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制度范本-课件_第1页
税收制度范本-课件_第2页
税收制度范本-课件_第3页
税收制度范本-课件_第4页
税收制度范本-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税收基础(第四版)第二章税收制度第一节税收制度与税法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第三节税收的分类第四节税收负担

第五节税收建立的原则

税收基础(第四版)第二章税收制度第一节税收制度与税法第二第一节税收制度与税法一、税收制度的概念二、税法的概念第一节税收制度与税法一、税收制度的概念二、税法的概念第一节税收制度与税法一、税收制度的概念

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指国家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税制的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税制包括税收法规、税收条例、税收征管制度和税收管理体制等;狭义的税制主要是指税收法规和税收条例,是税收制度的核心。税收制度是税务机关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也是纳税单位和个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准则。第一节税收制度与税法一、税收制度的概念税收制度,简称税第一节税收制度与税法一、税收制度的概念

税收制度作为调整政府与纳税人分配关系规范,是实现税收职能、发挥税收作用的需要。第一,对税收分配关系进行规范是税收制度最基本的作用第二,为税收征管活动提供依据和准绳是税收制度的特殊作用第三,位实现税收职能和作用提供法律保证第一节税收制度与税法一、税收制度的概念税收制度作为调整第一节税收制度与税法二、税法的概念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税法一般都由若干要素组成,主要有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免税、罚则、附则等项目。了解这些要素的构成有助于全面掌握和执行税法的规定。第一节税收制度与税法二、税法的概念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征税对象三、税率四、减税、免税五、纳税环节六、纳税期限七、纳税地点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征税对象三、税率四、减税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一)纳税人的概念

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又称纳税主体,是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无论什么税都有关于纳税义务人的规定,通过规定纳税义务人落实税收负担和法律责任。纳税义务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一)纳税人的概念纳税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一)纳税人的概念

1.自然人自然人指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个人。如在我国从事工商活动的个人,以及工资和劳务报酬的获得者等,都是以个人身份来承担法律规定的民事责任及纳税义务。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一)纳税人的概念1.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一)纳税人的概念

2.法人法人指依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具有能够独立支配的财产,并能以自己的名义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如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都是以其社会组织的名义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是符合一定条件的社会组织在法律关系中的人格化。法人和自然人一样,负有依法向国家纳税的义务。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一)纳税人的概念2.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在实际纳税过程中,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有代扣代缴义务人、负税人和纳税单位。一般情况下,国家税务机关和纳税人是直接发生纳税关系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简化征税手续,减少税款流失,需要由和纳税人发生经济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代国家扣缴税款,即代扣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

1.代扣代缴义务人

代扣代缴义务人是指有义务从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交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对税法规定的扣缴义务人,税务机关向其颁发代扣代缴证书,明确其代扣代缴义务。代扣代缴义务人必须严格履行扣缴义务,对不履行扣缴义务的,税务机关应视情节轻重予以适当处置,并责令其补缴税款。

如个人所得税规定: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

2.负税人

纳税人和负税人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纳税人是法律用语,是指直接向税务机关交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经济学概念,是指税款的最终承担者或实际负担者。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

2.负税人

纳税人和负税人的联系和区别见下表:特征联系和区别说明存在税负转嫁的可能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例如,对烟\酒\化妆品等采取高税政策不存在税负转嫁的可能纳税人就是负税人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

3.纳税单位

纳税单位是指申报缴纳税款的单位,是纳税人的有效集合。所谓有效就是为了征管和缴纳税款的方便,可以允许在法律上负有纳税义务的同类型纳税人作为一个纳税单位,填写一份申请表纳税。例如,个人所得税可以个人为纳税单位,也可以夫妻俩为一个纳税单位,还可以一个家庭为一个纳税单位;公司所得税可以每个分公司为一个纳税单位,也可以总公司为一个纳税单位。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二、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课税客体”。它是税法中规定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目的物或行为,即征税的客体,指明对什么征税。与征税对象相关的概念有:计税依据、税源、税目。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征税对象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课税客体”。它二、征税对象

1.计税依据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

计税依据又称税基,它是计算应证税额的依据。不同税种的计税依据是不同的,如下表所示:税种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增值税一般是货物和应税劳务的增值额营业税营业收入金额二、征税对象1.计税依据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计税依二、征税对象

1.计税依据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计税依据在表现形态上有两种,如下表所示:表现形态说明价值形态以征税对象的价值作为计税依据(从价计征),如营业税的征税对象是营业收入,计税依据也是营业收入。实物形态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面积、重量等作为计税依据(从量计征),如我国的消费税中对黄酒征税,征税对象是黄酒,而计税依据是销售吨数。

一般而言,从价计征的税收以计税金额为计税依据;从量计征的税收是以征税对象的重量、容积、体积、数量为计税依据。二、征税对象1.计税依据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计税依二、征税对象

2.税源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

税源指税收的来源或税收的源泉,即税收的最终来源。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税收收入总是当年新创造的国民收入的构成部分。能够成为税源的只能是国民收入分配中形成的各种收入,如工资、资金、利润、利息等。二、征税对象2.税源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税源指税收二、征税对象

3.税目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

税目是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它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不是所有的税种都规定税目,有些税种的征税对象简单、明确,没有另行规定税目必要,如房产税、屠宰税,等等。但是,从大多数税种来看,一般课税对象都比较复杂,且税种内部不同征税对象之间又需要采取不同的税率档次进行调节。这样就需要对课税对象作进一步的划分,做出具体的界限规定,这个规定的界限范围,就是税目。二、征税对象3.税目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税目是各个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

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率或征收额度,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因而它是体现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

我国税率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财政需要,产品的盈利水平和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以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兼顾国家、部门、企业的利益为目的,做到合理负担,取之适度。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对征税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税率的设计原则如下表所示:设计原则说明体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政策如消费税率设计原则之一是体现国家消费政策,限制某种商品的消费。保持公平、简化的性质如增值税只设了基本税率、低税率和零税率三档税率。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税率的设计原则如下表所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就是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的税率。我国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采用的是比例税率。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比例税率比例税率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比例税率

1.产品比例税率

产品比例税率即一种(或一类)产品采用一个税率。我国现行的消费税、增值税等都采用这种税率形式。在产品比例税率中又可分类、分级、分档确定税率,如消费税中,酒按类别设计税率,卷烟按级设计税率,原油按档次设计税率等等。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比例税率1.产品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比例税率

2.行业比例税率行业比例税率即对不同行业采用不同的税率。它一般适用于营业收入的征收,如建筑业税率为3%,金融保险企业税率为5%。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比例税率2.行业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比例税率

3.有幅度的比例税率有幅度的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税法只规定最低税率和最高税率,在这个幅度内,各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适用的税率。如娱乐业的营业税税率为5%~20%,在此幅度内,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税率。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比例税率3.有幅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随着数量的增加,征收比例也随之增高的税率。即将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对不同等级规定由低到高的不同税率,包括最低税率、最高税率和若干级次的中间税率。也就是说,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累进税率可以更有效地调节纳税人的收入,正确处理税收负担的纵向公平问题。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累进税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级别含税级距(元)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1500元的302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101053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20555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1005全额累进税率表注: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位3500元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级别含税级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是以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为基础计征税款的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特点1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后,相当于按照比例税率计征,计算方法简单。2税收负担不合理,特别是在累进分界点上的税负呈跳跃式递增,甚至会出现增加的税额超过增加的征税对象数额的现象,这对鼓励纳税人增加收入的积极性是不利的。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1.全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业务举例

[例2.1]纳税人赵某,2011年3月薪金收入8000元,如实行全额累进税率,计算其应纳税额。解:根据上表所示,赵某应纳税额为:(8

000-3

500)×10%=450(元)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1.全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业务举例

[例2.2]纳税人钱某,全年应纳税所得额8001元,如实行全额累进税率,计算其应纳税额。解:根据上表所示,赵某应纳税额为:(8001-3500)×20%=900.20(元)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1.全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例2.1与例2.2相比,赵某比钱某只多一元应纳税所得额,但要多交450.20元的税额。可见全额累进税率虽然计算简便,但在临界部分将出现税负陡增现象。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1.全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就是对课税对象数额超过前级的部分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应纳税的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特点1计算方法较复杂,数额越大,等级越多,计算步骤越多。2累进幅度比较暖和,税收负担较为合理。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2.超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业务举例

[例2.3]纳税人钱某,2011年3月薪金收入8

001元,改为采用超额累进计算,计算其应纳税额。解:第一级:1

500×3%=45(元)第二级:(4

500-1

500)×10%=300(元)第三级:(4

501-4

500)×20%=0.20(元)应纳税额=45+300+0.20=345.20(元)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2.超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例2.3与例2.2相比,对相同数额的应纳税所得额来说,超额累进的税负要比全额累进的税负轻(要少负担105元),也就是说超额累进率的累进幅度比较缓和,更能体现合理税负的原则。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2.超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税率。为解决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款比较复杂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采用“速算扣除法”。即按全额累进的方法计算出税额,再从中减去一个“速算扣除数”,其差额即为超额累进的应纳税额,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2.超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三)定额税率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额。这种税率先根据课税对象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的征税数额,一般适用于从量征税的情况。定额税率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可以是重量、数量、面积、体积等自然单位,也可以是专门规定的复合单位。例如,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分别以“平方米”和“亩”这些自然单位为计量单位,资源税中的天然气以“千立方米”这一复合单位为计量单位。按定额税率征税,税额的多少只同课税对象的数量有关。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三)定额税率定额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三)定额税率

1.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即对同一课税对象按照不同地区分别规定不同的征税数额。现行的资源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屠宰税等都属于这种税率。其中,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又是有幅度的地区差别税率,采用这种税率制度,能够对不同地区同一应税品种盈利高低悬殊的情况,进行有力的直接调节,有利于把价格中所含的级差收入收归国家。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三)定额税率1.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三)定额税率

2.分类分项定额税率分类分项定额税率首先按某标志把课税对象分为几类,每一类再按一定标志分为若干项,然后对每一项分别规定不同的征税数额。现行税制中车船税即属于这种税率。它把车船分为乘用车、商用车客车、商用车货车、船舶机动船舶等九类。各类车船有的按辆规定每年固定税额,有的整备质量的大小,分为不同等级,分别规定每年整备质量每吨的固定税额。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三)定额税率2.四、减税、免税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减税、免税是根据国家政策,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减税是从应征税款中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是免征全部税款。四、减税、免税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减税、免税是根据国五、纳税环节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纳税环节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具体确定在哪个环节应当缴纳税款,该被确定的环节,就称纳税环节。纳税环节含义广义纳税环节指全部征税对象在生产中的分布。如资源税分布在生产环节,所得税分布在分配环节等。它制约着税制结构,对取得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有重大影响。狭义纳税环节指每一种税的纳税环节,主要是指商品流转征税的纳税环节(所得征税、财产征税、行为征税等都是在哪一环节取得收入就在哪一环节征税)。五、纳税环节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纳税环节是税法规定的六、纳税期限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纳税期限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国家对各个税种都有纳税期限的明确规定,这对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及时性有重要作用。我国现行税制的纳税期限有三种形式:六、纳税期限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纳税期限指税法规定七、纳税地点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纳税地点是指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节和有利于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纳税地点。比如营业税的纳税地点原则上采取属地征收的方法,就是纳税人在经营行为发生地缴纳税款。纳税地点的确定,便于交纳税款和防止偷税、漏税等行为的发生。七、纳税地点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纳税地点是指各个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二、按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划分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四、按计税标准划分五、按税负是否转嫁划分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二、按税收管理和使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按征税对象的性质为标准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行为税和财产税。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行为税财产税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按征税对象的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行为税财产税流转税是对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流转额征收的一类税。流转税是我国现行税制中的最大一类税收,是主体税类。这类税种与商品生产和流通以及与此俱来的商品价格和营业额紧密相连。对什么商品征税、税率多高,对商品经济活动都有直接的影响,易于发挥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现行税制中属于这类税种的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资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行为税财产税所得税是规定对纳税人在一定期间获取的应纳税所得额征收的一类税。所得额一般指有合法来源的所得,如利润、工资、劳务报酬、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财产租赁所得、遗产继承所得等。应纳税所得额是纳税人(通常一年)的合法所得,减去成本费用和法定允许扣除的其他各项支出后的余额。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资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行为税财产税资源税是对开发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获取的收入征收的一类税。课征此税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合理使用国家自然资源。其主要是对因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发挥调节作用。我国现行对资源课征的有三个税种: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等。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资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行为税财产税行为税是对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征收的一类税。征收这类税,或是为了对某些特定行为进行限制、调节,使微观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的要求;或是为了开辟财源,增加财政收入,为地方政府筹措财政资金。因此,行为税大都是为实现国家在某一历史时期的政策、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开征的,具有较强的政策目的性。我国现行税制中属行为税的有:印花税、车船税、屠宰税等。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资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行为税财产税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有或属其支配的财产数量或价值额征收的一类税。财产税的税额与财产的价值有一定的联系,有利于促使纳税人提高财产经济效益和调节部分级差收入。我国现行税制中属财产税的有:房产税、契税、遗产税(未开征)等。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资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二、按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划分类别说明主要税种中央税是指由中央政府征收管理,收入归中央政府所有的税种。一般是指税源集中、收入达、涉及面广而由全国统一立法和统一管理的税种。关税、消费税地方税是指由中央统一立法,或由中央授予地方一定立法权,收入归地方,并由地方政府管理的税种。一般事与地方经济联系紧密,税源比较分散的税种。房产税、车船税、屠宰税、土地使用税、契税等中央地方共享税属于中央地方分享的收入。立法和管理都归中央,但其收入由中央、地方分享。一般是把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收入较大,便于兼顾各方便的经济利益的税种列为中央地方享税。现行等为中央地方共享税。增值税、资源税、所得税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二、按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划分类别说明主要税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类别说明价格组成价内税是指税金是价格的组成部分。其计税依据为含税价格,如消费税等。成本+利润+税金价外税是价格的一个附加货附加比例,其价外税与企业的成本、利润、价格没有直接关系,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其计税依据为不含税价格,如增值税。成本+利润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类别说明价格组成第三节税收的分类四、按计税标准划分类别说明主要税种从价税是指以征税对象的价值为计税依据征收的各种税。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从量税是指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重量、数量、面积、体积等)为计税依据的各种税。资源税、车船税等第三节税收的分类四、按计税标准划分类别说明主要税种从价税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五、按税负是否转嫁划分类别说明主要税种直接税是指税收由纳税人直接负担、通常不能转嫁他人的税种。所得税、遗产税等间接税是指纳税人可以将税负全部或部分转嫁他人负担的税种。增值税、消费税等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五、按税负是否转嫁划分类别说明主要税种直接第四节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的概念二、税收负担的内容第四节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的概念二、税收负担的内容第四节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的概念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纳税人因履行纳税义务而承受的一种经济负担。税收负担是国家税收政策的核心。税收负担,从绝对额考察,它是指纳税人应支付给国家的税款额;从相对额考察,它是指税收负担率,即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与其计税依据价值的比率,这个比率通常被用来比较各类纳税人或各类课税对象的税收负担水平的高低,因而是国家研究制定和调整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任何一项税收政策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税收负担的高低。税负水平定低了,会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定高了,又会挫伤纳税人的积极性,妨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一般说来,税收负担水平的确定既要考虑政府的财政需要,又要考虑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第四节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的概念税收负担简称“税负”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一)税收负担确定原则

1.合理负担原则合理负担原则就是指国家与纳税人在税收分配总量上要适度,兼顾需要与可能,做到纵向分配合理。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一)税收负担确定原则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一)税收负担确定原则

1.合理负担原则一般地说,国家实现职能对财政资金的需要是资金越多越好,而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一定的,所能提供的资金又是有限的,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矛盾。要恰当地处理这个矛盾,就应该在确定税收负担时,既考虑财政支出的需要,又考虑纳税人税款支付的承担能力。合理负担是正确处理国家同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是税收纵向合理的重要标志,也是公平税负原则的前提和基础。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一)税收负担确定原则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一)税收负担确定原则

2.公平税负原则公平税负原则是指税收负担公平地分配于每个纳税人身上,纳税人之间横向负担公平合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公平税负原则,就是为纳税人创造一个在客观上大体相同的竞争环境,有利于鼓励竞争,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一)税收负担确定原则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二)宏观负担分类

1.宏观税收负担宏观税收负担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国家税收收入总额,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这实际上是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考核税收负担,从而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税收负担总体情况。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二)宏观负担分类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二)宏观负担分类

1.宏观税收负担

(1)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简称GDP税负率)

(2)国民收入税收负担率(简称NI税负率)公式:公式: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二)宏观负担分类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二)宏观负担分类

2.微观税收负担

微观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实纳税额占其可支配产品的比重。

(1)纯收入直接税负担率公式: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二)宏观负担分类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二)宏观负担分类

2.微观税收负担

(2)总产值(毛收入)税负率公式:

(3)增加值税负率公式: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二)宏观负担分类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二)宏观负担分类

2.微观税收负担

(4)净产值税负率公式: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二)宏观负担分类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三)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影响税收负担水平的主要因素有:123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税收征管能力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三)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三)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影响税收负担水平的主要因素有:123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税收征管能力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可以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两个综合指标来反映。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越大,总体负担能力越高。特别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能反映国民的税收负担能力。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三)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三)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影响税收负担水平的主要因素有:123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税收征管能力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必须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法律以及行政手段,来强化宏观调控体系。因此,国家会根据不同的经济情况而采取不同的税收负担政策。如在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过热时,需要适当提高社会总体税负,以使国家集中较多的收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存量,抑制需求的膨胀,使之与社会供给总量相适应。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三)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三)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影响税收负担水平的主要因素有:123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税收征管能力由于税收是国家无偿征收的,税收征纳矛盾比较突出。因此,一个国家的税收征收管理能力,有时也对税收负担的确定有较大的影响。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三)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四)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影响税收负担水平的主要因素有:散转嫁后转嫁前转嫁税收资本化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四)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四)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影响税收负担水平的主要因素有:散转嫁后转嫁前转嫁税收资本化前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交易活动,将税款附加在价格之上,顺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前转移给购买者负担。前转嫁是税负转嫁的基本形式,也是最典型和最普遍的转嫁形式。这种转嫁可能一次完成,也可能多次方能完成。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四)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四)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影响税收负担水平的主要因素有:散转嫁后转嫁前转嫁税收资本化后转嫁也称为逆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进商品(劳务)的价格,将其缴纳的税款冲抵价格的一部分,逆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后转移给销售者负担。属于由买方向卖方的转嫁。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四)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四)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影响税收负担水平的主要因素有:散转嫁后转嫁前转嫁税收资本化散转嫁也称混合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缴纳的税款一部分前转嫁,一部分后转嫁,使其税负不归于一人,而是分散给多人负担。散转嫁属于纳税人分别向卖方和买方的转嫁。散转嫁除了其转嫁的次数可能为一次或多次,会发生滚动式转嫁以外,还会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或纳税人对商品及原材料市场的垄断、控制状况的改变而出现比较复杂的局面。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四)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四)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影响税收负担水平的主要因素有:散转嫁后转嫁前转嫁税收资本化税收资本化是后转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纳税人在购买不动产或有价证券时,将以后应纳的税款在买价中预先扣除,以后虽然名义上是买方在按期缴纳税款,但实际是由卖方负担,同样属于买方向卖方的转嫁。税收资本化,即税收可以折入资本,冲抵资本价格的一部分。当然,税收资本化是有条件的。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四)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第五节税收制度建立的原则一、财政原则二、效率原则三、公平原则第五节税收制度建立的原则一、财政原则二、效率原则三、公平原第五节税收制度建立的原则一、财政原则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的重要职责,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是税务部门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的基本出发点。税收制度的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等都只能在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中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财政原则应是税制的基本原则。第五节税收制度建立的原则一、财政原则组织财政收入是税第五节税收制度建立的原则一、财政原则首先,财政原则要求税收必须保证及时、足额、稳定地取得。其次,财政原则要求设计税收制度必须兼顾需要与可能。最后,财政原则要求税务部门必须依法治税。第五节税收制度建立的原则一、财政原则首先,财政原则要求税第五节税收制度建立的原则二、效率原则税收的效率是指通过税收的成本与税收收益的比率衡量应最小化的原则。税收收益是指国家在征税过程中取得的财政收入,税收成本是指国家在征税过程中付出的征收费用。税制效率就是通过税收成本和税收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加以衡量的。第五节税收制度建立的原则二、效率原则税收的效率是指通第五节税收制度建立的原则二、效率原则首先,必须合理确定税收的总体规模其次,对正常的市场活动应采取不介入的中性税收最后,税收成本最小化第五节税收制度建立的原则二、效率原则首先,必须合理确定税收第五节税收制度建立的原则三、公平原则建立税收制度必须要体现公平原则。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分配的主要问题是平均主义而不是贫富悬殊,因而大体上没有依靠税收去调节收入的贫富差距。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从而利用税收调节社会的分配状态已极有必要性。因此,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税收也应贯彻公平原则。第五节税收制度建立的原则三、公平原则建立税收制度必须第五节税收制度建立的原则三、公平原则其次,税收的负担要公平。在普遍征税的基础上,对具有同等负担能力的纳税人应同等纳税,以体现税收的横向公平;对具有不同负担能力的纳税人应区别对待,负担能力的则多纳税,负担能力小的则少纳税,以体现税收的纵向公平。首先,征税要有普通性。对具有纳税能力的人无例外地一律征税,消除税收上的一切特权。第五节税收制度建立的原则三、公平原则其次,税收的负担税收基础(第四版)第二章税收制度第一节税收制度与税法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第三节税收的分类第四节税收负担

第五节税收建立的原则

税收基础(第四版)第二章税收制度第一节税收制度与税法第二第一节税收制度与税法一、税收制度的概念二、税法的概念第一节税收制度与税法一、税收制度的概念二、税法的概念第一节税收制度与税法一、税收制度的概念

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指国家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税制的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税制包括税收法规、税收条例、税收征管制度和税收管理体制等;狭义的税制主要是指税收法规和税收条例,是税收制度的核心。税收制度是税务机关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也是纳税单位和个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准则。第一节税收制度与税法一、税收制度的概念税收制度,简称税第一节税收制度与税法一、税收制度的概念

税收制度作为调整政府与纳税人分配关系规范,是实现税收职能、发挥税收作用的需要。第一,对税收分配关系进行规范是税收制度最基本的作用第二,为税收征管活动提供依据和准绳是税收制度的特殊作用第三,位实现税收职能和作用提供法律保证第一节税收制度与税法一、税收制度的概念税收制度作为调整第一节税收制度与税法二、税法的概念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税法一般都由若干要素组成,主要有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免税、罚则、附则等项目。了解这些要素的构成有助于全面掌握和执行税法的规定。第一节税收制度与税法二、税法的概念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征税对象三、税率四、减税、免税五、纳税环节六、纳税期限七、纳税地点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征税对象三、税率四、减税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一)纳税人的概念

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又称纳税主体,是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无论什么税都有关于纳税义务人的规定,通过规定纳税义务人落实税收负担和法律责任。纳税义务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一)纳税人的概念纳税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一)纳税人的概念

1.自然人自然人指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个人。如在我国从事工商活动的个人,以及工资和劳务报酬的获得者等,都是以个人身份来承担法律规定的民事责任及纳税义务。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一)纳税人的概念1.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一)纳税人的概念

2.法人法人指依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具有能够独立支配的财产,并能以自己的名义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如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都是以其社会组织的名义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是符合一定条件的社会组织在法律关系中的人格化。法人和自然人一样,负有依法向国家纳税的义务。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一)纳税人的概念2.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在实际纳税过程中,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有代扣代缴义务人、负税人和纳税单位。一般情况下,国家税务机关和纳税人是直接发生纳税关系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简化征税手续,减少税款流失,需要由和纳税人发生经济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代国家扣缴税款,即代扣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

1.代扣代缴义务人

代扣代缴义务人是指有义务从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交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对税法规定的扣缴义务人,税务机关向其颁发代扣代缴证书,明确其代扣代缴义务。代扣代缴义务人必须严格履行扣缴义务,对不履行扣缴义务的,税务机关应视情节轻重予以适当处置,并责令其补缴税款。

如个人所得税规定: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

2.负税人

纳税人和负税人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纳税人是法律用语,是指直接向税务机关交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经济学概念,是指税款的最终承担者或实际负担者。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

2.负税人

纳税人和负税人的联系和区别见下表:特征联系和区别说明存在税负转嫁的可能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例如,对烟\酒\化妆品等采取高税政策不存在税负转嫁的可能纳税人就是负税人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

3.纳税单位

纳税单位是指申报缴纳税款的单位,是纳税人的有效集合。所谓有效就是为了征管和缴纳税款的方便,可以允许在法律上负有纳税义务的同类型纳税人作为一个纳税单位,填写一份申请表纳税。例如,个人所得税可以个人为纳税单位,也可以夫妻俩为一个纳税单位,还可以一个家庭为一个纳税单位;公司所得税可以每个分公司为一个纳税单位,也可以总公司为一个纳税单位。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二、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课税客体”。它是税法中规定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目的物或行为,即征税的客体,指明对什么征税。与征税对象相关的概念有:计税依据、税源、税目。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征税对象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课税客体”。它二、征税对象

1.计税依据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

计税依据又称税基,它是计算应证税额的依据。不同税种的计税依据是不同的,如下表所示:税种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增值税一般是货物和应税劳务的增值额营业税营业收入金额二、征税对象1.计税依据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计税依二、征税对象

1.计税依据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计税依据在表现形态上有两种,如下表所示:表现形态说明价值形态以征税对象的价值作为计税依据(从价计征),如营业税的征税对象是营业收入,计税依据也是营业收入。实物形态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面积、重量等作为计税依据(从量计征),如我国的消费税中对黄酒征税,征税对象是黄酒,而计税依据是销售吨数。

一般而言,从价计征的税收以计税金额为计税依据;从量计征的税收是以征税对象的重量、容积、体积、数量为计税依据。二、征税对象1.计税依据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计税依二、征税对象

2.税源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

税源指税收的来源或税收的源泉,即税收的最终来源。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税收收入总是当年新创造的国民收入的构成部分。能够成为税源的只能是国民收入分配中形成的各种收入,如工资、资金、利润、利息等。二、征税对象2.税源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税源指税收二、征税对象

3.税目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

税目是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它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不是所有的税种都规定税目,有些税种的征税对象简单、明确,没有另行规定税目必要,如房产税、屠宰税,等等。但是,从大多数税种来看,一般课税对象都比较复杂,且税种内部不同征税对象之间又需要采取不同的税率档次进行调节。这样就需要对课税对象作进一步的划分,做出具体的界限规定,这个规定的界限范围,就是税目。二、征税对象3.税目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税目是各个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

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率或征收额度,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因而它是体现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

我国税率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财政需要,产品的盈利水平和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以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兼顾国家、部门、企业的利益为目的,做到合理负担,取之适度。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对征税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税率的设计原则如下表所示:设计原则说明体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政策如消费税率设计原则之一是体现国家消费政策,限制某种商品的消费。保持公平、简化的性质如增值税只设了基本税率、低税率和零税率三档税率。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税率的设计原则如下表所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就是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的税率。我国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采用的是比例税率。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比例税率比例税率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比例税率

1.产品比例税率

产品比例税率即一种(或一类)产品采用一个税率。我国现行的消费税、增值税等都采用这种税率形式。在产品比例税率中又可分类、分级、分档确定税率,如消费税中,酒按类别设计税率,卷烟按级设计税率,原油按档次设计税率等等。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比例税率1.产品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比例税率

2.行业比例税率行业比例税率即对不同行业采用不同的税率。它一般适用于营业收入的征收,如建筑业税率为3%,金融保险企业税率为5%。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比例税率2.行业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比例税率

3.有幅度的比例税率有幅度的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税法只规定最低税率和最高税率,在这个幅度内,各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适用的税率。如娱乐业的营业税税率为5%~20%,在此幅度内,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税率。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一)比例税率3.有幅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随着数量的增加,征收比例也随之增高的税率。即将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对不同等级规定由低到高的不同税率,包括最低税率、最高税率和若干级次的中间税率。也就是说,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累进税率可以更有效地调节纳税人的收入,正确处理税收负担的纵向公平问题。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累进税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级别含税级距(元)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1500元的302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101053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20555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1005全额累进税率表注: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位3500元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级别含税级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是以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为基础计征税款的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特点1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后,相当于按照比例税率计征,计算方法简单。2税收负担不合理,特别是在累进分界点上的税负呈跳跃式递增,甚至会出现增加的税额超过增加的征税对象数额的现象,这对鼓励纳税人增加收入的积极性是不利的。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1.全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业务举例

[例2.1]纳税人赵某,2011年3月薪金收入8000元,如实行全额累进税率,计算其应纳税额。解:根据上表所示,赵某应纳税额为:(8

000-3

500)×10%=450(元)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1.全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业务举例

[例2.2]纳税人钱某,全年应纳税所得额8001元,如实行全额累进税率,计算其应纳税额。解:根据上表所示,赵某应纳税额为:(8001-3500)×20%=900.20(元)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1.全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例2.1与例2.2相比,赵某比钱某只多一元应纳税所得额,但要多交450.20元的税额。可见全额累进税率虽然计算简便,但在临界部分将出现税负陡增现象。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1.全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就是对课税对象数额超过前级的部分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应纳税的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特点1计算方法较复杂,数额越大,等级越多,计算步骤越多。2累进幅度比较暖和,税收负担较为合理。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2.超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业务举例

[例2.3]纳税人钱某,2011年3月薪金收入8

001元,改为采用超额累进计算,计算其应纳税额。解:第一级:1

500×3%=45(元)第二级:(4

500-1

500)×10%=300(元)第三级:(4

501-4

500)×20%=0.20(元)应纳税额=45+300+0.20=345.20(元)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2.超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例2.3与例2.2相比,对相同数额的应纳税所得额来说,超额累进的税负要比全额累进的税负轻(要少负担105元),也就是说超额累进率的累进幅度比较缓和,更能体现合理税负的原则。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2.超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税率。为解决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款比较复杂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采用“速算扣除法”。即按全额累进的方法计算出税额,再从中减去一个“速算扣除数”,其差额即为超额累进的应纳税额,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二)累进税率2.超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三)定额税率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额。这种税率先根据课税对象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的征税数额,一般适用于从量征税的情况。定额税率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可以是重量、数量、面积、体积等自然单位,也可以是专门规定的复合单位。例如,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分别以“平方米”和“亩”这些自然单位为计量单位,资源税中的天然气以“千立方米”这一复合单位为计量单位。按定额税率征税,税额的多少只同课税对象的数量有关。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三)定额税率定额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三)定额税率

1.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即对同一课税对象按照不同地区分别规定不同的征税数额。现行的资源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屠宰税等都属于这种税率。其中,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又是有幅度的地区差别税率,采用这种税率制度,能够对不同地区同一应税品种盈利高低悬殊的情况,进行有力的直接调节,有利于把价格中所含的级差收入收归国家。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三)定额税率1.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三)定额税率

2.分类分项定额税率分类分项定额税率首先按某标志把课税对象分为几类,每一类再按一定标志分为若干项,然后对每一项分别规定不同的征税数额。现行税制中车船税即属于这种税率。它把车船分为乘用车、商用车客车、商用车货车、船舶机动船舶等九类。各类车船有的按辆规定每年固定税额,有的整备质量的大小,分为不同等级,分别规定每年整备质量每吨的固定税额。三、税率概念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三)定额税率2.四、减税、免税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减税、免税是根据国家政策,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减税是从应征税款中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是免征全部税款。四、减税、免税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减税、免税是根据国五、纳税环节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纳税环节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具体确定在哪个环节应当缴纳税款,该被确定的环节,就称纳税环节。纳税环节含义广义纳税环节指全部征税对象在生产中的分布。如资源税分布在生产环节,所得税分布在分配环节等。它制约着税制结构,对取得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有重大影响。狭义纳税环节指每一种税的纳税环节,主要是指商品流转征税的纳税环节(所得征税、财产征税、行为征税等都是在哪一环节取得收入就在哪一环节征税)。五、纳税环节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纳税环节是税法规定的六、纳税期限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纳税期限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国家对各个税种都有纳税期限的明确规定,这对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及时性有重要作用。我国现行税制的纳税期限有三种形式:六、纳税期限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纳税期限指税法规定七、纳税地点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纳税地点是指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节和有利于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纳税地点。比如营业税的纳税地点原则上采取属地征收的方法,就是纳税人在经营行为发生地缴纳税款。纳税地点的确定,便于交纳税款和防止偷税、漏税等行为的发生。七、纳税地点第二节税收的构成要素纳税地点是指各个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二、按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划分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四、按计税标准划分五、按税负是否转嫁划分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二、按税收管理和使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按征税对象的性质为标准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行为税和财产税。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行为税财产税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按征税对象的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行为税财产税流转税是对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流转额征收的一类税。流转税是我国现行税制中的最大一类税收,是主体税类。这类税种与商品生产和流通以及与此俱来的商品价格和营业额紧密相连。对什么商品征税、税率多高,对商品经济活动都有直接的影响,易于发挥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现行税制中属于这类税种的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资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行为税财产税所得税是规定对纳税人在一定期间获取的应纳税所得额征收的一类税。所得额一般指有合法来源的所得,如利润、工资、劳务报酬、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财产租赁所得、遗产继承所得等。应纳税所得额是纳税人(通常一年)的合法所得,减去成本费用和法定允许扣除的其他各项支出后的余额。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资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行为税财产税资源税是对开发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获取的收入征收的一类税。课征此税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合理使用国家自然资源。其主要是对因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发挥调节作用。我国现行对资源课征的有三个税种: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等。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资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行为税财产税行为税是对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征收的一类税。征收这类税,或是为了对某些特定行为进行限制、调节,使微观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的要求;或是为了开辟财源,增加财政收入,为地方政府筹措财政资金。因此,行为税大都是为实现国家在某一历史时期的政策、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开征的,具有较强的政策目的性。我国现行税制中属行为税的有:印花税、车船税、屠宰税等。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资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行为税财产税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有或属其支配的财产数量或价值额征收的一类税。财产税的税额与财产的价值有一定的联系,有利于促使纳税人提高财产经济效益和调节部分级差收入。我国现行税制中属财产税的有:房产税、契税、遗产税(未开征)等。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资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二、按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划分类别说明主要税种中央税是指由中央政府征收管理,收入归中央政府所有的税种。一般是指税源集中、收入达、涉及面广而由全国统一立法和统一管理的税种。关税、消费税地方税是指由中央统一立法,或由中央授予地方一定立法权,收入归地方,并由地方政府管理的税种。一般事与地方经济联系紧密,税源比较分散的税种。房产税、车船税、屠宰税、土地使用税、契税等中央地方共享税属于中央地方分享的收入。立法和管理都归中央,但其收入由中央、地方分享。一般是把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收入较大,便于兼顾各方便的经济利益的税种列为中央地方享税。现行等为中央地方共享税。增值税、资源税、所得税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二、按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划分类别说明主要税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类别说明价格组成价内税是指税金是价格的组成部分。其计税依据为含税价格,如消费税等。成本+利润+税金价外税是价格的一个附加货附加比例,其价外税与企业的成本、利润、价格没有直接关系,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其计税依据为不含税价格,如增值税。成本+利润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类别说明价格组成第三节税收的分类四、按计税标准划分类别说明主要税种从价税是指以征税对象的价值为计税依据征收的各种税。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从量税是指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重量、数量、面积、体积等)为计税依据的各种税。资源税、车船税等第三节税收的分类四、按计税标准划分类别说明主要税种从价税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五、按税负是否转嫁划分类别说明主要税种直接税是指税收由纳税人直接负担、通常不能转嫁他人的税种。所得税、遗产税等间接税是指纳税人可以将税负全部或部分转嫁他人负担的税种。增值税、消费税等第三节税收的分类五、按税负是否转嫁划分类别说明主要税种直接第四节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的概念二、税收负担的内容第四节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的概念二、税收负担的内容第四节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的概念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纳税人因履行纳税义务而承受的一种经济负担。税收负担是国家税收政策的核心。税收负担,从绝对额考察,它是指纳税人应支付给国家的税款额;从相对额考察,它是指税收负担率,即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与其计税依据价值的比率,这个比率通常被用来比较各类纳税人或各类课税对象的税收负担水平的高低,因而是国家研究制定和调整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任何一项税收政策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税收负担的高低。税负水平定低了,会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定高了,又会挫伤纳税人的积极性,妨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一般说来,税收负担水平的确定既要考虑政府的财政需要,又要考虑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第四节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的概念税收负担简称“税负”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一)税收负担确定原则

1.合理负担原则合理负担原则就是指国家与纳税人在税收分配总量上要适度,兼顾需要与可能,做到纵向分配合理。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一)税收负担确定原则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一)税收负担确定原则

1.合理负担原则一般地说,国家实现职能对财政资金的需要是资金越多越好,而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一定的,所能提供的资金又是有限的,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矛盾。要恰当地处理这个矛盾,就应该在确定税收负担时,既考虑财政支出的需要,又考虑纳税人税款支付的承担能力。合理负担是正确处理国家同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是税收纵向合理的重要标志,也是公平税负原则的前提和基础。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一)税收负担确定原则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一)税收负担确定原则

2.公平税负原则公平税负原则是指税收负担公平地分配于每个纳税人身上,纳税人之间横向负担公平合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公平税负原则,就是为纳税人创造一个在客观上大体相同的竞争环境,有利于鼓励竞争,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一)税收负担确定原则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二)宏观负担分类

1.宏观税收负担宏观税收负担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国家税收收入总额,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这实际上是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考核税收负担,从而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税收负担总体情况。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二)宏观负担分类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二)宏观负担分类

1.宏观税收负担

(1)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简称GDP税负率)

(2)国民收入税收负担率(简称NI税负率)公式:公式: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二)宏观负担分类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二)宏观负担分类

2.微观税收负担

微观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实纳税额占其可支配产品的比重。

(1)纯收入直接税负担率公式: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二)宏观负担分类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内容(二)宏观负担分类

2.微观税收负担

(2)总产值(毛收入)税负率公式:

(3)增加值税负率公式:第四节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