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_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_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_第3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一、诗歌体裁及情感1、山水田园诗内容情感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2、边塞军旅诗内容情感高适、岑参、李顾、王昌龄、王之涣、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3、怀古咏史诗内容情感4、托物言志诗内容情感怀古伤今-借古伤己一借古讽今时期内容主题初唐以史为鉴,咏朝代兴亡以戒当世骆宾王、王勃、杨炯、卢照邻、陈子昂盛唐热望功名积极进取王维、李白、杜甫、中唐吊古伤今针硬时弊(水平最高)刘禹锡《乌台巷》晚唐追忆伤怀(尤为发达)李商隐、杜牧宋代借古说今风格慷慨悲壮王安石、苏轼、辛弃疾、陆游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硬时弊,或冷嘲热讽。5、羁旅思乡诗内容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6、送别怀人诗内容情感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满桥”等意象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7、爱情闺怨诗内容情感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8、即事(景)抒怀诗①寄情山水,表达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②表现作者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④表达对现实的愤慨、不满,以及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9、干谒言志诗①对自己才华的昂扬自信;②积极入仕的急切心情;③对推荐者的赞美;④潇洒旷达,傲视权贵的态度;⑤贫贱骄人,悲愤难鸣的心情;⑥命运多舛、出身寒微、无所依托的苦闷常用的情感术语有:惆怅、苦闷、闲适、愁苦、欢乐、悲伤、忧郁、感伤、寂寞、孤独、烦恼、沉闷、焦急、离恨、哀怨、忧愁、迷恋、思念、恬淡、仰慕、同情、憎恶、激愤、欣喜、欢快、向往、忠贞等。以“愁”为例,又可分为多种,如亡国之愁、家破之愁、失子之愁、失意之愁、失恋之愁、相思之愁、困顿之愁、贫寒之愁、羁旅之愁、闲居之愁、思乡之愁等等。要表述的情感=情由(感情产生的原因)/情境(感情产生的境地)+感情基调概括+分析:先概括出情感内涵,后分析具体诗句二、鉴赏古诗形象

.人物形象/物象二形象特点+结合表现手法分析形象特征+人物形象的意义或情感.意象二筛选意象+从关键词语看表层义+结合背景理解深层义.意境二筛选意象+再现画面+点明氛围特点+把握作者的主观感受(情感)古诗中八类人物形象及其特征①正直之士: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③隐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⑤报国之士:征战沙场、矢志报国、慷慨愤世。①正直之士: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③隐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⑤报国之士:征战沙场、矢志报国、慷慨愤世。⑦疆场将士:献身边疆、反对征伐。三、鉴赏古诗语言1.炼字二字词含义+手法+描景象+作用、效果(意境、②爱国之士: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心系社稷。④失意之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⑥游子:友人送别、羁旅他乡、思念故乡。⑧痴情儿女:缠绵俳恻、爱恨情长、多愁善感结构、主旨、情感).炼篇二用词整体概括+结合诗句(手法、意象、境界、用词、句式、结构、情感)分析+词句表达情感用词:平淡、工丽、绚丽、直率、婉约、明快、自然、质朴、清幽、雄奇、悲慨、凝练、浓郁四、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二表达技巧+诗句分析+作用效果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反语、反问、双关、互文、通感、、叠字、列锦二修辞手法+具体运用+效果/情感2、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借古讽今、烘托、衬托、点染、渲染、对比、联想想象、起兴、象征二点明手法+运用+效果(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一描写:点面结合、视听结合、观察顺序、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白描3、表达方式J色彩、感官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抒情[直抒胸臆L1间接抒情:借人抒情、借事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用典、以乐哀写乐哀「寄情于景(只写景)借景抒情1情景交融(抒情与写景交互共生)、触景生情(由景入手、由情作结)二表达方式+具体运用+效果4、构思立意:二结构技巧+具体运用+效果(1)开篇诗句的作用:总领全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照应题目、卒章显志、渲染气氛、设置悬念、抑扬、以小见大、意象组合、为下文做铺垫、和下文的内容构成对比等。(2)诗中诗句的作用:承上启下、呼应前面内容。(3)诗歌结尾的作用: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文言文1、举荐;举辟征2、任命:拜除授起任3、升官:擢陟升提4、降职:谪贬黜夺坐5、调任:转徙调迁出放补6、兼职:兼领判署守权摄7、执掌:知行主7、词语:荫补+官名-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官名。9、践昨:走上阵阶主位、即位:登基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2、孩提:指2—3岁的儿童。3、垂髯: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o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8、不惑之年:指四十发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12、毫耋之年:指八、九十岁。13、期颐之年:一百岁。致仕、事、政、休二退休乞骸骨:辞官丁外艰:父、祖父去世丁外忧:父去世丁内艰:母、祖母去世丁内忧:母去世「全知视角(上帝视角、零视角、零聚焦)[有限视角(1)内聚焦视角:叙述者=人物(2)外聚焦视角:叙述者〈人物一第一人称: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全面反映生活。注:人称变换:①从“你”到“我”,增加真实性,使人如临其境,有时有自嘲的意味。②从“我”到“你”(“他”),跳出自我,增加客观性、亲切性、说服力。L③人称交叉: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人物的独白、对话。「顺叙:使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可以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补叙: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L平叙:使文章条理清楚,便于读者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r1.真实与幻觉交织2.对话、心理3.历史和现实变化L4.场景集中与转换5.故事新编悬念抑扬伏笔照应对比衬托反复铺垫突转线索虚构r人描1.正:细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2.侧面:次人烘托对比物象环境烘托3.修辞4.详略'自然:表现地城风光,揭示时间、季节:渲染氛围,做好铺垫:烘托性格、心理:暗示或深化主旨L社会:交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社会关系:交人物身份,表人物性格:揭社会本质,深小说主题语言风格:华丽豪放柔婉直露含蓄质朴平实庄重诙谐幽默风趣「情节充线索(明暗)、设悬念、推发展、照应、铺垫、伏笔、转折人物突出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矛盾、体现人物身份性格或心理,使人物形象丰满衬托分主次主题对历史或现实的折射反映、社会本质特征,人性,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对主题的表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环境交代时间、地点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同上)读者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注意力,想象空间,平中见奇-注:题目+自身表达特点-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或假恶丑。.用故事的形式针硬时弊。.通过小说内容,寄寓人生哲理。-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一①主人公的经历及成败浮沉背后的原因及意义;②主人公的思想性格与其命运的关系;③关注人物间的对比映衬关系;④关注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⑤关注人物的典型意义,即从“这一个”上升到“这一类”。一知人论世:作者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的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背景。①抓住文本里不同的人、事、物,分析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态度;②抓住小说中流露作者思想倾向的关键性词语或语句来把握。找到角度后,再探寻背后隐含的东西,多问“为什么”:为什么写这个人物,为什么写这样的环境,为什么写这个情节,往其主旨意蕴的表现形式上思考,主旨意蕴就出来了。-顺叙:条理清楚一r,倒叙: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行文起伏插叙:补充说明,充实内容,行文活泼记叙-1补叙:补充说明,丰富内容,升华主旨「第一人aL人称-第二人称-重点是第二人称,利于呼告抒情,有对话,拟人效果便于感情交流一、[第三人称」-表达.效果「交代时间、地点、季节、气候、提供人物活动场所奠定感情基调,渲染气氛"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为下文做铺垫,推动内容发展「用在开头: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抒情议论-用在中间:承上启下,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一用在结尾:点明意义、主旨,升华思想感情「虚实结合:相互映衬,突出重点,充实内容二、象征(托物言志):含蓄,留下想象空间、思考余地表现手法-抑扬:形成反差,对比突出,形成起伏之势点面结合;反映全貌,突出重点联想想象:内容丰富,形象丰满,生动三、「比喻、比拟:生动形象

修辞■借代、夸张:突出强调L排比、对偶:有气势「叠词: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起强调作用炼字之美:①准确;②精练;③生动、形象、传神一用词四、语言效果一用词四、语言效果色彩搭配之美:①褒贬鲜明;②口头语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平易朴素;③书面语体庄重典雅,讲究分寸;④方言具有地域特色;文言词语增加历史底蕴长短之美: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整散之美: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五、语言风格豪放与柔婉,直露与含蓄,质朴与华丽,庄重与诙谐六、结构效果首尾呼应、过渡自然、行文变化、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一内容层面一开头-一内容层面一开头-结构层面L表达效果r内容层面结尾-结构层面-表达效果r内容层面-中间-结构层面-表达效果点明中心,揭示主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呼应标题;首尾呼应;卒章显志,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