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推铅球的视频教学方法_第1页
原地推铅球的视频教学方法_第2页
原地推铅球的视频教学方法_第3页
原地推铅球的视频教学方法_第4页
原地推铅球的视频教学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铅球理论课主讲人:张振丰副教授铅球理论

田径投掷﹝铅球﹞理论课讲座一、概述二、推铅球技术三、运动员身体训练四、推铅球的教学五、训练内容与方法六、运动员选材七、田赛裁判法

第一节推铅球运动的概述一、推铅球运动的概念推铅球是在2.135米直径的投掷圈内,运动员握好球,把球持于锁骨窝上贴紧颈部,经过直线助跑(滑步)或曲线助跑(旋转),在两脚支持的情况下,用全身的力量,把球从肩上推出,球落到40°扇形投掷区内,以远度决定成绩与名次的田赛投掷项目。一、概述:1、推铅球运动的发展概况:历史悠久,其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投掷石块、投掷炮弹和推铅球。产生:1340年前,在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民间游戏中有一种比赛力量的游戏,其方法和推铅球比赛的方法基本相似,称它为铅球技术的雏形。到了1340年欧洲有了炮兵,士兵们为了作战时能快速装填炮弹,就用重量同一样重的16磅(7.257千克)的石头做比赛力量的游戏。后来改为铅制的、铁制的、铁及灌铅的各种器材。1978年国际业业余田径联合会决定把成年男子铅球重量改为7。26千克。场地:当时的比赛场地是在一条直线后面进行,可采用原地或各种形式的助跑投掷。后改为一个方形场地边长7英尺,折合2·135米)而后又改为直径2·135米的圆圈内进行比赛,并限定球必须掷在直角的扇形落地区内成绩方为有效。随着技术的改进运动员水平的提高,铅球有效落地区角度逐渐变小,有90°减为60°40°到现在34·92°2、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男子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成绩是11·22米3、女子是在1948年第十四奥运会,铅球重量为4千克,成绩13·75米,目前男子铅球世界是23·12米,是美国运动员巴恩斯创造的。女子铅球世界是22·63米,是前苏联运动员利索夫斯卡娅创造的。

二、铅球技术演变与发展趋势(一)铅球技术的演变从产生、发展至今经历了650多年发展过程,经历6个阶段的技术变革:第一阶段: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前,采用的是跳步推球,及垫步法。第二阶段:从1896年开始到1910年前后,采用是半侧向滑步推球方法。代表人物美国选手罗斯在1909年创造最好成绩15·54米。第三阶段:1920年前后出现了侧向滑步推球方法。风行30年之久,代表人物美国选手福克斯在1950年创造最好成绩17·95米。第四阶段:1953年~1973年是背向滑步推球技术出现和鼎盛时期。美国选手帕里创造了背向滑步推球技术:从1953~1959年的7年中帕里创造了10次世界纪录成为最杰出运动员之一,最好成绩19·20米,这种技术一直沿用至今。第五阶段:美国运动员费尔巴哈背向转体新技术,最好成绩21·82米世界纪录。第六阶段:旋转与背向技术争雄阶段。70年代中期是“百花齐放”时代。苏联和美国运动员都创造出22·00米和22·68米世界纪录。民主德国运动员沃尔卡以23·06米。推铅球技术分析

背向滑步技术分析1、握球与持球;(预备动作、滑步技术、最后用力、维持平衡)2、预备动作:高、低姿状态。3、滑步技术:目的获得尽可能大的水平移动速度,为最后用力创造良好条件。①、摆动腿方法二种:A:以左大腿向后上方摆出…

优点:幅度大、压力小便于初学者。缺点:时间长落地晚。

B:以左大腿向后伸出小腿向抵趾板插去。优点:速度快、时间短。缺点:肌肉力量大、技术要求高。第三节技术要求一、握持球技术要求1、握球:

将铅球置于手的掌指关节处,五指自然分开,握好铅球,掌心空出。力量强者铅球可略靠近手指上端2、持球:

铅球放置于颈前锁骨窝处,拇指外侧贴在锁骨上,肘部外展,(与躯干成45度)。

总之,应根据个人的情况,以控制好铅球、利于发挥力量为原则。

1.握持铅球(1)、握球(以右手投掷为例)五指自然分开,将球放在食、中、无名指根处,拇指和小指扶在球的两侧,手腕背屈。这样可以增加稳定性,防止铅球滑落,充分发挥手指和手腕的力量,使铅球获得更快的初速度。(2)、持球握好球后,将球放到锁骨窝处,贴于颈部,下颌向右转,右臂屈肘,掌心向内上臂与肩齐平或略底于肩,左臂自然上举,两眼平视前方。握持铅球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动作掌握的正确与否,会对滑步和最后用力动作产生较大的影响。掌握铅球的动作细节可因人而异,但必须有利于完成后续动作和发挥肌肉力量。4.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是从左脚落地前开始至铅球离手结束。最后用力是推铅球技术的关键环节,它对铅球出手初速度的贡献率高达80%--85%。动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铅球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

当滑步结束右脚着地时,右腿迅速蹬转,左脚积极着地。滑步结束后,右髋向投掷方向转动,努力保持肩轴与髋轴的扭紧姿势,上体在转动中逐渐抬起。为加快上体转动和抬起,左臂由胸前向投掷方向牵引摆动,使身体由背对投掷方向转至侧对投掷方向。此时肩轴仍落后于髋轴,左臂和左肩高于右肩,体重大部分仍在弯曲而压紧的右腿上,身体形成侧弓姿势,拉长的肌群成待发之势,为躯干最后用力动作创造有利条件。

身体形成侧弓后,右腿继续蹬伸,加速右髋向投掷方向转动和5.维持身体平衡

铅球离手后,两腿前后交换,同时身体左转,并及时降低身体重心,以便减缓向前冲力,维持身体平衡,避免出圈犯规。三、推铅球技术分析(一)从预摆开始至团身最紧:

1.低头、含胸、左臂向下向右脚尖的右侧伸屈上体,

2.屈髋、屈右膝,左腿屈膝并向右腿靠拢,

3.向投掷方向(身体的后方)的下方移动臀部;

4.利用身体重心远离右脚支持点,建立起便于向投掷方向运动的极易打破的不稳定平衡。费尔巴哈(三)过渡阶段1、过渡阶段的位置

从滑步结束右脚着地瞬间开始至左脚着地止为过渡阶段。2、过渡阶段的任务

(1)主要任务在左脚尽快着地,左腿支撑的情况下,侧推髋到最前面,使运动员完成好第一个侧弓形为最后用力做好准备。(2)使运动员获得适合他自己力量与技术的理想速度。(3)使运动员获得良好的动作节奏。(4)使运动员为最后用力获得适宜的位置。3、右脚着地瞬间右脚着地瞬间技术同滑步结束瞬间(四)最后用力技术分析1、最后用力的位置

从过渡阶段结束左脚着地瞬间开始至铅球出手止为最后用力阶段。2、最后用力的任务

(1)左腿支撑的情况下,使运动员获得最快的出手初速度。(2)使运动员获得最佳的出手角度。(3)使运动员获得最合理的出手高度。(4)使运动员取得最佳的运动成绩。6、最后用力技术特点(1)强有力的左侧支撑用力(2)动员和充分利用全身的机群参加最后用力(3)充分利用线制动原理和整体的大鞭打技术(4)突出了最后用力的向前性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最后用力难点滑步与最后用力相结合完整技术图1、

右腿蹬离地面的方法二种:A:脚跟

B:脚掌2、滑步过程的蹬、摆配合3、形成最后用力前的预备姿势拉长肌肉(躯干和下肢肌群)决定滑步效果的主要因素:一是左腿摆动力量、速度、方向;二是右腿蹬地的力量、速度和角度;三是蹬摆配合。4、最后用力最主要的环节。包括蓄力阶段、加速阶段。5、维持平衡积极交换两腿。降低躯体重心,防止犯规。

最后用力工作顺序;髋部发力,膝关节、踝关节肌群依次用力,将铅球投出。推铅球时,运动员应从静止开始;身体不能触及圈外的任何物体;铅球要从靠近颈部或下颌单手投出;器械落地后方可从圈后半部离开;

成绩的测量:每次有效投掷后就测量成绩,铅球落地痕迹最近点取直线量至投掷圈内沿,通过圈内圆心。决定投掷远度的主要因素;出手角度、出手高度和出手初速度。掌握原地推铅球的技术要领有以下几个方面:右腿动作过程、上体的动作移动过程、上下肢动作过程。超越器械:P241铅球的测量方法:田赛在比赛中人数等于人或少于8人时,每人均可参加六次。最后用力的顺序:髋部发力,膝关节、踝关节肌群依次用力。径赛和田赛:以时间为计算成绩(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和远度计算成绩(跳跃和投掷)的项目叫“田赛”。铅球技术教学相关步骤:P242最后用力:肌肉工作顺序。P241原地投掷铅球的技术要领是:右腿动作过程;上体动作重心移动过程;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等。

两脚站位示意图铅球技术的诊断与评价推铅球技术的诊断与简易分析方法A:反顺序分析法B:利用位置观察诊断方法C:动作定位观察法D:利用摄影、图片观察技术动作位置示意图正后方正前方侧方铅球场地的画法一、先确定园心和投掷方向二、向投掷方向拉一条9.539米的直线。三、平行于该线两侧各画3米的短线9.539M10M3M34.92°3M0.75米ABCDE直径:2.1359.539M3m3m10m34.92°

铅球、铁饼场地示意图0.75m0.75mEDCBA

运动员的专项身体训练一、运动员的专项身体训练的内容: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训练。1、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A、最大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负荷强度;60%-85%重复练习。重复次数与级数:每组4-8次,可做5-8组。最后几组和重复次数必须坚持完成,以刺激肌肉。间歇时间: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