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679-2018高原农牧业气候资源区划指标与名称_第1页
DB1679-2018高原农牧业气候资源区划指标与名称_第2页
DB1679-2018高原农牧业气候资源区划指标与名称_第3页
DB1679-2018高原农牧业气候资源区划指标与名称_第4页
DB1679-2018高原农牧业气候资源区划指标与名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7.060A47

DB63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DB63/T1679—2018高原农牧业气候资源区划指标与名称20182018071620180925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63/T1679DB63/T1679—2018目 次前言 II范围 1术语和定义 1分类原则、方法与区划指标 1编码结构与方法 3综合农牧业气候资源区划名称与代码表 3附录A(资料性附录)日平均气温≥0℃积温计算方法 5附录B(资料性附录)区划指标依据 6附录C(资料性附录)青海省综合农牧业区划专题图 8参考文献 10I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原则编写。本标准由青海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秉荣、严应存、苏文将、李红梅、颜亮东、李甫、王喆、祝存兄。IIII高原农牧业气候资源区划指标与名称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原农牧业气候资源区划指标。发利用、咨询服务等相关工作。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线分类法互不重复,互不交叉。2.2层次编码法余者类推。互不重复,互不交叉。2.2层次编码法余者类推。2.3农牧业气候资源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牧业生产所提供的各种天然物质和能源,及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潜在能力。作为气候资源的光、热、水、气等气候因子是农作物(牧草)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条件。2.4积温某一时段内日平均气温对时间的积分表示,单位为℃·d,是一种气候资源,是农业生产上可利用的温度条件及其持续时间的综合指标,积温的实质是经过温度有效性订正的生物发育进程的时间度量。3分类原则、方法与区划指标13.2.2水分指标3.2.2水分指标将多年平均降水量(R)2B。表2二级区划指标阈值及自然景观3.2.3最热月温度指标将737依据参见附录B。2分类原则与方法原则依据全省地面观测气温与降水数据,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等信息分类的基本原则。方法——采用线分类法对青海省农牧业气候资源进行划分;——采用层次编码法对青海省农牧业气候资源区划指标三级分区进行编码。区划指标热量指标将多年5日滑动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见表1。积温的算法参见附录A。表1一级区划指标阈值及农业意义一级区划代码区划名称≥0℃积温(℃·d)农业意义5暖温A≥3000农业区,可复种,两年三熟4凉温3000>A≥2000农业区,一熟3冷温2000>A≥1500农牧业过渡区2寒温1500>A≥500牧业区1寒冷<500无农牧业生产二级区划代码区划名称年平均降水(mm)自然景观5湿润R≥800阔叶森林、草甸4半湿润800>R≥500针叶森林、疏林、灌丛、草甸3半干旱500>R≥200草原2干旱200>R≥50半荒漠1极干旱R<50荒漠、戈壁表3三级区划指标阈值及主要作物三级区划代码区划名称7月平均气温(℃)主要作物5农业(瓜果蔬菜)T≥18.0冬小麦、瓜果蔬菜,可复种4农业(作物)18.0>T≥13.53农牧业13.5>T≥11.5展人工草场2牧林业11.5>T≥6.0纯牧区,部分地区尚可种青饲料;局部可发展林业1寒漠T<6.0大部分地区为无人区4编码结构与方法级代码是≥0对应的代码。编码结构如下:第三层(最热月温度所对应的代码)第二层(年平均降水量所对应的代码)第一层(≥0℃积温所对应的代码)5综合农牧业气候资源区划名称与代码表青海省农牧业气候资源共分40个区(表4),图和主要气候区参见附录C。表4综合区划名称与代码表3第三层(最热月温度所对应的代码)第二层(年平均降水量所对应的代码)第一层(≥0℃积温所对应的代码)5综合农牧业气候资源区划名称与代码表青海省农牧业气候资源共分40个区(表4),图和主要气候区参见附录C。表4综合区划名称与代码表3综合区划代码综合区划名称综合区划代码综合区划名称122寒冷干旱牧林业区313冷温极干旱农牧业区131寒冷半干旱寒漠区314冷温极干旱农业(作物)区132寒冷半干旱牧林业区322冷温干旱牧林业区141寒冷半湿润寒漠区323冷温干旱农牧业区142寒冷半湿润牧林业区324冷温干旱农业(作物)区151寒冷湿润寒漠区332冷温半干旱牧林业区152寒冷湿润牧林业区333冷温半干旱农牧业区213寒温极干旱农牧业区334冷温半干旱农业(作物)区222寒温干旱牧林业区342冷温半湿润林业区223寒温干旱农牧业区343冷温半湿润农牧业区224寒温干旱农业(作物)区414凉温极干旱农业(作物)区231寒温半干旱寒漠区415凉温极干旱农业(瓜果蔬菜)区232寒温半干旱牧林业区424凉温干旱农业(作物)区233寒温半干旱农牧业区425凉温干旱农业(瓜果蔬菜)区234寒温半干旱农业(作物)区433凉温半干旱农牧业区241寒温半湿润寒漠区434凉温半干旱农业(作物)区242寒温半湿润林业区435凉温半干旱农业(瓜果蔬菜)区243寒温半湿润农业(作物)区443凉温半湿润农牧业区251寒温湿润寒漠区534暖温半干旱农业(作物)区252寒温湿润林业区535暖温半干旱农业(瓜果蔬菜)区44附录A(资料性附录)日平均气温≥0℃积温计算方法五日滑动平均统计方法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界限温度起、止日用五日滑动平均法统计。即在一年中,任意连续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0(即上限中挑取最先一个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0(限中挑取最末一个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0累计值。五日滑动平均法统计步骤统计规则五日滑动平均值的精度与日平均值相同,即四舍五入取一位小数。(上跨至上一年122月12月12月28(闰年为29日),则止日作为未出现。起日(止日)未出现时,起止间日数和起止日间积温按起日1月1日(止日12月31日)统计。参加统计的第一年(最后一年)起日上跨(止日下跨),起(止)日作为未出现。一年中稳定通过0℃段。当0BB0℃B前后各有10统计公式按照A.2.1中的统计规则,得到≥0℃的起始日期和终止日期,此时间段内≥0℃的日平均气温的累积量,得到≥0℃积温。即:1AtnT(t)T1

.................................(A.1)式中:

t 0A─≥0℃积温,单位为摄氏度·天(℃·d);t1─≥0tn─≥0℃的终止日期;t0─生物学零度。统计时,当T(t)T0时,T(t)-T0计为0。5附录B(资料性附录)区划指标依据农牧业气候资源区划指标选择青海省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加之地势高耸,是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侯。其气侯特征是:日照MJ/m2×103MJ/m2以上,西部超过7.2MJ/m2×103MJ/m2。制约农牧业生产的气候要素主要是热量和水分,故选用热量和水分进行青海省农业气候资源区划。≥0≥0℃的积温和7月份平均气温作农牧业气候资源区划指标阈值稍大,所以在选取区划指标、确定阈值时,应该根据青海省的情况兼顾牧业。热量指标年日平均气温≥08050015002000作为寒、冷、凉、暖一级农牧业气候资源区划的阈值。水分指标利用青海省各站1981年~2010年30划”中水分指标,结合调查结果和青海省实际自然景观确定高原农牧业气候资源区划降水阈值。最暖月温度指标决于最暖月平均气温。根据青海省54个气象站各月1981年-2010年306最热月出现在7月份,因此将7月平均气温作为三级区划指标。按照历史区划最热月气温指标取6.0℃、11.5℃、13.5℃、18.0℃,作为种植青饲料、青稞或小油菜、春小麦、冬小麦三级农牧业气候资源区划的阈值。77附录C(资料性附录)青海省综合农牧业区划专题图青海省综合农牧业区划结果,如图C.1。青海省全省总共分40类气候区,按照各种气候区占全省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主要气候区有12类。图C.1青海省气候资源综合区划图图C.1青海省气候资源综合区划图根据图C.1,青海省12类主要气候区分述如下: 暖温半干旱农业(作物)气候区(534):该气候区主要处在青海东部的民和、乐都、循化、尖2150m2250m(作物气候区(434):的隆务河谷地也属于该气候区。8凉温半干旱农牧业气候区(433):该区主要分布在青海南山南部的共和盆地的沙珠玉乡、塘格109丘陵地区及门源县东部浩门河谷地带也属于该区域。(作物兰的西北部及大柴旦西南部和德令哈的南部的部分地区均处在该气候区。凉温极干旱农业(作物)区(414)在该气候区。冷温半湿润农牧业气候区(343):河谷两侧山地部分地区及大通东南及互助中部地区。冷温半湿润牧林业气候区(342):该气候区自北向南包括门源县苏吉滩乡以东大通河谷地两侧3100m~3400m3850m-4300m冷温半干旱农牧业气候区(333):该气候区主要包括共和县境内青海南山以南沿沙珠玉河河谷1093000m2800m~3150m地区也属于该气候区。冷温半干旱牧林气候区(332):该气候区。 冷温干旱农牧业气候区(323):该气候区主要包括大柴旦大部地区(南的条形分布)及格尔木西部小部分地区,天峻西北、冷湖东北也有小部分。寒温湿润牧林业气候区(252):河南南部大部,达日、甘德、泽库、循化部分地区。寒温半湿润牧林业区9参 考 文 献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年。李世奎,侯光良.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年。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年。周秉荣.青海省气候资源分析评价与气象灾害风险区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6年。黄孔怒,杨捷,严进瑞,等.青海省农牧业气候资源分析及区划[M].西宁: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省气象局农牧业气候区划办公室,1985年。戴加冼.青藏高原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年。朱炳海.中国气候[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年。张忠孝.青海地理[M].北京: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冯秀藻,陶炳炎.农业气象学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年。[10]严进瑞.青海省气候区划[J].青海气象,1997,(1):19-22。[11]林振耀,吴祥定.青藏高原气候区划[J].地理学报,1981,36(1):22-32。周秉荣,胡爱军,陈国茜,等.青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