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巿通州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北京巿通州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北京巿通州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滑稽魂”漫画,为民国初年画家周慕桥所绘。画中人物手拿一杆旱烟枪在楼梯口对着电灯泡,仿佛在说:“取个火吧。”漫画内容反映出当时A.电灯已普及中国 B.西方先进科技深刻影响中国国民C.民众生活很落后 D.民众对西方文明的认知存在局限2.历史学家陈旭麓评价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该事件是A.中共“二大” B.新文化运动 C.国民革命 D.二次革命3.传教士林乐知曾评价说:“欲自强其国者,徒养多兵,广购兵船枪炮,自谓可以示威,而实与驴服狮皮,终为群兽觑破而丧其身者无异也。”下列能说明以上观点的论据是A.洋务派,中体西用 B.顽固派,盲目排外C.维新派,君主立宪 D.革命派,民主共和4.19世纪40年代开始流行科学种族主义学说。在《人种不平等论》中,戈宾诺将人类划分为四个主要人种:非洲人描绘为愚钝懒惰的人群;亚洲人聪慧但驯良;美洲土著迟钝而傲慢;只有欧洲人充满智慧、高贵,并在道德上高于其他种族。这种思想本质上反映了A.种族主义成为欧洲帝国主义的专属品B.欧洲各国社会与文化的差异C.生物进化论思想在人类社会中的异化D.欧洲势力在世界的主宰地位5.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A.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C.正面战场有力打击了侵华日军D.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6.下表列举了甲午战争前中国三类新式企业的资本构成(单位:万元),由此可知,下列企业属于表中丙类的是类别国家资本外债资本买办、官僚的资本一般商人资本甲931140——乙1088587526526丙——280560A.开平煤矿 B.发昌机器厂 C.轮船招商局 D.福州船政局7.1895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在给丁汝昌的劝降中写道:“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不以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这封劝降书客观上反映了中国战败的原因是A.清政府改革力度不及日本 B.清政府部分官员临时变节C.日本为发动战争蓄谋已久 D.中国将领对时局认识不清8.一战爆发之初,中国《新群杂志》便公开检讨国家主义(强调国际强权政治和霸权思潮);《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也提出要用和平的“协力主义”来弥补国家主义的不足;梁启超更为彻底地放弃了极端国家主义主张。这些现象可说明当时A.世界局势影响中国思想的路径思考B.一战改变世界新旧文明格局C.中国知识分子全面抨击西方价值观D.国家主义遭到外交公理的冲击9.“民国建设肇始,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蕲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袁世凯所谨守的是A.同盟会纲领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约法》10.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A.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尚未形成 B.英国的利诱政策非常有效C.英方记载有违基本的事实 D.民众对清朝封建统治严重不满11.“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上述材料反映了A.本身生活和行为是定罪主要依据B.自然法精神在实践中面临挑战C.罗马法的理念在现实中无法实现D.罗马法不重视证据和法律程序12.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日益流行。从知识精英到一般知识分子,中国的文化论述里弥漫着讲求卫生、强身救国的主张。《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年)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这种现象说明A.清政府顺应近代化潮流 B.主要在知识阶层传播C.“卫生”观念承载着国家、种族意识 D.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西方化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40年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物,在民族战争失败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命题。在这个命题里,反抗西方的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以其所包含的时代内容而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方向。……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社会的艰难变革。40年代、60年代、90年代因之前后相接,成为新陈代谢的三个历史环节——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问题(1)“40年代”的“时代内容”是什么?(2)分别以史实说明“60年代、90年代”是如何体现“反抗西方的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之统一”的?(3)经过半个世纪的新陈代谢,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相对于“40年代”有哪些不同?14.(20分)国家和政府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国家和政府应当为公共利益而努力,而不应当为私人利益而奋斗,是共和政治的基本含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第奇家族虽然在1434年确立了对佛罗伦萨共和国的统治地位,但在这之前的几起几伏以及确立统治地位后并未销声匿迹的党派斗争,常常使他们心有余悸,对人文主义的慷慨赞助,可以争取更多的普通市民,在很大程度上确实起到了宣传、巩固自己,排斥、削弱政敌的作用。在这里召开宗教会议,云集此地的各国宗教界权威人士亲眼目睹共和国文艺复兴的盛况,他们感受到了佛罗伦萨统治者治国有方,自然对其刮目相看,因而其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家族的罗伦佐当政时期,他已不只是一个保护者,旁观者、赞助者,还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艺术家和运动的实际领导者。——(英)赫伯特《美第奇家族兴亡史》材料二现在的国会以它的职权宣布并且规定:英国的人民和所有隶属于它的领土和地区上的人民,都是并且都将由此构成、缔造、建立和团结成为一个共和国和自由邦。它将由这个民族的最高权力,即国会中的人民代表和他们所任命的为人民谋福利的官员所统治,而不需要任何国王和贵族院。——1649年5月19日英国国会决议材料三在1875年期间,国民大会通过了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原则。1875年的宪法没有包含直接指明国家制度的形式的条文。只在规定总统选举程序的一条中提到“共和国”一语。总统得到广泛的权力,直到解散第一院的权力。第二院不是通过直接投票的方式,而是由自由市代表选出的。被赋予极广泛的权力的第二院,能够阻止第一院的一切活动。——马生祥《法国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美第奇家族推动佛罗伦萨建筑活动的史实,并分析其支持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2)用一句话概述材料二决议的历史意义。指出该决议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并分析其出台的政治背景。(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一院”、“第二院”的含义,并说明这部宪法所确立的政体所反映的法国社会面貌。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答案解析】

电灯没有明火,而且不能像火柴一样来点烟,这说明画中人物不知道电灯这一新兴事物的性质,故漫画反映了中国民众对西方文明的认知存在局限,故选D,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AC,排除。2、B【答案解析】

据材料“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可知,这一事件发生在辛亥革命后,且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这是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B正确;据所学可知,中共“二大”没有涉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A错误;国民大革命是1924年兴起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与材料无关,C错误;二次革命是孙中山针对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与材料无关,D错误。3、A【答案解析】“广购兵船枪炮”、“实与驴服狮皮,终为群兽觑破而丧其身者无异”大意是说,只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与披上野兽的皮毛无异,最终必会被野兽们看破而丧身,喻指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最终改变不了被侵略的结局,故选A;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这一题关键是要读懂题干中林乐知的评价,找准里面的关键信息“广购兵船枪炮”、“实与驴服狮皮,终为群兽觑破而丧其身者无异”。4、D【答案解析】

在《人中不平等论》中,欧洲人在道德上高于其他种族,这种结果不是自然的结果,而是人为的划分,说明欧洲势力在当时的世界上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故选D。近代美国同样也有种族主义,由此可知种族主义并非欧洲帝国主义的专属品,排除A;《人种不平等论》强调的是亚洲人、非洲人、美洲人和欧洲人之间的区别,而不是欧洲内部之间的差异,故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生物进化论》在1859年才发表,而材料中这种对人的归类从19世纪40年代就已开始,故材料所述与生物进化论的异化无关,排除C。5、C【答案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查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这里的我备战区指的是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从“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的信息可知正面战场有力打击了侵华日军,故C项正确;A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仍是片面抗战路线,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是平型关大捷,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6、B【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甲企业以国家资本为主,不允许买办和一般商人投资,联系所学可知为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用工业;乙虽是国家资本为主,但是允许买办官僚等投资,说明是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丙企业没有国家资本和外债资本,只有买办官僚和一般商人的资本,说明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选B;AC属于乙类,排除;D属于甲类,排除。7、A【答案解析】

本题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中“我国实以急去旧治,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不以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则国可相安”可知,在日本联合舰队司令看来,日本因新政而自强,中国只有从根本上改革才能免于败亡,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清政府部分官员是否变节,B项错误;材料主旨体现的是清政府改革与日本的比较,而不是日本发动战争的蓄谋,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将领对时局的认识问题,D项错误。8、A【答案解析】

一战爆发之初中国《新群杂志》杜亚泉、梁启超等当时国内刊物和知名人士均反思和抨击国家主义的弊端和不足之处,他们是在汲取一战造成的灾难性后果的基础上反思国内近代化路径的选择,除了要实现国家强大、民族独立外,还要更多关注对人类文明的重塑与探索,避免走上一战尔虞我诈、自相残害的局面,故选A;材料主要反映出一战爆发对中国知识界思想路径选择产生的影响,未反映出一战在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排除B;材料虽然提到知识分子对西方国家主义价值观的抨击,但仅限于对国家主义的抨击,并不能说明对西方价值观的全面抨击,排除C;材料并未反映外交公理对国家主义的冲击,排除D。【答案点睛】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9、C【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项并非宪法性文件,排除A项;B项主张建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与材料中的共和精神矛盾;D项是袁世凯炮制出来的为自己的专制铺路的文献。因此ABD均错误。C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民国初年实行的宪法性文件。考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点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912年制定。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效仿美国成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希望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在袁世凯当选大总统后,一步步的破坏了《临时约法》。10、A【答案解析】

据材料“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可知,鸦片战争期间民众的表现可知当时中国民众的观念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许多人还看不到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存在,没有意识到英国军队的侵略性,A符合题意;民众主动为英军服务,并非英军利诱,故B错误;据材料“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可知,材料有一定的可信性,C说法错误;材料中只反映的是中国“民众”和“英军”的关系,没有涉及“民众对清朝封建统治严重不满”,D错误。11、B【答案解析】

由材料“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可知,在人们心中按照自然法原则对这一案件已作定性,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却因为司法官失职导致结果变化,故选B。材料强调的是自然法的精神原则是定罪的依据,而不是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排除A;材料说的是遭遇到现实挑战,而不是无法实现,C项以偏概全,排除;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非常重视证据和法律程序,排除D。12、C【答案解析】

材料信息“中国的文化论述里弥漫着讲求卫生、强身救国的主张”“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体现出近代卫生观念和救亡图存的结合,因此这种现象说明“卫生”观念承载着国家、种族意识,故C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是否是清政府的行为,故A错误;材料未强调卫生观念主要在知识阶层传播,故B错误;强调卫生不能说生活习俗日益西方化,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2)60年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洋务派设立总理衙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主张“中体西用”,开展洋务运动。90年代,甲午战败后,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宣传进化论,积极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3)政治:从单纯学习西方技术(或盲目自大)到学习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经济:从自然经济遭到冲击(或农业经济)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工业经济)初步发展。思想:从夷夏观念(或中体西用)(或家国观念)到进化论、三民主义(或人权思想)的传播。文化:从儒家文化到西书的大量翻译和近代报刊业的繁荣。社会生活:从尊卑观念到人格平等;从落后到进步;从单一到丰富等。【答案解析】

(1)据材料“40年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物,在民族战争失败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命题”可知,是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2)60年代: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为挽救统治危机,“中体西用”的指导下,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展了挽救统治危机的洋务运动洋。90年代:1895年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戊戌变法运动,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政体。(3)结合所学可从政治从单纯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经济从自然经济遭到冲击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思想从夷夏观念到进化论、三民主义的传播、文化从儒家文化到西书的大量翻译和近代报刊业的繁荣、社会生活从尊卑观念到人格平等、从落后到进步、从单一到丰富等方面回答。14、(1)史实:支持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