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卷_第1页
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卷_第2页
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卷_第3页
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卷_第4页
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检测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知识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C)A.沉淀(dìng) 孱头(càn) 马嵬坡(wéi)B.酒酿(niàng) 挑逗(tiāo) 幽寂(jì)C.抚摸(fǔ) 一摞(luò) 颤抖(chàn)D.凝望(níng) 猥琐(wěi) 嫩黄(lèn)导析:CA项,“淀”应读diàn;B项,“挑”应读tiǎo;D项,“嫩”应读nèn。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D)A.条副迸溅污染挣扎怀恋忍俊不禁B.繁密茏罩服侍瞬息涉足仙露琼浆C.遗撼枯槐幼稚魂魄忧郁祸不单行D.瀑布矜持忏悔渺小洗礼轰轰烈烈导析:DA项,“副”应为“幅”;B项,“茏”应为“笼”;C项,“撼”应为“憾”。3.(2021东营)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C)①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②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

③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将一事无成,甚至走向衰败。

A.承担铸就反之 B.承担铸造反而C.承载铸就反之 D.承载铸造反而导析:C“承担”是指担负,担当;“承载”是指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①句中指小小红船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所以应该用“承载”。“铸就”指塑造人的性格或者脾气;“铸造”是指金属熔化后倒入容器中定型。②句中指精神方面的造就,所以应该用“铸就”。“反之”指事情的反面,另一面;“反而”指事情的另一个结果。③句的内容表达了事情的另一面,所以用“反之”。4.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3分)(C)A.“我在开花”!它们在笑。B.怎么了呢?我的小桃树?C.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D.你喜欢谁的诗?杜甫的?还是白居易的?导析:CA项,感叹号应放在后引号里面;B项,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D项,第二个问号改为逗号。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生活中的精彩与黯淡,教会你坦然面对平凡的自己②于是,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你都能放平心态,幸福生活③这时,你就获得了成长④成长就是你送给自己的礼物⑤旅途中的温暖与寒凉让你学会了珍惜,懂得了感恩A.①⑤②③④ B.⑤①③②④ C.③②⑤④① D.③②①⑤④导析:A句子排序。先通读句子,了解文段表达的主要内容,再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从句式上看,①“生活中的精彩与黯淡,教会你坦然面对平凡的自己”与⑤“旅途中的温暖与寒凉让你学会了珍惜,懂得了感恩”是一组并列句,应为前后句;根据逻辑关系,应是由生活到旅途,故①句在前;③“这时,你就获得了成长”与④“成长就是你送给自己的礼物”衔接紧密,故为前后句。故选A。6.非遗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传播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你所在的学校为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准备开展以“热爱非遗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请你协助完成下列任务。(5分)(1)为了营造浓郁的活动氛围,学校准备在几个醒目位置悬挂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分)答案:(示例一)走进非遗文化,感受先辈智慧。(示例二)数典不忘祖,非遗我传承。(2)南溪豆腐干起源于清末并一直流传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涵盖了南溪人百年饮食文化内涵,其中某品牌的豆腐干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成为佼佼者。为加强同学们对本土非遗文化的了解,请你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夸夸自己当地的非遗文化。(3分)答案:略。二、古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①从广②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注】①中贵人:天子派到战场监军的宦官。②广:汉朝飞将军李广。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C)A.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B.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C.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D.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导析:C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故应该划分为: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8.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往驰:前往追击。B.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生得:生擒、活捉。C.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陈:同“阵”,阵地。D.吾去大军数十里 去:回到。导析:D去:距离。9.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文中的语言描写很精彩,李广的三次讲话,周详、明了;两次发令,简短、精警,刻画了李广果敢、勇决的性格特点。B.文中的对比手法很成功,有人物言行的对比,有两军数量上的对比,表现了李广勇谋过人,胆识非凡的形象。C.在李广的话中,三用“必”字,一用“坚”字,既表现了李广的料事如神、意志坚定、作风强硬,也表现了他的随机应变,善出奇招、险招。D.李广根据走回来的中贵人的报告,就断定对方只是三个打猎的匈奴人,立即带领一百名骑兵去追杀,却遭遇了对方数千人的大部队,可见其莽撞。导析:D中贵人是逃跑回来的,“走”是“跑”的意思。李广是根据三个匈奴人用箭射伤宦官,几乎杀光几十名骑兵来判断三个匈奴人的身份的。同时,遭遇匈奴大部队时,李广的沉着冷静迷惑了匈奴人,自己巧妙脱身。这些都表现了李广谨慎、机智的特点。10.翻译下列句子。(8分)(1)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译文: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2)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译文: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参考译文: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骑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距离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派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李广)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骑兵就不敢来攻击。(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1.下面对本诗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D)A.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B.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淳朴的乡村民俗和优美的自然景色来描写山西村。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他人。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导析:DA项,“丰年留客足鸡豚”中“豚”指猪肉;B项,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乡村民俗来描写山西村;C项,“拄杖无时”说明诗人愿随时去山西村。12.请描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呈现的画面。(4分)答案:山野小径,溪水潺潺,山路陡转,当你感觉无路可走时,眼前却豁然出现一缕炊烟,花明柳暗掩映之下的几间茅舍或一两个农人,都那么明丽地出现在你的眼前,这又怎能不让人喜形于色呢?(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5)《游山西村》中蕴含深刻生活哲理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三、现代文阅读(34分)(一)文学作品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桃之夭夭格致我家的屋后,有几棵大李子树,还有几棵海棠树,北窗外不远处还有一棵桃树。桃树开花的时候,北窗就被桃花挤满了。这样的美景,并没有谁多看一眼。那一树妖娆的桃花自顾自开着,家里的大人孩子也自顾自忙着。等桃花谢了,我的目光在北窗外停留的时间反而多了起来。那些绿茸茸的桃子,比粉色的桃花还要耐看。桃花简单,一眼就看清楚了,但层层叠叠的桃叶和藏身其间的桃子,则让桃树进入了一个神秘时期。这时的桃树,有了景深,成为一个神秘通道的入口。我不知道这棵桃树长在我家北窗外有什么不对,我一出生桃树就在那里,我没出生呢,桃树也在那里。我看见桃树,就像看见后院的大李子树、海棠树,看见前院的柳树、樱桃树,它们是我家的一部分,和那三间草房子,构成了我的童年世界。长大了才知道,在北纬43度,桃树是不能存活的,至少是不能过冬的。可我家的桃树存活了,并且过冬了。现在看来,那棵桃树真是我童年世界里的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是父亲一手创造的。桃树生长在关内比较温暖的地区。我父亲感到东北太冷,他不想把孩子生在这么冷的地方,但是父亲又没有迁徙的能力,他就让一棵温暖地区的果树迁徙了,让一棵桃树来到我们的家园。我的父亲通过一棵桃树迷惑了我,我不记得童年有多冷,只记得那些在冰上的游戏,记得春暖花开,记得桃子甘甜。我的童年,比别的孩子多出了一种生活的滋味。父亲的桃树有着特殊的造型:它的所有树枝都朝向西方,树身像被强劲的东风压得抬不起头的样子。桃树是弯着腰的,然而这一切都和东风没有关系。这里厉害的不是东风,而是西北风。如果桃树是因为环境而弯腰,那么它应该向东南弯腰才对。这棵桃树是向东南弯腰还是向西北弯腰,由我父亲说了算。我曾亲眼看到父亲是怎么对待那棵桃树的。父亲用草绳把桃树一道一道地捆好,然后在树的下面挖坑——父亲总是习惯在树的西面挖坑——然后把捆好的桃树一点一点地压到那个土坑里,然后我父亲就开始往树上填土,直到把整棵树埋进土里。父亲总是在秋天把那么大的一棵桃树从头到脚埋到土里,这等于给桃树穿上了一件大棉袄。等冬天来了,大雪一层又一层地把桃树的土包盖住,这等于在棉袄的外面又给桃树穿了一件貂皮大衣。让一棵树钻进土里冬眠,这是父亲的思维。我不知道还有谁会这么做。第二年的春天,在某个风和日丽的上午,父亲会小心地把睡了一个冬天的桃树从土里挖出来,摇落树枝上的土,把土坑填平。这时我才明白,秋天的埋树是为了让桃树度过东北寒冷的冬天。李子树、海棠树、杨树、榆树……几乎所有的树,都不用埋,都能过冬,只有那棵桃树,需要在土里冬眠。春天,父亲又把它从泥土中唤醒。那弯腰的桃树,照样开花、结果。我想,天底下可能只有我的父亲有这样的耐心和智慧,饲养一棵这样娇贵的桃树。桃子成熟的时候,每年都要丢失一些桃子。几次之后,我妈有了对策,她赶在别人来摘桃子之前,在傍晚的时候,摘下一整筐桃子。那些桃子,大部分还是绿的,但成熟了。那是我此生吃过的最好吃的水果。在我们家,判断桃子成熟与否,不看桃子是否红了,而是用手一捏,软了,就是成熟了。有谁吃过还绿着却已熟透的桃子?那种甜,是不可以描述的。每年的秋天,我家的北窗台上,会摆着一排排粉红色的桃核,那是我和姐姐放在那里玩的,等它们在风里干透了,互相磕碰的声音非常悦耳。在桃树还繁花似锦的时候,我的父亲却死了。父亲死在一个春天,那棵桃树在父亲已不在人世的那年春天,仍忍住悲伤,顽强地把桃花开了出来。秋天,在那个没有了我父亲的秋天,桃树仍忍住悲伤,把桃子挂满枝头。那年的秋天,我吃到的桃子依然是甜的,依然是好吃得无法描述,依然有一排粉红色的桃核摆在北窗台上,进出的风吹拂着它们……我不知道那年秋天的桃子,是我最后的桃子了。冬天的时候,我看见桃树还站在北窗外的寒风里,几片红色的叶子在抖动。下雪了,桃树上挂满了雪花;起雾了,桃树上挂满了冰花。第二年春天,李子树开花了,樱桃树开花了,海棠树开花了,父亲的桃树终于没能忍住悲伤,它一朵花也不肯再开了。1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答案:①勤劳:秋天把整棵桃树埋进土里,春天再挖出来,不辞辛苦。②有耐心:精心侍弄娇贵的桃树。③充满生活智慧:让桃树钻进土里冬眠。④关爱孩子:丰富孩子的童年生活,让孩子感受到奇迹般的温暖。15.说说你对第五段画线句的理解。(3分)答案:表层:我比其他的孩子在童年生活方面多了冰上的游戏、春暖花开、桃子甘甜。深层:我比别的孩子多了父爱的滋味,表现了父亲爱护孩子,有生活智慧,勤劳耐心,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有滋有味的童年生活。16.请对第八段加点词“饲养”进行赏析。(3分)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饲养”指对动物进行培育与照料,这里把桃树比作动物,写出了父亲对桃树的精心呵护。表现了父亲的耐心与智慧,表达了父亲对桃树的喜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赞美。17.揣摩倒数第二段画线句,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将“我”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4分)答案:此刻“我”的心理:对桃树是否能够安全过冬的担心,对父亲去世的伤心难过,对父亲的怀念,对我和桃树都失去父亲呵护的伤感。18.文章最后一段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全文探究。(4分)答案:运用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第二年春天李子树、樱桃树、海棠树开花,但桃树一朵花也不再开。表现出桃树因父亲过世、无人照顾而死去,侧面体现了父亲的精心呵护、耐心智慧以及对孩子的慈祥关爱;表达了作者对桃树死去的伤心与对父亲的怀念,对父亲的赞美,对父亲离世的悲伤,对有桃树相伴的童年生活的怀念。在结构上,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升华主旨、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三)文学作品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芳华不减的冰凌花宋占方进入三月,东北山林依然白雪皑皑,林薮(sǒu)茫茫,山野一片料峭。在岑寂的柞(zuò)林中,忽而,一缕缕淡淡的清芬飘来,但见残雪覆盖的林下落叶与凄迷的衰草中,一朵朵晶莹莹、黄灿灿的花儿羞怯地向你芳唇含笑,美不可言,原来,她就是冰凌花儿。那一朵朵颤抖的小花儿披雪而出,纤尘不染,温润如玉,晶莹如冰,更似清澈的釉水结晶的瓷花儿。再细端量,那花儿单生于茎顶,深紫色的花茎仅寸多许,与草一起而不争其高。娇嫩的花瓣拱护着丝丝缕缕心思骚动的花丝雄蕊和温淳的花柱雌蕊。此际,岑寂的柞树林里这一朵朵独守一谷宁静与清逸的小小冰凌花儿,给没有一丝色彩的山林陡添几许早春的光彩,这花儿悄悄叩开春天的大门,让人一下子就嗅到春天的气息。清代名士朱锡绶(shòu)在《幽梦续影》里把各种花儿的形貌视为身份不同的美女。唯独未把冰凌花比作美人,实乃一大憾事。缘由或许朱锡绶未睹冰凌花之娇容。然而,这又是冰凌花儿的世之俗缘之轻。她在北国雪野不啻(chì)笃定不移地独善其身,还默然地绽放着芳华之春光……对于冰凌花儿,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原来,在远古的三月初,辽东皆是冰雪欲融未融,一片荒凉寂寞的天地。为了给枯冷的山林旷野一点儿春天的讯息,掌管天地花草的百花仙子召集了冰凌花、映山红花、猫骨朵花“三花仙子聚会”。会上,百花仙子让三花回去相约一起开花迎接春天。三花归来后,冰凌花儿立即行动起来,率先钻出泥土,顶开落叶,抢在冰雪寒天里独自展露金灿灿的芳颜。移时,映山红花儿一看冰凌花儿抢了先,急急忙忙光着身子往外跑,在山崖在峰巅也绽开了绯红如云的脸庞。这时候,素来拖拖拉拉的猫骨朵花儿一看二花都开了,百卉皆露出了头,山也绿意盎然了,才急得满头大汗,就披头散发地从泥土里拱出来,绽开一张张毛茸茸的紫红艳艳的笑脸,羞赧地迎接春日的到来。望着小精灵般的冰凌花儿,我感叹,在这春寒料峭的大山里,这晶莹的小花儿开得如此忘情娇媚,这分明就是山林大地千年修炼而诞生的一株花仙子,亦是嘉木百卉孕育的一株花仙子,或许还是天上的仙女滴下的一颗颗汗珠啊!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山际,我再次徘徊柞林下,却不见了那些花仙子,寻寻觅觅,唯见残雪掩映着满地落叶与萋萋荒草,再也看不见那花动满坡的吉光片羽了,真是不辨何处去寻仙……就在我不知走向哪里寻觅时,猛然我又见到刚才曾经依偎的那株老榆树,就在它的树干下,曾有几株冰凌花儿。我不由来到它的身下,仔细逡(qūn)巡,终于寻见冰雪离散的衰草中,冰凌花用它自己的土色花萼把自己包裹成与林地衰草同色的荒草,花仙子变成了草,怎耐得你寻寻觅觅呢!原来,冰凌花儿为了适应冰雪消融的寒冷气候,她只在白天和煦的阳光下绽放,太阳一落山,那花儿就被花萼合成花苞,掩了花容,变作了冰凌草。纵然那花隐了,但不失优雅,明日的风景依然如画。这世上花儿绽放后,还真罕见有多少能够回溯(sù)蓓蕾(bèilěi)的呢?犹似人之青春芳华还能回溯童稚未凿的吗?哦,小小的冰凌花儿,冰雪世界铸炼了她北国第一花儿的一个又一个时光的芳华不减!(有删改)19.写出作者对冰凌花情感态度变化的过程。(3分)惊喜→失落→感叹→赞美20.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那一朵朵颤抖的小花儿披雪而出,纤尘不染,温润如玉,晶莹如冰,更似清澈的釉水结晶的瓷花儿。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冰凌花比作玉、冰、瓷花儿,生动地写出了冰凌花温润、晶莹、清澈的特点,展现出冰凌花披雪而出、纤尘不染的形象,表达出作者对冰凌花的喜爱之情。21.本文第七到九段写了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分)答案:写了冰凌花的传说。作用:写冰凌花的传说,揭示了冰凌花抢在冰雪寒天里独自展露金灿灿芳颜的特点;增添了冰凌花的吸引力;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为下文作者赞美冰凌花做铺垫。22.结合全文,说一说你对结尾段中“芳华”的理解。(5分)答案:“芳华”指冰凌花的美丽,也指人的美好的年华。文中冰凌花在东北一片料峭的山野悄悄叩开春天的大门,让人一下子就嗅到春天的气息。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心怀梦想,就能绽放自己的美丽;只有不畏艰难,热爱生命,才能够绽放出生命的美丽。四、名著阅读(6分)23.(1)关于名著《海底两万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尼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会说多国语言。他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设计并建造了超出人们想象的“诺第留斯号”潜水艇。B.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