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
宋明理学第4课宋明理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全一册课件全解1(28份)-岳麓课件3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儒学的危机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冲击了儒学的独尊地位。2.唐宋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潮流。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儒学的危机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程朱理学1.形成:北宋时期,儒家学者把对宇宙、自然的思考同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创立了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2.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1)理学的形成:①时间:宋代。②表现:新儒学吸收了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又将其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确立了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程朱理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2)程朱理学:①代表人物:程颢、程颐合称“二程”,对理学发展起到了突出作用;朱熹继承“二程”的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②主要内容:a.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b.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自主思考想一想:“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提示:“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即这一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2)程朱理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③经典著作: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④地位确立: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继承这一趋势,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自主思考想一想: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程朱理学是在吸收了佛、道哲学思想部分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儒学。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③经典著作:朱熹编著《四书章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陆王心学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陆王心学知识点四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理学的影响1.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自主思考宋明理学是中国儒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许多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宋明理学有哪些突出的特点?提示:宋明理学是哲理化的儒学,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知识点四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理学的影响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宋明理学的特点史料导入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探究宋明理学的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提示:(1)特点:哲学化(思辨性);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2)积极影响: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宋明理学的特点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过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1】
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解析:提取材料信息,“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说明理学博大精深;“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体现了其封闭性。理学吸收了佛、道的思想,A项错误;理学重点关注的不是世界本原,材料也无从体现,排除B项;理学是唯心主义思想,C项错误;D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答案:D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1】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史料导入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探究“程朱”和王守仁对“理”的认识有何不同。(2)程朱和王守仁两者穷“理”的途径有何差别?提示:(1)不同点: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守仁认为“理”在心中,心是万物本原。(2)差别:程朱主张格物致知,王守仁强调内心自省。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1)相同点: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承认“理”的存在;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2)不同点: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识世界本原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作为求理的方法,认为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2】
右图是南昌市城雕“鹅湖之会”,展现的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的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解析:提炼材料“理学”“支离”等关键信息,南宋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反对埋头书册,主张“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答案:B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2】右图是南昌市城雕“鹅湖之会”,展234511.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C.隋唐 D.宋朝解析:“三教殿”同时出现释迦牟尼(佛教)、孔子(儒家)、老子(道教)反映了“三教合一”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时间最早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故选B项。答案:B234511.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234512.“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评价的应是(
)A.荀子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学C.宋明理学 D.汉初“无为而治”解析:探讨世界本原,又与社会、人生相联系的,以道家及宋明理学最具代表,比较选项可知C项正确。答案:C234512.“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234513.“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浃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 D.致良知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浃洽通透”。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因此,正确答案是A项。答案:A234513.“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23451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我国古代一著名思想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他最有可能是(
)A.董仲舒 B.朱熹C.老子 D.王守仁解析:该思想家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没有私心物欲遮蔽的心是“天理”,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私欲,恢复良知的本性,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这符合王守仁“致良知”的观点,故D项正确。答案:D23451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234515.图文探究:《三教图》《三教图》为清朝丁云鹏所画。图中释迦牟尼位于中心,端坐于绿柏与菩提树下,孔子与老子侧坐于释迦牟尼两侧的岩石上。事实上,这种场面是从来不曾存在过的,画家不过是凭借手中画笔,描绘出佛、儒、道三教创始者共坐树下相谈的场景。这幅图既表达了画家自己对佛、道思想的膜拜以及对儒家学说的尊崇,也描绘出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三教合一”的潮流。234515.图文探究:《三教图》23451(1)“三教合一”何时成为一种潮流?(2)这一潮流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参考答案:(1)唐宋时期,佛、道、儒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2)面对佛、道文化的冲击,唐、宋儒学家发起复兴儒学的运动,导致了宋明理学的兴起。23451(1)“三教合一”何时成为一种潮流?情境创设:春秋战国时期,群雄角逐,诸候争霸,虽然泰国地处西陲,远离中原核心地带,比较落后,然而,恰恰是偏远落后的泰国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那么,当时泰国面临哪些机遇能够最终完成统一?一、春秋战国时代特点---大变革时代1、大动荡: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2、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3、大变革:⑴社会经济的变化:随着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奴隶逃亡垦荒,土地私有权逐步得到认可⑵阶级关系的变化:①随着土地私有化,新兴地主实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特权,进行社会变革。②各国先后进行变法,首先魏国李悝变法,之后楚国吴起变法。⑶思想意识形态变化:①表现:儒道法墨等各家宣传自己的学说和主张,形成“百家争鸣”A.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掌握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B.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反映平民阶层利益。C.法家:“以法为本”,主张除国君外,都要受法律约束。②意义:形成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推动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1、历史作用:⑴政治上:世卿世禄制向赐爵制度的转变,使统治集团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军功地主成为秦统治支柱,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权政治体制。⑵军事上: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提高了秦军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⑶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土地土地私有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秦国实力增强,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国家,为秦的最终统一奠定基础。⑷总
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历史局限性:⑴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剥削压迫:如:刑法严酷。连坐法。⑵改革不完全彻底: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⑶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⑷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摧残了文化,加强专制统治: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5)对忠孝、诚信、仁义、贞廉等伦理道德的蔑视,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使政权失去了社会道德的支持。情境创设:春秋战国时期,群雄角逐,诸候争霸,虽然泰国地处西陲21第4课
宋明理学第4课宋明理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全一册课件全解1(28份)-岳麓课件3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儒学的危机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冲击了儒学的独尊地位。2.唐宋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潮流。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儒学的危机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程朱理学1.形成:北宋时期,儒家学者把对宇宙、自然的思考同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创立了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2.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1)理学的形成:①时间:宋代。②表现:新儒学吸收了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又将其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确立了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程朱理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2)程朱理学:①代表人物:程颢、程颐合称“二程”,对理学发展起到了突出作用;朱熹继承“二程”的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②主要内容:a.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b.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自主思考想一想:“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提示:“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即这一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2)程朱理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③经典著作: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④地位确立: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继承这一趋势,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自主思考想一想: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程朱理学是在吸收了佛、道哲学思想部分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儒学。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③经典著作:朱熹编著《四书章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陆王心学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陆王心学知识点四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理学的影响1.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自主思考宋明理学是中国儒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许多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宋明理学有哪些突出的特点?提示:宋明理学是哲理化的儒学,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知识点四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理学的影响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宋明理学的特点史料导入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探究宋明理学的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提示:(1)特点:哲学化(思辨性);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2)积极影响: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宋明理学的特点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过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1】
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解析:提取材料信息,“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说明理学博大精深;“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体现了其封闭性。理学吸收了佛、道的思想,A项错误;理学重点关注的不是世界本原,材料也无从体现,排除B项;理学是唯心主义思想,C项错误;D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答案:D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1】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史料导入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探究“程朱”和王守仁对“理”的认识有何不同。(2)程朱和王守仁两者穷“理”的途径有何差别?提示:(1)不同点: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守仁认为“理”在心中,心是万物本原。(2)差别:程朱主张格物致知,王守仁强调内心自省。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1)相同点: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承认“理”的存在;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2)不同点: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识世界本原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作为求理的方法,认为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2】
右图是南昌市城雕“鹅湖之会”,展现的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的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解析:提炼材料“理学”“支离”等关键信息,南宋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反对埋头书册,主张“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答案:B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2】右图是南昌市城雕“鹅湖之会”,展234511.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C.隋唐 D.宋朝解析:“三教殿”同时出现释迦牟尼(佛教)、孔子(儒家)、老子(道教)反映了“三教合一”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时间最早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故选B项。答案:B234511.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234512.“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评价的应是(
)A.荀子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学C.宋明理学 D.汉初“无为而治”解析:探讨世界本原,又与社会、人生相联系的,以道家及宋明理学最具代表,比较选项可知C项正确。答案:C234512.“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234513.“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浃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 D.致良知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浃洽通透”。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因此,正确答案是A项。答案:A234513.“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23451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我国古代一著名思想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他最有可能是(
)A.董仲舒 B.朱熹C.老子 D.王守仁解析:该思想家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没有私心物欲遮蔽的心是“天理”,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私欲,恢复良知的本性,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这符合王守仁“致良知”的观点,故D项正确。答案:D23451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234515.图文探究:《三教图》《三教图》为清朝丁云鹏所画。图中释迦牟尼位于中心,端坐于绿柏与菩提树下,孔子与老子侧坐于释迦牟尼两侧的岩石上。事实上,这种场面是从来不曾存在过的,画家不过是凭借手中画笔,描绘出佛、儒、道三教创始者共坐树下相谈的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招服装考试题及答案
- 大学造型基础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烧碱氧化物项目创业投资方案
- 大学电磁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老师招聘协议书
- 船厂起重工考试题及答案
- 年会舞协议书
- 急救药品考试试题及答案
- 机械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回转窑考试试题及答案
- 韩餐服务员培训
- 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职业技能竞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监理管理交底
- 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需求
- JGJT46-20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条文解读
- 锑矿合同范本
-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技术操作规范
- 新入团团课培训
- 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工作检查记录表
- 2024年度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 鼻饲法定义目的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