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认证基本知识与管理-080805A课件_第1页
计量认证基本知识与管理-080805A课件_第2页
计量认证基本知识与管理-080805A课件_第3页
计量认证基本知识与管理-080805A课件_第4页
计量认证基本知识与管理-080805A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量认证基本知识与管理一、计量认证有关名词术语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三、计量认证的内容和评审准则四、管理组织五、评审类型和工作程序六、水利行业计量认证基本情况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验收)的起源与发展1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验收)概述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验收)的改革3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验收)的有关法律规定4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验收)的发展及社会作用2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的起源与发展180年代,从国家到各行业、部门,从省(自治区、直辖市)到地市县相继成立了各级产(商)品质量监督机构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颁布,规定了对检验机构的考核要求1987年,《计量法实施细则》将对检验机构的考核称为计量认证1987年,开始对我国的检验机构实施计量认证考核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验收)的发展及社会作用2涉及领域机械、电子、冶金、石油、化工、煤炭、地勘、航空、航天、船舶、建筑、水利、公安、公路、铁路、建材、医药、防疫、农药、种子、环保、节能…………承担任务产品质量监督、质量仲裁检验、商贸验货检验、药品检验、防疫检验、环境监测、地质勘测、节能监测、进出口…………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验收)的发展及社会作用2CMA、CAL标志已经成为国内社会公认的评价检验机构的重要标志。在产品质量检验和检测等领域已将《计量认证》列为检验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验收)的改革3过去现在计量部门计量认证质量监督部门审查认可(验收)类同重复2000年10月24日发布“二合一”评审标准《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验收)的改革3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验收)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是我国通过计量立法,对凡是为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检验机构(实验室)进行强制考核的一种手段审查认可(验收)是政府质量管理部门对依法设置或授权承担产品质量检验任务的质检机构设立条件、界定任务范围、检验能力考核、最终授权(验收)的强制性管理手段1994年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成立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负责实验室认可工作,运作程序与国际通行做法一致国际惯例,申请实验室认可是实验室的自愿行为。实验室为完善内部质量体系和技术保证能力向认可机构申请认可。一、计量认证有关名词术语1、实验室 从事校准和/或检测的机构。2、质检机构 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的技术机构。一、计量认证有关名词术语5、检定

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6、校准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一、计量认证有关名词术语7、检测

(测试、试验) 对给定的产品,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某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处理或提供服务所组成的技术操作。

二、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一)法律法规《计量法》《计量法实施细则》《认证认可条例》二、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一)法律法规《计量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二、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一)法律法规《计量法实施细则》中把《计量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称为计量认证,并用整整一章共六条的篇幅对计量认证做了一系列明确规定,即第七章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 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计量认证。

二、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一)法律法规《认证认可条例》第十六条:

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检查机构、实验室,应当具备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并依法经认定后,方可从事相应活动,认定结果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公布。二、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二)规范性文件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第六条规定:资质认定的形式包括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 二、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二)规范性文件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第二十一条规定:资质认定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

申请人应当在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提出复查、验收申请,逾期不提出申请的,由发证单位注销资质认定证书,并停止其使用标志。二、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二)规范性文件2、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明确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工作有关规定的通知”(国认实函[2002]78号)“关于印发《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工作程序》及有关工作表格的通知”(国认实[2002]42号)“关于印发《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获证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员管理办法》的通知”(国认实[2002]50号)“关于印发《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通知》(国认实函[2006]141号)“关于印发《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表格》的通知”(认办实[2007]17号)“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员管理办法”(国家认监委2007年第24号公告)二、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二)规范性文件3、水利部水利部计量工作管理办法(1994.4.23水利部水科教[1994]170号文)水利水电工程与产品的安全、质量检验测试机构管理办法(1994.5.1水利部水科教[1994]171号文)水利计量认证程序规定(2003.2.29水利部以水国科[2003]60号文)(2005.7.8水利部第25号令局部修订)水利计量认证评审员管理细则(2003.2.29水利部以水国科[2003]60号文)水利计量认证现场评审细则(2004.2.3水利部以水国科[2004]20号文)二、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二)规范性文件3、水利部水利计量认证审核申办指南

“计量认证”列入了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项目“水利计量认证审核”作为23项之一列入了“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设定的水利行政许可项目”依据《行政许可法》和《水行政许可实施办法》(水利部令第23号)的要求执行1、计量认证的内容 《计量法》从法律的角度对计量认证的内容进行了规定,第二十二条“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三、计量认证的内容和评审准则1、计量认证的内容 《计量法实施细则》中第三十三条具体规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的内容: (一)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性能; (二)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工作环境和人员的操作技能; (三)保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及检测数据公证可靠的管理制度。三、计量认证的内容和评审准则2、计量认证的内容

管理要求:11个要素(1)组织;(2)管理体系;(3)文件控制;(4)检测和/或校准分包;(5)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6)合同评审;(7)申诉和投诉;(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9)记录;(10)内部审核;(11)管理评审。

三、计量认证的内容和评审准则2、计量认证的内容

技术要求:8个要素(1)人员;(2)设施和环境条件;(3)检测和校准方法;(4)设备和标准物质;(5)量值溯源;(6)抽样和样品处置;(7)结果质量控制;(8)结果报告。三、计量认证的内容和评审准则三、计量认证的内容和评审准则2、评审准则国家:《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发布文件:2006.7.24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认实函[2006]141号)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从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授权、验收)的评审实施日期: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完成转换日期:2007年12月31日三、计量认证的内容和评审准则2、评审准则水利行业:《水利质量检测机构计量认证评审准则》(SL309-2007),新增加41处内容。2007.11.26日批准发布2008.02.26日开始实施 替代了(SL309-2004)四、管理组织1、两级实施国家计量认证(国家级计量认证): 属全国性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申请计量认证;由国务院计量行政负责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行业评审组组织评审,发国家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地方计量认证(省级计量认证): 属地方性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负责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由省(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证)。四、管理组织2、组织计量认证的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家认监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国家计量认证办公室(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四、管理组织2、组织水利行业计量认证的行政主管:主管机构: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设水利部计量办公室)国家计量认证水利评审组 1992年12月水利部和原国家技术监督局以水科教[1992]35号文件发布通知成立了“国家计量认证水利评审组”。设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其办公室设在水利部计量办公室。 水利部计量办公室1997年4月授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承担水利评审组日常管理工作。五、评审类型和工作程序1、首次评审2、监督评审3、扩项评审4、复查(换证)评审5、变更评审(一)评审类型五、评审类型和工作程序1、申请与受理2、初审及预访问3、现场评审4、评审后上报材料5、审批发证6、监督评审7、扩项评审8、复查换证评审9、变更登记(二)工作程序五、评审类型和工作程序1、申请与受理提交申请时间:提前6个月提交申请。提交申请材料:(见清单)申请材料完整性、规范性审查,并作出如下处理:

材料符合要求,受理 材料存在一般问题,补正材料后受理 材料多项不符合要求,不予受理水利评审组一般每年两次汇总申请材料,向国家认监委申报评审计划五、评审类型和工作程序2、初审及预访问(必要时)初审: 质检机构可根据需要向水利评审组书面申请预评审。 预评审程序与正式评审基本相同,有些环节可适当简化(可不进行考试)。预评审只提整改意见和要求,不做最终评审结论。预访问

一般由评审组长执行,了解被审机构情况,便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审计划。预访问不是咨询。五、评审类型和工作程序3、现场评审水利评审组根据国家认监委年度评审计划和质检机构的申请提出评审日期和评审人选,并附申请书上报国家认监委,核准后,向被评审机构及评审员发出评审通知。评审日期:原则上证书3年到期的前1~3个月,评审前一个月定评审时间:一般为3天, 有网点的中心:4~7五、评审类型和工作程序3、现场评审评审组成员:提前半个月通知评审员单位和被评审单位由持有国家级计量认证评审员证书的评审员组成,必要时可聘请不多于2人的有关技术专家参加。人数一般为5人,必要时可增加到7人。评审组设组长、技术要求组长、管理要求组长各1人。配备一名质检机构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评审员(首次评审、复查评审)。必要时,可委派观察员五、评审类型和工作程序3、现场评审评审程序:8个环节(一)预备会议。(二)首次会议。(三)考察实验室。(四)实施评审(包括硬件和软件、现场操作考 试、理论考试、座谈考试)。(五)评审组汇总情况。(六)与被评审方领导沟通。(七)末次会议。(八)实施整改。五、评审类型和工作程序3、现场评审评审结论: “符合”、“基本符合”、“基本符合,需现场复核”、“不符合”四种。“基本符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将整改情况填写“现场评审不符合项整改报告”由评审组长确认并签署意见。“基本符合,需现场复核”,除按前款要求进行整改以外,评审组长还要限期组织现场复核,确认其符合要求后,在被评审机构填写的“整改报告”上签署意见。“不符合”,重新申请。五、评审类型和工作程序5、审批发证评审后整改完毕,将所有材料上报到水利部计量办公室审查国家计量认证办公室审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发证五、评审类型和工作程序6、 监督评审两种形式:定期监督评审:3年内1次,一般安排在获证满18个月时不定期监督评审:根据实验室的检验工作状况、客户对其有投诉的情况、突发事件等,及时发现问题,限期整改。不是任意和随机的。五、评审类型和工作程序6、 监督评审不用报申请和计划(由水利部计量办公室安排)监督评审的程序和方式与首次现场评审基本一致,但评审工作量要控制不超过首次评审或复查评审,原则上不进行理论考试。评审组人数少于首次评审,一般为2~3人,必要时可增加到5人评审时间应少于首次评审,一般为2天,必要时可适当缩短或延长。证书附表的变更五、评审类型和工作程序7、扩项评审质检机构新增检测能力的,可申请“扩项”需于评审前6个月提出申请扩项评审可与监督评审结合进行五、评审类型和工作程序7、扩项评审扩项的现场评审程序与首次评审程序基本相同,某些环节可适当简化,可不进行理论考试。扩项评审的评审组人数少于首次评审,一般为2~3人,必要时可增加到5人。评审时间应少于初次评审,一般为2天,必要时可适当缩短或延长。五、评审类型和工作程序8、复查换证评审复查换证的质检机构应在证书到期日的前6个月提出申请。复查换证申请材料、评审组组成、评审时间、现场评审程序、评审后上报材料等与首次现场评审程序一致。复查评审前一般不安排预评审。特殊情况不能如期换证的,可提交延期申请报告,经批准后可适当延期。延期申请一般不得超过6个月。证书有效期满后,质检机构不得再使用“CMA”标志,不得向社会提供公证数据。五、工作程序9、变更登记下列情况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一)检测机构法律地位、管理体制、行政隶属关系发生变更的。(二)人员变更:质检机构法人代表、技术主管或质量主管变更的,需书面备案。授权签字人变更的,必须经过考核。(三)体系变更:质检机构质量体系做出重大调整,需将换版后的质量手册予以备案。(四)名称、场所变更:质检机构名称、场所变化的,应持变更文件办理变更手续。(五)检测依据(标准)变更:按表12办理变更手续。六、水利行业计量认证基本情况1、起源

我国于1980年代中期开始,根据《计量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质检机构实行计量认证考核制度。 水利行业是从1990年代初开始实行计量认证,已有16年多历史,大部分机构已经完成第2次换证。

六、水利行业计量认证基本情况2、评审实验室数量: 目前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的水利质检机构共有93家。水利水环境类检测机构(含流域机构及各省市区水环境监测中心)52家。水利工程类检测机构(含部属科研、设计、施工、高等院校的实验室)41家。

六、水利行业计量认证基本情况3、评审员:

国家级计量认证评审员83人。(其中水利工程类评审员40人、水环境类评审员43人)。 专业覆盖包括:节水灌溉、机电排灌、水力学、岩土工程、水工结构、泥沙、水利机械、水文、水资源、环境水利、化学、环境等。六、水利行业计量认证基本情况4、水利评审组的工作原则①坚持专家认证。即实验室在计量认证考核评审时,其评审组由技术管理专家、检验测试专家、及计量检测的专家组成。②坚持在国家计量认证办公室的指导下,取得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支持和协助,协调好各方的关系,团结合作,公正执法。六、水利行业计量认证基本情况4、水利评审组的工作原则

认真执行计量认证评审的考核标准。

2001年12月1日起,计量认证评审标准依据为《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水利质量检测机构计量认证评审准则》(SL309-2004)2004.11.30批准发布并实施。六、水利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