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均应保证胸外按压间隔最短化_第1页
2022年医学专题-均应保证胸外按压间隔最短化_第2页
2022年医学专题-均应保证胸外按压间隔最短化_第3页
2022年医学专题-均应保证胸外按压间隔最短化_第4页
2022年医学专题-均应保证胸外按压间隔最短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肺(xīnfèi)复苏

Cardiac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第一页,共二十六页。心肺(xīnfèi)复苏

要有指征:呼之不应没有自主呼吸(hūxī)没有脉搏要没有反指征如尸僵,腐烂,断头,等第二页,共二十六页。存活(cúnhuó)链(Chainofsurvival)早呼救早电击早CPR早送ICU第三页,共二十六页。心肺(xīnfèi)复苏CPR

BasicLifeSupport,BLS,基础生命(shēngmìng)支持AirwaycontrolBreathingsupportCirculationsupportAdvancedLifeSupport,ALS,高级生命支持DrugandfluidECGFibrillationtreatmentGuidelinesbyWorldFederationofSocietiesofAnesthesiologists.1998第四页,共二十六页。ProlongedLifeSupport

Gauging:determineandtreatcauseofarrestHumanized:brain-orientedandhypothemiaIntensivecareA,B,C,D,E,F,G,H,I.GuidelinesbyWorldFederationofSocietiesofAnesthesiologists.1998第五页,共二十六页。《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fùsū)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不同点在突发心脏骤停的起初几分钟内,人工呼吸的重要性不及胸外按压(ànyā)。在CPR时,血流可因胸外按压(ànyā)产生。施救者应确保有效的胸外按压(ànyā),并尽量减少中断按压。在较长时间的VF的突发心脏骤停者,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同样重要。Circulation.2005;112:IV-1-IV-5第六页,共二十六页。在CPR期间,到达肺部的血流明显减少,因此低潮气量和呼吸频率能够保证(bǎozhèng)恰当的通气-血流比值。施救者不应给予过度通气(呼吸过快或潮气量过大)。过度的通气没有必要而且是有害的,因为它会增加胸内压,减少静脉回流到心脏,减少心输出量,并降低存活率。★避免通气过大或太用力,没必要这种通气,并可能引起胃扩张及由此导致的并发症。★第七页,共二十六页。人工(réngōng)通气气道开放:“抬颏一仰头法”人工呼吸超过1秒;给予足够的潮气量(口对口(duìkǒu)/面罩或面袋,无论有无氧气)以产生可见胸廓抬起;避免过快或过大压力通气;在2人抢救的有高级气道CPR时,通气频率每分8-10次,通气时不需要停止胸外按压。应该避免过度通气,限制潮气量,但应保证胸廓起伏在成人CPR中,潮气量大约6-7ml/kg应该是足够的(ClassIIa)第八页,共二十六页。BLS2005:A,B,C.更强调C(循环支持):尽量减少中断频率100次/分,按压深度4~5cm(成人),小儿(xiǎoér)压下胸部的1/3~1/2按压部位:双乳连线的胸骨中部,成人掌根按压。压下与抬起的时间相同第九页,共二十六页。BLS2005:A,B,C.按压与通气(tōngqì)配比:30:2为一个周期二个医务人员对婴儿(<1岁)复苏时为15:2,直到高级气道支持(气管插管)连续作5个周期,如果有多个复苏者,每2分钟换人除颤前,可考虑先行约5个周期(约2分钟)的心肺复苏两次心跳检查之间给予约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第十页,共二十六页。BLS2005:A,B,C.推荐所有的急救措施,包括高级气道开放、给药和对患者重新(chóngxīn)评价时,均应保证胸外按压间隔最短化。无脉性心脏骤停治疗期间应限制对脉搏的检查。即使医务人员也需要太长时间检查脉搏,在检查脉搏是否存在时也有困难。医务人员检查脉搏不应超过10秒钟(ClassIIa)。如果在10秒钟内没有脉搏,那么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第十一页,共二十六页。BLS2005:心脏(xīnzàng)电除颤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时,推荐电击1次后而非电击3次后立即进行心肺(xīnfèi)复苏(开始胸外按压)单相电击的首次电击效率低于双相电击的首次电击效率单相电击的首次电击能量:360J,以后仍使用360J。(360J,360J,360J)双向波形(BiPhasic)除颤仪获得最高VF终止率,每次除颤能量150~200J。第十二页,共二十六页。心脏(xīnzàng)电除颤基本要求:各单位对自己的除颤仪要常态培训平时不使用时要定人定期充电搞清楚该仪器是单向波或双向波相应消耗品要常备齐全在CPR时应用非同步(tóngbù)除颤(Synch灯不亮),患者自主心律没有QRS波。在心电复律时(有QRS波)应用同步除颤。除颤时所有人员不接触患者第十三页,共二十六页。AED:自动(zìdòng)心脏电除颤需要(xūyào)连接好心电监护的电极导联注意该仪器是单向波或双向波除颤时要保持不接触患者一定的时间(一般10秒)经过培训的人员使用AED。第十四页,共二十六页。BLS操作(cāozuò)流程第十五页,共二十六页。ALS:高级(gāojí)生命支持药物治疗肾上腺素:为心脏复苏的首选药物异丙肾上腺素:适用于心脏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阿托品:适用于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心脏停搏及复苏后出现的缓慢心率(xīnlǜ)

利多卡因:可用于心室颤动或室颤反复发作新指南建议将胺碘酮作为复苏的首选抗心律失常药物第十六页,共二十六页。补液问题心脏骤停者均应立即开放静脉,行补液治疗,以增加心排血量,提高复苏效果。然而,新指南则提出(tíchū)补液治疗是否作为常规方法也应考虑病因,凡由室颤导致的心脏停搏不提倡常规补液治疗,若因低血容量所致心脏停搏或无脉性电活动时可行常规补液治疗注意纠正酸中毒第十七页,共二十六页。PLS:持续(chíxù)生命支持及早重视(zhòngshì)脑保护计划转入ICU进行进一步治疗重视原发伤病及早重视全身器官保护最主要的是维持适当的动脉灌注压和血氧含量第十八页,共二十六页。防治(fángzhì)脑损害低温疗法:头置冰帽,使全身降温,必要时可选用冬眠合剂,务使体温降至32度左右。脱水疗法:根据不同情况可选用20%甘露醇、地塞米松及50%葡萄糖等。对有抽搐者可用安定、苯妥英钠或苯巴比妥。新指南认为心脏骤停病人复苏后即行(jíxínɡ)镇静可能是有益的,但应在12~24h内撤除第十九页,共二十六页。持续生命(shēngmìng)支持(PLS)

1)纠正低血压和改善微循环。2)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3)纠正心律失常。

4)控制呼吸(必要时需采用辅助呼吸)保持呼吸道畅通。

5)控制及预防感染。

6)激素及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的应用。

7)监测和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

★复苏的成功必须达到恢复智能(zhìnénɡ)和工作能力,需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故必须重视以脑复苏为重点的高级生命支持和后续生命支持。第二十页,共二十六页。复苏(fùsū)后综合征

基本概念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在采取有效的心肺脑复苏措施后,虽然自主血压恢复,但仍有数小时的昏迷,并常伴有数天的多器官功能障碍。这种情况称为复苏后综合征。主要原因为再灌注损伤所致。这类病人可完全恢复,部分(bùfen)可能留有轻微的心理学或神经病学缺陷。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六页。临床表现再灌注损伤可对脑、心、肺、肾、胃肠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代谢和结构产生(chǎnshēng)严重影响,并表现出各自的临床特征。如:①昏迷、抽搐、发热;②低血压、休克、急性左心衰竭,心律失常;③呼吸功能不全;④急性肾功能衰竭,水电解质紊乱;⑤胃粘膜损害,应激性溃疡和肠出血等,并可造成肠道细菌移位。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六页。复苏(fùsū)后综合征的防治原则一.消除缺血原因,尽早(jìnzǎo)恢复血流采取有效的心肺复苏措施,尽可能在再灌注损伤发生的时间以前恢复血流,避免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时要注意保持低压、低流、低温。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六页。复苏后综合征的防治(fángzhì)原则二.改善缺血组织代谢1.补充糖酵解底物,保护缺血组织:磷酸已糖。2.补充能量物质:ATP。3.消除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障碍,延长缺血组织的可逆性改变期限:氢醌、细胞(xìbāo)色素C。4.消除自由基。5.减轻细胞内钙超负荷。6.细胞保护剂的应用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六页。谢谢(xièxie)!第二十五页,共二十六页。内容(nèiróng)总结心肺复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