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耀华实验学校国际班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耀华实验学校国际班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耀华实验学校国际班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耀华实验学校国际班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学界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以往采用的主要是回忆录。但后来越来越多采用手稿和文件.如议会记录、报纸和宣传册等资料,尤其是采用了当时普通人的信件和自记。这一改变A.有助于了解历史事件全貌 B.忽视了亲历者的观感和情绪C.颠覆了传统史学研究模式 D.彰显了一手史料的史学价值2.下表是根据《中国货币史》整理的晚明赋役折银及影响进程表,这些进程有助于进程一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银不当差—从身份到契约—与土地分离、雇工和商帮群体形成—市场化进程进程二农业从单一到多元—经管权与所有权分离—农业商品化—商业化进程进程三农村从封闭、半封闭到开放—市镇兴起—城市化进程A.中国古代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 B.中国白银的储备剧增C.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3.如图体现了16世纪法国学者布埃勒对“真正的人”的理解,从中可见人生存的四种层次分别是懒惰、贪婪、奢侈和美德,与石头、植物、有感性的马和理性的人相对应。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新教思想广泛传播 B.人文主义得到发展C.生物进化论的影响 D.个人私欲日益膨胀4.著名学者任鸿隽在1915年创刊的《科学》发刊词中指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据此可知,任鸿隽认为A.新文化运动方向已转移 B.科学对民主有奠基作用C.科学革命成为当务之急 D.民主须与科学相互结合5.在古代雅典城邦,官员在上任前要由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人民法庭)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官员卸任亦或公民就其任职行为提出指控时,还要经过陪审法庭的述职检查、依法审理。这反映出了古代雅典A.司法审判中程序民主 B.全体公民参与政治C.主权在民的执政理念 D.法律服从民众意志6.有学者认为:“秦以后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朝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A.注重考查诗赋 B.打破门第限制 C.采用八股取士 D.自由发挥见解7.胡适曾说在文学革命中,陈独秀有三大贡献:一是文体改良变为文学革命,高揭三大主义;二是将伦理、道德、政治革命与文学革命合为一大运动;三是由于他的一往直前的精神,文学革命始有很大收获。下列史实能为上述材料提供佐证的有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②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③陈独秀在《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中猛烈批判封建伦理道德④陈独秀等创办《国民》、《新潮》等刊物,推动新思想的传播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8.“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文中“议会的国王”对应的政治制度是A.封建等级制 B.等级君主制C.君主专制制 D.君主立宪制9.明代李贽坦言“人皆有私”,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知,李贽A.具有小农的私有观念B.反对“存天理、灭人欲”C.认为天理就是“本心”D.对社会现实进行大胆批评10.钱穆先生说,“始皇既卒.天下解体,怨望日甚。封建之残念,战国之余影,尚留存于人民之脑际。于是戍卒一呼,山东响应,为古代封建政体作反动,而秦遂以亡。”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A.用人不当,政治腐败 B.统治残虐,民心思变C.强推郡县,地方离心 D.刑法严苛,文化专制11.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12.下图是一副残缺的古代“政权结构示意图”。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君相的“拔河”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项运动并没有裁判,但却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则。这个规则正是上千年的政治实践划定的,……双方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在这样的规则中,权力达到了平衡。而朱元璋不守规则,改变了这一切……权力由他一人掌握就可以了,不再需要所谓的平衡。——摘自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问题:(1)明朝以前,皇帝和丞相遵循的“规则”主要有哪些?(2)你赞成中国古代皇帝和丞相之间的“权力”拔河说吗?说明理由。(3)怎样看待朱元璋的“不守规则”行为?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1861—1908年间掌权),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周恩来材料二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柯伟林说:“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因为到1945年……中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因此,到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复兴之路(上)》(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列举西太后、袁世凯、蒋介石时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各一例,并分别简述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2)阅读材料二,以1945年的史实说明“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答案解析】

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从彩回忆录到手稿和文件等,能更加全面地反映历史事件,故A正确;材料强调研究手段和资料的丰富性,并没有忽视经历者,也不是为了彰显了一手史料的价值,排除BD项;“颠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2、A【答案解析】

晚明赋役折银对农民、对农业、对农村的影响巨大,为古代经济带来新的影响,进而推动古代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故答案为A。表格内容不能体现当时白银的储备情况,排除B项;表格内容没有反映雇佣关系,无法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排除C项;表格内容看不出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排除D项。故选A。3、B【答案解析】

布埃勒认为真正的人是具有理性和美德的,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B正确;16世纪宗教改革刚刚兴起,尚未达到广泛传播程度,而且理性本身与新教思想相对,排除A;布埃勒对人的描述并不是按照生物进化过程描述的,排除C;通过题干无法判断当时社会风气中是否个人私欲泛滥,排除D。4、D【答案解析】

材料“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表明任鸿隽主张民主制度发展必须与科学思想进步相结合,故D正确;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为民主与科学,材料政治强调的是民主与科学的关系,没有偏离方向,故A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科学与民主的关系,没有突出科学是民主的基础作用,故B不正确;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要解放人们的思想,宣传民主与科学,故C不正确。5、C【答案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雅典城邦官员就职及任职期间均受到雅典民主机构的审查监督,体现了雅典公民主权的执政理念,C项正确;题干并未强调司法审判程序的民主性,排除A项;题干信息并未说明雅典全体公民皆可任职官员,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法律管理,排除D项。故选C。6、C【答案解析】

八股取士是明清的选官制度,八股文格式严格、内容空虚,考生不能自由发挥见解,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扼杀了人才的培养,故排除D,C符合题意;唐代科举制注重考查诗赋,打破门第限制,故AB不符合题意。故选C。7、A【答案解析】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而且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这是陈独秀在文学方面的成就。陈独秀在《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中猛烈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是在思想领域的成就,选项A正确;《国民》是李大钊等人创办,因此选项B、C、D排除。8、D【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实行的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故D正确。9、B【答案解析】

由题干信息“人皆有私”“夫私者,人之心也”等信息可知,李贽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而“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压抑人的私欲,故答案为B项。李贽所说的私心是指人的真实想法,和小农的私有观念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认为天理就是“本心”的是陆王心学,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对现实的批评,排除D项。【答案点睛】李贽主张“童心说”,认为“童心”就是赤子之心,是“一念之本心”,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10、C【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封建之残念,战国之余影,尚留存于人民之脑际。于是戍卒一呼,山东响应,为古代封建政体作反动,而秦遂以亡”的意思是说人民对于分封制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强推郡县制导致人民的不满,最终秦朝灭亡。故答案为C;材料未提及用人不当,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统治残虐和刑法严苛,排除BD。11、B【答案解析】

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明朝时期选派粮长,并可以担任基层官吏,这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故B正确;粮长主要负责赋税征收和户口统计,这一制度出现并不能说明违背商品经济发展,排除A;题干与明代赋役制度无关,排除C;粮长制的推行是为了强化税收,与加强君主专制无关,排除D。12、B【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中的“同平章事”、“枢密院”“转运使”等机构和官职设置可知为宋代。唐朝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元朝为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和宣政院;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故B正确。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北宋中央官制的调整【题目详解】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规则:皇帝是最高统治者,裁决一切军国大事(或皇权至上);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职为丞相,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或儒家思想中的君臣规范。(2)赞成: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下,皇权虽至高无上,但君主个人无法亲自处理一切国家事务;明朝以前的丞相拥有最高行政权,还直接领导着中央政府官僚机构,可利用皇帝昏庸孱弱扩大相权,并通过审核或行政制约皇权,以致历史上权臣取代皇位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若君王贤明有为,相权就得到抑制或约束,双方形成“拔河“的态势。否定: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皇权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丞相虽是百官之长,只是协助皇帝,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从历史发展趋势看,皇权日趋加强,相权日趋弱化,直至消亡,不存在权力平衡。辩证:不完全赞同:明以前符合“拔河“说,如汉武帝创设内朝外朝、隋唐创设三省六部制等;明以后不符合”拔河“说,如明朝废中书、废丞相、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创设内阁制度;清代创设军机处等(史实恰当,论证贴切)(说明: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符合史学逻辑)(3)看待:从材料看,朱元璋的“不守规则”是指废除丞相与丞相制度强化皇权,(如有回答实行特务统治),虽从制度上排除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在皇帝勤政“有为“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中央决策和行政效率。但在皇帝昏聩、怠政时,容易导致高官倾轧、行政低效、政治腐败(暴政)等【答案解析】

(1)规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丞相之前,皇帝是最高统治者,皇权至上,裁决一切军国大事(或皇权至上);丞相在明代之前是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职,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2)本题可以选择赞成、否定或者辩证三个角度。如果赞成,侧重君主专制下皇权对相权的依赖以及相权对皇权的制约。如果否定,则侧重丞相的地位只是协助皇帝,决定权在皇帝手中,而且最终相权日趋弱化,最终消亡。如果持辩证态度,则可以以明代为界,在明代以前的丞相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皇权,明代废丞相之后,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创设内阁制度;清代创设军机处等措施说明皇权空前强大。(3)看待:本题考查对明代废丞相的评价。根据材料“皇帝与丞相的关系……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则……双方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在这样的规则中,权力达到了平衡”可知,朱元璋的“不守规则”是指废除丞相与丞相制度强化皇权。从明初来看,废除丞相在制度上排除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加上明初皇帝勤政,有利于提高中央决策和行政效率。但明中后期皇帝昏聩、怠政时,缺少丞相这一机构,容易导致高官倾轧、行政低效、政治腐败(暴政)等。14、(1)《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或《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正式确立);“二十一条”,便利了日本对中国侵略与控制:《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加剧中国民族工业陷入困境。(2)大国: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员国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名义上:中国仍旧是一个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答案解析】

(1)西太后:依据材料“清朝的西太后(1861—1908年间掌权)”并结合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可知,在这期间列强发动了对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分别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