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课件_第1页
中国法制史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课件_第2页
中国法制史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课件_第3页
中国法制史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课件_第4页
中国法制史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论一、中国法制史的概念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三、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方法

导论一、中国法制史的概念1一、中国法制史的概念

中国法制史是一门以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等马克思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为主线,综合研究中国历史上各主要政权的法律制度及法律文化的学科。

上一页一、中国法制史的概念

中国法制史是一门以辨证2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

中国法制的历史大致分为三部分:(一)中国早期法制又称为习惯法时代,一般指夏、商、西周及春秋时期的法制。(二)战国以后的古代法制(三)近现代法制

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

中国法制的历史大致分为三部分:3(二)战国以后的古代法制

又称为封建法制时代,一般指从战国以后至鸦片战争以前的法制1、战国时期2、秦汉时期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4、隋、唐时期5、宋、元、明、清时期(二)战国以后的古代法制

又称为封建法制时代,一般指从战国以4(三)近现代法制

1、清末变法修律2、南京临时政府时期3、北洋政府时期4、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导论(三)近现代法制

1、清末变法修律5三、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方法

(一)要掌握中国法制史发展的几个阶段。(二)要掌握每个历史时期的不同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特点。(三)要掌握法律制度本身的因果关系三、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方法

(一)要掌握中国法制史发展的几个阶6第一章夏、商、周的法律制度第一节法律概况第二节行政法律制度第三节刑事法律制度第四节民事法律制度第五节司法制度第一章夏、商、周的法律制度第一节法律概况7第一节法律概况

一、法律的起源二、夏、商、周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节法律概况

一、法律的起源8一、法律的起源

法源于习惯

第一节

一、法律的起源

法源于习惯9二、夏商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一)夏商时期的法律思想1、崇尚暴力、专讲刑杀,而不任德教。《尚书.盘庚》:“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我乃劓殄之,无遗育。”2、笃信宗法神权,宣扬天命迷信。“君权神授”“代天行罚”

下一页二、夏商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一)夏商时期的法律思想10(二)西周的法律思想1、“明德慎罚”思想是西周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2、“礼治”思想是西周的宗法等级制度在思想领域中的体现。(二)西周的法律思想1、“明德慎罚”思想是西周法律思想的主要11(二)西周的法律思想

1、“明德慎罚”思想是西周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明德慎罚思想包含“推崇德政”和“慎用刑罚”两层含义。(1)德政:包括勤政、惠民、裕民、任贤四个方面。(2)慎刑:提倡刑当其罪;区分故意与过失、一贯和偶然;(眚与非眚,惟终与非终)

下一页(二)西周的法律思想

1、“明德慎罚”思想是西周法律思想12(2)慎刑提倡慎重断案;对狱讼之事不可乱加干涉;重视教化。前页后页(2)慎刑提倡慎重断案;对狱讼之事不可乱加干涉;重视教化。132、“礼治”思想是西周的宗法等级制度在思想领域中的体现。(1)周礼的来源与内容礼源于祭祀包括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2)礼治的基本原则①“亲亲”与“尊尊”原则“亲亲父为首”“尊尊君为首”②“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2、“礼治”思想是西周的宗法等级制度在思想领域中的体现。(114(3)礼与刑的关系①礼是积极的预防,刑是消极的制裁;违礼不一定违法,违刑则一定违法。②礼的贯彻主要是刑的强制力作保证,而刑的具体运用又得靠礼的精神原则为指导。所以说礼与刑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3)礼与刑的关系①礼是积极的预防,刑是消极的制裁;违礼不一15第二节行政法律制度一、关于王权的法律制度二、关于职官管理的法律制度第二节行政法律制度一、关于王权的法律制度16一、关于王权的法律制度

(一)夏王的王权表现:1、执掌军事征伐的最高权力2、执掌主持祭祀的最高权力(二)商王的王权表现:凡国家的政治、军事、刑罚、祭祀和农事的最高权力。(三)西周的王权表现:集政权、神权、族权于一身。一、关于王权的法律制度

(一)夏王的王权表现:17二关于职官管理的法律制度(一)夏中央设六卿:后稷、司徒(司土)、秩宗、司马、作土、共工(二)商冢宰(太宰或相)史、卜、尹、工等(三)西周周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三公辅佐。国家机关总称“内服”、“外服”奴隶主阶级包括王、诸侯、卿、大夫二关于职官管理的法律制度(一)夏18第三节刑事法律制度一、刑法的原则二、刑罚制度三、罪名第三节刑事法律制度一、刑法的原则19一刑法的原则(一)区分故意与过失、偶犯与惯犯的原则(二)刑罚世轻世重的原则(三)罪疑从赦的原则(四)宽严适中的原则(五)正当防卫的原则(六)罪责自负的原则(七)矜老恤幼的原则上页一刑法的原则(一)区分故意与过失、偶犯与惯犯的原则20二刑罚制度(一)夏:确立了五刑制度“墨、劓、刖(腓、膑)宫、大辟”(二)商:继承五刑又增加炮烙、醢、脯、剖心等(三)西周:在五刑的基础上又增附加刑,主要有赎刑、流刑、徒刑、拘役等为补充上页二刑罚制度(一)夏:21三、罪名(一)侵犯国王的罪名“威侮五行,怠弃三正罪”“不从王命”(二)侵犯尊长的罪名不孝、不友、不悌(三)侵犯人身的罪名贼、杀人越货(四)侵犯财产的罪名昏、寇攘罪、盗牛马诱臣妾罪上页三、罪名(一)侵犯国王的罪名22第四节民事法律制度一、关于民事主体的法律制度二、关于所有权的法律制度三、关于债权的法律制度四、关于婚姻与继承的法律第四节民事法律制度一、关于民事主体的法律制度23一、关于民事主体的法律制度(一)民事权利能力家长具有完全的民事权利能力,子女是民事权利能力受限制的人,奴隶是没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二)民事行为能力男女二十岁都视为成年人,也就具有了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上页一、关于民事主体的法律制度(一)民事权利能力24二、关于所有权的法律制度(一)所有权的内容夏商周时期所有权的主要内容是土地和奴隶,国王享有最高的土地所有权,而奴隶则是所有权的客体,是“物”而不是人。(二)对于拾得遗失物的处理1、先占取得原则2、报告官府,公告十日后无人认领,大财归公,小财归拾得者。

第四节二、关于所有权的法律制度(一)所有权的内容25三、关于债权的法律制度西周时期因债务纠纷涉讼的,要有契约作文字证明,官府才受理。(一)契约的形式1、傅别:是西周的债券,签订借贷契约的书面形式,把契约的内容写与竹简或木简上,剖而为二后,债权人执右券,债务人执左券,合起来才能通读。

第四节三、关于债权的法律制度西周时期因债务纠纷涉讼的,要有契约26(一)契约的形式2、质剂:是西周的买卖契约。质,适用于奴隶、牛马,土地等大的买卖;剂,适用于珍奇异物等小的买卖。(二)契约的种类1、交换契约2、买卖契约3、租赁契约4、借贷契约5、雇佣契约6、合伙契约(一)契约的形式2、质剂:是西周的买卖契约。质,适用于奴隶、27四、关于婚姻与继承的法律制度(一)婚姻制度1、婚姻制度的形式及原则:(1)形式:一夫一妻多妾制、聘娶婚制(2)原则:①同姓不婚②遵循六礼程序: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四、关于婚姻与继承的法律制度(一)婚姻制度28(一)婚姻制度2、缔结婚姻的条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3、婚姻关系的解除:丈夫可以有七种理由休弃妻子,即“七去”(又称七出)“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一)婚姻制度2、缔结婚姻的条件:29(一)婚姻制度3、婚姻关系的解除有下列三种情况,丈夫则不得休弃妻子:有所娶无所归,不去;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一)婚姻制度3、婚姻关系的解除30(二)继承制度

1、实行宗祧继承2、确定嫡长子的准确身份(二)继承制度1、实行宗祧继承31第五节司法制度一、司法机构二、诉讼审判制度第五节司法制度一、司法机构32一、司法机构(一)夏:夏王之下的中央司法长官称“大理”,地方司法官员称作“理”或“士”。夏的监狱称“圜土”,又有“夏台”之称(二)商:中央司法长官称“司寇”,地方称作“正”与“史”(三)西周:中央司法官员:大司寇、小司寇、士师、司刑、司刺、司圜中央行政官员:大宰、小宰、司徒、司马等一、司法机构(一)夏:33二、诉讼审判制度

(一)狱讼之别狱,刑事诉讼;讼,民事诉讼(二)起诉1、要有诉状2、缴纳诉讼费(三)诉权的限制1、父子之间不得诉讼2、严禁下级控告上级3、两造主义审理原则,有诉讼代理人二、诉讼审判制度

(一)狱讼之别34二、诉讼审判制度

(四)重视口供“五声听狱讼”的审判方式: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五)判决“三刺”、“三宥”、“三赦”、“八辟”制度(六)法官责任有“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二、诉讼审判制度

(四)重视口供35“辞听”是“观其出言,不直则烦”色听是“察其颜色,不直则赧”气听是“观其气息,不直则喘耳听是“观其聆听,不直则惑目听是“观其眸子,不直则眊然”。“辞听”是“观其出言,不直则烦”36导论一、中国法制史的概念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三、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方法

导论一、中国法制史的概念37一、中国法制史的概念

中国法制史是一门以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等马克思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为主线,综合研究中国历史上各主要政权的法律制度及法律文化的学科。

上一页一、中国法制史的概念

中国法制史是一门以辨证38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

中国法制的历史大致分为三部分:(一)中国早期法制又称为习惯法时代,一般指夏、商、西周及春秋时期的法制。(二)战国以后的古代法制(三)近现代法制

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

中国法制的历史大致分为三部分:39(二)战国以后的古代法制

又称为封建法制时代,一般指从战国以后至鸦片战争以前的法制1、战国时期2、秦汉时期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4、隋、唐时期5、宋、元、明、清时期(二)战国以后的古代法制

又称为封建法制时代,一般指从战国以40(三)近现代法制

1、清末变法修律2、南京临时政府时期3、北洋政府时期4、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导论(三)近现代法制

1、清末变法修律41三、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方法

(一)要掌握中国法制史发展的几个阶段。(二)要掌握每个历史时期的不同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特点。(三)要掌握法律制度本身的因果关系三、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方法

(一)要掌握中国法制史发展的几个阶42第一章夏、商、周的法律制度第一节法律概况第二节行政法律制度第三节刑事法律制度第四节民事法律制度第五节司法制度第一章夏、商、周的法律制度第一节法律概况43第一节法律概况

一、法律的起源二、夏、商、周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节法律概况

一、法律的起源44一、法律的起源

法源于习惯

第一节

一、法律的起源

法源于习惯45二、夏商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一)夏商时期的法律思想1、崇尚暴力、专讲刑杀,而不任德教。《尚书.盘庚》:“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我乃劓殄之,无遗育。”2、笃信宗法神权,宣扬天命迷信。“君权神授”“代天行罚”

下一页二、夏商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一)夏商时期的法律思想46(二)西周的法律思想1、“明德慎罚”思想是西周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2、“礼治”思想是西周的宗法等级制度在思想领域中的体现。(二)西周的法律思想1、“明德慎罚”思想是西周法律思想的主要47(二)西周的法律思想

1、“明德慎罚”思想是西周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明德慎罚思想包含“推崇德政”和“慎用刑罚”两层含义。(1)德政:包括勤政、惠民、裕民、任贤四个方面。(2)慎刑:提倡刑当其罪;区分故意与过失、一贯和偶然;(眚与非眚,惟终与非终)

下一页(二)西周的法律思想

1、“明德慎罚”思想是西周法律思想48(2)慎刑提倡慎重断案;对狱讼之事不可乱加干涉;重视教化。前页后页(2)慎刑提倡慎重断案;对狱讼之事不可乱加干涉;重视教化。492、“礼治”思想是西周的宗法等级制度在思想领域中的体现。(1)周礼的来源与内容礼源于祭祀包括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2)礼治的基本原则①“亲亲”与“尊尊”原则“亲亲父为首”“尊尊君为首”②“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2、“礼治”思想是西周的宗法等级制度在思想领域中的体现。(150(3)礼与刑的关系①礼是积极的预防,刑是消极的制裁;违礼不一定违法,违刑则一定违法。②礼的贯彻主要是刑的强制力作保证,而刑的具体运用又得靠礼的精神原则为指导。所以说礼与刑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3)礼与刑的关系①礼是积极的预防,刑是消极的制裁;违礼不一51第二节行政法律制度一、关于王权的法律制度二、关于职官管理的法律制度第二节行政法律制度一、关于王权的法律制度52一、关于王权的法律制度

(一)夏王的王权表现:1、执掌军事征伐的最高权力2、执掌主持祭祀的最高权力(二)商王的王权表现:凡国家的政治、军事、刑罚、祭祀和农事的最高权力。(三)西周的王权表现:集政权、神权、族权于一身。一、关于王权的法律制度

(一)夏王的王权表现:53二关于职官管理的法律制度(一)夏中央设六卿:后稷、司徒(司土)、秩宗、司马、作土、共工(二)商冢宰(太宰或相)史、卜、尹、工等(三)西周周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三公辅佐。国家机关总称“内服”、“外服”奴隶主阶级包括王、诸侯、卿、大夫二关于职官管理的法律制度(一)夏54第三节刑事法律制度一、刑法的原则二、刑罚制度三、罪名第三节刑事法律制度一、刑法的原则55一刑法的原则(一)区分故意与过失、偶犯与惯犯的原则(二)刑罚世轻世重的原则(三)罪疑从赦的原则(四)宽严适中的原则(五)正当防卫的原则(六)罪责自负的原则(七)矜老恤幼的原则上页一刑法的原则(一)区分故意与过失、偶犯与惯犯的原则56二刑罚制度(一)夏:确立了五刑制度“墨、劓、刖(腓、膑)宫、大辟”(二)商:继承五刑又增加炮烙、醢、脯、剖心等(三)西周:在五刑的基础上又增附加刑,主要有赎刑、流刑、徒刑、拘役等为补充上页二刑罚制度(一)夏:57三、罪名(一)侵犯国王的罪名“威侮五行,怠弃三正罪”“不从王命”(二)侵犯尊长的罪名不孝、不友、不悌(三)侵犯人身的罪名贼、杀人越货(四)侵犯财产的罪名昏、寇攘罪、盗牛马诱臣妾罪上页三、罪名(一)侵犯国王的罪名58第四节民事法律制度一、关于民事主体的法律制度二、关于所有权的法律制度三、关于债权的法律制度四、关于婚姻与继承的法律第四节民事法律制度一、关于民事主体的法律制度59一、关于民事主体的法律制度(一)民事权利能力家长具有完全的民事权利能力,子女是民事权利能力受限制的人,奴隶是没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二)民事行为能力男女二十岁都视为成年人,也就具有了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上页一、关于民事主体的法律制度(一)民事权利能力60二、关于所有权的法律制度(一)所有权的内容夏商周时期所有权的主要内容是土地和奴隶,国王享有最高的土地所有权,而奴隶则是所有权的客体,是“物”而不是人。(二)对于拾得遗失物的处理1、先占取得原则2、报告官府,公告十日后无人认领,大财归公,小财归拾得者。

第四节二、关于所有权的法律制度(一)所有权的内容61三、关于债权的法律制度西周时期因债务纠纷涉讼的,要有契约作文字证明,官府才受理。(一)契约的形式1、傅别:是西周的债券,签订借贷契约的书面形式,把契约的内容写与竹简或木简上,剖而为二后,债权人执右券,债务人执左券,合起来才能通读。

第四节三、关于债权的法律制度西周时期因债务纠纷涉讼的,要有契约62(一)契约的形式2、质剂:是西周的买卖契约。质,适用于奴隶、牛马,土地等大的买卖;剂,适用于珍奇异物等小的买卖。(二)契约的种类1、交换契约2、买卖契约3、租赁契约4、借贷契约5、雇佣契约6、合伙契约(一)契约的形式2、质剂:是西周的买卖契约。质,适用于奴隶、63四、关于婚姻与继承的法律制度(一)婚姻制度1、婚姻制度的形式及原则:(1)形式:一夫一妻多妾制、聘娶婚制(2)原则:①同姓不婚②遵循六礼程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