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三年真题+阅卷案例+知识归纳+易混易错警示+一年预测)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含详解)_第1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三年真题+阅卷案例+知识归纳+易混易错警示+一年预测)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含详解)_第2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三年真题+阅卷案例+知识归纳+易混易错警示+一年预测)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含详解)_第3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三年真题+阅卷案例+知识归纳+易混易错警示+一年预测)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含详解)_第4页
(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三年真题+阅卷案例+知识归纳+易混易错警示+一年预测)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3(点睛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三年真题+阅卷案例+知识归纳+易混易错警示+一年预测)专题九文化与生活(含详解)考点一、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考点二、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对应学生用书第127~130页)文化与社会本考点中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选择题和主观题中都广泛分布。从考查内容看,本考点中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广受关注,而文化的内涵、文化的形式等,近三年没有涉及。2013年高考复习中,从基础知识角度看,要重点关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综合国力”等相关内容;从时政热点角度来说,要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红色旅游、汉语热、网络经济、中国专利技术增多的原因及其影响等信息。1.(2012年广东文综,30,4分)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体现了文化()①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③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④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与社会。雷锋精神不但激励了几代中国人,还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正确;雷锋精神影响中国及世界,说明文化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③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文化对实践的作用,也没有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排除②④。2.(2012年安徽文综,8,4分)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生存发展的文化方向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要通过具体的物质载体来体现,故①③入选;②④说法本身错误,应排除。3.(2012年北京文综,24,4分)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优秀城市雕塑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①显示城市的文化底蕴②活跃城市的文化市场③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④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A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作为文化产品的城市雕塑,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起到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故①③入选;②活跃文化市场是其经济价值,与题干不符;④与题干不符,应排除。4.(2011年天津文综,4,4分)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具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题干中台湾果农的做法,使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交融,A项正确。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B项错误。C项忽视了文化作用的两面性。D项不体现材料主旨。5.(2011年江苏单科,20,2分)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等知识。题干中发达国家在全球推行“软征服”,推行其国家国民价值观,体现了①;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③正确;世界多极化发展既有合作,又有斗争,②片面;④说法不符合题干主旨。6.(2011年上海单科,11,2分)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突破了百亿元大关。这表明中国电影产业()A.支撑起了现代产业体系B.决定了国力和现代化水平C.创造了更多的国民财富D.提供了更丰富的物质生活消费品解析:C解答本题时应注意实事求是地评价我国电影业的发展状况及其作用。A、B两项高估了电影产业的作用,与事实不符;C项符合票房收入突破百亿元这一信息;电影产业提供的是精神生活消费品,排除D项。7.(2010年北京文综,25,4分)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阿凡达》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说明①正确。《阿凡达》的成功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说明③正确。②④正确,但不合题干主旨。8.(2011年江苏单科,35(1),6分,节选)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讲。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迎机遇和挑战等。(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视角阐释“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审设问: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中包容性的相关知识,题型为分析说明类。审材料:俄罗斯总统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南非总统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迎机遇和挑战。知识链接:文化多样性及原因;文化创新的要求。思维过程:根据设问中限定的知识范围,运用文化多样性及其原因,文化创新的要求等知识,结合材料中的信息总结答案。答案:(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文化发展的差异性;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博采众长、交融发展。9.(2011年天津文综,1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根据表中左列信息,将右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表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各写一点即可)①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①②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②③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③审设问: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的影响,题型为体现类。审材料: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知识链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遗产的作用;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思维过程:根据题干中所提供的“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结合设问,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遗产的作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等知识,组织答案时按不同的政策总结不同的结论。答案:①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10.(2011年广东文综,37(1),9分,节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审设问: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题型为原因类。审材料:“名人故里”之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现象;利用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知识链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及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态度及影响。思维过程:结合设问中限定的知识范围,运用知识链接中所涉及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答案:(1)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创新;不利于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扬;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11.(2010年全国新课标文综,39(2),8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二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1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审设问:属判断分析,注意用文化知识说明理由。审材料:通过近年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知识链接:文化的作用。思维过程:总结归纳文化生活中文化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材料中体现了哪些方面,据这些相关信息判断命题的合理及不合理之处,并分析理由。答案:(2)答案一:不赞同。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材料二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答案二: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等功能。12.(2010年山东文综,28(1),9分,节选)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6~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1)描述图中所示经济信息;揭示图中两条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审设问:本题有两小问,第一小问描述图中反映的经济信息,第二小问要求揭示图中两条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审材料:以文化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及关系的对比作为背景材料分析。知识链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思维过程:本题是图表题,这是高考复习备考中要重点掌握的一种题型,本题有两小问,第一小问直接从图中概括出要点即可,注意标题名称及图中数据的起始点和曲线的变化趋势这些关键信息。第二小问关键是明确两条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实际上就是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注意从彼此的影响两个方面来回答。答案:(1)①如图显示,2006~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都在快速增长。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持续上升,GDP的增长率先升后降,且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一直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②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GDP的增长;GDP的增长为文化产业投资和文化消费奠定了物质基础,有利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13.(2010年福建文综,39(2),8分,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材料一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谭嗣同《仁学》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2)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审设问:本题考查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观点加以评析。审材料:从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历程,结合专家对此的点评,进而看出这一思想产生的深刻影响。知识链接: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思维过程: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作用的相关知识对题中观点加以评析,注意分析同一思想在不同时代的特点。答案:(2)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14.(2010年浙江文综,41(3),12分,节选)材料一图2005~2009年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及其增速对比表2009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结构人均纯收入(元)占全部纯收入比重(%)家庭经营收入378837.9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业或从事其他各种劳务活动获得的工资性收入519551.9转移性、财产性等非经营性收入102410.2材料二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着力改变传统工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状况,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家电下乡”,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在文化上,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2131”、送戏送书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3)有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审设问: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知识,答题核心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类型是评析类。审材料:2005~2009年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及其增速对比,2009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结构;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知识链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思维过程:评析类主观题,要坚持辩证观点,在认识其合理性的同时,又要指出其不足,加以完善并分别说明理论依据。答案:(3)农村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文化的发展。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然而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实施一系列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既需要物质载体,也需要正确引导。实施文化工程,不仅有助于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有利于保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政府既要给钱,也要加强文化工程建设。文化对人的影响从考查内容看,近三年主要考查了“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知识覆盖面较全,各考点考查频率相当。2013年高考复习中,从基础知识来说,上述三个知识点都应重视;从时政热点角度来说,要重视各地文化馆的开放、文化下乡、农村书屋、整治文化市场、感动中国人物、“三俗”文化、互联网、文化产业等新闻。1.(2011年福建文综,25,4分)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保护文化遗产的实质。保护文化遗产是为了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D项正确,B项错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A项错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C项错误。2.(2011年北京文综,26,4分)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次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倡导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助于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C项正确;A、B两项不是原因,与设问角度不符;D项说法错误。3.(2010年天津文综,8,4分)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的影响。“人是环境的产物”,体现了人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B项正确。A项夸大了文化的作用,C、D两项均忽视了文化作用的双重性。4.(2010年福建文综,25,4分)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反映()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茶艺表演让人感受到文化的博大精深,证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故选A项。而“深远持久”着重讲影响的持久性,故C项没体现。B、D两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不选。5.(2011年北京文综,40(3),9分,节选)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3)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审设问: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题型为意义类。审材料: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知识链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特点,文化塑造人生。思维过程:依据设问限定的知识范围,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答案:(3)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②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2011年山东文综,29(6),7分,节选)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6)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审设问:本题要求用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相关知识回答,解题要注意分析在原址上建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因和作用。本题属于分析类题型。审材料:汉阳铁厂的兴衰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知识链接:文化对人的影响依赖于特定的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思维过程:从文化的特点看,建博物馆给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物质载体;从文化影响人的来源看,在原址上建博物馆创造了文化影响的特定环境;从文化影响人的表现看,建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了精神力量。答案:(6)①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物质载体;③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7.(2011年全国新课标文综,39(1),10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审设问: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及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题型为原因类。审材料:弘扬妈祖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妈祖文化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知识链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作用。思维过程:明确题干中限定的知识范围,联系相关知识:文化的影响和作用等,再分别结合材料分析作答。答案:(1)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案例】(2011年安徽文综,37(1),12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话题一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命题意图:本题以中华文化对国家形象的提升作用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文化作用的理解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突出对理解能力的考查。解题思路:首先,审设问,明确答题范围。本题属于认识类题目,要求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文化的作用这一知识来回答。这一知识应包括文化对社会的作用和对人的影响两个方面。其次,审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材料包含以下关键信息: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春节成为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商机;孔子学院;科技创新;扩大影响力,提升国家形象,增强民族自豪感。再次,根据设问和有效信息,对接教材知识: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塑造人生。最后,规范条理地组织答案。用文化的作用来分析,我们要阐明理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有深刻影响,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对中国综合国力、国家形象的重要作用。参考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给世界带来商机。(3)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4)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更多的人通过中华文化了解了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分说明:本题采用综合性评分法。评分观察的行为特征是对材料的精准解读、全面分析、合理表达。等级等级描述水平3能够针对设问回答,紧扣文化的作用,分三个层次去对应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说明。答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优秀文化与人生的关系,并能对材料进行合理解读水平2只从理论上回答了文化的作用,没有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或答案要点不全面、语言不准确水平1对设问理解不清:设问要求的是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答非所问或所答与试题无关规律总结:对文化生活部分知识掌握得扎实、全面,并能针对材料进行有选择地运用是取得高分的关键。解答本题时如果审题不认真,没有看到答题的限定角度为文化的作用,则极有可能超出知识限定范围,最后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对应学生用书第131~133页)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文化的特点①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从文化与人类个体的关系来看,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有文化。也就是说,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③从物质载体与精神产品的关系来看,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2.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不同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②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并不完全一致相互交融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政治化政治文化化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重要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辩证认识文化的作用对象:文化的力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性质:不同性质的文化作用是不同的。转化: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4.文化与综合国力(1)文化对综合国力的重要性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2)发展中面临的国际文化竞争形势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着严峻挑战,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其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3)意义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区别内涵指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因受文化的影响而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所谓“深”,主要是就文化对人们的影响程度而言的;所谓“远”,主要是就文化影响的空间范围而言的;所谓“持久”,则主要指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的特点着眼点一是从人们所受文化氛围的影响来看;二是从参加文化活动的过程来看一是从文化习俗的表现看;二是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影响看联系都是文化影响的重要特点之一3.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1)丰富精神世界。(2)增强精神力量。(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也即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吗?二者的区别在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是否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情况。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表现在:文化的某些方面不能超越经济而发展,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情况表现在: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诗词歌赋的发展、书画的发展,并非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3.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者有何关系?(1)三者的区别: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广度,强调人格的完善;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力度,强调力度的加大;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核心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全面发展成为可能。(2)不同文化的不同作用: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影响人的成长、塑造人,但只有积极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会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也就更加突出。4.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时需要“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只有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才会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5.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无法选择的吗?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辨别各种文化、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正确理解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潜移默化(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2)人有主观能动性。人们接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3)人们应当提高辨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与落后的、腐朽的文化的能力,自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的侵蚀。(对应学生用书第133~135页)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文化与社会1、2、3、4、5、6、7、8、9、10、11、12文化对人的影响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考点一文化与社会1.(2012年临沂模拟)康德说:“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D.人的文化素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解析:C本题考查文化的产生。康德强调了艺术作品是人创造的,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载体、作用及人的文化素养,A、B、D三项与题意无关。2.(2012年合肥模拟)为了更好地传承徽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这说明()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B.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C.传统建筑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依托古民居传承徽文化,体现了B项;材料没有强调“人类特有”,排除A项;C项观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作用,排除D项。3.(2012年湛江模拟)“草根文化”即平民文化、大众文化,生于民间,长于民间。草根文化现象()A.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社会进入一个多元化时代的产物B.具有亲民的突出特点,注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C.是我们重视文化创新的结果,体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D.难登大雅之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背道而驰解析:A本题考查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草根文化是社会文化繁荣的表现之一,A项符合题意;B项忽略了草根文化作用的两重性;草根文化“生于民间,长于民间”,C项不符合题意;D项观点片面,并非所有的草根文化都是这样。4.(2012年济南模拟)中国结源于远古的结绳记事。“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谐音,“同心结”“团圆结”……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此可见()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从结绳中可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③结绳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解析:A本题考查文化的产生及载体。承载中华文化的中国结源于结绳记事,体现了①;绳结和中国结蕴含着思想和文化,②符合题意;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③本身错误;④错在“决定”,颠倒了二者关系。5.(2012年莆田模拟)农历“龙”年到来之际,不少商家推出各类产品展现传统生肖“龙”文化,深受百姓喜爱。这说明()①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文化能促进经济的发展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解析:A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和载体。生肖产品受到百姓喜爱,体现了文化传承需要载体、传统文化影响人民群众,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产生,②与材料无关;③忽略了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应排除。6.(2012年汕头模拟)在“文化与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关系”主题讨论会上,某同学提出:“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以下判断正确的是()①该同学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作用②该同学主张文化是民族的,民族文化不一定是世界的③该同学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是一种文化决定论④该同学强调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②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该同学看到且夸大了文化对民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材料无关。7.(2012年潍坊模拟)《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这句话说明()A.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B.思想观念在社会实践中形成C.文化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思想运动影响文化发展解析:A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材料强调了“辞”对“天下之动”的影响,A项符合题意;B、D两项分别强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材料无关;C项错在“决定”。8.(2012年广州模拟)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这一论断是基于()A.文化发展是经济繁荣的基础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文化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D.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体现了B项;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A项观点错误;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D项观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内容,排除C项。9.(2012年惠州模拟)2010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电影创作、产业规模等各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当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较2009年增幅达15%,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101.72亿元。这体现文化对经济的影响是()A.人们的文化消费观明显改善B.影视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C.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大提高D.能更好地反对文化霸权主义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电影创作、产业规模等各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增加,说明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体现了B项;材料说明人们的文化消费更加丰富,A项观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及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内容,排除C、D两项。10.(2011年中山模拟)北方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苍穹、草原、毡包、骏马、牧歌构成了一道奇丽的文化风景线,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存模式和文化体系,展现了人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非凡创造力,同时也为人们了解人类文化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提供了开阔的视野。这主要体现了()①不同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②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是中华文化生态观的重要理念③文化多样性就是指地域文化的多样性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的地域性。材料体现了自然对文化的影响,体现了①②;③表述不科学;④观点错误,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11.(2011年临沂模拟)1992年我国政府部门首次认可“文化产业”这个概念,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10年“十二五”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说明()①文化的价值在于创造经济效益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④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解析:A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观点错误,忽视了文化的社会功能;②正确说明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信息;从国家对文化产业认识的发展,可以看出③正确;④观点错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2.(2012年湛江模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12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文化强省的建设,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材料二2011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广东一举摘得34个奖项,在全国名列前茅。国家级荣誉的背后体现了广东的科技综合实力、自主创新能力正在不断提升。但就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情况来看,文化这一块相对是短板,而且文化建设的过程比较漫长,不会“一夜成名”。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知识,谈谈广东省为什么要推进文化强省的建设。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社会作用及意义。应从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等角度入手。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科技研发,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广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有利于保障文化安全,维护国家利益。(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广东省加快文化发展、加大科技研发,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综合实力。考点二文化对人的影响13.(2012年茂名模拟)鲁迅说《红楼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色情,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西方也有一句名言:“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说明()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②文化的感悟呈现多层次、多样化③知识构成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④作家能创造出因读者而异的经典文化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说明了文化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呈现多样化,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①不符合题意;文化是对特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④观点错误,应排除。14.(2012年漳州模拟)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积极倡导平等思想,孙中山为此签发临时大总统令,要求官员之间禁止称呼“大人”“老爷”,改用官职或“先生”“君”相称。这体现()A.文化影响人际交往B.文化对人影响深远持久C.文化决定政治措施D.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解析:A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在平等思想影响下,人们改变称呼,体现了A项;B项中“深远持久”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C项观点错误;D项仅仅看到“促进”的一面,排除。15.(2012年漳州模拟)福建积极组织开展中小学“书香校园”读书节活动,每年3月、9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校园读书节活动,倡导青少年每天快乐阅读半小时。这一活动直接有利于()A.继承传统文化 B.丰富精神世界C.推动文化创新 D.推动社会发展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作用。青少年读书直接意义在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不属于读书的直接意义。16.(2012年厦门模拟)“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这是“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最美的洗脚妹”刘丽的事迹深深感动着观众。这表明()A.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B.先进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解析:A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从“刘丽的事迹深深感动着观众”可以看出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项符合题意;B、D两项表述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项观点错误。17.(2012年江西九所重点中学模拟)“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①网络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②网络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C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网络语言被广泛使用,体现了①④;②中的“深远持久”与材料无关;③中“被动的”观点片面。18.(2012年江南十校模拟)座右铭是人们用来激励、警戒自己的一种铭文。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用以自警。譬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座右铭,激励自己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终生。这说明()①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具有相对独立性③文化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④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C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人们靠座右铭激励自己,体现了①④;②中的“相对独立性”与材料无关;③中的“决定”错误。19.(2012年广州模拟)读书能使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当内心浮躁时,拿出一本冰心的散文集,你会觉得原来自己可以如此平静;当内心彷徨时,拿出一本鲁迅的杂文选,你会觉得整个人都属于正义,内心充满坚定。这表明()①人创造了文化,也在享用文化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③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有形的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解析:D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材料表明文化能够影响人,①③符合题意;②中的“深远持久”与材料无关;④观点错误。20.(2012年深圳模拟)“留在一个人脑子里和心灵中的乡音和留在他话里的乡音一样多”,拉罗什福科的这句话告诉我们()A.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材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体现了B项;材料没有说明文化的传承性、相对稳定性,也没有涉及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A、C、D三项观点不符合题意。21.(2012年深圳模拟)广东是辛亥革命的摇篮。新时期要进一步弘扬辛亥革命开拓创新、救国图存、勇于牺牲、坚持到底的伟大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弘扬辛亥革命精神()①有利于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②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③能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物质保障④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D本题考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新时期要进一步弘扬辛亥革命开拓创新、救国图存、勇于牺牲、坚持到底的伟大精神,这是因为它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有利于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体现了①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②观点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③观点错误。22.(2011年绍兴模拟)一位刚刚参观完中国馆的德国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他原来对中国的崛起很是担心,但当他来到世博会后打消了顾虑,因为他看到了中国“和谐与合作”的诚意。这主要表明()A.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影响着人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D.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解析:A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国馆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浓缩和集中展现,是中华民族在实践中创造的,也必然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崛起,A项正确;B、C、D三项虽表述正确,但材料中未能体现。23.(2011年济宁模拟)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采用中国传统方式培养女儿,要求每科成绩必须拿“A”、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在她的严格要求下,两个女儿举手投足彬彬有礼,门门功课皆“A”,姐姐14岁就进入世界音乐的圣殿——卡内基音乐大厅演奏,妹妹12岁就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但在美国人看来,这种教育方式扼杀了孩子的个性,是残忍的、不成功的。产生这种差异的文化原因是()A.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西方国家大多是发达国家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中西方的交往行为产生了差异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对子女的教育上中西方的认识和思维方式不同D.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解析:C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材料展示了中美对教育方式认识的不同,体现了C项;A项中的“发展程度”、B项中的“交往方式”、D项中的“源远流长”与材料无关。24.(2011年三明模拟)中国人来到泰山顶上,想到的可能是杜甫的诗;德国人来到泰山顶上,想到的可能是贝多芬的交响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②思维方式不同文化内涵也完全不同③文化背景差异会影响人的认知活动④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解析:D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同国家的人,受不同文化背景影响,对同一事物产生了不同的心理体会,说明了①③;②观点错误,否认了不同文化也具有共性;④不符合题意。25.(2011年烟台模拟)古人崇尚治身与治心和谐统一的理念。“身”是指人的身体、体魄,“心”是指人的精神世界,是人的精神素质。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伊壁鸠鲁就把人的幸福界定为“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的完美结合。这启示我们()A.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进步B.对幸福的理解是因人因时而异的C.必须重视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D.应从思想道德、身体素质等各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析:D本题考查人的全面发展。材料主要强调“身”“心”发展,体现了D项;A项中的“社会的进步”、B项中的“幸福”、C项中的“中外文化交流”与题干主旨无关。26.(2011年哈师大附中模拟)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B.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解析:A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材料主要通过对比,说明了文化影响人自身,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观点错误,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综合,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历史进步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27.(2012年汕头模拟)材料一广东的岭南文化因其独特的地域性,原创性,曾与京派、海派文化并行。但目前有论调说岭南文化呈现没落的痕迹,没能与现代接轨,缺乏生机。广东有很多可以代表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遗产。而很多民俗文化遗产正濒临灭绝。广东传统的民间文化可以说是异彩纷呈,丰富多样,然而其中绝大多数基本上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打造有广东特色优势的文化产业。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文化产业战略重组,营造主旋律与多元化统一的创新环境,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广东文化品牌,使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时代精品不断涌现。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说明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解析:本题考查知识范围限定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要求分析建设文化大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主要应从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角度入手分析。答案:(1)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发展文化产业可以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增加经济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经济、社会发展。(3)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创造精神产品和精神财富,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向心力、生命力和创造力。28.(2012年宿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安徽,这个传统的农业大省,虽并未被列入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区,却根据中央精神主动自主试点,创造出令人瞩目的“安徽现象”。安徽省委、省政府认为:安徽虽不是首批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但可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精神,借鉴试点地区的经验和做法,自主试点,积极探索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使文化产业成为安徽的支柱产业之一。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安徽省委、省政府为什么强调使文化产业成为安徽的支柱产业?解析:本题考查发展文化产业的原因,应从文化对个人和对社会的作用等角度分别加以分析。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3)文化对人产生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9.(2012年临沂模拟)我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许多隐身于民间乡村的多姿多彩的特色传统手艺,正逐渐形成农村文化大产业,在富民安民的同时,成为某些地方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以农村手艺为重要内容的工艺美术行业总产值已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山东已形成十几个农村手艺产业特色区域,包括“世界风筝之都”“中国草柳编工艺品出口基地”“中国陶瓷琉璃艺术之乡”“中国草艺品之都”“中国黑陶之都”等。有人认为,文化产业的价值就在于创造经济效益。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解析:本题属于辨析题,题干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但没有看到文化的社会效益。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传统手艺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拉动农村经济发展。(2)传统手艺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发展传统手艺产业,有利于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3)发展文化产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136页)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难度文化与社会1、2、3、6易、易、中、难文化对人的影响4、5易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预测指数:★★★★)2012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说,科学技术的作用说明()A.文化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B.文化对经济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C.文化由经济所决定D.文化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项错在“唯一”;文化影响经济强调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强调文化与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B项符合题意,排除C项;D项观点错误。2.(预测指数:★★★★)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新的阶段,文化体制改革实际上是经济体制改革向深水区的进一步延伸,有利于文化生产力突破制度束缚,爆发出应有的活力,从而使文化更好地发挥新的经济驱动力作用。这表明()A.政治和经济密不可分,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能动作用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经济发展并非完全同步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D.经济实力增强,意味着文化也必然先进解析:A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材料主要说明了经济与文化的密切关系,A项符合题意;B项材料没有体现;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C项错误;经济实力增强并不意味着文化必然先进,D项本身不正确。3.(预测指数:★★★★)记者从2012年1月4日在京召开的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获悉,我国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意味着()①我国文化建设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将进一步增强③国有资产应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占支配地位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D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观点错误,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化体制改革会使文化产业焕发活力,②符合题意;③观点错误,国有资产只在关键行业和重点领域占支配地位;文化行业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④符合题意。4.(预测指数:★★★★)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兴国”作为主要议题。下列关于“文化兴国”的依据说法正确的是()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②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建设就能挫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霸权主义,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④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①②从文化与社会角度、④从文化与个人角度说明了“文化兴国”的原因。③说法太绝对。5.(预测指数:★★★)近些年来,各地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③不准确,并非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①不合题意,亦不准确,优秀文化能促进人而不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只有②④准确地体现了题干的关键词“激发、增强”“把握、实践”。二、非选择题(共20分)6.(预测指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材料二胡锦涛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10分)材料三常有手机用户收到一些以“老朋友”名义发来的短信,这些短信极易诱使收信人回复或回电,而手机用户一旦回复或回电,一笔不小的话费就会被冠以“某某业务”的名义扣除。与前两年相比,现在的“短信陷阱”骗术升级。业内人士提醒,发现内容中有“这是我的新手机号码”但没有署名的短信需谨慎回复;发现号码陌生且内容中无熟悉署名的短信尽量勿回;一些只响一两声就停的陌生电话号码也勿回拨。(2)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促进短信市场的健康发展?(10分)解析:第(1)问考查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我国重视文化建设的原因在于优秀文化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