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10-T 282-2022刚性桩复合地基检测技术规程_第1页
DB1310-T 282-2022刚性桩复合地基检测技术规程_第2页
DB1310-T 282-2022刚性桩复合地基检测技术规程_第3页
DB1310-T 282-2022刚性桩复合地基检测技术规程_第4页
DB1310-T 282-2022刚性桩复合地基检测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3.020CCSP22

1310廊 坊 市 地 方 标 准DB1310/T282—2022刚性桩复合地基检测技术规程2022-10-12发布 2022-11-12实施廊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1310/T282DB1310/T282—2022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廊坊市广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河北省浅层地热能研究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连琦、岳永、孙红燕、刘艳丽、王鹏、卢小志、袁肖强、李卫东、韩伟鹏、DB1310/T282DB1310/T282—2022PAGEPAGE18刚性桩复合地基检测技术规程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刚性桩复合地基检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单桩载荷试验、地基土载荷试验、低应变法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廊坊地区建筑工程刚性桩复合地基检测。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026工程测量标准GB/T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783复合地基技术规范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106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340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T384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G/T518基桩动测仪DB13(J)148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13(J)/T301基桩内力测试技术规程CECS253基桩孔内摄像检测技术规程术语和定义GB/T50783、JGJ340和JGJ10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基本规定一般规定刚性桩复合地基检测可分为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而进行的试验检测、施工中为动态控制施工质量而进行的施工检测和施工后为地基验收提供依据而进行的验收检测。试验检测条件应与实际施工的岩土工程条件、施工技术要求等相一致。刚性桩复合地基应进行验收检测。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地基处理的,验收检测可按处理方法分阶段进行。刚性桩复合地基应对褥垫层材料、厚度和密实度、复合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必要时,尚应对地基土承载力进行检测。1图1检测工作程序图现场调查应收集以下资料:工程基本情况,包括工程名称、地点、建筑规模、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类型等情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岩土工程设计文件;施工记录,包括施工工艺和施工中的异常情况等;监理记录;场地周边环境、道路、电力等情况;其他与检测工作相关的资料。检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工程概况;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检测依据;检测数量和抽样方案;仪器设备和人员配备;检测工作进度计划及进度保障措施;检测工作质量、安全、环保等保障措施;需委托单位配合的工作要求等。验收检测应在设计标高处进行,抽检的部位应符合下列规定:设计布置的抽检位置;同类地基应均匀分布,且宜具有代表性;应根据低应变法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确定单桩复合地基和单桩载荷试验桩位;宜由委托、监理、检测等单位共同选定。验收检测的抽检数量应按单位工程、同一条件原则进行确定。检测工作开始的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8MPa;28d;28d14d,其7d;当设计对开始检测的时间有明确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当检测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分析查找原因,必要时重新检测、验证和扩大检测。对补强加固后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应按设计要求重新进行验收检测。检测原始记录应符合下列规定:原始记录应使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进行书写;原始记录应现场即时记录,不得补记和追记;应使用专用的表格进行记录,且应信息完整、字迹清晰;其中的笔误应进行杠改,不得涂改;应由检测人员、记录人员和校核或审核人员签字;采用自动设备系统形成的电子记录,其采集、存储等应符合相关规定。检测机构应具备资质认定证书和相应检测资质证书,检测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检测方法和检测数量应按检测类别、检测项目,并考虑工程重要性、岩土工程实际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检测方法和相应检测数量。承载力验收检测一般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载荷试验。当有成熟的地区经验时,也可采用分级加荷沉降非稳定法(快速法)载荷试验,并符合下列规定: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及以下工程;3复合地基承载力验收检测应进行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400kPa1.03400kPa1.033001(300050013400kPa1.0%,且总数不3101400kPa3020JGJ52GB50026100110褥垫层密实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GB50026100110GB/T501232/310m~20m150~1001验证和扩大检测当对检测结果存疑时,应根据检测目的选用更准确、更适宜的检测方法进行验证检测,并符合下列规定:验证检测数量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桩身存在浅部缺陷时,可采用开挖验证;承载力的验证检测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当采用钻芯法、高应变法验证低应变法检测结果,或采用钻芯法验证同桩的邻孔钻芯法检测JGJ106DB13(J)148JGJ/T384CECS253的相关规定。当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扩大检测:施工出现异常情况或对施工质量存疑时;局部地质条件复杂或出现异常情况时;承载力检测结果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低应变法检测出现Ⅲ类、Ⅳ类桩的;30%的;低应变法检测结果发现存在浅部断裂桩的。扩大检测应采用原方法或采用更准确可靠的方法进行,并符合下列要求:4.3.2对承载力的扩大检测,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经专家论证或工程相关各方确认后进行。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用词规范、结论明确。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报告编号,委托单位,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地基和基础类型,结构类型、层数或高度,设计要求,检测目的,检测依据,检测数量,检测日期;地层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指标;检测桩(点)的编号、位置、标高和相关施工记录;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检测过程叙述;检测数据,实测与计算分析曲线、表格和汇总结果;与检测内容相应的检测结论;检测现场影像资料。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一般规定本方法包括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适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3试验前,应对受检土层岩性进行鉴别并采取防止其扰动或含水量发生变化的措施。试验前后除应观测记录受检桩、土状态之外,尚应对受检桩和锚桩进行低应变法桩身完整性检测,必要时还应对受检土层取样进行土工试验。2(当复合地仪器设备及其安装承压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承压板的面积应与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相等。100mm~150mmmm。单桩中心或多桩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上部荷载作用点重合。试验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且千斤顶的合力作用点、承压板中心应在同一铅垂线上。当采用多台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且千斤顶型号、规格应一致。加载反力装置可选择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横梁反力装置或压重锚桩联合反力装置,并优先选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且符合下列规定:1.2加载反力装置的主要受力构件应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压重应在试验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且平台支墩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1.54根,且应监测锚桩上拔量。承压板、压重平台支墩(或锚桩)1表1承压板、压重平台支墩(或锚桩)和基准桩之间的净距反力装置净距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或锚桩横梁反力装置承压板与基准桩承压板与压重平台支墩(或锚桩(或锚桩>b且>2.0m>b且>B且>2.0m>1.5B且>2.0m注:b为承压板边宽或直径(m),B为支墩宽度(m)。12m,但其基准桩与承压板、压重平台支墩(或锚桩)的距离仍无法满足10.1mm。荷载测量可采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进行测定。当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10.41.23.080%。沉降测量宜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位移传感器或百分表的性能指标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0.1%FS0.01mm;425mm~50mm;对于方形板,沉降测量点应布置于承压板各边中点;1.0m;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其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固定和支撑位移传感器或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遭受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现场检测5min试验加载、卸载应符合下列规定:10223加载、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当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慢速法)进行试验时,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30min当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0.1mm/h;1h30min、60min3h30min、60min、180min当采用分级加荷沉降非稳定法(快速法)进行试验时,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1h5min、10min、15min、30min15min当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收敛标准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15min15min5.3.5a)、b)、d)、e)的规定执行;15min5min、15min1h15min、30min、60min当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可终止加载:承压板周边的土出现明显侧向挤出,周边土体出现明显隆起或径向裂缝持续发展;5d)的规定;224h6150mm;已达到要求的最大试验荷载,且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或相对收敛标准。AA.1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5.3.5a)、b)、c)、d)规定的情形之一时,取其对应的前一级压力值;5.3.5e)规定的情形时,取最大试验加载压力。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2;s=0.008bs=0.01b(sb2m2m);对变形控制严格的工程,可取设计要求的沉降允许值所对应的压力;按以上方法确定后,取其中的最小值。33030%时,应分析离差过大的原因,需要时应增加53验收检测应给出每个试验点的承载力检测值,并应评价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4.4受检土层岩性、受检桩桩身完整性情况;承压板形状及面积;反力装置情况,包括锚桩平面布置、数量、规格、压重总量等;荷载分级及荷载维持方式;5.4.1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判定依据;每个试验点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单桩载荷试验一般规定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3试验前应对受检桩尺寸进行量测;试验前后除应观测记录受检桩和锚桩状态之外,尚应对其进行低应变法桩身完整性检测。2JGJ106DB13(J)/T301仪器设备及其安装B承压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其平面尺寸应等于桩截面尺寸。20mm5.2.35.2.4受检桩、压重平台支墩(或锚桩)2表2受检桩、压重平台支墩边(或锚桩)和基准桩之间的距离反力装置距离受检桩中心与压重平台支墩边(或锚桩中心)受检桩中心与基准桩中心基准桩中心与压重平台支墩边(或锚桩中心)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或锚桩横梁反力装置≥4(3)D且>2.0m≥4(3)D且>2.0m≥4(3)D且>2.0m注1:D为受检桩、锚桩的设计直径或边宽(m),取其较大者;注2:括号内数值可用于工程桩验收检测时多排桩设计桩中心距离小于4D或压重平台支墩下2倍~3倍宽影响范围内的地基土已进行加固处理的情况。12m,但其基准桩与受检桩、压重平台支墩(或锚桩)的距离仍无法满足20.1mm。5.2.7沉降测量宜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位移传感器或百分表的性能指标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5.2.8a)、d)、e)、f)的规定;500mm4500mm20.5(或边宽)200mm现场检测5min5.3.2当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慢速法)进行试验时,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5min、15min、30min、45min、60min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1h0.1mm,并应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30min1.5h30min);1h15min、30min、60min3h15min、30min、60min、120min、180min当采用分级加荷沉降非稳定法(快速法)进行试验时,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1h5min、15min、30min15min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收敛标准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15min15min6.3.5a)、b)、d)、e)的规定执行;15min5min、15min2h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当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可终止加载:540mm;某级荷载作用下,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线尾部明显向下弯曲;224h荷载-沉降(Q-s70mm~90mm;当桩长超过25m,可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90mm;已达到要求的最大试验荷载,且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或相对收敛标准。AA.1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对试验数据整理时,应编制荷载与沉降量、时间与沉降量汇总表,绘制荷载-沉降(Q-s)、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线,也可绘制其他辅助曲线。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6.3.5a)、b)、c)规定的情形之一时,取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值;6.3.5s=40mms=0.05D(D6.3.5e)规定的情形时,取最大试验加载值。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单桩极限承载力的一半取值。3303053数量少于3根,或以后工程桩施工为密集挤土群桩时,应取低值。验收检测应给出每根试验桩的承载力检测值,并应评价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4.4受检桩桩身完整性和状态变化;需要时,受检桩桩位对应的地质柱状图;反力装置情况,包括锚桩平面布置、数量、规格、压重总量等;荷载分级和荷载维持方式;6.4.1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判定依据;每根试验桩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地基土载荷试验一般规定本方法包括天然地基土平板载荷试验和处理后地基土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测定浅层地基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3试验前,应对受检土层岩性进行鉴别并采取防止其扰动或含水量发生变化的措施;试验前后应观测记录受检土层状态,必要时尚应取样进行土工试验。2仪器设备及其安装承压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其面积对天然地基不应小于0.25㎡,为软土时不应小于0.5㎡;对处理后地基应按受检土层厚度确定,且不应小于1.0㎡,对夯实地基不应小于2.0㎡。20mm200mm。试验加载设备、加载反力装置及承压板、压重平台支墩(或锚桩)和基准桩之间的净距、基准12m15.2.3~5.2.65.2.7沉降测量宜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位移传感器或百分表的性能指标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5.2.8a)、c)、d)、e)、f)的规定;0.540.52现场检测5min5.3.2当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慢速法)进行试验时,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10min、20min、30min、45min、60min当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0.1mm/h;1h10min、30min、60min3h10min、30min、60min、120min、180min当采用分级加荷沉降非稳定法(快速法)进行试验时,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2h15min当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收敛标准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15min15min7.3.5a)、b)、d)、e)的规定执行;1h15min、30min、45min、60min2h15min、30min、45min、60min、120min当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可终止加载:承压板周边的土出现明显侧向挤出,周边土体出现明显隆起或径向裂缝持续发展;5d)的规定;224h6150mm;已达到要求的最大试验荷载,且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或相对收敛标准。AA.1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对试验数据整理时,应编制压力与沉降量、时间与沉降量汇总表,绘制压力-沉降(p-s)、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线,也可绘制其他辅助曲线。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7.3.5a)、b)、c)、d)规定的情形之一时,取其对应的前一级压力值;7.3.5e)规定的情形时,取最大试验加载压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2;s=0.015bs=0.012bs=0.010b理后地基中、低压缩性土可取s=0.010b所对应的压力;当地基土性质不确定时,宜取s=0.010b所对应的压力(s为沉降量;b为承压板宽度或直径,大于2m时,按2m计)。按以上方法确定后,取其中的最小值。330%时,取其平30验收检测应给出每个试验点的承载力检测值,并应评价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地基变形模量可按下式计算:··················································(1)E—MP;I0.750.86;μ—土的泊松比,碎石土可取0.27,砂土可取0.30,粉土可取0.35,粉质黏土可取0.38,黏土可取0.42,不排水饱和黏性土可取0.50;p—p-s曲线线性段的压力值(kPa);b—承压板直径或边长(m);s—与p对应的沉降量(mm)。4.4受检土层岩性及试验前后受检土层状态变化;承压板形状及面积;反力装置情况,包括锚桩平面布置、数量、规格、压重总量等;荷载分级及荷载维持方式;7.4.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判定依据;每个试验点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低应变法一般规定8MPa、截面规则的刚性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缺陷的程度及位置。低应变法的有效检测长度、截面尺寸范围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低应变法应在设计标高处进行。检测前应对受检桩桩顶标高、尺寸、密实度、外观等情况进行测量或观察并记录。仪器设备检测仪器应具有信号采集、滤波、放大、显示、储存和处理分析等功能,其主要性能指标应符JG/T518激振设备由力锤和锤垫组成,应具有不同的重量和不同的激振频率;力锤可装有力传感器。现场检测受检桩应符合下列规定:桩体顶面应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垂直;桩体顶部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体基本等同。仪器测试参数的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2L/c5ms;频域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2000Hz;桩长应为测点至桩底的施工桩长;截面尺寸应为桩体顶部施工截面尺寸;桩身波速可根据当地同类型桩的实测值初步设定;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桩长、波速和频率分辨率合理选择;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1024传感器的率定值应采用计量检定或校准结果;增益应结合激振方式通过现场对比试验确定。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2/31/21/290°;激振部位应平整;激振方向应沿桩轴线方向;激振应根据桩周土层、桩长、缺陷位置,通过现场试验选择合适重量、材质的激振设备,宜用宽脉冲获取桩底部或深部缺陷反射信号,宜用窄脉冲获取桩身上部或浅部缺陷反射信号。信号采集和筛选,应符合下列规定:2~4500mm2500mm33检测中应及时检查采集信号的质量,确保实测信号能反映桩身完整性特征;信号不应失真和产生零漂,信号幅值不应超过测量系统的量程,信号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于同一根桩,不同检测点及多次实测时域信号一致性较差时,应分析原因,增加检测点数量;对存在桩身缺陷的桩,应改变检测条件多次检测,以相互验证。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信号处理参数应在合理范围内选取,并应符合下列规定:2000Hz;当采用速度传感器时,不1000Hz;1/320,放大后的信号幅值不应大于入射波幅值的一半;当波形尾部不归零时,可使用旋转处理功能,使波形尾部基本位于零线附近;应以时域信号分析为主,必要时结合频域信号辅助分析。受检桩桩身波速的确定应按下列公式计算:c—受检桩桩身波速L—测点下桩长(m);

(2)····················································(3)∆T—速度波第一峰与桩底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s);∆f—幅频曲线上桩底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桩身波速平均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5c—(

·····················································(4)ci—第i根受检桩的桩身波速(m/s),且|ci-cm|/cm不宜大于5%;n—参加桩身波速平均值计算的受检桩数量(n≥5)。桩身缺陷位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5)(6)式中:x—桩身缺陷至测点的距离(m);t—(msc(m/;fˊ(H。3表3桩身完整性分类原则桩身完整性类别分类原则Ⅰ类桩身完整Ⅱ类桩身存在轻微缺陷Ⅲ类桩身存在明显缺陷Ⅳ类桩身存在严重缺陷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缺陷出现的深度、测试信号衰减特性以及基础类型、桩型、施工工艺、34表4桩身完整性判定实测信号特征桩身完整性类别时域信号特征幅频信号特征Ⅰ类当桩底部阻抗与持力层阻抗差异明显时,2L/c时刻有桩底反射波,之前无缺陷反射波桩底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其相邻频差∆f≈c/(2L)Ⅱ类当桩底部阻抗与持力层阻抗差异明显时,2L/c时刻有桩底反射波,之前出现轻微缺陷反射波桩底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其相邻频差∆f≈c/(2L),且∆fˊ>∆fⅢ类有明显缺陷反射波,其他特征介于Ⅱ类和Ⅳ类之间Ⅳ类2L/c时刻无桩底反射波,之前出现严重缺陷反射波或周期性反射波;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