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导论课件 第11章信息的真谛_第1页
信息技术导论课件 第11章信息的真谛_第2页
信息技术导论课件 第11章信息的真谛_第3页
信息技术导论课件 第11章信息的真谛_第4页
信息技术导论课件 第11章信息的真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章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1.1信息的真谛世界三要素:物质、能量、信息(区别、联系)对信息的重视源于统计学、通讯、计算机(世界大战、通讯技术、火炮自动跟踪)N·维纳:《人有人的用处》1第1章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1.1信息的真谛“三大前沿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三种资源第一种资源:可再生资源(动植物)第二种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矿物质)第三种资源:信息资源前两者已充分认识,后者还没有从意义、观念、技术等系统认识,只有笼统的口号式的“信息化”提法,看不到具体措施2“三大前沿科学”23本节讨论题、作业提出一个信息概念并讲解知识是系统化的信息?1、2、31.1.1信息3本节讨论题、作业1.1.1信息41.信息定义信息概念定义的难度人们普遍的认识到物质、能量、信息构成当今世界三大要素。所以,信息是一个上位概念,越是形而上的概念越不好定义。信息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同角度有各自的解释。41.信息定义我国日常用语中的信息泛指音讯、消息。但不同学科关于信息定义的表述是不同的。73年曾有人统计,信息的定义在我国报刊上竟有39种不同的说法。到目前为止,围绕信息定义所出现的流行说法不下百种[陈雨思,信息定义与信息本质,,2001.8.1]5我国日常用语中的信息泛指音讯、消息。但不同学科关于信息定义的6根据我国国家标准中关于“信息”的解释:Informetion是物质存在的—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的不定性减少。《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GB4894—85)是一种基于综合视点、立场的信息概念解释67又如:“泛指消息和信号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辞海》(1989年版)“信息论中的‘信息’与信号中固有的意义无关”。——《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991年版):“信息就是谈论的事情、新闻和知识。”——《牛津字典》“信息就是观察或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新闻和知识。”——《韦氏字典》“信息是用来通信的事实、观察到的数据、新闻和知识。”——《美国韦氏大辞典》“信息就是所观察事物的知识。”日《广辞苑》7又如: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就是信息,不懂得它,就不懂得唯物主义。N·维纳著,郝季仁译:《控制论》1948,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62~63、63页。“信息这个名称的内容就是我们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我们的调节为外界所了解时而与外界交换的东西”

N·维纳:《人有人的用处》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就是信息,不懂得2.信息的重要性要有效地生活,就必须有足够的信息。人是束缚在他自己的感官所能知觉到的世界中的。举凡他所收到的信息都得通过他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来进行调整,只在经过存贮、核对和选择的特定过程之后,它才进入效应器,一般是他的肌肉。这些效应器又作用于外界,同时通过运动感觉器官末梢这类成受器再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运动感觉器官所收到的信息又和他过去存有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去影响未来的行动。92.信息的重要性要有效地生活,就必须有足够的信息。9物质、能量、信息关系第一层含义为:信息是事物的表征、事物的基本属性,不是事物的本身。这里的“物质”、“事物”,是涵盖所有要素的“物质、能量、信息”的统称。物质(质量)、能量守恒,质能转换(相对论)任何事物总是物质、能量、信息三者共存。1、人靠信息表征才得到认识,但不是本体。2、没有物质、能量没有信息(或噪声、垃圾信息)3、信息收集、转换、传递需要物质、能量。体育概莫能外!?图后10物质、能量、信息关系10信息11人通过信息认识体育现象人靠信息表征才得到认识,但不是本体外过程内过程内过程内过程内过程信息11人通过信息认识体育现象人靠信息表征才得到认识,但不是12物质:耐饿:……...耐饿:不断水90天,耐渴:16-230c10天,260c9天,330c5天,360c3天能量:耐热:720c-1小时,800c-49’,930c-33’,1400c-26’信息:?人不能在无信息的环境中生存。12物质:13缺乏信息德国科学家发现:处于完全没有声响环境使人产生恐惧不安、心律失常、食欲减退、特别对神经系统造成很大危害。—采风报200美国航天局一次实验:人在全无声息(信息)密封舱中,可以听到心跳血流的声响。走动时可听到关节和衣服摩擦声,半小时后,对声音极度敏感,1小时后,极度恐惧,3、4小时后已经逐渐失去理性,这种环境给人一种一切都凝固、停止、有死神即将来临之感。—中国妇女报(法国女心理学家实验,长期关押的犯人)13缺乏信息德国科学家发现:处于完全没有声响环境使人产生恐惧14惊人的信息推理术

(上海文化出版社五角丛书系列,1987年4月,山下定也.日,温元凯译)1783年,浅间山火山爆发→北半球灰尘笼罩→农业歉收→1789年法国大革命1982年2-3月,爱尔.基琼火山爆发→日照减少20%→灰尘为核造成大雨、久雨、大雪、气温下降→内地干旱(水分一旦进入陆地),下雨释放能量→引发寒流、北极交通断、澳洲3月出现寒流→全球农业减产、美减少播种面积1/3,休耕地以1.6倍补贴→苏联再也不能从阿根廷等购得粮食、只能从美国进口→美国与农业有关的工业收入增加1.6倍→苏联进口粮食费用增加、减少军费、抛售黄金、引起黄金价格下降,社会经济倒退→战略武器谈判让步、美国入侵格林纳达、苏不管→里根增加农民选票→减少粮食援助,“控制人口”14惊人的信息推理术

(上海文化出版社五角丛书系列,1987“信息沟”信息流的增长往往产生负效应,即在某些群体内知识的增长远远超过其他群体;“信息沟”‘将会出现扩大一个社会群体与另一个社会群体之间在某一特定问题上的知识距离。蒂内奇(1970)认为:当一个社会体系中的信息流增长时,那些受过比较好教育、具有比较高社会地位的人们,将比受教育比较少、地位比较低的人们能更好地吸收信息。这样,信息增长导致了知识沟的扩大而不是缩小。15“信息沟”1516信息过量信息过量与信息缺乏一样危险,没有过滤能力会迷失方向、断送一生。过少信息易失误,过多信息降低功效。25%认为影响健康,延缓决策,分散注意力、精神紧张、易沮丧、忘记工作范围49%无力应付大量信息40%处于紧张、压力之下38%要花费大量时间筛选信息43%认为患上“信息疲劳症”94%不相信未来会有所改善——英国路透商业信息公司一项调查(2000年,1300经理)16信息过量17失眠症患者城市10-20%白领70岁以上15%患帕金森氏病蓝领则多老年痴呆症信息爆炸:每天出书60多万种,文献50多万篇大脑接受信息能力惊人1/10秒可接受1000bit

但是一天让人看几万张不同照片,几天后就会患偏头痛网游长时间降低效率、患病—读者2001-13-19《现代都市病》

17失眠症患者城市10-20%18信息少-灵活运用不完整信息推理—论理一代信息多-不具备信息推理能力—影像(电视)一代信息量与运用信息能力、论理能力不匹配、不平衡,(60-70后)MP3、4造就享受一代:物质观、精神观接受新事物快、流行快、更新快不会自学、收集资料,等待施舍18信息少-灵活运用不完整信息推理—论理一代不会自学、收集资193.信息的本质信息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的属性信息表征事物存在方式、状态,信息是所有物质间接存在的标志信息是一切事物的表征信息依附其它要素存在知识是系统化的信息熵与信息193.信息的本质

4.信息的层次第0次信息:对事物的原始表述,一次文献形成前的信息(描述、原始数据、记录)测量204.信息的层次20第一次信息:原始文献、研究成果,是第0次信息的系统化21第一次信息:原始文献、研究成果,是第0次信息的系统化21第二次信息:摘要、索引、摘编、汇总等22第二次信息:摘要、索引、摘编、汇总等22第三次信息:综述、辞典、年鉴、手册等第n次信息:逐步的集中、有序、系统化由简→专→博→约→融入系统问题:体育信息(技术)是针对哪个层次?23第三次信息:综述、辞典、年鉴、手册等2324测量调查第0次信息研究成果第1次信息研究摘编第2次信息年鉴综述第3次信息教科书第n次信息教学第n+1次信息事物24测量调查第0次信息研究成果第1次信息研究摘编第2次信息年5.对信息认识的变化多年前,信息理论和信息科学的研究,已经由以消息为中心的测量、发送、转换、接收等信息传输“外过程”研究,扩展到以人为中心的感知、认识、记忆、译解、经验、思维、审美等信息处理“内过程”的研究——即从工程技术领域延伸、扩展到心理学(信息心理学)、生理学(信息生理学)、哲学(信息哲学),以及美学(信息美学)等领域,即前消息—第0次信息阶段,该阶段更具有专业特色。体育要全面推动信息技术在体育的应用,突出体育特色更需关注。255.对信息认识的变化25信息26人通过信息认识现象人靠信息表征才得到认识,但不是本体外过程内过程内过程内过程内过程外过程信息26人通过信息认识现象人靠信息表征才得到认识,但不是本体27这样,自从经典信息论诞生以后,其信息的观念和研究范围已经从数学、通信理论、控制论、系统论领域,扩展到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电子学和自动化技术、以及物理学、生物学、生物工程、心理学等现代科学的诸多领域。“外过程”?“内过程”?27这样,自从经典信息论诞生以后,其信息的观念和研究范围已经目前,即使以消息为基础的信息研究也还只限于数据处理(第1次以上信息),缺乏从信息角度的科学合理认识和解释。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系统管理学教授托马斯·H·达文波特说:“过去的40年,更确切地应描述为‘数据时代’,而不是‘信息时代’”,“将数据转化为某种更有用的东西,需要相当多的人力投入和智慧,但大多数组织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拥有一个数据库或数据挖掘系统,与拥有其它技术一样,是必要的,但对于高质量的信息和知识而言,则是不够的”。

数据—多媒体—虚拟现实—…—陈雨思,信息定义与信息本质,,2001.8

28目前,即使以消息为基础的信息研究也还只限于数据处理(第1次以关注对事物原始信息,即第0次信息及信息的质量,则信度、效度、客观性等测量的科学性又摆在面前。好像又回到了(体育)科研认识的起点。但是此要点不是彼起点,理念不同。令人遗憾的是传统的科研也还没有把测量与评价放在应有的位置,现有的体育测量与评价也没有从信息的角度阐述和认识。29关注对事物原始信息,即第0次信息及信息的质量,则信度、效度、30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数学地质学化学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体育学教育学30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数学地质学化学学311.1.2从信息论到信息科学对信息的重视源于统计学、通讯、计算机(世界大战、通讯技术、火炮自动跟踪)信息论(InformationTheory),这里主要指经典信息论,是关于信息的性质及其测量、传输的理论。其创始人是申农和韦弗。诞生的基础:?

311.1.2从信息论到信息科学对信息的重视源于统计学、通讯3217-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中机械唯物论占统治地位,否认客观世界偶然因素,用拉普拉斯(P.Laplace,l749—1827法国天文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的决定论来解释一切[只要知道了宇宙中所有的作用力及所有原子在某一时刻的坐标和速度,就能确定世界的全部过去和未来。]

1872年,美国物理学家吉布斯和奥地利物理学家波尔兹曼率先把统计学引进物理领域,使不确定性成为物理学以及其他科学的研究对象。波尔兹曼提出了信息与不定度间可测关系的概念。把熵函数引入统计物理学,指出熵是关于—个物理系统分子运动状态的物理量,表示分子运动的混乱程度,并且把熵和信息联系起来,提出“熵是一个系统失去了的信息的度量”。3217-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中机械唯物论占统治地位,否认客331918年费希尔(Fisher)以古典统计理论方法,探讨了信息的量度问题。1928年,哈特莱(Hartley)发表《信息传输》一文,提出:消息是代码、符号,它与信息有区别(消息是信息的载体,消息的形式是多样的、具体的,如各种语言、文字、图象等等,而信息是指包含在各种具体消息中的抽象量。他区分了信息和消息在概念上的差异,并提出用消息出现的概率的对数来度量其中所包含的信息,从而为申农的信息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但是,所有这些关于信息及其量度问题的思想,当时并没得到深入、系统的阐发,也未引起普遍的注意。331918年费希尔(Fisher)以古典统计理论方法,探讨34二战期间,由于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控制理论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信息研究问题。申农和韦弗的研究兴趣是寻求能够更有效地使用通信信道的途径和方法。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在一个既定的信道(电话电缆和无线电波)中,发送出最大限量的信息;怎样计量任何一种信道的容量,以最恰当地传输信息。尽管他们各自在工程和数学方面的背景;但是,他们认为,他们的理论适用于整个人类交流传播问题的研究。韦弗说:通信一词在这里被用于一个非常宽泛的范围,它包括所有的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的过程。当然,它不仅相涉于书面的和口头的交流,而且也包括音乐,绘画艺术,戏剧,芭蕾——事实上,一切人类行为。

[申农和韦弗:《通信的数学理论》第95页,1949年英文版。]34二战期间,由于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控制理论等科学技术的351949年,申农和韦弗合作的《通信的数学理论》出版(注:在这前一年,申农曾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了同名论文)。它被公认为是经典信息论的发端之作。他们在本书中所提出的有关理论、概念和模式,对通信工程乃至人类交流传播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过程学派把交流视作消息的转换、传输的一个样板。差不多就在同时,维纳在其《控制论》一书中,也提出了关于信息本质的各种看法,并独立地推导出了关于信息量的数学公式。在信息理论的许多方面,维纳的思想与申农等人的观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351949年,申农和韦弗合作的《通信的数学理论》出版(注:36信息科学:50年代以后,信息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经典信息论一般信息论广义信息论相继形成了“技术信息理论”,“语义信息理论”,“信息效用理论”等;后来,还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信息处理理论”。到了60年代前后,以相关信息理论为基础,还出现了所谓“信息学”或“信息科学”。36信息科学:50年代以后,信息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37信息科学(InformationSciences)的概念指与信息研究有关的所有科学;而且,其对信息的理解也更为宽泛一些:如人类信息和非人类信息,生物信息和非生物信息,语义和非语义信息等。37信息科学(InformationSciences)的概例如,美国著名学者F·马克卢普所编写的《信息研究:学科之间的通讯》一书就这样认为:信息科学应包括哲学中有关信息范畴的研究;控制论和系统论中有关信息一般功能的研究;信息工程技术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科学中关于信息的计量、传输、处理的专门研究;认识论、认知科学、以及脑科学中有关人类精神信息的研究;符号学、语义学、图书馆学、文献学、档案学、博物馆学、传播学、新闻学、教育学,以及其他信息科学的边缘学科,如信息社会学、信息经济学、信息管理学、信息心理学等所包含的各种与信息相关的研究领域。从这种意义上讲,信息科学是一门包罗所有信息研究的综合学科。例如,美国著名学者F·马克卢普所编写的《信息研究:学科之间的391.1.3

香农对信息的定义

香农对信息定性和定量的描述信息是对某人在选择一个消息时所具有的选择自由度的计量。假如一个人面对这样一种基本情形:他必须从两个并行的消息中选择出一个,那么,就可以这样说:相关于该情形的信息是一种单位。注意,说这个或另一个消息载有信息易导致误解(尽管它是方便的)。因为信息的概念与其说适用于具体个别的消息(象意义的概念所作的那样),不如说它是就整个情形而言。也就是说在该情形中,信息意味着某人在选择一个消息时具有一定量的选择自由。只是出于方便,才将信息看作一种标准或数量单位。-申农和韦弗《通信的数学理论》第100页,1949年英文版。391.1.3香农对信息的定义香农对信息定性和定量的描40P5香农将熵引进信息领域,并利用概率分布理论给出信息量——熵的概念信息以它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减少在经典信息论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熵”与“冗余”。40P541香农的通讯系统模型

干扰

(产生信息)

(传递信息)

(接收信息)信道是在物理线路上划分的逻辑通道信源信道信宿41香农的通讯系统模型干扰

信道是在物理线路上划421850年,德国物理学家、现代热力学奠基人克劳修斯提出了“熵”的概念,并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正确阐述了热力学上两个重要的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热力学的第一定律论述系统的一种特性——能量的存在。它把能量定义为物质的一种属性。并隐含了“能量守恒”的思想:宇宙中的物质与能量是守恒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有形式的变化,而没有本质的变化。热力学的第二定律,研究热作为不同于功的另一种能量传递方式的本性,其最有影响的表述之一是“熵”。熵,作为物质系统的热力学态函数,是对不能再被转化作功的能量总和的计量。因此,热力学第二定律也被有人称之为“熵定律”。熵:从热力学到信息论

421850年,德国物理学家、现代热力学奠基人克劳修斯提出了43如果说,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了一个令人乐观的事实:物质和能量是守恒的、不灭的,总是从一种形式转变到另一种形式,那么,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定律则描述一个非常可悲的前景:能量纵然不灭,但却有“有功”和“无功”之别。而且,能量从“有功”到“无功”状态,即从“可利用”到“不可利用”、“有效”到“无效”状态的转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43如果说,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了一个令人乐观的事实:物质和能例如,当我们用完一支粉笔,点完一支蜡烛,抽完一支烟,吃完一顿饭又感到饿了的时候,这些粉笔、蜡烛、香烟、食物所包含的能量尽管未消灭,却无可挽回地再也不能被利用了。这种被消耗的物质和有功能量愈多,宇宙间总的无功能量便积累得愈多。所以R·克劳修斯在总结热力学第二定律时说:“世界的熵(即无效能量的总和)总是趋向最大量的”。科学家们,把有效能量全部转换为无效能量的状态,称之为“热寂”;把有效物质全部“用尽”后的境况,称之为“物质混乱”。两者导致的都是熵,都是物质与能量的耗散。例如,当我们用完一支粉笔,点完一支蜡烛,抽完一支烟,吃完一顿45从这个意义上讲,“熵”的本质,也可以说是“混乱和无序”。波尔兹曼、吉布斯等人把熵被更明确地解释为一种混乱和无序状态、程度。他们认为:在由大量粒子(原子、分子)构成的系统中,熵就表示粒子之间无规则的排列程度,或者说,表示系统的紊乱程度,系统越紊乱,熵就越大;反之,系统越有序,熵就越小。所以里夫金(Rifkin)和霍华德(Howard)在他们的著作中说:“热力学第二定律实质上是说宇宙万物从一定的价值和结构开始,不可挽回地朝着混乱与荒废发展……根据熵定律,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宇宙或任何地方建立起任何秩序,都必须以周围环境里的更大混乱为代价。……熵的定律摧毁了历史是进步的这一观念。熵的定律也摧毁了科学与技术能建立起一个更有秩序的世界这一观念。……熵定律将使我们渐渐懂得现存世界观到底为什么已经分崩离析。”-里夫金等:《熵:一种新的世界观》,第4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也正是从“混乱、无序和不定性”这个意义上,经典信息论引进了熵的术语和概念。45从这个意义上讲,“熵”的本质,也可以说是“混乱和无序”。46实践中,某情形或状态中的不确定性,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是信源或消息自身的特征。一幅很有新意的画,一部很有新意的文学作品、论文、教学方法、比赛成绩,所以“新’,意味着它们具有较少出现的可能性,即发生概率较小;因此,较之于一般平庸的作品具有更高的熵,即更大的信息量。另一方面,某情形或状态中的熵,还可以指信宿(接收者)对信源或消息的估计、期望的不确定程度。例如,一个完全或基本上在预见范围之内的消息,意味着事先得知其发生的概率等于或接近1。那么,根据熵公式,该消息就完全或基本上不具有什么熵值即信息量。反之,一个几乎完全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即事先得知其发生概率较小的消息,根据信息量公式,它自然包含了较大量的信息。46实践中,某情形或状态中的不确定性,来源于两个方面:47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爆炸性”的新闻,一部“轰动一时”的文艺作品,一个出乎意料的比赛结果,“新颖”的研究成果,等等,在当时,都是一“种高熵值的、也就是高信息量的消息。它们的出现或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某种状态的发生或发展;或是重组了旧有的知识、技术、教学方法、训练手段、技战术等形成了新的认识、观点、表现形式、风格……47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爆炸性”的新闻,一部“轰动一时”的48一种语言消息文本,也可有熵值的高低之分。一般说来,一些完全使我们不易预见的消息,或是那些违背“情理”、“逻辑”和“习俗”、“惯例”的语言组合和文本,往往具有较高的熵值。因为“情理”、“逻辑”和“习俗”、“惯例”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和参照系统,本身制约、规定着我们对语言组合或文本构成的预见和估计,而对这种思维模式和参照系统的“违背’、“破坏”,势必造成我们在预见和估计时的“混乱”.48一种语言消息文本,也可有熵值的高低之分。一般说来,一些完49当然,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起因于信源,以及相对于信宿而言的两种熵常常是互相关联,结合在一起的。以研究论文为例,一部优秀的、使人耳目一新的论文,常常本身既包含着新的观点、内容和方法,同时又出乎同行的预见和估计之外。这样,整个交流状态中的熵即信息量自然很高。相反,那些观点、内容、方法、结论陈旧平庸的论文,尽管洋洋数十万言,对于“眼熟”、“耳熟”的受众而言,就不包含多少熵,因而也就不含有多少信息量(冗余,有时必须,如语言、讲课比文字,小说-码字)。文学:语不惊人死不休不能..也要2008.749当然,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起因于信源,以及相对于信宿而言的50同样,有些让人争辩不已,或耐人寻味的文章、诗歌,之所以让人争辩、寻味,除其他因素外,恐怕还相关于这样一种情形:该文章,要么本身就是“不完全’的或“开放性”的,因而,使信源或消息仍保留着多种选择的可能性,或使之仍停留在不确定状态;或者要么该文章虽然被读完,但因作者有意或无意地没有提供全部的相关消息,而使受众无法排出信源或消息中的不确定性,从而仍使作品保留着一些无法精确“破译”“读解”的信息。曹雪芹的“半部”《红楼梦》,维纳斯的“断臂”,圆明园的“废墟”,李商隐的“无题诗”,甚至当代一度风行的“抽象派绘画”和“朦胧诗”等等,所激起的兴趣,无一不与信源或消息中包含的高熵值,以及人们对于消息估计、读解状态的高熵值相关。50同样,有些让人争辩不已,或耐人寻味的文章、诗歌,之所以511.1.4信息量信息(量)视作是一定数量的、用以排除某情形状态中不确定性的选择。不确定必然涉及概率三层含义1.把信息理解为“概率分布的变动”或“概率的增加”。使概率的分配发生变动的东西。”迈伦·特赖布斯等:《能量和信息》,载《摘译——外国自然科学哲学》,1974年第2期,第4页。2.“信息”是“一种解除不确定性的量”。或者说信息量就是信宿一端知识变化的数量,即接收者收到消息后认知状态上不定性减少的数量。3.由消息的交流传播所解除的不确定性的程度来表示信息量的多少。

信息与交流有关,要从信源与信宿双方概率考虑。计算公式略。511.1.4信息量信息(量)视作是一定数量的、用以排除某52信息量可以描述解除不定性事件的程度。

样本空间Ω有m个元素,Ω=[x1,x2,…,xm]

,等概率,则P(X=xi)=p,则随机事件x所含的信息量为:

其中I(x)为x的信息量,P(x)为事件x的出现概率。

见下例:

52信息量可以描述解除不定性事件的程度。

样本空间Ω有m个元53如:掷硬币、判断题、2进制的一个位…设两个结果出现的概率相等(等概率)。即在掷以前,根据大量统计得知:它们应当是等可能性事件——即正、反面各自向上的概率为0.5。Ω有2个元素,Ω=[x1,x2],xi为所有选择结果,则任一选择结果的概率P(x)=0.5,则信息量I(x):

这就是说,一次掷币选择结果x(正面或反面)所得到的信息是1比特。并且,我们在这“二中择一”的选择中,以1比特的信息量而排除了整个状态中的不确定性。于是,我们也就可以事后知道选择结果x原先的不确定性状态中包含了1比特的信息。53如:掷硬币、判断题、2进制的一个位…同理:三择一:1.585;四择一:2;五择一:2.32;六择一:2.58…信息量是量度信息的一个物理量,与信息所代表的事件的随机性或各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关,当事件发生的概率大,事先容易判断,有关此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程度小,则包含的信息量就小;反之则大。或者说:信息量越小,事件发生的概率就越大,解除此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程度小,该事件事先容易判断的可能性就大。信息量越大,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小,解除此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程度大,该事件事先容易判断的可能性就小。(填空)54同理:三择一:1.585;四择一:2;五择一:2.32;六择55熵与概率的关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熵的大小,密切相关着概率问题,进而影响着交流文本(消息)的信息量。一般说来,一个事件或消息发生的概率愈小,即可能性愈小,其熵值便愈大;反之亦然。从熵的表达式亦可得出同样的结论:P(x)的值愈小,I(x)

(熵)的值愈大;P(x)的值愈大,I(x)值愈小。熵与信息量的关系又由于熵是对于交流传播符号或文本发生的可能性乃至整个交流状态中不确定性的描述,因此,我们可以“直观地”这样说:某消息或状态中所包含的不确定性愈大,那么它所含有的信息量就愈大;反之亦然。55熵与概率的关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熵的大小,密信息熵:信息源的总体信息量测度。反映信宿对信息源存在的平均不确定性。X为离散随机变量,在集合[x1,x2,…,xn],P(X=xi)=pii=1,2,…n则信息熵H(x):信息熵:信息源的总体信息量测度。反映信宿对信息源存在的平均不57实验名称出现A的概率出现B的概率试验甲0.500.50试验乙0.990.01H(甲)=-(0.5(-1)+0.5(-1))=1体育比赛势均力敌H(乙)=-(0.99(-0.0145)+0.01(-6.64))=0.08亚运会57实验名称出现A的概率出现B的概率试验甲0.500.50试58如,一场体育比赛结果是一种不定性,事先已知某事件发生的概率P1与事后得知信息后所知道关于该事件发生的概率P2越接近,则信息量→0,因为它对并没有减少不确定性,或者说一直就是确定性。也就是说,得到的信息将不具有任何意义。相反,P2越大于P1,则信息量I(x)

→1,信息量越大。其意义在于,当信息量为0时,已经不具备信息的功能,因为它不能提供新的消息和知识,已属于垃圾信息,是造成信息污染的原因之一。体育教学、训练、报道、情报、做媒体、组织管理等等,不能消除不定性,提供的信息就不具有信息量,当然不具有信息价值。58如,一场体育比赛结果是一种不定性,事先已知某事件发生的概59也称为信息量传播公式:

H表示信息量,单位比特,B表示带宽,T表示时间,P表示信号的功率,N表示噪声的功率.其意义在于,如果噪声很大,如N→∝,即信宿无法接受或不接受、不感兴趣,信息量H→0。也就是说,信息是否有信息量,不只是信源自己定义,要考虑信宿。

没有信源、没有信息,有信宿也无用

有信源,有信息,没有信宿,信息也无意义

信宿信息量计算:信道的传输受带宽、时间制约并有噪声干扰59也称为信息量传播公式:

H表示信息量,单位比特,B表示教学信息单位短时记忆容量:7±2组块,需要5—10秒组块(chunk教学中最小单位:一个数字、字母、词、成语、短语)——(G.A.Miller,Psychol.Rev.63.1956,91)一个组块瞬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需要5—8秒一堂课能接受4—20个组快约3’,一个产生式,占7%时间记住效果:读10%,听20%,看30%,自己说70%人能记忆15%听觉、25%视觉、65%听视觉多媒体教学效率提高38%,节省时间31%

体育教学和训练课呢?60教学信息单位短时记忆容量:7±2组块,需要5—10秒60611.1.5香农信息的局限性香农信息的定义:信息是有序性量度,使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的消除和减少。信息是对组织程度的一种测度,信息能使物质系统的有序性增强,减少破坏、混乱和噪声。香农信息的定义仅是通信模型中的信息,扩展到其他领域时:难以找到合理的概率数学模型语义问题有效性问题有待认识、解决611.1.5香农信息的局限性香农信息的定义:信息是有序62从信宿看,信息还可理解为信宿对于信源发送何种消息估计状态上的不确定性或不可预见性。也就是说,由于信源在挑选、发送何种消息上,具有一定量的自由度,存在多种可能性,因此,它们便形成对于信宿而言的不确定性——信宿不能预先知道信源到底选择发送何种消息。正是这种意义,申农、维纳等人的“信息”术语和概念,常常与“选择”、“不确定性”乃至“熵”通用互换。同时,信息也成为信宿对信源到底选择发送何种符号或消息的不确定性和无预见性程度的计量。62从信宿看,信息还可理解为信宿对于信源发送何种消息估计状态63综上所述,申农、韦弗乃至维纳的信息概念,实际上回避了信息本身的定义问题,而侧重于信息的计量问题。因此,他们的信息概念,都不提对于信息自身内容及其性质的规定,而只是对信源挑选、发送何种消息的选择可能性(自由度)、不确定性(不定性)的一种统计性测量。这样,他们的“信息“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信息量”的概念;而且,这些概念又密切地相关概率或概率论问题。63综上所述,申农、韦弗乃至维纳的信息概念,实际上回避了信息64信息与主观需求(有效性问题)大雪纷纷落地师爷全是皇家锐气捕快下他十年何妨地主放你骂得狗屁樵夫后来:樵夫造反当官,旧地重游:“好大雪”中国哲学、思想方法(研究方法)付诸诗64信息与主观需求(有效性问题)大雪纷纷落地师爷65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如朝云无觅处。——唐白居易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宋圆悟克勤禅师美术画派、音乐流派(频呼小玉原无事愿叫檀郎闻则声)好诗都有禅的味道

、“朦胧诗”。见下一首含义?有用?65花非花,雾非雾含义?有用?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渐悟的理念。是一种入世的态度,通过的修行抗拒诱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南北朝,五祖弘忍,神秀,66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66闺意献张水部—唐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唐永嘉玄觉禅师67闺意献张水部—唐朱庆馀67681.1.6信息与载体

数据、消息、信号与信息的区别信息伴随载体存在。(信息交流、传输、感受的工具,包括媒体、数据、身体、七情六欲)

(情感、传感、残障、补偿)数据、消息、信号与信息的区别(载体)(1)数据“数据”是指数字、字母与符号的集合,是客观实体的一种表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信息与数据:信息经过加工、提炼和浓缩后,形成对人类社会活动(包括决策、生产、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等)产生影响的数据。681.1.6信息与载体数据、消69数据不仅仅是数字:文本、图像、声音….数据的表示:以数据形式出现的信息分别可以通过三代媒体来表示:传统形式媒体(语言、文字)模拟形式媒体(以电磁波为载体的文字、声频与视频等)数字形式媒体(二进制数字编码的文本、多媒体与程序等)69数据不仅仅是数字:文本、图像、声音….信息和数据的区别可以理解为:数据是未加工的信息,而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以后的能为某个目的使用的数据,信息是数据的内容或诠释。将数据加工为信息的过程称为信息加工或处理。数据可分为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两种形式。模拟数据是在某个区间内连续的值。信息和数据的区别可以理解为:71(2)“消息”是指用适当的语言或代码从一个信息源向一个或多个目的地传送的情况,是信息的编码。信息是包含在消息中的抽象量,消息是具体的,其中蕴含着信息。按照香农理论,在通信过程中,信息总是经过编码(符号化)成为消息以后,才能经由媒介传播的,而信息的接收者收到信息后,总是要经过译码(解读)才获取其中的信息的。71(2)“消息”是指用适当的语言或代码从一个信息源向一个或(3)信号:由消息变换成的适合信道传输的物理量。是消息的载体。把消息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物理量,这种物理量称为信号。信号是数据的电磁或光脉冲编码。信号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是一种随时间而连续变化的信号。数字信号则是在时间上的一种离散信号。信号携带着消息,它是消息的运载工具。但它们不是信息,是信息的载体。(3)信号:由消息变换成的适合信道传输的物理量。是消息的载体(4)信息载体的层次信息是载体包含的意义,信息伴随载体出现。载体在信息技术中也称为媒体,具备以下几个层次:原始信息:状态、思想、行为、意思表现形式:语言、符号、图形、图像、动作物理载体:声、光、电等概念载体:情报、消息、知识、数据等形式载体:文字、图象、图形、语言等物质载体:书籍、文献、光盘、磁盘等。信息必须依靠载体产生、转换、传递、处理、识别,但信息不是载体,仅是载体所表达的内容或意义。目前的“Information”模糊了信息和载体(4)信息载体的层次74(5)信息对数据、消息、信号的选择信息可以不同载体出现,如体育比赛结果是一个信息,可以用同一层次中不同载体:可用消息也可用知识;可用文字也可用语言;可用报纸可以用无线电波等等。一条信息,可用多种载体,甚至动用所有的载体,如重大灾害信息,也可能仅用有限的载体,甚至一种载体,如军事情报,所以信息与载体是一对多的关系,信息不能没有载体。而没有信息,载体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信息与载体的关系却不见得被人们所认识,甚至包括信息工作者。74(5)信息对数据、消息、信号的选择75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系统管理学教授托马斯·H·达文波特:“过去的40年,更确切地应描述为‘数据时代’,而不是‘信息时代’”,“将数据转化为某种更有用的东西,需要相当多的人力投入和智慧,但大多数组织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拥有一个数据库或数据挖掘系统,与拥有其它技术一样,是必要的,但对于高质量的信息和知识而言,则是不够的”。?75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系统管理学教授托马斯·H·达文波特76信道的传输受带宽制约并有噪声干扰

信息量传播公式:

H表示信息量,单位比特,B表示带宽,T表示时间,P表示信号的功率,N表示噪声的功率2.信息的载体76信道的传输受带宽制约并有噪声干扰

信息量传播公式77带宽:音频:20-20000Hz,光频:4×1014—7.5×1014Hz,波长400-760毫微米增强亮度可达313-950毫微米视觉比听觉大900倍,30cm厚文章与30’电视节目信息量一样大,所谓百闻不如一见77带宽:787879成人对不同信号反应时间光信号为180ms声信号为140ms触觉信号为140ms阅读单个字母为409ms阅读短词为388ms阅读长词为431ms阅读一位数为360ms阅读两位数为396ms阅读三位数为443ms阅读长词为431msR.S.伍德沃斯,H.施洛斯贝格,《实验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65,P229-232反应时间越短能吸收的信息就越多,反之越少;单位时间内信息量过多或过少都是低效率的教学。如多媒体转为长时记忆需要5—8秒,不是反应时间越多越好79成人对不同信号反应时间光信号为180ms反应时间越短能吸80获取信息:83%视觉11%听觉3.5%嗅觉1.5%触觉+1%味觉100%信息—实验心理学家Treicher信息全部效果:55%来自面部表情

38%来自声音7%来自词汇—实验心理学家爱伯特.麦康比文摘1991.5p41体育?80获取信息:83%视觉体育?81人获得的大部分信息来自“看”。人通过“看”获得了多少信息,大脑的一生又处理过多少信息呢?如果说人眼是照相机的话,视网膜(retina)就是照相机的底片。人看到的东西实际上是这些东西发射或反射的光线通过眼睛落在视网膜上成的像。视网膜深层有一类细胞叫节细胞(ganglioncell)。节细胞好像管道一样,把视觉信息从视网膜传输给大脑。人的视网膜有大约10^6节细胞,而平均每个节细胞以100位/秒(bits/s)的速率传输信息。81人获得的大部分信息来自“看”。人通过“看”获得了多少信息82假设人眼每天睁开16小时,那么我们每天通过眼睛获得的信息量为:

10^6*100*3600*16=5.8*10^12b(bit)=670G字节

相当于长度为91小时,分辨率为1024*768的mov文件。由此可以算出一个寿命为70岁的人一生共“看”到的信息量:

670*70*365=1.7*10^7G字节(一千七百万G字节)如果用每本百万字的书去记载这些信息的话,总需书:

1.7*10^7*(1024)^3/(2*10^6)=90亿本

82假设人眼每天睁开16小时,那么我们每天通过眼睛获得的信息83而这些信息所需的能量却很小。

理论上传输1位的信息需要kT*ln2焦耳的能量。这里k是波尔兹曼常数,T是绝对温度。假设人的体温37度,则T=310凯尔文。那么人每天获得的670G字节的信息量需要的能量为:

5.8*10^12*1.381*10^(-23)*310*ln2=1.7*10^(-8)焦耳

不过研究表明,神经细胞处理1位信息至少需要10^8*kT焦耳能量。(恰好当今世界上最好的电子元件处理1位信息也需要10^8*kT焦耳能量)按此计算,人每天要消耗能量为:

5.8*10^12*1.381*10^(-23)*310*10^8=2.5焦耳

这相当于人从一粒小麦摄取的能量。与人每天要摄取的10^7焦耳能量相比,这真是微不足道。83而这些信息所需的能量却很小。

理论上传输1位的信息需要84不过,大脑这个占全身体重2%的器官却要消耗20%的能量。大脑把一半这样的能量花在信息处理上。因此大脑每天用于处理信息的能量是:

10^7*20*0.5=10^6焦耳

而这些能量可以用来处理信息的量为:

10^6/(10^8*kT)=2.3*10^18b

=2.7亿G字节

人每天通过“看”获得670G字节的信息,相当于2.7亿G字节的百万分之二。即使把从其它感官(听觉触觉等)获得的信息算上,我们每天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相对我们的大脑处理的信息还是微乎其微的。看来,我们的大脑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对这些信息的后期处理上了。

崔旭:我们每天“看”到多少信息?email:cuixu@2002.06公布于84不过,大脑这个占全身体重2%的器官却要消耗20%的能量。85人的观察并非照相,在观察、认识事物之前,人的头脑早已存在着知识储备、理论框架、价值观念等。这些人脑中的存在,对观察者的观察范围和思考偏向都作了预先的规定。因此,100个莎士比亚的眼中,便有100个哈姆雷特的模样。观察事物要如入“无我之境”,切忌先入为主,要做到“以物观物”。这样的观察,才有可能眼见为实。曰:主观先验遮明目,眼见为实未足信。85人的观察并非照相,在观察、认识事物之前,人的头脑早已存86哥廷根一次心理学会议上,突然门外冲进一个人,后面一个持枪的人追着,两人在会场中央打了起来,一声枪响,两人又一齐冲出了会场。事件历时20秒钟。会议主席要求全体与会者写出自己的观察报告。这件事是事先安排好的,全过程都有摄像可供核对。交上来40篇观察报告,结果是:只有1篇在主要事实上错误少于20%,有14篇错误率20-40%,25篇错误率40%以上。有半数报告的存在着10%纯属臆造的成份。这次心理学实验的结论是:观察有时不能如实反映客观情况,常常出现主观性错误。—王续琨:《科学观察》,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沈阳,4286哥廷根一次心理学会议上,突然门外冲进一个人,后面一个持枪871.1.7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特征

信息的作用超过资本,起决定性作用智力、能力比知识重要,信息技术能实现价值增长更关心、注意未来多样化、分散化、小型化、个性化信息社会的新特点:

-经济信息全球化

-社会知识化

-信息网络化

-教育终身化、国际化871.1.7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特征88第一次世界大战:化学战电信战

美国信号军团在法国架设1340公里电报、电话线路,通信电缆总长3万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钢铁战雷达战

伦敦上空的鹰中途岛中国革命史(隐秘战线)88第一次世界大战:化学战电信战89世界的信息量:-50亿GB/2002年,人均800MB,相当9米高的书,并且以30%/年持续增加。-2003年美国伯克力分校统计

-1995年:全球总信息量是1985年的2400倍;

-现在:1天的信息量,相当于1985年全年信息量的10倍,我国Web站点数量-1997.10:001,500-1999.01:005,300-2000.01:015,153-2001.01:265,405-2002.01:277,100-2003.01:371,600-2004.01:595,550-2004.07:626,600信息量的快速增长促进了信息技术与信息科学的发展89世界的信息量:90信息社会带来的问题知识更新速度快,造成结构性失业信息污染,需要有较强分辨能力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曰慈曰俭不敢为天下先。造就不想推理、只知享受信息、被动接受信息的植物人(应试教育)配备大量信息检测设备,增加支出(安全、过滤)信息不对称,造成新的不平等。信息不对称?

政策不公开、封锁,知识私有、知识产权90信息社会带来的问题知识更新速度快,造成结构性失业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91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公元前994年成书于古印度(中国周穆王时期)。是如来世尊释迦牟尼在世时与长老须菩提等众弟子的对话纪录,由弟子阿傩所记载。般若为梵语妙智慧一词的音译,意为“通达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圆融无碍,恰到好处,绝对完全的大智慧”。“波罗蜜”,意指超越生死而度达解脱的彼岸。经者径也,学佛成佛之路。经题的意义,指以金刚一样无坚不摧的大智慧,破除一切烦恼执著,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

三界而完成智慧(到达苦海彼岸)。92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公元前994年成书于古印度(93第1章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1.1信息的真谛世界三要素:物质、能量、信息(区别、联系)对信息的重视源于统计学、通讯、计算机(世界大战、通讯技术、火炮自动跟踪)N·维纳:《人有人的用处》1第1章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1.1信息的真谛“三大前沿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三种资源第一种资源:可再生资源(动植物)第二种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矿物质)第三种资源:信息资源前两者已充分认识,后者还没有从意义、观念、技术等系统认识,只有笼统的口号式的“信息化”提法,看不到具体措施94“三大前沿科学”295本节讨论题、作业提出一个信息概念并讲解知识是系统化的信息?1、2、31.1.1信息3本节讨论题、作业1.1.1信息961.信息定义信息概念定义的难度人们普遍的认识到物质、能量、信息构成当今世界三大要素。所以,信息是一个上位概念,越是形而上的概念越不好定义。信息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同角度有各自的解释。41.信息定义我国日常用语中的信息泛指音讯、消息。但不同学科关于信息定义的表述是不同的。73年曾有人统计,信息的定义在我国报刊上竟有39种不同的说法。到目前为止,围绕信息定义所出现的流行说法不下百种[陈雨思,信息定义与信息本质,,2001.8.1]97我国日常用语中的信息泛指音讯、消息。但不同学科关于信息定义的98根据我国国家标准中关于“信息”的解释:Informetion是物质存在的—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的不定性减少。《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GB4894—85)是一种基于综合视点、立场的信息概念解释699又如:“泛指消息和信号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辞海》(1989年版)“信息论中的‘信息’与信号中固有的意义无关”。——《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991年版):“信息就是谈论的事情、新闻和知识。”——《牛津字典》“信息就是观察或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新闻和知识。”——《韦氏字典》“信息是用来通信的事实、观察到的数据、新闻和知识。”——《美国韦氏大辞典》“信息就是所观察事物的知识。”日《广辞苑》7又如: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就是信息,不懂得它,就不懂得唯物主义。N·维纳著,郝季仁译:《控制论》1948,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62~63、63页。“信息这个名称的内容就是我们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我们的调节为外界所了解时而与外界交换的东西”

N·维纳:《人有人的用处》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就是信息,不懂得2.信息的重要性要有效地生活,就必须有足够的信息。人是束缚在他自己的感官所能知觉到的世界中的。举凡他所收到的信息都得通过他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来进行调整,只在经过存贮、核对和选择的特定过程之后,它才进入效应器,一般是他的肌肉。这些效应器又作用于外界,同时通过运动感觉器官末梢这类成受器再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运动感觉器官所收到的信息又和他过去存有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去影响未来的行动。1012.信息的重要性要有效地生活,就必须有足够的信息。9物质、能量、信息关系第一层含义为:信息是事物的表征、事物的基本属性,不是事物的本身。这里的“物质”、“事物”,是涵盖所有要素的“物质、能量、信息”的统称。物质(质量)、能量守恒,质能转换(相对论)任何事物总是物质、能量、信息三者共存。1、人靠信息表征才得到认识,但不是本体。2、没有物质、能量没有信息(或噪声、垃圾信息)3、信息收集、转换、传递需要物质、能量。体育概莫能外!?图后102物质、能量、信息关系10信息103人通过信息认识体育现象人靠信息表征才得到认识,但不是本体外过程内过程内过程内过程内过程信息11人通过信息认识体育现象人靠信息表征才得到认识,但不是104物质:耐饿:……...耐饿:不断水90天,耐渴:16-230c10天,260c9天,330c5天,360c3天能量:耐热:720c-1小时,800c-49’,930c-33’,1400c-26’信息:?人不能在无信息的环境中生存。12物质:105缺乏信息德国科学家发现:处于完全没有声响环境使人产生恐惧不安、心律失常、食欲减退、特别对神经系统造成很大危害。—采风报200美国航天局一次实验:人在全无声息(信息)密封舱中,可以听到心跳血流的声响。走动时可听到关节和衣服摩擦声,半小时后,对声音极度敏感,1小时后,极度恐惧,3、4小时后已经逐渐失去理性,这种环境给人一种一切都凝固、停止、有死神即将来临之感。—中国妇女报(法国女心理学家实验,长期关押的犯人)13缺乏信息德国科学家发现:处于完全没有声响环境使人产生恐惧106惊人的信息推理术

(上海文化出版社五角丛书系列,1987年4月,山下定也.日,温元凯译)1783年,浅间山火山爆发→北半球灰尘笼罩→农业歉收→1789年法国大革命1982年2-3月,爱尔.基琼火山爆发→日照减少20%→灰尘为核造成大雨、久雨、大雪、气温下降→内地干旱(水分一旦进入陆地),下雨释放能量→引发寒流、北极交通断、澳洲3月出现寒流→全球农业减产、美减少播种面积1/3,休耕地以1.6倍补贴→苏联再也不能从阿根廷等购得粮食、只能从美国进口→美国与农业有关的工业收入增加1.6倍→苏联进口粮食费用增加、减少军费、抛售黄金、引起黄金价格下降,社会经济倒退→战略武器谈判让步、美国入侵格林纳达、苏不管→里根增加农民选票→减少粮食援助,“控制人口”14惊人的信息推理术

(上海文化出版社五角丛书系列,1987“信息沟”信息流的增长往往产生负效应,即在某些群体内知识的增长远远超过其他群体;“信息沟”‘将会出现扩大一个社会群体与另一个社会群体之间在某一特定问题上的知识距离。蒂内奇(1970)认为:当一个社会体系中的信息流增长时,那些受过比较好教育、具有比较高社会地位的人们,将比受教育比较少、地位比较低的人们能更好地吸收信息。这样,信息增长导致了知识沟的扩大而不是缩小。107“信息沟”15108信息过量信息过量与信息缺乏一样危险,没有过滤能力会迷失方向、断送一生。过少信息易失误,过多信息降低功效。25%认为影响健康,延缓决策,分散注意力、精神紧张、易沮丧、忘记工作范围49%无力应付大量信息40%处于紧张、压力之下38%要花费大量时间筛选信息43%认为患上“信息疲劳症”94%不相信未来会有所改善——英国路透商业信息公司一项调查(2000年,1300经理)16信息过量109失眠症患者城市10-20%白领70岁以上15%患帕金森氏病蓝领则多老年痴呆症信息爆炸:每天出书60多万种,文献50多万篇大脑接受信息能力惊人1/10秒可接受1000bit

但是一天让人看几万张不同照片,几天后就会患偏头痛网游长时间降低效率、患病—读者2001-13-19《现代都市病》

17失眠症患者城市10-20%110信息少-灵活运用不完整信息推理—论理一代信息多-不具备信息推理能力—影像(电视)一代信息量与运用信息能力、论理能力不匹配、不平衡,(60-70后)MP3、4造就享受一代:物质观、精神观接受新事物快、流行快、更新快不会自学、收集资料,等待施舍18信息少-灵活运用不完整信息推理—论理一代不会自学、收集资1113.信息的本质信息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的属性信息表征事物存在方式、状态,信息是所有物质间接存在的标志信息是一切事物的表征信息依附其它要素存在知识是系统化的信息熵与信息193.信息的本质

4.信息的层次第0次信息:对事物的原始表述,一次文献形成前的信息(描述、原始数据、记录)测量1124.信息的层次20第一次信息:原始文献、研究成果,是第0次信息的系统化113第一次信息:原始文献、研究成果,是第0次信息的系统化21第二次信息:摘要、索引、摘编、汇总等114第二次信息:摘要、索引、摘编、汇总等22第三次信息:综述、辞典、年鉴、手册等第n次信息:逐步的集中、有序、系统化由简→专→博→约→融入系统问题:体育信息(技术)是针对哪个层次?115第三次信息:综述、辞典、年鉴、手册等23116测量调查第0次信息研究成果第1次信息研究摘编第2次信息年鉴综述第3次信息教科书第n次信息教学第n+1次信息事物24测量调查第0次信息研究成果第1次信息研究摘编第2次信息年5.对信息认识的变化多年前,信息理论和信息科学的研究,已经由以消息为中心的测量、发送、转换、接收等信息传输“外过程”研究,扩展到以人为中心的感知、认识、记忆、译解、经验、思维、审美等信息处理“内过程”的研究——即从工程技术领域延伸、扩展到心理学(信息心理学)、生理学(信息生理学)、哲学(信息哲学),以及美学(信息美学)等领域,即前消息—第0次信息阶段,该阶段更具有专业特色。体育要全面推动信息技术在体育的应用,突出体育特色更需关注。1175.对信息认识的变化25信息118人通过信息认识现象人靠信息表征才得到认识,但不是本体外过程内过程内过程内过程内过程外过程信息26人通过信息认识现象人靠信息表征才得到认识,但不是本体119这样,自从经典信息论诞生以后,其信息的观念和研究范围已经从数学、通信理论、控制论、系统论领域,扩展到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电子学和自动化技术、以及物理学、生物学、生物工程、心理学等现代科学的诸多领域。“外过程”?“内过程”?27这样,自从经典信息论诞生以后,其信息的观念和研究范围已经目前,即使以消息为基础的信息研究也还只限于数据处理(第1次以上信息),缺乏从信息角度的科学合理认识和解释。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系统管理学教授托马斯·H·达文波特说:“过去的40年,更确切地应描述为‘数据时代’,而不是‘信息时代’”,“将数据转化为某种更有用的东西,需要相当多的人力投入和智慧,但大多数组织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拥有一个数据库或数据挖掘系统,与拥有其它技术一样,是必要的,但对于高质量的信息和知识而言,则是不够的”。

数据—多媒体—虚拟现实—…—陈雨思,信息定义与信息本质,,2001.8

120目前,即使以消息为基础的信息研究也还只限于数据处理(第1次以关注对事物原始信息,即第0次信息及信息的质量,则信度、效度、客观性等测量的科学性又摆在面前。好像又回到了(体育)科研认识的起点。但是此要点不是彼起点,理念不同。令人遗憾的是传统的科研也还没有把测量与评价放在应有的位置,现有的体育测量与评价也没有从信息的角度阐述和认识。121关注对事物原始信息,即第0次信息及信息的质量,则信度、效度、122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数学地质学化学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体育学教育学30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数学地质学化学学1231.1.2从信息论到信息科学对信息的重视源于统计学、通讯、计算机(世界大战、通讯技术、火炮自动跟踪)信息论(InformationTheory),这里主要指经典信息论,是关于信息的性质及其测量、传输的理论。其创始人是申农和韦弗。诞生的基础:?

311.1.2从信息论到信息科学对信息的重视源于统计学、通讯12417-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中机械唯物论占统治地位,否认客观世界偶然因素,用拉普拉斯(P.Laplace,l749—1827法国天文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的决定论来解释一切[只要知道了宇宙中所有的作用力及所有原子在某一时刻的坐标和速度,就能确定世界的全部过去和未来。]

1872年,美国物理学家吉布斯和奥地利物理学家波尔兹曼率先把统计学引进物理领域,使不确定性成为物理学以及其他科学的研究对象。波尔兹曼提出了信息与不定度间可测关系的概念。把熵函数引入统计物理学,指出熵是关于—个物理系统分子运动状态的物理量,表示分子运动的混乱程度,并且把熵和信息联系起来,提出“熵是一个系统失去了的信息的度量”。3217-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中机械唯物论占统治地位,否认客1251918年费希尔(Fisher)以古典统计理论方法,探讨了信息的量度问题。1928年,哈特莱(Hartley)发表《信息传输》一文,提出:消息是代码、符号,它与信息有区别(消息是信息的载体,消息的形式是多样的、具体的,如各种语言、文字、图象等等,而信息是指包含在各种具体消息中的抽象量。他区分了信息和消息在概念上的差异,并提出用消息出现的概率的对数来度量其中所包含的信息,从而为申农的信息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但是,所有这些关于信息及其量度问题的思想,当时并没得到深入、系统的阐发,也未引起普遍的注意。331918年费希尔(Fisher)以古典统计理论方法,探讨126二战期间,由于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控制理论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信息研究问题。申农和韦弗的研究兴趣是寻求能够更有效地使用通信信道的途径和方法。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在一个既定的信道(电话电缆和无线电波)中,发送出最大限量的信息;怎样计量任何一种信道的容量,以最恰当地传输信息。尽管他们各自在工程和数学方面的背景;但是,他们认为,他们的理论适用于整个人类交流传播问题的研究。韦弗说:通信一词在这里被用于一个非常宽泛的范围,它包括所有的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的过程。当然,它不仅相涉于书面的和口头的交流,而且也包括音乐,绘画艺术,戏剧,芭蕾——事实上,一切人类行为。

[申农和韦弗:《通信的数学理论》第95页,1949年英文版。]34二战期间,由于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控制理论等科学技术的1271949年,申农和韦弗合作的《通信的数学理论》出版(注:在这前一年,申农曾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了同名论文)。它被公认为是经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