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新教材的单元设计新课标新教材的单元设计11单元设计的主要价值2课标专题与教材单元的对应关系4目录单元设计的基本框架与一些想法31单元设计的主要价值2课标专题与教材单元的对应关系4目录单元2新课标24个专题与新教材19个单元的对应关系新课标24个专题与新教材19个单元的对应关系3新课标24个专题与新教材19个单元的对应关系新课标24个专题与新教材19个单元的对应关系4新课标24个专题与新教材19个单元的对应关系新课标24个专题与新教材19个单元的对应关系5新课标24个专题与新教材19个单元的对应关系新课标24个专题与新教材19个单元的对应关系6(1)新课标2-3个专题对应新教材一个单元(2)新课标一个专题对应新教材一个单元(3)新课标一个专题仅对应新教材一节课(1)新课标2-3个专题对应新教材一个单元(2)新课标一个专7(1)新课标2-3个专题对应新教材一个单元(1)新课标2-3个专题对应新教材一个单元8“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出自身道路的特点与风格。”——教材单元导语“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中华文明是多元的……不同……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多元一体的格局最晚在西周就建立起来了。……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高峰。——摘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开始,……秦朝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年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基础,对于国家的统一、文明的延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汉承秦制,土地私有制和地主经济得以确立,经学的兴起,史学的兴盛,造纸术的发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西域的开通也都是(文明)重要的进展。”“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出自身道路的特点9民族融合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是值得特别注意的方面。以夏商周三代为例,黄河流域的居民不断吸收周围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族的成分,逐渐形成华夏民族。相传周文王的伯父太伯、仲雍与当地的民族结合,形成兼有商、周和当地特点的吴文化,吴和越开发了东南地区。秦人和西戎诸族共同开发了西北地区。楚地的华夏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相融合,共同开发了长江中游地区。——选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秦汉更是通过制度、文化和社会三方面的推进,实现内部的同质化,既完成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也进一步推进民族融合的进程。——葛兆光《哈佛中国史·推荐序》民族融合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是值得特别注意的方面。10宏观的历史视野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0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0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宏观的历史视野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11清晰的历史逻辑(2)新课标一个专题对应新教材一个单元……清晰的历史逻辑(2)新课标一个专题对应新教材一个单元……12——《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义革命兴起》单元设计(温州瓯海二高
杨媚娥)——《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义革命兴起》单元设计(温州瓯海二13贯通的历史意识(2)新课标一个专题对应新教材一个单元……贯通的历史意识(2)新课标一个专题对应新教材一个单元……14活动主题:以英国、美国、法国为例,探寻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之间的关联。活动目标:1.运用时空定位,勾勒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轴,在梳理和概括三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重要史事的基础上,认识“光荣革命”、《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对推进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2.通过《权利法案》、《独立宣言》、美国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等原始史料的分析,分别理解其与启蒙运动的渊源,认识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并进一步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进步历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单元设计之活动示例(浙师大附中陈亚利老师)活动主题:以英国、美国、法国为例,探寻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与15活动过程:作为核心学习任务之一,以任务分解的方式分步解决。(一)探究光荣革命、《权利法案》与洛克思想的内在关联。(二)(1)如何理解“美国独立战争打上了启蒙运动的深深印记”?
(2)美国1787年宪法,实践了启蒙思想家哪些政治思想理念?(三)法国《人权宣言》体现了启蒙运动的哪些原则和思想?活动说明:重视证据,在阅读原典的过程中,与重要史事间作比较理解,引导学生确立史证意识,并以此作为解释历史的重要依据;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英国革命后的政治走向与洛克启蒙思想之间的重要关联,北美独立战争的发生和美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是启蒙运动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与《人权宣言》的发表等,深受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依照时空观梳理这一块学习任务的体系架构。活动过程:作为核心学习任务之一,以任务分解的方式分步解决。活16(3)新课标一个专题仅对应新教材一节课核心的历史价值(3)新课标一个专题仅对应新教材一节课核心的历史价值171.11《人民解放战争》为例
新课标专题要求: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新教材课时内容:共有9页(包括探究与拓展),内容涉及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内战爆发、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47土改、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和平谈判、渡江战役等。核心围绕“民心向背”来设计教学1.11《人民解放战争》为例18农村与城市民心向背地域空间社会空间意义空间胜利惨败人民解放战争共产党
国民党板书执政为民农村与城市民心向背地域空间社会空间意义空间胜利惨败人民解放战191946.06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等解放区1947.春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1947.5孟良崮战役1946.06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等解放区1947.春国民党重20关于国民党失去支持,民心转向拥护中国共产党,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就政策和实际表现而言,结局是不是一场共产党的胜利?抑或更准确地说,就像当时经常被认为的,是一场国民党的惨败?——(美)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的政治斗争》关于国民党失去支持,民心转向拥护中国共产党,我们能够得出什么211946年5月,中共中央讨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解放区的土地政策,实际上由减租减息转向耕者有其田。到10月间,晋冀鲁豫已有2000万农民获得土地,每人所有土地可达三至六亩。到10月底为止,东北解放区农民得地2600万亩,每人平均得地约六至七亩。到12月初,苏皖边区已有1500万农民分得土地,平均每人在两亩以上。194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到1947年下半年,全解放区约有三分之二的地区基本上解决了土地问题。——摘编自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1947年》1946年5月,上海主要行业的月平均工资大约为10万法币。1946年2月底,上海高校教授的平均月工资却大约只有5.2万至7.8万法币。1946年12月,昆明公立小学教师的月工资大约为8万法币,但是这样的收入无法维持城市里两到三口之家的基本生活。1947年4月,天津一个低层政府职员的月收入是20万法币,但这笔钱仅能支付他的伙食费和其他生活杂费,但不包括房租。1948年3月,作为政府机构的一个初级职员,他每月的薪水是310万法币,但这笔钱无法买到他和他的父母每月的生活必需品以及支付他们居住的小屋每月3斗米的房租。——摘编自(美)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1946年5月,中共中央讨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221948年上半年共产党接管东北的城市和城镇,根据共产党自己的叙述,他们的军队也有相当的夺取财产行为,特别是在接管四平、吉林和鞍山的时候。文武职人员依旧将占领城市看成是暂时性的事务。1948年6月10日,中共东北局发表指示,意图就是改变这种状态。(1949年)在第二年,进入中国城市和城镇的每支部队,司令员都要颁布公告。在攻打任何城市之前,战斗军队、后勤部门和所有文武干部都要接受训导,内容关于占领期党的政策和纪律。1949年4月26日,第三野战军司令部和政治部颁布了修改后的军队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规定和要点。——摘编自(美)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的政治斗争》共产党一开始似乎也犯下了与返回的国民党程度不同但却相类似的错误,但是都在造成严重损失之前纠正了过来。北京、上海、天津等这些城市见证了前所未有的中国士兵奇观,他们连过路人出于好意递上的一支烟都会谢绝。保守的美国报纸《大美晚报》称,进城的人民解放军的行为“堪称典范”。——摘编自(美)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的政治斗争》(1945年,国民党接收日战区)胜利后带给人民的第一个见面礼,竟是纷至沓来的一群群政府官员、军事机关和特务机关的洗劫式接收。他们贪婪地搜刮的对象是“五子”:金子、车子、房子、女子、票子”,被称为“五子登科”。社会上人人为之侧目,很快便把这种“接收”改称为“劫收”。——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1947年》1948年上半年共产党接管东北的城市和城镇,根据共产党自己的23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的单元设计课件】24关于国民党失去支持,民心转向拥护中国共产党,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就政策和实际表现而言,结局是不是一场共产党的胜利?抑或更准确地说,就像当时经常被认为的,是一场国民党的惨败?——(美)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的政治斗争》讨论: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用史实加以说明。共产党的灵活与耐心,一步一步地,一个指示一个指示地,将其夺取政权的斗争调整到与环境相适应。共产党将自己的利益与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了群众的拥护。坚实的群众基础满足了它对粮食和人力的需要,使它与国民党做斗争时有充分的供给。——摘编自(美)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的政治斗争》关于国民党失去支持,民心转向拥护中国共产党,我们能够得出什么25农村与城市民心向背地域空间社会空间意义空间胜利惨败人民解放战争共产党
国民党板书执政为民农村与城市民心向背地域空间社会空间意义空间胜利惨败人民解放战26人民解放战争围绕的焦点问题是战争取胜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民心向背,再往前想一步就是“民本”。回看第七单元,是否可以为理解它蕴藏着这样一个价值观念,即中共是为民革命的政党(建国后是为民执政),即便在抗日战争的两课中,突出中共是中流砥柱,也是反映中共为民抗战。从这个角度出发,“单元设计”具有两层意思:一是设计以单元为最小单位;二是设计并不一定局限在一个单元内,有时也可以几个单元合在一起进行设计。人民解放战争围绕的焦点问题是战争取胜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民心27贯通的历史意识宏观的历史视野清晰的历史逻辑核心的历史价值唯物史观为指导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为主导家国情怀为引导贯通的历史意识宏观的历史视野清晰的历史逻辑核心28贯通的历史意识宏观的历史视野清晰的历史逻辑第一层:挖掘和解读单元中的观念(视野)、逻辑、意识、价值,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素材;第二层:依据核心素养培养的分层水平要求来组织上述素材展开设计并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单元设计的主要价值2核心的历史价值贯通的历史意识宏观的历史视野清晰的历史逻辑第一29单元设计的基本框架与一些想法3(1)省教研室案例编写组(2)温州市核心素养项目组单元设计的基本框架与一些想法3(1)省教研室案例编写组(2)30(1)省教研室案例编写组(1)省教研室案例编写组31(2)温州市核心素养项目组(2)温州市核心素养项目组321.《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设计(海宁高级中学朱波老师)2.《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专题设计(温州苍南宜山高级中学陈德绸老师)1.《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设计(海宁高级中学朱波老师)233一、单元概述【导语】(略)【核心概念】(略)【关键问题】(略)二、知识框架1.《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设计(海宁高级中学朱波老师)一、单元概述1.《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设计34二、知识框架二、知识框架35三、活动示例1.活动主题(略)2.活动目标:通过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特征及其原因、影响,从而了解阿拉伯帝国形成、社会特征。3.活动过程(略)4.活动说明:从古代文明、全球种族分布切入,聚焦于古代阿拉伯帝国社会状况与文明特色,以点带面,感知中东地区文明的基本状况。从文化角度,强调古代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互动。以地图、大事年表定位时空,梳理发展脉络,运用大量文献史料并结合表格梳理,将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从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制度、宗教文化进行具体、生动的展示,并深入解读和分析,理解文明特色。从认识阿拉伯辉煌的文化成就入手,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共同查找反映古代亚洲各文明的史料,引导学生思考各文明的异同,从而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感受世界文明发展的不同历程,涵养世界意识。三、活动示例1.活动主题(略)2.活动目标:通过分析阿拉伯帝36四、视界拓展1.中东历史、文化研究文献综述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以纳忠、彭树智、金宜久、郭应德、刘竞、杨灏城等专家、学者为领军的中国中东史研究队伍不断扩大,中国的中东史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按照中东史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其学术成果分为通史、断代史、国别史、专题史,另外还应包括一些工具书和列国志等。……2.其他文献参考书目(日)宫崎市定著;谢辰译.亚洲史概说[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7.11.(美)希林顿著.世界历史文库非洲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2.08.林恩·福斯特著;张森根,陈会丽译.中美洲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6.03.景振国著.古代美洲的玛雅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07.许海山主编.美洲历史[M].北京:线装书局,2006.09.……四、视界拓展1.中东历史、文化研究文献综述37
一、课标内容·专题逻辑(一)专题课程标准内容(略)(二)专题内容解读
在世界历史上,
5—14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
在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在古代文明的基础上发展出不同的文明类型。在罗马帝国统治过的辽阔大地,最后被分成了三种后续的文明:西欧文明、拜占庭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此外还有南亚佛教和印度教文明,东亚儒家文明、美洲大陆的印地安文明。在横向空间上,本专题呈现的是多元的世界文明。这一专题上承专题1.15《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是在古代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中古时期各文明区域的地域性和独立性特征相当明显。这一专题又下启1.17《全球联系的建立》,全球联系的建立使不同区域的文明从分散走向链接。在纵向时间上,这一专题既是一种继承,也是一种奠基。2.《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专题设计(温州苍南宜山高级中学陈德绸老师)一、课标内容·专题逻辑2.《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38
二、专题教学目标(略)
三、课例展示:《中世纪西欧文明的发展》(一)教材文本逻辑(略)(二)学情分析(略)(三)教学立意(略)二、专题教学目标(略)三、课例展示:《中世纪西39
(四)核心素养目标1.时空观念:通过时空定位,知道中世纪西欧的时空范围。2.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基督教),了解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进步(新兴的王权集中国家,城市的出现和市民社会的萌芽,大学的建立),从而整体上感知中世纪西欧的全貌。理解中世纪对近代欧洲文明的贡献。3.家国情怀:感受人类文明的多元性,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创造的文明,努力做一个具有国际视野,开放心态的现代公民。
(五)教学过程(略)
三、课例展示:《中世纪西欧文明的发展》(四)核心素养目标三、课例展示:《中世纪西40
(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以史料实证这一素养为例进行水平层次划分。水平一:能够有条理地讲述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能够从呈现的材料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如封君封臣制度的含义,封君和封臣之间的关系,庄园与农奴制度、基督教神权统治。水平二:能够从呈现的材料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如强大的王权,城市的出现,大学的建立,来论证中世纪西欧文明的发展这一观点。水平三:通过对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和中世纪西欧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新进步进行比较,形成对中世纪更全面的认识。水平四:能够恰当运用史料对中世纪西欧文明的发展进行论述。
四、参考资料(略)
三、课例展示:《中世纪西欧文明的发展》(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三、课例展示:《中41一些想法:1.关注单元内容整体解读,注意单元逻辑、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2.结合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水平层次要求,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3.活动示例有两种类型可供参考:一是大跨度高概括;二是小切口深分析。教学示例强调教材文本逻辑。示例有明确的主题立意和以学业质量水平层次为依托的教学目标,最好能做出教学评价水平划分的示例;4.专业阅读拓展视界,提供参考资料,为设计提供重要的专业支撑。一些想法:42路才开始走,愿我们结伴而行,共同努力。路才开始走,431.均田制始于北魏时期,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2.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府的“授田”外,还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百姓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还要服徭役和兵役,隋唐时,规定可以纳绢代役。3.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之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5.通过对东汉道教兴起与佛教传播社会背景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6.浪漫主义对未来的设想和憧憬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现实,出现敢于直面现实,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的文学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7.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8.教材力求提供一些复杂的情境和贴近现实生活的真问题,着眼于深化思考,让他们在思考中呈现真实的想法,在思考中发现问题的答案,在思考中深化和扩展自己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以科学精神。感谢观看,欢迎指导!1.均田制始于北魏时期,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感谢观看,欢迎指44新课标新教材的单元设计新课标新教材的单元设计451单元设计的主要价值2课标专题与教材单元的对应关系4目录单元设计的基本框架与一些想法31单元设计的主要价值2课标专题与教材单元的对应关系4目录单元46新课标24个专题与新教材19个单元的对应关系新课标24个专题与新教材19个单元的对应关系47新课标24个专题与新教材19个单元的对应关系新课标24个专题与新教材19个单元的对应关系48新课标24个专题与新教材19个单元的对应关系新课标24个专题与新教材19个单元的对应关系49新课标24个专题与新教材19个单元的对应关系新课标24个专题与新教材19个单元的对应关系50(1)新课标2-3个专题对应新教材一个单元(2)新课标一个专题对应新教材一个单元(3)新课标一个专题仅对应新教材一节课(1)新课标2-3个专题对应新教材一个单元(2)新课标一个专51(1)新课标2-3个专题对应新教材一个单元(1)新课标2-3个专题对应新教材一个单元52“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出自身道路的特点与风格。”——教材单元导语“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中华文明是多元的……不同……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多元一体的格局最晚在西周就建立起来了。……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高峰。——摘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开始,……秦朝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年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基础,对于国家的统一、文明的延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汉承秦制,土地私有制和地主经济得以确立,经学的兴起,史学的兴盛,造纸术的发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西域的开通也都是(文明)重要的进展。”“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出自身道路的特点53民族融合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是值得特别注意的方面。以夏商周三代为例,黄河流域的居民不断吸收周围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族的成分,逐渐形成华夏民族。相传周文王的伯父太伯、仲雍与当地的民族结合,形成兼有商、周和当地特点的吴文化,吴和越开发了东南地区。秦人和西戎诸族共同开发了西北地区。楚地的华夏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相融合,共同开发了长江中游地区。——选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秦汉更是通过制度、文化和社会三方面的推进,实现内部的同质化,既完成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也进一步推进民族融合的进程。——葛兆光《哈佛中国史·推荐序》民族融合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是值得特别注意的方面。54宏观的历史视野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0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0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宏观的历史视野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55清晰的历史逻辑(2)新课标一个专题对应新教材一个单元……清晰的历史逻辑(2)新课标一个专题对应新教材一个单元……56——《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义革命兴起》单元设计(温州瓯海二高
杨媚娥)——《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义革命兴起》单元设计(温州瓯海二57贯通的历史意识(2)新课标一个专题对应新教材一个单元……贯通的历史意识(2)新课标一个专题对应新教材一个单元……58活动主题:以英国、美国、法国为例,探寻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之间的关联。活动目标:1.运用时空定位,勾勒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轴,在梳理和概括三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重要史事的基础上,认识“光荣革命”、《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对推进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2.通过《权利法案》、《独立宣言》、美国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等原始史料的分析,分别理解其与启蒙运动的渊源,认识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并进一步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进步历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单元设计之活动示例(浙师大附中陈亚利老师)活动主题:以英国、美国、法国为例,探寻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与59活动过程:作为核心学习任务之一,以任务分解的方式分步解决。(一)探究光荣革命、《权利法案》与洛克思想的内在关联。(二)(1)如何理解“美国独立战争打上了启蒙运动的深深印记”?
(2)美国1787年宪法,实践了启蒙思想家哪些政治思想理念?(三)法国《人权宣言》体现了启蒙运动的哪些原则和思想?活动说明:重视证据,在阅读原典的过程中,与重要史事间作比较理解,引导学生确立史证意识,并以此作为解释历史的重要依据;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英国革命后的政治走向与洛克启蒙思想之间的重要关联,北美独立战争的发生和美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是启蒙运动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与《人权宣言》的发表等,深受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依照时空观梳理这一块学习任务的体系架构。活动过程:作为核心学习任务之一,以任务分解的方式分步解决。活60(3)新课标一个专题仅对应新教材一节课核心的历史价值(3)新课标一个专题仅对应新教材一节课核心的历史价值611.11《人民解放战争》为例
新课标专题要求: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新教材课时内容:共有9页(包括探究与拓展),内容涉及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内战爆发、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47土改、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和平谈判、渡江战役等。核心围绕“民心向背”来设计教学1.11《人民解放战争》为例62农村与城市民心向背地域空间社会空间意义空间胜利惨败人民解放战争共产党
国民党板书执政为民农村与城市民心向背地域空间社会空间意义空间胜利惨败人民解放战631946.06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等解放区1947.春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1947.5孟良崮战役1946.06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等解放区1947.春国民党重64关于国民党失去支持,民心转向拥护中国共产党,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就政策和实际表现而言,结局是不是一场共产党的胜利?抑或更准确地说,就像当时经常被认为的,是一场国民党的惨败?——(美)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的政治斗争》关于国民党失去支持,民心转向拥护中国共产党,我们能够得出什么651946年5月,中共中央讨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解放区的土地政策,实际上由减租减息转向耕者有其田。到10月间,晋冀鲁豫已有2000万农民获得土地,每人所有土地可达三至六亩。到10月底为止,东北解放区农民得地2600万亩,每人平均得地约六至七亩。到12月初,苏皖边区已有1500万农民分得土地,平均每人在两亩以上。194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到1947年下半年,全解放区约有三分之二的地区基本上解决了土地问题。——摘编自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1947年》1946年5月,上海主要行业的月平均工资大约为10万法币。1946年2月底,上海高校教授的平均月工资却大约只有5.2万至7.8万法币。1946年12月,昆明公立小学教师的月工资大约为8万法币,但是这样的收入无法维持城市里两到三口之家的基本生活。1947年4月,天津一个低层政府职员的月收入是20万法币,但这笔钱仅能支付他的伙食费和其他生活杂费,但不包括房租。1948年3月,作为政府机构的一个初级职员,他每月的薪水是310万法币,但这笔钱无法买到他和他的父母每月的生活必需品以及支付他们居住的小屋每月3斗米的房租。——摘编自(美)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1946年5月,中共中央讨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661948年上半年共产党接管东北的城市和城镇,根据共产党自己的叙述,他们的军队也有相当的夺取财产行为,特别是在接管四平、吉林和鞍山的时候。文武职人员依旧将占领城市看成是暂时性的事务。1948年6月10日,中共东北局发表指示,意图就是改变这种状态。(1949年)在第二年,进入中国城市和城镇的每支部队,司令员都要颁布公告。在攻打任何城市之前,战斗军队、后勤部门和所有文武干部都要接受训导,内容关于占领期党的政策和纪律。1949年4月26日,第三野战军司令部和政治部颁布了修改后的军队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规定和要点。——摘编自(美)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的政治斗争》共产党一开始似乎也犯下了与返回的国民党程度不同但却相类似的错误,但是都在造成严重损失之前纠正了过来。北京、上海、天津等这些城市见证了前所未有的中国士兵奇观,他们连过路人出于好意递上的一支烟都会谢绝。保守的美国报纸《大美晚报》称,进城的人民解放军的行为“堪称典范”。——摘编自(美)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的政治斗争》(1945年,国民党接收日战区)胜利后带给人民的第一个见面礼,竟是纷至沓来的一群群政府官员、军事机关和特务机关的洗劫式接收。他们贪婪地搜刮的对象是“五子”:金子、车子、房子、女子、票子”,被称为“五子登科”。社会上人人为之侧目,很快便把这种“接收”改称为“劫收”。——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1947年》1948年上半年共产党接管东北的城市和城镇,根据共产党自己的67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的单元设计课件】68关于国民党失去支持,民心转向拥护中国共产党,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就政策和实际表现而言,结局是不是一场共产党的胜利?抑或更准确地说,就像当时经常被认为的,是一场国民党的惨败?——(美)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的政治斗争》讨论: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用史实加以说明。共产党的灵活与耐心,一步一步地,一个指示一个指示地,将其夺取政权的斗争调整到与环境相适应。共产党将自己的利益与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了群众的拥护。坚实的群众基础满足了它对粮食和人力的需要,使它与国民党做斗争时有充分的供给。——摘编自(美)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的政治斗争》关于国民党失去支持,民心转向拥护中国共产党,我们能够得出什么69农村与城市民心向背地域空间社会空间意义空间胜利惨败人民解放战争共产党
国民党板书执政为民农村与城市民心向背地域空间社会空间意义空间胜利惨败人民解放战70人民解放战争围绕的焦点问题是战争取胜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民心向背,再往前想一步就是“民本”。回看第七单元,是否可以为理解它蕴藏着这样一个价值观念,即中共是为民革命的政党(建国后是为民执政),即便在抗日战争的两课中,突出中共是中流砥柱,也是反映中共为民抗战。从这个角度出发,“单元设计”具有两层意思:一是设计以单元为最小单位;二是设计并不一定局限在一个单元内,有时也可以几个单元合在一起进行设计。人民解放战争围绕的焦点问题是战争取胜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民心71贯通的历史意识宏观的历史视野清晰的历史逻辑核心的历史价值唯物史观为指导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为主导家国情怀为引导贯通的历史意识宏观的历史视野清晰的历史逻辑核心72贯通的历史意识宏观的历史视野清晰的历史逻辑第一层:挖掘和解读单元中的观念(视野)、逻辑、意识、价值,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素材;第二层:依据核心素养培养的分层水平要求来组织上述素材展开设计并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单元设计的主要价值2核心的历史价值贯通的历史意识宏观的历史视野清晰的历史逻辑第一73单元设计的基本框架与一些想法3(1)省教研室案例编写组(2)温州市核心素养项目组单元设计的基本框架与一些想法3(1)省教研室案例编写组(2)74(1)省教研室案例编写组(1)省教研室案例编写组75(2)温州市核心素养项目组(2)温州市核心素养项目组761.《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设计(海宁高级中学朱波老师)2.《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专题设计(温州苍南宜山高级中学陈德绸老师)1.《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设计(海宁高级中学朱波老师)277一、单元概述【导语】(略)【核心概念】(略)【关键问题】(略)二、知识框架1.《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设计(海宁高级中学朱波老师)一、单元概述1.《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设计78二、知识框架二、知识框架79三、活动示例1.活动主题(略)2.活动目标:通过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特征及其原因、影响,从而了解阿拉伯帝国形成、社会特征。3.活动过程(略)4.活动说明:从古代文明、全球种族分布切入,聚焦于古代阿拉伯帝国社会状况与文明特色,以点带面,感知中东地区文明的基本状况。从文化角度,强调古代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互动。以地图、大事年表定位时空,梳理发展脉络,运用大量文献史料并结合表格梳理,将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从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制度、宗教文化进行具体、生动的展示,并深入解读和分析,理解文明特色。从认识阿拉伯辉煌的文化成就入手,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共同查找反映古代亚洲各文明的史料,引导学生思考各文明的异同,从而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感受世界文明发展的不同历程,涵养世界意识。三、活动示例1.活动主题(略)2.活动目标:通过分析阿拉伯帝80四、视界拓展1.中东历史、文化研究文献综述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以纳忠、彭树智、金宜久、郭应德、刘竞、杨灏城等专家、学者为领军的中国中东史研究队伍不断扩大,中国的中东史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按照中东史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其学术成果分为通史、断代史、国别史、专题史,另外还应包括一些工具书和列国志等。……2.其他文献参考书目(日)宫崎市定著;谢辰译.亚洲史概说[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7.11.(美)希林顿著.世界历史文库非洲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2.08.林恩·福斯特著;张森根,陈会丽译.中美洲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6.03.景振国著.古代美洲的玛雅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07.许海山主编.美洲历史[M].北京:线装书局,2006.09.……四、视界拓展1.中东历史、文化研究文献综述81
一、课标内容·专题逻辑(一)专题课程标准内容(略)(二)专题内容解读
在世界历史上,
5—14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
在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在古代文明的基础上发展出不同的文明类型。在罗马帝国统治过的辽阔大地,最后被分成了三种后续的文明:西欧文明、拜占庭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此外还有南亚佛教和印度教文明,东亚儒家文明、美洲大陆的印地安文明。在横向空间上,本专题呈现的是多元的世界文明。这一专题上承专题1.15《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是在古代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中古时期各文明区域的地域性和独立性特征相当明显。这一专题又下启1.17《全球联系的建立》,全球联系的建立使不同区域的文明从分散走向链接。在纵向时间上,这一专题既是一种继承,也是一种奠基。2.《中古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