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课件_第1页
试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课件_第2页
试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课件_第3页
试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课件_第4页
试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类别美德英法俄日经济状况原因制度政局资本技术劳动力市场其它经济类型帝国主义特征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1、经济:高速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呈现三种类型类别美德英法俄日经济状况原制度政局资本技术劳动力市场其它经济1⑴美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①制度:②政局:③资本:④技术:经济飞速发展,19末20初,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内战后,政局相对稳定欧洲资本美国内战,废除黑人奴隶制⑤劳动力:⑥市场:⑦其它:第二次工业革命、欧亚移民废除黑人奴隶制,自由劳动力增多;欧亚移民西进运动;内战后,统一的国内市场西进运动(资源)经济发展迅速托拉斯帝国主义⑴美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2随着美国变成工业国家,资本和生产急剧集中;美国资本主义变成了垄断资本主义。托拉斯是美国垄断组织最普遍的形式。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八大财团,他们不仅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而且控制国家政权。其中,洛克菲勒和摩根为首的美国两大托拉斯美孚石油公司和美国钢铁公司是两个最大的财团,它们独占了1/3的全国国民财富。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资本和生产的集中能够达到美国这样的程度。所以,美国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列宁指出:“美国托拉斯是帝国主义经济或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最高表现。”随着美国变成工业国家,资本和生产急剧集中;美国资本主3⑴美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①制度:②政局:③资本:④技术:内战后,政局相对稳定欧洲资本美国内战,废除黑人奴隶制⑤劳动力:⑥市场:⑦其它:第二次工业革命、欧亚移民废除黑人奴隶制,自由劳动力增多;欧亚移民西进运动;内战后,统一的国内市场西进运动(资源)经济发展迅速托拉斯帝国主义托拉斯是美国最盛行的垄断组织形式经济飞速发展,19末20初,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⑴美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4⑵德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①制度:②政局:③资本:④技术: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发展速度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相对稳定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国家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⑤劳动力:⑥市场:⑦其它:第二次工业革命,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统一的国内市场取自法国阿尔萨斯、洛林的矿藏(资源)经济发展迅速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⑵德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5德国完成统一后,国内存在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容克地主阶级在经济上,占有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在保持半封建剥削的同时,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并投资于工厂、银行,同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渐趋一致。在政治上,他们独占了德国的军政要职,在国家政权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垄断资产阶级进一步依靠容克地主阶级专政,以便对内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对外争夺市场和世界霸权。这种容克地主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上的结合,便形成了德国帝国主义的特征。德国完成统一后,国内存在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容克地主阶6⑵德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①制度:②政局:③资本:④技术: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发展速度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相对稳定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国家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⑤劳动力:⑥市场:⑦其它:第二次工业革命,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统一的国内市场取自法国阿尔萨斯、洛林的矿藏(资源)经济发展迅速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容克同资产阶级联系密切,具有军国主义传统⑵德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7(2008,北京文综39,第(1)小题)(8分)科技革命使世界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一些国家结合自身条件,抓住机遇,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经验。回答下列问题。19世纪晚期,德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德国政府出面鼓励“技术接收”,1886年到1890年间,德国六大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德国依靠高度合理化的生产体制,将世界市场上合成工业的垄断权从英国人手里夺得。在国家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大量资金,使它们能够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并有效利用研究成果,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德国正是依靠一种新的体制和社会机构,推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1)概括上引材料所述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①政府扶植经济发展②建立合理化生产体制;③鼓励利用先进科技成果。(2008,北京文综39,第(1)小题)(8分)科技革命使世8(2008,天津文综37,第(5)、(6)小题)材料四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5)依据材料四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这一趋势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6)综合上书材料,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①趋势: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②影响:德国科技高度发展,如电磁波、X射线、发电机、内燃机等;出现许多新兴工业,如汽车制造、电力、化工等;德国成为欧洲强国,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认识:要加强社会的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2008,天津文综37,第(5)、(6)小题)(5)依据材9⑶英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①制度:②政局:③资本:④技术:大量资本输往国外⑤劳动力:⑥市场:企业设备陈旧,不愿更新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经济发展缓慢殖民帝国主义①经济发展相对缓慢②金融业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③19末20初,资本输出占第一位④失去了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广阔的原料产地最大的殖民帝国充足的廉价劳动力⑦其它:⑶英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10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随着英国的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丧失,英国加强了对外扩张和掠夺。英国是最凶恶的殖民主义者,在世界各大洲强占了广大的殖民地,从殖民地劫掠各种原料,向其倾销商品、输出资本。英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同它疯狂掠夺殖民地紧密相联的,它的垄断组织首先就是从剥削殖民地的企业中开始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殖民地对英国的兴衰具有极大的意义,英国因此被称为“殖民帝国主义”。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随着英国的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11⑶英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①制度:②政局:③资本:④技术:大量资本输往国外⑤劳动力:⑥市场:企业设备陈旧,不愿更新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经济发展缓慢殖民帝国主义殖民地对英国的兴衰具有极大意义①经济发展相对缓慢④失去了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广阔的原料产地最大的殖民帝国充足的廉价劳动力⑦其它:②金融业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③19末20初,资本输出占第一位⑶英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12⑷法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①制度:②政局:③资本:④技术: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生产降至世界第四位a.普法战争后50亿法郎的赔款⑤劳动力:⑥市场:⑦其它:a.小企业大量存在,限制了工业新装备和新技术的采用小农土地所有制,农民的贫困和农业经营的落后普法战争后割让阿尔萨斯、洛林(资源)经济发展缓慢高利贷帝国主义缺乏国内市场狭小b.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和国外b.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滞后⑷法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1319世纪末,法国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虽然法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但是它的工业生产也出现了集中的趋势。相比之下,在法国经济中起重大作用的不是工业,而是银行信贷业。法国银行资本比工业资本发展和集中的速度更为迅速。法国垄断资本家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与英国主要把资本投到它的殖民地工业中相比,不同的是,法国主要采取高利贷形式,把资本借给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和殖民地,首先是俄国等欧洲国家。法国因此成了欧洲的高利贷者,每年收取巨额利息,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19世纪末,法国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虽然法国14⑷法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①制度:②政局:③资本:④技术: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生产降至世界第四位a.普法战争后50亿法郎的赔款⑤劳动力:⑥市场:⑦其它:a.小企业大量存在,限制了工业新装备和新技术的采用小农土地所有制,农民的贫困和农业经营的落后普法战争后割让阿尔萨斯、洛林(资源)经济发展缓慢高利贷帝国主义法国以投放高利贷获取经济利益为主缺乏国内市场狭小b.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和国外b.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滞后⑷法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15(2008,重庆文综,22)下列对图7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四国工业总量之和在当时世界上占绝对优势B.各国工业比重的变化与其资本输出量成正比C.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尖锐(2008,重庆文综,22)A.四国工业总量之和在当时世界上16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有利不利制度资本技术劳动力市场经济发展较快,但仍相对落后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17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有利不利制度1861年农奴制改革→资义道路沙皇专制农奴制残余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资本技术劳动力市场经济发展较快,但仍相对落后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18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有利不利制度1861年农奴制改革→资义道路沙皇专制农奴制残余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资本工业资本不足,依靠国外贷款技术劳动力市场经济发展较快,但仍相对落后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19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有利不利制度1861年农奴制改革→资义道路沙皇专制农奴制残余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资本工业资本不足,依靠国外贷款技术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劳动力市场经济发展较快,但仍相对落后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20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有利不利制度1861年农奴制改革→资义道路沙皇专制农奴制残余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资本工业资本不足,依靠国外贷款技术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劳动力自由劳动力增多市场经济发展较快,但仍相对落后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21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有利不利制度1861年农奴制改革→资义道路沙皇专制农奴制残余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资本工业资本不足,依靠国外贷款技术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劳动力自由劳动力增多市场殖民扩张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发展较快,但仍相对落后经济发展较快,但仍相对落后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22虽然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但在20世纪初,也继其他国家之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一方面,由于1861年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俄国垄断资本同这些大量的封建残余紧密结合,错综交织。封建残余主要表现为:经济上,大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贵族地主占有大部分的私有土地,广大农民继续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政治上,贵族地主把持着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沙皇仍然拥有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权力,对人民实行专制、野蛮的统治。另一方面,到20世纪初,俄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国内市场狭小,资金缺乏,工业的发展日益依赖于外国资本特别是法国的资本,经济落后,难于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竞争,它为此更加需要依靠军事侵略手段,占领殖民地市场,力图通过殖民掠夺弥补其财政资本的不足。因此,俄国帝国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虽然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但在223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经济发展较快,但仍相对落后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有利不利制度1861年农奴制改革→资义道路沙皇专制农奴制残余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资本工业资本不足,依靠国外贷款技术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劳动力自由劳动力增多市场殖民扩张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发展较快,但仍相对落后封建势力强大,沙皇政府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24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有利不利制度政局资本技术市场其它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25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有利不利制度明治维新→资义道路大量封建残余政局资本技术市场其它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26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有利不利制度明治维新→资义道路大量封建残余政局相对稳定资本技术市场其它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27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有利不利制度明治维新→资义道路大量封建残余政局相对稳定资本殖民扩张技术市场其它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28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有利不利制度明治维新→资义道路大量封建残余政局相对稳定资本殖民扩张技术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市场其它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29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有利不利制度明治维新→资义道路大量封建残余政局相对稳定资本殖民扩张技术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市场殖民扩张国内市场狭小其它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30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有利不利制度明治维新→资义道路大量封建残余政局相对稳定资本殖民扩张技术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市场殖民扩张国内市场狭小其它殖民扩张(资源)国内资源不足农业落后经济发展较快,但仍相对落后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31

日本垄断资本具有封建性:明治维新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明治维新后,在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以消灭封建残余为前提,而是同国内的封建残余势力紧密结合。由于日本政府实行保护地主的土地政策,农村中半封建的地主剥削制度不仅继续保留,而且有所发展。日本垄断资本大多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并与大地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垄断资本家有的由旧式封建特权商人脱胎而来,例如三井财阀的前身是江户幕府时代的钱庄三井组;有的本身兼为大地主,例如三菱财阀就占有二千多町步的土地,是日本最大的地主之一;以皇族为代表的贵族阶级,不仅继续占有大量土地,而且投资金融业,拥有巨额的股票。日本垄断资本具有封建性:明治维新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32日本垄断资本具有军事性: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集中程度都远不及欧美列强。这样,实力不足的垄断资本便与拥有极大权力的军阀集团勾结起来,大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发动侵略战争,借以加速垄断资本的发展。三井、三菱、住友、安田这些财阀,都是在国家扶植下,靠军事工业和对外侵略战争发展起来的。他们控制的工业、运输业都直接与军事有关,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对外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则使垄断资本家得到源源不断的军事订货,从战争中大发横财,加速垄断资本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军事化。日本是“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的特点,也表现在日本的政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中。日本垄断资本具有军事性: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日本资33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有利不利制度明治维新→资义道路大量封建残余政局相对稳定资本殖民扩张技术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市场殖民扩张国内市场狭小其它殖民扩张(资源)国内资源不足农业落后经济迅速发展,但仍相对落后带有浓厚封建性的垄断集团同军阀集团相勾结,疯狂侵略扩张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34类别美德英法俄日经济状况原因制度政局资本技术劳动力市场其它经济类型帝国主义特征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1、经济:高速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呈现三种类型类别美德英法俄日经济状况原制度政局资本技术劳动力市场其它经济35类别英法美俄日德发展趋势原因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方式)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充分程度)思想(人民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的强弱程度)国家措施2、政治:不平衡性加剧,呈现两种类型类别英法美俄日德发展趋势原政治经济思想国家措施2、政治:36⑴英、法、美A.发展趋势:B.原因:①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方式):②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充分程度):③思想(人民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的强弱程度):④国家措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得到充分发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推翻了原来的封建统治或殖民统治,革命任务完成比较彻底人民受到革命洗礼,公民参与意识较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充分推行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立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建立起相对健全、完善、民主的政治制度。⑴英、法、美A.发展趋势:B.原因:①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37⑵俄、日、德A.发展趋势:B.原因:①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方式):②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充分程度):③思想(人民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的强弱程度):④国家措施:专制主义传统较严重,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通过原来的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或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仍实行专制统治,旧统治难以动摇。人民不曾受到革命洗礼,公民参与意识较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奉行专制主义、高压政策,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⑵俄、日、德A.发展趋势:B.原因:①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38阶段背景国家方式区域影响早期16世纪17-18世纪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19世纪七十年代—20世纪初一战后初期20世纪三十年代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阶段背景国家方式区域影响早期16世纪17-1819世纪初—139阶段背景国家方式区域影响拉美非洲亚洲西中东南东19世纪七十年代—20世纪初英法美俄日德3.19世纪七十年代—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阶段背景国家方式区域影响拉非亚洲西中东南东19世纪七十年代英403.19世纪七十年代—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⑴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

C.垄断组织: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⑵方式:A.经济侵略(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B.政治控制(直接、间接)

C.军事侵略A.实力B.交通运输工具

3.19世纪七十年代—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⑴背景:第二次工业41试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课件42试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课件43试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课件44试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课件45试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课件46试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课件47试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课件48⑶国家→区域:A.英国①拉美:②非洲:③亚洲:资本输出a.西亚:b.中亚:c.东南亚:d.东亚(中国):土耳其

阿富汗;伊朗南部

缅甸;马来半岛大部分

Ⅱ.资本输出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Ⅲ.强租新界、威海卫;划长江流域、云南、广东为势力范围Ⅰ.势力侵入西藏⑶国家→区域:A.英国①拉美:②非洲:③亚洲:资本输出a.西49⑶国家→区域:B.法国①拉美:②非洲:③亚洲:商品输出、资本输出a.西亚:b.中亚:c.东南亚:d.东亚(中国)土耳其

印度支那:越南、老挝、柬埔寨Ⅱ.资本输出Ⅲ.强租广州湾;划广东、广西、云南为势力范围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Ⅰ.中法战争⑶国家→区域:B.法国①拉美:②非洲:③亚洲:商品输出、资本50⑶国家→区域:C.美国①拉美:②非洲:③亚洲:军事干涉a.西亚:b.中亚:c.东南亚:d.东亚(中国)菲律宾Ⅰ.资本输出Ⅱ.门户开放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⑶国家→区域:C.美国①拉美:②非洲:③亚洲:军事干涉a.西51威廉·麦金莱WilliamMckinley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莱52门户开放(1)当着其他列强夺取海港,划分势力范围时,美西战争占据了它的全部力量,它抽不出身来参预在华争夺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活动。等到战争结束,又已难以插足了。美国是一个后起的国家,军事力量还很薄弱,海军力量居世界第六或第七位,陆军正规军的法定人数仅六万二千人(实际还不到此数)。它虽然战胜了西班牙这个衰落的老殖民主义国家,但毕竟还不是其他大国的对手,不能凭借武力来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格斗。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国内开展了蓬蓬勃勃的反战运动,抨击美国政府的对外扩张政策,使美国占有菲律宾的和约在国内和议会中也遭到强烈反对。麦金莱政府既要遵照垄断资产阶级的意旨,积极保护美国在华的利益,采取果断的步骤争夺中国和亚洲的霸权;又要谨慎从事,掩饰侵略面目,避免反帝国主义运动的攻击,使得麦金莱能蝉联下届总统职位。门户开放(1)53门户开放(2)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

门户开放: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门户开放(2)54门户开放(3)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出兵来中国镇压义和团运动。美国担心各国乘机把势力范围变为各自的殖民地,从而使门户开放政策化为泡影,便于这年7月3日向各国发出了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声称美国政府致力于寻求这样一种解决办法,以“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保护由条约及国际法所保证于各友好国家的一切权利,保障全世界与中华帝国各部分进行同等的公平贸易的原则”。美国这项照会并不要求各国答复。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增加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所谓“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的“原则”,这同第一次门户开放照会仅仅要求贸易机会均等是不同的。门户开放(3)55门户开放(4)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侵略中国的新阶段。美国在用武力并吞菲律宾以后,又在对华关系中提出了这项政策,而且没有一个国家敢于公开反对这个政策,从而在国际上捞到了很大的虚誉,扩大了它在中国的影响。从此,美国作为一个大国,有了它独立的对华政策,而不再追随和附和其他国家,充当次要的角色,它在列强侵华活动中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从此,美国更积极、更活跃地参加帝国主义大国在中国的角逐。门户开放(4)56西奥多·罗斯福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57“大棒政策”和夺取对巴拿马运河地区的控制权1901~1909年担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宣称:“应付国际关系的正当办法在于嘴里说话温和,手里要提根大棒”。他还毫不掩饰地说:“在西半球,美国对于门罗主义的信念可能迫使美国履行国际警察力量的义务。”“大棒政策”是美国干涉拉丁美洲国家事务的帝国主义政策。夺取对巴拿马运河地区的控制权,是西奥多·罗斯福推行“大棒政策”的典型例子。巴拿马原是哥伦比亚的一部分,美国要哥伦比亚在巴拿马省划出一大块土地租借给美国99年,用以开凿运河,遭到拒绝。这一企图失败后,美国就于1903年11月在巴拿马组织了叛乱,成立了巴拿马共和国。美国不仅立即承认了这个国家,而且派军舰和海军陆战队去“保护”。半个月后,签订了完全按照美国的意图拟订的美巴条约。根据条约,美国取得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以及穿过巴拿马地峡沿运河16千米宽的地区的永久租借权。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后,运河区长期由美国控制,成为了“国中之国”。继西奥多·罗斯福之后担任美国总统的塔夫脱提出了所谓的“金元外交”,它以资本输出作为对外侵略、扩张重要手段,并且同“大棒政策”交替使用。“大棒政策”和夺取对巴拿马运河地区的控制权58威廉·霍华德·塔夫脱第27任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59金元外交美国从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总统(WilliamHowardTaft,1857年9月15日——1930年3月8日。美国第27任总统(1909年3月4日--1913年3月3日))提出的鼓励和支持银行家扩大海外投资,以实现向外扩张的外交政策。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实行的“大棒政策”遭到世界各国,特别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对,故塔夫脱和鼓吹积极的经济扩张政策。塔夫脱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他们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特别是对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中国扩大投资,在这些地区排挤和取代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事实上,金元并没有完全取代枪弹,而只是枪弹的补充。二者常常交替使用或同时使用。在这种政策的鼓励下,美国资本大量投入加勒比海地区各国。金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资本渗透,通过对外投资来夺取更多的海外市场和殖民特权。金元外交60⑶国家→区域:D.俄国①拉美:②非洲:③亚洲:a.西亚:b.中亚:c.东南亚:d.东亚(中国)Ⅰ.侵占伊犁地区;(左宗棠收复新疆)中俄《改订条约》及其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七万多平方公里土地Ⅲ.强租旅顺和大连;划长城以北和新疆为势力范围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土耳其

伊朗北部

Ⅱ.资本输出⑶国家→区域:D.俄国①拉美:②非洲:③亚洲:a.西亚:b.61⑶国家→区域:E.日本①拉美:②非洲:③亚洲:a.西亚:b.中亚:c.东南亚:d.东亚:Ⅰ.朝鲜Ⅱ.中国——“大陆政策”⑶国家→区域:E.日本①拉美:②非洲:③亚洲:a.西亚:b.62“大陆政策”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天皇专制政权,极力发展军国主义。在明治天皇即位的那一年(1867年)发表的所谓《天皇御笔信》中就曾宣布,要“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开拓万里波涛”,使“国威布于四方”。后来,日本统治集团精心炮制了对外侵略扩张的蓝图──“大陆政策”。它共确定了五个侵略步骤:第一期征服中国的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中国的满蒙地方;第四期征服中国内地;第五期征服世界。这是日本统治集团立国的两大基本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这两大基本指导思想,一是要实现以日本为中心征服世界;二是实现“武国”观念,就是崇尚军国主义,以杀伐征战、穷兵黩武为极大的“荣耀”。)“大陆政策”63⑶国家→区域:E.日本①拉美:②非洲:③亚洲:a.西亚:b.中亚:c.东南亚:d.东亚:Ⅰ.朝鲜Ⅱ.中国(a)1876《江华条约》,打开朝鲜门户——“大陆政策”⑶国家→区域:E.日本①拉美:②非洲:③亚洲:a.西亚:b.64《江华条约》这是日本同朝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明治政府建立不久,就打算“征韩”。1875年,日本政府派军舰到闭关锁国的朝鲜近海进行武力示威。9月20日,日舰“云扬”号驶近朝鲜首都汉城附近的汉江河口,江华府的炮台发炮警告。日舰开炮击毁了炮台,并派陆战队登陆袭击。次年,日本以这个事件为借口,强迫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条约规定:朝鲜向日本开放釜山、元山和仁川三个港口;日本在汉城设使馆,在各开放港口派驻领事;日本人在朝鲜享有领事裁判权。同年日本又取得了不纳关税的贸易特权和可以用日元在朝鲜购买货物等特权。从此,朝鲜开始沦为日本的半殖民地。《江华条约》65⑶国家→区域:E.日本①拉美:②非洲:③亚洲:a.西亚:b.中亚:c.东南亚:d.东亚:Ⅰ.朝鲜Ⅱ.中国(a)1876《江华条约》,打开朝鲜门户(b)甲午战后,将清政府势力赶出朝鲜(c)1905年,乘日俄战争获胜之机,把朝鲜变成实际上的殖民地——“大陆政策”⑶国家→区域:E.日本①拉美:②非洲:③亚洲:a.西亚:b.66日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在东亚的扩张与俄国发生了尖锐的矛盾,日本力图把俄国的势力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排挤出去,将那里据为己有。日本在同俄国的对抗中,得到英美等国的支持,在国际上处于有利的地位。1904年日本挑起了日俄战争。在这场双方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帝国主义战争中,俄国在陆海战场上均遭失败。在美国的斡旋下,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日俄战争给中国东北人民和朝鲜人民造成了惨重的战祸;战后,中国和朝鲜均遭受了帝国主义的宰割和压迫。日俄战争67⑶国家→区域:E.日本①拉美:②非洲:③亚洲:a.西亚:b.中亚:c.东南亚:d.东亚:Ⅰ.朝鲜Ⅱ.中国(a)1876《江华条约》,打开朝鲜门户(b)甲午战后,将清政府势力赶出朝鲜(c)1905年,乘日俄战争获胜之机,把朝鲜变成实际上的殖民地(d)1910,迫使朝鲜政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a)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划福建为势力范围(d)日俄战争——“大陆政策”⑶国家→区域:E.日本①拉美:②非洲:③亚洲:a.西亚:b.68⑶国家→区域:F.德国①拉美:②非洲:③亚洲:a.西亚:b.中亚:c.东南亚:d.东亚(中国)Ⅱ.强租胶州湾;划山东为势力范围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土耳其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Ⅰ.资本输出⑶国家→区域:F.德国①拉美:②非洲:③亚洲:a.西亚:b.69阶段背景国家方式区域影响拉美非洲亚洲西中东南东19世纪七十年代—20世纪初英法美俄日德3.19世纪七十年代—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阶段背景国家方式区域影响拉非亚洲西中东南东19世纪七十年代英70列强加快瓜分非洲的原因(1)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帝国主义加紧了对殖民地的争夺。当时亚洲已基本上被瓜分完毕,美国又不允许其他国家涉足拉丁美洲,列强便把非洲作为争夺的主要对象。(2)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非洲原来盛产的油棕、橡胶、象牙等,早已成为殖民者掠夺的对象。随着棉花、可可、咖啡、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尤其是几内亚湾沿岸和南非金矿的发现,非洲的吸引力更大了。(3)非洲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列强的必争的地区,尤其是拥有苏伊士运河的埃及和控制地中海咽喉直布罗陀海峡的摩洛哥,更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4)西方国家的探险家这时已基本完成了对非洲内陆地区的地理探险活动,从而为殖民者进一步深入非洲提供了可能。列强加快瓜分非洲的原因71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瓜分非洲概况简表殖民国家被侵占的国家和地区面积(平方千米)人口英国埃及、苏丹、尼日利亚、中南非许多地区880多万4000万~5000万法国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索马里、马达加斯加、法属刚果等1090多万约3000万比利时比属刚果230多万1500多万德国喀麦隆、西南非洲等250多万1000万葡萄牙安哥拉、莫桑比克208万500万意大利利比亚等地区225万100万西班牙在西非、北非侵占了一些地区美西战争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瓜分非洲概况简表殖民被侵占的国家和地区72⑷影响:A.对资本主义国家:①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②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日益加剧,引发一战

B.对殖民地、半殖民地:C.对世界:①灾难

②客观进步作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⑷影响:A.对资本主义国家:①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②争夺霸权和7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它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74阶段政治体系经济体系殖民体系开始

形成初步形成

最终

形成阶段政治体系经济体系殖民体系开初最75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76阶段政治体系经济体系殖民体系开始

形成工场手工业时期:英法美革命使资义制度在欧美一些国家开始确立。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兴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最终

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占统治地位。阶段政治体系经济体系殖民体系开工场手工业时期:英法美77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一是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越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开展起来;二是指广大的亚非拉美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其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78阶段政治体系经济体系殖民体系开始

形成工场手工业时期:英法美革命使资义制度在欧美一些国家开始确立。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西欧国家贸易范围扩大。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兴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工业革命: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亚非拉美许多国家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最终

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占统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伴随着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的瓜分,世界经济联系成为一个整体。阶段政治体系经济体系殖民体系开工场手工业时期:英法美79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80阶段政治体系经济体系殖民体系开始

形成工场手工业时期:英法美革命使资义制度在欧美一些国家开始确立。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西欧国家贸易范围扩大。16-18世纪的殖民扩张:亚非拉美一些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兴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工业革命: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亚非拉美许多国家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后,欧美列强的殖民征服使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最终

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占统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伴随着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的瓜分,世界经济联系成为一个整体。19世纪七十年代—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狂潮,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民。阶段政治体系经济体系殖民体系开工场手工业时期:英法美8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解体:伴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不断的发展,殖民体系开始解体。二战后,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悟提高,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不断瓦解。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解体:82(2009,重庆文综,22)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国际垄断集团形成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确立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2009,重庆文综,22)83(2007,广东文科基础,3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A.亚非拉地区的工业飞速发展B.促成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D.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007,广东文科基础,32)84(2007,北京文综,40,第(2)小题)(8分)资源短缺和市场有限往往制约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上,许多国家为了获取资源、争夺市场采用了非和平的手段。我国政府明确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完成下列问题。经济竞争和国内困难激起了对殖民地的争夺,……19世纪后期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卷入了这场对绝对统治权的争夺,因此它们在一个又一个地区接二连三地发生冲突……这些围绕殖民地产生的争端制造了一种不断加剧的紧张气氛。 ——《全球通史》(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9世纪末欧洲列强激烈争夺殖民地的原因。这种强烈争夺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8分)①原因:为获得原料产地、商品市和资本输出场所,加紧争夺殖民地和霸权。②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007,北京文综,40,第(2)小题)(8分)资源短缺和85类别美德英法俄日经济状况原因制度政局资本技术劳动力市场其它经济类型帝国主义特征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1、经济:高速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呈现三种类型类别美德英法俄日经济状况原制度政局资本技术劳动力市场其它经济86⑴美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①制度:②政局:③资本:④技术:经济飞速发展,19末20初,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内战后,政局相对稳定欧洲资本美国内战,废除黑人奴隶制⑤劳动力:⑥市场:⑦其它:第二次工业革命、欧亚移民废除黑人奴隶制,自由劳动力增多;欧亚移民西进运动;内战后,统一的国内市场西进运动(资源)经济发展迅速托拉斯帝国主义⑴美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87随着美国变成工业国家,资本和生产急剧集中;美国资本主义变成了垄断资本主义。托拉斯是美国垄断组织最普遍的形式。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八大财团,他们不仅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而且控制国家政权。其中,洛克菲勒和摩根为首的美国两大托拉斯美孚石油公司和美国钢铁公司是两个最大的财团,它们独占了1/3的全国国民财富。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资本和生产的集中能够达到美国这样的程度。所以,美国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列宁指出:“美国托拉斯是帝国主义经济或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最高表现。”随着美国变成工业国家,资本和生产急剧集中;美国资本主88⑴美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①制度:②政局:③资本:④技术:内战后,政局相对稳定欧洲资本美国内战,废除黑人奴隶制⑤劳动力:⑥市场:⑦其它:第二次工业革命、欧亚移民废除黑人奴隶制,自由劳动力增多;欧亚移民西进运动;内战后,统一的国内市场西进运动(资源)经济发展迅速托拉斯帝国主义托拉斯是美国最盛行的垄断组织形式经济飞速发展,19末20初,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⑴美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89⑵德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①制度:②政局:③资本:④技术: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发展速度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相对稳定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国家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⑤劳动力:⑥市场:⑦其它:第二次工业革命,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统一的国内市场取自法国阿尔萨斯、洛林的矿藏(资源)经济发展迅速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⑵德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90德国完成统一后,国内存在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容克地主阶级在经济上,占有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在保持半封建剥削的同时,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并投资于工厂、银行,同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渐趋一致。在政治上,他们独占了德国的军政要职,在国家政权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垄断资产阶级进一步依靠容克地主阶级专政,以便对内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对外争夺市场和世界霸权。这种容克地主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上的结合,便形成了德国帝国主义的特征。德国完成统一后,国内存在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容克地主阶91⑵德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①制度:②政局:③资本:④技术: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发展速度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相对稳定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国家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⑤劳动力:⑥市场:⑦其它:第二次工业革命,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统一的国内市场取自法国阿尔萨斯、洛林的矿藏(资源)经济发展迅速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容克同资产阶级联系密切,具有军国主义传统⑵德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92(2008,北京文综39,第(1)小题)(8分)科技革命使世界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一些国家结合自身条件,抓住机遇,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经验。回答下列问题。19世纪晚期,德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德国政府出面鼓励“技术接收”,1886年到1890年间,德国六大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德国依靠高度合理化的生产体制,将世界市场上合成工业的垄断权从英国人手里夺得。在国家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大量资金,使它们能够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并有效利用研究成果,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德国正是依靠一种新的体制和社会机构,推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1)概括上引材料所述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①政府扶植经济发展②建立合理化生产体制;③鼓励利用先进科技成果。(2008,北京文综39,第(1)小题)(8分)科技革命使世93(2008,天津文综37,第(5)、(6)小题)材料四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5)依据材料四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这一趋势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6)综合上书材料,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①趋势: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②影响:德国科技高度发展,如电磁波、X射线、发电机、内燃机等;出现许多新兴工业,如汽车制造、电力、化工等;德国成为欧洲强国,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认识:要加强社会的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2008,天津文综37,第(5)、(6)小题)(5)依据材94⑶英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①制度:②政局:③资本:④技术:大量资本输往国外⑤劳动力:⑥市场:企业设备陈旧,不愿更新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经济发展缓慢殖民帝国主义①经济发展相对缓慢②金融业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③19末20初,资本输出占第一位④失去了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广阔的原料产地最大的殖民帝国充足的廉价劳动力⑦其它:⑶英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95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随着英国的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丧失,英国加强了对外扩张和掠夺。英国是最凶恶的殖民主义者,在世界各大洲强占了广大的殖民地,从殖民地劫掠各种原料,向其倾销商品、输出资本。英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同它疯狂掠夺殖民地紧密相联的,它的垄断组织首先就是从剥削殖民地的企业中开始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殖民地对英国的兴衰具有极大的意义,英国因此被称为“殖民帝国主义”。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随着英国的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96⑶英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①制度:②政局:③资本:④技术:大量资本输往国外⑤劳动力:⑥市场:企业设备陈旧,不愿更新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经济发展缓慢殖民帝国主义殖民地对英国的兴衰具有极大意义①经济发展相对缓慢④失去了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广阔的原料产地最大的殖民帝国充足的廉价劳动力⑦其它:②金融业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③19末20初,资本输出占第一位⑶英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97⑷法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①制度:②政局:③资本:④技术: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生产降至世界第四位a.普法战争后50亿法郎的赔款⑤劳动力:⑥市场:⑦其它:a.小企业大量存在,限制了工业新装备和新技术的采用小农土地所有制,农民的贫困和农业经营的落后普法战争后割让阿尔萨斯、洛林(资源)经济发展缓慢高利贷帝国主义缺乏国内市场狭小b.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和国外b.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滞后⑷法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9819世纪末,法国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虽然法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但是它的工业生产也出现了集中的趋势。相比之下,在法国经济中起重大作用的不是工业,而是银行信贷业。法国银行资本比工业资本发展和集中的速度更为迅速。法国垄断资本家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与英国主要把资本投到它的殖民地工业中相比,不同的是,法国主要采取高利贷形式,把资本借给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和殖民地,首先是俄国等欧洲国家。法国因此成了欧洲的高利贷者,每年收取巨额利息,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19世纪末,法国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虽然法国99⑷法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①制度:②政局:③资本:④技术: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生产降至世界第四位a.普法战争后50亿法郎的赔款⑤劳动力:⑥市场:⑦其它:a.小企业大量存在,限制了工业新装备和新技术的采用小农土地所有制,农民的贫困和农业经营的落后普法战争后割让阿尔萨斯、洛林(资源)经济发展缓慢高利贷帝国主义法国以投放高利贷获取经济利益为主缺乏国内市场狭小b.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和国外b.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滞后⑷法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100(2008,重庆文综,22)下列对图7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四国工业总量之和在当时世界上占绝对优势B.各国工业比重的变化与其资本输出量成正比C.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尖锐(2008,重庆文综,22)A.四国工业总量之和在当时世界上101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有利不利制度资本技术劳动力市场经济发展较快,但仍相对落后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102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有利不利制度1861年农奴制改革→资义道路沙皇专制农奴制残余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资本技术劳动力市场经济发展较快,但仍相对落后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103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有利不利制度1861年农奴制改革→资义道路沙皇专制农奴制残余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资本工业资本不足,依靠国外贷款技术劳动力市场经济发展较快,但仍相对落后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104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有利不利制度1861年农奴制改革→资义道路沙皇专制农奴制残余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资本工业资本不足,依靠国外贷款技术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劳动力市场经济发展较快,但仍相对落后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105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有利不利制度1861年农奴制改革→资义道路沙皇专制农奴制残余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资本工业资本不足,依靠国外贷款技术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劳动力自由劳动力增多市场经济发展较快,但仍相对落后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106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有利不利制度1861年农奴制改革→资义道路沙皇专制农奴制残余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资本工业资本不足,依靠国外贷款技术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劳动力自由劳动力增多市场殖民扩张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发展较快,但仍相对落后经济发展较快,但仍相对落后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107虽然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但在20世纪初,也继其他国家之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一方面,由于1861年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俄国垄断资本同这些大量的封建残余紧密结合,错综交织。封建残余主要表现为:经济上,大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贵族地主占有大部分的私有土地,广大农民继续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政治上,贵族地主把持着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沙皇仍然拥有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权力,对人民实行专制、野蛮的统治。另一方面,到20世纪初,俄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国内市场狭小,资金缺乏,工业的发展日益依赖于外国资本特别是法国的资本,经济落后,难于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竞争,它为此更加需要依靠军事侵略手段,占领殖民地市场,力图通过殖民掠夺弥补其财政资本的不足。因此,俄国帝国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虽然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但在2108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经济发展较快,但仍相对落后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有利不利制度1861年农奴制改革→资义道路沙皇专制农奴制残余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资本工业资本不足,依靠国外贷款技术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劳动力自由劳动力增多市场殖民扩张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发展较快,但仍相对落后封建势力强大,沙皇政府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⑸俄国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109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有利不利制度政局资本技术市场其它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110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有利不利制度明治维新→资义道路大量封建残余政局资本技术市场其它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111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有利不利制度明治维新→资义道路大量封建残余政局相对稳定资本技术市场其它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112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有利不利制度明治维新→资义道路大量封建残余政局相对稳定资本殖民扩张技术市场其它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113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有利不利制度明治维新→资义道路大量封建残余政局相对稳定资本殖民扩张技术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市场其它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114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有利不利制度明治维新→资义道路大量封建残余政局相对稳定资本殖民扩张技术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市场殖民扩张国内市场狭小其它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115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有利不利制度明治维新→资义道路大量封建残余政局相对稳定资本殖民扩张技术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市场殖民扩张国内市场狭小其它殖民扩张(资源)国内资源不足农业落后经济发展较快,但仍相对落后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116

日本垄断资本具有封建性:明治维新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明治维新后,在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以消灭封建残余为前提,而是同国内的封建残余势力紧密结合。由于日本政府实行保护地主的土地政策,农村中半封建的地主剥削制度不仅继续保留,而且有所发展。日本垄断资本大多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并与大地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垄断资本家有的由旧式封建特权商人脱胎而来,例如三井财阀的前身是江户幕府时代的钱庄三井组;有的本身兼为大地主,例如三菱财阀就占有二千多町步的土地,是日本最大的地主之一;以皇族为代表的贵族阶级,不仅继续占有大量土地,而且投资金融业,拥有巨额的股票。日本垄断资本具有封建性:明治维新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117日本垄断资本具有军事性: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集中程度都远不及欧美列强。这样,实力不足的垄断资本便与拥有极大权力的军阀集团勾结起来,大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发动侵略战争,借以加速垄断资本的发展。三井、三菱、住友、安田这些财阀,都是在国家扶植下,靠军事工业和对外侵略战争发展起来的。他们控制的工业、运输业都直接与军事有关,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对外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则使垄断资本家得到源源不断的军事订货,从战争中大发横财,加速垄断资本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军事化。日本是“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的特点,也表现在日本的政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中。日本垄断资本具有军事性: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日本资118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有利不利制度明治维新→资义道路大量封建残余政局相对稳定资本殖民扩张技术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市场殖民扩张国内市场狭小其它殖民扩张(资源)国内资源不足农业落后经济迅速发展,但仍相对落后带有浓厚封建性的垄断集团同军阀集团相勾结,疯狂侵略扩张⑹日本A.经济状况:B.原因:C.经济类型:D.帝国主义特征119类别美德英法俄日经济状况原因制度政局资本技术劳动力市场其它经济类型帝国主义特征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1、经济:高速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呈现三种类型类别美德英法俄日经济状况原制度政局资本技术劳动力市场其它经济120类别英法美俄日德发展趋势原因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方式)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充分程度)思想(人民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的强弱程度)国家措施2、政治:不平衡性加剧,呈现两种类型类别英法美俄日德发展趋势原政治经济思想国家措施2、政治:121⑴英、法、美A.发展趋势:B.原因:①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方式):②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充分程度):③思想(人民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的强弱程度):④国家措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得到充分发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推翻了原来的封建统治或殖民统治,革命任务完成比较彻底人民受到革命洗礼,公民参与意识较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充分推行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立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建立起相对健全、完善、民主的政治制度。⑴英、法、美A.发展趋势:B.原因:①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122⑵俄、日、德A.发展趋势:B.原因:①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方式):②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充分程度):③思想(人民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的强弱程度):④国家措施:专制主义传统较严重,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通过原来的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或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仍实行专制统治,旧统治难以动摇。人民不曾受到革命洗礼,公民参与意识较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奉行专制主义、高压政策,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⑵俄、日、德A.发展趋势:B.原因:①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123阶段背景国家方式区域影响早期16世纪17-18世纪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19世纪七十年代—20世纪初一战后初期20世纪三十年代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阶段背景国家方式区域影响早期16世纪17-1819世纪初—1124阶段背景国家方式区域影响拉美非洲亚洲西中东南东19世纪七十年代—20世纪初英法美俄日德3.19世纪七十年代—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阶段背景国家方式区域影响拉非亚洲西中东南东19世纪七十年代英1253.19世纪七十年代—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⑴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

C.垄断组织: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⑵方式:A.经济侵略(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B.政治控制(直接、间接)

C.军事侵略A.实力B.交通运输工具

3.19世纪七十年代—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⑴背景:第二次工业126试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课件127试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课件128试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课件129试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课件130试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课件131试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课件132试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课件133⑶国家→区域:A.英国①拉美:②非洲:③亚洲:资本输出a.西亚:b.中亚:c.东南亚:d.东亚(中国):土耳其

阿富汗;伊朗南部

缅甸;马来半岛大部分

Ⅱ.资本输出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Ⅲ.强租新界、威海卫;划长江流域、云南、广东为势力范围Ⅰ.势力侵入西藏⑶国家→区域:A.英国①拉美:②非洲:③亚洲:资本输出a.西134⑶国家→区域:B.法国①拉美:②非洲:③亚洲:商品输出、资本输出a.西亚:b.中亚:c.东南亚:d.东亚(中国)土耳其

印度支那:越南、老挝、柬埔寨Ⅱ.资本输出Ⅲ.强租广州湾;划广东、广西、云南为势力范围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Ⅰ.中法战争⑶国家→区域:B.法国①拉美:②非洲:③亚洲:商品输出、资本135⑶国家→区域:C.美国①拉美:②非洲:③亚洲:军事干涉a.西亚:b.中亚:c.东南亚:d.东亚(中国)菲律宾Ⅰ.资本输出Ⅱ.门户开放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⑶国家→区域:C.美国①拉美:②非洲:③亚洲:军事干涉a.西136威廉·麦金莱WilliamMckinley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莱137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