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暴力现象分析_第1页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暴力现象分析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暴力现象分析“网络暴力”真正触及社会舆论的兴奋点,始于2022年“虐猫女”①、“铜须门”②等典型网络事件的频繁发生。有学者将“网络暴力”作如下界定:一定规模的有组织或者临时组合的网民,在“道德、正义”等“正当性”的支撑下,利用网络平台向特定对象发起的群体性的、非理性的、大规模的、持续性的舆论攻击,以造成对被攻击对象人身、名誉、财产等权益损害的行为。一、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暴力的表现(一)媒体报道偏见,带有个人评判和私人情绪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的公器,应该秉承着客观公正的态度,要给大众呈现真实的新闻事实。可是现在的媒体报道有一些带上了个人意见和情绪,就造成了新闻报道的失衡,给大众带来错误的引导。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的医患关系,我们看到过以前很多的医患纠纷、医疗暴力事件,造成了我国的医患关系十分紧张,媒体就站在弱者的角度盲目的认定只要一出事就是因为医院、医生的问题,在报道中就会扭曲事实,黑化医生,加剧医患之间的矛盾。看似是媒体站在弱者的角度,却造成了新闻报道的失衡,让这种偏见根植于大众之间,导致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二)媒体从业者缺乏公德,窥探他人隐私在这个“狗仔”盛行的年代,明星出门都是带着口罩,甚至要乔装打扮,时刻注意有没有被偷拍。然后人们对越是想要隐藏的事情反而越感兴趣,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压力大就更需要一些这样的八卦来满足自己,而大众传媒就为了迎合受众的这种需求,窥探明星的隐私并将之公布于世。(三)网民跟风发泄,对于事件的中心人物进行暴力语言攻击网民对网上未证实的事件发布具有攻击性、煽动性的言论,这种形式多发自于乌合之众,而且是“人多力量大”。2022年8月25日,四川德阳一名医生安女士在卷入舆论旋涡后自杀。安女士是四川德阳市中西结合医院的儿科医生,8月20日和丈夫去游泳。泳池里一名13岁男孩可能冒犯了安女士,安女士让其道歉遭到拒绝,并做出一系列侮辱性动作,安女士丈夫情绪激动,冲过去将男孩朝水里按。随后安女士遭到了男孩家长打骂,其丈夫也跟男孩道了歉。事发后两三天内,泳池内起冲突的视频被流传在网上,安医生夫妻两个被贴上“医生”的标签,一些自媒体以各种博眼球的标题转发视频。8月25日,安女士不堪舆论压力,服药自杀身亡。二、新媒体下网络暴力的成因(一)媒体从业人员的自律性缺乏,职业道德丧失目前的网络编辑从业人员超过300万,我国媒体从业人员已然跃居世界首位。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大众传媒以点击量和收视率至上为标准,不再忠于事实真相,而是为了有源源不断的新闻报道来吸引眼球、刷新点击量,引起社会轰动。媒体从业者在很多新闻中都起到一定的领头羊作用,但是为了达到足够满足人们对新闻的序曲,这些所谓的“领头羊”就开始编造假新闻或者扭曲事实,只为博得眼球,出现了很多的“标题党”。(二)众多网民打着“道德至上”的口号进行个人的情绪发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道德”的国家,很多优良的道德传统都已丧失,当今社会人人只为自我,道德丧失严重,社会不文明的现象屡见不鲜。网络暴力是民众“道德审判”和“道德民兵”在网络上的折射。虽然现今社会不道德不文明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但是中国的传统道德思想还深深的遗留在人们的思想中,然而这种扎根心灵深处的思想是很容易被重新唤醒的。人们并不是不知道怎么做是道德的,他们知道,但是他们不愿意为了道德去损害自己的利益。于是,就出现了很多网络上的“道德审判”。很多的网友只觉得自己是充满着正义感和责任感,成为一个拥有一腔热血的“道德民兵”,去参与各种“道德审判”,却浑然不知自己给“被审判当事人”造成的巨大伤害。目前我国也处于发展不平衡的阶段,贫富分化也是越来越明显,很多人出现了“仇富”心理,只要对方是富人,就下意识的对他进行“道德审判”。(三)网络技术存在风险性,“人肉搜索”演变成“网络暴力”现如今,社会的每个角落都遍布着网络,网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们不可避免的。网络原本应该成为人们更好更快了解这个世界的工具,但是却演变成为人们进行过分窥探别人隐私的手段。拥有超高网络技术的人员对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再将其信息公布给人们,人们打着正义的旗号去攻击当事人的家人、朋友等,将一些和本案件无关的私人事情牵扯进来,不断的推动着网络暴力的产生和发展。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本身就存在着发展和风险的双重性。(四)网络出现商业化运作模式,催生了一大批“网络推手”,他们为非理性的舆论推波助澜,导致网络暴力的出现及加剧。最近几年“水军”这个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网络推手”就是他们的头领。网络推手根据网民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制造网络热点,通过制造噱头来吸引眼球,从“网络暴力”中获取“网络暴利”.(五)我国目前缺乏完善的网络惩罚机制,对于“网络暴力”这种不合法的事件无法给与及时有效的惩戒处置,导致“网络暴力”现象愈演愈烈。在新闻界,各国都在提倡言论自由,但是对于新闻自由的过度放纵导致新闻失去了边界。人们一直觉得网络暴力只涉及到道德问题,殊不知其实已经触犯到法律。但由于目前并没有具体明确的有关法律,所以网络暴力一直都处于一个模糊的状态。这就让很多新闻从业人员趁机钻空子,丧失道德底线,不管新闻真实性只为博眼球去肆意报道,网民也就更不注重这个问题了,无所顾忌的进行“网络暴力”。(六)受众年龄段偏小,法律意识淡薄。“我国网民中10-29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为66.7%,而且网民中初、高中学历者所占比重达到了67.4%”。大比例的网民年纪偏小,思想也很不成熟,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对一些网络言论可能会采取盲从的态度,从而产生了传播学上的“沉默的螺旋”的情况,通过滚雪球的方式,将这件事件不断的扩大,意见领袖的言论越来越强大,从众的人员也越来越多,进而推动了网络暴力事件的爆发。三、网络暴力的危害(一)遭受网络暴力的人情绪难以控制,容易极端化,僭越私人领域,损害公民的权益网民之间的谩骂都可以随时的演变成网络暴力,人们在面对网络暴力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很难对事件作出合理的判断,仅仅专注于和某些人进行争吵从而进行情绪的宣泄,进而失去理智,甚至出现轻生自杀等行为;2022年3月24,有网友发帖爆料称,河南工业大学一个大一女生劈腿,与认识仅20天的大四某社团主席开放。网站曝光后,该女生及大四男生遭人肉谩骂,这个女生后来得了轻度抑郁症,生活得到严重的影响。(二)围观网络暴力,网民逐渐成为冷漠的人,缺乏人文关怀,损害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对于自己看到的网络暴力选择冷对待,甚至是一种看客的状态。2022年6月,南京网友发帖称一男子当街摔死泰迪狗,“场面血腥”。该男子随后被全国各地爱狗人士24小时打电话、发短信威胁、侮辱,还有人公布其孩子隐私,发出死亡威胁。据记者调查,此事因泰迪狗先咬伤男子孩子,狗主人答应赔偿后又反口,男子一怒之下摔死小狗。事件虽已平息,但该男子一家深恐网络暴力,不得不举家搬离。(三)匿名状态,人们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感淡化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不需要自己真实的姓名,一个假的昵称甚至一段数字就可以让人完美的隐藏起自己,人们就不再注意自己的言论,肆意的在网上发表言论,全然不顾自己的话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只顾自己去享受那种偏激言论带给自己的优越感。自己发表的话可能很快就忘记,也就不会记得这些话曾经给别人带来过的伤害,道德感慢慢的消失,当从网络世界回到现实世界的时候这种道德感的缺失也被带出来了。2022年7月28,王中磊的爱女王文也遭遇了极为恶劣的网络暴力。一个男子注册了多个微博账号,在王文也的个人微博下面评论里疯狂的刷屏,频繁的更换账号,而且每个网名都是直指王文也的猥亵词语。四、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暴力的治理(一)拉进社会的贫富差距,减少不公平待遇在一次接受中国学者的访谈时,贝克曾明确指出:“当代中国社会因巨大的变迁正步入风险社会,甚至将可能进入高风险社会。”网络暴力一定程度就是折射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社会要对贫穷的人给与更多的社会保障和资助,也可以让富人带动穷人一起富裕,从而减少他们的仇富心理,社会阶层之间和平相处,网络暴力也就失去了现实基础,网络暴力的影响也会慢慢削减。(二)健全网络法制法规,用法律手段来约束网络暴力网络世界太过于鱼龙混杂,很多人也存在侥幸心理,利用网络法律的不完善在其中浑水摸鱼,打“擦边球”,立法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根据现阶段网络传播的特点,制定严格准确的法律法规,用明确的法律条文来约束网络暴力行为。也可以征求网友们对网络法律的意见,来共同完成这个法律法规。(三)加强权威媒体的舆论引导,对舆论进行疏导一些事件出现在网民视野中之后,权威机构回避敏感,甚至被买通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去引导舆论,导致舆论开始走向错误的方向却无人制止,当舆论出现偏差的时候,有关专家或者部门应该及时站出来给与正确的引导,避免大众舆论越走越偏。建立高度协调反应组织,在查清真相之后官方媒体应在第一时间公布真实新闻信息,纠正错误舆论导向,避免错误舆论导向造成“网络暴力”的诞生。(四)提高媒体工的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性媒体之间要加强良性竞争,相互合作竞争,定期举办活动使得行业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媒体工作为“网络把关人”应该加强自律意识,负责人的进行新闻的发布,不再为夺人眼球而报道一些假新闻或者歪曲事实真相,错误的引导舆论导致网络暴力的加剧。媒体从业者要有人文关怀,不以伤害他人为代价获取新闻。还要丰富自己的视野,寻找更多精彩有趣的新闻视角,充实自己,注意培养“意见领袖”,引导网民理性的发言。(五)提升青少年的判断能力,增强网民道德和法治意识努力构建以家庭、学校为主体的教育监督系统。作为中国网民主体的青少年,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而学校和家庭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应该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共同建起改善青少年社会化环境的教育监督系统。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教会他们分辨真假的能力,学会冷静的分析。网民之间要相互协助,在辨别媒体暴力行为之后,要及时的发声制止。但是一定要在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和不触犯法律的前提条件下发表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