第二,利用苏州博物馆老馆忠王府建设新馆,利于节约投资,又易于新馆老馆相得益彰;第三,由于历史原因,该地区已形成文化核心区域,加建新馆,助于彰显名城特色,提升古城优势。最终选定地块环境齐门路东北街选址争议争议来源:拙政园和忠王府的属地与新馆馆址(主要指两处古建筑)有无隶属关系?(历史原因)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围能否建新建筑?(文物建筑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性”的争议:正统含义——常规的做法是划定保护范围、确定建设控制地带等,“修旧如旧”;新的评价标准——具有新的历史意识、分辨出文化特色与个性、认识文化与时代关联性)图底生成1、同时确立场地南北轴线和入口建筑摆位与入口位置有两个选择:①、东西向,入口在西②、南北向,入口在南东西向:便于布置广场,解决车流、人流问题;避免与忠王府、拙政园游客人流交杂;避免出入口与忠王府紧邻并置产生的新旧建筑形象冲突。与地域割裂图底生成2、建筑围合式布局前临街河,后筑园林(虚体)拙政园(主体部分)建筑围合中央虚体的形式图底生成3、建立门厅,连接东西入口直面门厅,门厅作为水平交通核心,连接起东西两部分图底生成5、确定建筑的秩序:中央门厅和位于西侧的2核心及西侧的紫藤花园化整为零拆分具有综合功能的中央大厅参观流线的设计:与忠王府仍连为一体的设想(还原历史)。在东侧与忠王府并列处放置紫藤花园,作为新馆参观序列的收尾从有到无总平布局明确的功能分区:东、西、中三部分,并以中路为中轴线,中轴线上为两进式院落。一条东西横向的交通主轴线功能分区展区办公区库藏区(一般位于地下)休闲接待部分(多分散于展厅)展区办公区布局方式:展区办公区博物馆的功能块:嵌入式(办公区面积要求较小)并联式(平面上展区与功能区划分明确,相互独立。有利于管理与独立使用。)独立式(平面上独立,且形体上分立,多为组群式,以连廊等相连)西——展厅部分中——入口、大堂、主庭院东——行政办公、少部分展厅、休闲展区行政办公一层平面部分二层地下展厅公共教育业务研究藏品储藏水庭技术用房P地下层平面卫生间建地下通道连接小姐楼(古文物库房)除展厅外:技术用房面积和公共教育面积占最大比例。技术用房几乎全在地下室,并处于边角空间;公共教育用房包括多功能厅、影视厅、图书馆,便民、利民,使博物馆功能更全面。陈展部分,藏品储藏占了近1/3。因此,藏品储藏的摆放问题需要合理设计。第一条轴线空间序列进入尾声借景:借拙政园补园之景,做到空间的既分又合。传统山水画构图技法:白墙为背景,山石为画,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收尾:(脚步不可及,视线可及)视线路径转折处以水景楼梯做收头(人们可以顺着水声走入地下层观展,也可以转进临时展厅)较开敞的公共空间“放”长廊:视线得到压缩,“收”、忠王府以紫藤园做整个游览路径的收尾——每个转折由不同主题小园林收头,“移步换景”。出口:由忠王府西路藏书阁院门作为两者的过渡入口,进入忠王府做的继续参观。或由南侧巷门出去。流线特点:布局上带有方向性,在尽端配置有吸引力的内容

——芦原义信步移景异

——中国园林思想参观流线总体(垂直方向:以悬挑的景观楼梯相连)环形序列形式:几个体块以中央大堂为放射区,以西部和东部进行围合,基本布局呈放射式。相互关联的“子序列”:新馆西部的几个展区,是串联+通道式的交通流线组合形式,也具有放射式的特征。指各个展厅或其中若干个展厅直接贯穿连通,各展厅又通过一个贯穿始末的通道连成整体。优点:具有极强的连续性和引导性,观众在这样的空间中基本不会迷失方向,参观流程可以作到不重复、不逆行、不交叉。缺点:使观众产生疲劳和单调感。陈列空间组织

——放射环绕串联+通道式交通流线组合并且不仅仅把所有藏品划分在主体建筑的室内展厅,室外设计了独立展厅,宋画斋:复原宋代民居厅堂,从基础开始到屋顶全部采用传统工艺。陈列空间的分割

——多层次展览空间图底反转。原本中央庭院,四周展厅,转成中心展厅,四周庭院。陈列空间的分割

——多层次展览空间苏州博物馆中以苏州工艺为主的展品小巧玲珑。因此,展厅不采用大开间,而是对展厅进行巧妙地分割,根据每个展厅及展品的特点量身定做。展厅的设计采用了1.35米的模数,为展厅大小和不同的展示功能要求带来了灵活性。体量生成被拆分的三个“小”大厅为制高点,成为整个群体建筑体量的中心小尺度的平面划分——小体量的建筑——与周边建筑获得和谐装卸运输平台展品通道(从室外到室内)室内运输办公流线业务研究P业务研究者(地下一层)行政办公人员:一层到二层多个地下一层办公出入口:地下面积较大,满足地下疏散出口要求。“巷”——新馆建筑的西北端和东北端都留出了3m消防通道,最窄处净宽2m所以不能进消防车(>=3.5m—4.0m)区域间隔火作用紧急情况人员疏散通道主庭院设计的更改曲桥——“二折桥”水池驳岸硬质、线条人工化亭子登高的台阶取消这座桥是出口的必由之路,自然态的园林式曲桥不满足公建人流疏散的要求。WHY?自然态的游园路径转变为人工态路径通过水岸代替桥,桥的背景由直墙改为折墙,创造原本需要曲折之意;水域边界必要的后移;增加眺望台,打破“折桥”的单调。延长游览时间(园林思想);桥末台阶选用自然石块,是原本自然态岩石景观的浓缩;驳岸由有机自然态转为无机人工态,呼应折桥。由桥引起的改动立面建筑高度控制: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高度为15.3m,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苏州市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及其它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12米,建筑高度最高不超过15米。水巷两岸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3—6米。沿交通干道立面做局部二层,树立建筑形象“中国黑”火烧喷沙面石材(干挂)作为装饰,这种石材有着特殊的属性,淋了雨时颜色是浓浓的黑色,干燥的时候变成浅灰色,室外阳光直射的时候变成了深灰色。以瓦为墨,与中国古老的书法的“墨分五色”异曲同工。传统小青瓦屋面建筑材料结构&构造结构:钢结构桁架屋面+混凝土剪力墙大厅顶部悬挂下来的米字形钢结构,没有任何支撑,它是力学上的需要,也在风格上协调。石材嵌套拼接:每块石材重达三四百公斤,人工敲磨,才达到严丝合缝的效果。结构&构造金属屋面板做防水,形成封闭的防水系统2cm架空层:架空隔热,消除热桥,稳定室内环境。用灰色装饰直线条代替传统的木梁,既体现传统建筑结构又成为新建筑的现代表皮纹样保留了木梁、木椽构架的传统形制,并用开放式钢结构代替。——避免木制品因长时间光照而变形;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对传统结构形制的模仿实面山墙——实面为主相同的屋顶坡度屋顶形式——现代几何元素对大屋顶的新构几何分解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