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环境污染公法责任
第一节典型环境污染行政责任一、按日计罚(一)按日计罚的概念1.定义排污者因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并被责令改正违法排污行为而拒不改正的,环保部门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对排污者按照违法排污的天数乘以原处罚数额累计处罚的方式。也称按日连续处罚。法律依据《环境保护法》No.59《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第一节典型环境污染行政责任一、按日计罚(一)按日计罚的概念2.作用和意义(1)提高违法排污者的违法成本“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2)督促排污者改正违法排污行为杜绝“以罚代管”污染物达标处理和无害化处置费用高行政罚款数额偏低目的手段第一节典型环境污染行政责任一、按日计罚(一)按日计罚的概念3.按日计罚措施的法律性质执行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金钱给付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行政强制法》No.45适用情形:行政相对人不履行金钱给付义务按日计罚的目的是督促排污者改正违法行为适用限制: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数额不得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行政处罚执行罚缴纳罚款、上缴税款、行政收费无法提升违法成本第一节典型环境污染行政责任一、按日计罚(一)按日计罚的概念3.按日计罚措施的法律性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No.1:为规范实施按日连续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制定本办法。No.15: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行政处罚程序。No.16: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决定实施按日连续处罚的,应当依法作出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第一节典型环境污染行政责任一、按日计罚(二)适用1.适用情形(1)违法排放污染物--《环境保护法》No.59①超污染物排放标准、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②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的;③排放法律、法规规定禁止排放的污染物的;④违法倾倒危险废物的;⑤其他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No.5(2)地方性法规规定的其他可以适用按日计罚的行为。第一节典型环境污染行政责任一、按日计罚(二)适用2.实施程序环保部门发现违法排污行为罚款并责令立即改正第一次复查:30日内违法行为已经改正或已停业关闭的不启动按日计罚拒不改正的按日计罚,并再次责令改正第二次复查:30日内仍拒不改正的,按日计罚累计进行再次复查时改正,后又违法的,按日计罚周期重新计算第一次罚款,按日计罚基数必须用暗查的方式仍继续违法排污的;拒绝、阻挠环保部门实施复查的。从第一次作出责令改正决定的次日起起算计罚天数计罚天数截至环保部门复查发现停止违法排污行为之日止。重新作出处罚决定第一节典型环境污染行政责任一、按日计罚(二)适用2.实施程序—需要注意的事项(1)按日计罚的适用条件①存在法律规定的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②责令改正而排污者拒不改正。二者缺一不可第一次罚款和责令改正决定是按日计罚的前提基础。第一节典型环境污染行政责任一、按日计罚(二)适用2.实施程序—需要注意的事项(2)关于第一次处罚和责令改正决定环保部门发现违法排污行为,应先根据污染防治单行法的规定作出罚款(计罚基数)和责令改正违法行为的决定。按日连续处罚决定应当在上述行政处罚决定后30日内通过暗查方式查明污染者拒不改正后方能作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应告知排污者拒不改正可能承担按日连续处罚的法律后果。第一节典型环境污染行政责任一、按日计罚(二)适用2.实施程序—需要注意的事项(3)关于第二次处罚决定(按日计罚决定)和责令改正决定按日计罚日期的起算日第一次作出责令改正决定并送达排污者的次日起按日计罚日期的截止日第二次作出并送达责令改正决定之日的次日起30日内环保部门再次通过暗查方式进行复查,发现排污者停止违法排污行为之日。再次复查后仍不改正的,计罚日数累积计算。按日计罚金额上不封顶。按日计罚的每日计罚基数第一次罚款决定确定的罚款额,依据污染防治单行法确定。第一节典型环境污染行政责任一、按日计罚(二)适用2.实施程序—需要注意的事项(4)对按日计罚后“累犯”的处理再次复查时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已经改正,环保部门在之后的检查中又发现排污者存在可适用按日计罚措施的违法排污行为的,应当重新作出处罚决定,按日连续处罚的计罚周期重新起算。按日连续处罚次数不受限制。第一节典型环境污染行政责任二、行政拘留(一)行政拘留的适用情形1.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2.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3.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4.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环境保护法》No.63在环境民事诉讼中可以申请诉讼保全的情形。尚不构成犯罪的第一节典型环境污染行政责任二、行政拘留(二)行政拘留的适用1.适用对象对违法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违法单位承担的其他行政法律责任与对其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拘留可同时适用。2.期限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3.程序环保部门或其他环境监管部门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罚款、按日计罚、责令关停等第二节环境污染刑事责任一、污染环境罪《刑法》No.338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二节环境污染刑事责任一、污染环境罪(一)污染环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1.犯罪主体自然人、单位主要是单位犯罪2.犯罪客体环境管理秩序—仅从立法体例上看《刑法》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人身权、财产权生态法益—生态功能减损真正的犯罪客体第二节环境污染刑事责任一、污染环境罪(一)污染环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3.犯罪的客观方面(1)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国家有关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过错责任(2)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危险废物;剧毒化学品、列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化学品,以及含有上述化学品的物质;含有铅、汞、铬、镉等重金属的物质;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的物质。行为人明知他人无经营许可证或者超出经营许可范围,向其提供或者委托其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以污染环境罪的共同犯罪论处。第二节环境污染刑事责任一、污染环境罪(一)污染环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3.犯罪的客观方面(3)严重污染环境结果犯的构成要件人身伤亡的结果公司财产损失的结果生态功能受损的结果致使疏散、转移群众五千人以上;三十人以上中毒;三人以上轻伤、轻度残疾;一人以上重伤、中度残疾。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三十万元以上的。致使乡镇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十二小时以上;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五亩以上,其他农用地十亩以上,其他土地二十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五十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两千五百株以上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节环境污染刑事责任一、污染环境罪(一)污染环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4.犯罪的主观方面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刑法》No.15过失犯罪均为结果犯,行为犯不可能构成过失犯罪就排污行为而言,所有的排污者都是故意的,且是正当的,不能因为故意排污而追究本罪的刑事责任。对排污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持故意(包括直接与间接故意)心态的,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2.28盐城水污染案主要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较少疏忽大意的过失。第二节环境污染刑事责任一、污染环境罪(二)污染环境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区别《刑法》No.114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No.115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危险犯结果加重犯过失犯,结果犯第二节环境污染刑事责任一、污染环境罪(二)污染环境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区别1.构成要件比较结论:未产生损害结果,可按投放危险物质罪处理(危险犯);产生损害结果的情况下,故意犯罪的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危险犯),过失犯罪的按从重原则处理(结果犯)。污染环境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犯罪主体单位、自然人自然人犯罪客体人身权、财产权、生态法益人身权、财产权、公共安全客观方面结果犯危险犯(结果加重)、结果犯(过失犯罪)主观方面过失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第二节环境污染刑事责任一、污染环境罪(二)污染环境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区别2.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几种典型行为(1)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2)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3)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4)私设暗管或者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5)两年内曾因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实施前列行为的。故意实施第二节环境污染刑事责任二、与固体废物进口相关的犯罪(一)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行政管理要求固体废物进口仅因用作原料。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是指将能够作为原料回收再利用的固体废物通过合法方式进口至国内,但予以违法倾倒、堆放和处置的犯罪行为。行为犯违反国家规定,将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No.339-1第二节环境污染刑事责任二、与固体废物进口相关的犯罪(二)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行政管理要求境外固体废物进口用作原料,必须经过国务院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许可。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是指未经主管部门许可,擅自进口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并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犯罪行为。结果犯未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许可,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No.339-2第二节环境污染刑事责任二、与固体废物进口相关的犯罪(三)走私固体废物罪行政管理要求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不得进口。走私固体废物罪是指以原料利用为名,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液态废物和气态废物的行为。行为犯以原料利用为名,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液态废物和气态废物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二:第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 2025金安国际商品房销售合同
- 石油开采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考核试卷
- 皮革服装制作中的疑难问题解析考核试卷
- 低碳技术与绿色工艺考核试卷
- 社会救助住宿服务的信息公开与监督考核试卷
- 航空危机处理与公关策略考核试卷
- 水轮机控制系统与自动化考核试卷
- 无线电监测设备在公共安全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电炉运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考核试卷
- GB/T 90.3-2010紧固件质量保证体系
- GB/T 18799-2020家用和类似用途电熨斗性能测试方法
- 科技公司涉密计算机软件安装审批表
- GA/T 1369-2016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评估导则
- GA 1517-2018金银珠宝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要求
- FZ/T 64014-2009膜结构用涂层织物
- 卫生统计学-回归与相关
- 德国政治制度简介课件
- 高考试卷命题设计的技巧 课件24张
- 合格供应商审查表
- 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