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课的改革和创新获奖科研报告_第1页
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课的改革和创新获奖科研报告_第2页
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课的改革和创新获奖科研报告_第3页
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课的改革和创新获奖科研报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课的改革和创新获奖科研报告摘要: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如果仍然沿用旧思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必然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善于把德育知识融入网络信息中,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枯燥”的德育理论。

关键词:网络技术学校德育课改革创新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以迅猛的态势发展,这宣告了我国正式迈入信息网络时代。当前,网络信息正在以核聚变的速度向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着,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还是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无不受到互联网的深刻影响。同样,网络在对学校教育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对学校的德育教育,不仅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而且带来了全新的教学内容。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研究学校德育课的改革和创新成为广大政治教师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的原因和方法

(一)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的原因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中学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开展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发展。

以往的德育教育以单纯的说教为主,教师说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领情”,听得百无聊赖。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以课文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及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学生一般都接近成年,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是非标准,他们自认为知道得很多,不愿意听教师在课堂上讲大道理,因此,对教学产生厌烦心理。

教师要想提高学校的德育教育水平,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使德育课变得生动、有趣,牢牢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他们乐于学习、主动学习。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创新教学手段呢?

我国已经进入网络信息时代,无论是网络技术,还是信息技术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处在时代前沿的“90后”甚至是“00后”学生更是成为数亿网民中的重要成员。尽管学校一再三令五申不允许学生携带手机,但无论如何也阻挡不了学生上网的脚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激发学生上德育课的兴趣和热情。

(二)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针对学生对网络十分热爱这一特点,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可以运用互联网,及时关注社会热点事件,适当与课本联系,自己进行解读,或是指导学生进行解读,使学生通过分析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发表观点和看法,教师给予适当引导,从而帮助学生从中领悟到人生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教师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短视频、微电影等中,通过形象的影像向学生传递深刻的道理。

学生在分析、解读社会热点时,在观看短视频或微电影时,思维也在快速地运转,也许一段细致的描写、一个微小的镜头,就能在无意间触动他们,使他们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培养他们崇高的品德。

二、创新德育课内容,开展网络德育教育

网络不仅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还是学校德育课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各种功能层出不穷,音频、视频、游戏等成为青少年学生的最爱,尤其是大型网络游戏,令无数学生沉迷;各种信息和言论良莠并存、真假难辨、是非难分,使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处于矛盾之中。

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认识到网络对教学不仅提供了便捷、新颖的教学手段,还提供了现代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即教育学生理性上网,正确使用互联网学习、娱乐。

(一)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它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和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成为博学多才的人,更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的休闲娱乐方式,使学生劳逸结合,成为既会学习又会生活的身心健康的人;运用得不好,学生就会被其“绑架”,成为不良信息和言论的传播者,成为不法行为的模仿者,成为不良道德的帮凶……

因此,学校在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时,非常有必要把网络德育纳入其中,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养成文明上网、绿色上网的习惯,培养网络背景下,具有良好道德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

1.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元化的特点,特别是在虚拟的网络中,科学和伪科学冲击着人类的头脑,各种非社会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刺激着学生的心灵,各类有害信息侵蚀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学校道德教育中,教师必须固守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阵地不能丢,以马列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教育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科学分析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习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为复兴中华民族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支撑和动力。

2.注重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和指导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步伐的不断加快,各个领域的法律都在不断完善和健全。针对网络现状,国家相继出台和修订了一系列规范网络行为的法律法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时,应适当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教学,指导和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以及在网络上发表言论的分寸和尺度,引导他们文明上网、绿色上网。

此外,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社会主义主人翁的意识,在自觉抵制网络不良行为和信息的同时,要敢于同网络上的违法行为做斗争,及时向警方举报;对侵害自己财产等合法权利的不法行为,要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利益,不给犯罪分子制造逃避法律制裁的机会。学生的这些行为,不仅能够使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