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瑞安利济医学堂_第1页
走进瑞安利济医学堂_第2页
走进瑞安利济医学堂_第3页
走进瑞安利济医学堂_第4页
走进瑞安利济医学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进瑞安利济医学堂今年国庆假期后的周末,我和朋友阿丁来到了浙江瑞安,来到了瑞安市公园路10号,走进了古瑞安城北隅的旧时建筑一一利济医学堂,利济医学堂整体建筑坐北朝南,整组建筑采用传统建筑的布局,由门屋东西厢房、主楼、药圃园等组成,该建筑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是中国第一所采用欧美办学制度和方法创办的新式中医学校。学堂门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砖木结构,五开间,结构形式为梁架抬梁式,五檩四步架用二柱,次间抬梁穿斗混合式,采用梢间落翼,落翼单檐一层为硬山造。门屋正南面砌墙,明间设台门,台门门额上嵌有楷书刻写的“利济医院”青石匾,走进门屋两侧为学堂用房,连接左右两侧的分为东西厢房,三开间,梁架均为穿斗式,明间前檐柱间设隔扇门,右侧为诊室,诊室楹联上写着“何敢自矜医国手,但求广搜救民方”;左侧为药房,药房门楹联上书有“先施苦药利民病,更待良方济世穷”。稍往前行便是利济医学堂的主楼,抬头一望如今是“利济医学堂博物馆”的醒目牌匾,利济医学堂的主楼是二层单檐四坡顶,檐柱周砖叠涩,为清末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进楼内一层设有四位创始人像,他们分别是:陈虬(1853-1904)字志三,号蜇庐,光绪乙丑举人,与宋平子,陈介石誉为“东瓯三杰”。陈虬年轻时钻研中医经典书籍,医术高明,其著《瘟疫霍乱问答》已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丛书,政治上主张变法维新,1895年曾参与“公车上书”。陈黻宸(1959—1917),字介石,名黻宸,人称之为“瑞安先生”。光绪十九年中举,曾任北京大学文科史学和诸子学教授,民国二年(1913)当选为国会众议员,倡言变法自强。陈葆善(1861—1916),字栗庵,号湫漻斋,是位有影响的医学家,弱冠为县学渚生,因病改学医于陈虬,著有《白喉条辨》,创制专治白喉的“三玄降龙丹”,该书载入了《中国医学大辞典》。何迪启,清代贡生,字志石,又作茝石,人称"志翁”,瑞安大沙堤人。为利济医院和利济医学堂的董事,也是主诊名医。老的利济学医堂的主楼一楼是当时学生上课学习的地方,现楼下已辟为利医学堂博物馆。博物馆一楼展厅主要为我们展现了利济医学堂的发展历史和学堂创始人的介绍,以及展示利济医学堂历史上是一所运用西方办学制度和方法,传授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中医学校,包括有当时学堂教学的模式《习医章程》、《学堂教义》和自办的《利济医学报》。博物馆的二楼是动物标本陈列室,陈列大约有动物标本60余种,除了陆地生活的药用动物外,还有一些是海里生活的药用动物。

向博物馆的后院走去,该院也是一个像样的药圃,培植有药用植物20余种,大多为一些常用的药用植物,后面还有一幢清末明初时期的后勤库房。走出利济医学堂,给我感觉最深的是该群建筑布置简约、格局清新、功能比较合理,轻灵典雅,是传统地方特色与外来文化的结合自

然和谐,在东方建筑中融入了当时的西洋建筑风格,更像是中国近代中西文化交融贯通的杰作,对于当前新安医学继承和发扬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利济年学堂创办于光绪+一年2AA吾生要刨始人陈虬是当时中国改良派重要代表人移浮堂以群生,泽和万世』■『婚学堂内宜或人材言蛆二『耿冀将来勉成国手,•方书辑上医尾国之冒J为需宫1远朋西方力学制匿,皆携侍城中医理论—借纂无斐教学体制・啻击学;菰学向吝背普世,和吉U罩,井国埼,利讲洪臬二I折齿悟*«,等,时一•一*嗖艮桔的勃李方法,开府临床奏可£坦,Sr/里珂房邪铺莉阔,«:曲在言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