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使用教学方法_第1页
2022年医学专题-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使用教学方法_第2页
2022年医学专题-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使用教学方法_第3页
2022年医学专题-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使用教学方法_第4页
2022年医学专题-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使用教学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科学

(Internalmedicine)

第八篇代谢疾病(jíbìng)和营养疾病(jíbìng)

内科教研室第一页,共九十七页。

第二章糖尿病

diabetesmellitus

龙应香

学时数3学时(xuéshí)第二页,共九十七页。

教学课型:临床理论课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的诊断、鉴别(jiànbié)诊断及治疗原则2.掌握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使用3.掌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熟悉:熟悉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糖尿病的分类

第三页,共九十七页。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重点:1.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防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治原则

难点: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使用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jiéhé)临床病案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四页,共九十七页。

概述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综合症,是由于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本身存在作用缺陷,引起体内代谢(dàixiè)失调及高血糖。第五页,共九十七页。糖尿病目前发病情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最快的是发展中国家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由来已久(yóuláiyǐjiǔ)0.67%(80年)上升至3.2%(96年),中国现有糖尿病患者估计约4000万第六页,共九十七页。全球糖尿病人已超过(chāoguò)1.9亿,糖尿病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其次是中国,第三是美国(6%)发病率最高的是南太平洋岛国瑙鲁,50岁以上的人群几乎2个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2010年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

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第七页,共九十七页。

糖尿病分类根据1997年ADA建议,分为4个类型:

一1型糖尿病

该型病情重、发病急、有酮症倾向;年龄主要是幼年及青少年,较瘦小患者胰岛B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juéduì)缺乏

第八页,共九十七页。

免疫介导糖尿病

本型是由于胰腺B细胞发生(fāshēng)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损伤而引起第九页,共九十七页。自身免疫反应标志有:胰岛细胞(xìbāo)自身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约85~90%的病例(bìnglì)有一种或几种自身抗体阳性第十页,共九十七页。特发性糖尿病

较少见,具有1型糖尿病表现(biǎoxiàn)而无明显病因学发现始终没有自身免疫反应的证据,胰岛素缺乏的表现明显,可频发酮症酸中毒第十一页,共九十七页。二2型糖尿病

此类患者病情较轻,起病(qǐbìnɡ)缓慢,肥胖者较多.主要原因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本型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对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有效有较强的遗传易感性第十二页,共九十七页。三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

B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B细胞功能中的单基因缺陷,有代表性的是青年人中的成年(chéngnián)发病型糖尿病(MODY)第十三页,共九十七页。2.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

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与受体缺陷有关3.胰腺外分泌疾病如胰腺炎等引起(yǐnqǐ)的高血糖状态4.内分泌疾病

如肢端肥大症、柯兴综合症、甲亢等,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第十四页,共九十七页。四妊娠期糖尿病(GDM)

妊娠时发现葡萄糖耐量减低(jiǎndī)或明确的糖尿病,均可诊断为GDM。在妊娠结束后6周按血糖水平再评估糖尿病空腹血糖过高(IFG)糖耐量减低(IGT)正常血糖第十五页,共九十七页。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发生应具备:

易感基因和环境因素;在易感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诱发(yòufā)胰岛B细胞自身免疫引起胰岛B细胞损伤第十六页,共九十七页。

在环境因素中病毒感染是重要因素(yīnsù),病毒感染可直接损伤胰岛组织引起糖尿病,也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糖尿病第十七页,共九十七页。二2型糖尿病1、遗传(yíchuán)因素研究发现,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无家族史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为后者的3~40倍其父或其母有糖尿病或双亲皆有糖尿病的患者,均有很大遗传倾向第十八页,共九十七页。2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糖尿病患者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病的本身,而是遗传易发生(fāshēng)糖尿病的体质.临床上称之为易感性第十九页,共九十七页。2、环境因素(1)肥胖肥胖常常是糖尿病的早期状态,是重要的诱发因素,特别是中心型肥胖,是决定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一个重要原因(yuányīn)(2)饮食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高热量、食物摄入的增加、营养过剩,成为糖尿病的发生因素第二十页,共九十七页。3.体力活动减少(jiǎnshǎo)

西方化的生活方式,上班路上缺乏体力活动,上班期间有自动化设施,业余时间看电视,家务劳动半自动化4.应激状态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承受的应激机会增多,易使人情绪紧张波动,造成心理压力第二十一页,共九十七页。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fēnmì)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两个基本环节和特征第二十二页,共九十七页。2型糖尿病的发展(fāzhǎn)

2型糖尿病IGT糖代谢(dàixiè)受损正常血糖(xuètáng)代谢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分泌大血管疾病30%50-100%50%

50%70-150%40%

70%150%10%

100%100%第二十三页,共九十七页。胰岛素抵抗(dǐkàng)肝糖(ɡāntánɡ)生成内源性胰岛素餐后血糖(xuètáng)空腹血糖内源性胰岛素IGT

4—7年“诊断糖尿病”显性糖尿病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微血管大血管第二十四页,共九十七页。

病理生理

胰岛素缺乏是糖尿病的病理生理主要环节1.糖代谢紊乱葡萄糖在肝、肌肉和脂肪组织的利用减少及肝糖输出增多是发生(fāshēng)高血糖的主要机制

第二十五页,共九十七页。

2.脂肪代谢(dàixiè)紊乱:糖尿病时,脂肪组织将葡萄糖转变为脂肪和脂肪酸因脂化能力下降,脂肪合成减少。由于胰岛素缺乏,脂蛋白酶合成减少,活性减低,血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脂浓度增高

第二十六页,共九十七页。在胰岛素极度缺乏时和机体能量不足的条件下,脂肪大量动员(dòngyuán)分解,产生大量酮体,若超过机体对酮体的氧化能力时,形成酮症,进一步发展为酮症酸中毒3.蛋白质代谢紊乱蛋白质合成减弱,分解代谢加速,导致负氮平衡第二十七页,共九十七页。临床表现

糖尿病可以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1型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症状明显2型糖尿病患者起病缓慢,症状相对较轻甚至缺少症状。有的仅表现为乏力,有的出现并发症后促使(cùshǐ)其就诊,如视物模糊、牙周炎、皮肤感染等第二十八页,共九十七页。

糖尿病并发症

一、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一)诱因常见的诱因有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饮食(yǐnshí)不当、创伤、手术、妊娠、分娩等第二十九页,共九十七页。

(二)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在病情严重时有多尿、多饮和乏力随后出现食欲减退、恶心(ěxīn)、呕吐.常伴有烦躁、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第三十页,共九十七页。(三)实验室检查(1)尿糖、尿酮体强阳性(2)血糖(xuètáng)、血酮体增高、血糖(xuètáng)多在16.7mmol/L以上,CO2CP降低,血钾正常或偏低,血尿素氮和肌酐常偏高第三十一页,共九十七页。(四)治疗1.输液要尽早进行

通常用生理盐水如无心力衰竭2小时(xiǎoshí)内输入1000~2000ml第一个24小时输液总量4000~5000ml当血糖降至13.9mmol/L左右是改输葡萄糖液加胰岛素第三十二页,共九十七页。2.小剂量胰岛素生理盐水(shēnglǐyánshuǐ)加入胰岛素(另开一路注射):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1U的胰岛素(4-6u\h)在治疗过程中,需每1~2小时查血糖、电解质、尿糖、尿酮等当血糖下降、尿酮消失、病人能进食,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第三十三页,共九十七页。3.纠正电解质及酸碱紊乱钾应及时补充(病人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缺钾)碱尽量不补当PH值低至7.1~7.0时,并有深大呼吸时,给予(jǐyǔ)补碱治疗。5%碳酸氢钠50ml,根据病情相应追加第三十四页,共九十七页。4.防治并发症:注意预防和治疗休克、感染、心力衰竭(xīnlìshuāijié)、肾功能衰竭、脑水肿等

第三十五页,共九十七页。二、慢性(mànxìng)并发症(一)大血管病变: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第三十六页,共九十七页。

冠心病和脑血管病造成较高的死亡率下肢血管(xuèguǎn)病变严重时可引起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溃疡、大庖、坏疽、溃疡等

第三十七页,共九十七页。(二)微血管病变1、糖尿病肾病(shènbìnɡ):常以尿蛋白为标志,通过尿常规检查或尿微量白蛋白、B2微球蛋白检查而发现。以后逐渐出现肾功能不全,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第三十八页,共九十七页。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分五期1期:糖尿病早期,肾脏体积增大2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后3期:早期肾病,出现(chūxiàn)微量白蛋白尿4期:临床肾病,24小时尿蛋白>0.5g5期:尿毒症第三十九页,共九十七页。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0年以上的糖尿病病人(bìngrén),大部分合并程度不等的视网膜病变,最后可引起失明眼底病变往往和糖尿病肾病并存第四十页,共九十七页。

视网膜病变按眼底改变(gǎibiàn)分六期:1期:微血管瘤,出血2期:微血管瘤,出血并有硬性渗出3期:出现棉絮壮软性渗出4期: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5期:机化物增生6期: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失明第四十一页,共九十七页。3、糖尿病性心肌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引起糖尿病心肌病表现为心力衰竭、心率(xīnlǜ)失常、心源性休克

第四十二页,共九十七页。(三)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常表现为末梢神经炎,造成(zàochénɡ)感觉异常,分布如袜子或手套状,伴麻木、灼热、刺痛等

第四十三页,共九十七页。

常引起植物神经病变,如腹泻(fùxiè)或便秘、心动过缓或过速;出汗异常,多汗或少汗;尿潴留、尿失禁、阳萎

第四十四页,共九十七页。

(四)糖尿病足因末梢神经病变、足部供血不足(bùzú)

和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足部疼痛、潰痒、水疱、肢端坏疽,统称糖尿病足第四十五页,共九十七页。实验室检查

1.尿糖测定尿糖阳性是发现糖尿病的线索,也是判定糖尿病疗效的参考指标正常情况(qíngkuàng)下尿糖应阴性,但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阳性也不能诊断为糖尿病第四十六页,共九十七页。

某些人可呈生理性尿糖阳性,如一些老年人、妊娠状态等尿微量白蛋白测定:UAG>20ug/分为异常;UAG20~200ug/分为早期(zǎoqī)糖尿病肾病UAG>200ug/分为为临床糖尿病肾病

第四十七页,共九十七页。2.血糖测定:可取静脉血浆或毛细血管全血或静脉全血来检查FPG3.9~5.6mmol/L应早晨8点前抽血检测2hPG当日应和平常一样进食和用药随机(suíjī)血糖一天中任合时间均可检测

第四十八页,共九十七页。3.葡萄糖耐量试验当血糖升高,未达标时做OGTT,作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现主张自然餐75克葡萄糖纯粉溶于300毫升(háoshēnɡ)中,5分钟内饮完,从喝第一口糖水时记时服完后1/2h、1h、2h、3h测血糖第四十九页,共九十七页。馒头餐试验:100克面粉制作的馒头相当于75克葡萄糖.不习惯吃馒头的,等量(děnɡliànɡ)的米饭也可以

第五十页,共九十七页。4.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目前主要(zhǔyào)测定HbA1c,因红细胞在血环中的寿命约为120天,故HBA1c可反映当前1~3个月(2个月)血糖总体水平第五十一页,共九十七页。正常:3~6%,不同实验室有异一般认为:<7%为控制良好,

7~8.0%为一般>8%为控制不良

该项检查为糖尿病近期病情(bìngqíng)控制好坏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指标第五十二页,共九十七页。5.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

血胰岛素水平测定对评价胰岛细胞功能(gōngnéng)有重要意义

C-肽和胰岛素以等分子数从胰岛细胞生成及释放,由于C-肽不受外源性胰岛素影响,故能较准确反应B细胞功能第五十三页,共九十七页。正常人:空腹(kōngfù)基础胰岛素水平为:5~20mU/L;基础C-肽水平为:0.4nmol/L;

第五十四页,共九十七页。胰岛素释放(shìfàng)试验:口服100克葡萄糖,于0分.30分.60分.120分.和180分钟采血测胰岛素第五十五页,共九十七页。

正常人空腹胰岛素水平为:5~20mU/L;口服葡萄糖刺激后应增加(zēngjiā)5~20倍,高峰在30~60分钟,C-肽水平升高5~6倍糖尿病人早期是高峰延迟;随着病程的延长,大多数2型糖尿病人胰岛储备功能差第五十六页,共九十七页。

诊断(zhěnduàn)和鉴别诊断(zhěnduàn)正常人:

FBG<6.0mmol/L;

餐后2h血糖

<7.8mmol/L第五十七页,共九十七页。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OGTT中2小时PG≥11.1mmol/L;

症状不明显(míngxiǎn)时,需另一天再作证实(2次或2项)第五十八页,共九十七页。治疗糖尿病的治疗包括:五驾马车

饮食治疗、运动(yùndòng)治疗和药物治疗糖尿病监测及知识宣教第五十九页,共九十七页。一、饮食治疗一般原则:1.合理控制热量,争取达到标准体重2.平衡膳食,保证营养需要(xūyào)3.避免高糖食物如:糖果、点心、饮料香焦、桔子第六十页,共九十七页。

4.避免油腻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5.多吃富含食物纤维(xiānwéi)的食品如:疏菜.粗粮6.烹调以清淡为主第六十一页,共九十七页。计算每天所需热量根据每人的体重(tǐzhòng)、职业、年龄等具体而定总体的原则掌握,适当加以注意就可以了

第六十二页,共九十七页。平衡膳食蛋白质、脂肪(zhīfáng)、碳水化合物为三大营养素:蛋白质必占比例15~25%脂肪所占比例25~30%碳水化合物所占比例为50~60%第六十三页,共九十七页。二、运动治疗方法:不宜参加比赛和剧烈(jùliè)的运动,应循序惭进选择自已爱好的、合适运动,如打网球、羽毛球、篮球、游泳、慢跑等、散步等运动时间的安排,每天30~60分钟运动强度以中等有氧运动为宜第六十四页,共九十七页。三.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主要(zhǔyào)有5类:磺脲类双胍类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类和餐时血糖调节剂第六十五页,共九十七页。(一)磺脲类机制:磺脲类为胰岛素促分泌剂,作用于B细胞膜的磺脲类受体,关闭ATP敏感性的钾离子(lízǐ)通道,细胞内钾离子(lízǐ)外流减少,细胞去极化,开放钙离子(lízǐ)通道,细胞内钙离子(lízǐ)增加,促进胰岛素释放第六十六页,共九十七页。常用药物(yàowù)有: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糖定清)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美脲(万苏平)第六十七页,共九十七页。服药注意事项一般在饭前服用主要副作用是低血糖,老年人应特别(tèbié)注意。初治病人尽量不用或减少用此类药第六十八页,共九十七页。

(二)

双胍类通过抑制糖原(tánɡyuán)异生及糖原(tánɡyuán)分解,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双胍类还可减低食欲,降低体重.因而更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第六十九页,共九十七页。1.苯乙双胍,降糖灵,价格便宜

2.二甲双胍,降糖片该类药主要(zhǔyào)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在饭后服用为好第七十页,共九十七页。(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xiǎocháng)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该类药有:拜唐苹和倍欣第七十一页,共九十七页。适应症:1.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2.2型糖病较肥胖,高胰岛素血症患者3.应用其它降糖药效果不满意,尤其是餐后血糖控制不佳者副作用:主要副作用是腹部不适、胀气。开始剂量(jìliàng)要小,应在第一口饭时嚼碎服下第七十二页,共九十七页。(四)噻唑烷二酮类(TZD)为胰岛素增敏剂,目前常用的有两种1.罗格列酮:如文迪雅2.吡格列酮:如瑞彤等适用(shìyòng)于一些存在胰岛素抵抗明显的患者第七十三页,共九十七页。(五)餐时血糖调节剂

也是胰岛素促分泌(fēnmì)剂,控制餐后血糖1.瑞格列奈,如诺和龙,孚来迪2.那格列奈,如唐立

第七十四页,共九十七页。

(六)胰岛素治疗

(1)适应症1.1型糖尿病,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2.2型糖尿病,经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好的3.出现(chūxiàn)急慢性并发症时4·应急:手术、外伤、妊娠、分娩时5·

2型糖尿病较重的,身体状况较廋、较差的第七十五页,共九十七页。(2)制剂类型(lèixíng)

1.速效胰岛素类似物2.短效胰岛素3.中效胰岛素4.长效胰岛素5.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第七十六页,共九十七页。短效:普通(pǔtōng)胰岛素(regularinsulin,RI):作用快,但持续时间,主要控制1餐饭后高血糖,是唯一的可经静脉注射的胰岛素中效:低精蛋白胰岛素(NPH):主要控制2餐饭后高血糖以第2餐为主

第七十七页,共九十七页。长效:精蛋白锌胰岛素(PZI):无明显作用高峰,主要提供基础(jīchǔ)水平胰岛素预混胰岛素:混合使用短、中效胰岛素,有各种比例的预混制剂

第七十八页,共九十七页。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天冬脯胰岛素类似物(insulinaspart,IAsp)赖脯胰岛素类似物(insulinlispro).主要提供(tígōng)餐后胰岛素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insulinGlargine(lantus)主要提供基础胰岛素第七十九页,共九十七页。动物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国产胰岛素多为动物胰岛素,从猪、牛胰腺(yíxiàn)提取,徐州万邦制药生产人胰岛素用重组DNA技术合成。如诺和灵和优必林,现已有国产产品第八十页,共九十七页。腹壁注射吸收最快,其次分别(fēnbié)为上臂、大腿和臀部胰岛素不能冰冻保存,最好保存在2~8C冰箱中第八十一页,共九十七页。(3)胰岛素剂型改进1.口服胰岛素:近几年正在研制能被机体吸收(xīshōu)和利用的口服剂型2.吸入性胰岛素:可通过粉末吸入或雾化吸入,目前尚未成熟3.局部喷药:如鼻部或口腔粘膜喷药第八十二页,共九十七页。(4)胰岛素注射(zhùshè)装置改进1胰岛素“笔”型注射器,使用方便,不必抽吸和混合胰岛素2电子胰岛素注射器:如诺和英3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模拟胰岛素的持续基础分泌(每小时1U)和进餐时的脉冲式释放第八十三页,共九十七页。(5)剂量调节开始使用胰岛素通常用短效胰岛素剂量:

早8U,中6U,晚6U,三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根据尿糖及血糖(xuètáng)进行调整

第八十四页,共九十七页。短效和长效混合(hùnhé)使用:RI和PZI的比例为2:1,也可是其它比列目前使用的多是预混人胰岛素,如诺和灵30R或优必林70/30即70%中效胰岛素,30%为速效胰岛素第八十五页,共九十七页。应用胰岛素治疗,有时早晨空腹血糖仍较高可能原因:1.夜间胰岛素作用不足2.“黎明现象(xiànxiàng)”,即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于黎明一段时间出现高血糖,为升血糖激素生理性对抗所致3.Somogyi现象,在夜间曾有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第八十六页,共九十七页。(6)胰岛素副作用1.低血糖反应: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2.过敏反应:通常表现(biǎoxiàn)为局部过敏反应可出现荨麻疹样皮疹3.水肿:治疗初期可因水钠潴留引起4.肥胖:治疗后通常体重增加第八十七页,共九十七页。(七)胰腺(yíxiàn)移植和胰岛细胞移植1型糖尿病单独胰腺移植,可解除对胰岛素的依赖合并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可进生胰肾联合移植手术的复杂性和并发症以及长期免疫抑制剂带来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其广泛开展

第八十八页,共九十七页。

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需用胰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