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生态问题命题模式:(1)分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2)治理措施:具体措施、注意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内涵答题技巧:(1)从题目给的材料中挖掘信息,由问题找对策;(2)参考典型案例;(3)结合具体地区实际情况。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长江黄河中上游地段)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山区坡陡(南方低山丘陵)。(2)人为原因:过度开垦(陡坡开荒)、过度樵采,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黄土高原)。治理的措施:(1)控制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草);(2)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生态建设(黄土高原);(3)保护天然草场、草地,及时对土地进行复垦(采矿后)(4)发展立体农业(南方山区);
(5)综合多种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6)控制人口数量。治理的意义:(1)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一一经济效益(2),建立生态农业模式,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一一生态效益(3)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式。社会效益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治理措施:(1)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2)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3)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4)禁止采伐发菜等;退耕还林、还牧
(5)综合多种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6)控制人口数量。治理意义:(1)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2)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3)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治理措施:(1)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2)修建水库;(3)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4)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
(5)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6)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7)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8)海水淡化等。(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春季大量的积雪融水缓解了旱情)西北地区的干旱缺水: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较少;风力大,蒸发强等因素有关。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地形低洼;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大气降水少,蒸发强。(2)人为原因: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治理措施:(1)引淡淋盐;(2)井排井灌;(3)生物措施;(4)农田覆盖;(5)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5、赤潮:(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1)气温高;(2)静水;(3)静风;(4)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c・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6、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渍化:(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三、自然灾害命题模式:(1)分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2)减灾防灾措施: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其他措施(参考地质灾害防御措施):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等。1、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a・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b.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
c・台风的影响;d・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e.地势低洼(海河、珠江);L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g・河道弯曲(荆江河段);h.厄尔尼若现象等。(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并导致汛期水量增大,更易发生洪涝灾害。围湖造田;治理措施:a・修建水利工程;b.裁弯取直,加固大堤;c.开挖入海河道(淮河);d・修建分洪区;e.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f・退耕还湖;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h.实行防洪保险等。2、沙尘暴现象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a.快行冷锋天气影响;b.气候干旱,降水少;c.春季大风日数多;d・蒸发强e.地表植被稀少等;(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形成原因: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或虽然在板块上,但地处板块内部小板块交界处。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a.震级大,破坏性大;b.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c.浅源地震;d・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e.诱发了其他灾害等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d・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e.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L加强国际合作等。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减轻灾害的措施: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恢复地表植被,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d・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等。【经典例题3](2005年高考,全国卷I)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喀拉喀托火山于1853年8月26日从水深305米的海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36000多人丧生。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现今该火山海拔813米。10盾110"(1)填空:喀拉喀托火山顶与图示最低处相对高度是米。图中A城市名称是它是(国家)的首都。
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解析】(1)依据等深线,图中地区的海拔最低处为一7450米。题干中提醒,该火山的海拔高度为813米,“相对高度”为两地海拔高度的差额,即813-(-7450)=8263米。通过经纬度和海域轮廓可以判断出该地区为印度尼西亚,其首都为雅加达。(2)(3)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区,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不稳定,岩浆活动频繁,主要表现为海沟、岛孤、海岸山脉,多火山、地震现象。【答案】(1)8263雅加达印度尼西亚板块边界为挤压型(消亡边界、海沟俯冲型),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两大板块互相挤压,板块界线附近深处岩浆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2.滑坡和泥石流⑴滑坡: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三)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1.洪涝两种类型:洪水和涝渍成因和多发地区类型形成原因多发地区匕洪水寺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一般发生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共水的直接威胁区。涝渍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湿洼地。两者辛联系共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危害2.风暴潮(1)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2)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发生季节发生地区特点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多在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松势猛、速度快、虽度大、破坏力强温带风暴潮春秋季节j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经典例题4](2005年高考,广东卷)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干国家遭受巨大灾难。回答(1)—(2)题。(1)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A・特大风暴潮引起的B.印度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C-海平面上升造成的D.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2)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措施是()A・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B.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C.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D.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解析】(1)海啸从成因上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形成的海啸、海底地质作用引起的地震海啸。印度洋海啸属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引发大地震形成的海啸。本题以社会热点为背景考查板块学说原理,自然贴切。(2)本题体现了“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的考查。防灾减灾措施既要有科学性,又要结合实际,不能违反自然规律。题中B、C两项叙述明显不正确。【答案】(1)BD(2)AD五)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世界上两大自然灾害带: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自然灾害的群发和群聚现象三、中国的水文灾害洪水灾害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暴雨洪水一一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暴雨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我国洪水类型比较
类型$共水来源上主要分布地区:发生时间暴雨:彳洪水E要有台风、j锋面等带来的暴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J下游平原。,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监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一9月,自南向北推移。融雪[洪水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匕山区。〈}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冰凌、{洪水i冰凌堵塞河上道J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可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经典例题81(2005年高考广东卷)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干国家遭受巨大灾难。回答(1)〜(2)题。(1)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特大风暴潮引起的B.印度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匚海平面上升造成的D.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2)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B.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C.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D.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解析】(1)海啸从成因上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形成的海啸、海底地质作用引起的地震海啸。印度洋海啸属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引发大地震形成的海啸。(2)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有: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沿海防护林体系等。此外,开展预防海啸灾害的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不容忽视。海啸防灾减灾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监测、预报预警、评估等工作外,还包括教育、立法、保险等措施,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协调行动。应采用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海啸防灾减灾的普及教育宣传,同时逐步制定与海啸防灾减灾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在海啸严重地区进行海啸防灾减灾演习,减少海啸损失。【答案】(1)BD(2)AD【能力训练1下面是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一一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对全球20世纪后50年的特大自然灾害作出的统计,根据表格判断1〜3题。年代1950-19591960-19691970-19791980-19891990-1999重大自然灾害次数2027476382经济损失(亿美元,折算为1998年水平)3856901242192953851.关于20世纪后50年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正确的叙述是()由于战争和自然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B-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大,死亡的人数也越多匚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增大D.发展中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大,发达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20世纪后50年的自然灾害中,危害范围最大的是()A.暴雨造成的水灾B.台风形成的风暴潮C.全球变暖造成的干旱D.地壳运动造成的地震关于20世纪后50年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正确的论述是()人类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增加了自然灾害发生机率沿海人口稠密地区经济发展快,气象灾害对这类地区造成的危害程度也因此增大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增多,诱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有时会诱发地质灾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李同学为撰写有关地质灾害分布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到网络查资料,他发现下表所列国家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请回答4题。代号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国家冰岛伊朗土耳其墨西哥美国印度印尼新西兰中国日本表中哪些国家位于环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A.①②B.③⑩C.④⑧D.⑥⑦从2006年4月16日夜间开始,受蒙古气旋南部偏西风的影响,我国内蒙古地区中西部、西北地区中东部和华北北部部分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浮尘天气。这是自2003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最大范围的强浮尘天气。其中5次是强沙尘暴。据此回答5—8题:沙尘暴属于()A.气象灾害B.海洋灾害C.地质灾害。.天文灾害本次浮尘天气大都出现在夜间,原因是()风力较大,沙尘容易吹起夜间湿气大,沙尘容易被吸附在地面附近建筑工地大都在夜间施工,导致浮尘扩散夜间上升气流少,主要是下沉气流,使沙尘从高空降落吸入沙尘量过多容易引起肺部疾病,特别是对儿童危害最大。主要原因是()儿童抵抗能力差儿童个子矮,吸进去的都是大颗粒的扬尘沙尘对成年人几乎没有影响,但对儿童影响非常强烈儿童贪玩,在野外停留的时间长,吸入的浮沉多浮尘天气期间,下列做法正确的是()①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以吹散尘土②沙尘天气人们要尽量减少出行③城市建筑工地也要注意提前做好防风降尘工作④通过人工降雨的方式驱散浮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06年第一号热带风暴“珍珠”(CHANCHI)于5月9日20时在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以东550千米左右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形成,15日2时进一步加强为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45米/秒)。强台风“珍珠”经我国南海北上,18日凌晨2时15分左右在广东省饶平到澄海之间登陆。进入福建省境内后逐渐减弱为强热带风暴。受台风影响的各地政府积极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福建、广东、浙江等省紧急转移人口一百多万。据此回答9—11题:W+OW网上图为台风中心经过我国东沙群岛的某气象站时测量到的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则台风中心接近该气象站的时间为()A.5时B.11时C.17时D.21时当台风于5月18日凌晨2时15分左右在广东省登陆时()A.处于18日的范围大约相当于全球的四分之三B.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属于西半球D.孟买正是烈日当空从5月14日到18日,广东、福建等地受一股北方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形成强劲的东北风,将迫使台风向左偏转加剧南方的干燥C・华南地区上空的冷空气有助于削弱强热带风暴的势力D.形成大量的对流雨读下面两幅图示,分析回答W+OW网I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广告设计师调研技巧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师考试时尚与广告的结合试题及答案
- 关于纺织行业未来发展的考试试题及答案
- 基本卫生法规试题及答案
- 服装导购考试题及答案
- 提高纺织品检验员考试通过率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师考试品牌差异化策略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电赛试题及答案
- 童年小学生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师需掌握的核心概念试题及答案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专家共识2024解读
- 服务消费券发放的精细化实施方案
- 2025年国家电力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50题)
- 团结协作青春展新姿
- 给幼儿园讲医疗知识
- 2024年共青团入团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BIM技术介绍》课件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 人教版八年级下《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
-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