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墙南小城抢险加固工程范本_第1页
古城墙南小城抢险加固工程范本_第2页
古城墙南小城抢险加固工程范本_第3页
古城墙南小城抢险加固工程范本_第4页
古城墙南小城抢险加固工程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0/84目录TOC\o"1-2"\h\z\u第一章总论 1一、项目概况 1二、报告编制依据及原则 1三、结论 4第二章文物概况 5一、文物概况 5二、地理位置 7三、价值评估 7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二、项目实施的紧迫性 13三、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5第四章遗址现状及要紧病害及成因 18一、病害类型及分布规律 18二、病害成因 22第五章项目建设选址 25一、地点与地理位置 25二、场址土地权属类不及占地面积 25第六章工程方案 26一、研究试验 26二、施工前预备工作 29三、墙体加固 30第七章节能节水措施 40一、编制依据 40二、设计原则 42三、综合能耗计算 42第八章环境爱护设计 43一、场地环境现状 43二、项目对环境的阻碍 43三、环境爱护措施 43第九章项目实施与组织治理 44一、项目实施 44二、组织治理 44第十章实施进度打算 46一、项目建设工期 46二、项目实施进度 46三、项目进度打算表 46第十一章工程招投标 48一、概述 48二、招标内容 48第十二章投资估算 51一、投资估算依据及讲明 51二、投资估算 52第十四章资金筹措 56一、资金筹措 56二、资金使用打算 56第十五章效益分析 57一、社会效益 57二、经济效益 58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 59一、结论 59二、建议 59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某古城墙南小城抢险加固工程2、项目单位某市城墙治理处3、项目建设地点某古城南城墙外侧。4、建设范围及内容本项目拟对某古城墙南小城现存的18段零星城墙遗址(总长1000米,总面积约6000余平方米)进行抢险加固。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3550.41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834.1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453.22万元,差不多预备费262.99万元。资金来源:申请国家重点文物爱护专项补助经费。6、项目建设工期两年半(2017年2月—2019年8月)二、报告编制依据及原则2.1编制依据(1)《某南小城北段城址抢险加固工程勘察报告》;(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爱护法》(1997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爱护法实施条例》(2003);(4)《文物爱护工程治理方法》(2003);(5)《中国文物古迹爱护准则》(2015);(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7)《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8)《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1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2)有关工程设计规范及手册。2.2编制原则(1)本项目为文物本体的抢险加固工程;(2)本着“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进行设计;(3)遵循文化遗产爱护真实性、完整性的原则;(4)在保证遗址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遗址及周边自然环境的工程干预;(5)在设计中尽量采纳传统的工艺和材料,保证遗址环境的原始状态;(6)本工程要紧采纳锚杆锚固、裂隙充填注浆、渗透注浆、支顶加固等技术方对遗址本体进行加固;(7)工程实施过程中,应按照文物爱护工程法规要求进行相应的考古调查。三、项目概况及建设条件3.1项目概况南小城位于某古城南瓮城两侧,北依南城墙,南邻北都街。交通便利。周边地势平缓,北侧略高。地理坐标N40°04′53.68″,E113°17′27.70″,海拔高程1024米。南小城位于某古城南城墙外侧,明代天顺年间巡抚韩雍修建,原城墙周长3684米,南北垂直距离为1230米,北距主城80米。中间筑护城河,有吊桥与主城相通。形状相当于一把“悬挂的钥匙”。南小城北端略呈棱形,南侧为纵长方形。其中北墙东西长630米,东西最宽处795米,最窄处214米。修建敌台约30座。设四门,上各建阁楼;东、南、西名为“迎晖”、“永和”、“永丰”。南小城后多次增修、加高、加砖、加女儿墙。万历二十年(1592)南小城北门楼阁改建为文昌阁。南小城独特的形制设计,关于操纵某城南开阔的平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拟进行抢救性加固工程的某古城墙南小城,共有18段零星城墙遗址,总长1000米,总面积约6000余平方米。南小城是某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与某古城墙一起被列入省级文物爱护单位。与某古城墙、东小城、北小城形成的独特的凤凰单展翅的城防格局,在中国的城防设置中是仅有的一例,为研究我国古代城防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历经600余年悠久的历史,南小城城墙早已失去原有的军事防备功能,但这城墙所蕴含的古代军事政治制度、生产生活方式、工程技术与材料、都市变迁等信息,永久是我们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3.2要紧建设条件该项目符合某市都市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古城爱护规划要求,符合都市用地规划要求;项目选址落实,场地满足建设和施工条件。水、电等各项配套条件良好,能够满足项目建设需要。三、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法律政策要求,既能使历史的文脉连续,又能反映着都市的个性和特性,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爱护有形的文物古迹、开发新的建设之外,更加爱护和进展了名城的无形物,即文化内涵,既爱护名城的历史真实,又爱护名城的生活真实。使得都市的进展融合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深度,使其具有历史感,历史文化名城才真正成为人类的珍宝。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某市规划要求,建设规模合理,工程技术方案可行,国民经济评价可行。第二章文物概况一、文物概况某有2300多年的城建史,残存有战国、汉、北魏、辽金、明代的城墙遗迹,是某都市建设最重要的历史见证。考古调查发觉:在操场城东、北、西三面从外向内依次倾斜叠压着明代、北魏、汉代、战国时期的夯土墙体。战国、汉代时期的平城南墙到达明府城主城北墙位置。现武定门西门东侧附近保留四个时期的夯土墙。府城主城北墙中段与操场城南墙对应部分从北向南依次有明代、北魏、汉代和战国夯土墙夹层。府城主城北墙两侧及东、南、西三墙从外向里依次有明代、唐代、北魏时期夯土墙体。北魏夯土层选土较纯,一般用深浅二色土夯成。夯层厚度在7~13厘米间,用圆底石夯具和平底圆形金属夯具夯筑。包含物有汉代陶片瓦片和少量北魏前期陶片,但不包含磨光黑瓦等平城晚期的遗物。现存的某城墙是明代徐达在旧城墙的基础上增筑的。明正德《某府志》卷二城池记“洪武五年(1372)大将军徐达因旧土城南之半增筑,周十三里,高四丈二尺,壕深四丈五尺,以砖外包。门四: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上各建楼,角楼四座,敌台楼五十四座,窝铺九十有六……西北角楼,制模宏敞,往来缙绅,多留题咏”。明初增筑完工的某府城,仅是有四门瓮城的大城。东西长1876米,南北长1768米,周长约13里,面积约3.28平方公里。城墙基础是石条垒砌,墙体用“三合土”夯筑,外包青砖。城墙高约14米,上筑580对垛子。四面伫立54座望楼、4座角楼(控军台)、96座窝铺。城墙外侧筑52座马面(墙墩子)。四门内侧各有斜坡马道,可通车马。“景泰间,巡抚年富于城北筑小城,周六里……天顺间,巡抚韩雍筑东小城、南小城,各周五里,池深一丈五尺。……南小城门凡四”。三座小城既独立成城,又与主城间有吊桥相连,相互配合,互为犄角,牢固防守。“嘉靖三十九年,巡抚李文进加高南小城八尺。万历二十年,南小城北门楼改建文昌阁。二十八年,总兵郭琥砖甃女墙。三十年巡抚记房守士重修”。大自然的作用与战争的侵害,使城墙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故不断修补、完善。顺治五年,姜瓖降而复叛,清军屠城、削城墙5尺,某废,成为一座荒城。乾隆十二年,知县谢廷俞详请重修大城、南小城、北小城。二十八年,知县宋乾金详请重修南关城门、吊桥基址,大城女墙,西门马道、吊桥、南门、西门。三十九年,知县吴麟重修……南门城楼……。从洪武五年(1372)到隆庆年间(1567—1572)南小城的完工,某城墙的建筑费时约200年。敌楼、角楼林立,瓮城、月城、罗城护卫,再加上护城河的有效阻挡,防备作用巨增。从明代开始在土筑的城墙外侧包砖,并不断增高、加宽城墙,进一步强化了城池的防备能力。2008年,某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某古城爱护和修复的决定》拉开了修复某古城墙的序幕,到2015年差不多完工。修复后的城墙本体长度为7153米,其中东城墙长1800米,瓮城本体长度628米,月城长度1326米。南城墙外侧修复关城437米,耳城364米。城墙、瓮城的本体高度12米,外加女墙2米,内外两侧均用砖包。修复城门大门楼、二门楼各4座,望楼48座,箭楼、月楼各4座,控军台(角楼)4座。南城墙外侧至北都街北侧的北小城北段,拆除了周边建筑,平坦了周边地形,并做了绿化处理,遗址周围增设了石质护栏,予以现状展示。这次修复差不多恢复了明代某城墙的格局,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二、地理位置南小城位于某古城南瓮城两侧,北依南城墙,南邻向阳街。交通便利。周边地势平缓,北侧略高。中心地理坐标N40°04′53.68″,E113°17′27.70″,海拔高程1024米。三、价值评估3.1历史价值某于汉代始置平城县。北魏天兴元年(398)在平城建都,用汉平城为“平城宫”后,汉平城消逝,仅存土城墙痕迹。从汉代,经北魏、东魏、北齐、隋唐、辽金、元代,平城一直在原地存在,洪武五年(1372)大将军徐达缩其“南之半”而改为“新某城”,某城墙时至今日依旧是某城的象征,一座城池,历经千年,原地未动,这在中国都城史上是罕有的一例。某是晋商文化最早的起源地。《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元代某路境内的居民,专门大部分“以商工为业”。明代,某军镇经济的畸形繁荣,带动了某全省商贸行业的蓬勃兴起,某境内唯一的对外口岸就设在塞北的长城古堡,某马市的开放,促进了对外贸易的进展。某军镇经济的畸形进展是“茶马古道”开通的诱因。明代,中央为了防止蒙古贵族不断南侵,沿长城一带设“九边”,某镇因“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居边隅之要害,为京师之藩屏”的重要军事地位而倍受关注。除了不断增筑的某城外,还在某一线布置了雄厚的军事力量。长年战争的军费及人员开支,一度占到明王朝财政收入的1/4。“开中法”的实施,促使商人把军粮饲草积极运送边城,以换取一定数额的食盐经营权,从而保障了边疆地区的军饷供应。同时某的军械制造业亦十分发达,药材、皮货、煤炭等商贸活动异常活跃,使某成为一座物产丰饶的府城。明王朝将某镇的功能定位为既能扼守京师安全的门户,又能确保京师对外联络的“陆路口岸”。北方各少数民族“进贡”中央,需在某同意查验、候旨进京。西域各国贡使进京也需在某“候旨进京”。关于外国商人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因而某算得上是一座对外开放都市。陆路口岸的存在,促进了某经济的繁荣。明代马市的设置,使某成为对外贸易的场所。马市的开放,促进了双边贸易的繁荣,活跃了某各项经济的进展,使某城为远近闻名的互市之都。带动了明代晋商的不断兴起。无形中进展起一支庞大的晋商大军,带动了整个某经济的进展。南小城作为某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默默记载了某古城从北魏国都到明清重镇的都市历史。3.2艺术价值明初“增筑”的某府城,是在旧土城的基础上修成的,略成方形。作为明代边防重镇又兼府城的某,独特的设计、强化了城池的防备功能,在城池建制上有其自己独特的风格。(1)南小城与与某古城墙、东小城、北小城形成的独特的“凤凰单展翅”的城防格局,是中国古城建筑史上是仅有的一例,体现了某古城的营造艺术。(2)不方亦方的主城设计,是功能和城建艺术的完美结合。明代修建的某城墙,周13里,四面城墙距离不等,随地势高低曲直变化,合围成一座大型府城。中轴线大致与地理子午线吻合。后续的南小城与主城的中轴线重叠,成为主城与翼城的中脊,操纵了府城的规模与容量。墙体外侧下层以石条、石板、石方、石柱构筑基础,土衬石以上砌砖。墙体内部用三合土夯筑。美观牢固,有效防止“火铳”等武器的攻击。城墙上设置580座垛口,便于射击和爱护自我。主城设四座城门,外置方形瓮城,旁辟偏门。外侧再筑月城,形成主城、瓮城、月城三位一体的镇城建筑,也确实是讲假如要进入主城,需通过三道城门才能进入。而且城门均不在一个方位上,需拐弯变向才可进入,有效防止骑兵的冲击。(3)小城的设置,因地制宜,体现了明代城防艺术的高超水平。景泰年间(1450~1456)筑北小城,周6里。天顺年间(1457~1464)筑东小城、南小城,各周5里。池深一丈五尺。3座小城的设置,拱立于主城之外,成为主城的外围屏障。特不是南小城“丫”字形的结构,十分奇特,从现有城墙基础部分来看,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该段地形的一个长条形的坡地而建,构成某城“凤凰城”的独有形制。(4)牢固的城墙与马面,增加了城墙的节奏感与造型美。某城墙的外墙采纳齿形设计,马面一般突出墙体约13~15米,宽一般在17~25米间,马面间距96~115米。城墙四面共置48个马面、4座角楼,不但增加了监视策应、侧射和夹击登城敌人的诸多防备能力,而且造型变化具韵律美,突显城墙宏伟气概。(5)城楼的设置,体现出“非壮丽无以重威”的立意,展示出城的大势磅礴。“某某东南西三门城楼与城同为洪武五年(公元1372)大将军徐达所建,为现在明代木构之最古者,诸楼平面均为凸字形,后部广五间,其前突出部分广三间,全部周以回廊。楼之外观,分上中下三层,檐三层。下两层檐之上缘,即紧沿其上层窗之下口。每层均较下一层收入少许,屋顶前后两卷相连,均为九脊顶”。城墙下设窝铺96处,用于屯兵备战,便于迅速反应、快速出击。(6)文峰雁塔,体现了古城某浓郁的人文气氛。天启四年(1624)由知府陈文卿于南城墙的南偏东处建一座八角七级空心砖塔,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某府城雁塔选址在城墙上,寓意高过不山。塔形高耸,隐喻文笔尖峰,企盼“昌我文人”。(7)护城河与桥梁,是都市防备和景观的完美结合。在距主城约40米处,修建护城河,一来为修城取土方便,二来设置护城河,加强镇城的军事防备能力。吊桥的设置,便于行走与主动治理。护城河的设置对历来缺水的某古城来讲,无疑也是一条靓丽的风景。3.3科学价值(1)某城作为晋北防备体系的中心,与长城沿线的卫所、堡城、关隘等构成严密和军事防备体系,某牢固的城防设施达到了中国古代城墙建设的最高水平。至今“凤凰单展翅”的整体形态、四面环护的城墙都差不多保存完好,城内十字中轴线、棋盘式路网和标志性建筑均严格遵循礼制建设。对研究明清府城规模形制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2)土遗址是古代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部分,某境内存在大量的古堡、古镇遗址,均属此种类型。而我省在此方面没有专业的爱护队伍开展此项工作。通过对南小城的建筑工艺、历史修复技术的研究,以及病害调查、病害机理、加固爱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能够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适合于某土遗址爱护的技术,为爱护同类遗址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可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培养一支属于我们某本土的土遗址爱护队伍。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南小城的18段城墙中,绝大部分墙体结构损毁较严峻,基础条石及外包砖无存,仅存夯土墙体,同时不同程度残损,墙体顶部地面无存,顶部杂草众生,保存状况较差,其中09、10号墙体要紧墙体被毁,仅存基础。残损面积共计约12000平米。现场调查表明,现存的病害类型包括:城墙墙面鼓胀、剥落,表面风化酥碱,顶面和侧墙面裂隙、倒塌,植被病害,以及人工开挖造成的洞穴、残断、倒塌等等。长期的风雨侵蚀和多年来社会爱护意识的缺乏导致的人为破坏等是造成城墙病害的要紧因素。建国以来,由于差不多建设,都市改造拆除,自然倒塌等缘故造成墙体降低、断开、变窄。其次是城墙包砖被拆除、使防水,防风化性能减弱,加上居民依墙建房、挖洞、取土,使排水不畅、底部潮湿,上部开裂又无力维修造成塌方,逐渐形成了自生自灭的后果。除01、09、10、11、16、17、18号墙体全部及04、12号部分墙体周边较为空旷具备修复条件外,其余的9段墙体被小区、民房包围,甚至成为民房的一部分,多处墙体缺口成为居民来往通道,没有任何爱护措施。南小城墙体存在的病害及险情严峻阻碍文物本体及附近居民的安全,南小城的抢救性加固工程迫在眉睫。二、项目实施的紧迫性南小城所处区域为大陆性半干旱气候,一年冬夏和一日早晚温差大,雨水少但相对集中,春秋风大,南小城各段城墙由于长时刻暴露于室外,冻融、风吹雨蚀等自然和过去无人看管等因素,导致墙体存在裂隙、倒塌等病害,严峻阻碍文物的稳定性,对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南小城建于明代天顺年间,原城墙周长3684米,经历600多年风雨侵蚀,毁损严峻,病害较多,由于常年无人治理,爱护不善,导致人为破坏及其严峻。特不是解放后,城门、敌楼毁坏殆尽,仅残存墙体痕迹,且被北都街、迎宾街、永泰南路等街道和居民区等现代建筑和道路分割为数段。调查中发觉,现有的18段墙体,最高还保存有5—6米的高度,宽度亦达7—8米,墙体时断时续,残存总长度1000米,曾经宏伟的城墙大多湮灭于现代修建的楼群中,但其差不多格局在残存痕迹中还可辨识。依照某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年8月28日作出的《关于爱护某古城的决议》、2000年3月2日通过的《某古城爱护治理条例》,某古城的爱护已列入都市总体规划,是市政府及全体市民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2008年以来,某市开展了“某古城爱护修复工程”,先后完成了东半城城墙、东城门楼及瓮城、南城门楼及瓮城、北城门楼及瓮城、西半城城墙、西城门楼等修复工程,南小城作为某古城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其爱护工作应当尽快开展,以适应某古城修复爱护的大格局。三、项目实施的可行性3.1基础工作2004年11月15日至2004年12月底,由市古建所组织,历时45天,由10多位文物工作者对现存城墙进行了实地勘察、丈量。此次调查共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市内现有城墙的长度、高度、厚度进行实地丈量,对已毁墙段亦进行了丈量,从而精确统计出明城墙的周长数据。对城墙有险情的地段重点勘察,记录在案,提出抢险措施和方案,并做出估算。对城墙现状进行了照片拍摄及电脑图片的资料留存。绘制了城墙现状示意图。对城墙周围12米操纵带内现有民居情况进行了普查。除主城墙外,将北小城和南小城也列入调查之列。1981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对某城墙遗址进行详细调查。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某城墙遗址进行详细复查。2008年开始对某城墙遗址实施爱护性修复2010年9月东城墙修复完成并对外开放。2011年3月,为了配合城墙修复工程,某市考古研究所对城墙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进行考古探沟发掘。3.2治理情况南关城的治理单位为某市城墙治理处。负责城墙的历史研究、文物爱护等方面工作;负责城墙爱护规划的编制,维修工程项目的打算和日常爱护修缮;负责景区内的道路、绿化、治安、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治理工作;负责文物及展品、物品的安全,消防、技防、安全保卫等工作;负责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爱护及旅游设施的建设。正科级建制,核定领导职数1正2副。核定自收自支事业编制20名,其中治理人员编制5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13名,其他人员编制2名。3.3符合都市进展要求某古城的整体爱护和修复,是市委确定的“加快转型进展、实现绿色崛起”思路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名城爱护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某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年8月28日作出《关于爱护某古城的决议》、2000年3月2日通过《某古城爱护治理条例》,2008年,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务院出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爱护条例》的历史机遇,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某古城爱护和修复的决定》。随后,某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某古城爱护修复工程”先后完成了东半城城墙、东城门楼及瓮城、南城门楼及瓮城、北城门楼及瓮城、西半城城墙、西城门楼等修复工程,某古城的风貌得以重现云中。作为某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南小城的爱护工作是传承历史文化、提高某知名度、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需要,也是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型都市转型、进展方式转变、科学进展的需要,更是着眼于都市长远进展,提升某文化软实力和都市竞争力,打造世界文化遗产旅游都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品牌的需要。南小城的加固爱护工作必将对某经济社会进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阻碍。第四章遗址现状及要紧病害及成因南小城遗址从现存的遗迹来看,当时的修建方法要紧有:1)粘土版筑;2)黄土夹砂石版筑;3)粘土与砂石互层夯筑等。南小城遗址现存城墙残长约1002米,此次调查的2~7号段、14~16号段墙体共计432米,各墙体基础数据见表4.1。残存夯土墙体历经600余年的风雨,在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下,存在多种病害。一、病害类型及分布规律(1)表面风化调查区域内墙体的风化层较厚,风化层表现形式不同,要紧形式有两种,一种表面结皮形成硬壳,特征为外部坚硬,但土体松散,手摸即碎,内部疏松。第二种为表面形成小裂纹,风化层较薄。造成此类风化作用的要紧缘故为风的吹蚀搬运与雨水冲刷作用。表面形成比较明显的风蚀阻碍痕迹,在综合自然力作用下,表面在剧烈温度变化、水盐运移等作用下,遗址本体表面起翘,在瞬间外力作用下胶结力失效,遗址本体表层发觉层状块体剥离破坏,胶结差的部位容易被风吹蚀,形成典型的风蚀病害,从遗址本体表面现状看,在风、雨水和温度急剧变化的综合自然力阻碍下,遗址本体以片状、颗粒状等多种形式脱落,长期以来表面形成掏蚀凹槽、层状脱落等明显的表面风化痕迹。此类病害要紧分布在城墙遗址的下部,毛细水作用范围内尤为明显。(2)裂隙(缝)调查发觉裂隙要紧有风化裂隙、卸荷裂隙、构造裂隙、建筑工艺裂隙等。风化裂隙是指遗址本体薄弱区域,在自然力作用下沿着薄弱区域逐渐深层次风化,形成次生裂隙,形状上小下大,张开度10~100毫米,多平直,无充填物,长度大小不等。卸荷裂隙,遗址本体坍塌变形后所产生的宽大裂隙及伴生的裂隙,裂隙张开度100~500毫米,呈折线、直线、曲线等形态,多有后期充填物,充填物多松散剥落土。卸荷裂隙多集中于遗址变形、坍塌严峻的部位,要紧发育于遗址顶部、本体集中受拉、受压区域等;此类裂隙,多为贯穿裂隙,严峻阻碍遗址本体的整体稳定。构造裂隙是指由于新构造活动产生的裂隙,或者沿构造活动遗留的裂隙或薄弱结构面形成的裂隙。它包括断层、节理面、地震作用产生的裂隙,以及在它们阻碍下土遗址产生的新的裂缝。构造裂缝是薄弱的结构面,在其他因素作用下,结构面张开、扩大、变形。在生土墙基,,本身受节理的阻碍,同时其上覆墙体必定随着发生变化,产生构造缝。建筑工艺裂隙,即遗址本体之间接茬夯筑缝隙裂隙,夯层之间的夯筑缝隙、不同时期修建的接茬缝隙、裂隙张开度30~300毫米,多为贯穿性裂隙,夯层之间缝隙比较平直,附近无次生裂隙,其要紧分布于遗址本体墙体接茬及夯层强度比较薄弱的层面;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裂隙切割遗址本体,裂隙为风化提供了有利的通道,从而加剧了裂隙的进展,最终导致遗址本体局部坍塌。(3)坍塌坍塌是由于局部卸荷或者应力变化导致墙体失稳造成坍塌或立即坍塌的病害。调查区域内墙体失稳严峻,局部地段差不多坍塌消逝,另外,其坍塌造成局部区域悬空,或由于在长期自然力作用下,根部掏蚀凹进也是形成悬空区域的要紧途径和方式,区域悬空为上部土体的接着坍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悬空区域遗址本体在自重作用下,由于下部、左右侧面失去了约束力,块体将朝着约束力更弱的方向逐渐进展变形,应力随之变化处于动态分布,块体与遗址本体连接部位的剪切应力、弯矩、局部压应力和拉应力随之而不断变化,并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外部表现为约束区内沿着本体构造裂隙或风化裂隙逐渐形成贯穿性裂隙,或局部压碎、拉裂等,直至内聚力小于块体自重引起的破坏力时坍塌破坏。在自然应力作用下,遗址本体不断的查找新的平衡和稳定,将不稳定和趋于失稳的本体局部能量不断释放,释放的结果造成遗址本体不断的坍塌损毁。坍塌的要紧形式表现为:倾倒式坍塌和错落滑移式坍塌。(4)酥碱由于专门的气候条件、高含盐量及建筑工艺和建筑材料的差异性、人为圈养牲畜的生物侵蚀,城墙遗址的酥碱病害表现出其独特的形式。土体中易溶盐含量较高,由于空气湿度和盐的溶解度的变化,引起盐分的结晶与溶解,以及生物粪便的滋生和侵蚀等综合作用,遗址墙体根部表现出不同的酥碱病害形式:1)土体结构不断疏松,在外营力的作用下,表面不断被掏蚀凹进,形成酥碱病害;2)盐分在表面富集,形成一层较坚硬质密的硬壳,有利于遗址抵抗风、雨侵蚀,而硬壳下则是极为疏松的松散结构土体。(5)人为破坏人为活动对城墙遗址的破坏也较为严峻,要紧表现为以下几种。1)附近居民人为开挖城墙遗址。为了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人工开挖窑洞作为住宅和储物地洞。为了生产、生活方便,使原来洪水冲出的缺口不断扩大。2)人为搭建房屋。部分居民以城墙为后檐搭建居住的房屋,对城墙土体的开挖,阻碍了墙体的稳定性,目前虽已全部拆除,但仍有大量建筑基础残余,阻碍了城墙遗址的观赏环境。3)人工开挖洞穴。因对方家用柴火、农用工具等人工开挖洞穴,战争等需要开挖防空地道,地道贯穿于整个城墙遗址,局部有雨灌入水后,长期浸泡城墙遗址造成局部坍塌,后期人为扩大明显,对城墙遗址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造成威。二、病害成因南小城遗址地处北方干旱地区,属于亚欧内陆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本地区具有以下气候特征:1)四季分明季度温差、昼夜温差大,区域温差明显,冬长秋短,日差较大;2)降水量不足且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常年多风,具有阵性特点,加剧湿蒸发量,尤以3~5月多见;3)风向,多西北风,东南风次之,其他风向较少,春季风速大于其他季节;4)沙尘灾难天气频繁;5)某处于地震带。从以上对南小城遗址所处环境的调查、城池历史沿革与人类活动现状能够看出,使此遗址出现以上各种病害的外部缘故要紧为温度变化的破坏,水的作用、风的作用及人类活动的破坏作用。内部缘故为土体自身的组成、营造技法、技术工艺以及结构特点等。(1)土体自身因素从城墙遗址的建筑工艺能够看出,城墙是由黄土夹杂当地沙土、碎石土、砾石还有少许汉代陶瓦碎片及少量北魏前期陶片等夯筑而成,级配良好且属于典型版筑生土建筑,夯层明显,其自身的特性决定容易受自然因素的侵蚀。一般都从粘结力较薄弱的夯层间逐渐破坏。(2)温度变化由于遗址本身所含有的矿物成分的差异性,不同矿物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在温度急剧变化的条件下,产生差异膨胀,使土体的结构不断疏松,强度降低。另外,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可溶盐的溶解与重结晶,对土体产生破坏。当温度在水的冰点附近反复变化时,土中水将会产生结冰、消融的反复作用,破坏土体结构的完整性。(3)水的作用气温的升降引起土体的干湿变化,会使土体沿着已有的软弱连接部位形成新的裂隙,或者使原有的裂隙进一步加深加宽进而延展扩大。当温度低于冰点时,充填于裂隙的水结晶膨胀,形成水的冰劈作用。尽管该地区干旱少雨,但大雨也是存在的,遗址表层的土体由于长期的风化作用,抗剪强度较低,抗雨蚀能力较差,雨滴对土遗址会产生专门大的冲击力,水分充填在土体的空隙中,使土体迅速崩解。雨水会沿着裂缝下渗,一方面使裂缝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降低了裂缝处的力学性能,最后墙体失稳坍塌。关于有些墙体顶部面积较大,有汇水面,雨水汇合成径流,顺地势而下,在台体表面形成冲沟,破坏台体的外貌同时雨水渗入土体裂隙,降低土的力学性能,引起土体失稳坍塌。同时,雨水改变了墙体表面的含水量,加速土体风化,加速了基础的酥碱作用。(4)风的作用风对城墙遗址的破坏要紧有三种方式,吹扬作用、磨蚀作用和旋磨作用。风本身的冲击力及上升产生的上举力将地面碎屑吹扬到空中或者剥离原地的作用。风以挟带的沙砾为工具,运动中对地表岩石的碰撞,摩擦作用。风中的沙砾在岩石的裂隙中或表面坑洼处表现出强烈的旋动作用,形成旋磨作用。风会在墙体表面产生各种凹凸不平的圆形或者不规则椭圆形的坑穴和凹坑。这些风蚀空洞将逐渐变大,与遗址本体构造裂隙等脆弱区域逐渐连接起来成片而最终剥离,形成较大的孔洞,在长期自然力作用下,逐层剥蚀脱落,形成阻碍遗址本体局部稳定和强度的坍塌和悬空区域。因此,遗址本体的风蚀凹进是遗址本体逐渐失去强度,局部应力集中形成坍塌面和悬空区域的最要紧途径。(5)人类活动破坏人类为生活生产的需要,搭建房屋、开挖洞穴、开挖生产生活交通出行门洞,军事防空洞的开挖、家畜生活践踏等,造成城墙遗址破坏极为严峻,尤其破坏后的次生病害如裂隙、坍塌、变形等直接威胁到现存遗址体的安全保存。第五章项目建设选址一、地点与地理位置南小城位于某古城南城墙外侧,明代天顺年间巡抚韩雍修建,原城墙周长3684米,南北直线距离为1230米,北距主城80米。中间筑护城河,有吊桥与主城相通。形状相当于一把“悬挂的钥匙”。南小城北端略呈棱形,南侧为纵长方形。其中北墙东西长630米,东西最宽处795米,最窄处214米。修建敌台约30座。设四门,上各建阁楼;东、南、西名为“迎晖”、“永和”、“永丰”。南小城曾多次增修、加高、加砖、加女儿墙。万历二十年(1592)南小城北门楼阁改建为文昌阁。南小城独特的形制设计,关于操纵某城南开阔的平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二、场址土地权属类不及占地面积现存的18段零星城墙遗址,总长1000米,总面积约6000余平方米。以上占地为国有土地,规划用地性质为文物古迹用地。第六章工程方案一、研究试验依照文物爱护相关规定及多年土遗址爱护工程实践经验,由于不同遗址还存在环境、土质等多方面的专门性,因此在工程实施前,需对关键的技术措施在室内试验,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材料性能、配比和用量的施工工艺方面的筛选,加固措施有效性的验证现场试验,并细化材料使用及工艺措施,同时依照试验情况制定工程质量操纵指标与措施。结合南小城城址所处区域环境、城墙遗址现状,遗址土性质,针对南小城城址遗址病害特征,需在施工前开展以下几项试验:(1)理化性质分析试验通过室内试验对遗址原用土样粒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进行相关的性能测试实验包括击实试验、耐水性测试、吸水系数测试、强度测试、透气性测试。(2)锚杆锚固试验试验目的:通过前期试验,检测拟采纳玻璃纤维锚杆的锚固力,以及在该遗址中锚杆的施工工艺及浆液配比等,以确保锚固的有效性。试验原则:1)应采纳非预应力锚固,只对锚头进行锁定;2)应选择与土体弹塑性接近的主筋材料,应通过现场实验来确定;3)注浆材料应与夯土体完整性加固注浆材料一致,应通过现场实验来确定。试验方法:城墙失稳要紧发生在裂缝和不同时段墙体的维修界面上即新旧夯土的接合面。这些部位在环境变化(地震、降雨、以及排水不利等)的工况下,易产生失稳。现场选取典型的病害区域进行锚杆锚固试验。通过对采纳不同锚杆加固效果的分析,确定在最不利的工况下,内、外墙的安全系数。同时,确定不同情况下锚杆的纵向抗拉强度、耐酸碱盐腐蚀性。从而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拟选材料的适用性、安全性和有效性。(3)表面防风化试验试验目的:不同遗址病害程度、所处环境不同,对其进行表面防风化加固时,所用防风化材料的浓度和实施工艺也不同,需要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南小城遗址不同区段防风化加固时防风化材料的浓度,喷洒(滴渗)渗透量以及实施工艺。通过现场的模拟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和材料。由于本次工程的要紧内容是解决墙体的稳定性问题,同时土遗址防风化工作也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对防风化材料的要求也比较高,现在多处于试验时期,而且必须通过长期的观看、试验最终确定防风化的治理措施,故本次表面防风化仅是试验性质,不做大面积处理。试验方法:在表面防风化现场试验中,首先依照不同病害情况、所处环境拟设定四个试验条件:1)采纳表面喷洒和滴渗工艺对比;2)所使用的防风化材料浓度与渗透数量对比;3)间隔时刻;4)喷洒或滴渗次数对比。通过不同情况下试验区域表面防风化前后表层强度、表面防水与抗渗性能的变化情况确定施工工艺与材料,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裂隙注浆试验试验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裂隙进行注浆试验,依照试验效果确定施工工艺与材料。试验方法:首先对城墙夯土体内部裂缝和松散带、密实度进行详细调查,依照不同情况分不进行试验,要紧针对遗址墙体的贯穿性较大裂隙的充填注浆和一般裂隙的裂隙注浆进行现场试验。其中,裂隙充填注浆要紧通过现场试验,确定裂隙注浆材料的配比、填充土块的直径大小,以及间断式、间歇式和逐层注浆的周期操纵、注浆量的多少、注浆过程操纵、加固后表面协调性处理等。裂隙注浆要紧通过现场试验确定遗址墙体裂隙注浆材料和配比。(5)夯筑砌补试验目的:受自然力和人为因素的阻碍,坍塌区域和孔洞较多,夯筑砌补是此次工程的要紧手段,通过现场夯筑砌补试验确定施工工艺与材料,从而有效的加固遗址墙体。试验方法:依照城墙原有土样的理化性质分析试验结果,选择与其各项性质相近或相同的土作为试验主材料,通过模拟原始工艺进行夯筑试验,在试验中通过1)原夯土墙体与加固夯筑砌补墙体之间的粘结实施工艺和评价;2)夯筑过程中的打夯震动带来负面阻碍的防范和消除;3)夯土材料的要紧成分和配比;4)夯层厚度;5)粘土夯层、粘土与沙石土互层夯筑、粘土夹杂砂石土三种要紧夯筑形式的实施工艺等,完成夯筑砌补工艺与材料的选择。二、施工前预备工作2.1考古勘察此前,因墙体周边建筑较多,不具备勘察条件,工程区域内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考古勘察工作,依照以往爱护加固工程经验和相关法规,为防止对文物的破坏和文物信息的流失,在文物遗址区工程活动,必须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因此,在工程实施前,为配合工程实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要的地段进行考古清理发掘工作,局部地段与施工结合进行。考古勘察方法:墙体截面位置均要设置一条探沟,墙体两侧依照情况每隔10~20m挖一道探沟,查明墙体遗迹及基础宽度、做法、土衬石位置等信息,以此修正设计中基础的宽度和做法,以及是否采取必要的展陈措施。同时探明地基承载力,确定外包墙体的基础做法,以保证基底地基承载力不低于170kpa。2.2安全支护由于遗址本体发育裂隙的不断进展,遗址本体的坍塌卸荷,工程项目的实施扰动可能会遇到再次坍塌或坍塌变形、倾倒变形等局势,要对坍塌体、人为孔洞、裂隙及其它阻碍施工安全的部位进行刚性支护加固,确保现场施工人员安全及遗址本体的安全,并保障爱护加固措施的实施。三、墙体加固调查区域内墙体坍塌、人为孔洞、裂隙等病害较为严峻,周边居民因生产、生活等缘故削墙取土的情况也比较多,导致部分墙体厚度小于500mm,且多数不规则,墙体的稳定性极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参考历史资料并通过现场调查,墙体的基础厚度应该在6~8m,高度3~9m,借鉴某城墙的爱护方法,延城墙基础厚度砌筑城砖,收分12%至3~3.6m,墙体下部不足夯筑至与砖体同高。墙体加固施工中,先进性刚性支护,再进行人为孔洞填补、裂隙注浆加固、锚杆加固,然后砌筑城砖,夯筑加固。城砖砌筑0.5m高度开始三七灰土填充夯筑,随砌筑高度逐步夯筑,直至达到设计要求。高于砌体部分宽度不足2m的墙体采纳原材料原工艺人工夯筑至2m宽度。3.1人为孔洞加固填补针对施工墙体存在的人为孔洞,深度大于1m的孔洞,内置机红砖刚性支护,沙袋填充,深度小于1m的孔洞直接沙袋填充(详细做法见图纸)。填充后洞口与原墙外表面留100mm空间,距基础3~3.6m的孔洞后期砌筑城砖,三七灰土夯筑隐蔽,超出夯筑范围的孔洞采纳改性料礓石、石英砂,偏高岭土和墙体原状土比例:1:0.4:0.6,水灰比0.2混合物表面处理,上抹3~4遍。3.2裂隙注浆裂隙必须进行注浆充填,否则一旦裂缝中入渗雨水会导致土体软化,促使墙体裂隙进一步发育或坍塌;另外,裂隙中不断填充沙土,或裂隙两侧长期风化,逐渐对遗址本体局部造成不良阻碍。因此,关于遗址本体表面发育的密集微型裂隙,卸荷后表面形成的次生裂隙,差不多位移或歪闪的贯穿性裂缝都必须进行注浆封闭加固,否则在长期风雨和其它自然外力作用下,将成为破坏突破口,逐渐的使遗址本体发生剥离和剥落,局部坍塌等。因此,裂隙注浆是遗址本体病害治理要紧措施。针对不同宽度裂隙,具体工艺如下:1、轻微裂隙加固工艺(小于10mm)(1)裂隙清理。人工清理配合气泵,0.1~0.2MPa气压对钻孔残留的虚土、杂质等进行清理。(2)改性料礓石浆液表面渗透。采纳改性料礓石、150目石英砂、偏高岭土比例:1:0.4:0.6,水灰比1:1对裂隙预注浆湿润内部土体,以达到防止土体吸水改变水灰比的目的。(3)改性料礓石浆液及混合砂浆配制。采纳改性料礓石、150目石英砂,偏高岭土和墙体原状土制成混合砂浆,比例:1:0.4:0.6,用水灰比0.2混合砂浆做封堵裂隙泥;水灰比0.5~0.7混合浆液做灌浆料。要保证一定的搅拌转动速率,搅拌时刻一般不小于30min,同时不能采纳配置时刻超过2小时的浆液,随用随拌。(4)裂隙封堵及埋设注浆管。用配好的封堵砂浆封闭裂隙,按照不小于300mm的间距,顺着裂隙的走势埋设注浆管。注浆管采纳直径依裂隙宽度不大于10mm的塑胶注浆管。注浆管埋深对穿透墙体的裂隙要求两侧在不同高度同时埋设,两侧相邻两注浆管的距离不大于200mm,且两注浆管的末端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5)压力注浆。注浆采纳孔底注浆法,注浆压力操纵在0.2~0.4MPa,采纳气泵将浆液按自下而上的次序通过注浆管进行;注浆时,当相邻的上方注浆管中出现浆液溢出时应停止注浆,并堵塞该注浆孔,再向上方的注浆管中注浆;若裂缝较窄小,可适当增大水灰比以减小浆液粘度,增大可灌性。同时要掌握一次性注浆量不宜太大,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注浆,一般采纳不同裂隙间隔注浆法,防止注浆过量。(6)封闭注浆孔。注浆结束后用水灰比0.2砂浆封闭注浆口2、宽大裂隙加固工艺(大于10mm)(1)裂隙清理。人工清理配合气泵,0.1~0.2MPa气压对钻孔残留的虚土、杂质等进行清理。(2)改性料礓石浆液表面渗透。采纳改性料礓石、150目石英砂、偏高岭土比例:1:0.4:0.6,水灰比1:1对裂隙预注浆湿润内部土体,以达到防止土体吸水改变水灰比的目的。(3)裂隙填堵。裂隙内填筑10~25mm砾石(依照裂隙宽度适当调整),增加注浆后的强度,保证裂隙充实。(4)改性料礓石浆液及混合砂浆配制。采纳改性料礓石、150目石英砂,偏高岭土和墙体原状土制成混合砂浆,比例:1:0.4:0.6,用水灰比0.2混合砂浆做封堵裂隙泥;水灰比0.5~0.7混合浆液做灌浆料。要保证一定的搅拌转动速率,搅拌时刻一般不小于30min,同时不能采纳配置时刻超过2小时的浆液,随用随拌。(5)裂隙封堵及埋设注浆管。用配好的封堵砂浆封闭裂隙,按照不小于300mm的间距,顺着裂隙的走势埋设注浆管。注浆管采纳直径10mm的塑胶注浆管。注浆管埋深对穿透墙体的裂隙要求两侧在不同高度同时埋设,两侧相邻两注浆管的距离不大于200mm,且两注浆管的末端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6)压力注浆。注浆采纳孔底注浆法,注浆压力操纵在0.2~0.4MPa,采纳气泵将浆液按自下而上的次序通过注浆管进行;注浆时,当相邻的上方注浆管中出现浆液溢出时应停止注浆,并堵塞该注浆孔,再向上方的注浆管中注浆;若裂缝较窄小,可适当增大水灰比以减小浆液粘度,增大可灌性。同时要掌握一次性注浆量不宜太大,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注浆,一般采纳不同裂隙间隔注浆法,防止注浆过量。(7)封闭注浆孔。注浆结束后用水灰比0.2砂浆封闭注浆口。注:关于宽大裂隙特不是贯穿裂隙,侧面裂隙封堵后应采纳模板全支护防止浆液渗漏。关于墙体顶部与墙体平行的建筑工艺裂隙等,应当在锚杆锚固后再裂隙注浆。以上注浆的材料级配比及水灰比均为参考值,具体参数应当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具体确定。混合砂浆中加入墙体原状土要紧目的是使砂浆颜色与墙体颜色保持一致。3.3锚杆锚固锚杆锚固是指遗址本体在失去一定的粘聚力而局部失稳,通过锚杆给失稳本体新的连接力的技术措施,遗址本体可依靠锚杆连接提高本体的整体稳定性。这种工艺技术方便、简洁、隐蔽性好、强度提高较明显,是治理遗址本体局部失稳的重要措施。玻璃纤维锚杆。要紧针对遗址本体较大,局部失稳、裂隙发育、倾斜等遗址病害,锚固范围不超过10m。玻璃纤维锚杆已在内蒙元上都遗址及新疆北庭故城遗址取得成功应用。该材料具有耐潮、耐腐蚀、强度大等特点。比较适合遗址本体加固。具体性能详见下表。表两米长玻璃纤维锚杆性能指标依照文物爱护中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必须遵循先试验再使用的原则,在南小城一期爱护加固中,玻璃纤维锚杆使用前必须进行现场拉拔试验,单根锚杆的设计极限锚固力≥4.0kN/m。采纳人工成孔,浆液采纳改性料礓石、石英砂,偏高岭土和墙体原状土比例:1:0.4:0.6,水灰比0.5~0.7灌注。注入浆液后应随即插入锚杆,以保证杆体与孔壁接触密实。锚孔斜插角依照对锚的需要确定,穿透墙体两边锚固。尽量保持垂直于失稳块体。依照锚具的尺寸以锚杆中心为中心凿槽,深度30mm左右,并保持表面的平坦协调。1)依照遗址本体的实际情况,对悬空遗址本体做临时安全支护,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及遗址的安全。遗址本体支护不能与操作脚手架连接,形成独立稳定的支护体系,幸免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扰动的不利阻碍。2)定位放线。依照要锚固的遗址本体范围,锚固结构布置的位置,锚固的结构形式和隐藏形式等对遗址本体进行锚固结构位置布置的放线,依照设计要求结合实际情况,选中持力点和锚杆作用力的角度、锚杆长度等。3)成孔。采纳机械钻孔和螺纹钻人工钻孔相结合的方式,钻孔深度一般为1.5m~9m(依照墙体厚度决定,穿透墙体对锚),钻孔过程中应注意成孔角度,一般略向上倾斜,倾斜角度不大于5°,成孔直径为60~150mm。4)清孔。采纳有一定风力的鼓风机,对钻孔残留的虚土、杂质等进行清理。5)安装锚杆。依照墙体厚度选择合适长度锚杆,锚杆放入钻孔之前,应检查孔道是否堵塞,查看孔道是否清理洁净,并检查锚杆体的质量,确保锚杆组装满足设计要求。安放时,应防止锚杆压弯、弯曲,注浆管宜随锚杆体一同放入钻孔,锚孔一端采纳水灰比0.2改性料礓石混合砂浆封堵,并模板支护,注浆管端距管底宜为50~100mm,锚杆放入角度应于钻孔角度保持一致,在入孔过程中,注意幸免移动对中器。6)注浆。先采纳改性料礓石、150目石英砂、偏高岭土比例:1:0.4:0.6,水灰比1:1对裂隙预注浆湿润内部土体,以达到防止土体吸水改变水灰比的目的。注浆采纳改性料礓石、石英砂,偏高岭土和墙体原状土比例:1:0.4:0.6,水灰比0.5~0.7灌注浆液进行注浆,注浆压力0.2~0.4MPa,注浆结束后封堵注浆孔;7)依照锚板的尺寸以锚杆中心为中心凿槽,深度30mm左右,并保持表面的平坦;8)安装锚具;9)表面处理。锚固支顶结构可依照实际情况进行隐蔽处理。采纳改性料礓石、石英砂,偏高岭土和墙体原状土比例:1:0.4:0.6,水灰比0.2混合物表面处理,上抹3~4遍。3.4包砖砌墙依照实地勘察,南小城墙体根部区域有草丛杂物、塌落积土,又历经多年渗水返潮、雨水冲刷、冻融风化墙根多处凹进酥化现象,故要用包砖砌墙的方法进行治理爱护。1、墙体砌筑先清理墙根部杂物、脱落余土至原墙根部。墙体基础采纳200mm厚三七灰土夯实,上铺100mm厚C15抗渗砼垫层。砌筑墙砖3~3.6m高,砌体下部及上端宽均等于或略大于1.2m,侧面墙体60m内范围设置伸缩缝;底部砌衬石玄武岩,其规格1000×350×200mm,用M10水泥砂浆砌筑,白灰膏勾缝;墙体外表面砌仿古城砖厚420mm,其规格420×210×110mm,收分12%,每6层设置拉结砖1层,灰缝厚度为10~12mm,原浆勾缝,内衬机红砖(规格240×115×53mm)M7.5混合砂浆砌筑。白灰浆砌筑勾缝,与里面墙体接槎砌实。砌体与墙间有缝隙随砌随回填三七灰土夯实。护城砖顶端钢筋混凝土排水槽,排水坡度注5%集中排水,在砌体上部做明沟,Φ150PVC隐蔽式雨落管顺下排出。具体做法见设计图。2、地面散水设计1)延已砌筑墙体外围1000mm,设置散水,清理区域内渣土。2)散水根部为±0.000,即海拔1045.30m,散水面层420×210×60mm墨蓝玄武岩1:4干硬性水泥砂浆铺设,700mm厚三七灰土分层夯实,路牙挡石采纳420×210×100mm,路牙挡石基础采纳100mm厚C20砼。3.5夯筑加固夯土砌筑是土遗址支顶加固的要紧技术措施,要紧针对局部悬空失稳、掏蚀凹进严峻且上部本体自重较大,或局部有失稳趋势本体,所采纳的加固技术。此措施要紧通过从本体地面垒砌或夯补的方式,有效增强悬空区域遗址本体的自稳能力。悬空区域遗址本体在自重作用下局部剪切应力和弯矩急剧增加,而土质墙体内聚力较差,当自重应力大于悬空区域剪切面剪应力,或自重力矩大于内聚抗力时,均会最终形成下错或倾倒式破坏。因此针对此类病害,在外包砖体的基础上,沿护城砖与原墙体之间夯筑三七灰土,至护城砖高度一致。夯筑要紧针对遗址墙体根部大面积坍塌或凹进区域所采取的加固措施。采纳三七灰土夯筑,夯筑土体的干密度要求大于1.70g/cm³,含盐量小于0.5%,延外筑墙体夯筑,每层夯筑高度不超过150mm。具体施工工艺如下:(1)实施前预备①布设变形监测仪器,观测实施前后遗址本体的位移。②依照遗址本体的实际情况,对遗址本体作刚柔性安全支护,确保施工过程中人身安全及遗址本体的安全。遗址本体支护不能与操作脚手架连接,形成独立稳定的支护体系,幸免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扰动的不利阻碍。(2)夯筑①清理遗址本体根部虚土,直至持力层,并进行必要的夯筑。②喷洒一定量的水在遗址本体的根部,完全浸湿遗址本体坍塌区域和根部,确保夯筑砌补墙体与原墙体有足够额粘结力。③待夯筑位置均成孔埋设麻撮,直径不大于20mm,深度不小于100mm,埋设麻撮间距操纵在300-500mm之间,且成梅花形布置。④下部夯筑填补,城砖砌筑0.5m高度开始三七灰土填充夯筑,随砌筑高度逐步夯筑,直至达到设计要求。⑤上部夯筑加固,高于城砖砌体,部分宽度不足2m的墙体采纳原工艺人工夯筑至2m宽度,夯筑层厚不超过150mm,尽量操纵与原墙体夯层厚度相近,增加薄层墙体的稳定性。材料采纳接近原墙体黏土加中砂、砾石和石灰,级配比拟采纳黏土:中砂、砾石:石灰=1:0.25:0.1,水灰比0.2进行封闭浸泡24小时,形成干硬性灰土方可施工。具体级配比依照现场试验确定。(3)表面修整按照原有遗址墙体的造型和走势,修整夯筑砌补区域的墙体表面,使得表面与原有夯土墙体协调一致。第七章节能节水措施一、编制依据(一)相关法律法规、规划(1)《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6)《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9)《某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08);(10)《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治理方法》(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2010年6号令);(11)《某省节约能源条例》;(1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1年);(1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1年及修订本);(14)《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15)《民用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46号);(16)《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务院令28号;(17)《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投资[2004]2505号;(18)《某省进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抓紧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晋发改资环发[2010]1387号;(19)《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晋政发[2006]38号(20)《某省建设厅近期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实施方案》晋建科字[2007]180号(二)相关标准和规范(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1-2006;(2)《城镇热力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3)《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4)《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9)《某省用水定额》2008;(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11)《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治理通则》GB17167-2006;(1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1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1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给水排水》;(1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1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二、设计原则1.贯彻国家节能和开发能源并重的方针;2.采纳先进合理的工艺和材料,优先选用国家推举使用的节能产品;3.推广行之有效的“四新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三、综合能耗计算本项目运营期不产生能耗。第八章环境爱护设计一、场地环境现状项目现场地为四面被都市道路围绕的场地,没有有害于环境的建筑和设施。周围单位和居民也没有提出对本项目建筑的限制性要求。本建筑群对都市环境有良好改善作用。二、项目对环境的阻碍本项目本身要求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安全爱护文物,为居民提供舒适优雅的居住环境。这些环境阻碍因素对外部的阻碍相对较小,只要加强治理,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就可将阻碍减少到最低限度或者不对环境产生有害阻碍。三、环境爱护措施1、施工中的污染治理该工程建设区内,四周差不多上都市道路和车辆行人,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有一定阻碍,因此,施工中应在场地周围应设置围障,对产生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需加隔声装置,对粉尘拟采纳喷水除尘。总之应严格执行成都市有关文明施工的各项规定,最大限度的防止和减少污染。第九章项目实施与组织治理一、项目实施某古城墙南小城抢险加固工程实施主体是,按照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国家文物局(2007)3253号《关于全国“十一五”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爱护设施建设规划》文件精神及国务院批准的《某市总体规划》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科学规划、分组负责、精心组织、大胆探究,有打算、有步骤地做好实施工作,要成立由要紧领导挂帅,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领导机制,负责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治理。二、组织治理为使本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工,项目成立工程指挥部,指挥部的职责是:负责协调上下左右的关系,制定有关项目内的重大政策、制度与措施,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及资金的使用和建设进度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的职责是:(1)负责办理工程建设的各项手续及项目指挥部各项决策的落实,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并会同有关部门具体对项目进行技术指导。(2)负责组织工程的招标、投标和工程监理。土建工程实行邀开招标,整个工程建设过程托付具有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3)强化项目资金治理。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帐、专人治理,并严格按国家批复方案及工程预算进行列支,坚决杜绝挤占、挪用。充分发挥审计、监察及投资和治理部门的作用,加强对资金使用的检查和监督,同时同意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4)加强工程质量治理。依照国家及某省有关工程质量治理的精神,本项目拟建立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单位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等制度,以确保工程质量。(5)搞好项目的竣工验收和档案治理工作。项目完成后,要从工程设计、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综合效益等方面进行自检、自验。自验合格后申请有关部门进行正式验收,未经验收及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验收合格后,将从项目申报到竣工验收各环节的文件、资料等,按有关规定收集、整理、归档,完善项目档案并制定档案治理制度。第十章实施进度打算一、项目建设工期项目打算建设工期为2年半(2017年2月—2019年8月)。二、项目实施进度为了尽快将此项目付诸实施,落实打算,保证工程进度,必需科学合理地安排建设进度,以缩短工期。具体安排如下:2017年2月~2017年3月,可研报批及立项;2017年4月~2017年5月,项目设计、招标及施工预备;2017年6月~2019年7月,项目主体工程施工时期;2019年8月,项目竣工验收。具体实施打算,以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审批意见为准。三、项目进度打算表表11-1项目进度打算表ID任务名称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010203040506070809101112010203040506070809101112010203040506070809101112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项目前期工作1.1项目报批立项1.2勘察设计、招标2工程实施及竣工验收2.1主体工程2.2竣工验收第十一章工程招投标一、概述为保证工程实施的顺利进行,缩短建设工期,力争早日完工,必须对工程进度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建议施工前首先做好资金筹措等前期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招标方式择优选择技术力量雄厚、施工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保质、保量完成施工图设计及工程建设工作。二、招标内容1、具体要求(1)对投标申请人财务状况、公司组织机构、施工机构设备、近三年内工程设计、监理、施工等相关业绩资料的预审,由投标申请人按要求填报资格预审文件,招标人会同招标代理机构进行审核。(2)整个招标过程托付具有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组织完成。2、招标范围与标段划分(1)勘察事项因专业性较强,故应列入招标范围。(2)设计、监理事项因专业性较强,投资额达到招标要求,采纳招标方式确定实施单位。(3)建筑工程采纳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3、招标方式公开招标。4、招标差不多情况表

某省建设项目招标方案和不招标申请表项目名称某古城墙南小城抢险加固工程建设单位单位负责人及电话联系人及电话建设内容本项目拟对某古城墙南小城现存的18段零星城墙遗址(总长1000米,总面积约6000余平方米)进行抢险加固。建设地点和起止年限某古城南城墙外侧2017年2月—2019年8月总投资额3550.41万元资金来源及构成申请国家重点文物爱护专项补助经费合同估算额(万元)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不采纳招标方式全部招标部分招标托付招标自行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勘察76.00√√√设计116.13√√√建筑工程2834.19√√√安装工程监理44.02√√√设备重要材料其他拟选择的招标公告公布媒介某招投标网()拟选择的招标代理机构情况讲明:建设单位(盖章)年月日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一、投资估算依据及讲明1、编制依据(1)《某省仿古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11;(2)《某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2011;(3)《某省建设工程其他费用标准》2009;(4)某省及某市当地的材料差价及其它造价文件;(5)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及文件。2、估算讲明(1)人工费依据《某省仿古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及当地实际市场人工费确定计算。(2)材料费工程采纳的砂、石、水泥等材料就地取材的原则,价格结合当地料场调查情况确定。(3)工程其他费用拆迁安置补偿费:指按国家规定所应支付的被征用土地上房屋、水井、树木等附着物的补偿费。本项目投资估算未包括此项费用的计算。建设单位治理费:指建设单位为项目的立项、招标、建设、竣工验收、总结等工作所支付的治理费用,依据相关规定计取。勘察设计费:指托付相关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的可行性研究及勘察设计时所发生的费用,依据《某省建设工程其他费用标准》确定。建设单位临时设施费:指建设期间建设单位所需临时设计的搭设、维修、摊销费用或租赁费用,参照《某省建设工程其他费用标准》确定。工程监理费:指建设单位托付具有市政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按施工监理方法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治理所发生的费用,依据某省物价局、某省建设厅晋价服字[2007]126号文件相关规定计取。(4)预备费差不多预备费:指初步设计及概算内难以可能的工程费用,按照一类工程费用和二类其他费用之和的8%计取。价差预备费:依照《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对差不多建设大中型项目概算中“价差预备费”治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某省的有关规定,该项费率按零计取,即不计价差预备费。二、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