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第二单元《记念刘和珍君》随堂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_第1页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第二单元《记念刘和珍君》随堂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_第2页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第二单元《记念刘和珍君》随堂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_第3页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第二单元《记念刘和珍君》随堂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_第4页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第二单元《记念刘和珍君》随堂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第二单元《记念刘和珍君》随堂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6记念刘和珍君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阿(ē)浸渍(zī)

微茫(máng) 长歌当哭(dànɡ)

B.绯红(fēi) 尸骸(hái)

赁屋(lìn) 面面相觑(qù)

C.干练(ɡān) 喋血(dié)

诧异(chà) 殒身不恤(yùn)

D.寥落(liáo) 菲薄(fěi)

屠戮(lù) 从容不迫(cōnɡ)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苟活黯然阴谋鬼计殚精竭虑

B.编缉惩创肆无忌惮惊心动魄

C.桀骜薇漠不屈不挠惨淡经营

D.洗涤砥砺流言蜚语广有羽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一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B.杨家三兄弟杨德麟、杨毓麟、杨殿麟,有两位为创建自由独立的共和国殒身不恤,杨殿麟独自支撑起杨家。

C.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因为远的不说,十分欣赏少游诗词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就曾数度入相,广有羽翼,政治人脉极旺。

D.每次考试成绩公布后,我们应正确对待成绩,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当轻易满足于自己的成绩。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1926年3月18日的爱国请愿,毫无疑义是群众的一种爱国运动;向政府去请愿,提携人民的要求,也毫无疑义是群众的斗争方式之一。

B.鲁迅先生在《空谈》一文中这样说:“那样的惨杀,我实在没有梦想到,虽然我向来常以‘刀笔吏’的意思来窥测我们中国人。”

C.从表面上看来,段祺瑞政府与帝国主义之间似乎没有连裆瓜葛,但是,从实质上看,帝国主义与段祺瑞政府是合谋的。

D.路,还没有开始就走到了尽头;梦,就永远不再醒来还来不及做。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大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鲁迅几百万字的遗著,其中很大一部分必将永远受到读者的喜爱,后世读者将以一种赞叹和欣赏的态度阅读它。。。,,。。

①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这形象,这精神,必将永世长存

②比起文章来,更重要的是鲁迅这个人,他的处世的态度,他的爱国心和正义感

③更有若干篇在写作时就并不正确,只能作为一种研究资料保留下去了

④他对强暴的反抗和对弱者的同情,他为了中国进步所做的努力

⑤有一部分时过境迁,不再使人感兴趣

⑥他身上那种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传统的骨气,用他的话说,“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A.④⑥①②⑤③B.④①⑥⑤③②

C.⑤③①⑥②④ D.⑤③②④⑥①

6.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反复)

B.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对比)

C.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反语)

D.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比喻)

二、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7.在第一段中,作者连用了“居然”“竟”“不料”“不信”“何至于”等词,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答:

8.“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一句的含意是什么?其中的“中国人”指什么人?

答:

9.“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

答:

10.“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含意?

答:

三、同步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得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待你孝养,等你培植。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挣扎,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你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予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得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地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

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残齿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有删改)

1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致,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D.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2.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13.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句话的含意。

答:

四、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杈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作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是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14.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引用

C.比喻、借代、排比

D.比喻、比拟、借代

1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白雨,加上一层背景,就十分悠闲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

16.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

17.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刘和珍当选。请仿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形式,为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

要求:①符合人物特征;②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③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④不超过100字。

答:

18.在下面语句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的句子相同。

思想家的鲁迅,是大海上的灯塔,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

①文学家的鲁迅,是,。

②革命家的鲁迅,是,。

答案

1.B【解析】A项,“浸渍”的“渍”读“zì”;C项,“干练”的“干”读“ɡàn”,“殒身不恤”的“殒”读“yǔn”;D项,“从容不迫”的“从”读“cónɡ”。

2.D【解析】A.“鬼”应为“诡”;B.“缉”应为“辑”;C.“薇”应为“微”。

3.B【解析】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不顾惜。使用正确。A.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此处使用“长歌当哭”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C.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含贬义。感情色彩不当。D.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后面不能接宾语。

4.B【解析】A项,搭配不当,“提携”改为“提出”。C项,偷换主语,前半句的主语是“段祺瑞政府”,到后面变成了“帝国主义”。D项,语序不当,“就永远不再醒来还来不及做”应为“还来不及做就永远不再醒来”。

5.D【解析】⑤③承接前文谈鲁迅的文章,且“有一部分时过境迁”“更有若干篇在写作时就并不正确”存在程度上的递进关系,故⑤③应排在前面,据此可排除A、B两项。②由鲁迅的文章转为鲁迅的处世态度和他的精神,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故②应紧接③句。④⑥承接②句谈鲁迅的精神,①句是对整个文段进行总结。

6.B【解析】这句话句式整齐,结构大体一致,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

7.[答案]说明了惨案的发生出乎作者的意料,反映了敌人的凶残超乎想象。

【解析】文中加点的这些词语,有的表示出乎意料,有的表示惊讶。文中连用这些词语,准确反映出作者在听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的震惊。

8.[答案]“我”一向对反动派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认为他们什么样的坏事都可以做出来,但这回还是超出了“我”的意料,“我”万万没想到他们会对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下如此毒手。“中国人”指中国的反动派。

【解析】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关键在于对“中国人”一词的意思的界定。从前面的“最坏的恶意”可以看出,此处的“中国人”是作者诅咒和痛斥的对象。

9.[答案]敌人凶残的暴力统治和反动文人用反动舆论进行的思想统治。屠刀加钳口术的专制统治,使得我们的民族更加衰亡了,使得我们的民族没有人敢为自由、国家而呼喊奋斗了。

【解析】这两个短语位于节选文段的结尾部分,在一个总结性的语句中。结合上文的“惨象”“流言”两个词,不难看出“默无声息的缘由”是反动派的无情杀戮和反动文人的诽谤诋毁。

10.[答案]这里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意思是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候。这里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也有对爱国者的呼唤、激励和鼓动。

【解析】从“沉默呵,沉默呵!”不难看出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反复。“不在……就在……”指明了“沉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表面上看这是个并列关系的复句,其实强调的重点在前一分句中。

11.B【解析】A项,认为文章一开头就将气氛“烘托到极致”错;C项,将批判的对象理解错了;D项,“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于文无据。

12.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13.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会在沉默中爆发,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

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最深的悲哀,永久的悲哀。

14.B【解析】B项,“细得同粉似的白雨”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