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版)_第1页
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版)_第2页
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版)_第3页
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版)_第4页
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2页(共32页)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六、选择题(共20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1.(1分)占空气体积分数五分之一的气体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2.(1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冬天河水结冰 C.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D.分离空气制氧气3.(1分)核电站中可用硼酸(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A.+1 B.+2 C.+3 D.+44.(1分)能减少氧气在水中溶解度的方法是()A.升高温度 B.减少氧气的体积 C.减少水的质量 D.增大压强5.(1分)不是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A.金刚石和石墨 B.氧气和臭氧 C.红磷和白磷 D.氧化铁和氧化亚铁6.(1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A.铁丝 B.木炭 C.硫粉 D.镁带7.(1分)下列物质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 B.氢氧化钙 C.泥土 D.二氧化碳8.(1分)含游离态氧元素的物质是()A.过氧化氢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9.(1分)有关碳酸钾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B.可用做钾肥 C.是一种正盐 D.焰色反应成黄色10.(1分)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碳酸 B.酒精 C.淀粉 D.甲烷11.(1分)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思想解释,并推论正确的是()A.50mL36%的盐酸用50mL水稀释,推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B.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推出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C.10克食盐溶于70克水中能形成80克食盐水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推出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12.(1分)粗盐提纯中,描述正确的是()A.溶解、过滤、蒸发都用到玻璃棒,但作用不同 B.蒸发时,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蒸发时,待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 D.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13.(1分)电解水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电解成H2和O2的分子数比为2:1,根据原子守恒推出水分子中H、O原子数比为2:1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8:1 C.负极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能被点燃 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14.(1分)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用到的一组仪器是()A.天平、量筒、烧杯、酒精灯 B.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C.天平、药匙、量筒、烧杯 D.量筒、烧杯、试管、玻璃棒15.(1分)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稀硫酸用于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B.二氧化碳用于呼吸作用 C.活性炭用于吸附水中悬浮杂质 D.稀有气体用于制霓虹灯16.(1分)有关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碳”是一个大家族,所有物质都含有碳元素 B.所有盐中都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都会増加 D.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17.(1分)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B.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C.分子和原子在不停的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之间没有间隙18.(1分)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有许多,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解释错误的是()ABCD实验硫的燃烧检查气密性准备过滤器作用隔绝空气和加热防止炸裂瓶底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用胶头滴管滴少量水,让滤纸紧贴漏斗内壁A.A B.B C.C D.D19.(1分)把铁粉加入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正确的分析是()A.如滤液中含有Cu(NO3)2、Fe(NO3)2、Zn(NO3)2,则滤出的固体中只含有Ag B.如滤液中含有Fe(NO3)2、Zn(NO3)2,没有Cu(NO3)2,则滤出固体中有Cu、Ag,可能有Fe C.如滤出固体中有Ag、Cu,则滤液中有Zn(NO3)2、Fe(NO3)2,没有AgNO3、Cu(NO3)2 D.如滤出固体中有Ag、Cu、Fe,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Fe(NO3)2,可能含Cu(NO3)220.(1分)下列各组转化关系中的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甲、乙、丙三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选项ABCD转化关系物质甲H2O2CCaCO3CuCl2乙O2COCO2Cu丙H2OCO2Na2CO3CuOA.A B.B C.C D.D七、填空题(共19分)21.(6分)如图是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结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①上述物质中产生温室效应的物质是(填化学式,下同),和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物质是;②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C.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③图中“”表示的物质属于(选填序号):a.单质b.氧化物c、化合物d、混合物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lmol氮气分子约含有个氮原子。22.(8分)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并恢复到原温度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①t1℃时,KNO3的溶解度是g/100g水;②烧杯甲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填“是”“否”或“无法判断”)其中溶解的溶质是;③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的是,若要提纯混有少量KC1的KNO3,采用的方法是;④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g;⑤关于图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烧杯甲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B.温度升高到t2℃时,烧杯乙中固体一定全溶解,并成为不饱和溶液(不考虑水的蒸发)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D.将温度升高到t2℃时,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23.(8分)如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发生过程中各项的变化,请分析:①图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溶液后,烧杯中的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滴管中的试剂是,此时是图二中的(填“A”、“B”或“C”)点,继续滴加该试剂,得到完整的图二、图三。根据图二、图三的变化分析,判定此反应发生的依据分别是、;②图三C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③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下列试剂不能帮助确定上述反应是否发生的是。a.铁粉b、AgNO3溶液c、Na2CO3溶液八、简答题(21分)24.(6分)请用提供的药品完成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①写出仪器名称:a、b;②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化学方程式是;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a.加热b.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c.检査装置的气密性d.熄灭酒精灯e、用排水集气法收集f、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③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无法对反应进行控制,请从图中选取装置(填序号)取代B中的单孔塞,以控制该反应,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25.(3分)为测定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假设二氧化碳全部从溶液中逸出,不考虑试剂的挥发)实验如下:将小烧杯中的稀盐酸倒入盛有5克碳酸钙粉末的大烧杯中,记录电子天平的示数直至充分反应(如图乙);天平示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三所示;①分析图三可知t3时反应已停止,理由是;②如果5g碳酸钙粉末完全反应,产生多少摩尔的二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③天平示数m的范围是(用“>”、“=”、“<”、“≤”、“≥”等符号表示)。26.(9分)已知某混合气体由H2、CO和CO2三种气体组成,为验证该混合气体成分,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方案,根据方案回答下列问题:①装置C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仅根据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这一现象,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CO,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E中出现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③该装置不能检验出的气体是,如需检验,改进的意见是;④图1方案B装置可用来吸收CO2,但没有现象,为证明CO2和NaOH能发生反应,设计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向充满CO2的试剂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振荡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后将AB试剂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有的溶质是,整个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六、选择题(共20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1.(1分)占空气体积分数五分之一的气体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考点】61: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521: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解答】解:A、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故选项正确;B、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大约占0.03%,含量比较少,故选项错误;D、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含量比较少,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1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冬天河水结冰 C.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D.分离空气制氧气【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152: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冬天河水结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煅烧石灰石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D、分离空气制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3.(1分)核电站中可用硼酸(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A.+1 B.+2 C.+3 D.+4【考点】D6: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191: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1)×3+x+(﹣2)×3=0,则x=+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4.(1分)能减少氧气在水中溶解度的方法是()A.升高温度 B.减少氧气的体积 C.减少水的质量 D.增大压强【考点】7O: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所以能减少氧气在水中溶解度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掌握气体溶解度的两个影响因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1分)不是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A.金刚石和石墨 B.氧气和臭氧 C.红磷和白磷 D.氧化铁和氧化亚铁【考点】CD: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专题】331: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516:物质的分类.【分析】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判断同素异形体的关键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A、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B、氧气与臭氧都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C、红磷与白磷都是由磷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D、氧化铁和氧化亚铁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6.(1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A.铁丝 B.木炭 C.硫粉 D.镁带【考点】6A: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142:元素与化合物;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532: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镁带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正确。D、镁带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7.(1分)下列物质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 B.氢氧化钙 C.泥土 D.二氧化碳【考点】7C: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溶剂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解答】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B、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在足量的水中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C、泥土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种物质的溶解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1分)含游离态氧元素的物质是()A.过氧化氢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考点】A7: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516:物质的分类.【分析】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属于元素的游离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属于元素的化合态。【解答】解:A、过氧化氢中的氧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属于元素的化合态;B、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中的氧元素存在于单质中,属于元素的游离态;C、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属于元素的化合态;D、水中的氧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属于元素的化合态。故选:B。【点评】判断元素以游离态或化合态,只要判断元素存在于单质或化合物中即可。9.(1分)有关碳酸钾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B.可用做钾肥 C.是一种正盐 D.焰色反应成黄色【考点】9J: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A9: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527: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A、碳酸钾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正确;B、碳酸钾可用做钾肥正确;C、碳酸钾是一种正盐正确;D、碳酸钾焰色反应成紫色,黄色错误。【解答】解:A、碳酸钾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碳酸钾可用做钾肥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碳酸钾是一种正盐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碳酸钾焰色反应成紫色,黄色错误,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肥的种类、盐的分类、焰色反应等,基础性比较强,同学们要认真把握。10.(1分)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碳酸 B.酒精 C.淀粉 D.甲烷【考点】AC: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专题】516:物质的分类.【分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解答】解:A、碳酸由于其性质与无机物非常类似,一般归为无机物范畴,故正确;B、酒精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属于有机物,故错;C、淀粉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错;D、甲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最简单的有机物,错。故选:A。【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有机物的判断方法,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有的物质虽然含有碳但属于无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11.(1分)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思想解释,并推论正确的是()A.50mL36%的盐酸用50mL水稀释,推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 B.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推出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C.10克食盐溶于70克水中能形成80克食盐水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推出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解答】解:A、盐酸稀释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B、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推出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C、食盐溶于水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12.(1分)粗盐提纯中,描述正确的是()A.溶解、过滤、蒸发都用到玻璃棒,但作用不同 B.蒸发时,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蒸发时,待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 D.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考点】4G: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4I:蒸发与蒸馏操作;9E: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专题】142:元素与化合物;527: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A、根据溶解、过滤、蒸发所需的仪器、作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时机,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溶解、过滤、蒸发都用到玻璃棒,但作用不同,作用分别是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速率,引流,搅拌,故选项说法正确。B、开始蒸发时,就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选项说法错误。C、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D、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止损坏滤纸,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1分)电解水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电解成H2和O2的分子数比为2:1,根据原子守恒推出水分子中H、O原子数比为2:1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8:1 C.负极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能被点燃 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考点】71:电解水实验.【专题】521:空气与水.【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反应后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故反应前氢氧原子个数比也为2:1,故正确;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氢气、氧气,体积比约为2:1,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8,故错误;C、a中气体较少,为氧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b中气体较多,为氢气,与电源的负极,b管的气体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故错误;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故选:BC。【点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总个数不变,要注意理解和应用。14.(1分)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用到的一组仪器是()A.天平、量筒、烧杯、酒精灯 B.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C.天平、药匙、量筒、烧杯 D.量筒、烧杯、试管、玻璃棒【考点】4E: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步骤来考虑用什么仪器:计算、量取、配制。【解答】解: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硫酸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量取、配制、装瓶存放,量取时用到量筒、胶头滴管,配制时用到烧杯、玻璃棒。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配制稀盐酸的基本步骤和所用到的仪器。15.(1分)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稀硫酸用于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B.二氧化碳用于呼吸作用 C.活性炭用于吸附水中悬浮杂质 D.稀有气体用于制霓虹灯【考点】6K:常见气体的用途;92: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C6: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144:物质的性质与用途;525: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A.根据酸的性质来分析;B.根据呼吸作用的原理来分析;C.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来分析;D.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解答】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硫酸反应,所以可用稀硫酸来除铁锈,故正确;B.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故错误;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用于吸附水悬浮杂质,故正确;D.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所以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霓虹灯,故正确。故选:B。【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1分)有关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碳”是一个大家族,所有物质都含有碳元素 B.所有盐中都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都会増加 D.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91: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A8: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C8:物质的元素组成.【专题】511: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524:金属与金属材料;525: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A、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判断。B、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碳”是一个大家族,但并不是所有物质都含有碳元素,如水,故选项说法错误。B、不是所有盐中都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硝酸铵中不含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后,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远大于生成氢气的质量,溶液的质量都会増加,故选项说法正确。D、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盐的特征、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1分)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B.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C.分子和原子在不停的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之间没有间隙【考点】B4:原子的定义与构成;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511: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进行解答;B、根据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解答;C、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进行解答;D、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进行解答。【解答】解:A、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故错误;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错误;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故正确;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故错误;故选:C。【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了解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18.(1分)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有许多,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解释错误的是()ABCD实验硫的燃烧检查气密性准备过滤器作用隔绝空气和加热防止炸裂瓶底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用胶头滴管滴少量水,让滤纸紧贴漏斗内壁A.A B.B C.C D.D【考点】73:水的性质和应用.【专题】521:空气与水.【分析】根据水的用途解答,水的用途很广泛,例如可以作溶剂,可以用来灭火,水用作反应物,可以用来洗涤等。【解答】解:A.水除了提供热量,还有使白磷和空气隔绝,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瓶中的水起到的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的作用,错误;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烧杯中的水能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正确;D.制作过滤器时,用胶头滴管滴少量水,让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在实验中水的用途,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19.(1分)把铁粉加入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正确的分析是()A.如滤液中含有Cu(NO3)2、Fe(NO3)2、Zn(NO3)2,则滤出的固体中只含有Ag B.如滤液中含有Fe(NO3)2、Zn(NO3)2,没有Cu(NO3)2,则滤出固体中有Cu、Ag,可能有Fe C.如滤出固体中有Ag、Cu,则滤液中有Zn(NO3)2、Fe(NO3)2,没有AgNO3、Cu(NO3)2 D.如滤出固体中有Ag、Cu、Fe,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Fe(NO3)2,可能含Cu(NO3)2【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524: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铁>铜>银可知,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AgNO3、Cu(NO3)2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铁不能和硝酸锌反应,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如果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过量,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铁>铜>银可知,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AgNO3、Cu(NO3)2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铁不能和硝酸锌反应,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如果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过量,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A、当铜部分被置换出来时,滤液中含有Cu(NO3)2、Fe(NO3)2、Zn(NO3)2,则滤出的固体中含有Ag、Cu.故A错误;B、如滤液中含有Fe(NO3)2、Zn(NO3)2,没有Cu(NO3)2,则滤出固体中有Cu、Ag,可能有Fe.故B正确;C、如滤出固体中有Ag、Cu,则滤液中有Zn(NO3)2、Fe(NO3)2,没有AgNO3,可能含有Cu(NO3)2,故C错误;D、如滤出固体中有Ag、Cu、Fe,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Fe(NO3)2,不可能含Cu(NO3)2,故D错误。故选:B。【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20.(1分)下列各组转化关系中的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甲、乙、丙三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选项ABCD转化关系物质甲H2O2CCaCO3CuCl2乙O2COCO2Cu丙H2OCO2Na2CO3CuOA.A B.B C.C D.D【考点】68:氧气的化学性质;85:金属的化学性质;9H:盐的化学性质;AF: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专题】166:物质的制备.【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解答】解:A、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合如图对应“转化关系”,故A错误;B、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符合如图对应“转化关系”,故B错误;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符合如图对应“转化关系”,故C错误;D、氯化铜和铁反应会转化成铜,铜不会一步转化成氯化铜,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七、填空题(共19分)21.(6分)如图是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结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①上述物质中产生温室效应的物质是CO2(填化学式,下同),和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物质是CO;②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A.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C.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③图中“”表示的物质属于bc(选填序号):a.单质b.氧化物c、化合物d、混合物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O+2CO2CO2+N2;lmol氮气分子约含有1.204×1024个氮原子。【考点】A3: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A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A7: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132: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化学式,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进行有关的分析和判断。【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条件是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2CO2CO2+N2。①上述物质中产生温室效应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和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物质是CO;②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正确;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C、该反应是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③图中“”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条件是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2CO2CO2+N2。lmol氮气分子约含有6.02×1023×2=1.204×1024个氮原子。故答案为:①CO2;CO;②A;③bc;④2NO+2CO2CO2+N2;1.204×1024。【点评】本题在解答时,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由方程式再解答就简单了。22.(8分)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并恢复到原温度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①t1℃时,KNO3的溶解度是25g/100g水;②烧杯甲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无法判断(填“是”“否”或“无法判断”)其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③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的是硝酸钾,若要提纯混有少量KC1的KNO3,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④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50g;⑤关于图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C;A.烧杯甲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B.温度升高到t2℃时,烧杯乙中固体一定全溶解,并成为不饱和溶液(不考虑水的蒸发)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D.将温度升高到t2℃时,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考点】7I: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R:溶质的质量分数;7S: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①t1℃时,KNO3的溶解度是25g/100g水;②烧杯甲中溶液无法判断否达到饱和状态,根据图1、图2可知,甲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③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的是硝酸钾,若要提纯混有少量KC1的KNO3,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④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50g×=(50g+x)×10%,x=50g;⑤关于图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温度升高到t2℃时,烧杯乙中固体一定全溶解,并成为不饱和溶液错误,还可能恰好饱和;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错误,可能全部溶解。【解答】解:①t1℃时,KNO3的溶解度是25g/100g水;故答案为:25;②烧杯甲中溶液无法判断否达到饱和状态,根据图1、图2可知,甲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故答案为:无法判断;氯化钾;③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的是硝酸钾,若要提纯混有少量KC1的KNO3,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故答案为:硝酸钾;降温结晶;④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50g×=(50g+x)×10%,x=50g;故答案为:50;⑤关于图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温度升高到t2℃时,烧杯乙中固体一定全溶解,并成为不饱和溶液错误,还可能恰好饱和;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错误,可能全部溶解;故答案为:B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3.(8分)如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发生过程中各项的变化,请分析:①图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溶液后,烧杯中的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滴管中的试剂是稀盐酸,此时是图二中的B(填“A”、“B”或“C”)点,继续滴加该试剂,得到完整的图二、图三。根据图二、图三的变化分析,判定此反应发生的依据分别是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溶液的pH由大变小;②图三C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③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下列试剂不能帮助确定上述反应是否发生的是b。a.铁粉b、AgNO3溶液c、Na2CO3溶液【考点】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525: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①该图象中溶液的起始pH值大于7,所以是将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曲线上B点的pH=7,说明此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根据溶液温度和pH的变化分析反应发生的依据;②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其pH等于7,氢氧化钠过量时显碱性,盐酸过量时显酸性。据此分析解答;(③氯离子能与银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解答】解:①由图象中溶液的起始pH值大于7可知是将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所以滴管中的试剂是稀盐酸,由于烧杯中的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了氢氧化钠恰好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溶液呈中性,此时是图二中的C点。继续滴加该试剂,得到完整的图二、图三。由图二、图三的变化分析可知,判定此反应发生的依据分别是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溶液的pH由大变小;②由图象可知C点溶液pH小于7呈酸性,所以此时盐酸过量,同时由于两者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所以溶液中含有氯化氢和氯化钠两种溶质;③不但氯化钠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盐酸也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所以AgNO3溶液不能帮助确定上述反应是否发生;铁粉、Na2CO3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气体,能帮助确定上述反应是否发生。故答为:(1)稀盐酸;B;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溶液的pH由大变小。(2)氯化钠和氯化氢;(3)b。【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实质、现象等相关知识,通过图象反映了二者反应的进行情况,能较好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八、简答题(21分)24.(6分)请用提供的药品完成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①写出仪器名称:a集气瓶、b长颈漏斗;②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A;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a.加热b.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c.检査装置的气密性d.熄灭酒精灯e、用排水集气法收集f、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baefd(写序号)③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无法对反应进行控制,请从图中选取装置GH(填序号)取代B中的单孔塞,以控制该反应,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考点】4O: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6G: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53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①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②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先组装仪器,然后检验装置气密性,装药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先撤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进行分析;③根据带有孔塑料板的单孔塞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以及装置特点分析原理。【解答】解:①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是集气瓶,b是长颈漏斗;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先组装仪器,然后检验装置气密性,装药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先撤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baefd;③装置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可以用GH取代B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此目的,因为有孔塑料隔板可放固体,打开止水夹,固体和液体接触生成气体,当关闭止水夹时,试管内气体无法排出,压强增大,会将试管内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故答案为:①集气瓶,长颈漏斗;②A,2KClO32KCl+3O2↑;cbaefd;③GH。【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25.(3分)为测定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假设二氧化碳全部从溶液中逸出,不考虑试剂的挥发)实验如下:将小烧杯中的稀盐酸倒入盛有5克碳酸钙粉末的大烧杯中,记录电子天平的示数直至充分反应(如图乙);天平示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三所示;①分析图三可知t3时反应已停止,理由是坐标t3时质量不再变小;②如果5g碳酸钙粉末完全反应,产生多少摩尔的二氧化碳?假设5g的碳酸钙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5gx则,解得x=2.2g。故5g碳酸钙粉末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05摩尔;(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③天平示数m的范围是140.00g≤m<142.20g(用“>”、“=”、“<”、“≤”、“≥”等符号表示)。【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193: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①根据坐标t3时质量不再变小;②根据碳酸钙的质量,滤液化学方程式,计算5g的碳酸钙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再求其物质的量;③根据5g的碳酸钙完全反应剩下的物质质量及没有反应计算物质的质量范围;【解答】解:①观察坐标可知t3时物质的质量不再变小,说明反应已经停止;②假设5g的碳酸钙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5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