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精创】《兼爱》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课件精创】《兼爱》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课件精创】《兼爱》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课件精创】《兼爱》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课件精创】《兼爱》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兼爱》

《墨子》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2、梳理文章思路,学习本课中说理的方法和论证逻辑。3、感受墨子的情怀,结合当下思考“兼爱”的现实意义。走近墨子,初识“兼爱”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逻辑学集大成者。

在“百家争鸣”中,是唯一代表劳动人民利益并为劳动人民呼喊奔波的思想家。他也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因不满其烦琐的“礼”,另立新说,创立了墨家学派,聚徒讲学,与儒家抗衡,在当时影响很大,世称“儒墨显学”。(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韩非子·显学篇》走近墨子走近墨子

《墨子》一书,该书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

文章善于运用具体事例、首尾完整、说理严密,且每篇有题目,可以概括本篇中心,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

1、哲学成就:①创立墨家学说。 ②中国逻辑学的奠基者。

2、科学成就:“科圣”【小孔成像实验、“墨子号”量子卫星】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

圆的定义:“圆,一中同长也。”

②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

③精通机械制造的大家,曾精心研制出一种能够飞行的木鸢(风筝)

3、军事成就:

①《墨子》的军事防御理论与孙子以进攻为主的作战理论形成互补②几乎谙熟了当时各种兵器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并有不少创造小孔成倒像,现代照相技术原理的起源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酒泉发射中心,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文化自信主要成就主要思想①兼爱非攻。“爱人若爱其身”且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别;国家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②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

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③节用节葬。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④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

诵读文本,走进“兼爱”【新教材】6兼爱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新教材】6兼爱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1段:治天下者,必知乱之所自起。第3段:若使天下兼相爱,若此则天下治。

第4段: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理清段意找中心句第2段: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兼爱》围绕“兼相爱”的观点,分析了兼爱对治理天下的重要性,提出了践行兼爱之道的具体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补写下面的结构导图。导图引路,明了文脉兼爱

提出问题:圣人治天下,“必知乱之所自起”君臣、父子、兄弟互相损害盗贼侵夺财物,杀伤性命(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问题:践行兼爱之道分析问题:乱“皆起不相爱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若其室(2)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夫、诸侯之间相乱、相攻视人家国若其家国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主旨归纳

本文认为“乱”起于人们的“不相爱”,人们损人害人以求自爱自利。墨子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从而实现“天下治”的政治蓝图。深研潜思,探究“兼爱”

文章开篇提出要圣人治理好天下的祸乱必须要知道混乱产生的源头,就像医生要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把病治好一样。(类比论证)

接着指出天下混乱产生的原因是人们不相爱。以实例(反面)论证,论述从君臣、父子、兄弟之间的不相爱,到盗贼横行,再到大夫互相侵害、诸侯互相攻伐,分层论述乱“起不相爱”的观点。

然后,运用假设(正面)论证,阐述若天下“兼相爱”就不会出现不孝、不慈、盗贼横行、卿大夫相互袭扰、诸侯相互攻伐的现象。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天下兼相爱”。

最后得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结论,总结全文。本文是如何一步步表明自己观点的?探究任务1有人说,读墨子的《兼爱》就像是听老太太说话,有絮叨之感,语言不简洁,你是怎样看待墨子语言的“絮叨”的?

文章看似絮叨,是墨子为了把道理讲得透彻明白,使用了繁复(繁笔)论证的方法。既追求语言浅显(直言不讳,通俗易懂)、逻辑严谨、结构层次,又不避絮叨(反复阐说,正反对说)。

清光绪钱振锽在《名山小言》中说:“文章有为我与兼爱之不同。为我者只取我自家明白,虽无第二人解,亦何伤哉,老子古简,庄生诡诞,皆是也。兼爱者必使我一人之心共喻于天下,语不尽不止,孟子详明,墨子重复,是也。”

这是由墨家的思想主张和受众群体决定的。探究任务2尚实尚质,言之无文

《墨子》之文,意显语质,言多不辩;重视实用,不讲文采。这是与墨子思想崇尚质实,富于现实性、针对性和功利性相适应的。墨家唯恐“以文害用”,故不事文采。其文虽然反复论辩、不尚空谈,却未免“言之无文”,因而也就“行而不远”。《墨子》对后代散文影响不大,这大概也是原因之一。如何理解墨子“兼爱”的思想内涵?提示

要理解“兼爱”的思想内涵,首先可以从字面入手。本义,一手执两禾,有兼顾、全部之意。。然后,从内容上理解。墨子将《兼爱》中提到的“兼相爱”与“交相利”联系起来。在墨子看来,“兼爱”是指一方对另一方的付出,所以,所谓“兼爱”,就是包含平等、博爱与相互友爱的意思。墨子认为,要让不平等双方彼此产生爱,必定是高贵的、强盛的一方将理解、宽容以及援助更多地给予卑贱的、弱小的一方,让卑贱的弱小的一方的生活处境得到改善。因此,“兼爱”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努力做到出身高贵的爱护出身低贱的,强大的爱护弱小的。

“兼爱”实质上反映的是贫弱者的心声,带有鲜明的平民色彩。探究任务3思考

墨子谈“兼爱”,“非攻”,是否意味着主张爱一切人,反对一切战争?墨子所说的兼爱是不包括爱盗贼这类人的。墨子反对的是攻伐战争,支持正义之战。

墨子的的“兼爱”和孔孟的“仁爱”内容有何异同?明确:在儒家心中,君子最爱的首先是双亲,其次是民众,最后是万物。对于民众而言,施以仁德便可。爱是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建立在血缘关系、宗法伦理制度基础上的有差别的爱,有亲疏远近之别

而在墨家心中,“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无差等的爱冲破等级的枷锁,冲破血缘的坚冰,尤其去爱那些最可怜、最卑下、最被社会践踏的人。爱心无垠,善意无穷,关怀最有力量。全人类不分血缘关系的亲疏、身份等级的贵贱,普遍平等地相爱互助。从这角度而言,墨子进入了一种更为崇高的境界。探究任务4(推己及人)(爱人如己)墨子认为,人人都只是爱自己而“自利”,是社会混乱动荡的原因;而孟子认为:人人眼里只有利而没有“仁义”,必将导致国家败亡。他们二人的观点是否有相通之处?明确:墨子认为,人们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会使人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种种社会问题由此产生。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意味着超越只知道自爱自利的狭隘,做到爱人利人。

孟子把仁义高悬在利之上,目的是要人从追逐私利的偏狭中超脱出来,以具备更高的道义层面上的关怀和追求。孟子的仁主要意味着对他人的同情和体贴。在超越自爱自利和关爱他人方面,墨子、孟子二家的主张显然是相通的。探究任务51.意质而语显。文章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2.逻辑严密,明辨是非。本文先指出议论的焦点:“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皆起不相爱”;再通过对比指出,如果“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最后顺理成章得出结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论辩一气呵成,富于说服力与逻辑力量。本文的写作特色:“意质语显,逻辑清晰”,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探究任务五立足现代,心存“兼爱”兼爱: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

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别的爱。

兼,本义,一手执两禾,

有兼顾、全部之意。

兼爱非攻,是全人类的精神制高点。——余秋雨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把墨子推崇为“平等、博爱”的中国宗师。他说“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今人评墨子【新教材】6兼爱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新教材】6兼爱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墨子“兼爱”思想对当今社会有何意义?

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杀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现实意义

斯人已逝,思想和精神永存。心存兼爱,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