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成考专升本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成考专升本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成考专升本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成考专升本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成考专升本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赡养涸泽而渔反聩哗众取宠

B.简练人才倍出作祟励精图治

C..杀戮严惩不贷修葺罄竹难书

D.整饬莫衷一是阔绰积毁消骨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相关条例提示:银行向异地信用卡用户支付大额现金,需要得到发卡地所在银行_______

②为了改变被动局面,尽快恢复生产,工厂决定____部分刚剐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

③对生恬在经济条件较差地区的烈士遗属,当地政府应该履行____的义务,以告慰烈士的英灵A.A.受权启用扶养B.授权起用扶养C.受权起用抚养D.授权启用抚养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报社收到的群众来信中,反映这方面问题的读者来信始终没有间断过。

B.谁又能否认任何新生事物都是在斗争中成长壮大起来呢!

C.扶贫工作组的同志们经常到农村去了解情况,他们的足迹踏遍了黄冈的五十多个乡镇。

D.大家事先都知道这场灾难势必难免,政府也作了移民安排,但还是有人没有逃脱这场无妄之灾。

4.填入下面括号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化学农药的使用是三大公害之一,理应加以限制。但是,

。有实验表明,在当前的生产水平下,如果不使用化学农药,有些蔬菜会减收80%以上。实际上,不同化学农药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是很不相同的,我们要禁止使用那些高毒、剧毒和在人体内可能长期残留的农药。A.A.有一些病虫害还是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控制,所以目前人类还离不开化学农药,也就还不能限制使用农药

B.限制不等于不用,这是因为目前人类还离不开化学农药,甚至有一些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控制

C.事实上还不能加以限制,因为有一些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控制,人类目前还离不开化学农药

D.人类目前还离不开化学农药,甚至有一些病虫害主要依浈化学农药进行控制,因此适当的限制是必要的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A.跋扈

踯躅

蹙额

踟蹰不前一蹴而就

B.整饬

饷银气馁

文过饰非以飨读者

C.翌日

蓊郁

翱翔

翻云覆雨振翮高飞

D.磨砺

麾下奢靡

麻木不仁

摩肩接踵

6.

7.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8.依次在横线上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年来,全省对乱收费现象进行了专项治理,加大了查处力度,使之得到了有效__________。

②然而,当地有关部门仍固执己见,坚持这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旧城改造”,__________在1998年拆除了遵义会议会址周围的大片历史建筑。

③北京的圆明园,自康熙四十八年起,先后__________了一百五十多年,荟萃了中外盛景,被誉为“万园之园”。

A.遏制私自修建

B.遏止擅自营造

C.遏止私自修建

D.遏制擅自营造

9.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A.我报收到的群众来信中,反映这方面问题的读者来信始终没有间断过。

B.谁又能否认任何新生事物都是在斗争中成长壮大起来呢!

C.扶贫工作组的同志们经常下到农村了解情况,他们的足迹踏遍了黄冈的五十多个乡镇。

D.大家事先都知道这场灾难势必难免,政府也作了移民安排,但还是有人没有逃脱这场无妄之灾。

10.

第2题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由达成共识到制订计划,__________欧盟在军事一体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②领导既然这样要求,虽然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也只能__________而为之了

③实践证明,人的大脑愈用愈发达,不用则会__________

A.表明勉励蜕化B.说明勉力蜕化

C.说明-勉励退化D.表明勉力退化11.李后主是指()A.A.李商臆B.李煜C.李瑕D.李白

1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说:“它们原来在埃及住了好几千年,身体却一直是很结实的。”后又说:“经过了几千年,那里的石像,面貌也已经模糊了。”前后矛盾。

B.铜和铁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石头不具有这种性质。

C.石头受到“风化作用”的进攻。

D.石头是慢慢地“烂”掉的,要想它不被“烂”掉,唯一的办法就是找科学家“对症下药”。

13.柳永《八声甘州》的线索是()A.A.登高临远B.睹物思人C.雨洒江天D.佳人颙望

14.

2

()

1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收入的增速放缓没有影响财政支出,这是上半年数据统计中呈现出的一大特点。

B.与老式手机和个人电脑相比,新一代智能手机操作使用的难易程度介于两者之间。

C.根据隧道视野效应,一个人如果身处隧道之中,他所能看到的就只是非常狭窄。

D.声明称,这种细菌病不依靠砷存活,而是“能在高砷环境中生存的极端微生物”。

16.

17.诗歌风格融音乐、绘画、理趣于一体的诗人是()A.A.杜甫B.王维C.李商隐D.韩愈1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A.我报社收到的群众来信中,反映这方面问题的读者来信始终没有间断过。

B.谁又能否认任何新生事物都是在斗争中成长壮大起来呢!

C.扶贫工作组的同志们经常到农村去了解情况,他们的足迹踏遍了黄冈的五十多个乡镇。

D.大家事先都知道这场灾难势必难免,政府也作了移民安排,但还是有人没有逃脱这场无妄之灾。

19.(4)个人幸福从物质生活得到快乐和幸福,包括从精神生活得到的快乐。

20.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A.牛顿是确定论观点的创立者,拉普拉斯和莱布尼茨是确定论观点的赞同者。

B.气象学家洛伦兹对“混沌”现象进行了早期韵研究工作。

C.约克等人发表的《星期三意味着混沌》一文,标志着“混沌”这一新学科的正式诞生。

D.数学生态学家梅的研究成果,促进了研究队伍的壮大。

2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造诣(yì)蹩脚(biē)峥嵘岁月(zhēng)

B.拖沓(dá)缄默(jiān)分外妖娆(fèn)

C.摇曳(yè)稽首(qǐ)提纲挈领(qiè)

D.酒馔(zhuàn)提防(tí)锱铢必较(zī)

22.4.《新五代史》的撰写者是()

A.欧阳修

B.宋祁

C.司马光

D.王安石

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有为等维新人士深知,保守的清政府如果再不改弦更张,(变法图强),整个江山就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

B.六月中旬以来,深沪股市一路下跌,那情形真是(势如破竹),叫人不得不为中国股市的前途捏一把冷汗。

C.谁也没有想到,在经历了工厂破产、家庭破裂的重重打击之后,他还能够(东山再起),再次在商场大显身手。

D.在文章中使用繁笔,有它的好处:描摹事物状态,可以穷形尽相;刻画人物心理,能够(细致入微)。

24.填入下面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化学农药的使用是三大公害之一,理应加以限制。但是,_________。有实验表明,在当前的生产水平下,如果不使用化学农药,有些蔬菜会减收80%以上。实际上,不同化学农药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是很不相同的,我们要禁止使用那些高毒、剧毒和在人体内可能长期残留的农药。A.A.有一些病虫害还是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控制,所以目前人类还离不开化学农药,也就还不能限制使用农药

B.限制不等于不用,这是因为目前人类还离不开化学农药,甚至有一些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控制

C.事实上还不能加以限制,因为有一些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控制,人类目前还离不开化学农药

D.人类目前还离不开化学农药,甚至有一些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控制,因此适当的限制是必要的

25.“惟陈言之务去”出自()

A.《谏逐客书》B.《种树郭橐鸵传》C.《答李翊书》D.《答司马谏议书》2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A.A.蜡像馆的蜡人都是根据真人制造的,同真人一样高。

B.她被港台报纸捧为“超级明星”,却比从前还是那样勤奋努力。

C.事情发生后,刘主任马上同党委成员研究,决定就这一问题进行一次讨论。

D.这所医院组成了一个以领导、医生、护士三结合的防治小组,经常深入农村。

2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参禅畏蒽摩肩接踵鸠占雀巢

B.坎坷寒喧一愁莫展严惩不贷

C.宏伟伸张轻歌曼舞鞭辟入里

D.参与题纲牵强附会功亏一溃

28.给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一组词语是()

①县人大常委会决定,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开始________。

②他思想僵化,满脑子的________,所以老是迈不出前进的步子。

③殖民主义者掠夺、扩张的野心是绝对没有_________的。

④怪了,我的文具盒怎么突然不见了呢?难道会________!A.A.施行清规戒律界限不翼而飞

B.实行清规戒律界线不翼而飞

C.施行金科玉律界线不胫而走

D.实行金科玉律界限不胫而走

2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老师和同学的误解让班长感到十分__________,他把头扭向一边,不愿让同学们看见自己的眼泪

②发言人当即表示,中国中央政府愿意与台湾政府早日接触,在一个中国的__________,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③他的诗作大多是关于爱情和人生的玄想,流露着凄惘和__________的色彩,但也有一些内容健康,格调明朗A.A.委屈基础上神秘B.委屈前提下神秘C.委曲基础上神奇D.委曲前提下神奇30.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A.诚肯沐浴谈笑风声星罗棋布

B.别致羽翼生灵涂炭杀身成人

C.奢侈负疚孰视无睹赴汤蹈火

D.煊赫渺茫别树一帜危如累卵

二、填空题(10题)31.《陈情表》选自《__________》。

32.《箱子岩》的作者是___________。

33.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_,天下归心。”

34.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___。

35.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

36.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___________。

37.21.《陈情表》选自《__________》。

38.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作家是韩愈和____________。

39.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以擅长___________著称。

40.25.傅雷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___________家。

三、文言文阅读(5题)4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①,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不休,及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②遇赦。及解年长,雯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③。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日:“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日:“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日:“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日:“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④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太史公日:“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日:‘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戏惜哉!

(《史记·游侠列传》)

【注】①阴贼:内心狠毒残忍。②若:或者。③嚼:把酒喝干。④践更:按期轮到服徭役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文字的大意。(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四月十日出郊

范成大

约束南风彻晓忙,收云卷雨一川凉。

涨江混混无声绿,熟麦骚骚有意黄。

吏卒远时闲信马,田园佳处忽思乡。

邻翁万里应相念,春晚不归同插秧。

[注]约束:约定。骚骚:扰动。信马:骑马漫游。

这首诗的前两联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请加以解释,并说说这两联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关山月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闯,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这首诗以什么线索贯穿全诗?指出统领全诗的一句。44.试归纳概括末段作者所表达的观点。45.找出用来衬托班超大智大勇的句子。(6分)四、现代文阅读(5题)46.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支持宇宙大爆炸的证据不是来自天文观测,而是来自无线电研究。搞无线电通信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了提高通信的效率,长期致力于消除各种噪声的研究。1965年5月,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贝尔电话实验室两住科研人员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利用一架卫星通信用的喇叭形天线,来查清天空中各种原因造成的噪声,这就要测量天空的有效噪声温度。无线电工程师为了使用方便,常用温度来标记噪声的程度。例如地面温度为300t((相当于26.850C)时,它在无线电接收系统(如天线)中会造成20~30K的噪声,这20一30K就是度量噪声的“噪声温度”。最初,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测得天空有效噪声温度是6.7K,扣除大气吸收、地面噪声等方面的影响后,最后得到了3.5K的剩余。在此后一年测量中,无论他们如何改进仪器,仔细操作,都不能消除这个剩余的噪声温度。他们还发现,这个消除不掉的噪声是各向同性的,不论他们把天线对准太空中的哪个方向,都能接收到同样温度的噪声,而且一年四季都一样。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3.5K的宇宙噪声的呢?正当这两位无线电3-程师对此现象迷惑不解时,彭齐亚斯有一次无意中了解到,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教授迪克等人写过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根据大爆炸理论预言,在大爆炸后应当留下余热一一辐射遗迹。这就好比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在屋里生起火炉取暖,即使火炉熄灭了,屋里仍会因为火炉的余热而温暖一段时间。只是大爆炸产生的辐射当初处于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由于宇宙膨胀所产生的多普勒红移效应,它的波长发生了红移,落到了比红外线频率更低的微波波段上。所以,时至今日大爆炸应当留下l0K温度的余热,它是波长为3厘米的微波辐射。于是,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赶紧向迪克等发出邀请,请他们到贝尔实验室访问。在经过一系列相互访问和深入研讨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确信,他们所发现的这种消除不掉的微波噪声,正是迪克的研究组根据大爆炸理论所预言并准备寻找的“辐射遗迹”。这是一种宇宙背景辐射,它们蔓延分布在整个宇宙的每个角落。他们俩的这一发现轰动了全世界,并使宇宙大爆炸理论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还因此而共享了1978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下面有关“噪声温度”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噪声温度”是用来度量噪声的。

B.“噪声温度”是指由于天空中各种原因造成的噪声。

C.“噪声温度”既用来度量温度又用来度量噪声。20~30K的噪声,又指20~30K温度。

D.用温度来标记噪声的程度称作“噪声温度”。

47.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5题。

带着村庄上路

卢年初

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能做一件事儿:离开村庄。

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作出息,我只能有出息点。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那是一个炎热的晌午,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都留给他们。

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

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想丢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在寄宿的同学里,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己带的家乡菜:咸鱼、坛坛菜、炸辣椒。这几道菜都是干的,耐放,很拌饭。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先炒米,炒黄豆、芝麻,炒熟后,用石磨磨成粉,只要用开水一冲,加点红糖,很香。在我陶醉于母亲说的营养时,喝着麦乳精的同学都用同情的眼光看着我,在省城读书,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我又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我既说不好普通话,也说不好省城的方言,说普通话边音和鼻音、卷舌音和非卷舌音分不清;说省城话,走在大街小巷,别人一听,都嗤之以鼻,我为企图抬高自己装腔作势而难受。在机关里办公,我摆脱不了家!;老土的作派。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老乡来后,我打肿脸充胖子招待他们,我怕他们说我小气,说我忘恩负义,我瞧不惯他们的心眼儿,同时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我以此忧戚:难道真的就抛不开村庄了吗?

我在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照看着许多像我一样从村庄出来的人。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得感谢利叔,利叔是我同村人,出来许多年了,混出了一点名堂,他常常为帮不了村庄而揪心,给我办事他找到了寄托,他说他不是在帮我,只是给村庄办了点事。在城里我单身了许久,和乡下女子相处惯了,和城里的姑娘总有点格格不入,后来我遇到了一个叫莲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却看上了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接受她的爱情,我知道又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后来我的继父、母亲跟着我进了城,开了一家土菜馆,弥补我的家用,曾经叫我害羞的家乡菜,全都端在大桌上。家乡菜全都来自家乡的风水,别有一番滋味,父亲喜上眉梢地来回奔忙。有时难以应急,母亲也还会拿假土鸡充斥,算账时偷偷打点折。借助土菜馆,我发了点小财,我真的离不开村庄了。我开始懂得,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村庄的竹器、村庄的粮食、村庄的花卉,全都进了城,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这种感觉很亲切,很暖和,也很自得。我们这些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在一起聚会,在街道、在集市、在公园旁若无人地侃起村庄,就好像在村庄的某个田亩说话,高吭铿锵。当我们贫穷,老把村庄当作羞涩;当我们富有,又拿村庄来调味,我们永远把村庄当作铺垫,当作背景。

总感觉对村庄有所亏欠,总是不想爽爽快快承认,终于有一天,筏的灵魂在不断的拷问中,把名利修炼成淡、成轻,这时,我的村庄才真实地突现出来。走吧,回吧,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有愿望回一趟村庄,回一趟家,干点什么,或者什么也不干。村庄最初不认识我们,但等我们一开口,就知道我们是谁了,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毕竟赤身裸体地摸爬过,村庄还残留着我们的呼吸。其实正是我们想缩短我们与村庄的距离时,村庄似乎在一点点远去,村庄的风物,村人的思维,常让我们寡言少语,我们走近亲近,又走进了陌生。我们对村庄难以有什么回报,在那里久久徘徊,似乎还是在寻找什么东西,是因为过去我们带走太多,所以总认为取之不尽,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一把斧子,那些东西对我们没有用,我们带走的是别的东西,尽管两手空空,带的东西已经很多了,这似乎只有我更知道。而我只有独自在夜晚书写文字时才真正知道。

而我那时疏忽了的是,我的文字又把村庄打扰了,我这后半生还有一个最大的愿望要实现,那就是什么时候,要让村庄打一个盹儿,我要带着她去上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第一段中画横线的名字与下文哪句相呼应?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精神上的伟人与平庸之人在心的境界上的本质区别。(7分)

49.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节选)朱自清1923年8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暗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地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经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青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渡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地发出来;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那时河里热闹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停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夹在其中。因为这边略略地挤,便觉得那边十分地疏了。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是静了。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的。但那生涩的、尖脆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正可快我们的意!况且多少隔开些儿听着,因为想象与渴慕的做美,总觉更有滋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走。这实在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故偶然润泽一下,便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但秦淮河确也腻人,即如船里的人面,无论是和我们一堆儿泊着的,无论是从我们眼前过去的.总是模模糊糊的,甚至渺渺茫茫的;任你张圆了眼睛,揩净了眦垢,也是枉然。这真够人想呢。在我们停泊的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而有晕的。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晕,便更不成了。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一团光雾。光芒与雾气腾腾地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混沌的灯光里,渗与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句中“蔷薇色的历史”所指的意思是什么?(不超过l0个字)

50.第三自然段作者推断“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能证明该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当时已有写在竹木上的文字,只是质地容易毁灭,难以保留至今

B.彩陶上的花纹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引人的魅力

C.彩陶上所画的人和物的形状,已初步具有象形文字的特点

D.彩陶上的花纹说明当时已用颜料和柔软的笔,某些刻画已具有文字的性质

五、阅读题(2题)51.村行

王禹傅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根据诗中意境如何评析首联两句?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2.

六、作文(1题)53.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进步是文明的动力,是发展的需要。请以“进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A项“反聩”应为“反馈”;B项“人才倍出”应为“人才辈出”;D项“积毁消骨”应为“积毁销骨”。

2.B

3.B

4.B

5.C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A项“蹙”、“蹴”同音;B项“饷”、“飨”同音;D项“磨”、“摩”同音。

6.B

7.A

8.D本题考查考生辨析近义词的能力。专项治理乱收费,不等于停止收费,故选用“遏制”。拆除了遵义会议会址周围的大片历史建筑的是政府有关部门,故选用“擅自”。根据句意,一百五十多年的圆明园有经营之义,故选用“营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