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糖类课件_第1页
生物化学-糖类课件_第2页
生物化学-糖类课件_第3页
生物化学-糖类课件_第4页
生物化学-糖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学功能…

-主要储能分子

-基本合成原料(前体/碳架)

-机体结构组分(糖聚合物)

-参与细胞识别、通讯、生长及分化等糖类Carbohydrates/Saccharides自然界分布最广且含量最为丰富的一类生物分子,主要经由光合作用生成:光合生物在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的同时使大气中的CO2还原而得(Cellulose>97%)生物学功能…糖类Carbohydrates/Saccha概念多羟基醛/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分类

-单糖: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简单糖类,可再分为丙糖~庚糖等

-寡糖:少量单糖残基以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短链,水解后产生单糖,可再分为二糖~六糖等

-多糖:约20个以上单糖残基组成的长链,水解后产生单糖或其衍生物,可再分为同多糖、杂多糖和复合糖/结合多糖-常见单糖和寡糖多有后缀-ose-寡糖中大多数三糖以上者在细胞内并不单独存在,通常都与非糖分子如蛋白质/脂质结合成复合糖-聚糖(寡糖和多糖)不能以经验式[Cn(H2O)n]表示:

每形成一个糖苷键都要脱去1分子H2OMono-Oligo-Poly-Homo-Hetero-ComplexC.概念多羟基醛/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常见单糖和寡糖多

丙糖最简单己糖最常见-

链式结构中除了羰基C以双键方式与O

结合外,其余的均与-OH连接-

羰基C=O:在C链的一端为醛糖aldose

在其它部位则为酮糖ketose-3C=triose,

4C=tetrose,

5C=pentose

6C=hexose(eg.aldo-orketohexose)甘油醛二羟丙酮果糖

Fru9-1构建核酸的分别是戊醛糖(RNA)和脱氧戊醛糖(DNA)核糖Rib葡萄糖Glc§1.

单糖Monosaccharides丙糖最简单己糖最常见-链式结构中除了羰基C以双键方式㈠

单糖具有不对称中心-

除二羟丙酮外,所有单糖都带有一或多个不对称C*-

以甘油醛为例:中间的C为手性中心,故具有两个不同的光学异构体(互为镜像,不能重叠)-

为方便起见,指定其中之一为D型对映体,另一个则为L型甘油醛构型

9-2chiralC*㈠单糖具有不对称中心-除二羟丙酮外,所有单糖都带有一或多-

构型的区分以离羰基C最远的C*为依据-

具有n个C*的分子有2n个立体异构体

(Van’tHoff’slaw)单糖的D/L构型-醛己糖的C2,C3,C4和C5

均为手性中心,故有

24=16种可能的异构体

(8个D型和8个L型)-生物体的己糖大多为

D型异构体123456D构型-OH朝右L构型-OH朝左-configuration

一个分子中各原子所特有的固定空间排列,使该分子能以这种立体化学形式被分离构型改变时必须有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MIRROR-构型的区分以离羰基C最远的C*为依据单糖的D/L构型甘油醛赤藓糖核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SeriesofD-aldoses苏糖阿拉伯糖木糖来苏糖阿洛糖阿卓糖古洛糖艾杜糖塔洛糖=甘油醛的碳链加长物(+-CHOH)(cf.Fig.6-1)甘油醛赤藓糖核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SeriesofD-a-

比相应的同C数醛糖少一个C*-4C和5C的酮糖在其相应的醛糖英文名中加入“ul”:

eg.D-ribulose=ketopentose

correspondingtoD-riboseSeriesofD-ketoses二羟丙酮核酮糖木酮糖果糖赤藓酮糖阿洛酮糖山梨糖塔格糖=二羟丙酮的碳链加长物(+-CHOH)(theonlymonosaccharidewithoutachiralC*)-比相应的同C数醛糖少一个C*SeriesofD-ke仅有一个C*构型不同的同C数糖分子互为差向异构体差向异构体Epimers9-4(cf.p208)GlcandFruarealsoepimers?仅有一个C*构型不同的同C数糖分子差向异构体Epim㈡普通单糖具有环状结构

-新制备Glc溶于水时比旋随时间延长而变:

+112˚+52.7˚-重结晶后再溶于水时比旋亦发生相应变化:

+19˚+52.7˚实验观察推论-结晶态Glc可能具有不同于溶解态的形式研究证实-丁醛糖(4C)和所有5C以上的单糖在水溶液中均

主要以环状结构的形式存在:羰基C与分子内的某个羟基O之间形成共价连接而环化,是为

半缩醛/酮(故仅能与一分子醇反应!)-环状半缩醛/酮比其链式结构多一个C*而具有两种立体异构形式,是为异头物(anomer);相应的异头C则是惟一一个与两个O结合、与醛/酮糖中的羰基C一样为单糖中氧化数最高的(cf.p209)㈡普通单糖具有环状结构-新制备Glc溶于水时比旋随时间(半)缩醛/酮的形成(~羰基的醇加成)新形成的C*如果2nd个醇和1st个一样,则半缩醛/酮中新生成的C*在缩醛/酮中即消失9-5半缩醛半缩酮缩醛缩酮醛酮OO来自醛或酮的羰基O(半)缩醛/酮的形成(~羰基的醇加成)新形成的C*如果2环式D-葡萄糖的形成(=分子内环化成半缩醛)9-6在Haworth式中,无论是D-型还是L-型,凡异头C的-OH与末端-CH2OH呈反式的均为

异头物,呈顺式的则为

异头物C*的氧化数仍然是最高的:与O共享4e–亲核攻击变旋(需经由开链结构)吡喃葡糖EmilFischer1852-1919WalterN.Haworth1883-1950

(cf.Fig.6-2)环式D-葡萄糖的形成9-6在Haworth式中,无论是D环式半缩醛可以是五/六元杂环结构,分别类似于呋喃/吡喃环,但并不具有双键D-Glc的吡喃糖型和D-Fru的呋喃糖型异头碳为C-1异头碳为C-29-7吡喃呋喃吡喃葡糖呋喃果糖环式半缩醛可以是五/六元杂环结构,分别类似于呋喃/吡喃环,但-

醛己糖也可形成五元环式的呋喃醛糖(C-1与C-4的-OH反应),但其稳定性要比六元环式的吡喃醛糖低得多同一种单糖可具有不同的环式结构-

酮己糖亦可形成六元环的吡喃糖(C-2与C-6的-OH反应)呋喃糖型吡喃糖型C-5的-OH攻击羰基CC-4的-OH攻击羰基C-醛己糖也可形成五元环式的呋喃醛糖(C-1与C-4的-OA13CNMRstudyofD-glucoseinwaterdetectedfivespecies:

-pyranose(38.8%)-pyranose(60.9%)

-furanose(0.14%)-furanose(0.15%)andthehydrateoftheopen-chainform(0.0045%)-

和异头物在水溶液中可以通过开链结构而相互转换

(=变旋Mutarotation)-

常温下D-Glc溶液达到平衡时(+52.7˚),其混合物中含有36%的-和64%的-吡喃糖型异头物,仅有很少一部分以呋喃糖型或开链式存在差向异构化:异头物的相互转换(cf.Tab.6-1&Fig.6-2)A13CNMRstudyofD-glucoseiConformationsof-D-glucopyranose单糖的构象conformation

-一个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原子仅在单键周围旋转所产生的空间排列,表现为一组连续变化的结构而不是单个的可分离的立体化学形式

-构象改变时不要求共价键断裂和重新形成-椅式构象通常要比船式等的构象更稳定:平伏/赤道键的稳定性高于轴/直立键2种6种自学Conformationsof-D-glucopyra㈢单糖的理化性质物理性质除二羟丙酮外,所有单糖都具有旋光性,是鉴定糖的重要指标;通常用比旋光度/旋光率来衡量物质的旋光性:[]tD=tD×100/(L×C)-旋光性opticalactivity

各种糖的甜度不同,常以蔗糖的定为100为标准进行比较:eg.Fru的为173.3,Glc的为74.3,Lac的为16

-甜度sweetness

-溶解度solubility

单糖中的多个羟基可增加其水溶性(尤其在加热时),但不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cf.p211~)自学㈢单糖的理化性质物理性质除二羟丙酮外,所有单糖都具有旋化学性质作为多羟基的醛/酮,单糖不仅具有醇羟基和羰基性质(eg.醇羟基的成酯、成醚、成缩醛等反应和羰基的一些加成反应),同时还具有因醇羟基和羰基的互相影响而产生的一些特殊反应-与酸反应(脱水,可用于糖的鉴定)与强酸共热时,戊糖可脱水生成糠醛(呋喃醛);己糖则分解成甲酸、CO2、乙酰丙酸及少量羟甲基糠醛

多元醇可与酸作用生成酯,例如糖代谢中的多种中间产物都是糖的磷酸酯-酯化作用(糖代谢活性形式)-弱碱作用醇羟基在弱碱作用下可解离而烯醇化,例如Glc、Fru和甘露糖三者可通过1,2-烯醇式-Glc相互转化自学化学性质作为多羟基的醛/酮,单糖不仅具有醇羟基和羰基性质-形成糖苷(聚糖)单糖的半缩醛羟基/苷羟基易与醇/酚的羟基反应、失水而形成更为稳定的缩醛式衍生物糖苷:不与苯肼反应,不易被氧化,无变旋现象,对碱稳定(但遇酸易水解)-氧化作用(还原糖)某些弱氧化剂(如氧化铜的碱性溶液)与单糖作用时会使其羰基被氧化,例如用Fehling/Benedict试剂测定糖含量;而单糖的羟基在不同条件下亦可被氧化成相应的氧化物-还原作用单糖有游离羰基而易被还原:在钠汞齐及硼氢化钠类还原剂作用下,醛糖还原成糖醇,酮糖则还原成两个同分异构的羟基醇(non-C*C*)自学-形成糖苷(聚糖)单糖的半缩醛羟基/苷羟基易与醇/酚的羟基单糖脎衍生物的熔点-为什么葡萄糖与甘露糖的糖脎以及

半乳糖与塔洛糖的糖脎熔点相同?-生成糖脎

(cf.Fig.6-4)单糖的自由羰基能与3分子苯肼作用生成糖脎(难溶于水的黄色结晶),可利用糖脎形状和熔点的不同来鉴定各种糖…-Glc脎为黄色细针状

-Mal脎呈长薄片形+苯胺将与腙基碳相邻的醇基(醛糖C2/酮糖C1)氧化成羰基苯腙酮苯腙H2O自学单糖脎衍生物的熔点-为什么葡萄糖与甘露糖的糖脎以及-生成糖的鉴别-

鉴别糖与非糖Molisch试剂:-萘酚与糠醛生成紫红色缩合物(反应很灵敏,滤纸屑也会造成假阳性)蒽酮试剂:反应呈蓝绿色,在620nm有吸收,常用于测定总糖(Trp有干扰)-

鉴别醛/酮糖Seliwanoff试剂(间苯二酚):酮糖在20-30秒内生成鲜红色,醛糖反应慢且颜色浅,增加浓度或长时间煮沸才有较弱的红色(但蔗糖容易水解而显色)-

鉴定戊糖Bial反应:甲基间苯二酚与戊糖生成深蓝/鲜绿色沉淀,可溶于正丁醇;己糖生成不溶性的灰绿或棕色沉淀-

鉴定单糖Barford反应:微酸条件下与铜反应,单糖在3分钟内即可显色,寡糖则要20分钟以上自学糖的鉴别-鉴别糖与非糖Molisch试剂:-萘酚与糠某些单糖衍生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9-9-某个-OH被另一基团所取代-某个C被氧化成羧基胞壁酸N-乙酰胞壁酸葡糖胺N-乙酰葡糖胺乳酸基G6P半乳糖胺甘露糖胺岩藻糖鼠李糖葡糖醛酸葡糖酸葡糖酸内酯N-乙酰神经氨(糖)酸甘油基(cf.p217)磷酸化的保糖/活化作用某些单糖衍生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9-9-某个-OH被㈠二糖由两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

-一个糖的异头C和另一个糖的-OH反应可形成O-糖苷键

=半缩醛(吡喃Glc的C1*)与醇(2nd个Glc的C4位-OH)

反应生成缩醛-提供半缩醛-OH的糖部分为

糖基,与之缩合者(亦可能是糖)为配基,而两者之间的连接即为糖苷键(/型)-糖苷键可以是O-苷、N-苷、

S-苷或C-苷,自然界中以前两者最为常见9-11(cf.p218~)糖基水解缩合麦芽糖§2.

寡糖Oligosaccharides㈠二糖由两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一个糖的异头C和普通二糖Disaccharides均无游离的异头C9-12海藻糖-麦芽糖和纤维二糖均为次生寡糖,分别由淀粉和纤维素降解而得,其Glc残基分别经由-/-糖苷键连接-乳糖仅由泌乳期的乳腺合成异构体的甜度及溶解度均更高(异构体口感好)-蔗糖仅由植物合成,因Glc和

Fru残基的异头C均参与糖苷键的形成而无还原性和变旋

(海藻糖亦如此)乳糖(半乳糖苷)蔗糖(葡糖苷)普通二糖Disaccharides均无游离的9-12海藻-

Glc等的异头C可以被Cu2+

之类的弱氧化剂氧化,前提是必须处于开链状态,即在

C1位具有游离羰基C-能够还原Cu2+的糖都是

还原糖红色沉淀㈡大多数寡糖(和单糖)都是还原剂

9-10异头C的氧化是Fehling反应的基础-Glc氧化酶葡糖酸--内酯测定H2O2即可确定血糖含量-Glc等的异头C可以被Cu2+红色㈡大多数寡糖(和单糖-异头C一旦参与了糖苷键的形成就不能再以开链方式存在:不再具有还原性,也不能成脎-

具有游离异头C(未参与糖苷键形成)的二糖或寡糖链末端为还原端,由其决定聚糖的构型-

O-糖苷键对碱稳定,但容易被弱酸水解

Non-reducingendReducingend/bbymutarotationa糖苷键型聚糖构型-异头C一旦参与了糖苷键的形成就不能再以开链Non-reStorage/Structural-与蛋白质不同,多糖通常并没有确切的分子量(?)9-13§3.

多糖PolysaccharidesStorage/Structural-与蛋白质不同,多糖淀粉Starch(plant&fungi)

为直链和支链淀粉的混合物,前者为(1→4)糖苷键连接的Glc线形聚合物,后者还有分支处(每隔24-30

个残基)的(1→6)键糖原Glycogen(animal&bacteria)

以(1→4)糖苷键连接的Glc聚合物,分支处(每隔8-12个残基)为

(1→6)键,平均分子量可达数百万,占肝脏湿重~10%㈠储存多糖:糖原和淀粉直链淀粉Amylose支链淀粉Amylopectin淀粉Starch(plant&fungi)9-14-储存多糖必须是不溶性的,否则将导致非常高的[Glc]

梯度而使之吸收需要耗费大量的自由能-肝糖原(0.01M)≈0.4M

Glc叶绿体淀粉大颗粒(~1.0m)肝糖原小颗粒(~0.1m)9-14-储存多糖必须是不溶性的,-肝糖原(0.01M淀粉颗粒中混合有直链及支链结构9-15/16-大分子多糖仅有一个还原端,故实际上均无还原性和变旋,无甜味,一般也不结晶

-淀粉/糖元的降解与合成均由

非还原端进行

-(1→4)糖苷键的曲折构象使得淀粉/糖元呈紧密左手螺旋结构

(eg.

直链淀粉6Glc/turn)(1→4)糖苷键(10~30%)(70~90%)残基数>60遇碘呈蓝色,~20红色,20~60紫红色(cf.Fig.6-5/6)淀粉颗粒中混合有直链及支链结构9-15/16-大分子多糖-链内和链间H键组成的稳定网络使纤维素可以聚合成具有相当强度和刚性的纤维结构

-分子内H键被大量占用相应减少了纤维素与水分子形成H键的可能,因而纤维的含水量很低㈡结构多糖(多为-糖苷,可形成高刚性片层伸展构象)-在以(1→4)键连接的多糖中,各残基均相对旋转180°(消除成键张力)-糖环的O和相邻残基的-OH之间可以形成链内H键,相邻链残基的-OH之间亦可形成链间H键9-17g4纤维素Cellulose~40条平行葡聚糖链~300-15kGlc/chain(cf.Fig.6-8)-链内和链间H键组成的稳定网络㈡结构多糖-在以-为(1→4)糖苷键连接的N-乙酰葡糖胺残基聚合物,相邻残基亦相对旋转180°-

和纤维素一样,糖环上的O和相邻残基C3的

-OH之间也可以形成链内H键

-

相邻链间的酰胺基之间还可形成“双”H键,有助于增强其作为外骨骼组分的防水性几丁质ChitinOO

CH3O=CH-N

|

CH2OHanotherchain脱乙酰壳多糖被广泛应用于处理废水的吸附剂、食品保鲜剂及美容面膜等GlcNAc-为(1→4)糖苷键连接的N-乙酰葡糖胺残基几丁质t9-2透明质酸肽聚糖㈢常见多糖的结构及功能自学(p224~):杂多糖、糖蛋白、蛋白聚糖t9-2透明质酸肽聚糖㈢常见多糖的结构及功能自学(p224Diagramofacell-surfaceglycoprotein,showingthedisaccharideunitthatisrecognizedbyaninvadinginfluenzavirus.Antigen-antibodyinteractionsarethefundamentalbasisbywhichtheimmunesystemfunctions.Theseinteractionsarechemicalinnatureandofteninvolveassociationsbetweenglycoproteinsofanantigenandcomplementaryglycoproteinsoftheantibody.Theprecisechemicalnatureofantigen-antibodyassociationisanareaofactiveinvestigation,withsignificantimplicationsforchemistry,biochemistry,andphysiology.Diagramofacell-surfaceglyc本章要点提示⑴糖类是以环式结构为主的多羟基醛/酮,以单糖(醛糖/酮糖)、寡糖(数个单糖残基)和多糖(含有20个以上残基的线形或分支大分子)等形式自然存在⑵单糖(二羟丙酮除外)至少具有一个非对称C*,是为手性分子,有可能存在着2n个立体异构体;大多数自然存在的普通单糖都是D型糖,例如核糖、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等⑶具有4个或更多C的单糖通常都是闭环式的半缩醛/

酮,以五元环呋喃糖或六元环吡喃糖形式存在,均有及异头构型,并可在变旋反应中相互变换⑷具有游离并可氧化的异头C的糖都是还原糖

本章要点提示⑴糖类是以环式结构为主的多羟基醛/酮,以单糖(⑸细胞中存在有多种具有生物学重要性的非聚合单糖衍生物,包括磷酸糖、脱氧糖、氨基糖等⑹二糖是由两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例如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和蔗糖;蔗糖中两个单糖残基的异头C都参与糖苷键的形成而不再具有还原性⑺储存多糖如淀粉和糖原,都是通过(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量葡萄糖多聚体,在分支处则是

(1→6)糖苷键⑻结构多糖在构建细胞壁和外骨骼中具有重要作用,多以(1→4)糖苷键连接,但纤维素的重复构件单位是葡萄糖,而几丁质的则是N-乙酰葡糖胺⑸细胞中存在有多种具有生物学重要性的非聚合单糖作业

1.写出-D-脱氧核糖和-D-半乳糖的Fischer投影式、

Haworth式和构象式2.糖分子环化时为什么会产生一个新的手性中心?3.测量血糖含量时常使用Glc氧化酶,其催化反应为:-D-Glc+O2→葡糖酸内酯+H2O2,但该酶仅对-D-Glc特异,为什么可利用它来测定总血糖含量?4.纤维素和糖原都是1→4连接的D-Glc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当,是什么结构特点使它们在物理性质上具有如此差别?请解释它们各自的生物学特性5.虽然糖原、淀粉和纤维素分子中均具有一个还原性末端,但为何不具有还原性?作业复习题

(p4~8)一、选择2~4,6,8,11,15,16二、填空2,4,5,8三、名词解释6,7,12,14~16,18,19,22,23,25四、判断3,5,7,10,15,17,21五、问答与计算2,4,6,7,10,12,20,21复习题(p4~8)一、选择2~4,6,8,11生物化学-糖类课件11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

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文顺字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

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浓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山中的四季。【教学提示】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直译锻炼学生用语的准确性,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美感;意译可加强译文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人之乐的?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4.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写游人之乐?明确: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太守在游人之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百姓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5.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明确: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目标导学五:深入解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思考探究:作者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却有两个句子别出深意,不单单是在写乐,而是另有所指,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请你找出这两个句子,说说这种情绪是什么。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种情绪是作者遭贬谪后的抑郁,作者并未在文中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连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目标导学六:赏析文本,感受文本艺术特色1.在把握作者复杂感情的基础上朗读文本。2.反复朗读,请同学说说本文读来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文章多用判断句,层次极其分明,抒情淋漓尽致,“也”“而”的反复运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使读者在诵读中获得美的享受。(3)文章写景优美,又多韵律,使人读来不仅能感受到绘画美,也能感受到韵律美。目标导学七:探索文本虚词,把握文言现象虚词“而”的用法用法

文本举例表并列 1.蔚然而深秀者;2.溪深而鱼肥;3.泉香而酒洌;4.起坐而喧哗者表递进 1.而年又最高;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承接 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水落而石出者;5.临溪而渔;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表修饰 1.朝而往,暮而归;2.杂然而前陈者表转折 1.而不知人之乐;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虚词“之”的用法用法

文本举例表助词“的” 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3.山水之乐;4.山间之朝暮也;5.宴酣之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代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指醉翁亭);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指山水之乐)【教学提示】

更多文言现象请参见《我的积累本》。三、板书设计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山水之乐(醉景)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宴游之乐(醉人)

心情: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与民同乐(醉情)

可取之处

重视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并通过节奏划分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突破了仅按注释疏通文义的桎梏,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单纯关注“直译”原则,同时培养学生的“意译”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不足之处

文章难度相对较高,基础能力低的学生难以适应该教学。

11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11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文顺字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浓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山中的四季。【教学提示】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直译锻炼学生用语的准确性,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美感;意译可加强译文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人之乐的?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4.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写游人之乐?明确: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太守在游人之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百姓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5.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明确: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目标导学五:深入解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思考探究:作者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却有两个句子别出深意,不单单是在写乐,而是另有所指,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请你找出这两个句子,说说这种情绪是什么。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种情绪是作者遭贬谪后的抑郁,作者并未在文中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连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目标导学六:赏析文本,感受文本艺术特色1.在把握作者复杂感情的基础上朗读文本。2.反复朗读,请同学说说本文读来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文章多用判断句,层次极其分明,抒情淋漓尽致,“也”“而”的反复运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使读者在诵读中获得美的享受。(3)文章写景优美,又多韵律,使人读来不仅能感受到绘画美,也能感受到韵律美。目标导学七:探索文本虚词,把握文言现象虚词“而”的用法用法

文本举例表并列 1.蔚然而深秀者;2.溪深而鱼肥;3.泉香而酒洌;4.起坐而喧哗者表递进 1.而年又最高;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承接 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水落而石出者;5.临溪而渔;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表修饰 1.朝而往,暮而归;2.杂然而前陈者表转折 1.而不知人之乐;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虚词“之”的用法用法

文本举例表助词“的” 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3.山水之乐;4.山间之朝暮也;5.宴酣之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代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指醉翁亭);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指山水之乐)【教学提示】更多文言现象请参见《我的积累本》。三、板书设计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山水之乐(醉景)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宴游之乐(醉人)心情: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与民同乐(醉情)可取之处

重视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并通过节奏划分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突破了仅按注释疏通文义的桎梏,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单纯关注“直译”原则,同时培养学生的“意译”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足之处

文章难度相对较高,基础能力低的学生难以适应该教学。

11醉翁亭记生物学功能…

-主要储能分子

-基本合成原料(前体/碳架)

-机体结构组分(糖聚合物)

-参与细胞识别、通讯、生长及分化等糖类Carbohydrates/Saccharides自然界分布最广且含量最为丰富的一类生物分子,主要经由光合作用生成:光合生物在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的同时使大气中的CO2还原而得(Cellulose>97%)生物学功能…糖类Carbohydrates/Saccha概念多羟基醛/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分类

-单糖: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简单糖类,可再分为丙糖~庚糖等

-寡糖:少量单糖残基以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短链,水解后产生单糖,可再分为二糖~六糖等

-多糖:约20个以上单糖残基组成的长链,水解后产生单糖或其衍生物,可再分为同多糖、杂多糖和复合糖/结合多糖-常见单糖和寡糖多有后缀-ose-寡糖中大多数三糖以上者在细胞内并不单独存在,通常都与非糖分子如蛋白质/脂质结合成复合糖-聚糖(寡糖和多糖)不能以经验式[Cn(H2O)n]表示:

每形成一个糖苷键都要脱去1分子H2OMono-Oligo-Poly-Homo-Hetero-ComplexC.概念多羟基醛/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常见单糖和寡糖多

丙糖最简单己糖最常见-

链式结构中除了羰基C以双键方式与O

结合外,其余的均与-OH连接-

羰基C=O:在C链的一端为醛糖aldose

在其它部位则为酮糖ketose-3C=triose,

4C=tetrose,

5C=pentose

6C=hexose(eg.aldo-orketohexose)甘油醛二羟丙酮果糖

Fru9-1构建核酸的分别是戊醛糖(RNA)和脱氧戊醛糖(DNA)核糖Rib葡萄糖Glc§1.

单糖Monosaccharides丙糖最简单己糖最常见-链式结构中除了羰基C以双键方式㈠

单糖具有不对称中心-

除二羟丙酮外,所有单糖都带有一或多个不对称C*-

以甘油醛为例:中间的C为手性中心,故具有两个不同的光学异构体(互为镜像,不能重叠)-

为方便起见,指定其中之一为D型对映体,另一个则为L型甘油醛构型

9-2chiralC*㈠单糖具有不对称中心-除二羟丙酮外,所有单糖都带有一或多-

构型的区分以离羰基C最远的C*为依据-

具有n个C*的分子有2n个立体异构体

(Van’tHoff’slaw)单糖的D/L构型-醛己糖的C2,C3,C4和C5

均为手性中心,故有

24=16种可能的异构体

(8个D型和8个L型)-生物体的己糖大多为

D型异构体123456D构型-OH朝右L构型-OH朝左-configuration

一个分子中各原子所特有的固定空间排列,使该分子能以这种立体化学形式被分离构型改变时必须有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MIRROR-构型的区分以离羰基C最远的C*为依据单糖的D/L构型甘油醛赤藓糖核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SeriesofD-aldoses苏糖阿拉伯糖木糖来苏糖阿洛糖阿卓糖古洛糖艾杜糖塔洛糖=甘油醛的碳链加长物(+-CHOH)(cf.Fig.6-1)甘油醛赤藓糖核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SeriesofD-a-

比相应的同C数醛糖少一个C*-4C和5C的酮糖在其相应的醛糖英文名中加入“ul”:

eg.D-ribulose=ketopentose

correspondingtoD-riboseSeriesofD-ketoses二羟丙酮核酮糖木酮糖果糖赤藓酮糖阿洛酮糖山梨糖塔格糖=二羟丙酮的碳链加长物(+-CHOH)(theonlymonosaccharidewithoutachiralC*)-比相应的同C数醛糖少一个C*SeriesofD-ke仅有一个C*构型不同的同C数糖分子互为差向异构体差向异构体Epimers9-4(cf.p208)GlcandFruarealsoepimers?仅有一个C*构型不同的同C数糖分子差向异构体Epim㈡普通单糖具有环状结构

-新制备Glc溶于水时比旋随时间延长而变:

+112˚+52.7˚-重结晶后再溶于水时比旋亦发生相应变化:

+19˚+52.7˚实验观察推论-结晶态Glc可能具有不同于溶解态的形式研究证实-丁醛糖(4C)和所有5C以上的单糖在水溶液中均

主要以环状结构的形式存在:羰基C与分子内的某个羟基O之间形成共价连接而环化,是为

半缩醛/酮(故仅能与一分子醇反应!)-环状半缩醛/酮比其链式结构多一个C*而具有两种立体异构形式,是为异头物(anomer);相应的异头C则是惟一一个与两个O结合、与醛/酮糖中的羰基C一样为单糖中氧化数最高的(cf.p209)㈡普通单糖具有环状结构-新制备Glc溶于水时比旋随时间(半)缩醛/酮的形成(~羰基的醇加成)新形成的C*如果2nd个醇和1st个一样,则半缩醛/酮中新生成的C*在缩醛/酮中即消失9-5半缩醛半缩酮缩醛缩酮醛酮OO来自醛或酮的羰基O(半)缩醛/酮的形成(~羰基的醇加成)新形成的C*如果2环式D-葡萄糖的形成(=分子内环化成半缩醛)9-6在Haworth式中,无论是D-型还是L-型,凡异头C的-OH与末端-CH2OH呈反式的均为

异头物,呈顺式的则为

异头物C*的氧化数仍然是最高的:与O共享4e–亲核攻击变旋(需经由开链结构)吡喃葡糖EmilFischer1852-1919WalterN.Haworth1883-1950

(cf.Fig.6-2)环式D-葡萄糖的形成9-6在Haworth式中,无论是D环式半缩醛可以是五/六元杂环结构,分别类似于呋喃/吡喃环,但并不具有双键D-Glc的吡喃糖型和D-Fru的呋喃糖型异头碳为C-1异头碳为C-29-7吡喃呋喃吡喃葡糖呋喃果糖环式半缩醛可以是五/六元杂环结构,分别类似于呋喃/吡喃环,但-

醛己糖也可形成五元环式的呋喃醛糖(C-1与C-4的-OH反应),但其稳定性要比六元环式的吡喃醛糖低得多同一种单糖可具有不同的环式结构-

酮己糖亦可形成六元环的吡喃糖(C-2与C-6的-OH反应)呋喃糖型吡喃糖型C-5的-OH攻击羰基CC-4的-OH攻击羰基C-醛己糖也可形成五元环式的呋喃醛糖(C-1与C-4的-OA13CNMRstudyofD-glucoseinwaterdetectedfivespecies:

-pyranose(38.8%)-pyranose(60.9%)

-furanose(0.14%)-furanose(0.15%)andthehydrateoftheopen-chainform(0.0045%)-

和异头物在水溶液中可以通过开链结构而相互转换

(=变旋Mutarotation)-

常温下D-Glc溶液达到平衡时(+52.7˚),其混合物中含有36%的-和64%的-吡喃糖型异头物,仅有很少一部分以呋喃糖型或开链式存在差向异构化:异头物的相互转换(cf.Tab.6-1&Fig.6-2)A13CNMRstudyofD-glucoseiConformationsof-D-glucopyranose单糖的构象conformation

-一个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原子仅在单键周围旋转所产生的空间排列,表现为一组连续变化的结构而不是单个的可分离的立体化学形式

-构象改变时不要求共价键断裂和重新形成-椅式构象通常要比船式等的构象更稳定:平伏/赤道键的稳定性高于轴/直立键2种6种自学Conformationsof-D-glucopyra㈢单糖的理化性质物理性质除二羟丙酮外,所有单糖都具有旋光性,是鉴定糖的重要指标;通常用比旋光度/旋光率来衡量物质的旋光性:[]tD=tD×100/(L×C)-旋光性opticalactivity

各种糖的甜度不同,常以蔗糖的定为100为标准进行比较:eg.Fru的为173.3,Glc的为74.3,Lac的为16

-甜度sweetness

-溶解度solubility

单糖中的多个羟基可增加其水溶性(尤其在加热时),但不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cf.p211~)自学㈢单糖的理化性质物理性质除二羟丙酮外,所有单糖都具有旋化学性质作为多羟基的醛/酮,单糖不仅具有醇羟基和羰基性质(eg.醇羟基的成酯、成醚、成缩醛等反应和羰基的一些加成反应),同时还具有因醇羟基和羰基的互相影响而产生的一些特殊反应-与酸反应(脱水,可用于糖的鉴定)与强酸共热时,戊糖可脱水生成糠醛(呋喃醛);己糖则分解成甲酸、CO2、乙酰丙酸及少量羟甲基糠醛

多元醇可与酸作用生成酯,例如糖代谢中的多种中间产物都是糖的磷酸酯-酯化作用(糖代谢活性形式)-弱碱作用醇羟基在弱碱作用下可解离而烯醇化,例如Glc、Fru和甘露糖三者可通过1,2-烯醇式-Glc相互转化自学化学性质作为多羟基的醛/酮,单糖不仅具有醇羟基和羰基性质-形成糖苷(聚糖)单糖的半缩醛羟基/苷羟基易与醇/酚的羟基反应、失水而形成更为稳定的缩醛式衍生物糖苷:不与苯肼反应,不易被氧化,无变旋现象,对碱稳定(但遇酸易水解)-氧化作用(还原糖)某些弱氧化剂(如氧化铜的碱性溶液)与单糖作用时会使其羰基被氧化,例如用Fehling/Benedict试剂测定糖含量;而单糖的羟基在不同条件下亦可被氧化成相应的氧化物-还原作用单糖有游离羰基而易被还原:在钠汞齐及硼氢化钠类还原剂作用下,醛糖还原成糖醇,酮糖则还原成两个同分异构的羟基醇(non-C*C*)自学-形成糖苷(聚糖)单糖的半缩醛羟基/苷羟基易与醇/酚的羟基单糖脎衍生物的熔点-为什么葡萄糖与甘露糖的糖脎以及

半乳糖与塔洛糖的糖脎熔点相同?-生成糖脎

(cf.Fig.6-4)单糖的自由羰基能与3分子苯肼作用生成糖脎(难溶于水的黄色结晶),可利用糖脎形状和熔点的不同来鉴定各种糖…-Glc脎为黄色细针状

-Mal脎呈长薄片形+苯胺将与腙基碳相邻的醇基(醛糖C2/酮糖C1)氧化成羰基苯腙酮苯腙H2O自学单糖脎衍生物的熔点-为什么葡萄糖与甘露糖的糖脎以及-生成糖的鉴别-

鉴别糖与非糖Molisch试剂:-萘酚与糠醛生成紫红色缩合物(反应很灵敏,滤纸屑也会造成假阳性)蒽酮试剂:反应呈蓝绿色,在620nm有吸收,常用于测定总糖(Trp有干扰)-

鉴别醛/酮糖Seliwanoff试剂(间苯二酚):酮糖在20-30秒内生成鲜红色,醛糖反应慢且颜色浅,增加浓度或长时间煮沸才有较弱的红色(但蔗糖容易水解而显色)-

鉴定戊糖Bial反应:甲基间苯二酚与戊糖生成深蓝/鲜绿色沉淀,可溶于正丁醇;己糖生成不溶性的灰绿或棕色沉淀-

鉴定单糖Barford反应:微酸条件下与铜反应,单糖在3分钟内即可显色,寡糖则要20分钟以上自学糖的鉴别-鉴别糖与非糖Molisch试剂:-萘酚与糠某些单糖衍生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9-9-某个-OH被另一基团所取代-某个C被氧化成羧基胞壁酸N-乙酰胞壁酸葡糖胺N-乙酰葡糖胺乳酸基G6P半乳糖胺甘露糖胺岩藻糖鼠李糖葡糖醛酸葡糖酸葡糖酸内酯N-乙酰神经氨(糖)酸甘油基(cf.p217)磷酸化的保糖/活化作用某些单糖衍生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9-9-某个-OH被㈠二糖由两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

-一个糖的异头C和另一个糖的-OH反应可形成O-糖苷键

=半缩醛(吡喃Glc的C1*)与醇(2nd个Glc的C4位-OH)

反应生成缩醛-提供半缩醛-OH的糖部分为

糖基,与之缩合者(亦可能是糖)为配基,而两者之间的连接即为糖苷键(/型)-糖苷键可以是O-苷、N-苷、

S-苷或C-苷,自然界中以前两者最为常见9-11(cf.p218~)糖基水解缩合麦芽糖§2.

寡糖Oligosaccharides㈠二糖由两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一个糖的异头C和普通二糖Disaccharides均无游离的异头C9-12海藻糖-麦芽糖和纤维二糖均为次生寡糖,分别由淀粉和纤维素降解而得,其Glc残基分别经由-/-糖苷键连接-乳糖仅由泌乳期的乳腺合成异构体的甜度及溶解度均更高(异构体口感好)-蔗糖仅由植物合成,因Glc和

Fru残基的异头C均参与糖苷键的形成而无还原性和变旋

(海藻糖亦如此)乳糖(半乳糖苷)蔗糖(葡糖苷)普通二糖Disaccharides均无游离的9-12海藻-

Glc等的异头C可以被Cu2+

之类的弱氧化剂氧化,前提是必须处于开链状态,即在

C1位具有游离羰基C-能够还原Cu2+的糖都是

还原糖红色沉淀㈡大多数寡糖(和单糖)都是还原剂

9-10异头C的氧化是Fehling反应的基础-Glc氧化酶葡糖酸--内酯测定H2O2即可确定血糖含量-Glc等的异头C可以被Cu2+红色㈡大多数寡糖(和单糖-异头C一旦参与了糖苷键的形成就不能再以开链方式存在:不再具有还原性,也不能成脎-

具有游离异头C(未参与糖苷键形成)的二糖或寡糖链末端为还原端,由其决定聚糖的构型-

O-糖苷键对碱稳定,但容易被弱酸水解

Non-reducingendReducingend/bbymutarotationa糖苷键型聚糖构型-异头C一旦参与了糖苷键的形成就不能再以开链Non-reStorage/Structural-与蛋白质不同,多糖通常并没有确切的分子量(?)9-13§3.

多糖PolysaccharidesStorage/Structural-与蛋白质不同,多糖淀粉Starch(plant&fungi)

为直链和支链淀粉的混合物,前者为(1→4)糖苷键连接的Glc线形聚合物,后者还有分支处(每隔24-30

个残基)的(1→6)键糖原Glycogen(animal&bacteria)

以(1→4)糖苷键连接的Glc聚合物,分支处(每隔8-12个残基)为

(1→6)键,平均分子量可达数百万,占肝脏湿重~10%㈠储存多糖:糖原和淀粉直链淀粉Amylose支链淀粉Amylopectin淀粉Starch(plant&fungi)9-14-储存多糖必须是不溶性的,否则将导致非常高的[Glc]

梯度而使之吸收需要耗费大量的自由能-肝糖原(0.01M)≈0.4M

Glc叶绿体淀粉大颗粒(~1.0m)肝糖原小颗粒(~0.1m)9-14-储存多糖必须是不溶性的,-肝糖原(0.01M淀粉颗粒中混合有直链及支链结构9-15/16-大分子多糖仅有一个还原端,故实际上均无还原性和变旋,无甜味,一般也不结晶

-淀粉/糖元的降解与合成均由

非还原端进行

-(1→4)糖苷键的曲折构象使得淀粉/糖元呈紧密左手螺旋结构

(eg.

直链淀粉6Glc/turn)(1→4)糖苷键(10~30%)(70~90%)残基数>60遇碘呈蓝色,~20红色,20~60紫红色(cf.Fig.6-5/6)淀粉颗粒中混合有直链及支链结构9-15/16-大分子多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