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杨柳岸晓风残月。秋雨里,柳永读到的是凄苦。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那么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的情景?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了解文章脉络。
2、抓住“清、静、悲凉”来赏析故都之秋,感受本文形散神聚的结构特点,并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3、品味本文细腻优美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并体会作者在秋景中寄托的感情。作者介绍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散文家。浙江省富阳县人。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作品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代表作品短篇小说:
《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
《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
散文:
《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1931年9月18日后,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避居杭州,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了大量的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散文。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散文《故都的秋》。
写作背景字音混混沌沌(hùn
dùn
)
一椽破屋(chuán
)
潭柘寺(
zhè
)
槐树(
huái)
落蕊(
ruǐ)
扫帚(sàozhou)
譬如(pìrú)
房檩(
lǐn
)
蟋蟀(xīshuài)
嘶叫(sījiào)鲈鱼(
lú
)
廿四桥(niàn
)
平平仄仄(píngzè)
普陀寺(
pǔ
tuó
)
颓废(tuífèi)混混沌沌: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不能自已:
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的来临,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情发展的趋向。解题(1)“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蕴含历史厚重感、文化底蕴。(2)“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故都”与“秋”相结合,暗含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题目明确而又深沉。既让人肃然感受到故都的苍凉和凄清,也会很自然地读出作者心中对这座历史名城的珍爱、赞叹及深情的眷恋。结构层次一、总起(1-2):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二、分写(3-12):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记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三、总括(13-14):与总起部分照应,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1.故都的秋给作者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2.作者是对北国秋天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眷恋、热爱、痴迷整体感知4.文章是写“故都的秋”,第2、13两段却是写南国之秋的特点,这有何用意?运用对比、烘托手法,通过写江南的秋天不如北国来表达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赞美和眷恋之情。3.南国的秋的特点是什么?
“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秋院晨景秋院图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果奇景秋槐图秋蝉图秋雨图秋果图5.为了体现故都的秋味,作者描绘了几幅秋景?试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清静悲凉故都秋景图秋院晨景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果奇景
6.细读3-11段,品一品每幅秋景图是如何体现故都秋天清、静、悲凉的特点的?(1)秋色:清秋院图天色―碧绿;日光―漏;牵牛花―蓝、白;秋草―疏落、细长。
秋果图微绿淡黄;沙尘灰土。(2)秋声:静秋院图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槐图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
秋蝉图秋蝉的衰弱的残声(3)秋味:悲凉作者写“故都的秋”,紧扣“清”“静”“悲凉”的特点,不用浓墨重彩,而用平凡的词语表达了平凡的秋色、秋声、秋味。7.本文是写景文,为什么在12段插入对写秋诗文的议论?
(1)内容: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写中外文人学士对秋的“深沉,悠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指出“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2)作用:作者似乎要创造一种文化氛围,于自然气息之外再添文化气息,与“故都”题旨暗合。从行文章法看,宕开文笔,纵横议论,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思路。
南国的秋北国的秋黄酒白干甘甜可口回味不永稀饭馍馍食之有味不浓易饿鲈鱼大蟹黄犬骆驼玲珑如意逗玩邀宠味美细腻剔刺而食清香后劲足如秋之内蕴有味耐饥饿如秋之隽永可大快朵颐得秋之爽气跋涉千万里有秋之阔远秋味味烈味深味浓味久8.第13段中,作者怎样比喻北国与江南的秋天?三、品析语言1、第三段“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这里运用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手法。如“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在“细数”“静对”等细腻感受中,透露出作者的悠闲与惬意,表现了对于故都之秋的热爱。
2、第四段“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这里运用了视觉与触觉相结合的手法。花铺满地,是视觉形象;脚踏花地,是触觉感受。通过视觉与触觉相结合,给读者以逼真的感受。这里寂静无人,一人独徘徊,无人与之交流,便只有与自然相交融。揣摩作者的心境,大约是欣喜的,又是寂寞的。
故都的秋总写(1~2段)北国的秋:清、静、悲凉江南的秋:慢、润、淡分写(3~12段)记叙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日胜果观秋色:清听秋声:静品秋味:悲凉议论人皆感秋非到北方不可中国文人尤甚总写(13~14段)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久。
向往品味赞美
眷恋写作特色(1)用中国古典诗词融情于景、以景显情的手法,创造意象真切典型、情味含蓄隽永的“意境”。(3-11)(2)运用对比烘托、多角度描写、议论抒情的表现手法升华了情感内涵。另外,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表现力强。(2、12、13)(3)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修辞自然而讲究。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
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对故都秋的眷恋,对故都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寂廖、悲凉,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
(1)本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满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第十二段)。郁达夫也感染上了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2)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岐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3)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美文欣赏
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的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哗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
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使我感到同看人烧大烟一样的兴味。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eoc市场行业运营现状与发展价值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片状可调电容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小儿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护理
- 2025至2031年中国牛皮癣治疗仪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胆道疾病影像学诊断课件
- 学校幼儿园教学引导计划
- 2025至2031年中国烂花围巾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鄢陵县2025年五下数学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毕业生入职培训的规划计划
- 新质生产力培育不够
- 停车场车棚钢结构施工方案
- 14S501-2 双层井盖图集
- 森林抚育投标方案
- 卫生部手术分级分类目录
- PLC灌装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 油气分离器液气分离器
- 免疫组库测序技术介绍
- 换质位推理与三段论推理+课件【核心知识精讲精研 】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 56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整体教案设计(课件配套)
- 语言文化探索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东理工大学
-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讲稿课件6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