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事法律制度
第一节
刑法概述一刑法的概念和任务1
刑法的概念刑法——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即关于什么是犯罪、对犯罪如何惩罚,是定罪量刑的法律。广义: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和。狭义:指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
刑法的任务根本任务是同犯罪行为斗争。具体为四个保护:A、保卫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保护公私财产;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D、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二刑法的基本原则1
罪刑法定原则。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罪、处什么刑以及量刑幅度,都由法律明文规定,法律没有规定的行为,不能叫犯罪。
2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犯多大罪,处多重刑;一人犯罪一人当。做到轻罪轻判,重罪重判,一罪一罚,数罪并罚,罚当其罪,罪刑相称。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4
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原则。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使其弃恶从善,成为新人,从而早日回归社会。第二节
犯罪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1
犯罪的概念〈刑法〉第13条明确规定了犯罪的概念,即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2
犯罪的特征(三个基本特征)A、
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B、
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C、
犯罪是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二犯罪构成(重点)1
犯罪构成的概念
犯罪构成——是决定某一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要件的总和。2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包括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要件犯罪客观方面——犯罪活动外在表现的各种客观事实。包括犯罪行为,犯罪的结果,实施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和单位。犯罪主体有自然人和犯罪单位之分。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所犯罪行所造成的危害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这种心理态度包括罪过、犯罪的动机和目的等。
罪过心态的法理分析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的犯罪。明知…会…希望……——直接故意犯罪。明知…可能会…放任……——间接故意犯罪。直接故意比间接故意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大。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遇见,或者已经遇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结果未能避免,因而构成犯罪。前者——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后者——自信的过失犯罪。后者的主观过错较大。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犯罪。另外,行为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遇见的原因引起的,不是犯罪。第175页。
案例:石某,男,35岁,工人。石某经常虐待妻子。一日,石某的妻子因不堪石某的毒打,在石某走后服毒自杀。邻居发现石某的妻子在床上挣扎,便把石某找回来,要他赶快将妻子送医院抢救。石某既不抢救,也不让邻居抢救,还恶狠狠地说:“我就要看着她死。”最后,邻居们强行将石某的妻子送往医院,但由于时间拖廷太久,经抢救无效死亡。[问题]石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毒罪、爆炸罪、放火罪等。举动犯:指行为人着手实施犯罪行为即告犯罪完成,具备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构成既遂的犯罪。如介绍贿赂罪。
2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不同于犯罪表示。犯罪表示是指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表露自己的犯罪意图,还没有付诸犯罪行为,故不能作为定罪的根据。对预备犯,可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罚。
3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的行为。对未遂犯,可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但不能免予处罚。4犯罪中止——犯罪过程中,自动停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对中止犯应减轻处罚,未造成损害者可免罚。四共同犯罪
1
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条件有三:一是两个以上的人或单位;二是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个行为人的行为(包括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实行行为和帮助行为)都指向同一犯罪目标,互相配合。三是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共同过失犯罪的,不以共同犯罪论处。
2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从犯——起次要或辅助作用者。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罚。
胁从犯——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者。可减轻或者免罚。
教唆犯——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人。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起的作用处罚。尤其是唆使不满18岁的人犯罪,要从重处罚。被教唆者未犯被教唆的罪,则可对教唆犯从轻或减轻处罚。案例分析:孙福起利用上班时间,在保定火车站南站,将半停留的货物列车的车窗打开,钻进车厢,盗出1台日立牌VI一427E型录(放)像机,价值人民币4000元,并将该机隐藏在站修所院内。马志刚发现孙福起去站修所院内隐藏物品,即怀疑孙盗窃了车上的东西。待孙福起从站修所院内出来,马志刚便进去查找。马在杂草丛中找到了录(放)像机,将其转移到附近的破房内藏好,下班后将该机拿回家,占为己有。问:孙福起、马志刚的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
五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这类行为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犯罪,但实质上不是犯罪而是有益于社会的行为。包括:
(一)
正当防卫
1、正当防卫的概念
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2、正当防卫的条件:因为正当防卫行为造成损害的,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所以正当防卫行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正当防卫行为对象的不法侵害行为确实存在,而不是虚假的,假想的。对假想的、虚构的,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不法侵害”实施防卫,则是“假想防卫”。依据刑法中对事实错误处理,构成犯罪的,以犯罪处罚。例如对警察的正当职务检查、对他人正当行为防卫等均不能构成正当防卫。王某见两青年在侮辱一妇女,即上前指责,遭一青年殴打而自卫。在对打过程中,穿着便服的民警仲某路过,见状抓住王某右肩以制止斗殴。王某误以为是对方同伙前来帮凶,便拔出身上的牛角刀把仲某刺成轻伤。王某的行为在刑法理论上属于?、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施防卫。
正当防卫的时机条件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即其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对尚未开始实施或者已经结束的不法侵害行为实施防卫,不能构成正当防卫行为。分别是构成事前防卫和事后防卫的防卫不适时行为。触犯刑法的,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例如盗窃行为完成之后将盗窃行为人打伤则为防卫不适时)、防卫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
正当防卫行为要求防卫者防卫目的的正当性。即出于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意图。
“防卫挑拨”和“互殴”等行为,均不能构成正当防卫,因为不具备正当性目的。防卫挑拨是指行为人为了侵害对方,故意挑衅、挑逗,诱使对方首先实施侵害行为,然后借口防卫,对对方实施不法侵害行为。互殴是指双方都以侵害对方为目的,互相实施侵害的行为。、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伤害。
只有在当时具体情况下确系为制止不法行为侵害所必须,而且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就应当认为是正当防卫。现实生活中往往需要看防卫手段、措施等是否能够有效制止不法侵害行为。而不要求保护利益和造成对方损害大小绝对一致。例如:若小偷正在进行盗窃行为,此时只需要将对方或者打晕,而没有必要打死。否则就是犯罪行为。但是,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下列情况中哪些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A、某便衣民警带领联防队员夜间巡逻,见一卡车停在路边,车上无人,前去查看,该车司机回来,认为有人偷车,即找来几人持棍赶到现场打民警。B、甲、乙、丙同在饭店喝酒,甲、乙因故争吵并纠打起来,两人越打越凶,最后各操一把菜刀,丙将两人劝开,先在一旁劝说甲,乙趁机将甲砍伤。
C、甲的邻居乙是精神病人,甲见乙持刀追杀其年仅8岁的儿子,为使儿子免遭不利,甲随手操起一根铁棍将乙打倒。经查,乙左脚被打致粉碎性骨折。
D、甲骑车不慎撞伤行人乙,乙上前对甲拳打脚踢,致使甲鼻口流血,然后扬长而去。
E、甲唆使自己的狗扑咬乙,乙警告后甲仍然不停止,乙冲到甲面前顺手捡到石快将其砸伤,甲抱头流血逃走。2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紧急避险鼓励人们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有益于社会,不负刑事责任,应该赞扬。但紧急避险必须具备四个法定条件:(1)目的条件:必须是出于避免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遭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这一正当目的。(2)起因条件:必须是合法权益遭受危险时。(3)时间条件: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危险。(4)限制条件:必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5)限度条件:避险行为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另外,对一些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不适用某些本人的紧急避险。案例:武某正驾车行驶时,突见右前方约5米处一人挑担向右横穿马路。武某一面紧急刹车,一面向右急打方向盘,车身后部把路边一电杆拉线连同埋于土内水泥柱一并拔起。水泥柱被车带动向右横扫,把路边掏水沟的一养路工人打成重伤。武某导致他人受伤的行为属于什么情形?3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破坏经济秩序罪)产销伪劣产品罪、走私罪、妨害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破坏金融管理、金融诈骗、危害税收征管、侵犯知识产权、扰乱市场秩序等犯罪。4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生命权—杀人罪,健康权—伤害罪,奸淫、拐卖、绑架、偷盗婴幼儿、非法拘禁、非法收查、侵犯人格名誉、侮辱诽谤、破坏选举、侵犯通讯自由、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刑讯逼供、诬告陷害、伪证、打砸抢、妨害婚姻家庭等犯罪。5
侵犯公私财产罪抢劫罪、抢夺罪、勒索罪、盗窃罪、诈骗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等。6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妨害公共秩序、司法、国境管理、文物管理、公共卫生、卖淫、制作传播淫秽物品等罪。7
危害国防利益罪阻碍军人执行职务、阻碍军事行动、破坏军事设施、扰乱军事禁区秩序、非法生产、买卖部队制式服装车牌号码、公民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等罪。8
贪污贿赂罪(新增设的一种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贿赂罪(花钱买罪受)、财产来源不明罪(此罪对惩治腐败特别有力)、私分公共财产罪9
渎职罪与职务紧密相关:滥用职权、泄露国家秘密、完玩忽职守罪,徇私枉法、私放罪犯罪,徇私舞弊罪,签定合同被诈罪,海关检疫等方面的渎职罪等。10
军人违反职责罪武器装备肇事罪、擅离职守罪、偷越国境罪、虐待迫害部属罪、窃秘泄秘罪、遗弃伤员罪、危害平民战俘罪等。
案例分析某甲与某乙均为20周岁,两人约好去某丙家中行窃。经某甲与某乙密谋,由某甲在外面放哨和接应,某乙到某丙家中行窃。当某乙窃得某丙金表一只准备逃走时,恰好碰到下班回家的某丙,某丙要求某乙放下窃取的金表,某乙不同意,并为了逃走猛击某丙的头部,将某丙打倒在地后携金表逃走。某乙看到某丙回家后由于担心事情败露,已早逃走。请问,对于某甲和某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二刑罚的种类
1
主刑——主体刑罚(相对附加刑—从刑而言)。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一个罪只能定一个主刑,不能同时处两个主刑。有五种:管制——不关押,但限制一定人身自由,交由公安机关执行和人民群众监督,监外执行。刑期:3月到2年,数罪并罚也不超过3年。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先行羁押1天折抵刑期2天。拘役——短期关押,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短期劳动改造。刑期:1个月到6个月,数罪并罚也不超过1年。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先行羁押1天折抵刑期1天。有期徒刑——剥夺一定期限人身自由。在监狱或其他劳改场所执行。刑期:6个月到15年,数罪并罚不超过20年。先行羁押1天折抵刑期1天。无期徒刑——剥夺终身自由。在监狱或其他劳改场所执行。同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死刑——剥夺生命权。《刑法》规定:“该判死刑,但不立即执行者。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布缓期2年执行。”这种死刑执行制度称为死缓。2附加刑——主刑的补充刑罚(从刑,主要有三种)。可独立使用,也可附加于主刑使用。罚金——剥夺罪犯一定量的金钱上缴国家。主要适用于经济方面的罪犯。剥夺政治权利——剥夺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的权利。主要对政治上的犯罪,从政治上给予彻底否定。剥夺四个方面的政治权利: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2)集会游行示威等自由;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4)担任公司、企业、事业与人民团体的领导职务。没收财产—将罪犯的全部或部分财产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主要对经济方面的犯罪。剥夺继续犯罪的物质条件。
三刑罚的具体运用1
量刑——法院依法裁量、决定刑期的审判活动审判活动包括定罪和量刑两个基本环节。2数罪并罚——对一人犯数罪、分别定罪、合并处罚。但刑期总和不能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