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发育迟滞课件_第1页
精神发育迟滞课件_第2页
精神发育迟滞课件_第3页
精神发育迟滞课件_第4页
精神发育迟滞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神发育迟滞、应激相关障碍、分离【转换】性障碍(癔症)精神发育迟滞、应激相关障碍、分离【转换】性障碍(癔症)提纲精神发育迟滞概念病因分度及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应激相关障碍概念临床亚型及病因、特征表现、诊断:

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治疗、预防癔症概念临床亚型及特征表现:解离型、转换型诊断、治疗及预防提纲精神发育迟滞概念病因分度及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应激相一、精神发育迟滞

MENTALRETARDATION一、精神发育迟滞

MENTALRETARD名称医学概念:精神发育迟滞教育部门:弱智民政部门:智力残疾其他:精神发育不全智力低下大脑发育不全精神幼稚症智力薄弱名称医学概念:精神发育迟滞概念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一组由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特征:起病于发育成熟以前(18岁)智力发育低下(IQ

<

70)社会适应困难可单独出现,也可伴有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概念精神发育迟滞(mentalretardation)流行病学总患病率:1.268%性别差异:男女之比109:87;男童(1.24%)高于女童(1.16%)经济水平:农村(1.41%)高于城市(0.70%)流行病学总患病率:1.268%流行病学全部精神发育迟滞中:轻度:85%中度:10%重度:3~4%极重:1~2%流行病学全部精神发育迟滞中: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并发行为问题或精神症状者为一般人口的4~6倍在社会上属于弱势群体,权益常被侵犯易被教唆而影响社会秩序,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并发行为问题或精神症状者为一般病因及危险因素先天因素:遗传先天性疾病孕期、围产期因素出生后因素病因及危险因素先天因素:遗传因素遗传代谢异常苯丙酮尿症(PKU):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半乳糖血症: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缺乏粘多糖病Ⅱ型(Huntersyndrome):艾杜糖苷酸酶缺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粘多糖病IH型(Hurlersyndrome):X连锁隐性自毁容貌综合征(Lesch-Nyhansyndrome,LNS):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X连锁隐性遗传染色体异常多基因遗传遗传因素遗传代谢异常遗传因素遗传代谢异常染色体异常Down’ssyndrome:G组21三体,47,XY(XX),+21FragileXsyndrome(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Xq27,Xq28脆性位点Turner’ssyndrome(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45,X0Klinefelter’ssyndrome(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47,XXY多基因遗传遗传因素遗传代谢异常遗传因素遗传代谢异常染色体异常多基因遗传少数患者为多个基因的累积效应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遗传代谢异常先天性颅脑畸形家族性小脑畸形先天性脑积水神经管闭合不全先天性颅脑畸形家族性小脑畸形孕期及围产期有害因素环境因素:化学物质;X线照射(受精卵到卵裂期最敏感)母亲因素:妊娠年龄偏大躯体健康状况:感染;药物及毒性物质(妊娠前三个月影响最大);营养不良;分娩期并发症心理社会因素:应激事件,焦虑、抑郁等异常情绪等不良习惯:烟、酒嗜好等新生儿疾病孕期及围产期有害因素环境因素:妊娠年龄偏大是MR危险因素怀孕年龄(岁)先天愚型出生频率(%)20~241.125~291.130~342.035~395.040~4415.045~30.0妊娠年龄偏大是MR危险因素怀孕年龄(岁)先天愚型出生频率(%出生后有害因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未成熟儿、低出生体重儿、感染、脑缺氧、核黄疸、脑外伤影响CNS发育的特殊因素:呆小症(克汀病,cretinism)、毒品不良心理社会因素:社会隔离完全隔离:狼孩、猪孩疾病影响:听视觉障碍、精神疾病出生后有害因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智力智商(IntelligenceQuotient,IQ)参考值:90-110边缘智力:70-89智力低下:<70智力水平的确定智力测验:Wechsler智力测验(成人、儿童、幼儿等)社会适应能力评定智力智商(IntelligenceQuotient,IQ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智商心理年龄50-699-12岁35-496-9岁20-343-6岁20以下3岁以下生长发育语言、走路发育延迟明显迟缓发音含糊语言、运动发育差不能说话、走路语言表达理解、使用能力差,词汇较简单词汇贫乏,不能完整表达语句简单,无法有效交流无学习勉强完成小学,较难考上初中个位加减,不适应普通小学无法学习无工作可掌握简单劳动技能,自食其力完成简单劳动,质量差,效率低不会劳动无日常生活一般可自理需指导、帮助需监护无人际关系稳定型不稳定性较难和同龄人建立友谊关系无社会行为能力无躯体异常一般无个子矮小、面容特殊常伴先天疾病、癫痫发作,易夭折明显畸形、神经系统异常,常夭折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智商50-6935-4920-3420以下伴发精神症状注意缺陷:不集中,转移障碍情绪障碍:易激惹,焦虑,抑郁,欣快,无快乐感,恐惧,情绪不稳等行为障碍:刻板行为,强迫动作,幼稚,孤僻,冲动(自伤、伤人、破坏),怪异行为,品行障碍等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等伴发精神症状注意缺陷:不集中,转移障碍躯体症状、体征和病因相关:特殊外貌或畸形其他食欲减退或贪食便秘失眠或嗜睡体重下降或肥胖躯体症状、体征和病因相关:特殊外貌或畸形诊断思路确定诊断确定严重程度做出病因学诊断诊断思路确定诊断诊断标准智力明显低於同龄人的平均水平,一般以智商(IQ)在70以下为标准。社会适应能力不足,表现在个人生活能力和履行社会职能有明显缺陷。起病于18岁以前18岁以后任何原因所致的智力倒退都不能诊断为发育迟滞而应称为痴呆诊断标准智力明显低於同龄人的平均水平,一般以智商(IQ)在7诊断步骤详细收集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和有关实验室检查心理发育评估智力测验社会适应行为评估临床发育评估诊断步骤详细收集病史智力测验Wechsler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智力量表,4~6.5岁WISC-RC,6~16岁Bayley婴儿发育量表,2~30个月Gesell发育量表,0~3.5岁Denver发育筛查(DDST),0~6岁儿童Peabody图片词汇筛查试验,>2岁画人试验,4~12岁50项提问智能测验法,4~7岁智力测验Wechsler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智力量表,4~6.鉴别诊断暂时性发育迟缓儿童孤独症(Autism)约3/4智力低下;但有极少数病例有特殊才能,但起病于婴幼儿期,严重内向,注意涣散,缺乏情感交流,言语发育不良甚至完全丧失,兴趣异常、行为刻板;一般无特殊面貌。鉴别诊断暂时性发育迟缓鉴别诊断瓦解性精神病(婴儿痴呆,Heller综合征)起病前发育正常或接近正常,多于2-3岁起病,出现烦躁、哭闹和激惹症状,然后言语退化、获得技能丧失,并出现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儿童精神分裂症起病于学龄前的儿童精神分裂症往往表现孤独、退缩、言语障碍、智力减退,但情感淡漠、不协调、行为异常、幻觉妄想、思维障碍等可鉴别儿童多动与注意缺陷障碍(ADHD)常有学习成绩差而被误认为智力低下。但注意力涣散、多动、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定等为主且智力大都正常,鉴别诊断瓦解性精神病(婴儿痴呆,Heller综合征)几种常见的临床类型几种常见的临床类型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常染色体畸变三体征中的最常见类型发生与母亲生育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危险越高特殊外貌:双眼矩宽,两眼外角上斜,内眦赘皮,耳位低,鼻樑低,舌体宽厚,口常半张或舌伸出口外,舌面沟裂深而多,手掌厚而指短粗,末指短小常向内弯曲或只有两指节,40%患儿有通贯掌。智力呈中、重度损害,大多数表现安静、温顺,适于特殊教育,经过训练,适应能力可明显改善,而有一定的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常染色体畸变三体征中的最常见类型精神发育迟滞课件脆性X综合征患病率:大约0.73~0.92‰,仅次于Down综合征病因:X染色体长臂远端出现一缩窄区外貌:身材较高,面长耳大,前额及颧骨突出,青春期后可见大睾丸语言发育延迟和语言质量异常,和智力低下相称;可伴神经系统异常,合并癫痫达15%治疗:可试用大剂量叶酸,行为,情绪及神经系统症状可有改善脆性X综合征患病率:大约0.73~0.92‰,仅次于Down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呆小病,克汀病(cretinism)碘缺乏,发生在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临床特征:显著的精神发育迟滞和躯体发育延迟。运动障碍、言语障碍,听力障碍均常见。特殊外貌:眼距宽、鼻翼厚、口唇厚、矮小。可防可治,早发现是关键。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呆小病,克汀病(cretinism)苯丙酮尿症病因:氨基酸代谢病,苯丙氨酸羟化酶先天缺乏,致体内苯丙氨酸不能转化成酪氨酸而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特征表现:智力障碍特殊外貌:90%皮肤白皙,头发淡黄和虹膜蓝色神经系统:震颤,肌张力异常,共济失调,腱反射亢进,甚至瘫痪。尿中有特殊鼠臭味。治疗:严格限制苯丙氨酸摄入。是否早治疗决定疗效。苯丙酮尿症病因:治疗和预防治疗和预防防治原则预防第一教育为主药物为辅防治原则预防第一治疗病因治疗:针对病因明确且可纠正者先天性代谢病、地方性克汀病等,早期采用饮食疗法和甲状腺素类药可以防止精神发育迟滞的发生。有内分泌不足的性染色体畸变者,可适时给予性激素以改善患者的性征发育。对症治疗:对活动过度,注意障碍和行为异常者可用中枢神经兴奋剂或其他精神药物,对合并癫痫者要采用抗癫痫治疗。认知改善药物:促进及改善脑细胞功能。治疗病因治疗:针对病因明确且可纠正者4.特殊教育和训练年龄愈小,开始训练愈早,效果愈好内容涉及日常生活能力、劳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等除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训练中心外,应强调和积极开展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父母培训,普通基层保健和幼教人员的培训4.特殊教育和训练年龄愈小,开始训练愈早,效果愈好预防一级预防做好婚前检查,孕期保健和计划生育。预防遗传性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症状前诊断及预防功能残废。三级预防减少残废提高补偿能力。预防一级预防二、应激相关障碍

STRESS

RELATED

DISORDERS二、应激相关障碍

STRESSRELATED概念又称反应性精神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由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社会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的一组功能性精神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概念又称反应性精神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共同特征心理社会因素是直接原因临床表现与精神刺激因素密切相关病因消除或改变环境后,大多数患者精神障碍相继消失预后良好,多无人格方面的缺陷共同特征心理社会因素是直接原因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心因性反应)

(ACUTESTRESSDISORDERS,ASD)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心因性反应)

(ACUTESTRESS急性应激障碍在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后立即(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以伴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甚至木僵)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症状围绕精神刺激内容病程与预后与精神刺激及时消除与否有关,一般持续时间短暂,3天内明显减轻,一周至一个月内完全恢复;也可症状持续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在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后立即(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病因直接原因:应激原(stressor),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种类:Ⅰ类创伤:急剧发生的严重事件:灾难、交通事故、亲人死亡Ⅱ类创伤:持续性困境:家庭不睦、邻里纠纷、工作严重挫折、长期与外界隔离病因直接原因:应激原(stressor),强烈或持久的earthquakeearthquakeFLOODINGFLOODING911911WARsWARs临床表现以Ⅰ类创伤为直接原因: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心因性木僵、心因性意识模糊状态以Ⅱ类创伤为直接原因:精神病性障碍(妄想、情感症状)急性心因性抑郁状态或躁狂状态临床表现以Ⅰ类创伤为直接原因: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病程及预后应激源各种症状2、3天内缓解通常几小时内2、3天后减轻一周内缓解通常1个月内缓解,预后良好几分钟数小时刺激消除刺激持续存在或不可逆转病程及预后应激源各种症状2、3天内缓解2、3天后减轻通常1个诊断标准症状标准:以异乎寻常、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有下列一项: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盲目性;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可有轻度意识模糊。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病程标准: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1个月内缓解。排除标准: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抑郁症。诊断标准症状标准:以异乎寻常、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有鉴别诊断急性脑病综合症情感性障碍精神分裂症癔症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病因症状鉴别诊断急性脑病综合症病因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S,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POST-TRAUMAT病因及影响因素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DelayedPsychogenicReaction)病因:应激源(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影响因素:个性特征、个人经历、社会支持、躯体心理素质等病因及影响因素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DelayedPsy精神发育迟滞课件精神发育迟滞课件精神发育迟滞课件临床表现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持续回避、情感麻木植物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对创伤经历的选择性遗忘对前途失去信心,情绪障碍、行为异常临床表现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病程、预后潜伏期数日到数月不等(极少超过半年)病程可有波动预后:多数病人可恢复,少数为慢性病程,或持久的人格改变。少数病人持续多年不愈而成为持久精神病态病程、预后潜伏期数日到数月不等(极少超过半年)诊断标准症状标准: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对与刺激类似或相关的情境的回避。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排除标准: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他应激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症状标准:鉴别诊断抑郁症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鉴别诊断抑郁症适应障碍

(ADJUSTMENTDISORDERS)适应障碍

(ADJUSTMENTDISORDERS)适应障碍在可以辨认的日常生活中的应激事件的影响下,由于易感个性,适应能力不良,个体对该应激源出现超出常态的反应性情绪障碍或适应不良行为,导致正常工作和人际交往受损。程度一般较轻,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适应障碍在可以辨认的日常生活中的应激事件的影响下,由于易感个病因与发病机制心理社会因素:生活环境变迁、家庭变迁、经济状况恶化、人际关系不良、工作学业受挫、挚爱亲友丧亡等个体素质因素:性格缺陷,应付方式不良,经历经验不足个体躯体、心理功能状态:相对虚弱病因与发病机制心理社会因素:生活环境变迁、家庭变迁、经济状况临床表现情绪障碍:抑郁型焦虑型行为障碍:品行障碍型行为退缩型学习能力减退型混合型生理功能障碍临床表现情绪障碍:病程、预后起病:应激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后1个月之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但长期的抑郁反应除外病程、预后起病:应激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后1个月之内诊断标准症状标准: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对导致精神障碍均起着重要作用;以抑郁、焦虑、害怕等情感症状为主,并至少有下列一项:1)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2)生理功能障碍;存在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不包括妄想和幻觉)、神经症、应激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或品行障碍的各种症状,但不符合上述障碍的诊断标准。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诊断标准症状标准:诊断标准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开始于心理社会刺激(但不是灾难性的或异乎寻常的)发生后1个月内,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1个月。应激因素消除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排除标准: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应激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以及品行障碍等。诊断标准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开始于心理社会刺激(但不是灾难性的鉴别诊断人格障碍(或品行障碍)PTSD抑郁症焦虑症鉴别诊断人格障碍(或品行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心理治疗危机干预:ASD、PTSD初期,侧重心理支持,情感宣泄,放松训练,提高有效应对能力,改变消极认知;构建完整创伤记忆;个体或团体形式(危机事件应激晤谈,CISD);必要的仪式;尊重宗教性质的信仰;“正常化”指导原则认知行为治疗:认知重建;系统脱敏与暴露疗法等改变环境:安全感、可控感;减少二次伤害等。并非必须,尤其对适应障碍药物治疗:对症治疗,BDZs、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心理治疗三、分离(转换)性障碍【癔症】

DISSOCIATIVE(CONVERSION)DISORDER

【HYSTERIA】三、分离(转换)性障碍【癔症】

DISSOCI分离〔转换〕障碍(癔症)一种以解离症状(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和转换症状(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为主的精神障碍。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特点:对过去记忆、身份意识、即刻感觉及身体运动控制等方面的整合能力的丧失分离〔转换〕障碍(癔症)一种以解离症状(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分离〔转换〕障碍(癔症)常有癔症性人格基础,由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体而引起自知力基本完整(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意识障碍除外)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症状类似多见于青春期女性分离〔转换〕障碍(癔症)常有癔症性人格基础,由明显的心理社会流行病学资料患病率:中国(1982)3.55‰;国外终生患病率:女性3-6‰;性别:女性显著多于男性年龄:首发多在35岁之前,20-30岁最高,40岁以后初发者少见地域:中国:农村>城市经济文化条件:差>好文化程度:低>高预后较好:60%-80%可在一年内自发缓解流行病学资料患病率:中国(1982)3.55‰;国外终生易感个性情感丰富、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高情绪不稳,“神经质”外向或者内向,比例基本相同喜欢掩饰易感个性情感丰富、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高心理社会因素精神诱因:首次发病的前一周内可追溯到明显的精神刺激因素;此后的反复发作可由刺激事件、暗示、自我暗示引起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癔症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等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癔症的症状有变得较为安静和含蓄的趋势一些特殊的癔症形式只出现于某些特定的种族和文化背景心理社会因素精神诱因:首次发病的前一周内可追溯到明显的精神刺临床表现分离性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分离性遗忘分离性漫游分离性木僵出神与附体身份识别障碍癔症性精神病转换性障碍(癔症性躯体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癔症的特殊形式情感爆发癔症性痴呆流行性癔症临床表现分离性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转换性障碍(癔症性躯体障1.分离性遗忘又称阶段性遗忘、选择性遗忘遗忘内容和精神创伤密切相关通过遗忘能达到回避创伤的目的也可出现在应激相关障碍1.分离性遗忘又称阶段性遗忘、选择性遗忘2.分离性漫游事前没有目的和计划,白天觉醒时发生,茫然出走,保持基本自我料理,简单社会交往。突然开始和结束,历史数小时至数天。事后不能完整回忆。2.分离性漫游事前没有目的和计划,白天觉醒时发生,茫然出走3.分离性木僵表现:自发运动以及对声、光、触等外界刺激的反应消失或极度减少,患者在长时间里几乎一动不动地坐着或躺着。完全或几乎没有言语及自发的有目的运动。虽可存在一定程度的意识紊乱,但肌张力、姿势、呼吸、有时睁眼、协调的眼部运动均表明患者既非处于熟睡之中,也不是无意识状态。不存在躯体障碍或其它精神科障碍基础有近期发生过应激性事件或目前存在问题的证据

3.分离性木僵表现:4.出神与附体暂时性地同时丧失个人身份感和对周围环境的完全意识。患者的举动就象是已被另一种人格、精灵、神、或“力量”所代替。注意和意识仅局限于或集中在密切接触的环境的一二个侧面,常有局限且重复的一系列运动、姿势、发音。不由自主、非己所愿4.出神与附体暂时性地同时丧失个人身份感和对周围环境的完全5.身份识别障碍自我意识障碍。双重人格、多重人格(罕见)特征:突然以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身份进行日常活动。不同身份间各自独立、互无联系、交替出现。双重人格:通常其中一种占优势,但两种人格都不进入另一方的记忆,几乎意识不到另一方的存在。从一种人格向另一种的转变,开始时通常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其后,一般仅在遇到巨大的或应激性事件、或接受放松、催眠或发泄等治疗时,才发生转换。

5.身份识别障碍自我意识障碍。双重人格、多重人格(罕见)6.癔症性精神病癔症性精神障碍中最严重的形式在意识障碍基础上出现特征: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紊乱、思维联想障碍、片断幻觉妄想、人格解体症状等自知力不充分,对疾病泰然漠视发作可持续数周,可有短暂间歇缓解后无后遗症状,但可再发6.癔症性精神病癔症性精神障碍中最严重的形式7.分离性运动障碍痉挛发作:鉴别癫痫大发作局部肌肉抽动或阵挛肢体瘫痪:单瘫、截瘫、偏瘫行走不能:坐、卧位下肢如常,不能站立行走缄默症:不用语言而用书写或手势与人交流失音症:正常咳嗽,想说话但分不出声音或只发出含糊不清、嘶哑声音7.分离性运动障碍痉挛发作:鉴别癫痫大发作8.分离性感觉障碍感觉过敏:对一般声光刺激难以忍受,轻微的抚摸引起剧烈疼痛感觉缺失:局部或者全身,痛觉、触觉、温觉等缺失,与神经分布不一致感觉异常:咽部梗阻感、异物感,心因性疼痛视觉障碍:失明、管状视野、单眼复视等听觉障碍:失聪、选择性耳聋等8.分离性感觉障碍感觉过敏:对一般声光刺激难以忍受,轻微的9.情感爆发癔症发作常见表现精神刺激后突然发作表现:哭笑无常、吵闹不安、捶胸顿足、撕扯衣物、自伤、伤人、毁物等围观者多时更为剧烈有尽情发泄特点事后部分遗忘9.情感爆发癔症发作常见表现10.癔症性痴呆Ganser综合征: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做作童样痴呆:明显的幼稚行为可伴轻度意识模糊10.癔症性痴呆Ganser综合征: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11.流行性癔症癔症集体发作一人发病后,目睹者在感应下,经由暗示或者自我暗示而相继出现类似症状短时间内爆发流行,历时数天发生在特定人群中,与文化相关北极圈癔症、恐缩症(东南亚及海南岛)等11.流行性癔症癔症集体发作其他癔症特殊形式赔偿性神经症:工伤、交通事故或医疗纠纷中,受伤害者显示、保留或夸大症状,处理不当则症状持续很久。并非诈病职业性神经症:与职业密切相关的运动协调障碍。进行非职业功能时功能恢复正常抄写工作者-书写痉挛舞蹈演员-运动不能教师-失音或声音嘶哑或口吃其他癔症特殊形式赔偿性神经症:工伤、交通事故或医疗纠纷中,受诊断标准【症状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并至少有下列1项综合征:①癔症性遗忘;②癔症性漫游;③癔症性多重人格;④癔症性精神病;⑤癔症性运动和感觉障碍;⑥其他癔症形式;没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躯体疾病。【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标准】起病与应激事件之间有明确联系,病程多反复迁延。【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诈病。【说明】癫痫可并有癔症表现,此时应并列诊断;癔症性症状可见于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假如有分裂症状或情感症状存在,应分别作出后两者的相应诊断。诊断标准【症状标准】鉴别诊断其他精神疾病:器质性精神障碍、急性应激反应、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癫痫、舞蹈症、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运动、感觉障碍诈病超级模仿者鉴别诊断其他精神疾病:器质性精神障碍、急性应激反应、精神分裂治疗心理治疗:首选治疗方式暗示治疗:催眠下暗示/清醒下暗示,言语暗示/非言语暗示,使用/不使用药物等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治疗药物治疗:对症治疗治疗心理治疗:首选治疗方式谢谢!谢谢!精神发育迟滞、应激相关障碍、分离【转换】性障碍(癔症)精神发育迟滞、应激相关障碍、分离【转换】性障碍(癔症)提纲精神发育迟滞概念病因分度及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应激相关障碍概念临床亚型及病因、特征表现、诊断:

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治疗、预防癔症概念临床亚型及特征表现:解离型、转换型诊断、治疗及预防提纲精神发育迟滞概念病因分度及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应激相一、精神发育迟滞

MENTALRETARDATION一、精神发育迟滞

MENTALRETARD名称医学概念:精神发育迟滞教育部门:弱智民政部门:智力残疾其他:精神发育不全智力低下大脑发育不全精神幼稚症智力薄弱名称医学概念:精神发育迟滞概念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一组由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特征:起病于发育成熟以前(18岁)智力发育低下(IQ

<

70)社会适应困难可单独出现,也可伴有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概念精神发育迟滞(mentalretardation)流行病学总患病率:1.268%性别差异:男女之比109:87;男童(1.24%)高于女童(1.16%)经济水平:农村(1.41%)高于城市(0.70%)流行病学总患病率:1.268%流行病学全部精神发育迟滞中:轻度:85%中度:10%重度:3~4%极重:1~2%流行病学全部精神发育迟滞中: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并发行为问题或精神症状者为一般人口的4~6倍在社会上属于弱势群体,权益常被侵犯易被教唆而影响社会秩序,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并发行为问题或精神症状者为一般病因及危险因素先天因素:遗传先天性疾病孕期、围产期因素出生后因素病因及危险因素先天因素:遗传因素遗传代谢异常苯丙酮尿症(PKU):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半乳糖血症: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缺乏粘多糖病Ⅱ型(Huntersyndrome):艾杜糖苷酸酶缺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粘多糖病IH型(Hurlersyndrome):X连锁隐性自毁容貌综合征(Lesch-Nyhansyndrome,LNS):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X连锁隐性遗传染色体异常多基因遗传遗传因素遗传代谢异常遗传因素遗传代谢异常染色体异常Down’ssyndrome:G组21三体,47,XY(XX),+21FragileXsyndrome(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Xq27,Xq28脆性位点Turner’ssyndrome(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45,X0Klinefelter’ssyndrome(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47,XXY多基因遗传遗传因素遗传代谢异常遗传因素遗传代谢异常染色体异常多基因遗传少数患者为多个基因的累积效应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遗传代谢异常先天性颅脑畸形家族性小脑畸形先天性脑积水神经管闭合不全先天性颅脑畸形家族性小脑畸形孕期及围产期有害因素环境因素:化学物质;X线照射(受精卵到卵裂期最敏感)母亲因素:妊娠年龄偏大躯体健康状况:感染;药物及毒性物质(妊娠前三个月影响最大);营养不良;分娩期并发症心理社会因素:应激事件,焦虑、抑郁等异常情绪等不良习惯:烟、酒嗜好等新生儿疾病孕期及围产期有害因素环境因素:妊娠年龄偏大是MR危险因素怀孕年龄(岁)先天愚型出生频率(%)20~241.125~291.130~342.035~395.040~4415.045~30.0妊娠年龄偏大是MR危险因素怀孕年龄(岁)先天愚型出生频率(%出生后有害因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未成熟儿、低出生体重儿、感染、脑缺氧、核黄疸、脑外伤影响CNS发育的特殊因素:呆小症(克汀病,cretinism)、毒品不良心理社会因素:社会隔离完全隔离:狼孩、猪孩疾病影响:听视觉障碍、精神疾病出生后有害因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智力智商(IntelligenceQuotient,IQ)参考值:90-110边缘智力:70-89智力低下:<70智力水平的确定智力测验:Wechsler智力测验(成人、儿童、幼儿等)社会适应能力评定智力智商(IntelligenceQuotient,IQ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智商心理年龄50-699-12岁35-496-9岁20-343-6岁20以下3岁以下生长发育语言、走路发育延迟明显迟缓发音含糊语言、运动发育差不能说话、走路语言表达理解、使用能力差,词汇较简单词汇贫乏,不能完整表达语句简单,无法有效交流无学习勉强完成小学,较难考上初中个位加减,不适应普通小学无法学习无工作可掌握简单劳动技能,自食其力完成简单劳动,质量差,效率低不会劳动无日常生活一般可自理需指导、帮助需监护无人际关系稳定型不稳定性较难和同龄人建立友谊关系无社会行为能力无躯体异常一般无个子矮小、面容特殊常伴先天疾病、癫痫发作,易夭折明显畸形、神经系统异常,常夭折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智商50-6935-4920-3420以下伴发精神症状注意缺陷:不集中,转移障碍情绪障碍:易激惹,焦虑,抑郁,欣快,无快乐感,恐惧,情绪不稳等行为障碍:刻板行为,强迫动作,幼稚,孤僻,冲动(自伤、伤人、破坏),怪异行为,品行障碍等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等伴发精神症状注意缺陷:不集中,转移障碍躯体症状、体征和病因相关:特殊外貌或畸形其他食欲减退或贪食便秘失眠或嗜睡体重下降或肥胖躯体症状、体征和病因相关:特殊外貌或畸形诊断思路确定诊断确定严重程度做出病因学诊断诊断思路确定诊断诊断标准智力明显低於同龄人的平均水平,一般以智商(IQ)在70以下为标准。社会适应能力不足,表现在个人生活能力和履行社会职能有明显缺陷。起病于18岁以前18岁以后任何原因所致的智力倒退都不能诊断为发育迟滞而应称为痴呆诊断标准智力明显低於同龄人的平均水平,一般以智商(IQ)在7诊断步骤详细收集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和有关实验室检查心理发育评估智力测验社会适应行为评估临床发育评估诊断步骤详细收集病史智力测验Wechsler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智力量表,4~6.5岁WISC-RC,6~16岁Bayley婴儿发育量表,2~30个月Gesell发育量表,0~3.5岁Denver发育筛查(DDST),0~6岁儿童Peabody图片词汇筛查试验,>2岁画人试验,4~12岁50项提问智能测验法,4~7岁智力测验Wechsler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智力量表,4~6.鉴别诊断暂时性发育迟缓儿童孤独症(Autism)约3/4智力低下;但有极少数病例有特殊才能,但起病于婴幼儿期,严重内向,注意涣散,缺乏情感交流,言语发育不良甚至完全丧失,兴趣异常、行为刻板;一般无特殊面貌。鉴别诊断暂时性发育迟缓鉴别诊断瓦解性精神病(婴儿痴呆,Heller综合征)起病前发育正常或接近正常,多于2-3岁起病,出现烦躁、哭闹和激惹症状,然后言语退化、获得技能丧失,并出现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儿童精神分裂症起病于学龄前的儿童精神分裂症往往表现孤独、退缩、言语障碍、智力减退,但情感淡漠、不协调、行为异常、幻觉妄想、思维障碍等可鉴别儿童多动与注意缺陷障碍(ADHD)常有学习成绩差而被误认为智力低下。但注意力涣散、多动、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定等为主且智力大都正常,鉴别诊断瓦解性精神病(婴儿痴呆,Heller综合征)几种常见的临床类型几种常见的临床类型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常染色体畸变三体征中的最常见类型发生与母亲生育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危险越高特殊外貌:双眼矩宽,两眼外角上斜,内眦赘皮,耳位低,鼻樑低,舌体宽厚,口常半张或舌伸出口外,舌面沟裂深而多,手掌厚而指短粗,末指短小常向内弯曲或只有两指节,40%患儿有通贯掌。智力呈中、重度损害,大多数表现安静、温顺,适于特殊教育,经过训练,适应能力可明显改善,而有一定的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常染色体畸变三体征中的最常见类型精神发育迟滞课件脆性X综合征患病率:大约0.73~0.92‰,仅次于Down综合征病因:X染色体长臂远端出现一缩窄区外貌:身材较高,面长耳大,前额及颧骨突出,青春期后可见大睾丸语言发育延迟和语言质量异常,和智力低下相称;可伴神经系统异常,合并癫痫达15%治疗:可试用大剂量叶酸,行为,情绪及神经系统症状可有改善脆性X综合征患病率:大约0.73~0.92‰,仅次于Down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呆小病,克汀病(cretinism)碘缺乏,发生在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临床特征:显著的精神发育迟滞和躯体发育延迟。运动障碍、言语障碍,听力障碍均常见。特殊外貌:眼距宽、鼻翼厚、口唇厚、矮小。可防可治,早发现是关键。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呆小病,克汀病(cretinism)苯丙酮尿症病因:氨基酸代谢病,苯丙氨酸羟化酶先天缺乏,致体内苯丙氨酸不能转化成酪氨酸而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特征表现:智力障碍特殊外貌:90%皮肤白皙,头发淡黄和虹膜蓝色神经系统:震颤,肌张力异常,共济失调,腱反射亢进,甚至瘫痪。尿中有特殊鼠臭味。治疗:严格限制苯丙氨酸摄入。是否早治疗决定疗效。苯丙酮尿症病因:治疗和预防治疗和预防防治原则预防第一教育为主药物为辅防治原则预防第一治疗病因治疗:针对病因明确且可纠正者先天性代谢病、地方性克汀病等,早期采用饮食疗法和甲状腺素类药可以防止精神发育迟滞的发生。有内分泌不足的性染色体畸变者,可适时给予性激素以改善患者的性征发育。对症治疗:对活动过度,注意障碍和行为异常者可用中枢神经兴奋剂或其他精神药物,对合并癫痫者要采用抗癫痫治疗。认知改善药物:促进及改善脑细胞功能。治疗病因治疗:针对病因明确且可纠正者4.特殊教育和训练年龄愈小,开始训练愈早,效果愈好内容涉及日常生活能力、劳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等除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训练中心外,应强调和积极开展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父母培训,普通基层保健和幼教人员的培训4.特殊教育和训练年龄愈小,开始训练愈早,效果愈好预防一级预防做好婚前检查,孕期保健和计划生育。预防遗传性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症状前诊断及预防功能残废。三级预防减少残废提高补偿能力。预防一级预防二、应激相关障碍

STRESS

RELATED

DISORDERS二、应激相关障碍

STRESSRELATED概念又称反应性精神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由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社会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的一组功能性精神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概念又称反应性精神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共同特征心理社会因素是直接原因临床表现与精神刺激因素密切相关病因消除或改变环境后,大多数患者精神障碍相继消失预后良好,多无人格方面的缺陷共同特征心理社会因素是直接原因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心因性反应)

(ACUTESTRESSDISORDERS,ASD)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心因性反应)

(ACUTESTRESS急性应激障碍在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后立即(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以伴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甚至木僵)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症状围绕精神刺激内容病程与预后与精神刺激及时消除与否有关,一般持续时间短暂,3天内明显减轻,一周至一个月内完全恢复;也可症状持续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在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后立即(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病因直接原因:应激原(stressor),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种类:Ⅰ类创伤:急剧发生的严重事件:灾难、交通事故、亲人死亡Ⅱ类创伤:持续性困境:家庭不睦、邻里纠纷、工作严重挫折、长期与外界隔离病因直接原因:应激原(stressor),强烈或持久的earthquakeearthquakeFLOODINGFLOODING911911WARsWARs临床表现以Ⅰ类创伤为直接原因: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心因性木僵、心因性意识模糊状态以Ⅱ类创伤为直接原因:精神病性障碍(妄想、情感症状)急性心因性抑郁状态或躁狂状态临床表现以Ⅰ类创伤为直接原因: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病程及预后应激源各种症状2、3天内缓解通常几小时内2、3天后减轻一周内缓解通常1个月内缓解,预后良好几分钟数小时刺激消除刺激持续存在或不可逆转病程及预后应激源各种症状2、3天内缓解2、3天后减轻通常1个诊断标准症状标准:以异乎寻常、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有下列一项: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盲目性;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可有轻度意识模糊。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病程标准: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1个月内缓解。排除标准: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抑郁症。诊断标准症状标准:以异乎寻常、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有鉴别诊断急性脑病综合症情感性障碍精神分裂症癔症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病因症状鉴别诊断急性脑病综合症病因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S,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POST-TRAUMAT病因及影响因素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DelayedPsychogenicReaction)病因:应激源(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影响因素:个性特征、个人经历、社会支持、躯体心理素质等病因及影响因素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DelayedPsy精神发育迟滞课件精神发育迟滞课件精神发育迟滞课件临床表现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持续回避、情感麻木植物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对创伤经历的选择性遗忘对前途失去信心,情绪障碍、行为异常临床表现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病程、预后潜伏期数日到数月不等(极少超过半年)病程可有波动预后:多数病人可恢复,少数为慢性病程,或持久的人格改变。少数病人持续多年不愈而成为持久精神病态病程、预后潜伏期数日到数月不等(极少超过半年)诊断标准症状标准: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对与刺激类似或相关的情境的回避。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排除标准: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他应激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症状标准:鉴别诊断抑郁症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鉴别诊断抑郁症适应障碍

(ADJUSTMENTDISORDERS)适应障碍

(ADJUSTMENTDISORDERS)适应障碍在可以辨认的日常生活中的应激事件的影响下,由于易感个性,适应能力不良,个体对该应激源出现超出常态的反应性情绪障碍或适应不良行为,导致正常工作和人际交往受损。程度一般较轻,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适应障碍在可以辨认的日常生活中的应激事件的影响下,由于易感个病因与发病机制心理社会因素:生活环境变迁、家庭变迁、经济状况恶化、人际关系不良、工作学业受挫、挚爱亲友丧亡等个体素质因素:性格缺陷,应付方式不良,经历经验不足个体躯体、心理功能状态:相对虚弱病因与发病机制心理社会因素:生活环境变迁、家庭变迁、经济状况临床表现情绪障碍:抑郁型焦虑型行为障碍:品行障碍型行为退缩型学习能力减退型混合型生理功能障碍临床表现情绪障碍:病程、预后起病:应激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后1个月之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但长期的抑郁反应除外病程、预后起病:应激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后1个月之内诊断标准症状标准: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对导致精神障碍均起着重要作用;以抑郁、焦虑、害怕等情感症状为主,并至少有下列一项:1)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2)生理功能障碍;存在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不包括妄想和幻觉)、神经症、应激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或品行障碍的各种症状,但不符合上述障碍的诊断标准。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诊断标准症状标准:诊断标准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开始于心理社会刺激(但不是灾难性的或异乎寻常的)发生后1个月内,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1个月。应激因素消除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排除标准: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应激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以及品行障碍等。诊断标准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开始于心理社会刺激(但不是灾难性的鉴别诊断人格障碍(或品行障碍)PTSD抑郁症焦虑症鉴别诊断人格障碍(或品行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心理治疗危机干预:ASD、PTSD初期,侧重心理支持,情感宣泄,放松训练,提高有效应对能力,改变消极认知;构建完整创伤记忆;个体或团体形式(危机事件应激晤谈,CISD);必要的仪式;尊重宗教性质的信仰;“正常化”指导原则认知行为治疗:认知重建;系统脱敏与暴露疗法等改变环境:安全感、可控感;减少二次伤害等。并非必须,尤其对适应障碍药物治疗:对症治疗,BDZs、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心理治疗三、分离(转换)性障碍【癔症】

DISSOCIATIVE(CONVERSION)DISORDER

【HYSTERIA】三、分离(转换)性障碍【癔症】

DISSOCI分离〔转换〕障碍(癔症)一种以解离症状(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和转换症状(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为主的精神障碍。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特点:对过去记忆、身份意识、即刻感觉及身体运动控制等方面的整合能力的丧失分离〔转换〕障碍(癔症)一种以解离症状(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分离〔转换〕障碍(癔症)常有癔症性人格基础,由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体而引起自知力基本完整(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意识障碍除外)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症状类似多见于青春期女性分离〔转换〕障碍(癔症)常有癔症性人格基础,由明显的心理社会流行病学资料患病率:中国(1982)3.55‰;国外终生患病率:女性3-6‰;性别:女性显著多于男性年龄:首发多在35岁之前,20-30岁最高,40岁以后初发者少见地域:中国:农村>城市经济文化条件:差>好文化程度:低>高预后较好:60%-80%可在一年内自发缓解流行病学资料患病率:中国(1982)3.55‰;国外终生易感个性情感丰富、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高情绪不稳,“神经质”外向或者内向,比例基本相同喜欢掩饰易感个性情感丰富、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高心理社会因素精神诱因:首次发病的前一周内可追溯到明显的精神刺激因素;此后的反复发作可由刺激事件、暗示、自我暗示引起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癔症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等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癔症的症状有变得较为安静和含蓄的趋势一些特殊的癔症形式只出现于某些特定的种族和文化背景心理社会因素精神诱因:首次发病的前一周内可追溯到明显的精神刺临床表现分离性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分离性遗忘分离性漫游分离性木僵出神与附体身份识别障碍癔症性精神病转换性障碍(癔症性躯体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癔症的特殊形式情感爆发癔症性痴呆流行性癔症临床表现分离性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转换性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