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方案(定)_第1页
石湖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方案(定)_第2页
石湖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方案(定)_第3页
石湖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方案(定)_第4页
石湖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方案(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市白云区石湖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方案我校依据广州市特色学校创建要求,以区教育局年度工作目标为准绳,坚持“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改革为抓手,以创建学校特色为切入点,以提升教育质量为立足点,特制定《石湖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方案》。一、创建基础分析(一)基本情况石湖小学位于白云区太和墟镇南约1千米的石湖村。该村交通便利,有常住人口近8000人。学校创建于1915年,学校占地13475平方米,建筑面积6086平方米。现有教师24人,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11人。(二)优势分析1、学校历史悠久。学校创办近百年,曾经相当长的时间是太和镇的中心小学,当年来这里求学的除本村学子外,还有当地驻军家属及太和墟镇居民的子弟,学校以优秀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出色的管理人才,当时在太和教办工作的很多同志都曾在这里工作过。直至1994年太和一小开办,学校才转变为一所普通农村小学。2、办学条件日趋完善。一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完善学校基础建设。学校现有科学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档案室、电脑室、工会室、心理辅导室、卫生室、队部室、体育器材室、广播室、多媒体电教室等15个专用场室,各场室设备基本齐全。3、师资队伍有一定的潜力。教师学历大专率达100%,其中本科学历16人,占66.7%(另有1人正在电大进修本科班)。小学高级教师16人。教师平均年龄38.4周岁,工作责任心强,是一支正处于上升期的年轻教师队伍,有一定的发展潜力。4、办学效益显著,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学校2003年被评为白云区一级学校,2009年通过规范化学校的验收,2011年被评为白云区德育达标单位。2011年省级课题《“武术文化”校本特色教育》以优秀结题。武术已经初步成为特色项目。近年经全体师生的努力,学校的教学质量有所上升,总体达到镇的中上水平,近几年毕业班质量均超太和镇的平均水平。(三)问题分析1、学校虽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武术项目在本校有一定的基础,形成学校的一个特色项目。但是没有鲜明的办学理念和特色,而且没有把石湖乡土文化的内涵挖掘出来,上升形成学校的特色。2、对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学习、实施亟待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不突出,班科质量发展不均衡,某些科目个别年级质量差距较大。3、学校设备齐全,但部分场室设备陈旧。如音乐室设备特别陈旧,合唱台甚至存在安全隐患,旧教学楼已投入使用二十余年,墙面批荡质量较差,经常有剥落的隐患。4、但由于缺编等原因,专业教师配备不齐。学校缺乏体育、美术专业的教师。二、创建指导思想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针,“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以《广州市教育局关于以学校特色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指导,以现代教育理念、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为指引,以学校文化为基础,以挖掘和培育学校办学特色为目标,以特色课程为载体,以创建特色学校为抓手,走“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之路,进一步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品位,实施素质教育,扩增优质教育资源,并以特色发展助推义务教育动态均衡发展,使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与日俱增的需求。三、创建工作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方位打造学校特色,建设具有石湖乡土文化特色、有内涵、高质量的“广州市特色学校”。四、创建主要措施(一)进行特色学校的顶层设计——确立“石湖蕴刚柔,人人善文武”的办学理念与刚柔教育主题化特色。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我们认识到,石湖小学应在进一步明确和提升原有学校精神追求的基础上,凝练出办学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能体现出独特性、科学性、整体性和稳定性的特征,成为学校文化精神并浸润在校园每一个角落。办学理念——石湖蕴刚柔,人人善文武校训——崇文尚武,刚柔相济校风——修文习武,仁礼智勇教风——能刚能柔,有忍有容学风——自强自立,互爱互助德育理念——以武养德,怀柔砺刚课堂理念——柔导启智,刚练提能管理理念——刚柔兼备,法情益彰办学特色——刚柔教育,以武促文1、“石湖蕴刚柔,人人善文武”的内涵刚柔相济指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配合、互相调剂。出自汉·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当唯义是务,唯国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刚是做人的脊梁,是立世的根本,是实质;柔是做人的血脉,是为人的通达,是关键。只知刚,不知变,通常碰壁,一事难成;只知柔,多机巧,却是没有主见的墙头草。刚柔是指刚柔相济,刚强与柔和的互相调剂。刚,可指男性,如巨石耸立,雄伟挺拔;柔,可指女性,如西湖波平,静谥和美。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柔是一种收敛,一种风度,一种魅力。刚是一个人的骨头,是人的精神内核;柔是一个人的皮肉,是一种处事方法。人不可无刚,无刚则不能自立自强,不能自强则不能成功;人也不能无柔,无柔则没有亲和力,没有亲和力则陷入孤立。孙武子吴宫教战,以刚制柔;王昭君出塞,以柔伏刚。然而,刚柔也有分寸:至刚,产生暴虐,便会折断;至柔,显得卑弱,便会靡软。猛张飞鞭人自被害,刘阿斗优柔寡断终亡国。《易经》中说:“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刚与柔的平衡可使人生和谐安定、坚实温馨。能文能武,能刚能柔,一直是从古至今人们所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刚柔并济才是成功之道,拥有这种智慧的人懂得在生活中求新、求变,遇到挫折永不言败,具有勇敢和魄力,而在恰当的时刻,又懂得协调化解矛盾,拥有温情与柔弱。2、“石湖蕴刚柔,人人善文武”充分挖掘校名“石湖”的内涵,陶冶师生、家长的情怀。“石湖村”的来历根据太和镇志记载,元代谭姓到此开基,村前有个小石山,石中有个积水潭,以“石湖”命其名。石头,不唯风骨,更是气魄。石的腠理粗朴之中不失细腻,小树小草,生长其上,刚柔相济,坚硬之物也能养物,大化造人。石头,也是有生命的,一种更恒久更宏大坚韧的生命,滋润着一方田地。石头是大千世界的缩影,她一石一景,一石一物,一石一天地,一石一世界。马克思说:没有第一把石刀,就没有人类。石头具有刚强的品格,石是大地脊梁,覆盖着地下奔腾的岩桨,抵挡着大海滔天的巨浪。透射出沉着、冷静、稳重、安定,“海枯石烂不变心”,石中更有钢铁油煤,石中还有钻石翡翠,石可作画、石可书法、石可治病、石可奏乐、石可飘香、石可发光,修路架桥,房屋建造,烧制水泥,雕刻材料,报酬多少,从不计较。石经过惊涛骇浪千百万年的湍流冲蚀和砂石磨砺,终于修炼成“刚柔相济”之道。“刚柔节也”,刚强与柔和的调剂,曲与直的转换,统一和谐。发人深省的内涵,刚柔恰似峰之耸立雄伟挺拔,湖之波平静谥和美。刚与柔的平衡诞出和谐安定,育出坚实温馨,可谓至高境界也!湖,一泓温柔的水,一泓碧波荡漾。湖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上善莫若水。这么一泓清亮的湖,孕育着智慧和大爱,是以最沉默的声音诉说着最动人最亲切的话语。风起,涟漪顿生,湖在说话;雨来,微丝串珠,湖在说话。湖,是云,是雾,是冰,是雪。湖,是花,是叶,是果。湖,是天,是地,是人。刚柔相济,人生似石湖。天下之至柔莫过于湖水,丝丝顺滑,至柔至美;天下之至刚亦莫过于金刚石。水之柔在于其温文如玉,滋润万物;石之刚在于其顶天立地,铺路奠基。人当如石湖,至善至柔,至刚至强,刚柔并济。柔美似碧玉,清新可爱;刚毅如男儿,挺拔不屈。坎坷而柔美的一生既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更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柔情。刚而不柔,脆也;柔而不刚,弱也;柔而刚,韧也。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逐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用刚与柔书写了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无一不是刚柔并济的高手,他们用智慧将“刚”“柔”融为一体,最终成为生活与命运的主宰,成为后世仰望的座座高峰:项羽既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迈刚烈,也有“虞姬虞姬奈若何”的似水柔情;康熙既有执法严明的刚毅,也有爱民如子,为民着想的柔情;鲁迅既有对敌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刚正,也有对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情。人当如石湖,拥有湖的柔美娴静,饱含石的刚毅自强。人生当展现石湖的刚柔并济之美,就像江河入海过程中会有巨石悬崖,会有平原湖泊。石湖村具有刚柔和文武的文化。这里曾经是抗日一线,不少仁人志士投笔从戎,保家卫国。抗日英雄谢活荣是石湖村人。1940年在太和地区组织抗日杀敌大队,任大队长。是年夏,率队夜袭盘踞在良田陈家祠和刘家祠的日伪军,全歼敌寇100余人,活捉日军顾问深丁为雄。1941年夏,夜袭广从公路旁罗村和七石庄日军据点,俘获日军官斋田丰治。石湖小学曾经也是当地驻军家属子女的学习场所。现任石湖村书记也是我校的武术教练,也是习武之家。3、“石湖蕴刚柔,人人善文武”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易之义》中强调刚柔有体而文武兼备。《易之义》云:“故武之义保功而恒死,文之义保安而恒穷。”达到极至的文和武,各自偏于一端。武可建功立业但必将走向灭亡,因为刚者易折;文能够确保安宁但容易陷于衰弱,因为柔者易衰。若要既建功立业又长治久安,就应刚柔相济,文武兼备。对武强调安,显然希望强盛能长久,若要长久,必然要文、柔。对文强调胜,显然希望安宁能长久,若要长久,必然要融入武、刚。《易之义》主旨是在充分肯定刚健、进取精神的前提下,重视让、静等阴柔、谦让的因素,而且认为“刚而不折,然后武而能安也”,武本与刚与动密切相关,但若要恒武而能安,恒刚而不折,就必须融入相反因素,以救武与刚之不足,故有对文与柔与静的重视。《易之义》强调文德,文与武相对而言,文有文彩谦和意,这里突出的是其谦和、恭逊之意,与武之果断、刚强相对。4、刚柔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强调刚柔相济,让教育回归人的“本性”。素质教育是培养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人,有着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健康人格的人。李岚清对素质教育有三点阐述: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重文轻武或重武轻文都是偏颇,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技能。当今小学由于女教师偏多,加上普遍重文轻武,文有余而武不足,导致学生缺乏“阳刚之气”。如今许多小学生,多愁善感,显得过于苍白、纤细和文静,缺少健康、勇敢和自信的气质,即使成绩过人却表情空茫,缺少了最为可贵的青春活力、创造力和坚强毅力。另一方面,学校管理中又存在刚多柔少的现象,对学生教育简单、粗暴,突出师道尊严,课堂上学生是知识的容器,灌输、填鸭式教学还很普遍。小学教育是人生当中影响力最深、最基础的性格培养阶段,如果长期在柔多刚少的教育环境下,孩子不易得到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小学教育需要刚柔中和,需要“刚柔相济”。柔性的教育是一种适应性的教育,它的前提是尊重、包容与爱。尊重,就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他们的所思所想,因为即便是一个错误的想法,也是经过他们的头脑,产自他们的心灵;包容,就是包容孩子们的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枝头上的一朵花,他们各有各的芬芳鲜艳,我们不能将他们修剪成一个样子,否则这个花园将失去生机;爱,就是关爱孩子的成长,关爱他们在成长道路上发生的一切,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分担他们失败的痛苦。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呼唤和倡导教育要适应孩子的自然天性,不能人为束缚孩子的发展,更不能用外来的强力去磨平孩子身上原本就有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柔性意味着有弹性,弹性就是顺势引导。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总的教育原则必须贯穿着一个“导”字。教师“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要给学生留出空间,这个空间是给学生的,学生在其间可以更好地思考自己的人生,修正自己的轨迹,发展自己的个性;这个空间也是给教师自己的,教师在其间可以更好地思考自己的教育之道,纠正自己的教育失误,丰富自己的教育手段。有了这种空间,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疏通才能够辗转腾挪,才会更见成效。柔性中也要有刚性,柔性教育需要顺应,但柔性教育中绝不是没有原则,刚性就是原则,给学生以正确的人生指导就是原则。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不能做学生的尾巴,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做到心的近距离,但在指导学生的人生时必须要远距离,站在学生之外,给学生以另外的视角,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刚的目的不是为了抖教师的威风,柔的目的不是图教师的闲逸,刚和柔的目的都是为了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多方面的:有生理方面、需要和动机方面、认知风格方面、情绪意志方面、气质性格方面、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结构方面等。作为教师,要承认差异,进而了解和研究差异,在处理问题和解决矛盾时要尊重差异,从差异出发,因人、因事、因时地刚柔相济,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教师、学生管理中,要有刚性措施,对严重违纪行为,必须依据相关校纪、班规进行坚决处理,严明纪律。也要有柔性措施,对教师、学生一般的错误,应该耐心引导,春风化雨,“柔情万种”。这种刚,必须以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和师德规范为前提,决不是粗暴,不是体罚,更不是打骂;这种柔,必须以按时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和有效管理为前提,决不是不管,不是放任自流。刚易折、柔有韧,柔性教育中的动静相宜、刚柔并济,让我们的教育保持着平衡、发展、和谐。(二)构建特色学校的核心载体——结构化的刚柔教育特色课程体系。1、刚柔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的目标。以学生发展为基点,以特色基础课程、特色校本课程(活动性课程和环境性课程)并行的课程体系。构建“刚柔教育,以武促文”的特色基础课程。挖掘石湖的武术文化资源,构建特色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拓宽知识面,提高各种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刚柔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生活性、环境性、探究性、文化性,不仅有机地丰富、拓展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素质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技能特长,培养学生“刚柔相济,仁礼智勇”的品质。2、构建刚柔教育特色基础课程,包括课堂理念、课堂模式。(1)课堂理念——“柔导启智,刚练提能”。柔导,爱心导学,情境导学,方法导学。教师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人文关怀每一个学生,倡导学生互爱互助,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内在的潜力,给每个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探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互启互发学生的智慧。通过刚性的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中学生通过对学、组学,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充分互动,充分展示,提高能力。在训练活动中掌握基本思想、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刚柔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最大区别在于,改变了传统课堂上重优生轻弱生、重管制轻人文、重做题轻学法、重知识轻技能、重讲授轻互动、重灌输轻探究的状态,既重视教师诱导、点拨、示范的“导”的过程,更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研讨的“练”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引导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探索,通过探索分析疑难,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能使每一位学生切身体会知识的发生过程,从而牢固掌握新知,学会学习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问难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2)课堂模式——“导练展评式”。导入新课——认知目标——导学活动(学习任务、学法提示、练习要求、展示要求)——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伙伴助学、小组共学)——展示点评——检测练习——总结拓展。3、挖掘石湖的武术文化资源构建“刚柔教育、以武促文”特色校本课程。武术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仅仅把中国武术视为一个体育项目、一种专门技能,还远远不能包容和理解中国武术。任何体育项目虽然都会具有文化意义,但却没有一个体育项目会像武术那样具有浓

郁的民族文化特征,具有武术那么大的文化包容量和负载能力。武术在民族文化的摇篮中,不断汲取传统哲学、伦理学、养生学、兵法学、中医学、美学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观念,使之理论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注重内外兼修,德艺兼备。强调“武以德立”,反映出民族的以“仁”为核心注重人际关系和谐的伦理观念;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反映了刚健有为、入世进取、匡扶正义、不畏强暴的爱国主义传统;追求个人技艺的纯熟、神韵和意境,正是成就在人格完美的传统审美情趣;主张“轻力”“尚巧”,以巧智取、顺势借力的技击原则,反映中国人礼让为先、有礼节、刚强而不狂野,功力扎实求内在的竞争特点,以及崇尚自然、体现“刚柔相济”思想等。本课程以普及为主,以武养德、武育刚柔、以武促文,促进健康的人格与体格。(1)以武养德有着浓郁民族特色和群众基础的武术已经成为现代体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武德作为规范习武者的道德规范,被引入当代教育体系中,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道德品质。对于当代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武德可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当代教育更多的是关注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同时使学生具有高尚的社会道德情操。而武德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对于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情操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武德中的武风良、武礼谦、武志坚等要求,分别从尊师重道、礼让谦和、谦虚诚恳、坚持不懈等方面对习武者进行了要求。若在学校教育中引进这些内容,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可更好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更好地促进了教育目的的实现。第二,武德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方法。武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由于现在的学生大部分从小备受疼爱,部分学生意志力薄弱,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便失去信心、垂头丧气。在武德内容中包含“武志坚”、“武学勤”,阐明了众多习武者“十年磨一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刻苦练习武术的精神。为了达到武技的高超境界,苦学技艺、磨练心智,即使遇到挫折也始终不轻易改变对目标的执着追求。对于学生来说,未来社会充满了各种挑战,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有许多的艰难险阻,若没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做支撑便很难获得成功。因此把武德的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加以发扬光大,便可使之受益无穷。武德教育有助于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于当代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伴随着全球化进程正在侵蚀着人们的思想。如何使学生们在污浊的环境中,坚守自己心中的净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武德的基本内容中包括了“武旨正”“武礼谦”,是为了强健身体,掌握武技为人民服务、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习武者在修炼技艺的同时,更注重品德的修炼,既修身又修心。修身是为了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更重要的是为了修身养性。“未曾习武先习德,未曾学拳先学礼”是习武者必须遵循的准则。学生们应该在学习武术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和吸收武德的价值,在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将人生的价值提升到崇高的境界。武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古人云“修炼之为教”。习武者武德不仅可以促进武技的提高,武技的修炼过程也可以反过来提高武德境界。任何习武者技艺再高超,若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只是用武艺来欺压民众,争强好胜,被社会所唾弃。因此好的道德品质是技艺进步的前提。武德讲求“武礼谦”,如抱拳行礼,表现谦和礼貌,人与人之间应该以礼相待,有礼有节,平易近人,谦虚诚恳,不能出口不逊,得意忘形,败坏武德。武德中的“武仪端”,表现举止庄重,容端体正举止文雅,体现一种出气宇轩昂的精神风貌,不能衣装不整,体态不端。这些内容都有利于学生在人与人之间表现出礼让谦恭的品德,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学生从入校开始,由教师逐渐通过学习武术,灌输武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产生“自立”、“自强”、“不怕苦,不怕累”、“留血、流汗、不流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习武爱国,爱国爱家”等优良传统理念,崇尚万事德为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武养德,四刚四柔,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武旨健(刚)——强身健体,卫国防身。学习武术的宗旨要正确,练武是为了强健身体,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2)武纪严(刚)——不斗凶狠,遵规守纪。有了一定的武术技能,不能逞凶斗狠,无事生非,应该遵守各项法规制度,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并能够主动同坏人坏事做斗争。(3)武风良(柔)——互敬互爱,互研武技。要形成一种老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互相尊重,共同研习武术的良好风气。(4)武礼谦(柔)——容端体正,谦和礼貌。对人以礼相待,有礼有节,平易近人,谦虚诚恳。仪表端正,举止文雅,表现出气宇轩昂的精神风貌。(5)武志坚(刚)——意志坚强,百折不挠。武术,是一项内容繁多、技术性较高的运动项目,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有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6)武学勤(刚)——拳不离手,勤学苦练。坚持不懈地朝演夕练。(7)武技精(柔)——钻研武技,精益求精。“艺无止境”,武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非一朝一夕所能穷尽,必须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精益求精,才能使武艺精湛。(8)武境美(柔)——环境优美,井然有序。练习武术,要主动保持练习场地、生活环境的卫生,特别是训练场地、衣物、器件等要摆放整齐,爱护公物,让习武环境、生活环境优美整洁。(2)武育刚柔世间万物,多相对立,有刚则有柔,有柔则有刚,长于此者则短于彼,短于此者则长于彼,刚拳宜于少年,柔拳宜于老年。刚拳为急进之发展肌肉,柔拳为缓进之发展肌肉。刚拳先得斗争力量,后求斗争技术,柔拳先求斗争技术,后求斗争力量。刚拳以搏击为主,养生为辅;柔拳以养生为主,搏击为辅。刚柔之用,取舍由人。过刚则易折,过柔则易曲,任何传统武术练的好都是刚柔并济,外家可以练成内家,内家也可以练成外家,就连泰拳的发力也不是完全纯刚的。正如《易经》中所说:“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技击中,制胜之道,在于快,快之道在于轻柔,轻柔必须泄力,而泄力,手即不能降人,欲降人必须刚硬,则须着力,则重滞,滞乃退。故必须在此矛盾中,求一两全之道,即不迟降人,此乃刚柔相济也。人的形体以及劲的刚柔,乃矛盾之理。武术中,柔为快,刚为用,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两种属性,相互制约,矛盾斗争,刚能克柔,柔亦能克刚;它们相互依存,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在运动中消长变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柔极则刚,刚极回柔。技击中只有刚柔相济,才能更好地体现、动静、虚实、奇正、开合、进退,等等。武术中个普遍的原则是:刚来柔破,柔来刚破。用刚之时,敌柔我刚,刚在柔之先,心须存刚意,外刚而内柔。用柔之时,敌刚我柔,柔在刚之后,且心存刚意,外柔而内刚。用刚之时不能独用刚,用柔之时不能独用柔,刚柔相济方为合宜。若柔中无刚,则失之软;刚中无柔则失之拙。故云:孤刚则折,独柔则废。(3)以武促文。开展“读武文”、“写武诗”、“唱武歌”、“行武礼”、“美武境”、“练武艺”、“擂武台”、“做武侠”等系列活动,与书法、礼仪、环保、传统民俗节日、经典诵读、科技、艺术、体育等活动结合。通过武德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坚强的学习意志、顽强的学习毅力、不怕困难的精神、彬彬有礼的气度、互敬互爱的胸怀,促进学生文化学习。(三)建设特色课程的实施队伍——能力强、素质好、有特长的教师。1、“能刚能柔,有忍有容”的师德师风建设。育人者先育己,教师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德育的榜样。提出“能刚能柔,有忍有容”的教风。师德为首,师德为范,不断修炼自己高尚的品德。能刚能柔,有忍有容,倡导教师要有石湖一样的胸怀,有石湖一样的情怀,坚持以人为本,将刚性的规章制度和柔性关怀有机地结合起来。刚的目的不是为了抖教师的威风,柔的目的不是图教师的闲逸,刚和柔的目的都是为了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多方面的:有生理方面、需要和动机方面、认知风格方面、情绪意志方面、气质性格方面、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结构方面等。作为教师,要承认差异,进而了解和研究差异,在处理问题和解决矛盾时要尊重差异,从差异出发,因人、因事、因时地刚柔相济,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具有刚柔相济的教育艺术,有爱柔的情怀,有刚性的管理,有爱与责任。不坐失良机,也不急功近利。包容学生的缺点,不武断不粗暴。校园内人人充满真情,关爱之情,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用心育人,学习创新,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有所发现,有所创造。2、专业特色技能培训。以“创造性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特色发展”为目标,以年级组、教研组、学科备课组为研究单位,将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进行整合,专家学者、行政领导、一线教师的“三结合”。学习课改及新课标、学习刚柔教育的理念及课堂模式、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一是全校集中进行的讲座式的,二是利用本校办公平台自学后,在论坛交流的形式。培训的内容有理论的学习、方案的解读和视频课例观摩和学习分享等。三是把教学竞赛、课堂展示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途径,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效能为目标,重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四是促进教师的写作、反思、交流,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准。扎实推进特色教师工程建设,以课堂为核心阵地,以科研为核心手段,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大力培养特色教师。做好“四定”。一定个人发展规划。鼓励教师自我审视,在自我审视的基础上,引导教师根据新时代的对教师的特色发展要求、学校特色发展规划,依据个人专业特色发展的需要,制定3年的个人特色发展规划(包括特色发展目标、内容和措施等);二定培养对象。选拨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师进行培养;三定师徒结对。在校内外挖掘名师资源,进行师徒结对;四定跟踪措施。培养对象每学期进行2次公开教研和教学展示。建立“四教”校本带教模式——“师傅带教,组长传教,同伴帮教,专家指教”。针对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困惑、难点、瓶颈问题等作深入研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及时的支撑与帮助。传帮带教,形成合力。同伴互助,群策群力。重点抓好集体备课的制度化,教学资源库的建立。集体备课推行“一课多上”,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在某一环节上就会有创新点,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就会有亮点,那么同伴们就会在互助中共同提高,在互研过程中更新教学手段和课堂教学观念。3、借外力充实特色师资力量。针对学校特色活动课程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借助村委会的支持,聘请村中武术人担任教练。(四)建设特色学校的管理机制——“刚柔兼备,法情益彰”的制度及评价体系。在学校管理中,注意合理的统整并充分的发挥“法”与“情”的作用,刚柔相济,做到既加大依法治校、依法施教的力度,又强化情感管理的功效,不失为一种理想的策略。在教师、学生管理中,要有刚性措施,对严重违纪行为,必须依据相关校纪、班规进行坚决处理,严明纪律。也要有柔性措施,对教师、学生一般的错误,应该耐心引导,春风化雨,“柔情万种”。这种刚,必须以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和师德规范为前提,决不是粗暴,不是体罚,更不是打骂;这种柔,必须以按时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和有效管理为前提,决不是不管,不是放任自流。刚柔教育需要通过制度来保障。以制度引领观念,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激励人心。制订刚柔教育评价体系,如《石湖小学“刚柔”明星系列评价体系》、《石湖小学创建刚柔班级文化实施方案》、《刚柔班级评选方案》、《刚柔班主任评选方案》、《刚柔家长评选方案》,形成“学生-家长-教师”完善的系列评比,通过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形式,客观、公正地选出刚柔明星、刚柔小组、刚柔班级和刚柔教师。每月评定“刚柔明星”、“刚柔小组”;两个月评一次的“刚柔班级”。2、建立执行与反思机制。在校长负责制下实行“主任、条线责任制”为主的层次管理。开展提高执行力专项培训,提高行政、级组长、教研组长的执行力。身体力行,求真务实、团结协作,深入师生,深入课堂。提高加强指导、检查,推动各方面的工作,帮助教师提高工作、学习效率。每学期组织行政反思会、课改反思会、德育反思会,在反思会上,人人思之有的,思之有物,思之有情。要求每个教师每周有一篇反思,反思一周模式的应用情况;反思德育方面的工作;听评课后的反思,走进别人的课堂,对照自己,反思中提升。(五)创建“石刚湖柔,文情武意”的物象化、诗意化的校园文化特色挖掘石湖文化积淀和资源,形成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理念及思维方式。将校园的建设与学生的教育有机结合,建设成为诗意化的校园,做到生态化、洁净化、美丽化,校园弥漫优雅的人文气息、书香意蕴。校园渗透办学理念赋予的深刻寓意,校园风格追求地域文化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