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习题_第1页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_第2页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_第3页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_第4页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课程代码00321)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百家争鸣中的阴阳家的代表是BA.邓析B.邹衍C.惠施D.墨翟2.士人群体成为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BA.先秦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3.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BA.理学B.玄学C.般若学D.涅檠学4.两税法得名因为征税在BA.春夏B.夏秋C.秋冬D.冬春5.中唐以后兴旺起来的白话小说之祖是BA.变文B.话本C.南戏D.传奇6.忽必烈奉为国师的西藏僧人是CA.宗喀巴B.龙钦巴C.八思巴D.玛尔巴7.在《一枝花·不伏老》中以“铜豌豆”自比的是AA.关汉卿B.王实甫C.马致远D.张养浩8.明朝的税制改革为DA.募役法B.初税亩C.租庸调法D.一条鞭法9.提出“知行合一”的是BA.陈白沙B.王阳明C.李贽D.何心隐10.中国传统农政思想的核心是“政绩观”和DA.农耕观B.农政观C.悯农观D.勤农观11.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被称为BA.文化政策 B.文化传统C.文化思潮 D.文化观念12.世界上几大古代文明的发生,相同的特点是都仰仗大河所具有的灌溉。古埃及文明发生于BA.两河流域 B.尼罗河C.底格里斯河 D.幼发拉底河13.南北朝时期,北方常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CA.牧业经济 B.狩猎经济C.牧业及狩猎经济 D.农业经济14.北宋曾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及汴水,它们的共称是BA.“四渠通漕” B.“通漕四渠”C.“渠漕四通” D.“渠通四漕”15.司马迁的《史记》是AA.纪传体通史 B.纪传体断代史C.国别史 D.典志史16.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DA.预测天气 B.研究天体运行C.研究太阳 D.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17.在宗法制度下,周代王位的传递实行DA.父子相承 B.兄弟相及C.五等爵位制 D.嫡长子继承制18.《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句话道出了传统礼俗的BA.等差性 B.调和性C.规范性 D.唯一性19.汉语七大方言中没有的是CA.赣语B.湘语C.蒙语D.吴语20.不属于汉语特点的是DA.词形不变B.四个声调C.音义对应D.词性数格21.元代把汉语共同语称为BA.通语B.天下通语C.官话D.国语22.朝鲜仿造汉字创造的文字叫CA.片假名B.平假名C.谚文D.字喃23.“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运用的修辞格是CA.对偶B.顶真C.回文D.析字24.哪一种不是汉字构形为书法艺术提供的条件?DA.书写单位种类很多,富于变化B.书写单位多变,但有规律性C.笔画相互配合,形成和谐又便于书写的系统D.打乱原有结构的字能提供陌生感25.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是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C)A.从东南向西北逐渐移动 B.从西到东逐渐移动C.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 D.从东到西逐渐移动26.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CA.会亲友 B.家族饮宴C.祭祖扫墓 D.散祭神27.元朝称汉族读书人为DA.书生 B.学士C.儒士 D.儒生28.徐光启的名作是C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 D.《授时通考》29.清朝的税制改革为DA.募役法 B.初税亩C.租庸调法 D.摊丁人亩30.乾嘉学派的创始人是BA.黄宗羲 B.顾炎武C.王夫之 D.雎景臣31.现代中国境内的语言种类至少有(D)A.50多种B.60多种C.70多种D.80多种32.不属于家族共同体的地缘合作的是DA.生产互助 B.生活互助C.民主自治 D.进香朝拜33.“闰月”的概念源自DA.回历 B.泰历C.藏历 D.阴阳合历34.造纸术在公元8世纪传到BA.东南亚国家 B.中东阿拉伯国家C.欧洲 D.美洲35.不属于传统社会礼与俗关系的是CA.礼从宜,使从俗 B.因俗制礼C.齐之以礼 D.化民成俗36.冠礼的年龄一般在DA.16岁 B.17岁C.18岁 D.19岁37.孔子研究的“六经”变成“五经”是因为《乐》的失传.表明失去文化特征中文化的DA.事象 B.事类C.产物 D.载体38.中国能归属的语系之一是AA.阿尔泰语系 B.高加索语系C.乌拉尔语系 D.德拉维达语系39.我国多民族的语言文字政策的基本点是BA.保障权利 B.语文平等C.改革文字 D.双语教学40.属于汉字的造字方法的是BA.词根 B.指事C.前缀 D.后缀41.未被称为汉语“域外方言”的是AA.泰国语 B.越南语C.朝鲜语 D.日本语42.将前一语言片断末尾的词语作为后一语言片段开头的词语所形成的一种修辞格是BA.对偶 B.顶真C.回文 D.析字43.认为中国近代社会与思想文化演变的框架问题表现了一种特殊的二律背反运动的学者是(B)A.陈寅B.钱穆C.陈独秀 D.胡适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几个方面,属于文化事象的有ABEA.原始巫术B.服饰等级C.中国草药D.观察舞蹈E.建安风骨2.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是ACDEA.自然环境B.商业文化C.地理条件D.区域意识E.典范人物3.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为准备建造一支海军部队,在南京周围种植了近5000万棵ABDA.梧桐树B.漆树C.桑树D.棕榈树E.柿子树4.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有ABD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C.抽象思维 D.辩证思维E.形象思维5.汉武帝时打击匈奴的几场战争是BCEA.河东战役B.河西战役C.河南战役D.河北战役E.漠北战役6.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第二条件包括ABA.自然环境 B.地理条件C.生产方式 D.生产工具E.典范人物的影响7.以下各项属古代人口户籍登录管理制度的有ACA.周朝的“司民” B.齐国的什伍制C.汉代的“算民” D.汉代里甲制E.清朝的“一条鞭法”8.以下几个方面,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BDA.观察捕鱼 B.月晕与风C.建安风骨 D.元曲E.巫术9.中国古代的“九州”包括以下的ABCEA.冀州 B.兖州C.徐州 D.沧州E.雍州10.“五帝”的谱系包括ACDA.皇帝 B.炎帝C.尧 D.舜E.禹11.汉朝官员选拔的最重要三科是ABEA.孝廉 B.茂才C.明经 D.治剧E.贤良方正12.中国传统市商贸易活动的模式主要有ACDEA.市 B.商C.墟 D.集E.会13.居住建筑的文化含义主要表现在CDEA.居住地点 B.居住时间C.居住方式 D.居住建筑格局E.居住建筑仪式14.唐代出现的正字著作主要有BCDA.《说文解字》 B.《颜氏字样》C.《九经字样》 D.《干禄字书》E.《康熙字典》15.中国文化属于BCEA.民族文化 B.国别文化C.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 D.汉民族文化E.东方文化16.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功是依靠BCA.和平 B.联合C.融合 D.谦让E.战争17.汉武帝在遣使通西南夷的过程中,先后派出的使者有ABEA.唐蒙 B.司马相如C.班超 D.许慎E.张骞18.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这一文化特色的有(BCD)A.天人合一,观物比德B.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指导立法、司法C.以德为主,德刑并用D.引经断狱,引经注律E.以《道德经》作为断狱依据19.中国的农耕经济文化理论包括ABCDA.农耕灌溉B.农政主张C.农事信仰D.农书文献E.农器图谱20.宋代开封的行会有ABCDEA.牛行B.马行C.纱行D.果子行E.大小货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简答题1.简述科举制的历史地位。(1)科举制在中国古代曾经是一先进的选官制度,它为中国文官体制的建立与维持作出了重要贡献。(2)科举考试的平等原则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从而保证了统一帝国的长期稳定。(3)科举制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专制王权服务的制度,科举制的发展过程,即是人才选拔权力向帝王手中集中的过程。2.简述中国文化史上的山西居“天下形势”。答:(1)山西高原的北部与蒙古高原相接,这个地区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2)太行山脉中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地区。3.试述《礼记·大学》所提出的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和八个步骤。答:(1)第一个目标要使人的“明德”发扬光大。这实际上就是要求人们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使自己始终保持向善之心。(2)第二个目标是“亲民”,人不仅自身要保持向善之心,而且还要将这种向善之心推广开来,去亲爱广大的民众;反映在政治上,就是儒家所倡导的仁政思想。(3)第三个目标是“止于至善”,也就是要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这是儒家对教育所提出的最高目标。(4)八大步骤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6.简述对中国古代文字崇拜的认识。4.简述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答:(1)农业的发生是人类历史划时代的大事,在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个农业起源中心中,中国独有其二;(2)石器的磨制和钻孔,体现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3)陶器的制造是贯穿于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手工业。5.简述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答;(1)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着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2)了解一个文化的总体特征,从地理环境方面进行观察是十分必要的。要注意的是,为了解文化所作的地理观察,必须是历史的,文化与地理互动的。(3)地理对人文的影响,也不是简单的人与物质自然的关系,其间还有复杂的中介内容。6.简述造纸术发明及传播的历史。答:(1)自公元6世纪起,造纸术开始向东南亚国家流传;(2)公元8世纪传到了中东阿拉伯国家,公元12世纪传人欧洲,但直到公元16世纪,欧洲人才普遍用纸;(3)纸的发明,对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7.简述中国古代整体思维的特征。答:(1)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是一种重整体、重体悟、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2)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3)中国古代整体思维是重体悟的、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8.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1)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传统文化,科举制对传统文化的作用,在于其通过价值导向来影响精神文,化的方向,通过建立文官制度来保证士大夫的身份地位,从而使儒家伦理文化有了稳定的传人。(2)科举制作为建立文官体制的前提,在中国古代曾经是一个公平合理、枳极有效的选官制度,它在维系民族传统文化、保证中国统一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历史作用。(3)科举制在中国古代曾经是一先进的选官制度,它为中国文官体制的建立与维持作出了重要贡献。9.为什么说华北平原是中国文化的又一摇篮?答:(1)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发达的农业,是汉民族的聚集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也是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2)华北平原直接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是古代重要的农业区,唐宋以后,还是中国的经济中心。(3)这一带是秦汉时“百越”民族的居住地,后来还有侯、俚、僚等族,随着民族的融合,也大体都消失了。10.交通行旅文化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答:(1)交通设施的习俗传承.最初的交通设施是陆路,它是人类沿着狩猎、采集的固定路线开辟的;(2)运输工具的习俗传承。早期的运输工具以挑担为主;(3)交通行旅行业的习俗传承。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日趋繁荣,我国传统的交通行旅行业分工也越来越细。11.简述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几种观点。答:(1)“天人合一”,是由宋代的张载提出的;(2)“天人交胜”,使天人关系学说有了新的发展;(3)“天人之分”,是战国时代的苟子在他的《天论》篇申提出来的。12.简述中国人的汉字观念。答:(1)汉字崇拜,大概从汉字作为一个系统初步形成之日起,我们的祖先就给它涂上了一层神秘的、尊严的色彩,并且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崇拜的对象。(2)汉字否定,对汉字的否定主要是从近代开始的;(3)对汉字的多维思考,在对汉字的极端崇拜和极端否定中,总有一少部分人在冷静地思考,只是他们的声音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13.简述中国文化基本规模形成的具体表现形式。(1)中国人自具特色的生活理想、社会观念及思想法则等等已经生成,并已形成相当稳定的观念体系,对后代施以深刻影响;(2)在每一次中国发展和突破中,人们都能找到先秦文化的作用;(3)先秦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源泉。四、论述题1.试述“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答:(1)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的、辩证发展的思维方式。(2)造成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3)造成“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推动人们在成己成物、人我交融中实现人格、品德的完善。(4)“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论证,致使我们没有能经过近代的实验科学而进入现代科学。(5)过分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统一,而使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缓慢,在一个长时期内民族心理自视过高而缺乏进取精神。2.试述商代文化的宗教特征。3.论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答:(1)秦汉以后君主专制制度日益成熟与完善,高度集中的专制王权,给传统中国社会打下了深刻的烙印。(2)在专制社会里,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形态与民众生活几乎很少不受到集权政治的影响,特别是在高度专制的明清时代,无孔不入的政治权力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沉闷与单调。4.试述两汉经学的历史、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